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水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安

定。本次设计题目是东北地区A城市给水工程设计,它包括取水

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A城市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结合

城市的近远期发展最终确定本次设计就近取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并

根据地形选择了两套供水方案,通过经济比较最终选定分区给水方

案为最佳方案。净水厂采用了传统净水工艺:混凝、沉淀、过滤、

消毒,出水能够达到饮用水要求。最后,对整个工程进行总概算,

确定制水成本和年折算费用值,作为工程投产的参考。全文对整个

设计作了说明,是所绘图纸的依据。

关键词:地表水水源;传统工艺;总概算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the requirement of drinking water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ict.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The aim of the work is to design a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City A in the Northeast, which contain water intake

engineering, 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and water carrying

engineering. City A has abundant surface water so that surface water is

designed as the resource for City A. I design two different projects as

the net works and independent water supply system is considered as

the better on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comparison. Traditional treatments are used in water treatment plant,

including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filtration and defection. It can

meet the norm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t last, it is the balance

budget of the whole engineering and running cost per year, which is

the reference of putting into production. Design drawings are made

later according the whole work.

Key word: surface water resource; traditional treatment; balance budget

1引言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的紧缺资源。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也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毕业设计就是模拟实际工程的设计原始资料,以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初设要求与规则为设计准则的一次实战。本次的设计题目是东北地区A城市的给水工程,它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以及输配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1)城市给水管网的扩初设计;

(2)取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3)净水厂工艺部分的设计计算;

(4)二级泵站的设计计算;

(5)城市给水工程的总概算和成本估计。

2供水方案的确定

2.1 方案的提出

A城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城市整体布置合理,街道整齐,适合居住,最高日用水量121670.22m3/d。一条河流分布在城市的西南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去,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拟作为A市的饮用水水源。该城市呈狭长形状发展,地形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河流处于城市地势最低处。一条铁路贯穿城市南北,作为天然障碍将整个城市划分为两个区,各区人口密度适中,每区的楼层数和卫生设备情况略有不同,由此可以提出方案一:分区给水(并联分区)。

另外,从所给原始数据可以看出,A城市的工矿企业等几种用水量不是很大,对水压有无特殊要求,且A城市属于总小型城市,故可采用方案二:统一给水系统,即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中小城市及城镇均可采用这种形式,其优势比较突出:集中供水,节约占地面积,节省基建投资,而且便于维护管理。

2.2 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两种方案管网布置形式大体是相同的,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和管理方式也是相同的。因此两种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输配水管道的费用和泵站内的电耗。在第二方案中,水厂采取靠近用户端也是为了节省输水管的造价。经过计算比较发现分区给水在经济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具体结果见表1-1。

表2-1 分区给水与统一给水的经济比较

从技术上讲,统一给水管网前端流量和压力较大,漏失率较高,供水安全性较差,一旦前端出现问题,整个城市管网都会受到影响。在一二区相连处需要至少两根给水管穿越铁路,造价是普通铸铁管的4倍。

分区给水减少了低压区不必要的能量浪费,供水安全性较统一给水要高,而且整体管径要比统一给水的相应管径小,基建费用少。分区给水避开了穿越铁路,免除顶管施工。

综上说述,最终确定分区给水为A城市的供水系统。

本次设计采用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取水口设在城市的上游主流近岸处。由于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相差8m,因此进水间采用两层进水口,设计流量为1.479m3/s;集水间与泵房合建,底板呈矩形布置,便于沉井施工;为了减小泵房埋深,水泵采用真空引水方式;为了减小泵房面积,联络管设置在泵房外的阀门井内。泵房内共3台泵,1台300S32,2台800S32,备用大泵。

4.1 稳压井

为了均匀分配流量,在净水厂的前端设有稳压井,原水在稳压井内停留3min后,有三条出水管分别与管式静态混合器相连。稳压井直径7m,地面以上高5m,地面以下2.5m。

