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及答案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及答案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及答案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及答案

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

1.试叙述粮堆的组成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粮堆的组成成分主要有:粮粒、杂质、储粮害虫、微生物以及粮堆内的气体成分

二、各组分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粮粒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由于同类粮食的品种、种植和生长条件、生长部位、收获时间、收获方式和脱粒方式、晾晒与否导致粮食粮食入仓的水分、入仓温度以及耐储藏时间各有差异,影响了储粮的稳定性以及储粮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二)杂质与储粮的关系

杂质对储粮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

1.有机杂质具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使储粮稳定性下降

2.有机杂质是虫霉的滋生场所,为以后粮食发热霉变提供条件。

3.杂质聚集的地方,改变了粮食的孔隙度,为以后储粮的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

4.杂质超标,同时也会影响储藏粮食的等级。

(三)储粮害虫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储粮害虫对粮食储藏的影响包括:

1.由于虫害的影响,造成粮食重量的损失。

2.有些害虫喜食粮食籽粒的胚芽,使得种粮的发芽率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3.有些害虫蛀蚀粮食的胚乳,使粮食的营养价值降低。

4.储粮害虫的一些生命活动导致粮食发热。

5.有些害虫还能危害仓、厂建筑与包装器材

(四)微生物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粮食是微生物良好的呼吸基质,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新陈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和危害粮食,在粮堆内积聚热量促使储粮发热霉变。使粮食的营养物质分解,造成粮食质量损失,营养降低。同时使储量变色变味,造成食用品质、饲用品质、工艺品质降低。甚至能产生毒素,使粮食带毒,影影响人畜安全

(五)粮堆内气体成分与储粮的关系

粮堆中粮粒与粮粒之间的空间被各种气体所填充,是粮食在储藏中维持正常呼吸,进行水分、热能交换的基础。

2.粮食的散落性,影响因素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静止角、自流角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由于粮食颗粒小、内聚力小,下落向四周流动形成一个锥体的性质。

影响因素:1.粮粒的大小、形状、表面光滑程度、籽粒饱满度、杂质含量等。粒大、饱满、圆形粒状、表面光滑、杂质含量少的散落性好;反之则散落性差

2.粮食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增加,散落性降低。

散落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1.散落性的大小可以判断粮食储藏的稳定状态。

2.有利于粮食的装卸运输。

3.确定粮食输送及自流设备的依据。

4.造成粮堆对仓壁侧压力的主要原因

静止角:粮食在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下,从高点自然落到水平面,形成圆锥体,此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间的夹角

自流角:粮粒在不同材料斜面上,开始向下滑动的角度。

3.自动分级及成因、不同仓房的自动分级现象。后果及防范措施

一、自动分级:粮食在震动或散落过程中、同质量、同类型的粮粒和杂质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位,使粮堆组分重新分配的现象。

二、成因:受到重力、浮力、气流等因素的影响

三、不同仓房的自动分级现象

(一)房式仓入库

1.人工入粮自动分级不明显。 2.移动入库式形成带状杂质区 3.固定式入库多个窝状杂质区。(二)立筒仓入库仓壁环状轻杂区(三)浅圆仓入库仓壁环状轻杂区和中心柱状重型杂质区。

四、后果

(一)给发热霉变创造条件。(二)增加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了判断粮情的难度

(三)降低了通风和环流熏蒸的效果

五、防范措施

(一)预先清理粮食(二)在粮仓机械设备的卸粮端安装一些机械装置,使粮食均匀的向四周散落,减轻自动分级现象。

(三)立筒仓可采取中心管进粮与中心管卸粮方式(四)再在杂质集中区多设点检查

4.孔隙度、密度、容重、比重?影响孔隙度的因素以及与储藏的关系

孔隙度:粮堆中空隙体积占粮堆体积的百分比。

密度:粮粒在整个粮堆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容重:单位体积内某种粮食的质量。

比重:粮食的重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孔隙度影响因素:

1.粮粒形状(表面光滑、粒形短、大小不一、破碎粒多。孔隙度下降)

2.杂质类型(含细小杂质多,孔隙度下降;含大而轻的杂质多时,孔隙度上升)。

3.水分含量。

4.粮堆部位。

孔隙度与储粮的关系:

1.是粮粒正常生命活动的环境。

2.是进行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前提条件之一。

3.在气调储藏中,用以计算充气数量。

4.孔隙度的大小影响熏蒸效果。

5.孔隙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温湿度对粮堆的影响。

5.导热性、导热率?影响导热率的因素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导热性:物质传递热能的性质。

二、导热率:指1m厚的粮层在上层温度与下层温度相差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粮堆表面积的热量。

三、影响因素:粮食含水量以及粮堆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粮堆孔隙度、杂质含量、粮堆温度等。

四、与储粮的关系

有利:隔热保冷,为开展低温储粮创造条件。

不利:导热性差,粮堆内各点温度难于平衡,高温部分水就会向低温部分转移,引起吸湿返潮变质。由于热量传递慢,发热点附近难以测到高温,发热点不易发现。

6.热容量、导温系数以及它们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热容量:干物质与水分热量之和。

二、导温系数:受到同样的热量,粮食温度升高的快慢程度。

三、热容量、导温系数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热容量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由于热容量与水分含量密切相关,而水分含量又对储量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热容量对储量的影响是通过水分含量与储粮之间的关系体现的。

(二)导温系数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导温系数大表明粮食易被冷却干燥。反之则不易被干燥和冷却。

综上:导温系数小、热容量大对粮食储藏是不利的。储粮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总是滞后于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并且容易在粮堆内形成温度梯度,这极易导致粮堆湿热扩散和湿热循环,使粮堆内水分发生转移。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储粮结露、发热和霉变。

7.13%小麦的热容量:1.893Kj/(kg.K)17%小麦的热容量:1.999kJ/(kg.K)【1.55+(4.187-1.55)/100*w】

8.吸附作用、吸附性、吸附等温线、吸附等压线?

吸附作用:物质在相界表面,气体分子自动发生浓集现象。

吸附性:气体与固体接触时,气体分子浓集和滞留在固体表面。

吸附等温线:在恒温下,测定不同压力下的吸附量,所得的曲线。

吸附等压线:在恒压下,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量,所得的曲线。

9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各自的特点?

一、物理吸特点:

(一)吸附体与被吸附物之间没有形成化学键,即没有电子转移,吸附表面的分子与吸附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引力。

(二)越易液化的气体,越易被吸附。

(三)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都较快。

(四)吸附量与吸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五)可以形成多分子吸附层。

二、化学吸附特点:

(一)只能单分子层吸附

(二)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和吸附速度增加

(三)一般条件下,不易吸附和解吸

10.影响粮食吸附的因素?气体吸附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影响因素:温度、气体浓度(气体浓度升高,吸附量上升)、气体性质(沸点较低,容易蒸发而不易被吸附)粮食种类、粮食的化学成分

气体吸附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粮食储藏技术中的二氧化碳置换法就是利用谷物对二氧化碳的吸附特性,使粮食在包装袋内呈现胶着状态,可以很好的保持粮食品质。

由于粮食的吸附特性的存在,很易吸附不良气体和液体,产生异味,如汽油、煤油、药物等气味性物质。轻者影响粮食的使用价值。重者造成污染

11.吸湿性:粮食吸附和解吸水汽的性能称为吸湿性。吸湿原因:(1)粮食是多孔性的胶体物质,比表面大,水汽扩散而进入其内部并凝聚。(2)粮粒具有很大的吸附表面。(3)粮粒中存在很多亲水性基团。开尔文公式指出:㏑﹙Pr/Po)=2δM/﹙ρRTr﹚,显然,形成弯月面时r<0,即㏑﹙Pr/Po)<0,即Pr/Po<1,即Pr

12.水分活度:水溶液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蒸汽压的比值称为水分活度。意义:1)水分活度反映了粮堆中生物成分可利用水分的程度;2)利用水分活度来评价粮食储藏的稳定性,比“水分含量”、“安全水分”更能反映粮食储藏的真实情况;3)水分活度相同的粮食,其含水量可以不同,这就使评价水分对粮食储藏稳定性的影响有了统一的标准。

13.单分子层吸附理论:1)单分子吸附层。气体分子进入不平衡的力场就有可能被单分子层吸附;2)相邻的被吸附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3)表面各处的吸附能力相同即表面是均匀的;4)吸附平衡是动态的。多分子层吸附理论:1)粮食对水分的吸附和解吸处在动态平衡之中;2)范德华力在吸附中起主要作用;3)粮食吸附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相等,并能形成多分子层吸附。

14.吸附滞后现象:同种粮食在同一温度和相对湿度下,吸湿平衡水分与解吸平衡水分不相同,解吸平衡水分始终大于吸附平衡水分,使得解吸等温线滞后于吸附等温线,这种现象称为吸附滞后现象。滞后环:粮食吸湿和解吸等温线所形成的图形叫滞后环。吸附滞后现象形成原因:1)解析热大于吸附热。吸附时水分子直接吸附到吸附表面没有其他干扰,而在解吸时水分子不仅要脱出胶体表面,还要离开周围分子的吸引,故解吸比吸附难,解吸平衡水分高于吸湿平衡水分。2)吸湿之前,粮粒的表面及毛细管壁上吸附有空气,这妨碍了水分对管壁的润湿作用,粮食吸收水蒸汽较少,故平衡水分也较少。3)吸附时,水分有可能进入细胞内,而在解吸时,细胞内的水分不易渗出,故解吸比吸附难有较高的平衡水分。4)毛细管的影响。粮粒是多孔性毛细管物质,毛细管的孔径小,内径大,在解析过程中,孔口抑制了水分有粮粒内部向外部扩散,所以解吸平衡水分高。5)当吸附水分时,粮粒内部出现破缝、龟裂,增大了散热的解析水分的表面积。(有效吸附面积增大,这部分破缝、龟裂纹中留存了一部分水,使得解吸平衡水分高。)指导意义:1)有利于从理论上搞清楚不同水分的粮食在一起存放很难达到水分平衡,为“储粮干湿分开”找到了理论依据。2)有利于了解通过取样测定的水分含量来判断整仓粮食的储藏稳定性是不可靠的,不能反映某些局部的情况。3)当粮食经过干燥后,要将它润湿到原来的平衡水分值,就必须应比原来湿度大的空气。当粮食干燥后,其吸湿能力减弱,显然对储藏有利。

15.粮食平衡水分:在一定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粮食吸收水分和释放水分的速度相等时,这时粮食所含的水分叫做粮食的平衡水分。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1)粮种:禾谷类含亲水性物质较多,油料类含疏水性物质较多,在相同条件下,其平衡水分明显小于谷类。2)同一粮粒的不同部位:胚部的平衡水分比胚乳大,因此配的含水量大于粮粒平均含水量,粮食发霉往往从胚部开始,这也是原因之一。3)同一温度下,相对温度越高,平衡水分越大;相对湿度越低,平衡水分越小。4)同一相对湿度下,粮温越高,平衡水分越小;粮温越低,平衡水分越大。在储藏中的意义:在储藏实践中,何时通风?何时密闭?何时摊晒粮食?必须运用平衡水分的理论。其原则是在通风以后,粮温及新的平衡水分两个指标中不得有一个指标上升,这就要根据当时的空气状态事先计算出新的平衡水分再做决定。

16.湿热扩散:粮堆内的水分按照热量传递的方向有高温部位向低温部位转移的现象称为湿热扩散。其成因:因为粮堆内温度不均匀造成的,即使在水分很均匀的粮食中,高温部位的水汽压大,而低温部位的水汽压小,高温部位的水分想低温部位转移,其结果导致低温部位的储量水分增加。水分再分配:当高水分粮与低水分粮堆放在一起时,粮食水分能通过谁起的解析与吸附作用而运动,最后达到吸湿平衡,这种现象称为水分再分配。其成因:水分差。水分再分配与粮堆的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分压等因素有关。影响水分扩散的因素:1)粮食含水量。粮食含水量高,水汽分压就大,就容易发生水分转移。2)粮堆阻力大小。这个影响以阻力系数描述,阻力大,水分不易扩散;阻力小,水分容易扩散,通常的情况是,孔隙度大,阻力小。3)温度差别。温差越大,水分扩散的速度与数量也就越大。这个影响以扩散系数来描述。4)吸湿与解吸能力大,扩散就容易。因为水汽扩散是一粒一粒粮食进行的,没拉力量是都有一个吸湿与解吸过程。5)扩散时间。在扩

