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化超导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9
题目: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一班作者姓名:杜瑞,程琳,党晓菲,闫甜,王福琼,刘洁,刘园,郭丽丽学号:40606043,40606042,40606044,40606045,40606046,40606047,40606048,40606049指导教师:郭芳侠交论文时间:20007-11-28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一班第七组 710062)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与超导相关的概念,超导材料,超导的简史,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对超导应用的前景展望。
关键字:超导,超导体,超导现象,超导材料,临界参量,研究现状,前景Superconductivity research presentsituation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ysics one class Seventh group 710062)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d some and the superconductivity correlation concept, the superconductivity material, the superconductivity brief history, the superconductivity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o the superconductivity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ecast.Keyword: superconductors, superconductors, superconductor,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critical parameters引言: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
常温超导目前进展和未来应用常温超导最近很火,各种消息满天飞,但是好像没有一个很系统的汇总+点评。
而众所周知,武平最擅长汇总,夏令营预报名汇总年年做,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
因此给大家做一个常温超导目前进展的汇总,以及未来应用的一些展望。
一、对韩国材料的验证首先给出结论,目前没有验证完全成功的。
一个都没有。
别被屁话连篇的自媒体骗了。
消极信息1-1、南京大学闻海虎教授认为不能直接说韩国人作假,他认为韩国研究者对lk-99的研究更符合“超导假象”。
是不是真得行,还得靠复现来证明。
超导的两大原则:一、零电阻现象(这是超导的基本性质)二、二类超导体的特殊磁滞回线,这是二类超导体所独有的现象1-2、北航团队:北航发了韩国超导LK99路线的验证论文,结论是目前未发现超导率和磁悬浮。
1-3、此外还有两个团队的论文公布了复现结果,都说合成出了LK-99材料,但都没有观察到超导现象。
1-4、韩国团队接受采访,指出目前论文有一些错误,要撤回论文,修改后再说。
1-5、曲阜师范大学团队(知乎“科研农民工”)在1号做出了与下文中华中科技大学类似的磁性,但是8月2日下午测电阻,发现几乎不导电。
换言之这哪是超导体,这他丫的是个绝缘体。
同时科研农民工也表达了一些对韩国这个组的看法,复制其中一小段如下:3月份Dias的Lu-N-H文章报道后我们进行了跟进,那时候还挺有动力,毕竟是Nature发表了的,但这次韩国人的结果跟进的欲望下降了很多。
因为从文章中数据看,漏洞、让人质疑的地方很多,难以理解,领域内(包括一些超导大牛)大都抱有类似的看法。
积极信息1-6、华中科技大学团队(B站:关山口XXX那个用户。
全名没记住简称关山口)制造出了一批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
可以理解为满足了两大原则其中的第二点,但是第一点需要更大量的样品,才能测电阻。
1-7、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认为韩国团队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另外有人说中科大(或是国科大)也做出来了磁性,但是我没找到类似于关山口科研农民工这种直接的社交平台账户,或者是新浪财经财联社等新闻网站的报道。
高温超导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引言高温超导体是一类在相对较高温度下呈现超导状态的特殊材料。
由于其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独特性质,高温超导体在能源传输、电子器件、磁悬浮列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温超导体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预测。
二、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方法在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高温超导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同时,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材料的磁通动力学特性、能隙结构等方面。
三、高温超导材料的物理性质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物理性质研究是理解其超导机制的关键。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对高温超导材料的能隙结构、自旋涨落、电荷涨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高温超导材料的微观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四、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场景与前景高温超导体在能源传输、电子器件、磁悬浮列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例如,高温超导电缆可用于长距离无损耗传输电能;高温超导滤波器可用于无线通信;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则可以实现高速、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
