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358.52 KB
- 文档页数:15
浙江省2020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注:2019级高中学考开始采用2017年新课标,2020级高中学考完全使用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
本资料为2019级浙江高中生第一次历史学考专用,已渗透新课标和部分新教材相关内容。
复习范围: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及必修第三册专题一、二2019年部编版历史新教材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四单元相关内容中华文明的形成——从三皇五帝到夏朝1.夏代应该是中国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国家);2.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代文化遗址。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与西周(1)商周信史地位的确立①殷墟的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
②大量的青铜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2)商周时期的政治历程①商的建立与内外服制度(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②西周的建立与覆灭(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③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3)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①井田制度,石器锄耕;②青铜器物,丰富灿烂;③养蚕缫丝,丝织发达。
四.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①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②满天星斗——新时期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③中原核心——新石器晚期,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
(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①从商周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3)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2.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指旧石器文明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的文明遗存);(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
军事方面列强争霸,合纵连横;政治方面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逐步在各国建立;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均有极大的进步,商业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历史(二)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指出,从“封土建国”“封邦建藩”意义论之,“封建制度”在秦汉以降已经退居次要,而代之以“郡县制度”,郡县制遂成为秦汉至明清两千余年间中国君主专制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者意在指出A.郡县制推动“大一统”形成B.秦汉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C.分封制度自此退出历史舞台D.郡县制奠定了贵族政治的基础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区。
汉武帝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究其原因,是汉武帝①实行盐铁官营②打击富商大贾③禁止商人衣丝乘车④推行“市籍”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客使图》(下图)位于唐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描绘的是唐代鸿胪寺的官员接待外国使节与东北少数民族使臣来朝的场景。
该壁画A.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B.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C.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D.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4.韩愈提出“道统论”,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
这反映出A.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B.儒学正统的重新确立C.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D.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5.史载:“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学业水平复习高分突破历史模拟卷(二)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我国居民进入定居的原始农耕阶段,黄河中游地区的典型代表是仰韶文化,与此对应的长江流域下游的典型代表是()A. 大汶口文化B. 河姆渡文化C. 良渚文化D. 元谋人文化2.古代金文中(封)及(国)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指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礼乐制C. 分封制D. 君主制3. 统一货币(见右图)是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秦朝统一货币的名称是()A. 布币B. 半两钱C. 蚁鼻钱D. 刀币4.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 协定关税B. 领事裁判权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通商口岸传教权5.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引进与传播为核心内容。
规模化、组织化的翻译西书活动则是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译述和介绍西方书籍虽然内容浅近,但为知识界提供了一种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士林风气。
”材料中的“其”代指()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维新运动D. 新文化运动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涉港国安法”。
这反映中国政府()A. 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B. 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C. 提升港澳的主体地位D. 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7. 2000多年前,中国手工制造的丝绸可供迦太基和地中海周围其他城市的权贵富豪们穿戴,法兰西南部生产的陶器能够出现在英格兰和波斯湾,产自印度的调味品可以用在新疆和罗马的厨房,阿富汗北部的建筑刻着希腊文字,中亚畜养的马匹骄傲地驰骋在千里之外的东方。
题型2 加试第27~30题——高难度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规律总结](1)第27、28题命题范围多出自近代社会生活单元;第29、30题多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内容。
(2)这些题目一般综合性较大、思维强度较高,是选择题中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27)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颓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答案 A[抓题眼] “20世纪初叶”“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是关键信息,出自邹容的《革命军》。
A项符合。
[找错点] “二次革命”因宋教仁案而起,与题干内容不符。
材料与“亚洲觉醒”不相关,也不能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例2 (2018·4月浙江选考,28)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 D[找错点] “西洋影戏”不同于“戏剧电影”。
例3 (加试题)(2018·4月浙江选考,29)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发展程度。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
浙江省2020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背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如图①②③④对应的诸侯国中属于姬姓的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其中姬姓诸侯国有鲁国,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都城曲阜。
燕国,召(shào)公奭,都城蓟,为姬姓诸侯国,A正确;齐国是姜姓,都城营丘,不是姬姓诸侯国。
公元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因此其不是姬姓诸侯国,根据以上分析,排除B、C、D。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
某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
该文献是A. 《论语》B. 《墨子》C. 《老子》D. 《韩非子》【答案】D【解析】【详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意思是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时代变化,世情就会有变化;世情不同了,则先前所作的准备、采取的措施也要相应改变。
即必须与时俱进,这符合法家的思想,故答案为D;A是儒家文献,排除;B是墨家文献,排除;C是道家文献,排除。
