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官渡之战战争分析讲课讲稿

官渡之战战争分析讲课讲稿

官渡之战战争分析讲课讲稿
官渡之战战争分析讲课讲稿

官渡之战战争分析

官渡之战战争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官渡之战的战争背景、战争原因,分析实力对比,描述战争过程,并用孙子兵法对官渡之战进行战争分析。

关键词:官渡之战孙子兵法战争分析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一、战争背景

东汉末年,列国纷争,战争不断。虽然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了,但这次起义对汉朝统治者的腐朽统治以沉重打击,使早已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名义下,全国各地的州郡官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纷纷自立门户,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多方割据的情形。他们早已不把东汉王朝放在眼里,为了领地和利益,发动一场又一场的兼并战争,使得国土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曹操曾自己写诗来描绘中原地区由于长期的战乱而造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建安元年,曹操挟持魏献帝,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从此曹操掌握军政大权,不断壮大起来,先后攻灭了吕布、袁术等,或得了大片的领地。

二、战争原因

建安四年,袁绍在长期交战后最终战胜公孙瓒,占据了幽州、青州等地,将河北地区尽收囊中。因此,华北平原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就互相的感到了对方对自己统治的威胁,因此曹袁两大军事集团的大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三、分析实力对比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四、战争过程和战争分析

1、前期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曹操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

1: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占领齐、北海、东安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

2: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

3: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

4:以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

5: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的应用。《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公元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公元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应用。《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孙子认为,要取得主动,就要善于诱敌以利,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所调动,就要善于了解敌情和隐瞒我军的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