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

摘要::从半夏炮制的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半夏;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0 引言: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

茎,为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1]。自古以来,半夏被列为中药的毒品,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半夏经炮制后毒性降低,故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作为半夏临床常用的规格。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有大量关于半夏的文章发表,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也专题对半夏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炮制减毒的机理研究进展不大,说明该项研究有一定难度。本文从净选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近年来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能为进一步开展半夏的炮制机理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1 半夏的现代炮制品

1.1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

1.2姜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1.3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透,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ill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 炮制工艺研究

2.1清半夏

郭富礼[2]主张将半夏按大、中、小分成3档,分别用8%白矾水浸润3—5d,至无干心后轧扁。饮片厂大量生产可用轧面条机,调节适当的轧滚间距轧扁,量小可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用石磙碾过或用石块手工砸扁也可,然后晒干入药。王潮奎等[3]研究了半夏炮制过程中加矾量及采用加热方式与所炮制饮片质量和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夏加热加压30min和经8%白矾溶液浸制均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且水浸出

物量增加。

2.2姜半夏

邓东云等[4]采用70℃热白矾液浸泡,提高温度,有利于半夏吸收及溶液渗透。此工艺节省辅料,白矾、生姜均比原方法节约1/3左右,最后加姜汁,经白矾液处理后的半夏对姜汁吸收也较完全,从而增强了临床疗效。吴皓等[5]采用5种不同比例量姜汁冷浸半夏,结果表明,半夏炮制品对小鼠腹腔刺激性与生品相比均有下降,但与姜汁加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以1:1姜浸半夏刺激性最小。吴皓等[6]选择姜汁用量、白矾用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药典法姜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100kg半夏用姜汁15kg,白矾8kg,煮制2~3h,汁被吸尽为最佳工艺。邓然兴等[7]采用蒸制法制姜半夏,克服了传统炮制工艺方法中存在易粘结、糊化、焦底、辅料用量大、劳动强度大以及收得率低等缺点。新工艺的收得率比老工艺增加了10%左右,成品合格率达100%,谷甾醇的含量及临床疗效与老工艺无明显差异。

2.3法半夏

对传统法半夏的炮制老工艺,及不同石灰液及不同比例量的石灰甘草液等条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除能达到与老工艺炮制相同的解毒效果外,还具有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辅料用量及提高成品获得率等优点[8]。江西传统法是皂荚、生姜等7味药冲泡液制法半夏,充分发挥了其各异的特性,起到了解毒与协同作用,并认为这是诸多法半夏中较优的一种制法[9]。有文献[10,11]对法半夏炮制过程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认为每100g甘草(用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浓缩到150mL),石灰10g,浸泡6d为宜。同时发现甘草酸的含量与法半夏质量有关,因此除采用外观、断面、麻舌感等传统指标评价法半夏炮制工艺的同时,还选用了甘草酸含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R值可知,对甘草酸的影响程度为浸泡时间>煎煮液浓缩体积>甘草煎煮次数,但对甘草酸变化规律无明显影响。另据报道[12],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压力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以综合评分的办法对法半夏的工艺改革进行研究,确定较佳工艺为浸泡温度5O℃,浸泡时间48h,加水量4倍,压力1.6×10 Pa,改进后工艺较药典法工艺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减少了成品损耗率。韦备泉[13]认为法半夏可采用多种辅料如生石灰、生甘草、皂荚、生姜、白矾粉、皮硝等进行炮制

3 炮制化学研究

3.1 氨基酸

半夏的炮制对氨基酸的含量影响较大,半夏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14]。师健友[15]等人通过对半夏药材的生品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清制和姜制后,其所含精氨酸与半夏生品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指纹图谱的主峰数目也有所变化,这与中医药理论中的半夏炮制能够增效和减毒显然是存在联系的,但是其中具体是哪些成分增加,哪些成分减少,都还不清楚。

3.2 毒性成分

刘成基等[16]在研究分析了水漂半夏、白矾半夏、生姜浸半夏、蒸半夏对于导致失音和呕吐后,认为半夏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短期浸泡不能达到去毒的目的,国外对半夏炮制的研究认为,生半夏与生姜同煎,与生半夏单煎比较,其辣味显著减少,从而认为配伍生姜可减低生半夏毒性。

3.3 β-谷甾醇

吴皓等[17]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单纯加热后的姜煮半夏含量最低为0.0180%,生半夏最高为0.0572%,经炮制后,半夏中的β-谷甾醇含量降低。

3.4 微量元素

由于辅料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因而半夏炮制品如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与生品相比,Zn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引起了Ni,姜半夏Zn、Fe含量亦增加[18]。经硫磺熏制的半夏与木熏制半夏几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无明显变化,熏制品中含有微量的砷不是因硫碘熏造成的,可能与加工操作中的污染有关[19]。杨玉琴等[20]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半夏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生半夏炮制后,清半夏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生半夏炮制后,Mg元素的含量剧增。