五、高温超导材料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尽管高温超导体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提高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和降低其能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此外,高温超导体的稳定性、可加工性以及应用过程中的热管理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六、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预测未来高温超导体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索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通过深入研究现有材料和开发新型材料,寻找具有更高临界温度和优异性能的高温超导体。
2. 深入研究高温超导机制:通过深入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微观机制,揭示其能隙结构和磁通动力学特性等方面的规律,为优化材料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30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杨玉梅/文【摘要】超导体不仅在临界温度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常规导体完全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因而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我国在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基本掌握了各种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在多个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我国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探索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提升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超导材料;研究;技术;应用超导是指将物质冷却到某一温度以下,电阻则变为零的现象,人们从而将该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
将超导转变温度25K以上的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一般情况下,都是将超导材料加工成线材及块状材料等形态,应用于相关设备。
超导技术及材料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电力机车的牵引供电变压器、超导储能系统(SMES)、储能飞轮、电力传输线缆等。
1.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1911年,Heike Kamer-Onnes在温度4.2K(-268.97℃)时用液氦冷却汞时发现汞的电阻为零,发现了超导电性规律。
1933年,菲尔德和迈斯纳发现超导体冷却达到转变温度时,不仅电阻完全消失,还会出现抗磁性:磁感线从超导体中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
1973年科学家发现了保持了近十三年记录、超导转变温度为32.4K(-249.92℃)的超导合金——铌锗合金。
198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出了打破液氢40K的温度障碍,临界温度为40K(-235.15℃)的超导材料。
1987年,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陆续把钇-钡-铜-氧转变温度提高到了90K(-185.15℃),从而发现了高温超导体材料,打破了液氮77K的“温度堡垒”。
1988年,日本实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的理想,研发出了转变温度为110K(-165.15℃)的超导材料Bi-Sr-Cu-O,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问题。
超导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领域探索引言超导技术是一种在极低温下电阻消失的现象,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导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探讨超导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前景。
第一部分: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超导材料是超导技术的基础,其性能的改善对于超导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超导材料的发现主要依赖于试错法,研究人员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来寻找新的超导材料。
然而,这种方法的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材料研究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采用计算机模拟和高通量实验等方法来加速超导材料的发现过程。
例如,通过使用高通量实验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同时合成和测试大量的材料样品,从而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超导性能的材料。
此外,计算机模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材料的性能,从而指导实验的设计和优化。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2015年,研究人员在铜基超导材料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超导机制,这一发现为超导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一些新型的超导材料,如铁基超导体和镁二硼化镁等,也被发现具有更高的临界温度和更好的超导性能,这为超导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第二部分:超导技术的应用领域超导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医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以下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进行探讨。
1. 能源领域超导技术在能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超导电缆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的低电阻特性传输电能的装置,它可以大大减少电能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在城市中试点使用超导电缆,以提高电网的能效和稳定性。
