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碳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95.99 KB
- 文档页数:6
碳纤维t的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碳纤维t是一种高性能的纤维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
在碳纤维t的制备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其质量和性能特点进行分级,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碳纤维t分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纤维的直径、纤维的长度、纤维的取向和纤维之间的结合状况。
根据这些特点,碳纤维t可以分为高强度碳纤维、高模量碳纤维和中间碳纤维。
高强度碳纤维是碳纤维t中力学性能最出色的一类,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和刚性。
这类碳纤维t通常在要求高强度和轻量化的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器结构件、导弹外壳等。
除了以上几类基础的碳纤维t分级外,还有一些衍生的特殊类型,如表面改性碳纤维、多向碳纤维等。
这些特殊类型的碳纤维t通常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或改变纤维的布局方式来达到特定的性能要求,以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
第二篇示例:碳纤维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轻质高强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碳纤维材料通常分为几个不同等级,其中碳纤维T级是其中的一种。
碳纤维T级是一种优质的碳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它通常被用于要求较高性能的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赛车等。
碳纤维T 级的制备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碳纤维T级通常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如T300、T700、T800等。
每种等级的碳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指标,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碳纤维T级。
碳纤维T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性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同等级的碳纤维T级材料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等级。
希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碳纤维T级材料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各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文章结束】。
第三篇示例:碳纤维是一种轻量、高强度、高刚性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
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热膨胀系数1. 研究背景T800碳纤维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性能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体育用品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T800碳纤维的热膨胀性能对其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而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是评估其热膨胀性能的重要参数。
2. T800碳纤维的热膨胀性能T800碳纤维是一种具有典型各向异性的材料,其在纤维方向和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性能差异明显。
在纤维方向,T800碳纤维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刚度,而垂直于纤维方向则表现出较低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具有较大的热膨胀性能。
3. 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热膨胀系数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通常采用热膨胀仪进行测试。
测试时,样品以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方式放置在热膨胀仪上,通过控制温度变化,测量样品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变化,最终得到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
4. 影响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热膨胀系数的因素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纤维取向、纤维结构、热处理工艺等。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这些因素,以获得期望的热膨胀性能。
5. 应用前景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低温环境下,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帮助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保持稳定的尺寸,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6. 结论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是评估其热膨胀性能重要参数,其研究对于改善T800碳纤维的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优异的材料支持。
7. 材料改性与性能提升为了提高T800碳纤维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性能,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不断进行材料改性与性能提升的研究工作。
碳纤维材料研究报告
碳纤维材料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应用。
1. 制备方法
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为聚丙烯腈纤维(PAN)法和沥青纤维法两种。
聚丙烯腈纤维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流程包括预氧化、碳化和图案化三个步骤。
沥青纤维法则是利用石油沥青的热解过程制备碳纤维。
2. 性能
碳纤维材料的特点是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其比强度和比模量均高于钢铁等传统材料,而且密度较小,重量轻。
同时,碳纤维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碳纤维材料的导电性能也很好,可以用于电磁干扰屏蔽。
3. 应用