3.5 鸟苷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的姜半夏中微量水溶性成分鸟苷的含量,结果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的姜半夏中微量水溶性成分鸟苷的含量接近。与生半夏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其他炮制品的鸟苷含量则有较大幅度下降[21]。

3.6 生物碱

有文献对半夏不同炮制品中已知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总生物碱含量依次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水半夏[14]。有报道考察了半夏经8%白矾水溶液浸制后,其甲醇、乙醇及氯仿浸出性成分明显减少,而对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影响甚微[17],以重量法和酸性燃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姜矾半夏含量最高,姜煮半夏含量最低[22]。吴皓等[18]研究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影响,半夏中含有的麻黄碱成分含量0.00344%,经炮制后,半夏5种炮制品麻黄碱含量的顺序依次为:姜矾半夏>半夏>姜浸半夏>姜煮半夏>矾浸半夏。矾水浸和单纯加热对麻黄碱的含量影响最大。比较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中成分含量及两种炮制品对动物的作用,结果显示总生物碱含量以正交法较高,灰分、浸出物含量以药典法较高[19]。

4 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3.1镇咳、祛痰作用口服煎剂0.6g/kg对1%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比口服可待因1mg/kg的效力略差,药效能维持5h以上,静脉注射0.5~1g/kg亦有明显止咳作用[23]。

3.2止吐作用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半夏煎剂3g/kg,每日2~3次,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3.3解毒作用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5 讨论与展望

5.1半夏从古到今, 其炮制品甚多, 炮制方法也各具特色但目前仍以药典法规定的6种方法为主。由于传统的炮制工艺和方法的局限, 对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很大部分仍以经验鉴别为主。但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更新, 对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已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 这种采用仪器分析、化学手段与经验鉴别相结合作为指标, 对提高和制定炮制品质量标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笔者这次采常

温冷浸高压蓬沛」法, 大大缩短了炮制时间, 减少了损耗率, 同时提高了生物碱的含量, 对探讨新的炮制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2对半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为更深一步地探讨其炮制原理, 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和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尤其是含量及有毒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仍需进一步努力。

5.3通过对半夏炮制工艺改进和炮制前后的药理作用比较, 又一次证明了炮制作为中医用药特色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和改进传统炮制方法的同时, 进一步探索其炮制原理, 为现代炮制学增创新的内容, 尤其是对有毒中草药的炮制探索

一条新的途径。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8-79.

[2]郭富礼.半夏饮片炮制浅见[J].中成药,1992,14(1O):47.

[3]王潮奎,幕文静.半夏炮制的实验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4):12.

[4]邓东云,等.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J].中国医药学杂志,1987,7(9):421.

[5]吴皓,陆跃鸣,孙黎清,等.姜汁用量对姜浸半夏炮制品的影响[J].中药材,1998,21(6):291.

[6]吴皓,叶定江,刁和芳,等.正交法优选姜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艺[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1):660.

[7]邓然兴,黄儒龙,范宋玲.不同方法炮制姜半夏β-谷甾醇含量的影响[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2):25.

[8]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炮制室,等.法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J].中成药研究,1981,(3):20.

[9]卢文清.论七味汤制法半夏[J].江西中医药,1988,19(3):18.

[1O]杨锡,张伯崇.法半夏炮制过程中甘草酸的动态分析及炮制条件的选择[J].中药材,1992,(7):26.

[11]杨锡,罗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半夏的炮制工艺[J].中成药,1993,15(8):18.

[12]胡昌江,李国民,马列,等.法半夏炮制工艺改革的研究[J].中成药,1999,21(1):18.

[13]韦备泉.法半夏炮制经验介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06.

[14] 薛建海,肖统海,王晓华等.半夏炮制品中已知化学成分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4):220.

[15] 师健友.半夏药材生品及其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比例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17(3):370,383.

[16] 刘成基,苏孝礼,曾诠等.国外中药炮制研究[J].中药材,1990,13(5):25.

[17] 吴皓,束建清,蔡宝昌等.半夏姜制对β-谷甾醇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62.

[18] 吴皓,谈献和,蔡宝昌等.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57.

[29] 吴皓,唐志坚,丘鲁婴,等. “正交法” 与药典姜半夏中成分含量对动物作用的

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5.

[20] 杨玉琴,张艳丽,高言明.半夏及不同炮制品中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2,19(2):33.

[21] 吴皓,文红梅,郭戒等.半夏姜制对鸟苷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1):661.

[22] 魏其才.白矾对半夏浸出性成分的影响[J].中成药,1990,12(11):17.

[23] 郭建民,田源洪.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56-158.