4.2 网格絮凝池

原水首先在距絮凝池35m外的管式静态混合器中与投加的PAC进行充分混和,然后进入絮凝池。

目前采用较多的两种絮凝池是网格絮池和机械絮凝池,由于机械絮凝池的维修量大大增加,国内采用较少。网格絮凝池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min,本次取13min。根据水量要求,共设3组絮凝池,每组两个,共用一根进水管。每个池子共25格,均匀分成三段,前段网格19层,中段网格8层,末端不设,上下两层间距70cm。经验证,平均速度梯度G值达10~75s1-,使GT值达到5

410

10-,符合要求。在絮凝池底部留有0.6m的积泥区,通过设在池底的穿孔排泥管进行排泥。

4.3 斜管沉淀池

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可使颗粒去除率提高。因此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来增加沉淀面积。沉淀池尺寸大小:L×B=10m ×8m为了与絮凝池相对应,沉淀池采用短边一侧进水。由于长宽比不是很大,对沉淀效果影响不明显。设计参数:

(1)颗粒沉降速度u0=0.5mm/s

(2)表面负荷q=10m3/(m2·h)=2.78 mm/s;

(3)清水区上升流速取v=2.5mm/s;

(4)斜管倾角为60°,内切圆直径d=25mm,管长1000mm.。

絮凝池与沉淀池通过1.5 m宽的过渡段来连接,过渡段底部坡向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穿孔花墙配水,s

,配水区高度1.5m。沉淀池出水采

.0

v/

10

m

用穿孔集水槽收集汇入总槽。本次设计采用穿孔管排泥,根据积泥曲线,与进水方向垂直布置6根排泥管,间距1.65m。沉淀池的排泥不作处理,干化后外运。沉淀池的排泥管和放空管集为一体。

4.4 滤池

为了应对紧急事故的发生,本次设计将普通快滤池改造成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双层滤料滤池含污能力大,滤速较大,过滤周期长。期设计参数:滤速取v=12 m/h,冲洗强度q=14 L/s?m2,砂层膨胀率取45%,无烟煤膨胀率取55%。冲洗周期为24 h,冲洗时间取t=6 min。根据水量要求,共设计了12座滤池,分两排布置,共用一个管廊。管廊中,除了排水渠之外,全部采用铸铁管连接。

滤池的反冲洗采用水冲洗,配水系统为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冲洗水由反冲洗水塔供给。反冲洗水塔在满足水头的前提下,应尽量的呈扁形,保证反冲洗出流稳定。反冲洗水塔的水由两台IS150-125-250B的清水泵直接从滤池的出水总管上抽水供给。

4.5 清水池

本次设计共有4座清水池,具体尺寸为:L×B×H=37.7×37.7×4.8m,

有效水深4.5m 。为了满足30min 消毒接触时间,设置了4道导流墙。池顶通风孔机检修空的个数根据标准图集选定。

4.6 投加药剂

本次设计采用的混凝剂是聚合氯化铝(PAC ),由于无需水解,对PH

值的适应性较广,腐蚀性小,投药量少,效果显著。投药量按相近城市相似水体,相近浊度时所用的混凝剂及其投量,因为设计地区为东北A 市,且浊度为280NTU ,则选定大庆水体作为参照,混凝剂用聚合氯化铝

[31()n m n Al OH Cl -],最大投加量为45.4mg/L ,最小投量 6.7mg/L ,平均投量

14.3mg/L 。

加药间里,设有3座溶解池,2用1备。池的一角设有栅格,拦截药渣。

设有溶液池2座,1用1备。投加和计量选用4台1 1.6/1.6J WM -型隔膜计量泵来完成,3用1备。药库设有半个月的储量。

4.7 消毒剂

本设计采用液氯消毒,它消毒效果好,而且具有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

成本低,来源广泛。投氯量采用1.0mg/L ,管网末梢的余氯量为0.05mg/L ,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 。本次设计储存了半个月的加氯量,寻半个月更换一次滤瓶。滤瓶在使用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免发生腐蚀和爆炸。