散初期,扩散速度与数量随时间延长额增大,但超过一定时间后,达到了平衡状态。水分扩散与储粮关系:了解水分扩散有助于掌握水分的变化过程与规律,防止水分在某一部位的聚集而使粮食变质。1)外温低于粮温时,即秋冬季节交换时水分转移情况,合理实施通风2)外温高于粮温时,即春夏季节交换是水分转移情况,水分往粮面转移,及时观察,及时处理,轻者可翻动粮面,散发水汽,重者要削顶烘干或日晒。

第二章粮食的生理性质

1.呼吸作用:是粮食及油料子粒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生理表现,呼吸停止就意味着死亡。

呼吸作用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影响粮堆呼吸作用的因素:水分、温度、氧分压及粮食本身的状况。

呼吸作用与储藏的关系:呼吸作用是粮食和油料在储藏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使粮食和油料保鲜的前提,但强烈的呼吸作用对储藏是不利的。

第一,呼吸作用消耗了粮食和油料子粒内部的储藏物质,使粮食和油料在储藏过程中干物质减少。呼吸作用越强烈,干物质损失越大。

第二,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分,增加了粮食和油料的含水量,造成粮食和油料的储藏稳定性下降。

第三,呼吸作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将导致粮堆无氧呼吸进行,产生的酒精等中间代谢产物将导致粮食和油料生活力下降,甚至丧失,最终使粮食品质下降。

第四,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是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到粮堆中,很容易使粮温上升,严重时会导致粮堆发热。

第五,利用粮食和油料自身的呼吸作用进行自然缺氧储藏,是保持粮食和油料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第六,呼吸作用的进行是粮食和油料保鲜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可使粮食和油料提高抗病、虫、霉能力,减少劣变的发生。

第七,呼吸作用能促进小麦等粮食品种后熟作用的进行,改善其加工和工艺品质。

2.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粮食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或吸收的氧气量。

呼吸熵: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体积与同时吸入的氧气体积两者之间的比值。

3.临界水分:一般情况下,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粮油子粒呼吸强度升高,当粮食水分含量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呼吸强度就急剧加强,形成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粮食含水量即为临界水分。

安全水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够使储粮保持稳定状态的粮食含水量。一般情况下,就是使粮食能安全度夏的水分数值,安全水分的最大极限是临界水分。

如何确定禾谷类粮食的安全水分:是以温度为0℃时水分安全值18%为基点,温度每升高5℃,安全水分降低1%。

4.粮食的休眠:具有生活力的粮油种子即使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能萌发,此种状态称为休眠。

休眠类型:深休眠,次生休眠,强迫休眠和相对休眠。

休眠机理:内在因素:胚未发育成熟,抑制剂,缺乏部分激素。外在因素:不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空气,光线),种皮透性及机械障碍。

5.后熟作用: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变化过程。

后熟期:完成后熟作用所经历的时间。

完成后熟作用的标志:通常以粮食和油料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0%以上作为标志。

影响后熟作用因素:温度,适度,通气状况,子粒的成熟度。

后熟与粮食储藏关系:粮食和油料在入仓储藏过程中进行后熟作用,使得储藏稳定性较差,即使粮食水分不高,也会出现粮食表面潮湿“出汗”及“乱温”现象。

如何管理后熟期的新粮食:“出汗”及“乱温”现象造成了粮食储藏稳定性较差,所以对处于后熟期的储藏粮堆,要勤检查、严管理,主义散温散湿,防虫防霉,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粮粒的生活力:指粮食子粒的发芽潜在能力和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种子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子的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植株的能力。

活力:田间条件下的出苗力及于此有关的特性和指标。有生活力的种子不一定有活力。

7.粮粒发芽能力与储量品质的关系:粮粒发芽能力的高低,说明其种用品质和制芽品质在储藏或干燥过程中的劣变程度。新收获的粮油子粒。一般表现新鲜饱满,具有较高的活性。除了有休眠特性的子粒外,发芽率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但在储藏过程中,往往因湿、热影响而发生霉变,极易丧失其活力,特别是胚部容易受损伤发霉变质,从而使发芽率降低。发芽率是种子种用品质的重要指标,即使在良好的条件下储藏,粮油子粒的发芽率也逐步降低,最终丧失其种用品质。所以发芽率是粮油子粒活力早起劣变的较好指标,同时也可以用来检验粮食的新陈度。发芽率高的粮食品质也好,但食用品质好的粮食,发芽率不一定都高,所以发芽率只能做正面的品质指标,反之则需配合其他条件综合评价。

8.粮食萌发:粮食子粒在生理成熟完成后,具有生命的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生长,幼根与幼芽特破种皮向外延伸,这种生长现象即为粮食萌发。

陈化:粮食子粒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自身的生理衰退,子粒内部的酶活力下降,生活力减弱,种用品质和食用品质劣变等,这种现象称为陈化。

寿命:粮食子粒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期限。

9.后熟过程的主要变化:通过后熟,粮食和油料子粒的胚进一步成熟,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到后熟通过的标准水平。粮堆中的氧气浓度开始时急剧下降,到一定时间降低至最低水平。由于后熟作用的逐渐完成或已经完成,导致小麦子粒呼吸强度降低,而外界氧气的扩散补入不可能种植,引起氧气浓度回升。粮堆中二氧化塔变化情况正好与氧气变化相反。

后熟期间的生化变化是粮食和油料子粒在母株上成熟发育时期生物化学变化的继续,合成作用与分解作用相并进行。但是以合成作用为主,分解作用为此,即主要去向是各种低分子化合物继续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减少,蛋白质增加;脂肪酸减少,脂肪增加‘可溶性糖减少,淀粉增加。

萌发过程的主要变化:萌发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既有分解代谢,也有合成代谢。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淀粉呗水解成单糖,蛋白质呗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有帘子里萌发时,脂肪首先被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外观形态上表现为胚乳的干缩,子粒胚部恢复生长,形成新的细胞,所需的合成物质原料由胚乳供给。胚将其简单物质再合成为复杂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合成中所需的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胚部呼吸旺盛。胚部在外观表现为重量的不断增加,但干物质因为呼吸消耗而减少。

陈化过程的主要变化:粮食陈化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酶活力的降低和代谢水平的下降。粮食中酶活力的减弱或丧失,其生理作用也随之减弱或停止;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至20%,淀粉酶活性则完全丧失。因此,在检验粮食的代谢水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高低可作为粮食陈化的指标之一。

组成变化:脂肪易被水解为游离的脂肪酸,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又可使粮食陈化加快,增加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进一步的氧化可生成小分子的醛、酮类等挥发性羰基化合物而散发出异味。对于碳水化合物而言,在新鲜的粮食中,淀粉酶活跃,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湖景,黏度升高,口味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糊精和麦芽糖继续水解,导致还原糖含量增加,糊精相对减少,黏度下降,粮食开始出现陈化;随着储藏时间的继续延长,还原糖可继续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不足时产生乙醇或乙酸,粮食带有酸味,品质劣变。粮食陈化中蛋白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的水解和变性。前者是在储藏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蛋白质水解,游离氨基酸增多使酸度上升;蛋白质变性,其非极性集团外露,亲水基团内藏,蛋白质变为凝胶,导致蛋白质的溶解性下降。

物理性质变化:粮粒组织硬化,米质变脆,米粒起筋,糊化度、吸水率、持水率下降和黏度下降等。小麦粉发酵能力减弱,制得的面包和馒头品质差。

10.粮食在储藏期间的重要生命活动:呼吸、后熟、发芽。

第三章粮油的化学成分及品质变化

1、化学组成:水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酶及色素等物质。

分布特点:1.作为储藏物质的淀粉全部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中,其它各部分均不含淀粉;

2.蛋白质的含量以糊粉层和胚中含量为最高,但就全粒来看,胚乳的淀粉细胞所含的蛋白质量最大,其次才是糊粉层和胚;

3.糖分大部分集中于胚乳的淀粉细胞中,其次是胚和糊粉层中;

4.纤维有3/4都位于麸皮中,而且以果皮中为最多,胚乳中的含量则极少;

5.灰分以糊粉层中的含量为最高,甚至比麸皮还要高出一倍,内胚乳中的含量则甚少。

2、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和激素。

3、粮油品质指人类所要求的粮食目标产品的质量或其优劣。

分类:1.物理品质;2.化学品质;3.外观品质;4.营养品质;5.蒸煮品质;6.卫生品质;7.食品加工品质;8.一次加工品质;

9.二次加工品质;10.商品(市场)品质;11.储藏保鲜品质。

4、粮油在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一、粮食感官特性的变化

1.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籽粒的形态会发生变化。例如,胚部萎缩,胚乳变得不充实,外皮发皱。

2.在正常条件下,粮食籽粒的色泽是比较稳定的,但在不良的环境下储藏,常会发生褐变、黄变和点翠等。

3.与色泽的变化相比较,粮食更容易变味。

二、粮食物理特性的变化

1.一般情况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粮食的千粒重会逐渐减少。但若入库时粮食很干燥,水分含量低,同时仓内空气湿度大,则粮食吸收水分,造成千粒重上升。随着时间延长,粮食的容重和散落性也降低。

2.加热后吸水率增大;吸水量相同则膨胀率有所增加;黏度逐渐减小。

3.小麦中α-淀粉酶的活力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所以降落数值会增大。

三、储藏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1.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1)淀粉由于受淀粉酶作用,总的含量降低,但在禾谷类粮食中,总的百分比并不明显。淀粉在储藏过程中主要是“质”的变化,具体为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粘性下降,亲水性增加,米汤或淀粉的固形物减少,糊化温度增高。

(2)还原糖和费还原糖。还原糖的上升再度下降说明粮食品质开始劣变。在常规条件下,非还原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上升。温度低,水分低时,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温度高、水分大时,还原糖含量很快增加,而后很快下降。

2.蛋白质的变化

粮食中蛋白质的总含量在储藏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一旦发现变化极为质变。

3.脂质的变化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被氧化产生过氧化物与由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后产生的羰基化合物,主要为醛、酮类物质。另一种变化是受脂肪酶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正常储藏条件下,脂肪酸值随储藏期延长而增加。

4.维生素的变化

V B1V B5V B6V E在原粮中较稳定,但在成品粮中易分解。V A损失较大。

四、粮食食用品质的变化

粮食的食用品质试纸粮食制作熟食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性能,以及食用时人体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反映。主要涉及到食品的物性,例如,色、香、味、软硬度、黏度、润滑度等。

5.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

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2006)

小麦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2006)

(稻谷)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正常)、脂肪酸值(小于或等于30)(单位:mgKOH/100g)、品尝评分值(大于或等于70)(单位:分)均符合“宜存”的规定,、判定为宜存稻谷,适宜继续储存。

轻度不宜存: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正常)、脂肪酸值(小于或等于37)、品尝评分值(大于或等于60)均符合“轻度不宜存”的规定,、判定为轻度不宜存稻谷,应尽快轮换处理.

重度不宜存: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基本正常)、脂肪酸值(大于37)、品尝评分值(小于60),有一项符合“重度不宜存”的规定,、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稻谷,应尽快轮换处理.因色泽气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玉米)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正常)、脂肪酸值(小于或等于50)(单位:mgKOH/100g)、品尝评分值(大于或等于70)(单位:分)均符合“宜存”的规定,、判定为宜存稻谷,适宜继续储存。

轻度不宜存: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正常)、脂肪酸值(小于或等于78)、品尝评分值(大于或等于60)均符合“轻度不宜存”的规定,、判定为轻度不宜存稻谷,应尽快轮换处理.