半夏资源研究进展

半夏资源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半夏;品种研究;中药资源;品质评价;综述 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rnate(Thunb.)Beri.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1]。目前,半夏的年需求量在500~600万kg,而半夏野生加家种量仅能满足1/3,市场缺口很大。为弄清半夏的用药历史、生产现状、质量评价等情况,笔者就近年来有关半夏资源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品种 1.1 考证 《礼记·月令》称:“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最早提出半夏之名。半夏本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如《吴普本草》云:“半夏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新修本草》言:“半夏所在皆是,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蜀本草》谓:“苗一茎,茎端三叶,有二根相重,上大下小,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实大。”《本草图经》载:“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植物名实图考》谓:“所在皆有,有长叶、圆叶两种,

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似蝎尾。”[2]《本草纲目》除引载上述本草外,还载有半夏图。 历代本草虽未提及半夏叶柄上具珠芽,1年生者常为单叶,但从其描述的植物形态和附图特征来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半夏是一致的,均为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rnate(Thunb.) Beri.的干燥块茎[3]。 1.2 历史产区 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指出,半夏“生槐里川谷”,即半夏原产于陕西兴平县一带。在《本草经集注》又曰:“槐里属扶风(陕西关中一带),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神农本草经》中所指的青州即山东济南、胶东一带;吴中即江苏苏南一带。宋代《图经本草》载:“在处有之,以齐州者(齐州即今山东省历城县)为佳。”其后,《药物出产辩》则认为“产湖北荆州为最好”(荆州即今湖北江陵一带)[4]。《中国道地药材》认为:“半夏现时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为佳。”[5] 总之,唐代以前半夏以陕西一带所产为佳,逐渐移至山东、苏南等地,后又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为佳,历经了一个由西到东,又由东至西的历史变迁过程。目前,我国半夏主要产于陕西、湖北、山东、山西、四川、河南、甘肃、江苏等中东部地区,可能多由历史产区发展起来的。 1.3 品种研究现状

半夏炮制前后的去毒机理研究现状

半夏炮制前后的去毒机理研究现状 目的:查阅整理关于半夏毒性成分研究的文献资料,为半夏的毒性成分的确定和研究作进一步探讨,和炮制前后半夏的成分变化做文献综合整理。 摘要:对半夏的毒性成分研究和炮制机理现状作一概述.生半夏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多种黏膜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是半夏炮制前后毒性比较的一个指标.而从生半夏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纯草酸钙针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其不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但能够溶于酸、碱性溶液,炮制辅料白矾和石灰水则分别呈一定的酸、碱性,因此提出从草酸钙针晶被破坏的角度解释半夏炮制解毒的机理,大量文献资料指出,半夏的刺激性毒性与药理毒性可能与草酸钙针晶和黑尿酸有关,但具体毒性成分不明确,对草酸钙针晶和黑尿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不明确,本文对已发表的大量文献报告和图书进行了查阅和整理,对半夏的毒性作用变化和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总结,为半夏的毒性成分变化的研究和确定做进一步的探讨,便于今后对半夏的研究做借鉴。 关键词:半夏,炮制作用,草酸钙针晶,黑尿酸,毒性作用 一、半夏毒性成分的研究历程 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也有专题对半夏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炮制减毒的机理研究一直进展不大,其瓶颈问题就是刺激性成分和产生辛辣味的成分没有明确[6 虽然对半夏毒性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其对导致毒性的具体成分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认为其所含有的药理作用与毒芹碱(coniine)、烟碱(nicotine)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Dmtoanemonin)的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质是使生半夏产生刺激性的主要成分㈨,半夏的刺激性作用还被认为与其所含有的刺激性苷及苷元高龙胆酸有密切的关系、[21]认为半夏的毒性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多为不能单独被水漂、姜浸等所破坏的甾醇类、辛辣醇和生物碱㈤。 吴皓等[9]用半夏粉末混悬液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中炎症介质PGE,含量增加,组胺含量下降,认为半夏的刺激性作用类似于炎症反应。 目前关于半夏中刺激性成分的观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1.行家兔眼刺激性的实验研究,确证了生半夏的刺激性来自于半夏中所含有的特殊晶形 的草酸钙针晶㈨。 1.2.在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学者chizuHasegawa首次报道了半夏中含有 对黏膜有强烈刺激性和辛辣味的成分为2,5一二羟基苯乙酸(尿黑酸,homogentisicaeid)及其葡萄糖苷,并认为苷的刺激性比游离酸强㈨; 1.3.60年代末,Masak0suzuki从半夏中分离得到了约O.ool8%的3, 4一二羟基苯甲醛(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并认为其葡萄糖苷是半夏辣味的本质㈣ 二、半夏中草酸钙针晶炮制前后的变化及毒性作用 1.1草酸钙针晶的毒理作用 显微观察这些针晶在两端呈现出很尖锐的针尖形状,他们渗入到舌头和咽喉的组织中并引起短暂的组织坏死[31]。报道还认为摄入天南星科中的某些植物,由于含有草酸钙针晶,都会引起黏膜的强烈刺激,导致舌头、嘴唇和上腭的肿胀㈨。这些都与半夏的刺激性毒性作用极其相似。半夏的针晶具有两条纵向的沟槽,刺激性作用的产生与这种外形特殊的针晶有关:某种毒性物质隐藏在针晶的“纵沟”内或者附近区域,晶体刺破黏膜后毒性物质与组织接触,从而引起刺激疼痛感。在含晶异细胞内新发现的一种不溶性蛋白质可能是半夏的刺激性成分,半夏的三种炮制方法都能够破坏这种蛋白质,因而炮制后刺激性消失。[2] 1.2草酸钙针晶的炮制前后变化及研究现状