碳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材料被用于制造机翼、机身、飞行控制面等结构件,以提高航空器的性能;在汽车领域,碳纤维材料被用于制造车身、车顶、底盘等部件,以减轻汽车的重量;在体育器材领域,碳纤维材料被用于制造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器材,以提高器材的性能。
综上所述,碳纤维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优异材料,其
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中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应用一、前言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如低抗拉强度、易开裂、易受环境腐蚀等,导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有所欠缺。
碳纤维增强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其优异的性能使得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碳纤维增强材料的特点、混凝土中的应用、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碳纤维增强材料的特点碳纤维增强材料是一种由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强度碳纤维的比强度是钢铁的5倍以上,而比弹性模量高出2倍左右,因此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和刚度。
2. 轻质碳纤维的密度很低,只有钢铁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非常轻的重量。
3. 耐腐蚀碳纤维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酸、碱、盐等环境中长期使用,因此可以大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4. 易加工碳纤维可以进行弯曲、折叠、裁剪等加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因此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
三、混凝土中的应用碳纤维增强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混凝土的抗拉性能非常差,易发生开裂,而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和刚度,可以有效地弥补混凝土的缺陷,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2.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易受环境腐蚀,而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酸、碱、盐等环境中长期使用,因此可以大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3. 加强混凝土的耐震性能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很高的刚度和强度,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4. 加固混凝土结构碳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可以进行弯曲、折叠、裁剪等加工,可以根据需要将其粘贴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或内部,从而加固混凝土结构。
四、应用效果碳纤维增强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
1. 某桥梁加固工程某桥梁的主梁因受到车辆碰撞而出现了裂缝和变形,需要进行加固。
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产品分类及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东丽碳纤维分类产品的性能特点、应用及规格,概述了东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工业应用及体育休闲三大领域应用情况。
东丽公司碳纤维主要是按照力学性能进行区分,按照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可以分为T系列和M系列:T系列高强度碳纤维:分别标准模量级和高强/超高强中模级;M系列包括高模M系列和高强高模MJ系列。
1标准模量碳纤维标准模量(Standard modulus)碳纤维通常具有225GPa-235GPa(33-34msi)或略高的纤维模量。
TorayT300标准模量碳纤维是公认的行业标准碳纤维,已经生产了30多年。
T700S则是拉伸强度最高的标准模量级碳纤维。
标准模量碳纤维涵盖1K到24K不同规格。
T300:用于航空航天应用领域,具有20多年应用历史、30年的生产历史,以平衡复合材料特性、高质量、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供货而闻名。
T400H:拉伸强度高于T300和T300J,专为航空航天应用而设计。
T700S:可提供最高强度的标准模量级碳纤维,具有出色的加工特性,适用于纤维缠绕、编制和预浸料。
这种无捻纤维主要用于各种工业和休闲娱乐用品,包括天然气汽车(NGV)储罐和SCBA呼吸罐等压力容器。
T700G:较T700S的拉伸模量和粘合性能有所提升。
这种无捻纤维的应用主要包括飞机和高性能运动用品。
2高强/超高强中模碳纤维中模(Intermediate modulus,IM)碳纤维的拉伸模量为290GPa(42msi)。
IM纤维最初是为航空航天应用而开发的,现在也可用于休闲娱乐和工业应用。
Toray提供各种规格IM纤维,结合不同价位和性能特征,可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Toray的IM纤维规格包括6K,12K,18K和24K。
按照拉伸强度可以分为高强中模碳纤维(T800H、T800S、T1000G)和新一代超高强中模碳纤维(T1100G、T1100S)。
T800H:高强中模碳纤维,具有高水平和平衡复合特性。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设计一、什么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材料,它不仅具有轻质、高强、高刚度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绝缘性。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和树脂、金属等复合材料制成的,这样的材料在现代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科技、船舶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高强度:碳纤维的特殊结构和生长过程使得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这种强度与单向排列方向有很大关系。
因此,增强材料大多用于单向、对角和斜交等布局。
2、高刚度:材料的刚度是各个方向上的刚度之和,因此确定各向异性对基体中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各向同性材料的情况下,碳纤维增强材料通常具有比基体材料高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刚度。
3、疲劳寿命较长:碳纤维增强材料的疲劳性能比其他材料要好,能够承受数百万次循环载荷,而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耐磨性强: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具有很强的耐磨性,特别适合用于制造高速运动的器械。