重度不宜存: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基本正常)、脂肪酸值(大于78)、品尝评分值(小于60),有一项符合“重度不宜存”的规定,、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稻谷,应尽快轮换处理.因色泽气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小麦)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正常)、面筋吸水量(大于或等于180)(单位:%)、和馒头评分值(大于或等于70)(单位:分)均符合“宜存”的规定,、判定为宜存稻谷,适宜继续储存。

轻度不宜存: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正常)、面筋吸水量(小于180)、和馒头评分值(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或等于70)有一项符合“轻度不宜存”的规定,、判定为轻度不宜存稻谷,应尽快轮换处理.

重度不宜存:通过指标分为宜存:色泽气味(基本正常)、和馒头评分值(小于60),有一项符合“重度不宜存”的规定,、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稻谷,应立即安排出库.因色泽气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第四章粮食储藏生态体系

1.什么叫生态系统?试述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一、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形成彼此关联、相互租用的统一整体。

二、储粮生态系统由粮堆围护结构、粮食及油料籽粒、有害生物和物理因子四部分组成。

三、基本特征:(一)粮堆是受到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二)粮食储藏生态系统中没有真正的生产者;(三)粮食储藏生态系统是不平衡的生态系统;(四)粮食储藏生态系统是未成熟的生态系统。

2.中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为哪几个?简述各储粮生态区域的储粮特点。

一、将中国划分为七大储粮区域:(一)青藏高原储粮区;(二)蒙新储粮区;(三)东北储粮区;(四)华北储粮区;(五)华中储粮区;(六)西南储粮区;(七)华南储粮区。

二、各储粮生态区域的储粮特点:(一)青藏高原储粮区:1.玉米和水稻9~10月份收获,正值雨季尾声,可择机晾晒降水,到11月份进入干季,相对湿度陡降,通过自然通风就可达到降水降温的目的;2.冬、春小麦6~9月收获后正值雨季,可利用本区晴天太阳辐射强、降雨多在夜间的特点在白天择机晾晒,进入旱季后通过自然、机械通风降水降温;3.次年2~3月

温度回升,5月雨季来临之前密封粮食;4.除自然通风外,自然风干、摊晾、日晒、就仓就堆通风、冬季倒仓、翻扒粮食都是好方法;5.青藏高原主要农区多为干旱、半干旱气候,空气干燥、降水少,使种子收获晾干或风干后的含水量仅为8%~9%,加之气温、气压低,缺氧,大大减缓了种子自身的呼吸作用和陈化衰老过程,同时极度限制了仓虫和微生物的活动。(二)蒙新储粮区:1.因其及其干燥的气候,冷日长,易进行自然低温储粮;2.粮食收后应及时利用充分的日照及干燥空气,通过晾晒、自然风干、就堆就仓通风等措施干燥、降水降温,如处理不完,经过冬季低温保管后,在来年开春前一定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将粮温降到5℃以下,粮食水分含量降到安全标准,4月上中旬气温回升到10℃以前密封粮食,夏季对高温粮可以利用日差较大的特点,在夜晚开窗换气,或通风或视情况使用降温设备;3.对南疆、东疆的过夏粮一定要格外注意防护,本区冬、春季通风及晾晒要避免浮尘和风沙天气;(三)东北储粮区:1.冬长且寒冷的特点决定了本地区应以自然低温为主要措施进行储粮;2.本区3~6月相对温暖、干燥、多风,经过冬季低温储存的粮食可在此时进行风干、晾晒,有通风设施的可进行机械通风降水,4月中旬以前进行密封粮食,可与外界隔绝,安全过夏3.东北地区比较适合采用低温干燥的方法;4.建仓要注意隔湿、通风和冻土情况;(四)华北储粮区:1.冬长、干冷和夏湿热的气候决定了本区应考虑对粮食尤其是高水分粮食进行低温储藏、通风干燥,另外应避免夏季高温对粮食的不利影响;2.6月小麦收货后,及时自然通风降水,也可择机晾晒以降水杀虫,入仓;3.9月玉米收获,冬季来临之前自然风干、晾晒以及就堆就仓自然通风使水分降至安全水分左右;4.小麦玉米冬季经自然低温储藏后,对收获来不及降水的高水分粮可利用3~4月温暖干燥的空气风干、晾晒、通风;5:次年4月上旬气温急剧回升至10℃前,处理虫粮,无虫粮施拌谷物保护剂,密封过夏;6.对于夏粮,尤其对渭河谷地及华北平原南部要注意防护;(五)华中储粮区:1.新粮收后及时降水,冬季低温控制,次年春天对来不及干燥的粮食及时干燥,然后拌保护剂密封过夏。对陈粮和过夏粮设法降低粮温和水分含量;2.小麦收获正值雨季,可考虑烘干或用机械通风干燥,过夏;早晚稻收后可利用伏旱及秋高气爽的条件择机晾晒、风干、烘干或通过就堆就仓通风干燥;(六)西南储粮区:1.本区阴湿寡照,西南区冬短夏长,且阴雨天、雾天多,日照时间少,空气相对湿度大,烘干及降水设施须齐全;2.本区粮食收后应先考虑烘干及机械通风降水;3.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相对干冷,自然低温和机械通风都可用,;然后拌保护剂密封保存,特别是高水分粮;4.对于过夏粮和陈粮要密切注意粮温和水分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如有必要可使用谷冷机降粮温;(七)华南储粮区:1.储粮的问题主要是降温、降水、隔热、隔湿和防虫霉滋生,烘干和通风降温设备须齐全;2.2月上旬以前要采取措施隔热、隔潮和防雨;3.小麦收后立即降水,并拌保护剂入仓密封,早稻收后应及时降水,降水后过夏要注意隔热、降温、隔湿、防漏和防虫;晚稻收获基本满足水稻的自然通风干燥要求;4.有虫的要熏蒸,2月上旬前要拌保护剂,然后密封粮食,密切注意夏粮的温度、水分及虫霉发生情况。

3.什么是“三温”?“三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一般规律怎样?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三温”的概念:包括气温、仓温、粮温。

二、“三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气温:1.日变化:正常情况下,日变的最高值发生在下午两点左右,最低值则发生在日出前。2.年变化:在北半球,年变的最热月份常发生在7~9月份,最冷月份发生在1~3月份;在南半球,年变的最热月份正好和北半球相反。

(二)仓温:1.日变化:仓温日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出现通常较气温日变推迟1~4h。2.年变化:一年中,气温上升季节,仓温低于气温;气温下降季节,仓温高于气温。

(三)粮温:1.日变化:粮温的日变化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比仓温最低值和最高值的出现推迟1~2h,通常能观察到的粮温日变化的部位仅限于粮堆表层至30cm处;再深处粮温变化不明显;一般情况下,粮堆表面以下15cm处,日变化为0.5~1℃,早晨8点左右粮温与气温较接近,适合粮食入仓。2.年变化:一般粮温年变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的发生较气温年变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推迟1~2个月,地下仓可能推迟2~3个月,粮温最高值出现在8~9月份,最低值出现在2~3月份,3月以后开始升温,9月以后开始降温。

三、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一)不同季节,粮温变化不相同。

4.什么是“二湿”?试分析影响粮食水分变化的原因。

一、“二湿”的概念:包括气湿和仓湿。

二、影响粮食水分变化的原因:(一)粮食的吸附和解吸:1.吸附:水分在粮粒表面形成蒸气吸附层,通过毛细管扩散到内部,吸附在有效表面上,其中有少部分与固体表面不饱和电子对发生作用,成为“结合水”,水分子扩散到粮食表面和内部。

2.解吸:当外界环境中的水气分压低于粮食内部的水气分压时,粮粒中的水气分子就向粮粒外扩散。

(二)粮食内部的水分转移:1.水分再分配:当高水分粮和低水分粮混合堆放时,粮食水分能通过水气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而移动。2.空气对流引起的水分转移:储粮水分随冷、热空气对流而移动。3.湿热扩散引起的水分转移:粮堆内部水分按热流方向转移。

5.我国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年变化各有何特点?对储粮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一、我国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的年变化的特点:(一)东南沿海:年均相对湿度80%左右,全年以春夏雨季中湿度较高(大于80%),比较晴好的晚秋和初冬较低(70%以下);(二)内陆地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比较复杂,通常是多雨的季节湿度高,晴朗的天气湿度低,但各地的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和雨季情况差异很大;

二、对储粮实践的指导意义:

6.试述粮食水分变化和储藏的关系。

一、当粮食水分较低时,粮食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子粒或粉粒的活细胞处于长期休眠状态,它们的系统调节能力可忽略不计,甚至会发生明显的微生物演替,一入仓时优势真菌(田间真菌)逐渐衰退,让位于储藏真菌,而储粮真菌及细菌等在粮食水分不能保证其发育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时,也只能处于休眠状态;

二、粮食水分一旦增加到适宜水平,由于原来的干燥环境使那些喜湿的虫、螨“退避三舍”或无法生存,微生物失去自然控制因子,就会很快发展起来,造成严重的粮食霉变;

三、一般低水分粮所决定的干燥环境,虽不可能完全避免虫、螨的活动,但会有一部分种类因不适于干燥条件,生理平衡遭到破坏而无法生存,及时能够生存的种群,也会由于“缺水”,在繁殖方面有所降低,种群很难发展,整个系统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

四、任何形式的增水或加湿,都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有害生物种群的暴发。

8.结露: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降低温度要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能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出现凝结水,这种现象称结露。

露点:开始出现结露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储粮结露:当粮堆某一粮层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粮食孔隙中所含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就开始在粮粒表面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

结露温差:储粮某一状态下的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称为结露温差。

结露温差与粮食含水量的关系:结露温差越大,粮食越不容易结露,但高水分粮在温差较小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结露。

如何预测露点:(1)利用露点仪。(2)利用露点温度检查表。(3)利用粮食水分与温湿度及露点关系图。

9.粮堆结露的类型及成因:

(1)表层结露:一般发生在季节转换时期,多发生在11月前后,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很快,藏温和粮堆表层温度形成温差,粮堆内部的热空气向表层粮面扩散,使表层结露。

(2)粮堆内部结露:粮堆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就可能导致结露。由于粮堆内温差的存在,在对流作用或湿热扩散作用下,使低温部位湿度增大,产生结露。

(3)热粮结露:热粮入仓遇到库内冷的地坪、墙壁、柱石等,因温差过大都可能引起结露。(4)密封储藏的粮堆结露: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储粮时,薄膜内外的温度差达到露点时就会结露。

(5)其他情况下的粮堆结露:通风不合理,冷空气进入仓,囤而不能及时扩散平衡造成过大温度差等都会发生结露。水分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更易发生粮堆结露。

储粮结露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设法消除或减小粮堆各部位之间的温差,以防止结露。

(2)一旦发生结露,应及时处理。

10.粮堆发热:储粮生态系统中由于热量的聚集,使粮堆温度出现不正常的上升或粮温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称为粮堆发热。

粮堆发热的判断:(1)粮温与仓温进行比较。气温上升时(如春季),粮温上升太快,超过仓温日平均量的3~5℃,可能发生早期发热。气温下降季节,粮温始终不降或反而上升,可能出现发热。

(2)粮温之间的横向比较。粮食入仓时,如果保管条件、粮食水分和质量基本相同色同种粮,粮温相差3~5℃以上,则视为发热。

(3)粮温之间的纵向比较。每次检查时,与以前记录情况比较,若无特殊原因,温度突然上升,即是发热。

(4)通过粮情质量检测,进一步确定粮堆发热。可通过一些指标如感官指标及化学指标来判断。特殊情况如刚晒过或加工出机的热粮、后熟期的乱温现象一般不视为发热现象。

粮堆发热的主要生物因素是有害生物的活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

粮堆发热的过程和类型:过程:(1)出现(2)升温(3)高温(4)自燃

类型:(1)局部发热(2)上层发热(3)下层发热(4)全仓发热。

11.粮食霉变:储粮发热继续导致粮食受到微生物的危害。

粮食霉变的过程:1. 初期霉变(1)变色(2)轻微异味(3)粮食发潮(4)粮粒变软(5)粮温异常。2. 生霉——粮食霉变的中期阶段3. 霉乱——粮食霉变的后期阶段

粮食霉变的类型:劣质霉变、结露霉变、吸湿霉变、水浸霉变。

粮食发热霉变对储粮的危害:营养品质降低、种用品质降低、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变劣。

预防措施:(1)粮食入仓前做好准备仓工作。(2)把好粮食入库关。(3)储藏管理。(4)劣变指标的测定。(5)利用现代储粮技术及时处理险情粮。

12. 粮堆生态系统人工调节的目的:调节储粮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阻碍平衡,打破有害生物的生态平衡,从而制定储粮措施,保证储粮安全。

主要调节的生态条件有:低温、干燥、通风密闭、气调。

第五章储量机械通风技术

1.什么是储粮机械通风?其作用有哪些?