半夏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花卉中药材快繁技术与生产 课程论文 半 夏 快 速 繁 殖 技 术 的 研 究 进 展 院系:生命科技学院 班级:生物103班 :邢锋 学号:

半夏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现阶段,药用植物的研究发展快速,组织培养作为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草药稀缺、次级代产物过少的问题,能够显著推动药用植物的发展。半夏是一种常用中药材, 其相关的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导致野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半夏种源缺乏,种质退化是半夏 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的原因。本文就对半夏在快繁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 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半夏、快速繁殖、研究现状、问题 引言: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东、华北以及长江流域,为中国传统常用药材。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 散结、抗早孕、抗肿瘤、护肝等功效,在196个处方中出现频率居于第22位,应用十分 广泛,具有重要药用价值道。自然条件下,半夏生长于溪水旁、田间杂草或林木灌丛之中, 主要靠珠芽、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低;另外,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旱改水 和水旱轮作制的实行以及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半夏野生资源遭到严重侵蚀,另一方面由于 种源缺乏、种质退化及病虫害等原因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导致半夏资源的严重匮乏, 成为以半夏为原料的医药产品做大做强的瓶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 臻成熟,目前已在多种园林、园艺及药用植物上取得应用。由于半夏本身较高的市场价值, 科研人员针对其快速繁殖与培养体系的建立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同时 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以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为据,对半夏组织培养和快速繁 殖技术方面进行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半夏组织培养报道始于1982年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1983年,任家惠利用半夏试管苗叶片、叶柄诱导出小植株。同年,日本的Shoyama通过 块茎培养也获得成功。自此,国外专家展开了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近十年来许多学者围绕 于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下述几方面取中国移动农信通得了一定进展。 1.1 培养条件 培养基大多采用MS型琼脂浓度0.6%~0.8%(有或无);蔗糖浓度2%~3%; pH 5.8~6.0;培养温度22~30℃,以25℃左右居多;湿度70%~80%;光照 强度1 500~2 000 Ix,日光灯和白炽灯均可,光照时间10~12 h,也有用自然散光的。 一般来说,诱导愈伤组织,室散光下效果较好,而在分化苗期间,光的作用比较明显。外 植体块茎、叶片、叶柄、珠芽均有。 1.2 研究成果 运用叶片和叶柄作为外植体,任家惠在国最早进行了半夏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经2 个月的时间,由愈伤组织得到大量完整的植株;与此同时,日本Shoyama 通过块茎培养,

7036半夏炮制工艺规程

半夏炮制工艺规程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引用标准 (3) 4.职责 (3) 5.产品概述 (3) 6.工艺流程图 (4) 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 8.工艺卫生 (7) 9.质量监控 (7) 10.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8) 11.技术安全、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 (8) 12.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9) 13.劳动组合与岗位定员 (9) 14.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 15.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9) 16.物料平衡的计算 (10) 17.常用理化常数、换算表 (10)