此外,超导发电机也是能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由于超导材料的低电阻特性,超导发电机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小的体积。
这对于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交通领域超导技术在交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导体的性质、应用与前景展望摘要:超导体是一种独特的材料,具有零电阻和完全磁通排斥的特性,引发了广泛的科学兴趣和工业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导体的基本原理、性质、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研究前景,以深入了解这一材料的重要性和潜力。
1. 引言超导体是一类在极低温下表现出杰出电学性质的材料,最早于1911年被发现。
其最显著的特性是零电阻和完全磁通排斥效应,这些性质在科学界和工业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超导体的基本原理、性质、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2. 超导体的基本原理超导体的超导性质源于库珀对的配对机制。
在超导体中,电子通过库珀对形成,这些电子以一对一对地配对,不再受到散射,从而导致零电阻。
超导性通常在极低温度下出现,称为临界温度(Tc),不同类型的超导体具有不同的Tc。
3. 超导体的性质特点•零电阻:超导体在超导态下具有零电阻,这意味着电流可以在不损失能量的情况下无限流动,对电力输送和储存具有巨大潜力。
•磁通排斥:超导体排斥磁场进入其内部,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磁悬浮列车和MRI设备等。
•Meissner效应:超导体在超导态下会排斥外界磁场,这产生了Meissner效应,使其对磁场呈现出完全排斥的特性。
4. 超导体的主要应用领域•电力输送: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可用于建造高效输电线路,减少能源损耗,提高电网稳定性。
•磁共振成像(MRI):超导体磁体用于MRI设备中,提供高分辨率的医学成像。
•粒子加速器:超导体用于构建粒子加速器,如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推动基础物理研究。
•磁悬浮交通:超导体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实现高速、低能耗的交通系统。
5. 超导体的未来研究前景超导体领域仍然充满了潜力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高温超导体:寻找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以减少冷却成本,拓展超导体应用范围。
•实用化和商业化:提高超导体的制备工艺,使其更容易制造和商业化,降低成本。
•新型应用:探索新的超导体应用领域,如量子计算、能源储存等。
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超导材料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超导是一种具有物理特性的材料,它可以通过低温等特殊条件来实现无电阻电流输送。
这一特性使得超导材料在电力输送、医学成像、磁浮交通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而最新的超导材料研究进展,则为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
一、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超导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超导体上。
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转变温度高于液氮沸点(77K),常见的有YBaCuO、BiSrCaCuO等。
而低温超导体则是指其超导转变温度低于液氮沸点,工作温度需要使用液氦等更低温度的物质来实现超导。
但高温超导体的研究除了发掘新的物质外,更多的是在于提高其超导性能和解决其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温度应力、制备难度等。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型超导材料,如铁系超导体、cuprate、碳系超导体等。
其中铁基超导体是当前研究热点,因其具有中等温度超导转变温度,而且制备工艺相对较简单。
二、新型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巨大,涉及到许多领域。
在电力输送方面,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大大降低电阻,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实现传输大功率电能的目的。
在交通运输方面,利用磁浮技术可以实现高速列车的运行。
通过磁悬浮的方式,车辆可以处于极低的摩擦状态,实现高速平稳运行。
而超导材料就是磁悬浮技术的核心,通过制备高性能的超导体,可以进一步提高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医学成像方面,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实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MR)。
该技术可用于医学成像、分子、化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采用超导体制作强大的磁场,将人体或物体置于其中,磁共振信号将得以捕捉到,从而实现相应的成像。
三、新型超导材料的发展挑战尽管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为超导技术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新型超导材料的制备难度较大,在工艺上存在着技术难题。
另外,新型超导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超导体的稳定性、制备成本等问题。
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陆语瞳摘要:超导材料是一类电阻极小的材料,它的电磁学性质十分独特。
近年来,高温超导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超导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超导设备,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本文详细分析了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超导材料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导材料;温度;磁场;研究进展;应用0.引言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将某些固体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时,它们的电阻会完全消失,这类材料被称为超导材料,该温度被称为转变温度,不同材料的转变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多数材料的转变温度是低于20K的(-253℃)。