储粮机械通风是利用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的空气送入粮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和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储粮技术。

作用:①创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②均衡粮温,防止结露;③防止高水分粮发热并降低粮食水分;④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⑤增湿调质,改进粮食的加工品质;⑥处理发热粮。

2.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对储粮机械通风系统进行分类?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主要是由风机、供风导管、通风管道、粮堆以及风机操作控制设备等做成。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分类:①按通风的范围分类;②按系统风网的型式分类;③按送风方式分类;④按气流方向分类;⑤按空气温度调节方式分类;⑥按储粮堆装形式分类;⑦按通风机械设备类型分类。

3.什么是气体的密度?气体的重度?

气体的密度就是指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单位为kg/m3。

气体的重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具有的重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N/m3。

4.空气在管道内流动时其动压和流速的关系怎样?管道内空气的全压由哪几部分组成?

管道内的空气的全压力分为两部分即动压力和静压力。动压力,气体分子作定向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动压力的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其值永远为正值;静压力,气体作用于与其速度相平行的风管壁面上的垂直力,它在管道中对各个方向的作用力都相等。

5.什么是层流运动? 什么是紊流运动?如何判断?

实际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运动状态,一种是有秩序的流动,称为层流运动;另一种是杂乱无章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若气体在流道中同一截面的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则其为层流运动;若气体在六道中同一截面的每一点的流速在大小和方向上是经常变化着的,与层流相比,速度分布曲线较为平直,则其为紊流运动。

判断方法:雷诺准数Re=vd/u, 在通风工程上常用临界雷诺数Re=2320作为流体流态的判断依据,即当Re<2320时,运动状态为层流;Re>2320时,运动状态为紊流。

6.什么是沿程摩擦阻力?什么是局部阻力?

沿程摩擦阻力:当流体通过任意形状、不同材料制成的风道时,由于流体的粘滞、管壁粗糙,会在流体内部、流体和管壁之间产生因摩擦形成的阻力称为沿程摩擦阻力。

局部阻力:当流体通过风道中的异形部件(弯头、三通等)或设备时,由于气流方向改变或速度变化以及产生涡流等形成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7.简述离心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性能参数有哪些?怎样选用?

(一)离心式通风机工作原理:离心式通风机主要由叶轮、机壳、进风口、出风口和电机等部件组成。通风机的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随机轴高速旋转,叶轮叶片间的空气随着叶轮旋转获得离心力,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由径向甩出汇集到机壳,同时在叶轮吸气口形成真空,大气中的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而被吸入叶轮,以补充排出的空气,这样叶轮不停地旋转,则有空气不断地进入风机,从风机排出。外部能量通过风机叶轮旋转传递给空气,从而保证风机连续地输送空气。

(二)分类:按其生产压力不同分为三类:低压风机,风压小于1000Pa;中压风机,风压在1000~3000Pa;高压风机,风压大于3000Pa。

(三)性能参数:风量Q;风压H;功率N;效率η。

(四)选用风机的步骤为:1.粮食机械通风系统的计算选用合适的通风机。2.考虑系统漏风因素,选用的通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因大于通风系统计算的风量和风压。3.根据Q机和H机,在风机产品样本上选定风机的类型,确定风机的型号、转速和电动机功率。4.选风机时要把实际的状态参数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参数。5.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中,应尽量避免把两台或多台通风机并联或串联使用。6.电动机功率计算。

8.简述轴流式通风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一)分类按压力分,可分为低压轴流风机和高压轴流风机;按结构形式分,可分为简式、简易筒式和风扇式;按转动方式分,电机直连转动、对旋传动、皮带传动、联轴传动及齿轮传动。

(二)工作原理轴流式通风机的空气是按轴向流过通风机的,叶轮安装在圆形风筒内,叶轮上的叶片是扭曲的,另外有一个圆弧形进风口,主要为避免进气的突然收缩。当电动机带动叶轮旋转后,空气由进风口吸入,经过叶片,获得能量,再经过扩散筒,这时部分动能转为静压,空气流出,送到风网,由于空气在风机中始终是沿叶轮轴向流动的,所以称为轴流式通风机。

9.什么是储粮机械通风的单位通风量?在通风系统设计时如何选择单位通风量?

答:(一)单位通风量是指每吨粮食每小时通风时所需的风量。

(二)我国的《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中暂定:缓速通风时,单位通风量q选小于8m3/(h·t)。在房式仓或浅圆仓内,单位通风量q选小于20m3/(h·t)。对立筒仓而言,单位通风量q选小于10 m3/(h·t)。

10.简述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总体设计步骤。

答: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总体设计步骤如下:

1.设计的基本情况、仓房尺寸,储粮品种、数量或堆高;

2.依据通风目的,确定单位通风量,计算总风量Q;

3.依据通风途径比,确定通风形式,计算风道间距,布置风道;

4.依据总风量,确定风道截面尺寸,计算系统阻力H;

5.依据Q、H值,选择高效低耗的风机及型号;

6.依据新选风机参数,再对通风系统进行验算。

11.试述地槽通风、地上笼通风的特点

(一)地槽通风独立的廒间、堆垛或货位地坪之下建有固定的地槽通风管道,该通风系统的粮仓地坪平整,通风道固定且不占仓容,出粮时仓内易于清理,适用于多种仓型。

(二)地上笼通风独立的廒间、堆垛或货位地坪之上建有固定的通风管道,地上笼通风系统风道布置灵活,不破坏原有地坪结构,通风时气流分布较均匀。但进出仓安装、拆卸麻烦,不便机械作业;不用时需要器材库存放,占用一定仓容,常用于房式仓。

12.压入式通风和吸出式通风有何区别?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一)区别是:压入式通风为正压通风,利用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空气经风道压入粮堆,在粮堆中进行湿热交换后从粮面排出,在经门仓排出仓外;吸入式通风为负压通风,利用风机产生的吸力,使外界空气从粮面进入粮堆,再通过风道排至仓外。

(二)压入式通风优缺点:能用一部分回风将相邻贯通的小煤窑塌陷区内的有害气体压到地面;由于井下风流处于正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压力降低,有可能使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大;进风网络漏风多,管理困难,风阻大,风量调节困难。

吸出式通风优缺点:吸出式通风的风流方向与压入式相近,但其排烟速度慢,且易在工作面形成炮烟停滞区,故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13、主风道风速是从第一层一直到顶层的通风管道内空气流动的速度。

查表得,主风道风速:住宅推荐值4.0,最大值6.0;公共建筑推荐值6.0,最大值8.0;工厂推荐值9.0,最大值11.0。.水平支风道风速:住宅推荐值3.0,最大值5.0;公共建筑推荐值4.0,最大值6.5;工厂推荐值5.0,最大值9.0。垂直支风道风速:住宅推荐值2.5,最大值4.0;公共建筑推荐值3.5最大值6.0;工厂推荐值4.0,最大值8.0。

风道风速按下式计算:

空气分配器表观风速是指气流穿过分配器通气孔板表面积的流速。按下式计算:

关于分配器表面积的计算,应当注意,如果是地槽式通风采用全程开孔分配器的F应为地槽宽度乘以地槽长度。如果分配器是圆形地上笼,则分配器表面积为整个圆形风道表面积的80%。在推荐的风道分配器表观风速范围内,分配器的阻力不大于50Pa,计算风网时,可取分配器阻力等于50Pa。分配器的开孔率,可选30%~50%。孔板上的孔眼有圆形、长方形、鱼鳞板形以及编织的不规则形,不漏粮粒是基本要求,孔板开孔率一般不小于20%,如做到40%~50%更好。

14、通风道形式可采用地槽或地上笼,风道宜对称布置、简捷,单廒间内风道型式应统一。风道间距按下式计算:

15、储量机械通风的原则

第一原则,期望通风达到的目的要与通风具有的功能通风的合适时机相协调。第二原则,通风时的大气条件应能满足通风目的的需要。第三原则,确定通风大气条件时,既要保证通风有较高的效率,又要保证有足够的机会。第四原则,确定通风的大气条件,应能限制不利的通风副作用。第五原则,通风中必须确保储量的安全。

16、允许通风的大旗条件和结束机械通风的条件

(1)允许通风的温度条件:对自然通风降温来说,因为不消耗能源,为获得更多的通风时机,一般仅要求气温低于粮温即可通风。对降水通风和调质通风,要求通风后的粮温不超过该批粮食的安全储藏温度。

(2)允许通风的湿度条件:对降水通风的湿度条件,《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规定:Ps1

对调质机械通风的湿度条件,《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规定:Ps1>Ps22。

Ps22—粮食水分增加2.5%,且粮食温度等于大气温度时的平衡绝对湿度

对降温通风,一般要求通风中不增湿,并且可以不考虑干燥前沿滞后问题,因此通风的湿度条件很简单:Ps1<=Ps2

Ps2—当前粮温下的粮食平衡绝对湿度。

(3)允许通风露点条件:除自然通风以外,内结露可以不作为通风控制条件。为防止外结露,一般应尽量避免粮温低于大气露点时通风。

结束通风的条件:

(1)结束降温机械通风的条件:

1、t2-t1<=4摄氏度(亚热带地区t2-t1<=3摄氏度)

2、粮堆温度梯度<=1摄氏度/m层厚度

3、粮堆水分梯度<=0.3%水分/m层厚度

(2)结束降水机械通风的条件:

1、干燥前沿移出粮面(底层压入式通风时),或移出粮堆底面(底层吸出式通风时)

2、粮堆水分梯度<=0.5%水分/m层厚度

3、粮堆温度梯度<=1摄氏度/m层厚度

(3)结束调质通风条件:

1、粮堆水分达到预期值,但不超过安全储存水分

2、粮堆水分和温度梯度同降水通风的梯度要求

为了达到结束通风的条件,一般在通风目的基本达到后,还应适当延长一段通风时间,使得粮堆内的水分、温度趋于均匀,有利于安全储藏。在粮层厚度较大,温度、水分不容易均匀的场合,有时还需要采用诸如变换压入式/吸入式通风的办法来促使加速均匀。

17、内结露:气温低于粮堆露点时,粮堆内部散发出的水蒸气发遇冷空气而引起的结露。

外结露:粮温低于大气露点温度时,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冷粮上而引起的结露,此类结露水分来源于不断引入粮堆的空气。同16题

第六章低温储藏

1. 什么是低温储粮?低温储粮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对低温粮仓分类?