1目的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半夏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 2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半夏生产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二00二年版 4职责 编写:车间主管 汇审:生产部和质量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 批准:总经理 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监督管理:质量部QA人员、生产管理人员 5产品概述 5.1产品名称:半夏 5.2汉语拼音Banxia 5.3拉丁名RHIZOMA PINELLIAE 5.4处方名称: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5.5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5.6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5.7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5.8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5.9商品名 半夏,以个大、形圆、色白、皮净、干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中医中药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丁丽梅 (哈尔滨亚麻有限集团职工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 中药制剂;炮制方法;半夏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9334(2010)03-0374-0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三叶半夏。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cm,块茎近球形。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1 药材与成分 1 1 药材 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扁斜状,直径0 8~ 2 0c 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而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1 2 成分 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黏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 -氨基丁酸等氨基酸;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1]。 2 炮制 2 1 法半夏 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d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50kg加白矾1kg,泡1d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凉。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起,阴干[2]。 2 2 姜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2 3 清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3 药理 3 1 镇咳、祛痰作用 口服煎剂0 6g/kg对1%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比口服可待因1m g/kg的效力略差,药效能维持5h以上,静脉注射0 5~1g/kg亦有明显止咳作用[3]。3 2 止吐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半夏煎剂3g/kg,2~3次/d,连服2d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3 3 解毒作用 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4 毒性 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 142g/kg家兔灌服0 5g/(只 d),连服40d,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多数兔有腹泻,半数兔于20d内死亡。小鼠口服各种制剂的混悬液,以死亡为指标,则生半夏毒性最大,其次为半夏,白矾半夏最小。经白矾处理似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半夏催吐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加热可破坏[1]。半夏水溶成分内加醋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小鼠骨骼肌痉挛的物质,以及箭毒样肌麻痹的物质。 5 结果 通过对半夏3种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法半夏燥湿化痰,多用于中成药中。在临床应用上,生用,治虫、蛇蛰痛,痈肿痰咳,如 桂麝散 ;清半夏,治寒痰咳嗽,如 二陈汤 ;姜半夏,治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组成,治胃脘痞满:如 半夏泻心汤 ;法半夏,治胃寒气滞:如 香砂养胃丸 ,由法半夏、木香等组成。 以上对半夏常见的炮制方法作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半夏这一道地药材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西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179~183 2 贵州省卫生厅 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83~84 3 郭建民,田源洪 中药炮制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 版社,2003:156~158 (收稿日期:2010-01-20) 374V o l 21 N o 3A erospace M edic i n e M ar2010

半夏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第26卷第3期 农业科学研究2005年9月 Vol.26No.3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ep.2005 文章编号:167320747(2005)0320070205 半夏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唐建宁1,吴建宏2,许 强1 (1.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 2.隆德县凤岭乡农机站,宁夏隆德 756300) 摘 要:半夏是宁夏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之一.由于野生半夏资源日益匮乏,近年来,半夏的人工栽培快繁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综述了近年来半夏人工栽培与驯化技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和人工种子技术等研究进展,半夏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株芽繁殖和块茎繁殖.人工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选种、催芽、遮阴、施肥、培土、控水、摘蕾、防治病虫害,目前对半夏块茎退化、病害控制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应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提高其繁殖能力和产品质量,制定出一套符合GA P原则的SOP技术体系. 关键词:半夏;人工栽培;组织培养;人工种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9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in Attenu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i nellia Tuber T ang J i anni ng1,W u J i anhong2,X u Qi ang1 (1.School of Agriculture,Ningxia University,Y inchuan750021,China; 2.Fengling villages and towns of Longde756300,Ningxia,China) Abstract:Pi nelli a t uber is one of t he crude medicine plant s in Ningxia(Liupanshan dist rict).Due to it in danger of extinction,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i nelli a t uber has caused t he extensive concern in recent years.The perspectives on artificial cult ure,taming of tissue cult ure and t he artificial seed were summarized in t his paper.Several essential step s in t 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were p ut forward,including seeds selection,germination acceleration,disease and pest cont rol etc. K ey w ords:Pi nelli a t uber;artificial cult ure;tissue cult ure;artificial seed 半夏(Pi nelli a ternate(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脾、胃、肺经,列为下品,后历代大多本草均有记载,《本草纲目》除引载本草外,也载半夏图[1].半夏块茎主要含有生物碱、β2谷甾醇、多糖、半夏蛋白、氨基酸、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咳、催吐和镇吐、抗癌、调节胃肠功能及利胆等作用[3],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半夏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省[4].宁夏泾源县也盛产半夏,且为当地道地药材之一. 半夏生长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以含水量40%左右,p H值为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为宜[5]. 近年来,由于半夏资源紧缺,许多学者在半夏的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人工种子技术等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根据所查资料就近几年来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为更好地开展半夏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人工栽培与驯化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野生半夏资源的过度采集,加之一些农药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破坏了野生半夏的自然生长环境,致使野生半夏资源已经十分匮乏.这直接影响到中药材市场上半夏的供应,促使人们进行野生半夏的人工驯化与栽培.自1969年山东省菏泽地区家种半夏初获成功后, 收稿日期:2005202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152) 作者简介:唐建宁(19762),男,宁夏盐池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学研究.