除温度外,磁场也会对超导材料的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超过某个临界值的强磁场会导致超导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即非超导状态)。
即使该材料所处环境的温度已经远低于其转变温度,它也无法表现出超导性。
超导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减小设备在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节约能源,减小设备的体积,提高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医用磁成像设备、磁储能系统、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计算机部件以及精密磁场测量仪中,超导材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工程学家致力于提升用超导材料制成的机械的运行速度、能量利用效率、灵敏度。
他们对不同种类的超导材料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改进现有超导设备、研发新型超导设备提供新思路[1]。
1.超导材料的发现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发现了超导现象。
由于他在低温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Onnes于191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Onnes发现,将汞冷却至低于约4K(-269℃)的温度时,其电阻会突然消失。
此外,不断增大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或对超导材料施加足够强的磁场,都可以促使超导材料返回正常(即非超导)状态。
Onnes对绝对零度有着较深的研究,他认为,绝对零度(0K)是所有物质失去无序状态的温度,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材料中的电子可能处于一种较为有序的状态,在定向移动的过程中,电子受到的阻碍大大降低,因此,导体的电阻显著减小[2]。
超导材料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超导材料是一类具有极低电阻和磁通量阻尼的物质,自从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马林发现汞可以变成超导体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种材料进行研究和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导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
本文将从超导材料的发展历程、应用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超导材料的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早期,人们只能发现极低温下的材料才能表现出超导性,但是这种超导材料需要使用液态氦等成本昂贵的材料进行冷却,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直到1986年,IBM的研究团队在高温下发现了一种新型超导材料——氧化钇钡铜,可以在液氮温度下实现超导。
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人们开始寻找可以在常温下实现超导的材料。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系列高温超导材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a-Ba-Cu-O系列和Bi-Sr-Ca-Cu-O系列。
应用领域随着人们对超导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超导材料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
目前,超导材料已经应用到了许多领域,包括电力、医疗、交通、信息技术等。
在电力领域,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温超导电缆,可以将电力传输的效率提高十倍以上,能够节省巨大的电力损失。
此外,超导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制造超导发电机、变压器等,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在医疗领域,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MRI(磁共振成像)设备,可以通过磁场作用来生成人体内部的影像,对人体检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交通领域,超导磁浮列车可以利用超导材料的性能,实现极高的速度和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
在信息技术领域,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超导量子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问题,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展望超导材料在应用范围和技术领域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导材料的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些研究表明,可以利用超导材料实现高效能的传输和存储,例如超导电池、超导电磁炮、超导储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能源利用方式,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性。
超导材料的发展和前景应用摘要:超导现象发现100年以来,各类新型超导体层出不穷,然而山于本征特性、低温条件、合成技术及环境因素等限制使许多超导材料失去了实用性。
首先简要概述了超导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在先进电网中的应用需求和前景,分析了国内超导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情况。
关键词:超导材料;超导应用;超导发展0 引言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导特性的新型材料,它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能排斥磁力线并且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现象。