①低温储粮是现代储藏技术中较常采用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子,使粮堆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增加了粮食的储存稳定性。

②优点: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少储粮的损失,延缓粮食的陈化,特别是能使面粉、大米、油脂、食品等安

全度夏,保鲜效果显著,同时具有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避免或减少污染,保持储粮卫生的特点,是绿色储藏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并且低温储藏还可以作为处理高水分粮的一种应急措施。

缺点: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且若仓房围护结构中防潮层不完善或气流组织不合理,很容易造成粮食水分转移,甚至结露,这些均限制了低温储粮的推广使用。

③ 在我国,常将仓温保持在15℃以下的粮仓称为低温仓;仓温在20℃以下的粮仓称为准低温仓;仓温在25℃以下的粮仓称为标准常温仓。

2.详述低温储粮的基本原理

① 低温与储藏害虫:储藏害虫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耐低温能力较弱。大多重要的储粮害虫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极限低温为17℃,若将温度控制在17℃尤其是15℃以下,虫体开始呈现冷麻痹;当温度降到5~10℃,昆虫出现冷昏迷,渐渐死亡。5℃以下虫类不能繁衍,0℃以下昆虫体液开始冷冻,-4.5℃以下体液冻结死亡。低温能有效控制昆虫种群的增长。螨类的耐低温能力比昆虫强,限制其生长发育的温度为0~10℃,但只要控制粮食水分在12%以下就能有效控制螨类发展。另外,突然降温杀虫抑虫效果好。

② 低温与粮食微生物: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感染的主要微生物是霉菌,其生长与温度,菌种及粮食含水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低温可抑制其生长。大多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40℃,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还依赖于环境湿度,故在较干燥的粮库中,粮温保持在10℃以下,微生物的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但大多微生物在低于最低温度下仍能生存,故想低温灭菌很困难。另外,低温还能防止和避免一些产毒菌株产生毒素,保证粮食卫生。用低温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发育还必须配合控制粮食的含水量,才能获得好效果。

③ 低温与粮食品质:低温储藏能有效降低粮食由于呼吸作用及其他生命活动引起的损失和品质变化,从而保持粮食的新鲜度,营养成分及生命力,一般粮食只要处于安全水分以内,控制粮温在15℃以下粮食的呼吸强度明显减弱,,低温储藏对粮食发芽率的保持有明显效果,对粮食的其他品质劣变指标有一定影响,还可保持粮食的感官品质,蒸煮品质,酶活力等,采用低温配合低水分则可有效地减缓品质变化速度,明显延长粮食的安全储藏期限,达到预期的低温储藏效果。

3.低温储粮的方法:自然低温储藏,机械通风低温储藏,机械制冷低温储藏

4. 低温粮仓的建筑要求有哪些?什么是隔热材料?对隔热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常用的隔热材料有哪些?

① 隔热保冷,防潮隔气,结构坚固,经济合理

② 通常把热导率小于0.23W/(m.K),体积质量小于1000kg/m 3的建筑材料称为隔热材料或保温材料。

③ 热导率小;体积质量小;材料本身不易燃烧或可自熄;机械强度高;有一定的憎水性,不易吸水,不易霉烂、虫蛀、鼠食,无毒安全,价廉易购,施工方便。

④ 稻壳,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铝箔波纹纸板,聚乙烯泡沫塑料,反射涂料。

5.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K 值?如何选定K 值?如何估算隔热层厚度?

① 物理意义是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温度相差1K 时,1m 围护结构的表面积在1h 内所通过的热量(换算为瓦数) ② ∑=++==n 1i 1111i i R

K λδαα内外

其中外α为围护结构外表面热系数,一般取23W/(m 2.K);内α一般取10W/(m 2.K)

i δ为围护结构第i 层材料的厚度,m ;i λ为围护结构第i 层材料热导率,W/(m 2.K)

考虑到隔热材料的受潮和施工工艺的不完善,实际上的K 值应该比计算值增加10%,即:K 实=1.1K 计

③ 只有当围护结构各层的材料和厚度确定以后才能计算出K 值,在设计中选定各层围护结构材料后,根据经验先初选一个K 值,然后由公式确定各层厚度:

???

????????? ??++-=∑=1-n 1i 111i i x x K λδααλδ内外 6.围护结构隔热可分为哪两种?在静态隔热结构中,防潮层得作用是什么?防潮层应设置在什么位置?

① 分为静态隔热和动态隔热

② 在隔热层得内外侧由于温差的存在而造成了一个水蒸气分压力差值,使得大气中的水蒸气通空气一起进入隔热层,并向低温、水气压更低的地方渗透,另外,隔热材料的孔隙不是完全封闭的,水蒸气可以逐渐通过隔热层进入库内,这样既

破坏了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又增加了库内湿度,因此设置防潮层。

③防潮层应设置在隔热层的高温侧。

7.低温储粮的隔热技术包括哪几个方面:围护结构隔热;粮面压盖隔热;排除空间积热

8.利用冬季干冷空气自然低温储粮的方式:仓外自然冷却;仓内自然冷却;转仓冷却

9.什么是制冷?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①制冷就是使自然界得某物体或某空间达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使之维持在这个温度的过程。

②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是自然界能量形式之间转换的最普遍规律,把这一定律应用于热力系统和热力过程,用来说明热现象时久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休斯说法: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开尔文-浦朗克说法:不可能制造只从一个热源取得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循环发动机。

10 什么是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影响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两个?

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的理想可逆循环称作卡诺循环,循环方向为顺时针。反向进行的卡诺循环就是逆卡诺循环。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和经济性是其主要性能指标,常用制冷系数ε来评价,ε可用制冷量和所消耗的功的比值求得。

11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

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主要有四个部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的作用是将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变为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压缩机的高压过热气态制冷剂,冷却为饱和气,进一步被冷凝为液态。膨胀阀的作用:①保证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压力差,以便使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在要求的低压下蒸发吸热,同时,使冷凝器中的气态制冷剂在给定的高压下放热、冷凝。②供给蒸发器一定数量液态制冷剂。蒸发器的作用是将节流后的制冷剂湿蒸汽在其中蒸发吸热,使蒸发器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库温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

12 常用制冷剂的种类有哪些?特点各是什么?为什么要研发无氟制冷剂?

①氨,氨除了毒性大以外,是一种出色的制冷剂。优点: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较大,蒸发压力和制冷能力适中。氨的放热系数小,泄露易察觉,价廉易购。氨对黑色金属无腐蚀能力,若氨中含有水分时,对铜和铜合金有腐蚀作用。缺点: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体的危害大,氨易燃易爆,安全性很差。

②氟利昂,特点:大多数氟利昂本身无毒、无臭、不燃,与空气混合遇火也不爆炸,因此比较安全。氟利昂不含水分时,对金属无腐蚀作用。但是氟利昂的放热系数低、价格略高,极易渗漏又不易发现,而且氟利昂的吸水性较差,为了避免发生“冰塞”现象,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应有干燥器。沸点低。最大缺点: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较小,对大气中的臭氧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由于氟氯烃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上升的同温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解,释放出极活波的氯原子催化臭氧分解,导致臭氧层的破坏。而臭氧层是保护生物体免受紫外线伤害的天然屏障。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或减少将会使整个生物圈出现危险,还会引起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普遍使用氟氯烃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所以寻找氟氯烃的替代品就成为当务之急。新的制冷剂应该具备氟氯烃的一切优点:稳定、无毒、沸点低,同时它还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13 什么是空调准低温储粮?其特点是什么?

通过空调机调节,将仓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流动速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持准低温储粮的技术,就是空调准低温储粮。空调低温储粮技术中主要使用窗式空调机,其压缩机为全封闭式,冷凝器为风冷式,因而运行简单可靠,管理方便,易于安装,不需要水源及冷却塔。蒸发器为机械吹拂式,节流结构为毛细管,常用氟利昂做冷凝剂。缺点:温度偏高,如果仓库未进行隔热改造,为普通房式仓则温度很难达到20℃以下,如仓房按照低温要求改造,则库温维持在15℃-20℃,常为18℃左右。

14 什么是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其优点有哪些?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是通过与仓内储粮通风系统对接,将谷物冷却机的送风口接在仓墙上通风机接口处,直接向仓内粮堆通入冷却后的控湿空气,使仓内粮食的温度降低到低温状态,并能一定程度的控制仓内粮食水分,从而的达到安全储粮的一种粮食储藏技术。优点:一般不受自然气候条件限制,凡具备机械通风系统的仓房均可应用。低温储量可以避免或减少化学药剂熏蒸处理,实现粮食的“绿色储藏”。在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仓内粮食

处于不安全状态时,可利用谷物冷却机对其进行安全、经济、有效的处理。

15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方式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保持水分冷却同风、降低水分冷却通风和调制冷却通风。

16试述谷物冷却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基本参数。

组成:典型的谷物冷却机主要有以下三部分12个主要部件组成①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机器、热力膨胀阀、蒸发器等组成。②送风系统:由过滤机、通风机、静压箱等组成。③控制系统:由电控箱、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工作原理:外界空气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差作用下,经过滤网进入蒸发器,通过热交换被冷却,当被冷却的空

气湿度超过特定值时,后加热装置对被冷却的空气进行加热,将其相对湿度降低到设定要求,控制湿度后的冷却空气再通过送风管道和空气分配器键入粮堆,自下而上的穿过粮层,从而降低粮堆温度,达到低温储粮的目地。基本参数①送风量

②制冷量③消耗功率④单位功率送风量⑤制冷性能系数⑥空气焓差法

17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应注意哪些事项?

①对同一仓房采用多台谷物冷却机同时冷却通风时,可采用“一机一口”或“一机多口”的连接方式,严禁多台谷物冷却机串联使用。②谷物冷却机作业的环境温度宜为15℃-35℃,环境湿度宜为35%-95%。高温季节却需谷物冷却机作业时,已选择夜间等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在气温较高的工作环境中,谷物冷却机宜放置背阴处或加盖遮阳棚,避免整机特别是电控柜受阳光直射。③谷物冷却机应在平整路面移动,避免剧烈颠簸。用机动车牵引时,速度不应超过6km/h。达到使用地点应平稳摆放,可靠定位,避免运行时出现溜车和不应用的振动。设备电缆不宜在地面上拖曳并严禁碾压,以免造成事故。④使用谷物冷却机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启动前要特别注意电源相位、预热,以确保使用安全。⑤谷物冷却机出风温度的设置一般不宜低于10℃。过低的温度设置不能使谷物冷却机加快,放而造成运行成本的提高。同时,严禁向仓内送入高于粮食温度的热空气,以防粮食结露引起霉变。当采用不同温度分阶段冷却通风时,不允许后阶段通风温度高于前阶段通风温度。⑥设备运行过程中,若发现输出冷风温度波动较大或设定值偏差较大时,应及时调整和纠正温湿度参数设定值。若设备自控调节不利或不能就诊偏差时,必须停机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方能重新启动。⑦在送风温度较低而粮食温度较高时,冷却通风过程中会造成仓房顶部或墙壁甚至粮堆表层出现结露。这时应该继续低温通风,并且加强仓房的顶部的空气流通。在雨天或雾天等相对湿度较高的天气条件下使用谷物冷却机要及时修正湿温度参数,确保冷风相对湿度在要求的范围内。⑧设备报警或自动停机时,应在设备提示下查清原因,排除故障,重新启动。通风作业时,当设备出现机器温度、湿度或压力异常、电机温度过高、设备振动剧烈、制冷剂泄露等故障应立即停机检修。不允许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修理。停机后再启动时,间隔不应少于10min。⑨不允许在设备上清理进风口过滤器,未安装进风口过滤器的设备不允许运行。清理冷凝器时要避免散热翅片变形。用水冲洗设备时,要严防电器接线处机控制系统着水,以免造成电器短路。不允许攀拉摇动设备上的各条管路,特别是设备上的毛细管。

18简述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操作要点?