5二泵站

二泵站是净水工程与输配水工程的纽带,将日平均流量转化为符合供水变化曲线的流量,从而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分区供水,水泵数量较多,泵房内有3种型号的水泵,共8台。2台300S32和2台350S44供给一区用水,1台350S44和1台500S59A供给二区用水,两区个备用1台大泵。一二区之间设有连接管,管上设有2个电动闸阀,在事故时开启。与取水泵站相同,采用真空泵引水。当选用水泵的型号不同时,应特别注意压水管在同一标高上。

6总概算和成本估计

该市供水工程为分区供水工程,水厂设计日供水量为121670.22m3/d,构筑物主要采用容积指标和面积指标来计算经济造价,水量指标进行校核。输配水管采用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埋深2m。过河过铁路的管道工程直接费是相同条件下不穿铁路的四倍。基建费用等于工程直接费和工程间接费之和。经计算,基建费用为19214.16万元,年经营费用为2433.51万元,制水成本0.71元/吨。

结论

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工作,在袁一星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终于圆满完成了对东北地区A城市给水工程设计。在这四个月来的设计过程中,重温了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对所学的专业课知识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应用。

本次设计的成果:最终确定A城市就近取用地表水作为水源,采用分区给水的管网布置形式,通过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双层滤料的普通快滤池,清水池消毒,最终由二泵站输送至用户。书面成果:说明书一份,十三张初步设计图纸。

参考文献

1 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署.世界资源报告(1994~1995):5-28

2 姚重华.《混凝剂与絮凝剂》.1991:25-34

3 刘俊良,石心刚.《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实例分析与应用》.2004:25-35

4 郑书忠.《水处理药剂及其应用》.2003:50-75

5 高湘.《给水工程技术及工程实例》.2002:5-90

6 哈尔滨建筑大学给排水教研室.《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参考图集》.1998:

46-80

7 《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参考图集》,哈尔滨建筑大学给排水教研室

8 James W. Mercer, David C. Skipper, Daniel Giffin. Basics of Pump

–and–Treat Surface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EPA-600/8-90/003,USA:

9 WW A,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3rd Edition. 1998:100-115

10 hittaranjan Ray, Gina Melin, Ronald B. Linsky. Riverbank Filtration.2002 :

120-150

11 unt, H.C.(1996). Filtered seawater supplies-Naturally. International

Desalination and Water Reuse Quarterly,6(2):32-37

12 Stanley B. Grant, 1 Joon Ha Kim, and Cris Poory.Kinetic Theories for the

Coag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February 14, 2001:5-8

设有一理想沉淀池,池窖V,表面积A,池长L,宽=B,高=H,处理水量Q,停留时间t,沉降速度U0。则V=Qt,H=Uot,Q=Uot/H=U0A。

由浅池沉淀原理可知:沉淀效率仅为沉淀池表面积的函数,而与水深无关。当沉淀池容积为定值时,池子越浅则A值越大,沉淀效率越高。所以,如果将沉淀池按高度分隔为n层,即分隔为n个高度为h=H/n的浅层沉降单元,在Q不变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深度由H减小到H/n,则沉淀池中可被完全除去的颗粒沉速范围由原来的u ≥U0扩大到u ≥U0/n ,沉速u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沉淀池设计规范(1)

第二节沉淀池 (Ⅰ)一般规定 第1.2.1条城市污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表1.2.1采用。生产污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应根据试验或实际生产运行经验确定。 第1.2.2条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第1.2.3条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4m。 第1.2.4条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第1.2.5条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曝气池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机械排泥的初次沉淀池和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第1.2.6条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第1.2.7条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曝气池后不应小于0.9m。 注:生产污水按污泥性质确度。 第1.2.8条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初次沉淀池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1.7L/(s·m)。 第1.2.9条沉淀池应设置撇渣设施。 (Ⅱ)沉淀池 第1.2.10条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值不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小于8; 二、一般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m/min; 三、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四、池底纵坡不小于0.01。 第1.2.11条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大于3; 二、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三、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及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0.3m。 第1.2.12条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宜为6~12; 二、一般采用机械排泥,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斜管沉淀池