超导现象从1911 年发现至今已有100 年,在这百年历史中超导材料的发展经过了一个从简单金属到复杂化合物,即由一元系到二元系、三元系直至多元系及高分子体系的过程。
超导体之后,在新世纪之初又有两类比较接近实用的超导材料被发现,即MgB=和Fe基超导体,新型超导体可谓层出不穷。
然而,由于各自不同的本征特性、低温条件、合成技术及其环境污染等因素,各类超导体的实用化水平相差很大,有的基本失去实用性,仅能适于基础研究。
我国对超导体材料的探索以及相关的材料科学基础性研究方面一直保持或接近世界前沿,1989 年我国已研制成临界温度为132K 的超导体,1998 年7 月24 日,我国第一根由铋系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输电电线问世,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美、日、韩和欧洲多国,己先后成功研制出氏度超过100 m,最氏达到1 000 m且能够传输100 A以上超导电流的第2代高温超导带材,使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在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强磁体和军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应用第2代高温超导带材进行的电力示范工程也在不断增加。
可以预见,正如半导体带来了资讯时代、光纤带来了传讯时代,高温超导材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用电方式,给电力、能源、交通以及其它与电磁有关的科技业带来革命性的发展。
本文在简要概述超导材料应用,主要是强电应用之后,分析几种典型的实用超导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而明确当前发展新型电力传输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必要性。
超导材料的性质与展望 近年来,超导材料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超导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电流可以在其中流动而不会损失能量,这使其在能量传输、制造磁场和制冷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将对超导材料的性质及其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超导材料的基本性质 超导材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零电阻。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释。首先,大多数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表现出电阻接近于零的特性。这表明已流经它们的电流可以通过这些材料而无需耗费任何能量。其次,当一个超导体被置于一个磁场中时,它的磁通量会限制到一个标准的值。(即磁通量量子)这在超导体内部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流环路,并且这个环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磁场被移开。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超导体的磁场排斥作用。即当一个超导体被置于一个磁场中时,它会对磁场产生排斥反应。这种反应是由超导电子对的出现所引起的,这种对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空穴形成的。 最后,超导材料还表现出“Meissner效应”。这是指当一个超导体被置于一个磁场中时,它会将磁场排除到其外部。这种效应基于超导电子对的哈伯德-考夫曼分解机制。当一个超导电子对碰撞时,它们可以分裂成两个单独的电子。这两个电子将分别带着反向的自旋并被迅速地气化。
超导材料的应用 由于超导材料具有这些出色的特性,因此它们在许多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最显着的应用是在制导电线,电力设备和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超导带材在承载大电流时表现出出色的性能。使用它们制造非常大的电感器,以制造高强度电磁场或在电力设备中制造特定形状的磁场。这项技术在大型磁铁的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在核磁共振成像和电子加速器中制造极强磁场。
此外,超导来为许多国家的解决能源问题提供章法,它们被用于制造能源储存和传输系统性,如电缆和变压器。能够将电线的直径缩小到原来的1/5,并提高传输率的数量次要。 超导材料的未来展望 超导材料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力。总的来说,探索更高温度的超导体将在超导材料的未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曙光世界有许多领域有待发掘,因此有全面材料的暗箱操作。
超导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超导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它具有超低电阻、磁通量分数化等独特的物理性质,已经在能源、交通、电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通过各种努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而最近,一些重大的进展再一次刺激了人们对超导材料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铁基超导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可以达到100K左右,而且其超导机理和结构特征也与其他超导材料不同。
这些特性使得这种铁基超导材料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能源、通信、计算机等,具有很广的发展前景。
其次,人们还在研究中探索了一种新的超导机理,即太赫兹超导体现象。
太赫兹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学,具有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等优点,在人类生产和科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太赫兹超导体现象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太赫兹波可以被超导材料吸收和反射,此时太赫兹波的响应具有频率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最新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类新型的超导材料,名称为黄铜基超导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超导性,其转变温度能够达到75K左右,高于市场上目前正在使用的超导带材。