①根据仓房类型、风网布置、设备条件、粮食种类、粮堆体积、冷却作业要求等,确定谷物冷却机在仓房的通风位置和使用数量。②用送风管连接谷物冷却机出风口和仓房进风口,确保接口机风管不漏气,必要时可在风管上包敷保温材料。③应有选择地、适量的打开仓房门窗和排气口,便于仓内粮食中热空气顺畅排出。④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接通电源并检查接入电源的相位,按照要求的时间对谷物冷却机进行预热。⑤完成设备预热并进行必要的设备检查后,逐台启动谷物冷却机。待设备运行稳定后,根据测定的仓温、粮温、粮食水分和大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粮情数据,确定通风目的和通风方式,设定出风温度和湿度。⑥冷却通风过程中,定时检测入仓冷空气的温度、湿度,定期检测粮堆各层温度和抽样检测粮食水分,分析判断参数设置和粮情变化是否正常,存在问题及时解决。⑦冷却通风借宿后应立即拆除风管,关闭仓房进风口、门窗、排气口,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清理和保养,并妥善保管。⑧记录整理粮情数据和检测结果,评估本次冷却通风作业的单位能耗和成本。

设计参数:①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 w)②夏季室外日平均温度(t wp)③等效温度④综合温度(t z)⑤低温仓内所要求的干球温度(t n),相对湿度φn⑥粮食的原始参数⑦低温仓的几何尺寸⑧粮食的比热容(c)。低温粮仓冷负荷:①围护结构传热而产生的冷负荷②冷却粮食的冷负荷③粮食呼吸而产生的冷负荷④粮库内通风换气而产生的冷负荷⑤库内空气降温冷负荷

⑥库内风机运行产生的冷负荷⑦操作管理产生的冷负荷。

20 如何对制冷系统进行检漏?低温储粮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检漏①全系统的泄露,可由U形压差计上观测压力下降得知。②肥液法,即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泡制的皂液涂于受检设备外进行检漏。③静听法,检漏时,可在夜深人静的深夜进行,以耳听系统各连接处和焊接处,如有漏气点,将会发出丝丝的声音。④试纸检漏法,用酚酞试纸或石蕊试纸检漏时,首先将试纸以水润湿,再以试纸接近受验处,试纸变为红色,则说明该处漏氨,否则,不漏。⑤卤素喷灯检验法,验漏时,将气软管接近各受验处,且缓缓移动,如有氟利昂气体,火焰即会变色,根据火焰色来判断系统渗漏的程度。低温储粮管理的内容:①入仓粮质:一般低温储藏均为长期存放,所以入库粮质必须正常。②进仓时机:根据粮食的不良导热性,低温储藏的粮食,以低温基节进仓为宜。粮食进仓完毕,应及时密闭门窗。③粮食的堆放:粮食在低温库中堆放时,应根据库内送风系统出风口的位置,合理布置堆间走道,使其形成一个自然地风道,以提高降温效果。④储藏期的检验:低温储藏期间对低温储藏的粮食应加强管理,定期检测温度、湿度、害虫及粮食品质劣变指标或感官指标。另外,低温仓的仓温根据要求波动范围应控制在正负2℃,仓湿应控制在65%-75%。送风系统的循环换气次数要求不低于每小时10次,以保证仓内温度的均匀性。在低温储藏的管理过程中,还应加强费用和投资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经营费,提高设备效率,改善隔热,加强密闭,降低粮食保管费用,提高低温储藏的经济效益。

第七章气调储藏

1.一、气调储藏是指人为的改变正常大气的气体成分或调节原有气体的配比,将一定的气体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从而达到杀虫抑霉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粮食储藏技术。

二、特点:具有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特点,避免或减少了粮食的化学污染、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储量稳定性。

2.气调储藏的原理:在密封粮堆或气密库中,采用生物降氧或人工气调改变正常大气中的氮、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或使在仓库或粮堆中产生一种对储粮害虫致死的气体,抑制霉菌繁殖,并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生理代谢。

实验证明,当氧气浓度降到2%左右,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40%以上,霉菌受到抑制,害虫也很快死亡,并能较好地保持粮食品质。在密封粮堆或气密仓房中,采用生物降氧或人工气调改变正常大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使在仓房或粮堆中产生一种致死储粮害虫,抑制霉菌繁殖,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基本生理代谢,提高储粮稳定性的气体。(一)气调储藏防治虫害的作用

1.储粮害虫的生活条件与所处环境的气体成分、温度、湿度分不开。利用储藏环境的气体成分配比、温度、湿度及密闭时间的配合可以达到防止储粮害虫的目的。

2.当氧浓度含量在2%以下,储粮害虫就能致死。当有高二氧化碳和低氧混合气体同时起作用时就更具毒性。杀虫率所需的时间取决环境温度,大气温愈高,达到95%杀虫率所需的暴露时间则愈短,所以高温可以增加气调的效力。此外,在比较低的湿度下处理比在较高的湿度下处理更为有效。

(二)抑制霉菌的作用

1.气体对真菌的代谢活动有明显的影响。能理想地将氧降低至0.2--1.0%,不仅控制了储藏物的代谢,也明显地影响到气体对真菌的代谢活动。

2. 当粮堆氧浓度下降到2%以下时,对大多数好氧性霉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安全水分范围内的低水分粮以及在粮食相对湿度在65%左右的低湿条件下,低氧对霉菌的控制,其作用尤为显著。

(三)降低呼吸强度

1.呼吸是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呼吸强度是粮食主要的生理指标。在储藏期中,粮食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的损耗会显著增加,粮食易劣变。在缺氧环境中,粮食的呼吸强度显著降低。

(四)气调储藏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1.采用缺氧储藏,对粮食食用或工艺品质的变化与水分、温度关系大,与氧浓度关系小。即使在低氧状态下,品质也在起变化,只是方式有所不同,变化程度大致相同。

2.郑州粮食学院研究CO2气调储藏和真空储藏大米和糯米,能明显的抑制米中SH基向二硫键的转化过程,在不同温度25℃及35℃高温及不同水分14%及16.1%中,气调储藏均有明显保鲜作用。

3.气调储藏的方法:生物降氧和人工气调。

类型:单一气调,混合气调:二混、三混和多混气调。

4.常用的粮堆密闭材料:塑料薄膜

性能:

二、老化:各种薄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变脆、破裂,甚至发粘、变酸、龟裂、变形、出现斑点、光泽改变等变质现象而不能使用。

三、防止老化:在使用和保管塑料薄膜时应尽量避免环境条件中光、热辐射以及臭氧、氧的影响,防止霉变以及水、酸、碱等化学试剂的污染,改进使用、保管条件,避免不必要的暴晒、烘烤。正确使用洗涤剂洗涤,施行物理保护,减少任意拉扯、挠曲、重压等机械损伤,防止龟裂、戳破、穿孔、老化。不用时要妥善保管,避免重压和靠近高温。

5.一、气调仓房围护结构密封喷涂材料的种类:

(一)氯丁橡胶:其生胶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耐老化、耐热、耐油、耐化学腐蚀,在溶剂中稳定,耐无机酸、碱腐蚀性也很好。

(二)丙烯酸树脂:具有色浅、耐候、耐光、耐热、保光、保色性好,涂膜丰满。

(三)聚氨酯树脂:物理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优异,施工适应范围广,能与多种树脂混溶。

(四)环氧树脂:抗化学品性能优良,耐碱性尤为突出;涂膜具有优良的附着力,涂膜保色性好,户外耐候性差。气密效果好,施工难度低。

6.气调储藏粮堆密封工艺:查漏,补洞,热合,密闭。

7.一、澳大利亚:空仓初始压力从2500帕降至1500帕所需时间大于5分钟者为一级仓;从1500帕降至750帕的时间大于5分钟者为二级仓;从500帕降至250的时间大于5分钟者为三级仓。

二、日本:要求粮食筒仓建成后要进行密闭程度审查,在空仓密封条件下加压到4900帕,经过20分钟后,其压力仍大于1960帕者,则认为气密性合格。

8.仓房漏气部位检测:烟雾试验,追踪气体法,音频检测,温度记录器,荧光粉检测,皂沫检测。

9.一、自然密闭缺氧储粮中,粮堆的降氧能力与以下因素有关:粮种、粮食本身的状况。

二、降氧速度:粮食水分、温度、虫口密度。

10.一、微生物降氧:利用微生物呼吸量大、培养容易、生长快的特点,辅助低水分粮、陈粮及成品粮降低粮堆氧浓度的方法。

二、选择菌种的条件:

(一)菌种安全无毒,对人蓄无害,不污染粮食;

(二)降氧快、呼吸量大;

(三)自自身的生长对氧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四)培养方法简便,繁殖快,易于培养;

(五)菌种和培养料均取材容易。

常用于微生物辅助降氧的菌种为黑曲霉与酵母菌。

三、培养菌种:分为一二三级培养。

四、应注意的问题:

11.简述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的优点。向粮堆中冲入二氧化碳的作用有哪些?二氧化碳气调方法有哪几种?

一、优点:

(一)二氧化碳储粮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储粮方式,能有效杀虫、抑菌、延缓储粮陈化,并且,避免了化学剂对人的伤害、对粮食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

(二)二氧化碳气调储粮不存在磷化氢熏蒸时对粮仓配套设施的腐蚀(特别是粮情监测系统)、磷化氢材料的处理及伤害,加之能避免处粮害虫抗性增加等其它因素;

(三)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和粮食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四)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将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推广。

二、作用:

(一)充二氧化碳排氧,把空气中的氧气置换出来达到降氧的目的;

(二)二氧化碳含量维持在40%-60%时,对粮食及粮堆中有害生物的抑制及毒害作用,均可达到较好的气调效果;

(三)粮堆充二氧化碳气调时,一般都是高二氧化碳且低氧,对抑制虫、霉和粮食生理活动更具有双重作用。

三、方法:气调仓直接充气法、密封粮堆充气法、燃烧脱氧法和二氧化碳小包装法。

12.气调仓直接冲入二氧化碳法对维护结构气密性指标要求为多少?简述其工艺流程。

一、指标要求:在压力由500pa至250pa时,实仓的压力半衰时间不得低于5min。

二、工艺流程:利用仓外大型供配气系统、配套粮仓二氧化碳自动检测系统、仓房循环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及仓房压力调节装置,将二氧化碳气体集中输入密闭性能良好的气调仓房,强制循环系统使仓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达到工艺浓度,自动检测仓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使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改变粮仓内气体的组成成分,破坏害虫及霉菌生态环境,抑制粮食呼吸,杀灭储粮害虫,延缓粮食品质陈化得效果。

13.燃烧脱氧法冲入粮堆的气体成分是什么?燃烧脱氧气调储粮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充入的主要为氮气。

二、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合格的生成气(CO2 14%-15%,O2 0.2%-0.5%),表明燃料燃烧的完全,氧化彻底。同时注意生成气体的冷却降温,通常应该使其进仓时的温度低于粮温,不至于引起粮温的增加;

(二)必须考虑加强粮堆气体交换的有效性和气体分布的均衡性,以充分发挥燃烧脱氧机产气量大,脱氧速度快的特点,防止粮堆死角含氧量过高的问题;

(三)注意整机及过程的操作安全。

14.什么是分子筛?气调储粮所用的沸石分子筛分为哪两种?其作用各是什么?分子筛富氮脱氧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分子筛是一种能筛分分子的物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能、高选择性的晶体吸附剂,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面积,可以吸附大量的流体,它具有的均匀的分子般大小的孔径,以及对极性和饱和性分子强大的吸附作用力,使之可以用于流体物质的选择吸附分离。

二、分为4A分子筛和5A分子筛。

三、4A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用5 A分子筛分离空气中的氧氮。将分离出的氧气放入大气中,被分子筛吸附的氮气则在负压下解吸后送入仓内或粮堆内。从而使氮的浓度逐渐升高。

四、阶段分三个:

(一)充气和鼓风

(二)吸附和解吸

(三)富氮和排氧

15.什么是化学脱氧储藏?脱氧剂分为哪两大类?常见的无机物脱氧剂有哪些?

一、化学脱氧储藏是通过与包装或器皿中的容物同时密封的脱氧剂与氧气快速化学反应,除去包装或容器中的游离氧或溶存氧,使储藏物处于无氧环境中,达到抑制好气微生物和虫害危害,防止品质氧化劣变,安全储藏的目的,是气调储藏的

一种技术。

二、脱氧剂分为无机物系和有机物系两大类。

三、常见的无机物脱氧剂有:连二亚硫酸钠为主剂的脱氧剂、铁系脱氧剂。

16什么是真空储藏?真空储藏的方法有哪些?