1、斜管沉淀器特点及优点 集沉淀、浓缩、排泥三道工序于一体 ●斜板沉淀池的最大特点是集沉淀、浓缩、排泥三道工序为一体。污泥浓缩一 次成功,取消了浓缩池、占地面积小。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设备。 ●设备投资省,见效快,污泥回收方便,轧钢废水可在半年之内回收所有投资 设备费用。 ●污水进入斜板沉淀器通过穿孔板,水的流态(雷诺数)从105降至500以内, 几乎达到了层流之标准。 ●单位表面积水力负荷大,沉淀效率高。 ●由于在沉淀池中加入大量斜板,增加了单位表面积,斜板之间雷诺数小,逆 向流干扰小,属层流状态,有利于悬浮沉降。单位表面积水力负荷大,可达4-5m3/m2·h,而平流式和福流式沉淀池水力负荷仅为0.6 m3/m2·h。故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高。 ●出水悬浮物稳定,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范围广。进水悬浮物含量 3000-6000mg/l,允许短时可达10000 mg/l,出水悬浮物仍然保持在100 mg/l以下。 ●由于斜板沉淀池可进行单元组合,可以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沉淀池为单元组合,池与池之间干扰小,对设备维护、检修带来方便,并可 做到不影响生产。 ●斜板沉淀器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可实现无污染工程之标准。 ●排泥浓度可人为控制,可利用该池水面静压自动排泥。 ●由于斜管沉淀池是高架式结构,斜管沉淀池污泥排放利用该池水面产生的静 压并通过螺旋输送机的机械挤压作用,污泥浓度可达到20-40%。 ●排泥采用间歇方式,正常情况下,每池12h排泥一次,污泥浓度一般为 20%-40%,可人工控制。对排泥量进行控制,以保持池内有足够污泥储存容积。 ●斜板沉淀池采用塑料篷布组合件,该组合件防酸、防碱、耐油、耐高温。 ●斜板沉淀池施工周期短,配置设施简单,调试合格后,几乎无维修、维护, 动用人力少,可实现全自动控制。并且斜板沉淀器的地平面上制造,出水能自流至玻璃钢冷却塔或用水点,不需要设备二次提升装置。 2、技术说明 斜板沉淀器 组合式高效斜板沉淀器依据分散颗粒浅层沉淀理论,在平流式沉淀池的基础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设计条件:用水量15000nVd 进水悬浮物浓度280mg/L 污泥含水量% 出水悬浮物浓度30 mg/L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4 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2 3/ (vm? h) 斜管孔径为100mm 斜管长1.0m 斜管水平倾角为60° 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 用水量Q=15000m 3/d=625m3/h=0.174m3/s 沉淀池数n=4 表面负荷q°=2.4m3/ (ni*h ) Q = 625 A= =71.54m2 2 沉淀池平面尺寸 a = . A= . 71.54 =8.45m,取8.5m 3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2=1.0m 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3=1.0m

nq0* 0.91 4* 2.4* 0.91

t = (h 2 h 3)*60 =(1 1)*60 =50min q 2.4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污泥储存时间T=24h 进水悬浮物浓度 C 1=280mg/L= t/m 3 出水悬浮物浓度G=30 mg/L 二t/m 3 污泥密度丫 =1t/m 3 污泥含水率p o =% 5. 污泥斗容积 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 a i =8.5m,下面积边长取 a 2=1.0m,斜坡度为50 h 5=(t 专""■ =(T 2)n =4.47m ,取 4.5m V 1= (2a 12+2aa 2+2a 22)= 45 ++212)=122.63m 3 6 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 1=122.63m 3 V 1>V 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 6. 沉淀池的总高度 沉淀池超高h 1=0.3m 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 4=1.0m H=h 1 +h 2 +h 3+h 4+h 5=++++=7.8m 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 3 Q(G C 2)T 625 (0.28 10 V = (1 o )n 1 (1-0.975 4 °.°3 10 彳)24 37.5m 3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 1.二层池改建说明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