半夏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学信息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半夏的研究进展 专业 班级 姓名 所在学院 2011年4月

半夏的研究进展 摘要半夏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临床应用范围广,是极其重要并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药材。本文先对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半夏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再者对半夏的的作用机理以及炮制方做了相应的总结,然后根据参考资料归纳了半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展及相关事例,最后对半夏的研究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inellia Abstract:Pinelli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a wide range of resource-rich , with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 and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has grea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Right of Pinellia '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is combined with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anxia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food , etc. to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Moreover Pinelliathe mechanism and the cooked side of the corresponding summary Banxia progress in the various fields of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cases ,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 , and finally the prospec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inellia . Key words:Pinellia ; chemical composition ;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 cooked

半夏蛋白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半夏蛋白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5 小结与展望 半夏蛋白作为半夏类药材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其特定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应用到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医学,药学,基因工程和植物保护等多个方面。目前,半夏蛋白的各种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已基本明确,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大对半夏蛋白在抗早孕、抗肿瘤、抗虫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此期望能开发出新型的避孕、抗癌药物和植物源农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为单味中药开发及新药开发提供了途径。同时,很有必要对半夏蛋白基因工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来获取半夏蛋白将是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快速的、大规模的生产半夏蛋白,这为半夏蛋白走向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技术。 【参考文献】 [1]许腊英, 夏荃, 刘先琼, 等. 半夏化学成分及饮片的

现代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4, 15(7): 441. [2]Chen JH, Cui GY, Liu JY, et al. Pinelloside, an antimicrobial cerebroside from Pinellia ternate[J]. Phytochemistry, 2003, 64: 903. [3]Han MH, Yang XW, Zhang M, et al. Phytochemical study of the rhizome of Pinellia ternata and quantification of phenylpropanoids in commercial Pinellia tuber by RP-LC[J]. Chromatographia, 2006, 64: 647. [4]陶宗晋, 徐琴钰, 吴克佐, 等. 半夏蛋白的分离、结晶、生物活力和一些化学性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81,13(1): 78. [5]孙光星, 丁声颂, 钱瑶君. 掌叶半夏总蛋白的提取、化学分析和对小鼠S-180瘤株的抑制作用[J]. 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2,1(19): 17. [6]王克夷, 陶宗晋, 吴克佐, 等. 半夏凝集素的糖类结合专一性[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81, 13(4):423.

半夏研究进展_毛子成

第20卷 第1期江 西科学 V ol.20 N o.1 2002年3月 J I AN GXI SCIENCE Mar ,2002 文章编号:1001-3679(2002)01-0042-05 收稿日期:2001-08-14,修订日期:2001-10-08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00—46),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课题。作者简介:毛子成(1977-),男,重庆奉节县人,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半夏研究进展 毛子成,彭正松 (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南充 637002) 摘要:半夏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生存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破坏,造成半夏资源匮乏。为保护和开发这一重要药材资源,已对其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半夏的人工载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半夏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半夏蛋白是一种从半夏块茎鲜汁中提取出来的植物蛋白,它是一种植物凝集素,具有抗肿瘤、抗生育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对其也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半夏;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半夏蛋白;抗生育;抗肿瘤中图分类号:Q931.2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on R esearch of Pinellia ternate MAO Z i-cheng ,PE NG Zheng-s ong (Department of Biology ,S ichuan T eacher ’s C ollege Nanchong 637002PRC ) Abstract :Pinellia.ternata (Thunb.)Breit is a kind of im portant herb plants.The environmental condi 2tion has been seriously destroyed which leads to the deficiency of this res ourc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exploit this herb res ources ,a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A review is presented on the researches achievements in farm growing ,tissue culture ,rapid reproduction.And then predict its re 2search prospects.Als o included is a kind of lectin -Pinellin ,which is a s ort of plant protein extracted from the fresh tubers of Pinellia.temate.It has many im 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anti -tum our and anti -procreation actions etc. K ey w ords :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 ,T issue culture ,Rapid reproduce ,Pinellin ,Anti -tum our ,Anti -procreation 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 ),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其块茎入药。半夏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据统计,在558种中药处方中,半夏使用频率居第22位。半夏块茎75%左右为淀 粉,其它成分有β-谷甾醇-D-葡萄糖甙[1,2]、黑尿酸、半夏蛋白、鞣质[3]、生物碱[4]、多种氨基酸、原儿茶醛及18种微量元素[5]。半夏的传统药理作用为燥热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治急性乳腺炎、急慢性化脓中耳炎,兽医用以治锁喉炎 等。由于炮制方法和用药方式以及配伍的不同, 可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半夏还具有抗肿瘤、抗生育、降血脂、护肝和治疗冠心病等多种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这一日益匮乏的药材资源,科研人员在人工栽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就该领域内的研究情况作一回顾,并对半夏研究的趋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待更好地利用它,提高其产量,为中药材产业化服务。最后,对