这种材料大幅度降低了制备成本,且可生产出更大直径的超导线材,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此外,超导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稳定性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新颖超导材料的制备中往往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强,而这些条件对制备的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稳定性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基于这种情况,人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方法,例如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技术、中子衍射技术、元素分析技术等,去研究超导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超导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稳定性与其物理性质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综合来看,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让人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也为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人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超导材料的物理机理和特性,更好地挖掘和发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实现超导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让人类社会在这一领域的进步有一个更为明显的推动。
超导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示超导体是指在低温下通过一定条件处理后具有零电阻和完全电磁排斥的一类材料。
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特性,如能够强度地抵抗磁场、大电流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尤其是高能物理、稀有元素生产、医学等领域。
本次文章将介绍超导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示。
一、超导体的研究进展1. 传输特性方面的研究在超导体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对于它的传输特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相对论的传输。
研究人员通过发现强磁场下摩擦系数偏大、电流密度偏小等现象,可以有效地利用超导体的物理特性,实现在极高速度下的交流能量传递,从而提高交换速率。
2. 新型材料和结构研究近年来,新型材料和结构的研究被视为超导体领域的核心,而超导体的半导体结构和非晶结构的研究也是近年来超导体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半导体结构可用于独立的电流通路,而非晶体可以在任意方向上制备复杂的结构。
这些研究能够扩展超导体的应用领域,如新型的光电转换器、高灵敏的传感器等应用。
二、超导体的应用展示1. 高能物理实验领域超导体在高能物理实验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由于其具有高能效和高灵敏度等特点。
它可以应用在碰撞探测器、加速器、阴极射线管等设备中,以及用于低能讯号检测等方面。
2. 稀有元素生产领域在稀有元素生产领域,超导体的应用可以加速稀有元素的制备,同时也提高了元素的纯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理学的进步,人们正在努力寻求更多方法来改善超导体的应用,以更好地应对实际的问题,提高元素的纯度和质量。
3. 医学领域超导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尤其是在核磁共振仪的构造中。
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超导体正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它需要使用高温超导体来提供高强度和稳定的电场,在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随着超导体研究的深入和进步,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被不断扩展和深化。
除了高能物理、稀有元素生产和医学领域,超导体还可以应用在电力和能源生产、空间技术等方面。
超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前景分析超导材料是一种在低温下电阻为零、电磁场排斥剧烈的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磁场容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配电、医疗诊断、磁悬浮交通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超导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超导材料的研制超导材料的研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材料合成、材料特性分析、材料改进等多个环节来实现。
目前已经发现的超导材料种类较多,如铜基氧化物超导体、镁铁基超导体、铁基超导体等。
其中,铁基超导体是目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具有更高的工作温度和更优异的超导性能。
在超导材料的研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其提供足够的电流密度和磁场容限,以实现自然通风下的工作。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改变材料的微结构、控制材料的缺陷等方式来提高超导性能。
例如,在铁基超导体中添加微量的碳可以极大地提升材料的超导性能,同时,优化烧结温度和时间也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性能。
二、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尤其在新技术的驱动下,更多领域将会逐渐应用超导材料。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电力输配电超导材料具有极低的电阻、强大的电流承受能力和磁场容限,可以大大提高电力输配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其中,铜基氧化物超导体是电力输配电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超导材料之一,已经被用于一些大规模的输电线路中。