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沉淀 3.3.1 介绍 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 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 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23h m m ?。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 毫米;斜长为1.0 米;倾角为60°。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 米。 3.3.2 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处理水量Q=0.425 m/s,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8.8m,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u =0.4mm/s,清水区上升速 度v=3.0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 =30mm,水平倾角60度。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斜管长1m,管径一般为25~35mm(即管的内切圆直径),取为30mm。 (2)清水面积 A=Q/v ==142m2 1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照5%计算,人孔所占面积为1 m2,则: =142×+1=149.75m2, 实际清水区所需面积为:A 1 进水方式:进水区沿8.8m长的一边布置。 为了配水均匀设计尺寸:B×L=8.8m×14.3m (3)斜管长度L =v/sin60°==3.5mm/s, 斜管内水流速度v 2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斜板沉淀池设计

. .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η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 4.斜板高度 °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 校核:,符合

故沉淀池长为8.4m ,宽为9.2m ,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 612324100200002002010100 90100110096Q C C T V m n γρ--???-??= = =-?-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 2b a h m θ???? =-=-?= ?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 ???=???=>V=90m 3 ,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123450.3 1.0 1.0 1.0 2.0 5.3H h h h h h m =++++=++++=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 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

5斜管沉淀池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 说 明 书

操作须知 操作人员应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学历、责任心强、熟悉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能。 认真做好每天的当班记录,定期检测水质情况。 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一、概述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其优点是: 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④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二、工作原理 斜管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三、操作与维护 操作要点: 1、当设备安装完毕准备投运时,必须对设备(包括辅助设备)进行必要的清理,清除掉设备内部的任何杂物。 2、设备在进水时调节好所有进水手动阀门后,使每台设备进水水量均衡。 3、设备在运行后会有大量的污泥沉淀在设备下部,因此需要定期排泥。在排泥时打开排泥阀门,使污泥从排泥口排出。 4、每个斜板沉淀池需正常排泥在4-5分钟。 5、定期检查、清洗斜管,防止污泥堵塞滤管,影响沉淀效果,滤管应定期检查是否完好。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作者: ————————————————————————————————日期: ?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1、栅条絮凝池设计 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中段0.2-0.15m/s,末段0.14-0.1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m/s,中段0.22-0.25m/s。

《斜板沉淀池设计》word文档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环境与测绘学院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A=Q q = 20000 24×60×60×0.003 ≈77m2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A f=Q ημ=20000 24×3600×0.8×0.0004 =723m2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 cosθ=723 0.5 =1447m2 4.斜板高度 h=l×sinθ=1.2×sin60°=1.0m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A L =77 8.4 =9.2m 校核:B′=A f′ (N+1)×l =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宽为9.2m,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 612324100200002002010100 90100110096Q C C T V m n γρ--???-??= = =-?-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2b a h m θ???? =-=-?= ?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 ???=???=>V=90m 3 ,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123450.3 1.0 1.0 1.0 2.0 5.3H h h h h h m =++++=++++=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A = Q v =0.23 0.18 =1.3m 2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N =A 15×8= 1.3 0.012=108 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A = Q v1=0.23 0.6 =0.38m 2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