半夏种植技术

二、生物学特性 半夏为浅根性植物,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重黏土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深厚,含水量在20%~30%、pH 6~7的砂质壤土较为适宜。野生多见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 半夏具有明显的杂草性,具多种繁殖方式,对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一年生半夏为心形的单叶,第二至第三年开花结果,有2或3裂叶生出。半夏一年内可多次出苗,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平均可出苗3次。第一次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相应每年平均有三次倒苗,分别为3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出苗至倒苗的日数,春季为50~60 d ,夏季为50~60 d ,秋季为45~60 d 。倒苗对于半夏来说, 一、植株形态特征 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 cm 。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4.0 cm ,芽的基部着生多数须根,底部与下半部淡黄色,光滑,部分连年作种的大块茎周边常联生数个小块状侧芽。顶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 cm ,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 cm ,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 mm 。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长2~4 cm ,宽1.5~3 cm ;成年植株叶3全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披针形至条形,中裂片长3~15 cm ,宽1~4 cm ,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缘或稍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网脉。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边缘多呈紫绿色,长6~7 cm ;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 mm 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绿紫色,佛焰苞下部管状不张开,上部微张开,直立,或呈"S"形弯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轴下部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 mm ,花粉粒球形,无孔沟,电镜下可见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刺基部宽,末端锐尖。浆果卵圆形,顶端尖,绿色或绿白色,成熟时红色,长4~5 mm ,直径2~3 mm ,内有种子1枚。种子椭圆形,两端尖,灰绿色,长2~3 mm ,直径2.2 mm ,不光滑,无光泽,解剖镜下观察有纵向浅沟纹。鲜种子千粒重10 g 左右。花期4-7月,果期8-9月。图10-10. 图10-10 半夏植株形态图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 摘要::从半夏炮制的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半夏;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0 引言: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 茎,为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1]。自古以来,半夏被列为中药的毒品,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半夏经炮制后毒性降低,故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作为半夏临床常用的规格。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有大量关于半夏的文章发表,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也专题对半夏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炮制减毒的机理研究进展不大,说明该项研究有一定难度。本文从净选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近年来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能为进一步开展半夏的炮制机理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1 半夏的现代炮制品 1.1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 1.2姜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1.3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透,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ill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 炮制工艺研究 2.1清半夏 郭富礼[2]主张将半夏按大、中、小分成3档,分别用8%白矾水浸润3—5d,至无干心后轧扁。饮片厂大量生产可用轧面条机,调节适当的轧滚间距轧扁,量小可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用石磙碾过或用石块手工砸扁也可,然后晒干入药。王潮奎等[3]研究了半夏炮制过程中加矾量及采用加热方式与所炮制饮片质量和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夏加热加压30min和经8%白矾溶液浸制均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且水浸出

半夏常用3种炮制方法及其对毒性的影响_关开

192 第11卷 第11期 2009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1 Nov .,2009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bunb.)Breit.的地下块茎。性味辛温,有毒,被列为下品,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因其味辛,麻舌而刺喉,自古以来,半夏就列为中药的毒品,需经炮制以后才能入药。半夏炮制入药历史悠久,较早提到半夏炮制法的是《金匮玉涵经》,云:“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其中只提到了“洗”一法。后经过历代不断发展,见于文献记载的半夏炮制方法就有70多种,并沿用至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收载了最为常用的3种炮制品,即:清半 夏、法半夏、姜半夏。现代研究也表明,半夏经炮制后确实能减低其毒性。 1 炮制方法1.1 清半夏 清半夏始见于明代《本草纲目》中“用大半夏,汤洗七次,每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现代炮制方法为:取净选分路后的生半夏,洗净,用水浸泡2周,每日轻轻搅拌换清水2次。浸泡7天后,至起白沫时,放入串碎后溶化的白矾水半夏常用3种炮制方法及其对毒性的影响 关 开1,姜 楠2,田 原1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半夏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因其有毒,所以必须进行炮制之后方可安全使用。详细介绍了3种半夏最常 用的炮制方法,分别是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并对炮制方法及炮制过程中所使用的辅料能够降低半夏的毒性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使医务工作者更好的掌握半夏的使用。 关键词:普外科;不安全因素;讨论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半夏;炮制方法;炮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1- 0192- 02收稿日期:2009-06-08 作者简介:关开(1971-),女,辽宁沈阳人,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鉴别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工作。 表2 肉桂汤液中挥发油百分体积浓度 煎煮方法 煎煮时间(min) 2 5 10152025 30 40 浸泡煎煮0.0460.0820.0560.0730.0830.0800.0600.044浸泡后下0.0820.0780.0690.0610.0790.0590.0530.042直接后下0.0430.0790.0880.0910.0980.1040.1150.103 2 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的测定[1] 仪器与试药:HITACHI 高效液相色谱仪, L-2300泵,L-2400检测器。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是均为分析纯。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色谱柱汉邦ODSC18(5μm,4.0mm×250mm),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0nm,温度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塔板数以桂皮醛计算为3000,样品中桂皮醛出峰良好。 表3 各挥发油样品中的桂皮醛百分含量(%) 煎煮方法煎煮时间(min) 2 5 10152025 30 40 浸泡煎煮78.263.778.763.464.879.371.066.6浸泡后下79.681.489.882.682.881.779.867.9直接后下 87.584.580.184.287.486.391.283.1 溶液的制备:(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桂皮醛标准品2.0μL,精密称量,稀释制成21.3μg/mL 的甲醇溶液。(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各样品挥发油2.0μL,以4.3.1中同样的稀释倍数稀释后待用。(3)样品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保留时间30min,在18min 左右出峰,记录峰面积;同法,吸取各样品溶 液5μL,保留20min 左右,记录与桂皮醛保留时间相对应的吸收峰面积,以样品吸收峰面积为100%,计算各样品中的桂皮醛百分含量,结果见表3。 3 结 果 从表1及表2可以看出,直接后下组肉桂挥发 油浓度和收率在煎煮5~30min 之间在较高水平上缓慢上升,浸泡后下组中挥发油浓度先高后低,2min 时即达到较高水平,但不及直接后下组10~30min 的水平值,且下降较快,不易控制;从桂皮醛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看,直接后下组水平值较高,30min 时达到最高值91.2%。 结果表明:考虑到挥发油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而桂皮醛又是挥发油中主要的药效物质,可以认为含量高则疗效好,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实验,可以得出肉桂制汤宜以直接后下煎煮30min 左右为好。 4 讨 论 在煎汤方法中,以提取挥发油为主的肉桂的最 佳工艺条件是直接后下煎煮30min,其中在20min 时煎出率最高。3种不同的煎煮方法虽然挥发油的提取率有差异,但是总体提取率偏低。在煎煮装置上加适当冷凝装置,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增加,所以对以挥发油为主要药效目的的,密闭煎煮的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 ]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5:91-92. [ 2 ] 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 J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 ( 3 ):249-250.

