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气象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气象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气象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气象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完善了能够适应本国区域天气特点的信息预报业务体系,并在防洪减灾指挥工作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成为防汛工作建设的关键。在文章中重点介绍了气相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防汛抗洪工作的工作流程、气象预报系统在防汛指挥工作中的流程以及气象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标签:气象预报;防汛系统;应用分析

我国大部分区域位于季风区,其显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量年度变化率差距大,容易出现旱涝灾害。而气象预报作为防汛抗洪指挥工作的命脉,能够为防洪抗灾工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政府部门通过强化防汛工作的调度能力,准确、及时的收集记录各市区的防汛信息,减轻灾害造成的破坏,维护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1 防汛气象预报的作用

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气象学的研究。在我国,每年汛期前期,全国各地区都会提前做好防汛措施,修缮加固河床堤坝,及时修整河道、水库,落实好防汛抗洪减灾方案等,将洪水灾害控制在的预测范围内,但江河湖泊的防汛准备工作则不尽相同,它需要根据不同河道的水位情况、该区域的降雨量情况、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降水详情等进行判断,依照防汛天气预报的预警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蓄洪措施。

对于预报范围比较大的区域来说,允许出现一定数量的降雨量误差,但在防汛期间,这种误差则需坚决避免,古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微的降雨量之差,很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防汛结果。例如对暴雨中心位置的预测,如果其中出现几十公里的差距,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洪水险情,只有根据气象报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洪水分洪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防汛工作中,气象预报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2 防汛抗洪指挥系统的具体工作程序

2.1 气象信息采集

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是以原始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储存为基础而建立的,其中信息系统的基本元素是数据,系统不可能脱离数据单元而存在,而防汛抗洪指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途径最大化的收集和储存数据资料。同样,该阶段仅是应急指挥系统能够设立的基础,我们得到的数据资料还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分析完善。

2.2 数据资料的处理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