3.汉代董仲舒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这集中体现的思想是A.“知行合一”B. “君权神授”C. “三纲五常”D. “格物致知”【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可知天子受命于天来统治天下,是对皇权的神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故选B;A是明朝王守仁的观点,排除;C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是宋朝朱熹的观点,排除。
4.唐代瓷器生产有“南青北白"之说,即南方主要生产青瓷,北方主要生产白瓷。
下列唐代瓷窑,以青瓷享誉天下的是A. 大邑窑B. 越窑C. 长沙铜官窑D. 邢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中以青瓷享誉天下的是越窑,B项正确;四川大邑窑以白瓷著称,A项错误;长沙铜官窑在唐代首创釉下彩绘,而不是以青瓷著名,C 项错误;唐代邢窑以白瓷享誉天下,D项错误。
2021年7月浙江省学考历史仿真押题卷05(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传说中蕴含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
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如下图)。
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A.山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源地B.先民有较为丰富的娱乐生活C.炎黄二帝推动了中国古代生产发展D.手工生产技术在当时已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有①皇权至上②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③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④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A.商朝B.秦朝C.汉朝D.唐朝5.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
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上述做法体现了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6.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发展生产,社会空前繁荣。
这在历史上被称为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7.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022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①-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压制美国;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③罗斯福年卸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立法、救济、复兴)①整顿财政金融:扩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③调节农业生产:增加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掌控市场价格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3)新政的特点:政府大规模的干涉经济(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①罗斯福新政就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到来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环境生产力非常大发展的时候开拓的一条代莱发展道路。
②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先进经验。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关键性调整,赢得了代莱发展余地和活力。
④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①背景:30年代小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②措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2)福利改革①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②福利种类: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③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④实质:国家展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⑤评价: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但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曝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后果;斯大林去世②内容:农业:容许农庄庄员具有一定的自留地和圈养牲畜;开恳荒地,不断扩大谷物生产;积极开展栽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卖给农庄。
③评价: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改变原有经济体制,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押题)历史参考答案《资本论》;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
(任两点4分)因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大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基本矛盾)暴露;经济危机发生;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任两点得2分)(2)会议:中共七大(1分)背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1分)意义:它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分) (3) 名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分)地位: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分)著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分)26(1)原因:①此前的绥靖政策,主要是通过“中立”和“不干涉”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②慕尼黑协定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
(4分)危害:①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②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③苏联因此放松警惕,导致苏德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
(6分)(2)措施:政府:依靠国联解决、不抵抗政策(任写一点得2分)民众:组织罢课、罢工;抵制日货;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等;(任写二点得2分) 后果:东北三省沦陷(2分)27(1)第二种意见(1分)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太宗允许他们一部分人迁到中国内地,(1分)大部分仍居原处,设置羁縻府州(2分)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职可以世袭。
(1分)(2)因素: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民族融合;地理环境(3分)汉:北击匈奴,修长城,打通丝绸之路(任一点得1分)清: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左宗棠收复新疆(任一点得1分)28(1)选择①目的:迫使英国求和;以夺取欧洲霸权。
(2分)结果: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
(2分)选择②措施:奉行自由贸易原则;降低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贸易壁垒。
(任意四点得4分)(2) 在德国君主立宪制下,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考试。
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 2 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二、考核目标、要求与等级(一) 考核目标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全面考察和评估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的检测考试。
(二) 考核要求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数学学业水平考试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突出考查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初步应用数学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数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关注数学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
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知识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其含义如下:(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能记住和识别数学符号、图形、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有关内容,并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模仿,进行直接应用。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