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67.50 KB
- 文档页数:4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高血压采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高血压患者47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的降压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血压监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80-02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减轻体重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更能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利于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本文选取高血压患者24例,给予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高血压患者47例,其中:男28岁,女19岁;年龄在40—81岁,平均年龄为52.3±6.5岁;患者病程在2—15年,平均病程为5.9±1.5年。
排除标准:脑卒中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对药物有过敏症状患者。
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研究组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剂量为每次80毫克,每天一次,于晨起口服。
若老年患者对于降压比较敏感则需要减少服用剂量,1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间隔为12个小时。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次,1次/d,清晨服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与缬沙坦(代文)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作者:朱春燕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与缬沙坦胶囊(代文)联合治疗高血压(原发性),以此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分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独治疗)、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
对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肯定,运用于临床,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保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 R96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093-01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发生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症。
据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近年来的患病人群直线上升;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众多,且会引发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等病症发生。
有时仅用1种降压药物并不能稳定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在临床治疗中常应用2种或3种药物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此达到降压效果,避免患者的机体功能遭受到损伤。
本文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與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高血压,以此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分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独治疗)、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
对照组:50例患者有男性与女性分别26例、2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09±5.21)岁。
研究组:50例患者有男性与女性分别28例、22例片;年龄50~72岁,平均(60.11±5.13)岁。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在治疗高血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
在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分析中,该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副作用较少且较轻。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重点关注该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进一步完善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高血压、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有效性、安全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大部分患者并未得到有效治疗。
高血压如果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关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一些争议。
有必要对这种药物组合进行深入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详细调查,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
此研究旨在探讨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否能达到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 正文2.1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联合了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药物成分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
对照组干预药物为氨氯地平,观察组联合缬沙坦,将两组血压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对照组为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9,P=0.512)。
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使其血压控制更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升高的诱发因素无法明确,研究认为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综合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1]。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病程的延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脂水平过高以及心肌缺血等情况,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方案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
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38~80岁,平均(56.6±7.1)岁;观察组男43例,女31例,年龄38~80岁,平均(56.7±7.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对照组服用氨氯地平,药物剂量10 mg,口服,1次/d。
观察组联合缬沙坦,药物剂量80 mg,口服,1次/d。
服用4个月,干预前一周以及干预期间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3 观察指标血压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片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状况、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未出现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117.65±5.48)mmHg、舒张压(88.24±5.44)mmHg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133.55±7.51)mmHg、(96.07±5.13)mmHg和(1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3.33%),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令患者的血压水平趋于正常状态。
同时有效降低了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让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引言: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使老年人的疾病防治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
而高血压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不仅会对患者造成头晕、头痛和心悸的不适现象,令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更容易使患者出现抽搐和神志不清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次实验详细分析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此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开始时间为2019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的观察陈森荣;马云红;叶钰蓉;曾萍【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11)31【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高龄老年高血压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
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
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效果以及检测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酸、8-异前列腺E2α(8-iso-PGF2α)肾功能的指标变化。
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47例,占85.5%;对照组36例,占6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治疗后UAER、尿酸、8-iso-PGF2α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好,显著降低UAER、尿酸、8-iso-PGF2α,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总页数】2页(P405-406)【作者】陈森荣;马云红;叶钰蓉;曾萍【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西坝第二干休所,云南昆明 650032;成都军区昆明北教第二干休所,云南昆明 650221;成都军区昆明西坝第二干休所,云南昆明650032;云南省干部疗养院,云南昆明 6503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分析[J], 李玉君2.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 [J], 朱清;夏璐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J], 张宁萍4.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1期合并高血压效果观察 [J], 胡瑞玲5.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1期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J], 赵雪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为常用降压药之一,缬(音同协)沙坦一直颇受关注。
因为它使用广泛,效果不俗,安全性良好,还是唯一被FDA(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拥有高血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3个适应证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
