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与综合
- 格式:ppt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23
代谢综合征是包括中心性肥胖(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俗称“五高”,也有学者将高尿酸血症并列其中。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推荐将“五高”中符合“三高”者就列为代谢综合症。
这些代谢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脂肪性肝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故曾有专家将这些称之为城市人群的“死亡四重奏”,可见代谢综合征的潜在危害性。
北京安贞医院的姚崇华教授撰文指出:根据我国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有以下3个或3个以上指标的人即为代谢综合征患者: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将体重折算成公斤、身高折算成米,然后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即为体重指数);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以及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毫摩尔/升或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毫摩尔/升。
依据这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国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血压升高的约占90%、血脂异常的为80%以上、糖代谢异常的约占45%。
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患代谢综合征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超重人群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0倍,而肥胖人群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76倍。
随着年龄增长,超重和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研究同时证实,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要比非代谢综合征人群高5倍至6倍。
有关专家提醒说,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已达6.6%,患病人数高达6000多万人。
因此,正确认识和防治代谢综合征刻不容缓。
虽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每一个组分错综复杂,但是许多研究都发现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基本因素,而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则是“二次打击”,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氧自由基,它与代谢综合征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自由基是指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也称为“异物质代谢综合征”,或“X综合征”。
它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群,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腹型肥胖等。
这些疾病因素互相关联,是一种综合性代谢紊乱症。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随着全球肥胖症患者的增加而逐年上升。
同时,它是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理所有相应症状。
代谢综合征具有以下风险因素:(1)腰围过大: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
(2)高血压:血压≥130/85mmHg。
(3)高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
(4)高血脂: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mmol/L。
代谢综合征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是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等。
其中,腹型肥胖是诊断代谢综合征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但并非唯一的诊断标准,需要针对具体的病情进行综合诊断。
由于代谢综合征的症状较明显,治疗起来的难度也较大。
首先需要检查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因素的存在,需要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
同时,需要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等,重点在于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
总之,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多种疾病因素导致。
它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治疗代谢综合征需要针对具体病因和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也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 TP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
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ATP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1、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2、血T G≥1.7mmol/l
3、血HDL-C<1.04mmol/l
4、血压≥130/85mmhg
5、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有糖尿病病史。
具有以上三项或三项以上者可以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请各科将存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以下干预,并按要求登记
1、用自查问卷、PANSS首次测评、测评患者的腰围、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
血脂基线值
2、请营养伙食科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测评,制定饮食方案并提供个体化的饮食
3、认知行为治疗。
帮助患者认识代谢综合征的危害及干预方法
4、动机增强治疗。
激发患者产生改变愿望。
5、制定活动计划。
每天运动两次,每次40分钟,包括跑步、体操、跳绳等
6、饮食控制。
执行营养科制定的饮食计划,注意饮食的种类及饮食摄入量,控
制零食。
7、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吸烟等
8、要求每周测评患者的腰围、体质量,血压;
9、6周后复测自查问卷、空腹血糖、血脂值、心电图
代谢综合征干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