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1、确定应用载荷:设计时必须要先明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要承受的载荷种类,包括静载和动载。
2、确定应变水平:应变水平是材料破坏的重要参数之一,针对不同应变水平设计不同的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
合适的应变水平设计可以确保材料在特定要求下具有最佳性能。
3、确定强度参数:材料的强度是指承受载荷时材料破坏的极限值。
因此,通过实验和仿真计算来得到材料的破坏极限值,再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设计强度决策。
4、考虑制造成本:设计材料必须要考虑到成本因素,包括制造、运输、安装等费用。
因此,在涉及到大批量生产时,提前考虑到成本问题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四、结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物理力学性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
【碳企研究】一文解析日本东丽-Zoltek公司PX30碳纤维的特性及应用摘要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Zoltek公司曾经是全球第三的碳纤维制造商,也是美国本土规模最大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商之一,2013年被日本东丽收购。
该公司特色产品PX35碳纤维由于采用民用腈纶作为前驱体,因此在保持优异性能的同时又具有低廉的成本。
在前期文章《一文解析日本东丽-Zoltek公司PANEX35碳纤维的特性及应用》(阅读原文)中针对Zoltek公司看家产品PX35进行了详细介绍;而在《深度解密日本东丽最新产品Z600碳纤维》(阅读原文)中也介绍了2019年东丽公司依托Zoltek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研发出最新产品Z600的特性及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Zoltek公司另外一种PAN基碳纤维特色产品—PX30,该产品是以Zoltek公司预氧化纤维为原料,采用间歇碳化处理工艺制备而成且含碳量99%以上的一款产品,广泛用于燃料电池、C/C复合材料、刹车片等领域。
1Zoltek公司PX30产品ZOLTEK PX30碳纤维是一种专门为极端高温应用而设计加工的一款产品,作为一种高纯度和高耐热性能的材料,可应对要求非常高的温度和非常苛刻的耐化学性的挑战,并广泛用于燃料电池、碳/碳复合材料、储能电池、刹车片以及其他特殊领域。
ZOLTEK PX30碳纤维是以公司预氧化产品(OX产品)为原料,通过专有高温间歇碳化工艺制备而成,其碳元素含量在99%以上。
此外,所有ZOLTEK PX30碳化产品均不含上浆剂,并且ZOLTEK内部系统可确保产品质量以及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可追溯性。
ZOLTEK PX30碳纤维有以下几种产品形式:机织物、平纹织物、碳化纤维、高捻粗纱、碳化毡。
几种产品形式及最终应用领域如下表所示:PX30产品形式及应用领域2PX30产品形式及应用1、纱线ZOLTEK PX30碳纤维纱线碳化处理后密度为1.75 g/cc。
这些纱线的特点是其许多表面纤维向不同方向突出,因此非常适合高性能应用,包括碳/碳复合材料和其他耐火复合材料。
中国及部分省市碳纤维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
应用
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
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
是制造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良材料。
国家层面碳纤维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碳纤维行业的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补齐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短板。
2016年-2022年国家层面碳纤维行业相关政策
地方层面碳纤维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碳纤维行业发展,如江西省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产品、传感节点的研发产业
化,研究推进现有不同物联网网络架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标准化。
碳纤维材料性能及电磁屏蔽应用摘要介绍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其主要用途,并简要分析电磁屏蔽原理。
综述了碳纤维作为电磁屏蔽材料的主要应用形式以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屏蔽Abstract: In this paper, carbon fiber property and its main application are introduced briefly, and the principle of EMS(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is analyzed in brief. 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fiber in EMS composites are reviewed in detail.Key word: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EMS(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前言碳纤维(Carbon Fiber)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1,2]。
碳纤维呈黑色,密度比金属铝低,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
既有碳材料“硬”的固有特征,又兼备纺织纤维“柔”的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军民两用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体育休闲用品、医疗、机械、纺织等各领域。
碳纤维产业在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材料的更新换代也有重要意义。
1 碳纤维产品特性及其产品用途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
碳纤维与钻石一样,是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碳纤维主要具备以下特性:①轻质高强,其比重为铁的四分之一,比强度为铁的10倍,,尤其是高弹模量碳纤维,其抗拉强度比钢材大68倍,弹性模量比钢材大1.8~2.6倍。
碳纤维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摘要:碳纤维就是纤维状的碳,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
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
本文将针对碳纤维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介绍。
引言20世纪纳米科技取得了重大发展,而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基础,碳纤维是一种比强度比钢大,比重比铝轻的材料,它在力学,电学,热学等方面有许多特殊性能,碳纤维的强度比玻璃钢的强度高;同时它还具有优异的导电、抗磁化、耐高温和耐化学侵蚀的性能,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好的先进材料,因此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推广非常迅速。