看起来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它面临的质疑也不少。
首先,由于价格较贵,缬沙坦等ARB类药常作为部分降压药的替身存在,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其次,对缬沙坦的实际降压能力,业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前不久,一篇曾经大力肯定缬沙坦作用的论文被彻底否定,更让人不免怀疑缬沙坦本身的药效。
然而,我们想告诉您的是——缬沙坦:指导专家: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郭艺芳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陈国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沈清来整 理: 李宇杰降压药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5种类型。
本文的主角缬沙坦,便是ARB类中的一种,且是其中资历较老、也较有代表性的药物之一。
缬沙坦对药物可能影响到的器官(医学上称为靶器官)具有充分的保护作用,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抑制心肌肥厚、防止心肌重塑等,并具有神经保护及修复、抗氧化、抗炎症反应、抑制血流减少、增加神经元存活、减少梗死范围等作用,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并具有降压之外的肾保护作用。
在国外,缬沙坦通过了大量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明确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尤其适用于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预防心房颤动、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安全可靠,证据确凿编辑/李宇杰****************打平亦胜利发表于2002年的一项研究,对比了缬沙坦和氨氯地平(CCB类)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降压疗效。
治疗24周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血压均显著降低,但无论是对于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与氨氯地平相当。
- 31 -①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100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苏国庆①【摘要】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观察组利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不良反应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两组NO、ET-1、SBP、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NO 高于治疗前,ET-1、SBP、DBP 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O 高于对照组,ET-1、SBP、DB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发挥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且治疗安全性也较好。
【关键词】 缬沙坦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doi:10.14033/ki.cfmr.2023.36.00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6-0031-05 Clinical Effect of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SU Guoq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6): 31-3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ho admitted to Lianyungang City Ganyu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Hydrochlorothiazi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nitric oxide (NO) and endothelin-1 (ET-1),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O, ET-1, SBP and DBP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reatment, NO in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ET-1, SBP and DB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NO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ET-1, SBP and DB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blood pressure, regulat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exert a protective effect on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the treatment is also safe. [Key words] Valsartan Amlodipin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nyungang City Ganyu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Lianyungang 222100, China 2015年,我国成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已达到2.45亿,2017年因高血压死亡的患者达254万人,而国内患病率从1959年的5.1%增长至2018年的27.5%,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发表时间:2020-01-10T13:24:13.31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作者:于继红[导读] 目的:总结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于继红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铁路地区中心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总结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4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仅接受单纯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23,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11%)与对照组(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9,P<0.05)。
结论: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确有可观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预示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高血压;疗效;安全性[Absrt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74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valsarta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valsartan and amlodip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4.59%)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1.08%)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X2 = 7.323,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8.11%)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41%)(X2 = 0.229,P < 0.05). 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valsartan and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s effective and saf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valsartan;amlodipine;combination therapy;hypertension;efficacy;safety高血压在当前临床发生率较高,药物仍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与传统单药治疗不同,现阶段强调两种及以上药物的联用,特别是其中缬沙坦、氨氯地平的联合方案受到了临床推崇[1]。
28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中第21卷第17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李兰芳,兰州市七里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李兰芳(兰州市七里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对于血压控制的作用效果。
方法:以80例于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管弹性功能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研究组的小动脉弹性指数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24 h 平均舒张压以及24 h 舒张压变异系数等血压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的12.5%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明显控制血压,改善血管弹性功能,对于促进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临床疗效;血管弹性功能【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7-0028-03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全身循环血压升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疾病是心脑血管独立危险因素[1]。
如果患者血压长期不受控制,则可破坏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结构,对于患者身体健康危害较大。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提升,老年高血压治疗于中青年更难,需要考虑较多因素。
而我们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发现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效果满意,为了给予后续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我们将本次研究资料整理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样本对象为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
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患有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临床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氨氯地平,随后再与不同剂量缬沙坦联用疗效。
方法:择取高血压老年疾病患者110例,时间选取阶段为2018年7月~2020年05月,根据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基础组与实验组,前者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低剂量),后者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高剂量),对比2组临床治疗进行。
结果: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SBP和DBP水平均显著偏低,Ccr显著偏高,Scr、24h尿蛋白和BUN均显著偏低,(p<0.05)。
结论:针对患有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临床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氨氯地平,随后再与高剂量缬沙坦联用,可改善肾功能及血压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缬沙坦;血压现今临床最常见的疾病患者为高血压患者,该疾病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中。