2.磁悬浮交通磁悬浮交通是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其核心技术就是磁浮轨道的悬浮和推进。
超导材料的磁场容限很高,可以提高磁性悬浮列车的驱动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超导电流元件可以用于磁浮轨道的线圈制造,以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和牵引力。
3.医学领域超导材料还可以用于医学领域中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超导体中的电流可以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使人体内的原子核发出信号,从而生成磁共振图像。
相对于传统的X光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有更好的分辨率和对人体的侵入性更小。
总的来说,超导材料因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磁场容限,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和医学等领域。
实用化超导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1超导材料的发展概况1911年,荷兰科学家Kamerlingh Onnes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 K(-268.95 °C)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此温度称为超导临界转变温度(通常用Tc表示)。
超导现象发现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并连续在物理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如获得诺贝尔的科学家包括Onnes在内已达10人,同时也导致了一门新的学科——超导科学与技术的诞生。
超导体在超导状态下具有零电阻、抗磁性和电子隧道效应等奇特的物理性质,使得它拥有输电损耗小,制成器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在能源、信息、交通、科学仪器、医疗技术、国防、大科学工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计算机、磁悬浮列车、电能输送、电力装备、精密导航等领域,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超导材料的迈斯纳效应使人们可以用此原理制造超导悬浮列车,由于列车是在悬浮无摩擦状态下运行,这将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和安静性,并有效减少机械磨损。
又如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可以用来输电和制造大型磁体,通常超高压输电会有很大的损耗,而利用超导体则可实现无损耗输送。
现已发现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及数以千计的合金、化合物都在不同条件下显示出超导特性,如铝的超导转变温度为1.14 K,锡为3.722 K,铅为7.193 K,铌为9.5 K,铌钛合金为9.7 K,铌三锡为18 K。
但由于低温超导体只能工作在4.2 K的液氦温区,极大限制了超导材料的应用。
1986 年,Bednorz 和Muller发现了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随后朱经武等人和赵忠贤等人又发现了临界转变温度达90 K以上的Y-Ba-Cu-O氧化物超导体,这个温度冲破了77 K的液氮温度大关,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液氮制冷设备简单,其价格仅相当于液氦的1/100,因而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进入到21 世纪,又陆续有新超导体被发现。
2001 年,日本科学家Akimitsu 等人发现了临界转变温度为39 K的MgB2超导体;2008 年,超导家族迎来了全新铁基超导体,其最高转变温度为55 K。
目前Tc最高的超导材料是1993 年发现的Hg-Ba-Ca-Cu-O体系,常压下Tc为134 K,高压下可达到164 K,见图1。
图1 各类超导体的发现时间表2超导材料的分类超导体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材料达到超导的临界温度可以把它们分为高温超导体和低温超导体:在强电应用领域,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25 K以上的材料为高温超导体,25 K以下为低温超导体。
(2)超导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金属超导材料(又可分为元素、合金、化合物等超导体)、陶瓷超导材料、有机超导材料以及半导体或绝缘超导材料等四大类。
典型金属超导体有Nb 和Pb,NbTi,Nb3Sn,MgB2 等;陶瓷类有铜基氧化物、铁基化合物等;有机类包括Cs3C60,KxC22H14 等;SiC、金刚石、石墨烯等属于绝缘类超导体。
(3)根据超导体在磁场中磁化曲线的差异,可分为两种超导体。
一种称为第I 类超导体,主要是金属超导体。
它对磁场有屏蔽作用,也就是说磁场无法进入超导体内部。
如果外部磁场过强,就会破坏超导体的超导性能。
这类超导体只有两个态,即低温超导态和正常态。
另一种称为第II类超导体,主要是合金和陶瓷超导体。
对于第II类超导体,他们有两个临界磁场值,在两个临界值之间(混合态),材料允许部分磁场穿透材料。
由于第二类超导体有较高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可以通过较大的超导电流,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利用某些第II 类超导体制成的超导强磁体,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实际上,早在1913年Onnes就提出了制造10 T的超导磁体的设想,并且采用Pb导线进行了多次尝试,最终没能成功。
主要原因是Pb属于第I类超导体,上临界场非常低,只有0.06 T(4.2 K)。
直到1952年,阿布里科索夫在朗道和金茨堡理论的基础上,才成功预言了第II 类超导体和磁通涡旋的存在,并创立了阿布里科索夫磁通格子理论,解释了第II类超导体在强磁场中仍能保持超导性能的现象,从而为超导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得制造超导磁体成为可能。
最早的超导材料应用是1954年用Nb线绕制的线圈,其中心磁场约为1 T。
1961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Kunzler 等人制成了用Nb3Sn 线绕制的超导磁体,其磁场达8.8 T,随后他们又研制出10 T的超导磁体,也就是说,50年后终于实现了Onnes的梦想。
3实用化超导材料及其应用要求超导材料有三个重要的临界参数:临界温度Tc、临界磁场Hc2、临界电流密度Jc。