在近代工业中,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碳纤维的概念碳纤维就是纤维状的碳,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
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与传统的玻璃纤维(GF)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 倍多;它与凯芙拉纤维(KF-49)相比,不仅杨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出类拔萃。
有学者在1981年将PAN基CF浸泡在强碱NaOH溶液中,时间已过去30多年,它至今仍保持纤维形态。
2.碳纤维的结构碳纤维的结构决定于原丝结构和炭化工艺。
对有机纤维进行预氧化、炭化等工艺处理,除去有机纤维中碳以外的元素,形成聚合多环芳香族平面结构。
在碳纤维形成过程中,随着原丝的不同,质量损失可达10~80%,形成了各种微小的缺陷。
但无论用哪种材料,高模量的碳纤维中的碳分子平面总是沿纤维轴平行的取向。
用x一射线、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真实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点阵结构。
碳纤维呈现乱层石墨结构。
在乱层石墨结构中,石墨层片仍是最基本结构单元,一般由数张到数十张层片组成石墨微晶,这是碳纤维的二级结构单元。
层片之间的距离叫面间距d,由石墨微晶再组成原纤维,其直径为50nm左右,长度为数百nm,这是纤维的三级结构单元。
碳纤维凯夫拉强度碳纤维凯夫拉强度是指纤维材料在受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它是衡量材料抗拉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以强度(MPa)来表示。
碳纤维凯夫拉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
下面是一些关于碳纤维凯夫拉强度的相关参考内容。
1. 碳纤维凯夫拉的强度特点:碳纤维凯夫拉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等特点。
例如,传统钢材的比强度(比强度=材料强度/密度)大约在50-150 kN·m/kg,而碳纤维凯夫拉的比强度可以达到300-700 kN·m/kg,是钢材的2-4倍。
这使得碳纤维凯夫拉成为替代传统材料的理想选项。
2. 碳纤维凯夫拉的力学性能研究:许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对碳纤维凯夫拉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美国宇航局(NASA)开展了多项研究以评估碳纤维凯夫拉的力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凯夫拉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地抵抗外力的作用。
3. 碳纤维凯夫拉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碳纤维凯夫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
例如,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机翼、螺旋桨和机身等部件常采用碳纤维凯夫拉材料,可以减轻重量并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在汽车制造领域,碳纤维凯夫拉可以用于制造车身结构和悬挂系统等部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
4. 碳纤维凯夫拉的优化设计和制备方法:碳纤维凯夫拉的强度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制备方法进行提高。
研究表明,纤维的取向、纤维和基体的界面粘结力、纤维的直径和表面形态等因素都对凯夫拉的强度产生影响。
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凯夫拉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5. 碳纤维凯夫拉的强度测试:对碳纤维凯夫拉的强度进行测试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测试、弯曲测试、剪切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测定碳纤维凯夫拉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情况,为其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碳纤维凯夫拉的强度是一项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其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模量和耐腐蚀等特点,为许多工程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碳纤维热学性质简述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性和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碳纤维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其热学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设计碳纤维制品的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比热容比热容是指物体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它反映了物质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的贮存和转移能力,是决定物质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碳纤维的比热容通常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根据实验结果,碳纤维的比热容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在低温下,碳纤维的比热容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比热容逐渐增加。
这种变化趋势与碳纤维的微观结构有关。
碳纤维的内部结构由许多石墨晶体组成,这些晶体在低温下具有较少的自由电子,因此比热容相对较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由电子的能量增加,参与热传递的振动和自由电子的运动也增强,从而导致比热容的增加。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物体在单位厚度、两侧温度差为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它反映了物质在导热过程中的传递能力,是决定物质热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碳纤维的导热系数同样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导热系数较低,通常在0.002-0.006W∕m∙K之间。
这种低导热系数的原因在于碳纤维的微观结构。
碳纤维内部由许多石墨晶体组成,这些晶体之间的界面具有较高的热阻,因此热量在碳纤维内部的传递受到限制。
止匕外,碳纤维中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这也限制了碳纤维在导热过程中的传导能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碳纤维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并不是常数,而是随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碳纤维内部的石墨晶体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改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对碳纤维的热学性质进行评估和优化。