一、真空储藏又称为减压储藏、负压储藏,主要是用真空泵将粮堆空间抽空、减压、形成负压,致使空间氧含量降至低氧或絶氧,达到接近真空或真空状态,抑制虫霉活动,保持储存物的新鲜。

二、方法:粮堆减压真空储藏、真空包装、真空充气包装。

17.试述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气调储粮管理。

除对粮堆进行常规储藏、必要的管理和两情指标(如温度、害虫、水分及品质)等检测外。还应对粮堆气体进行定期测定,并做好密封粮堆结露、氧浓度回升的预防及“双低”“三低”储粮管理工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8.什么是“双低”储粮?原理是什么?“双低”储粮中影响药效的因素有哪些?施药的方法有哪几种?如何掌握药剂量?谈谈“双低”储粮的经验及教训。

一、“双低“储粮一般指低氧低药剂量的密封储粮。

二、原理:

(一)在粮堆密封条件下,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害虫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促使虫体在生理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加速致死。最明显的是虫体气门张开,不仅为毒气进入虫体内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粮堆中,害虫会因为体内水分通过气门过量散失而死亡。

(二)从害虫对磷化氢的吸收来看,低浓度磷化氢比高浓度更有利于防治害虫。在高浓度下因虫体麻醉作用而使呼吸效率降低,从而减少了对氧气胡然磷化氢的吸收,且高浓度的磷化氢不符合浓度与时间的乘积原理(CT积);在低浓度下,由于自然降氧使粮堆成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状态,害虫呼吸频率加快,气门扩张,在同一时间内吸气量大,磷化氢随空气进入虫体内的量相应增加,加之处理时间较长,害虫很快被杀死。

三、影响因素:与粮堆密封性能、密闭时间、相对湿度、温度、气体比例都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还与虫种、虫口密度等因素有关。

四、施药方法:密封粮堆与施药同时进行、粮堆降氧后施药。

五:如何掌握药剂量:若粮温高,虫口密度大,剂量在1—2g/m3,若氧气含量高,剂量应大些。二氧化碳含量高,剂量可小些。

六、经验:变粮面施药为粮堆施药,变全仓熏蒸为粮堆内熏蒸,减少了仓内空间消耗的药量,避免了磷化氢气体的外逸,迫使磷化氢气体向粮堆内渗透,相应地延长了毒气在粮堆内的持续时间,提高了浓度时间乘积(CT值),达到或超过害虫致死浓度。

教训:采用双低密闭,尽可能在入库后害虫尚未大量发生以前进行,剂量要合理,施药要均匀,严格密封粮堆,使磷化氢气体均匀分布在粮堆的各个部位,一次性将害虫全部歼灭。

19.什么是“三低”储粮?如何合理运用好“三低”储粮技术。

一、“三低”一般是指低氧、低温、低剂量磷化氢储藏,是一种粮食综合储藏措施。

二、如何合理运用:

(一)“三低”应根据具体情况同时结合运用,也可分别实施。如:高温季节夏粮入库可采取:低氧(密闭)--低药(如有虫)--低温(秋后气温下降时通风);而低温季节入库的粮食可采取:低温(通风)--低氧(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低药(高温季节如有虫)。

(二)应尽量运用各地气候的自然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低温或采用机械通风降温,至翌年气温回升前进行密闭达到低氧,度夏时若有虫害发生,再低剂量熏蒸。

(三)夏粮入仓后若害虫发生不严重,应立即密封粮堆进行双低密封储藏,1立方米用1-1.3g磷化铝。可获得良好防治效果,如果入仓粮食无虫,可只进行自然降氧密封气调,当氧气浓度不能降至5%一下的害虫致死浓度时,可施入低剂量的磷化铝,用药量为0.8-1g,到秋季后结合降温措施,粮温可降至15-20°C,可较长时间保持低氧、低温、低剂量而长期密封着。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 1.试叙述粮堆的组成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粮堆的组成成分主要有:粮粒、杂质、储粮害虫、微生物以及粮堆内的气体成分 二、各组分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粮粒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由于同类粮食的品种、种植和生长条件、生长部位、收获时间、收获方式和脱粒方式、晾晒与否导致粮食粮食入仓的水分、入仓温度以及耐储藏时间各有差异,影响了储粮的稳定性以及储粮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二)杂质与储粮的关系 杂质对储粮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 1.有机杂质具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使储粮稳定性下降 2.有机杂质是虫霉的滋生场所,为以后粮食发热霉变提供条件。 3.杂质聚集的地方,改变了粮食的孔隙度,为以后储粮的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 4.杂质超标,同时也会影响储藏粮食的等级。 (三)储粮害虫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储粮害虫对粮食储藏的影响包括: 1.由于虫害的影响,造成粮食重量的损失。 2.有些害虫喜食粮食籽粒的胚芽,使得种粮的发芽率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3.有些害虫蛀蚀粮食的胚乳,使粮食的营养价值降低。 4.储粮害虫的一些生命活动导致粮食发热。 5.有些害虫还能危害仓、厂建筑与包装器材 (四)微生物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粮食是微生物良好的呼吸基质,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新陈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和危害粮食,在粮堆内积聚热量促使储粮发热霉变。使粮食的营养物质分解,造成粮食质量损失,营养降低。同时使储量变色变味,造成食用品质、饲用品质、

工艺品质降低。甚至能产生毒素,使粮食带毒,影影响人畜安全 (五)粮堆内气体成分与储粮的关系 粮堆中粮粒与粮粒之间的空间被各种气体所填充,是粮食在储藏中维持正常呼吸,进行水分、热能交换的基础。 2.粮食的散落性,影响因素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静止角、自流角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由于粮食颗粒小、内聚力小,下落向四周流动形成一个锥体的性质。 影响因素:1.粮粒的大小、形状、表面光滑程度、籽粒饱满度、杂质含量等。粒大、饱满、圆形粒状、表面光滑、杂质含量少的散落性好;反之则散落性差 2.粮食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增加,散落性降低。 散落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1.散落性的大小可以判断粮食储藏的稳定状态。 2.有利于粮食的装卸运输。 3.确定粮食输送及自流设备的依据。 4.造成粮堆对仓壁侧压力的主要原因 静止角:粮食在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下,从高点自然落到水平面,形成圆锥体,此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间的夹角 自流角:粮粒在不同材料斜面上,开始向下滑动的角度。 3.自动分级及成因、不同仓房的自动分级现象。后果及防范措施 一、自动分级:粮食在震动或散落过程中、同质量、同类型的粮粒和杂质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位,使粮堆组分重新分配的现象。 二、成因:受到重力、浮力、气流等因素的影响 三、不同仓房的自动分级现象 (一)房式仓入库 1.人工入粮自动分级不明显。 2.移动入库式形成带状杂质区 3.固定式入库多个窝状杂质区。(二)立筒仓入库仓壁环状轻杂区(三)浅圆仓入库仓壁环状轻杂区和中心柱状重型杂质区。

电大-地方政府学-第一次作业(附答案)

第一次作业(导论- 第 1 章)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40 分)(总分40.00 )1?从秦朝到现在,()始终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A. 市 B. 乡 C. 县 D. 省 2?我国的直辖市数量是()。 A. 6 B. 4 C. 5 D. 3 3?最早对省制进行猛烈抨击的大家是清朝的()?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魏源 D严复 4?目前我国共有()个地区。 A. 102 B. 79 C. 65 D. 213 5?缩省论的主要目的减少()。 A. 行政层次 B. 行政机构 C? 行政幅度 D. 行政人员 6. 秦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实行() A. 行省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大区制

7? 1947年7月经国会通过()法律,是战后日本的一部基本法。 A? 地方财政法 B? 日本国宪法 C? 地方税务法 D? 地方自治法 8. 秦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郡。A? 37 B? 34 C? 36 D? 31 9. 下面()国家属于联邦制国家?A? 法国 B? 日本 C冲国 D.美国 10?统一后的德国共有()个州。 A. 22 B. 20 C. 16 D. 50 11. 作为省县二级制下的地区的设立,最初是在明朝,称() A. 总督制 B. 府台制 C. 巡抚制 D. 道员制 12. 英国地方政府是以()为中心的地方政府制度。 A. 地方行政机关 B. 地方法院 C. 地方议会 D. 自治团体 13. 我国共有()个省。 A. 25 B. 23 C. 32 D. 31 14. 目前我国共有自治区()个。 A. 4 B. 7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粮油储藏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1 强迫休眠:成熟而脱离植株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2 吸湿滞后现象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种子解吸等温浅和吸附等温浅并不重合,而解吸等温成滞后于吸附等温浅。 3 粮食平衡水分: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粮食解吸和吸附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粮食水分含量 4 有氧呼吸:粮油籽粒在外界氧气作用下,通过一系列酶促氧化,最后生成 氧化产物C0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一一 5 空调与气调:空调——只改变空气温度和湿度,而不改变空气气体成分比例,气调:改变原有空气的组成成分或调节气体成分的配比,并将一定的气体成分维持在一定局限范围内的过程。 6静止角:粮粒自由下落形成粮堆时,由于内聚力小,形成一个圆锥体,则圆锥体斜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称—— 7通风通路比:从管道中泄出的气流,穿过粮堆,然后到达粮面,气流在粮堆中运行的最长通路与最短通路之比称之为通风通路比 8 安全水分:65%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粮食平衡水分称 9 水分转移:高水分粮和低水分粮混存在一起时,由于高水分粮部位水蒸气分压高,而向低水分区域扩散,最后导致高水分粮水分逐渐降低而低水分粮的水分逐渐开高, 10呼吸基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消耗的物质称 11 自动分级:粮食在移动或受到振动时,同类型粮粒或同类型的杂质在粮堆中聚集,使粮堆组成成分发生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之为自动分级 12 吸湿等温线:粮食平衡水分是空气相对湿度的函数,在温度为一定值时,代表这种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之为吸湿等温浅。 13 粮食平衡水分: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粮食吸附和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粮食水分含量就称之为平衡水分 14 湿热扩散:粮食水分朝着热流移动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之为湿热扩散 15 结露与露点; 当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变时,温度突然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变成为饱和状态,水分开始从空气中凝结出来,凝聚在粮食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结露。结露时的温度称之为露点。 16 呼吸作用: 粮食籽粒内部的营养成分,在多酶系统和外界氧气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最后生成C02和H20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就称之为粮食的呼吸作用 17 后熟作用: 后熟期间,粮食的种用品质、工艺品质逐步改善的过程称之为后熟作用 18 粮堆发热: 粮堆温度不正常的升高现象称之为粮堆发热 19、散落性:粮食不受阻挡自由下落时具有向四周流散形成锥体的性质。 20、种子寿命:种子从收获到发芽降低到50%(半活期)的时间。 21、粮堆发热:粮堆温度不正常上升或粮温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 22、结露:保持某一空间的绝对湿度不变,温度下降,则相对湿度升高,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会有液体的水珠出现,称为结露。 23、自流角:粮粒放在某种材料的板面上,使粮粒开始下滑时板的倾斜角。 24、通风途径比:粮堆通风时,空气通过粮堆到达粮面所经过的最长途径与最短途径之比。 25、单位通风量:吨粮所需的通风粮。 TTC值以红四方法测定粮粒生活力的值叫TTC值,它表示染色中胚部变红粒数占受试粒

《地方政府学》其中考试参考资料答案

地方政府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校区:姓名:学号: 1、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 B )。 A、明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2、自然、经济、人文的地理条件制约着( C )。 A.地方政府的能力 B.地方政府职能发展的不同程度 C.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 D.地方地方政府的辖境 3、研究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制约地方政府的过度发展 B、寻求地方政府活动的理论准则 C、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D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建设 4、军人政府执政是独立后,______国家经常出现的特征。( B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D东南亚 5、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 B )。 A、地方政府体制 B、地方行政建制 C、地方政府结构 D、地方政府管理 6、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ABCD )。

