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两种短临形态特征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52.10 KB
- 文档页数:5
地震前兆的六个现象(古人总结)1、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
【井水突然翻滚其色浑黑】2、池沼之水,风吹成縠,荇藻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
【池塘或大河里的水突然泡沫上涌】可能那时水里面的鱼也会窜出水面3、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汹渹,荇藻交萦,无端而泡沫上腾,有若煎茶之沸,是为地震之兆……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
【海水和第二种现像一样也是泡沫翻滚如开水一样沸腾】後面的我看着好像是海啸来临的前兆4、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
【讲的天象半夜忽然明亮这种现像从来没见记载过可能是我读的书少吧反正老祖宗不会把没用的东西留下注意就是了】5、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一字长蛇的地震云这在震前很常见久不散去古人说的是黑云现在白云红云也一样】6、时值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栗,势必地震。
【盛夏突然转凉是指极端的天气这个都明白】作者还十分明确地说:“居民如遇此六兆,急宜趋避,以防不测之灾。
”地震前兆异象(现代版):(1)地下水异常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天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2)动物异常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
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变化特征
张继红;张京华;刘敏;张昆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01(022)005
【摘要】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后我国在地震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震前震后诸多物理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寻找前兆异常地震的对应关系。
发现很多地震前都存在电磁异常现象,而且多数为临震异常。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张继红;张京华;刘敏;张昆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潍坊市地震局,;安丘地震台,;山东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地震前电磁辐射日变异常观测数据的分析 [J], 佟晓辉;王玉莹
2.汶川MS8.0地震前ELF异常电磁辐射传播分析 [J], 于海雁;周洪娟;乔晓林
3.汶川8.0级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J], 丁跃军;陈化然;张建国
4.汶川地震前ELF异常电磁辐射的波传播特性和极化特性分析 [J], 于海雁;乔晓林
5.汶川8.0级地震前高碑店和宁晋台超低频电磁辐射异常特征分析 [J], 李美;卢军;常媛;刘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Q (f )值与频率的关系Q =118.2×f 0.690 5,再用Moya 方法计算得到台站的场地响应。
由于本文整理了近7年的地震数据资料,覆盖645条射线,射线路径范围大,路径长,地震和台站分布均匀,最终得到该区域及周边28个固定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
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研究区进行良好的覆盖,使处于该区域的地震台站分布更均匀,为力求震源参数计算台站最大张角小于180°,共享陕西台网、甘肃台网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及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
计算得到了该地区2017年8月8日—10月1日534次震级范围2.0≤M L ≤5.0地震的地震矩、应力降和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从余震的应力降结果的分布来看东南部应力降较低,西北部应力降较高。
做出定标关系的研究。
地震矩M 0和震级M L 之间的统计关系为lg M 0=1.103 8M L +10.098 2,两者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随着震级的增加,地震矩也随之增大。
计算震源参数得到研究区的应力降0.095—8.74 MPa ,应力降与震级存在线性关系,在研究区随着震级的增加,应力降取对数也相应增大。
此次地震的区域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等活动断裂带之间的交汇区,地质构造复杂。
因此,九寨沟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对研究此次地震的动力学过程及构造活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Ⅱ-133新疆阿瓦提电磁扰动仪前兆异常特征初步分析张治广※ 高 歌 邢喜民 高丽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 830011)中图分类号:P315.72+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67地震电磁扰动观测即通常所说的电磁波观测,作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的较好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地震学家的广泛重视。
阿瓦提电磁扰动仪型号为GS-2000-DC ,架设于2011年10月,采用井下安装方式以减少地面人为因素影响与气象因素的干扰。
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及其频谱特征
郝建国; 张云福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
【年(卷),期】1995(017)001
【摘要】大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发生前极低频电磁异常信息既丰富又强烈.为探索对其规律性认识,本文通过对地震电偶极子的形成及传播规律研究后指出,震前垂直向极低频电场异常具有穿透能力强、干扰少、信息突出及易于提取和接收等优点,是探索地震可靠短临前兆信息的重要方面;进而通过对极低频准静场观测资料的频谱分析结果得出,近场地震前电磁异常的频谱大都集中在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极低频段,异常信息频谱与震中距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与孕震区的空间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地震渗滤电场异常信息及频谱的幅度与震级大小无明显相关.
【总页数】8页(P81-88)
【作者】郝建国; 张云福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煤体冲击破坏超低频/极低频电磁异常特征分析 [J], 李成武;杨威;徐晓萌;王启飞
2.汶川MS8.0级地震前后ULF电磁辐射频谱特征研究 [J], 张建国;焦立果;刘晓灿;
马新欣
3.临震前动物行为异常与电磁异常关系研究——三维磁场测量仪的设计 [J], 张飞鸽;任振东;杨水龙;王毅;郭江博
4.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及其频谱特征 [J], 郝建国; 张云福; 潘怀文; 李德瑞; 唐天明; 刘小芹
5.基于地空频谱在线学习的地震前电磁异常检测 [J], 刘立;王真;韩光洁;徐政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震前特大地磁异常及其短临预警意义曾小苹;郑吉盎;王曌燚;张素琴;林云芳【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1(013)004【摘要】对地磁记录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地震前强烈的地磁异常现象反复出现;在震中附近极震区临震前36h至十几分钟,地磁场的特大异常数值随震级增大而增大.归算到距震中1 km处,Ms=6.0~9.5级破坏性地震的磁场异常值约为10<'2>~10<'5> nT,异常强度甚至超过地球磁场量级5.5×10<'4>nT.根据其强度特性及时空分布,这种临震前在震中附近的ULF磁场异常,表现为一种"磁间隙喷发".由此地磁异常的特性,提出利用大地震前短临地磁异常作为预警信号进行防震预警的探讨,由地磁预警突破目前地震预测预报难的现实困境,有望收到防震减灾的新效果.【总页数】6页(P48-53)【作者】曾小苹;郑吉盎;王曌燚;张素琴;林云芳【作者单位】益正科技震磁关系研究课题组,北京,10019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益正科技震磁关系研究课题组,北京,100192;E-Right,Research,Company,Los,Angeles,CA917131,USA;益正科技震磁关系研究课题组,北京,10019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益正科技震磁关系研究课题组,北京,10019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P318【相关文献】1.大姚6.2级地震前中强震活动特征及短临预测意义 [J], 樊跃新;张立;余庆坤;王景来;非明伦2.广州5·7突发特大暴雨短临预警服务的反思 [J], 李怀宇;胡东明;钱嘉星;杜尧东3.重庆武隆M5.0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分析 [J], 翁骋;戴苗;王弘宇;王秋良4.九寨沟MS 7.0地震前地磁异常 [J], 宋成科5.九寨沟M_(S)7.0地震前地磁异常 [J], 宋成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前兆及逃生方法!为了生命请珍藏!(组图)图文材料搜集小强请转载并告知身边的人,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等等。
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dōng]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