应用碳纤维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对于设计碳纤维制品的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碳纤维材料。
例如,在航空领域,为了确保飞机在极端温度下的安全运行,需要评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种温度下的热性能。
高性能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的增韧技术及原理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度和优秀的耐腐蚀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容易发生断裂,这限制了其在某些应用领域的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增韧技术,以提高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增韧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在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中引入一定数量的增韧相,通过增加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来提高其韧性。
增韧相指的是与碳纤维相比,具有更高韧性的材料。
常见的增韧相包括热塑性树脂、橡胶颗粒、金属微粒等。
这些增韧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起到增韧作用。
首先,增韧相可以阻碍裂纹扩展。
当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受到外界冲击时,裂纹会沿着纤维方向扩展。
而引入增韧相后,这些相会分散在纤维之间,形成一种阻碍裂纹扩展的结构。
这样,当裂纹扩展到增韧相的位置时,由于增韧相的韧性,裂纹会受到阻碍,从而延缓了材料的断裂过程。
其次,增韧相可以吸收冲击能量。
增韧相具有较高的能量吸收能力,可以在受到冲击时吸收大部分的能量,减小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的应力集中程度。
这样,即使材料发生断裂,也能够保持相对完整的结构,提高了材料的韧性。
最后,增韧相可以提供界面增强效应。
在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是一个较为脆弱的部分,容易发生断裂。
而引入增韧相后,这些相可以与纤维和基体形成更好的结合,增强界面的粘结强度,从而提高整个材料的韧性。
综上所述,增韧技术通过引入增韧相,改变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第39卷第4期2011年4月
辞瞌饵技术CottonTextileTechnology
高性能碳纤维的性麓及其应用张新元何碧霞李建利张元(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
摘要:探讨高性能碳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领域。介绍了碳纤维的分类、制备、性能特征、应用以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国际碳纤维产业的情况和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碳纤维应用涉及航空航天、体育运动、一般削造业、土木建筑、能源开发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碳纤维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空间.必将越来越广。关键词:碳纤维;强度;比电阻;结晶度;聚丙烯腈;碳纤维机织物
中图分类号:TSl02.5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415(2011)04-0065-04
Propertyand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arbonFiber
ZhangXinyuanHeBixiaLiJianliZhangYuan(ShaanxiTextile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
AbstractHigh—performancecarbonfiberpropertyandapplicationwerediscussed.Classificationandmanufactureofcarbonfiberwereintroduced,carbonfiberproperty,application,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wereintroduced
wellas.Theapplicationfieldincludesaerospacefield,sportsfield,generalmanufacturingfield,civilconstructionfield
andenergydevelopmentfieldeta1.Internationalcarbonfiberindustrysituation,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domesticcarbonfiberindustrywereanalysed.carbonfiberindustrydevelopmentwouldbemoreandmore
widely
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andtheperfectionofcarbonfiberapplicationtechnology.
KeyWordsCarbonFiber,Strength,SpecificResistance,Crystallinity,Polyaerylonitrile,CarbonFiberWovenFabric
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气候、耐化学试剂等特性,是近年来纤维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展迅速的一类特种纤维。高性能纤维品种较多,目前已规模化生产的有碳纤维、芳纶纤维等,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是性能优越的战略性新型材料。目前,高性能纤维中碳纤维是大规模生产的一个品种,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较小的体积质量。碳纤维既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化工、能源、交通、建筑、电子、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1碳纤维的制备及分类碳纤维的制备目前是采用一些含碳的有机纤维(如尼龙丝、腈纶丝、人造丝等)做原料,将有机作者简介:张新元(1962一),男,高级工程师,西安,710038收稿日期:2010.12-23纤维与塑料树脂结合在一起,放在稀有气体的环境中,在一定张力、温度、压强下,经过一定时间的预氧化、碳化和石墨化处理等强热过程制成。碳纤维按原丝类型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和酚醛基碳纤维4类。PAN基碳纤维是目前制备碳纤维的第一大原料,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左右。沥青基碳纤维约占4%,粘胶基碳纤维约占l%,酚醛基碳纤维尚处于实验室研究,未形成产业化。碳纤维按形态可分为长丝、短纤维和短切纤维。长丝应用在工业结构件和宇航结构件中,短纤维主要应用在建筑行业,如短碳纤维石墨低频电磁屏蔽混凝土、工业用碳纤维毡等。碳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1000MPa、模量为100GPa左右。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强度2000MPa、模量250