A、地域大小、人口多少 B、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 C、现实的政治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7、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 )。 A.双重性 B.差异性 C.局部性 D.服务性 8、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性是指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行政和公务服务必须(ACD )。 A.法制化 B.民主化 C.标准化 D.规范化 9、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呈现的新特点包括(ABCD )。 A.加强区域规划和参与领土整治 B.重视环境保护 C.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 D.突出职业教育和培训 10、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ABCD )。 A.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 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D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1、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2、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答: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3、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 答: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4、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5、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 答:标准化改为法制化。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粮油储藏学作业

《粮油储藏学》作业 绪论 1.粮油的概念是什么? 2.粮油的范围是什么? 3.粮油储藏目的是什么?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有哪些技术? 5.粮油储藏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 1.什么是粮食的散落性?如何定量表示? 2.影响粮食散落性的因素有哪些? 3.粮食散落性与储粮关系如何? 4.自动分级是如何产生的? 5.分析不同仓型的自动分级现象。 6.自动分级与储粮关系如何? 7.如何减缓自动分级现象? 8.什么是粮堆的孔隙度?如何计算? 9.粮食的孔隙度与储粮有何关系? 10.什么是粮堆的导热性? 11.粮堆是热的不良导体马?为什么? 12.导热性与储粮有何关系? 13.什么是粮食的吸附性和吸湿性? 14.粮食的吸附性与储粮有何关系? 15.水分在粮食中的存在形式有几种与粮食的安全储藏有何不同影响? 16.什么是粮食的平衡水分? 17.什么是粮堆水分转移?有几种类型? 第二章粮食的生理性质 1.什么是粮食的呼吸作用?呼吸分哪两种类型?实质是什么?有何异同?2.影响粮食呼吸的因素有哪些? 3.呼吸作用与储粮有何关系? 4.什么是粮食的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 5.什么是粮食的后熟作用? 6.如何管理后熟期的新粮食? 7.解释生活力、萌发、发芽、粮食陈化、寿命的概念。 8.后熟和发芽期间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有哪些? 第三章粮食储藏生态体系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储粮生态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3.储粮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4.储粮中的“三温”指的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5.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6.粮温的年变化规律有哪些? 7.引起粮食水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8.什么是结露、露点温度和结露温差? 9.粮食结露的原因是什么? 10.粮堆结露的类型有哪些? 11.如何预测和预防粮食结露? 12.粮食发热的定义是什么?如何鉴别? 13.引起粮堆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14.粮食发的过程如何?各阶段有何特点? 15.粮堆发热的类型有哪些? 16.粮食发热的后果有哪些? 17.如何预防粮食发热? 18.什么是霉变?霉变初期有哪些症状? 19.储粮霉变分哪几种类型?主要导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第四章粮情检测技术 1.常用的检温设备有哪些?结构原理如何?怎样使用?简述“三温”测定方法2常用的测湿设备有哪些?结构原理如何?怎样使用?简述“三湿”测定方法 3.水分检测期限怎样规定与划分? 4.简述粮堆结露测定预处理方法。 5.虫粮检测方法有哪些?虫粮等级与标准怎样规定的?不同等级虫粮怎样处理? 6.虫口密度怎样规定的? 第六章常规储粮技术 1.什么是自然通风?有何作用?有何特点?通风条件? 2.什么是常规密闭?有何作用?有何特点? 3.露天储藏有何特点? 4.地下仓储藏有何特点? 5.地下仓是如何分类的? 6.地下仓地储粮原理是什么? 7.地下仓地布局应如何考虑? 8.地下仓对地质、地形和地貌的要求有哪些? 9.地下土洞仓的建筑结构特点是什么? 10.地下石洞仓的建筑结构特点是什么? 11.地下仓如何防潮隔热? 12.热入冷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储粮机械通风技术 1.什么是储粮通风?

地方政府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地方政府”一词最早源于哪个国家()选择一项: A. 英国 B. 中国 C. 美国 D. 法国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英国 题目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哪项不具备地方政府的基本特点()选择一项: A. 具有地方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B. 行政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 C. 管辖范围的地域性 D. 在一国政治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具有地方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题目3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属于中央管辖的一级政区单位是() 选择一项: A. 桂林 B. 深圳 C. 喀什 D. 重庆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重庆 题目4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具备下列哪项权利()选择一项: A. 驻军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立法权 D. 司法权和终审权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驻军权 题目5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地方各级人大没有常务委员会的是() 选择一项: A. 省级 B. 乡级 C. 地级 D. 县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乡级 题目6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当前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共同特点的是( ) 选择一项: A. 服务化

B. 市场化 C. 集权化 D. 分权化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集权化 题目7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各项中,对“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权限所及的低于范围是局部的 B. 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 C. 地方政府所管辖的事务仅是国家全部事务中的一部分 D. 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完全出自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客观需要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完全出自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客观需要 题目8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完整word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7,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 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 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粮油储藏学1

粮油储藏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强迫休眠 吸湿滞后现象 粮食平衡水分 有氧呼吸 空调与气调 静止角 通风通路比 安全水分 水分转移 呼吸基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气调储粮技术根据实施途径不同,分为和两大类,其中氮气储粮为 气调技术,该技术根据实施方法不同,分别为法法法,此技术根本目的是减少粮堆内的含量。 2粮粒对气体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这类吸附的特点是(1)、(2)、 (3)、(4)、(5)、这类吸附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速度及吸附量 3导致粮堆内湿热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粮堆内存在,湿热扩散最终导致的结 果是高温区域的向低温区域.严重时在低温区域会导致粮堆内水分。

4机械通风储粮技术中根据仓房形式不同,可将通风技术分为通风技术、通风技术和通风技术.通风气流穿过粮堆时造成的阻力损失与和 成正比,与反比.存气箱通风主要使用于仓型, 存气箱通风时必须采用通风形式和辅助手段。 5地下土洞库的仓顶结构有内贴和外贴之分,内贴结构分为四层他们从里到外分 别为层层层和层。 三绘图与分析(第1题10分、共计20分) 1 制冷系统中除了四大主要设备之外,为了提高制冷运行效果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平稳性,还经常增加一些辅助设备,这些辅助设备有哪些,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2 绘制单管通风系统图,并简要阐述该通风系统的特点和通风注意事项。 四简答题(1、2题每题7分、3、4题每题8分、共计30分) 1储藏期间碳水化合物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日常管理中常用什么指标来进行检测。 2土堤仓露天储粮过程中经常在冬季遇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3 湿热扩散与储粮稳定性有何关系,储藏过程中如何防止湿热扩散现象发生。 4.新仓四合一技术包括哪四项技术,它们之间有何依赖关系。 粮油储藏学试卷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成熟而脱离植株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2.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种子解吸等温浅和吸附等温浅并不重合,而解吸等温成滞后于吸附等温浅,这种现象称—— 3.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粮食解吸和吸附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粮食水分含量称—— 4.粮油籽粒在外界氧气作用下,通过一系列酶促氧化,最后生成氧化产物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 5.空调——只改变空气温度和湿度,而不改变空气气体成分比例,气调——相反。

福师1203考试批次《地方政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地方政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地方政府学21.4 徐勇、高秉雄2005年8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注: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 A、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和特殊型 B、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 C、政治型和经济型地方政府 D、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和混合体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D 2.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参考答案:C 3.我国香港、澳门是()。 A、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 B、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C、城镇型地方政府 D、特殊型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D 4. 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权力的依据是来自()。 A. 《宪法》 B. 《地方组织法》 C. 《民族区域自治法》 D. 《基本法》 参考答案:D 5. 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是()。 A. 自治体地方政府 B. 特殊体地方政府 C. 行政体地方政府 D. 专治体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A 6.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由此便产生了()。 A. 政府 B. 法人 C. 政治团体

参考答案:A 7.议决权与执行权由两个中心行使的体制是( )。 A. 议行分立体制 B. 议行合一体制 C. 双轨制体制 D. 混合体体制 参考答案:A 8.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由()。 A.地方议决机关构成 B.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 C.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 D.地方司法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构成机关 参考答案:A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制单位的自治机关由() A.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B.人民政府组成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成 D.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组成 参考答案:C 10. 以下对地方政府外部管理的阐述,错误的是()。 A. 外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 B. 外部管理比内部管理更重视管理的法制化和以民为本 C. 外部管理要求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活动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 D. 管理成效的好坏主要由内部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D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政府职能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的定义,参见P107. 2、基层群众自治 考核知识点:基层群众自治的定义,参见P225. 3、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 考核知识点: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定义,参见P70. 4、地方财政 考核知识点:地方财政的定义,参见P168. 5、地方政府管理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管理的定义,参见P148.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科学二》学习指导 线索理论 1,填空 -主要农艺学专业 | 2011年8月 1 9 9 2和PEDOSPHERE位于()、()、()、()、和()的中心,是它们之间交换和转换物质和能量的枢纽。 3年,土壤四个肥力因子分别为()、()、()、和()4.土壤肥力根据成因可分为()和()两种。根据有效性,它可以分为()、()2.是非问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2.()土壤不断地分布在地球表面3,()在土壤肥力的四个主要因素中,养分含量是最重要的 4,()一般来说,沙土的肥力比粘性土高,所以农民更喜欢沙土

5,()在复垦土壤中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分不出哪个是自然肥力,哪个是人工能力 3,名词解释1,土壤 2,土壤肥力 4,简答 1,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年和18世纪以来主要的土壤学派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填写问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根据矿物的来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3.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种类型4.根据硅石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 5年,岩浆岩按其成因和产状可分为()和() 6,岩石和矿物的风化根据风化因素和特征可分为() 7,化学风化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个自然因素是()、()和时间10.一个完全发育的天然土壤剖面至少有三个层次()、()和母质层11.岩浆岩一般有()结构,沉

积岩一般有()结构,变质岩有()结构,如 3 (2)真假问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3.()云母的解理是非完全解理4.()花岗岩是变质岩5.()板岩是沉积岩 6,()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有最大的暴露面积,但岩浆岩有最大的重量(质量) 7,()三种不同的风化类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同时存在于一个地区,只是作用强度不同。3.名词解释1。矿物: 2,原生矿物:3,次生矿物: 4,岩石:5,岩浆岩:6,沉积岩: 7,化学或化学岩石:8,变质岩: 9,风化: 10,物理风化: 11,化学风化: 2 保留过程: XXXX年龄和相对年龄: 26,土壤母质: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粮油储藏学复习题答案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简答、论述 知识点: 1.自动分级的概念与分类 自动分级:粮食在振动、移动或入库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杂质就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分,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 分类:重力分级、浮力分级、气流分级。 2.临界水分与安全水分的区别? 安全水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够使储粮保持稳定状态的粮食含水量。一般情况下,就是使粮食能安全度夏的水分数值,安全水分的最大极限是临界水分。3.呼吸强度与呼吸熵的区别? 呼吸强度是表示呼吸能力及强弱的大小,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粮粒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所放出的CO2量(QCO2)或吸收的O2量(QO2)。 呼吸熵表示呼吸作用的性质,即呼吸时放出的CO2体积与同时吸入的氧O2体积两者的比值。为了解储藏条件是否适宜,常需要了解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生理状态,需要测定储粮的呼吸熵。 4.处在后熟期的新粮为何难储藏? 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为后熟期,以发芽率超过80%为完成后熟的标志。后熟期长短随品种、储藏条件而异。由于后熟期中的粮食呼吸旺盛,易“乱温”、“出汗”,储粮稳定性较差,保管员需不断翻动粮面,通风降温散湿。因此有“新粮入库,保管员忙”的说法。 5.小麦的储存品质判定指标有哪些? 色泽气味、面筋吸水率、品尝评分值。 6.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图。 粮食生态体系的构成:包括生物成分(粮粒、虫、螨、霉、草籽和有机杂质)与非生物成分即环境因素(围护结构、温度、湿度、气体、水分)等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粮粒是保护对象,虫螨是歼灭对象,霉菌是抑制对象,杂质是清除对象,气体、温湿度是控制对象。 特征:半封闭的、不平衡的、未成熟的、受到人类干扰态系统,没有真正生产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