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牛场经营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章牛场经营管理
第一节牛场生产责任制与规章制度
一、养牛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养牛生产责任制,是加强牛场(群)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办好牛场的重要环节。建立生产责任制,就是对牛场的各个工种按性质不同,确定需要配备的人数和每个饲养管理人员的生产任务,做到分工甲确,责任分明,奖惩兑现,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劳力、物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1.每个饲养管理人员担负的工作任务必须与其技术水平、体力状况相适应,并保持相对稳定,以便逐步走向专业化。
2.工作定额要合理,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完成任务好坏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3.每工种、饲管人员的职责要分明,同时也要注意各工种彼此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配合。
牛场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可因地制宜,可以承包到人、到户、到组,实行大包干多也可以实行定额管理,超产奖励。如“五定一奖”责任制,一定饲养量,根据牛的种类、产量等,固定每人饲管牛的头数,做到定牛、定栏;二定产量,确定每组牛的产奶、产犊、犊牛成活率、后备牛增重指标;三定饲料,确定每组牛的饲料供应定额;四定肥料,确定每组牛垫草和积肥数量;五定报酬,根据饲养量、劳动强度和完成包产指标,确定合理的劳动报酬,超产奖励和减产赔偿。一奖,超产重奖。实践证明,在牛场特别是种畜场,推行超额奖励制优于承包责任制。
二、牛场的规章制厦
养牛场常见的规章制度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岗位责任制度,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其职责范围,有利于生产任务的完成;二是建立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班组的主动性,有利于增产节约,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制定简明的养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互相监督,检查评比,四是建立奖励制度,赏罚分明。这里应强调的是养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核心。
养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分以下各项:
1.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包括种公牛饲养、管理特点,公牛的调教、运动,采精时间、次数、精液的检查、稀释、冷冻保存、运输或输精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2.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包括日粮配方、饲喂方法和次数,挤奶及乳房按摩,乳具的消毒处理,干乳方法和干乳牛的饲养管理及乳牛产前产后护理等。
3.犊牛及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包括初生犊牛的处理,初乳哺饮的时间和方法,哺乳量与哺乳期,青-粗饲料的给量,称重与运动,分群管理,不同阶段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特点及开配年龄等。
4.牛奶处理室的操作规程包括牛奶的消毒、冷却、保存与用具的刷洗、消毒等。
5.饲料室的操作规程包括各种饲料粉碎加工的要求,饲料中异物的清除,饲料质量的检测,配合、分发饲料方法,饲料供应及保管等。
6,防疫卫生的操作规程包括预防、检疫报告制度、定期消毒、清洁卫生等工作。
第二节劳动管理与工作日程
一、牛场的劳动定额与劳动管理
牛的管理定额一般是:挤奶员兼饲养员,电气挤奶,每人管14—16头奶牛多人工挤奶,每人管8—12头,种公牛每人管4—6头,育成牛每人管30—50头多犊牛每人管20—25头。根据机械化程度和饲养条件夕在具体的牛场中可以适当增减。
牛场的劳动组织,分一班制和两班制两种。前者是牛的饲喂、挤奶、刷拭、清除粪便等工作,全由一名饲养人员包干。管理的牛头数,根据生产条件和机械化程度确定,一般每人管8一12头。工作时间长,责任明确,适宜于每天挤2—3次奶的小场或奶牛专业户小规模生产,后者是将牛舍内一昼夜工作由2名饲管人员共同管理,分为白天及晚上轮流作业,适于多次挤奶(4—5次)的机械化程度高的大中型牛场,工作时间短,劳动强度大,但责任不明确。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在各种体制的奶牛场中,劳动报酬必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夕使劳动报酬与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使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成果为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完成乳牛产奶量、母牛受胎率、犊牛成活、育成牛增重、饲料供应和牛病防治等有功人员,应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决不能“吃大锅饭”。对公务、’技术人员也应有相应的奖罚制度。
二、牛场的工作日程
正确的工作日程能保证乳牛和犊牛按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喂养,使乳牛发挥最高的产奶潜力,犊牛和育成牛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并能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牛场工作日程的制定,应根据饲养方式、挤奶次数、饲喂次数等要求规定各项作业在一天中的起止时间,并确定各项工作先后顺序和操作规程。工作日程可随着季节和饲养方式的变化而变动。目前,国内牛场和专业户采用的饲养日程和挤奶次数,大致有以下几种:两次上槽,两次挤奶;两次上槽,三次挤奶;两次上槽,四次挤奶三次上槽,三次挤奶;三次上槽,四次挤奶等。前两种适合于低产牛群,牛对营养需求量较少,有利于牛只的休息;三次上槽,三次挤奶制,有利于高产牛的营养需求,且能提高产奶量。三次挤奶,根据挤奶间隔时间,有均衡和不均衡两种。应根据奶牛的泌乳生理,灵活掌握。
三、牛场各月份工作要点
牛场生产项目繁多,但一年四季常规生产有一定规律,各月工作要点如下:
一月份:调查牛群的年龄、怀孕月份、胎次分布、膘情、健康状况等,摸清底细,以便安排和指导全年生产。一月份是全年最冷时期,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安全越冬。牛舍要勤换垫草、勤除粪便,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寒风和贼风侵袭。尽可能饮温水、喂粥料等,特别是对围产期牛、高产牛和犊牛的护理要精心、细致。
二月份:继续搞好防寒越冬,积极开展春季防疫、检疫工作。
三月份:防疫、检疫结束后,进行春季彻底大消毒。抓住时机搞好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四月份:春暖花开,万物更新,是最适宜牛生产的好时期,要加强管理,安排好饲料,特别是青绿饲料供应,以提高牛的产量和促进生长发育。此外,对畸形蹄趾要予以修整。
五月份:大麦苗、早苜蓿等青刈饲料应逐步增加,露天干草要垛好封泥,以防雨淋,霉烂变质。地沟、低湿处洒杀虫剂,以消灭蚊蝇的孳生。牛奶及时冷却,以防酸败。
六月份:天气逐渐炎热,做好防暑降温准备,逐步变换饲料,增加青绿料,减少精料。检查上半年生产任务执行情况,调整增产措施。
七月份:是全年最炎热时期,应抓好防暑降温工作,要做到水槽不断水,运动场不积水;提高日粮品质,以保证奶牛稳产。
八月份:雨季来临,除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外,要注意牛舍及运动场排水,以保持牛舍、运动场清洁、干燥。
九月份:检修青饲切割机具和青贮窖,准备制作过冬草料,制作青贮饲料,收贮青干草。
十月份:继续制作青贮,抓早动快,以保证青贮质量,加强不孕牛的治疗。
十一月份:做好块根、块茎饲料等的青贮。
十二月份:总结全年工作,制定下年生产计划;做好防寒保温安全越冬工作;调整牛群结构,淘汰老弱病残牛,适量增加精料喂量和品质,以满足牛对能量的需求。
第三节养牛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