GPa)和高模型(模量
300GPa以上)。强度大于4000MPa的又称为超
高强型;模量大于450GPa的称为超高模型。
万方数据郜瞌雠技术【66】·270·CottonTextileTechnology第39卷第4期
2011年4月
项目牌号抗拉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热膨胀手数导热率电阻率体积质曼
…。/GPa/GPa/%/K~/W·(113.K1“/n-In/g·cm。
3碳纤维的应用目前,已经成熟的碳纤维应用形式有四种,即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坯和切短纤维。碳纤维织物是碳纤维重要的应用形式。碳纤维织物可分为碳纤维机织物、碳纤维针织物、碳纤维毡和碳纤维异型织造织物。碳纤维主要以“缠绕成形法”应用为主。碳纤维织物主要以“树脂转注成形法(RTM也称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应用为主。预浸料坯是将碳纤维按照一个方向一致排列或碳纤维织物经树脂浸泡,加热和塑化,使其转化成片状的一种产品。切短纤维是指将PAN基碳纤维长丝切成数毫米长的短纤维,与塑料、金属、橡胶等材料进行复合,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目前,国内碳纤维织物的应用形式主要以碳纤维机织物为主。由于碳纤维轴向经编增强体中碳纤维完全平行伸直排列,纤维取向度高,纤维特性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国际市场的碳纤维应用形式逐渐向碳纤维轴向经编织物转变。随着碳纤维生产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3.1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在火箭、导弹和高速飞行器等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由于其质量小,所以动力消耗少,可节约大量燃料。例如2007年问世的A380超大型飞机,复合材料比重占25%左右,百公里油耗不到3L/人;2008年的
B787飞机用复合材料占50%左右;将在2013年面世的A350超宽客机,复合材料比重将达52%左右,预计百公里油耗只有2.5L/人,几乎可与小汽车媲美。我国C919飞机提出了复合材料不
万方数据第39卷第4期2011年4月
样改妲技术
CottonTextileTechnology
低于25%的目标,每架飞机用碳纤维约8t一10t。专家预测: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有潜力使飞机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复合材料将成为飞机的基本材料,用量将达到65%。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也是生产武器装备的重要材料。在战斗机机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可以起到明显的减重作用,较大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可比金属结构减轻质量31.5%左右,减少零件61.5%左右,减少紧固件61.3%左右。目前,国外第四代军用飞机的结构重量系数已达到27%一28%。以F-22为目标的背景机复合材料用量比例需求为35%左右,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成为主体材料。国外一些轻型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已实现了结构的复合材料化。目前主要使用的是T300级和TT00级小丝束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用量统计如表2所示。表2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用量统计3.2体育运动领域碳纤维最早的商业化应用就是体育运动休闲产品市场。多年来,碳纤维在高尔夫球杆中的使用一直居首位,年产量约为3400万件,美国和日本是高尔夫球棒的主要消费地,占80%以上。碳纤维在曲棍球棍和自行车架中的应用也逐年增多。而在球拍、钓鱼竿、滑雪板、帆板桅杆、帐篷杆及棒球球棒等产品中同样也看到碳纤维的身影。2003年和2004年世界碳纤维总消耗量分别为19210t和20680t,而用于体育休闲用品的碳纤维就超过5000t,占世界碳纤维总消耗量的25%左右。3.3一般制造业领域在一般工业制造领域中,碳纤维材料现已成为汽车制造商青睐的材料。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刹车片、尾翼和引擎盖已经在汽车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福特和保时捷GT型赛车发动机罩,奔驰57S型轿车内装饰,通用雪佛莱轿车底盘,宝马M6型轿车顶篷,梅赛德斯一奔驰的SLR迈凯轮超级跑车整个车身,法国标致的308RCZ
概念新车都已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使汽车更加轻量化。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碳纤维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部沸腾器、发动机、传动轴和燃料箱材料。在工业领域,碳纤维还可应用于机器部件、家用电器、微机及与半导体相关设备,起到提高材料强度、防静电和电磁波防护的作用。3.4土木建筑领域碳纤维也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烟囱、塔结构等的加固补强,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久性好,抗腐蚀能力强,可耐酸、碱等化学品腐蚀,柔韧性佳,应变能力强的特点。用碳纤维管制作的桁梁构架屋顶,比钢材轻50%左右,使大型结构物达到了实用化的水平,而且施工效率和抗震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另外,碳纤维做补强混凝土结构时,不需要增加螺栓和铆钉固定,对原混凝土结构扰动较小,施工工艺简便。3.5能源开发领域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型风力发电产业正迅速兴起。为提高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捕风能力,轻质高强、耐久性好的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结构成为目前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首选材料。尤其在翼缘等对材料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部位应使用碳纤维不仅可提高叶片的承载能力,还可因碳纤维具有导电性而有效避免雷击对叶片造成的损伤。预计未来五年,风能发电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15%一20%的速度增长。风能发电成本相对低廉,已成为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领域。美国能源信息管理部2006年报告称,风力发电成本为0.0558美元/kW·h,天然气发电成本为
0.0525美元/kW·h,煤电为0.53美元/kW·h,核电为0.593美元/kW·h。1980年风电成本为0.8美元/kW·h;1991年降为0.1美元/kW·h,可见风能发电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4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1国际碳纤维产业的概况碳纤维的研发始于19世纪60年代,但未形成产业化。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重视碳纤维的研究,20世纪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