半夏的栽培技术大全

半夏的栽培技术(一) (一)选地整地宜选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中性砂质壤土;也可在果园或玉米等高杆作物下进行间作。冬季翻耕土壤,使其风化熟化。开春平整土地,每公顷施入厩肥或堆肥30000千克、过磷酸钙750千克,然后整细耙平作宽1.3米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二)繁殖一般用块茎或珠芽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但种子发芽率低,生产周期长,很少采用。1.块茎繁殖秋季挖半夏时,选直径1~1.5厘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小块茎作种用。用细沙土混拌,置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种前将块茎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一般在春季日平均地温10℃左右时下种,按行距12~15厘米、株距5~10厘米,开沟宽10厘米、深5厘米左右,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内行,芽同上摆入沟内。覆土楼平,稍加镇压,一般每公顷用种茎1500千克左右。为了培土和除草方便,也可采用双行条播,即宽行30厘米,窄行10厘米。秋季栽种方法同春播。2.珠芽繁殖半夏每个茎叶生长一珠芽,数量充足,且发芽率高,成熟期早,是当前发展半夏生产的主要繁殖途径。夏秋间,当老叶将要枯萎时,珠芽已成熟,即可采下繁殖。按行株距10厘米×8厘米挖穴,每穴种2~3个珠芽,再覆土1~1.5厘米,稍压实即可。对落于地表的珠芽,可采用“盖土法’进行培育。其方法是:每倒苗一批,盖土一次,盖土要薄,以不露珠芽为度。同时施入适量的磷、钾肥,既可保证珠芽生长,又能促进地下母块茎的增大,一举两得,有利增产。3.种子繁殖2年生以上的半夏,从初夏至秋冬,能陆续开花结果。当佛焰苞萎黄下垂时,采收种子,进行湿沙贮藏。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半阳半阴地块,整地作畦,按行距5~7厘米,开浅沟条播,播后覆盖1厘米厚的细土,井盖草保温保湿,15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苗高6~9厘米时,即可定植。(三)水肥管理无论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在播前都应浇1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后也要经常浇水,尤其是“立秋”前后需水量大,可用1:10的粪水泼浇,使之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秋后,可逐渐减少浇水量。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追肥4次,第1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公顷施入1:3的人畜粪水15000千克;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公顷施用人畜粪水30000千克;第3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每15天1次,至秋后逐渐出苗;第4次于9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每公顷施入腐熟饼肥375千克、过磷酸钙300千克、尿素150千克,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培土作用并有利于灌浆。(四)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做到除小、除早、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避免伤根。2.搞花葶如不留种,于5月抽花葶时剪除,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生长,有利增产。3.排灌水半夏喜湿怕旱,遇久晴不雨时,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 成块茎腐烂。 专利查询半夏的栽培技术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的干燥块茎,又名麻芋头、三步跳、野芋头,为常用中药,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能。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其中四川省产量大、质量好。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5厘米~40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