这三个值越大,其应用范围越广。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临界参数值。
实用化超导材料是超导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其不仅要有较高的临界磁场(见图2),还必须能在磁场中承载非常高的电流密度。
只有具有一定缺陷的第II 类超导体才有较高的无阻载流能力。
正如阿布里科索夫理论指出,当非理想第II 类超导体的晶体结构存在缺陷,并且存在磁通钉扎中心时,其体内的磁通线排列不均匀,形成一定的磁场梯度,体内各处的涡旋电流不能完全抵消,出现体内电流,从而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
由于电流密度正比于磁场梯度,所以超导体中缺陷所产生的钉扎力越强,其电流密度就越高。
因此,强电或强磁场下超导材料应用的关键是如何提高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图2 实用化超导材料的温度—磁场关系除了具有足够高的临界电流密度Jc,实用化超导材料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的工程电流密度Je;(2)小的各向异性;(3)低的交流损耗;(4)良好的热稳定性;(5)良好的机械特性;(6)易于规模化生产;(7)低成本等。
总之,宏观/微观尺度的均匀性、材料性能/制备技术的综合性价比是实用化超导材料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尽管目前已有数千种超导体被发现,但具有实用价值的仅以下几种: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的NbTi,Nb3Sn,铜氧化物BSCCO(Bi2223,Bi2212) 和MgB2,处于商业化前期的YBCO涂层导体,以及处于实验室阶段的2008 年刚发现的铁基超导材料。
可以说,只有低温超导材料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当前,NbTi 和Nb3Sn 占超导材料市场的90%,而BSCCO 和MgB2 处于应用示范阶段,YBCO涂层导体批量制备尚未实现,铁基超导线带材还处于研发阶段。
图3 为上述几种实用化超导导线的截面结构。
图3 实用化超导导线的截面结构4低温超导材料4.1 NbTi1961 年,美国Hulm 等人首先报道了NbTi 超导合金,其很快于1968 年就被完全产业化并迅速获得广泛应用,这主要是由于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塑性和很高的强度及优异的超导性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合金的原材料及制造成本远低于其他超导材料。
我们知道,NbTi 合金的Tc为9.7 K,其临界场Hc2可达12 T,可用来制造磁场达9 T(4 K)或11 T(1.8 K)的超导磁体。
NbTi 线可用一般难熔金属的熔炼方法加工成合金,再用多芯复合加工法加工成以铜(或铝)为基体的多芯复合超导线,最后用时效热处理及冷加工工艺使其最终合金由β单相转变为具有强钉扎中心的两相(α+β)合金,以满足使用要求。
现在的多芯复合NbTi 线材的每根截面上排列数百芯乃至数万芯NbTi 丝,典型产品截面结构见图3(a)。
不同公司工艺流程稍有变化。
目前NbTi 超导材料主要应用于制造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实验室用超导磁体、磁悬浮列车等,其中MRI 每年消耗的NbTi 超导线约为2500 吨左右。
因此,NbTi 超导材料因其易加工、低成本和耐用,已成为最成功的实用化、商业化的超导材料。
有理由相信,NbTi 超导体在今后一段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
4.2 Nb3Sn产生较高磁场的Nb3Sn 材料是由贝尔实验室Matthias 于1954 年发现的,但因为其脆性大、硬度高,因而直到1970 年代初才实现商业化生产。
Nb3Sn 是一种具有A15 晶体结构的铌锡金属间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为18 K,在4.2 K 时的上临界磁场可达25 T,4.2 K/10 T磁场下能承载的临界电流密度约为5×105A/cm2,因此,Nb3Sn主要用于制作10 —23 T的超导磁体。
Nb3Sn 材料因其脆性不能按照NbTi 线同样的工艺制备,历史上先后尝试过多种制造方法,如气相沉积法、青铜法、扩散法、内锡法以及粉末装管法等。
虽然各有优缺点,加工工艺均较复杂,产品的力学性能差。
实际上,青铜法一直是各种商品化Nb3Sn实用材料的主要制造工艺。
Nb3Sn 导体主要应用于核磁共振仪(NMR)、磁约束核聚变以及高能物理的高场磁体领域,如2011 年Bruker 公司已采用Nb3Sn 开发了23.5 T,1 GHz 的NMR系统。
除Nb3Sn以外,比较著名的A15化合物中还有Nb3Al,其Tc和Hc2比Nb3Sn要高,分别达19.1 K和32.4 T。
Nb3Al 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由于它具有优异的应变特性,但是这种材料的加工窗口更窄,制备更为困难。
目前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对该材料的研究工作较为突出,已能制备高性能长线,并实验绕制了高场内插线圈。
NbTi 和Nb3Sn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超导材料。
至今,用NbTi 合金线材绕制一个8 T的超导磁体,用Nb3Sn 线材绕制一个15 T 的超导磁体已经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问题。
这些导线的主要生产厂家是美国牛津超导(OST)公司、欧洲先进超导公司(EAS)、日本古河公司以及英国Luvata公司、中国西部超导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部超导公司近年来承担了国际ITER 计划的69% NbTi 超导线材和7%Nb3Sn 超导线材任务。
通过参与ITER 计划,大大提升了我国低温超导导线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成为ITER 项目超导线的重要供货商。
5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5.1 铋系高温超导带材1988 年,日本NIMS 的Maeda 发现了临界温度达110 K 的铋系(BiSrCaCuO)氧化物超导体,后经证实他们得到的是Bi2Sr2CaCu2O8(Bi2212)和Bi2Sr2Ca2Cu3O10(Bi2223)的混合物,Bi2223 的Tc为110 K,而Bi2212 的Tc是90 K。
铋系超导相是一种陶瓷结构,无法直接加工成带材。
通常采用粉末装管法(PIT),即将脆性的超导粉包裹在金属套管里制备成导线。
Bi2223 带材工艺流程一般是先将原料粉末装入银管,通过拉拔轧制,然后退火热处理,见图4。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开发出长度为千米级的铋系多芯超导线材,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已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被称为第一代高温超导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