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3级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3级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3级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3级

传播学复习资料

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xx;

2、米德是互动理论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我”和“客我”;

3、库利系统研究人际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化尝试——“初级群体”、“镜中我”J Ai

4、威纳(NorbertWiener)在1948年<控制论>中提出了反馈的概念。反馈是指信息的部分回流。

5、传播学得两大源流:

(一) xx 源流

(二) xx 源流;

两大学派: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以欧洲为典型的批判学派

xx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6、对传播学来讲,控制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将反馈(feedback)这个概念引进传播过程研究,指导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和双向性.

7、直线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谁传播( who)--控制分析

传播什么(says what)—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传播(in what channel) --- 媒介分析

向谁传播(to whom)—对象分析

取得了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效果分析

8、威纳在1948年<控制论>中提出了反馈的概念。反馈是指信息的部分回流。

对传播学来讲,控制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将反馈(feedback这个概念引进传播过

程研究,指导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和双向性.

9、传播学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的科学。

10、传播的基本分类是:

(1)、自我传播(内向传播)(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内发生的传播或社会组织同外界进行的传播;二是指无组织的一群人集中在一起所发生的传播,即所谓的“群体传播”。

(4)、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传播机构通过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广电)向社会上一般大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1、人际传播的功能:

(1)、获取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约哈里窗口);

(4)、满足情感需要。

12、组织内传播的信息主要流向(正式渠道)

1、下行传播。

2、上行传播。

3、平行传播(横向传播)。

13、“把关人”又被称为“守门人”。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传播

学家库尔特卢因(勒温)提出。1947年他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在关于如何决定家庭购买食物的行为研究过程中他注意到“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者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者根据“守门人” 的个人意见,就信息或商品是否可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

1 4、什么是传播的主要观点

(1)、“共享”说。强调传受双方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

(2)、“影响”说。把传者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

(3)、“反应”说。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

(4)、“互动”说。强调传者与受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5)、“过程”说。强调信息由传者经媒介流向受传者这一过程的完整性和过程性,它要求传播有始有终,而且传播的效果最终能显示出来。

1 5、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美国学者赖特在其著作中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功能说”。

(1 )环境监视——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尤其重要--同拉氏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映。--与“拉氏

协调社会是一致的。

(3)社会化功能——大传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拉氏“传授文化”是相对应的。

(4)提供娱乐——大传内容的相当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尤其是在电视媒体中,娱乐性内容占其传播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

16、“受众”是指大众传播活动的受传者或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者和大众传播内容的使用者。

17、作为“市场”的受众麦奎尔认为,如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

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该观点基于三种认识:

(1)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

(2)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

(3)传媒机构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XX奎尔曾指出该观点有以下几个问题:

A、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买方”关系;

B、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C、易把商品销售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

D、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18、受众对于讯息的主动选择行为(主动控制)

(1)、选择性注意

(2)、选择性理解

(3)、选择性记忆

(4)、呈现鲜明的“个人差异”的原因。

19、受众对于讯息的被动选择行为(被动控制)遵从性心理或者说从众性心理的体现

20、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可以拿来有意义地代替另一事物的事物。

(1)、信息与符号

媒介T符号T信息(内容)

不同媒介可传播同一符号

不同符号可表现同一信息

(2)、信息与讯息:

讯息T符号系统(信息+符号)

21、所谓非语言符号,就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活动中能够发挥意指作用的其他符号形式。

22、副语言:

词汇读音之外的“声音因素”;类语言: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

22、“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

“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23、xx认为: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24、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

1、“电视人”:是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

2、“容器人”: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1、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对象

2、电视还是唤发人们新欲望的媒介

25、xx奎尔认为:除了在极权主义制度下以外,传媒组织一般属于“功利”要素和

“规范”要素的

混合状态。

26、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主要通过两种活动得以实现⑴言论活动⑵报道活动(新闻)

27、xx的系统模式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

“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其中包括:

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

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一方面是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

28、宣传的七种手法

1、加以恶名

2、xx

3、假借

4、现身说法

5、以平民自居

6、洗牌作弊

7、号召随大流

29、xx 夫妇的系统模式:

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

点。

1、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30、有限效果论:1944 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发表的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中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作出了“有限效果”的评价。他认为,“观念常常是从广播与报刊流向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流向人口中的不太活跃的部分。”1960年,约瑟夫克拉珀在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对有限效果”论作了很好的总结。他认为,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会对传播内容进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并且总是倾向于接受那些与自己的信念相

吻合的内容,再加上团体规范的制约,“意见领袖”的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自然就处于有限的水平上。

31、传播过程构成要素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着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收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3).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