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某女,33岁,大专文化,某国企行政人员,未婚。

来访者在沟通中诉说从小性格内向,非常听话,一直表现良好,十分乖巧,也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不仅对学习要求很严,还特别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经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偶尔有男同学找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的活动如果有男同学参加,一般上不会让她去的。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会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上高中时,暗恋某同学,见了该同学,尤其紧张,害怕与该同学眼神接触,后来发展到只要见了男同学就非常紧张。在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恐惧而不敢与他们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也因此很少参加单位里的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的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不愿意与人交往,下班后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对见心理咨询师很害怕,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上小学前曾经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互相抚摸对方的生殖器,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的打了她的屁股。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课时,突然想

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并且从此经常想起此事,怕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同学,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以至于最后连普通男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所以特别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对该求助者的分析与判断如下: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

行为:对异性(继而对同性)而退缩、回避。

内心体验:性焦虑;道德冲突被唤起焦虑、自责、抑郁情绪体验

社会功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被破坏。

2、本案最可能的诊断:

按许又新教授关于心理冲突性质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最可能的诊断是:(性道德冲突导致的)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障碍,属于心理障碍。按许又新教授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维度诊断法,可诊断为神经症。社交恐怖症。恐人症。

3、诊断的依据:

按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求助者冲突为道德性冲突,不属于神经症性冲突。

按许又新教授关于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1)病程超过10年(从读大学开始),可评3分;(2)其精神痛苦程度,由于性道德冲突,使自己陷入焦虑、自责、恐人等情绪之中,可评3分;

(3)因情绪和行为问题,多次调动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受批评;年过30,仍无法进行恋爱。为此,工作、生活、严重受损,可评3分。

总分达9分,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惧症,进而发展为恐人症----社交恐怖。

4、鉴别诊断:

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现有资料中未见钟情妄想症状以及相关的幻觉,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力图摆脱)若在进一步搜集的资料中另有所见,可考虑改变诊断。

5、病因分析:

童年无知的性好奇和性游戏受到惩罚后,内化为模糊的性道德冲突,这是童年早期经验,致病内在根源。在性成熟时,生理卫生课堂上,

谈到青年人的敏感话题——性问题,此时,将童年期的、已被遗忘的性道德冲突激活,形成现实的性道德冲突,导致在性道德问题上产生自罪感,从而使他对异性交往产生心理障碍。

6、做为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确定咨询目标: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谈话法,启发她认识到早年性游戏的合理性以及惩罚后的性道德冲突的不合理性,使她确认当前的思维模式有误。使求助者理解到,消除错误认知模式并建立合理认知模式的必要性,以及用合理的认知模式调整她的恐惧情绪、使用可量化的行为变化为指标,矫正她的不适应行为,是彻底消除自身心理行为障碍的有效方法。从而使求助者同意并接受上述总体咨询目标。在求助者接受了总体咨询目标之后,告知求助者,该矫治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1)进行自我观察,并以内部对话方式使固有错误认知模式明朗化;2)认识错误认知模式与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3)引导求助者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使旧认知模式通过吸收或移植或综合的方式转化为新认知模式,并使用内部语言的自我对话方式将新认知模式确定下来;4)用可量化的外部行为作为指标,将新的认知模式贯彻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最终矫治不良情绪,形成新的有效行为。

7、为该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

(1)主要方法选择与原理

对求助者比较有效的矫治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其理由是:求助者

有早期形成的不良经验,并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错误认知模式,求助者后来的痛苦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都与错误的认知模式相关。为此整个矫治过程应以消除错误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并辅以行为治疗手段,用行为治疗的量化手段评估认知模式转化的程度,用行为改变强化、促进和巩固新建立的认知模式。

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的。

(2)矫治的操作程序

a.通过谈话,使求助者充分认识自身现有的行为与环境不相适应。

b.充分认识产生不适应行为的内在认知结构。

c.促使求助者改变固有的错误认知模式,初步接纳新的认知模式。

d.指导求助者在现实的生活中,以量化的行为为指标,通过新认知模式的运用——巩固——再运用——再巩固的过程,逐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体验和行为,最终达到矫治的总体目标。

注:新旧认知模式的转换有三种方式:吸收、移植、综合,在该矫治的过程中,结合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使用。

(3)具体治疗阶段

(一)、心理帮助阶段:

按照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具体矫治阶段分为:自我观察阶段、不相容的思想与行为阶段、有关变化的认知阶段。

a.自我观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求助者进行指导,使求助者改变原来的概念系统。求助者早期的性道德冲突及对自己不纯洁的评价是求助者内部对话中所包含的主要消极自我语言和自我表象,通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