若未能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将会引起各项器官病变,更甚者还会对自身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
临床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缬沙坦及氨氯地平药物进行治疗,前者剂量使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剂量不同带来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
本研究择取高血压老年疾病患者110例,研究针对患有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临床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氨氯地平,随后再与不同剂量缬沙坦联用疗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高血压老年疾病患者110例,时间选取阶段为2018年08月~2020年04月,根据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基础组与实验组,前者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低剂量),后者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高剂量),比对基础组与实验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见表1。
表1基线资料组别n男女平均年龄基础组55352065.82±10.53实验组55312466.48±10.42x2/t0.6060.330P0.4360.7421.2方法基础组: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010700 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qd,5mg/次;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51634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qd,80mg/次;实验组:氨氯地平,qd,5mg/次;缬沙坦,qd,160mg/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血压波动性及器官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每组70例,分别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所有患者按要求服药,与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SBP、DBP都明显下降,但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相比第4周及第8周SBP、DBP下降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酸、UAER及8-iso-PGF2α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相比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血压波动性明显低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时,作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的缬沙坦和作为钙离子阻断剂的氨氯地平都有降血压的作用,但是效果较单一,而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则可以在降血压的同时并保护器官。
标签:缬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血压波动性;器官保护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而由于人们日常饮食的多脂、高糖、高盐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也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目前来说不是很明确,但研究显示一般与遗传、精神压力和钠离子的摄入有关。高血压患者到后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器质性的病变,如心、肝、肾功能下降,脑血管疾病,中风等,后果严重。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常规方法和药物有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1]。若此两种药物的单一用药,则效果也较单一且不稳定,缺少整体机制的平衡。本研究是比较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用药相对于单独用药对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70例,分别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及联合用药组。缬沙坦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36~83岁,平均(61.32±3.54)岁,氨氯地平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35~84岁,平均(53.53±3.16)岁,联合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35~84岁,平均(49.35±3.16)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原发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在对自身没有影响的条件下停止使用降压药2周,使体内无其他降压药物的残留,以免影响实验数据。缬沙坦组患者每天服用缬沙坦胶囊(Valsartan Capsules国药准字H20040217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 司)80毫克/次,一日一次,饭前半小时温水服用。氨氯地平组患者每天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国药准字H10950224,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毫克/次,一日一次,饭前半小时服用。联合组患者每次服用缬沙坦胶囊80毫克/次,氨氯地平5毫克/次,同样饭前半小时服用。在患者服用这些所给的药物时,禁止私自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并且所有患者进行相似统一的饮食规律和食材,保持饮食清淡,运动适量,心情放松,以使患者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到达实验药物的真正疗效[2]。每天监测血压,若血压超出正常范围,则在正常范围内加大用药量,若血压不受控制,则患者退出实验,接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分别记录患者服药4周后和8周后的血压值及相关肾功能,如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酸及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接受正式治疗前,都需进行血压的测量,并记录数值。并嘱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留置24小时的尿量,放免法检测UAER。并用尿酸酶化法检测尿酸。ELISA法检测8-iso-PGF2α。并随时检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在开始接受治疗后的第4周及第8周时再统一检测患者的血压和肾功能相关参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缬沙坦组有1例患者因身体不适,退出实验。另1例患者血压升高超出正常,实验所用药物不能维持其在正常值,退出实验,改服其他药物。其他未有异常。
2.1三组患者平均血压下降值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SBP、DBP都明显下降,但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第4周及第8周SBP、DBP下降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第4周、第8周比较SBP及DBP下降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尿酸、UAER及8-iso-PG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酸、UAER及8-iso-PGF2α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血压波动性结果:收缩压波动性(SBPV)和舒张压波动性(DBPV)分别用服药24小时内动态血压的平均血压值的标准差表示。缬沙坦组的标准差为(12.38±3.64),氨氯地平组的标准差为(11.23±2.92),联合用药组的标准差为(6.21±2.45)。联合用药组的血压波动性明显低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t=8.39,P<0.05;t=7.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众所周知,高血压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最常见的老年慢性系统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病[3]。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人们饮食条件的提高,及户外运动的减少,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低龄化,并不是老年人专有的疾病。最严峻的是,高血压病除了自己本身对机体带来不便之外,还有众多严重并发症,如脑出血引起的中风,瘫痪,高血压肾病,高血压病所致心力衰竭等[4]。
氨氯地平作为钙通道阻断剂是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它可以阻断信息的传导,从而达到舒展血管的作用,特别是冠状动脉血流量,使心肌细胞能正常运作[5]。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它能阻断血管收缩的信号传导,使血管处于正常状态,避免收缩升压。本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下降值显著低于缬沙坦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氨氯地平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比较,三个肾功能相关检测指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联合用药组的血压控制和波动性及器官的保护作用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主要机制可能是氨氯地平减少了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对肾血管内皮的损伤,而缬沙坦也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6]。有文献报道,钙离子阻断剂在血管处于舒张状态时,其作用更加显著[7]。其次,血压波动性对靶器官有较大刺激损伤,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晚期时会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所以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联合运用能全面地对我们整个机体进行调节和维护,与单一用药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8]。然而其协同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综上所述,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都具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但是两者联合使用,降压效果更加显著稳定,且还能一定程度上的增强肾功能,减少对肾脏的损伤,所以联合用药降压法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菱蔓.缬沙坦分散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9-20.
[2]李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7):80-81.
[3]杨习星,李宏林.硝苯地平缓释片(Ⅱ)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82-888.
[4]陈亚红,鲁科峰,蒋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50-2351.
[5]叶德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62-63. [6]符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安全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48-50.
[7]黄惠容.缬沙坦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并高血压8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5(14):45-46.
[8]赵小琴.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5):95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