斜管沉淀池操作规程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操作说明 (一)概述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是一种使水中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设备。 斜管沉淀池是基于浅层理论:如果在处理水量不变,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过流率,或单位面积上负荷量就会减少,因而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的原理设计的。 在普通的沉淀池中增设斜管,以增加沉淀池沉淀面积,缩短颗粒沉降深度,改善水流状态。因斜管沉淀池具有较大的湿周,较小的水力半径,使雷诺数Re大为降低,佛劳德数Fr明显提高,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沉降效率可大大提高。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沉降时间也大大缩短,因而大大缩小了沉淀池体积,故斜管沉淀池为一种高效沉淀设备。 (二)工作原理与构造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由设备箱体、配水混凝系统、斜管区、集水系统、加药系统、集泥斗与污泥处理系统等组成。 污水进入一级搅拌混凝反应池后进入二级絮凝池,经加药混凝絮凝后的需沉淀废水由进水口进入设备,被配水系统均匀地分布在斜管的下方。水流经过斜管向上流动经集水系统聚集后排出设备,沉降物沿斜管滑落至沉降集泥斗,污泥由污泥泵抽吸直接到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压榨,污泥可以再生利用。 (三)运行 开启设备进水阀,开启进水隔膜泵,待水位到池中位时即可开动搅拌机并开始加入PAC和PAM(混凝剂和絮凝剂)。每个调节池中都有两个浮球,一个高液位一个低液位。泵的启停根据调节池液位决定,高开低停。 鼓风机:对两个调节池池分别进行曝气,曝气可以使调节池中的沉淀物不容易堆积起来。进水开启,曝气就不停,调节池到达低水位时,曝气关闭。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根据污泥沉淀情况选择开启风机曝气。 配药配置:PAC浓度为10%,PAM浓度为0.05%较为合理(PAC,PAM的加药箱均为250L,一箱水配25KG的PAC,0.125KG的PAM)。 加药计量泵的大小根据进水的流量确定(计量泵的具体操作可参考计量泵操作说明书)。 出水:沉淀物通过斜管沉降下去,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集泥斗,清水则

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胡江博 (陕西金水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本文以一净水厂为例,对净水厂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为以后城镇供水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在给水处理中,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时常用的构筑物。在城镇供水项目中,单池处理水 量在1.0万~2.5万m3/d时,宜采用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综合设计。 本文以西北地区一大型净水厂为实例,对以上两种常用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此水厂设计供水规 模4.0万m3/d,水厂自用水量5%。构筑物分两组设计,每组可独立运行,单组的处理水量为 2.1m3/d,即3 0.243 m /s。 一、网格絮凝池及过渡段设计计算 (一)絮凝池有效容积 3 V=QT=0.243 X 18 X 60=262.44 m 式中:Q —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T —絮凝时间(s),规范要求12~20min 。 (二)絮凝池面积 2 A=V/H=262.44/4=65.61m 式中:A —单个絮凝池面积(m2); V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 H —有效水深(m)。 (三)单格面积 2 f=Q/V=0.243/0.12=2.03m 2 式中:f —单格面积(m2);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竖井内流速(m/s),规范要求0.10~0.14m/s。 假设栅格为正方形,尺寸 1.45m X 1.45m,每格实际面积为 2.10m2,计算出分格数为: n=65.61/2.10=31.24,取整数n=32。 每组池子布置4行,每行分8格,栅格混凝土厚度取0.2m,每个池子净尺寸为:L=6.4m , B=13.0m。 (四)实际絮凝时间 t=nfH/Q=32 X2.1X 4/0.243=18.43min 式中:t —实际絮凝时间(min); n—栅格个数;f—单格实际面积(m2); H —有效水深(m); Q —处 理水量(m3/s)。 (五)絮凝池排泥

斜板沉淀池设计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A=Q q = 20000 24×60×60×0.003 ≈77m2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A f=Q ημ=20000 24×3600×0.8×0.0004 =723m2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 cosθ=723 0.5 =1447m2 4.斜板高度 h=l×sinθ=1.2×sin60°=1.0m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A L =77 8.4 =9.2m 校核:B′=A f′ (N+1)×l =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宽为9.2m,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V=90m 3,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A =Q =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N =A 15×8= 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A =Q =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 式中 F ——每个孔口的面积(m2) 设沿池长方向布置8条穿孔集水槽,右边为1条集水渠,为施工方便槽底平坡,集水槽中心距为:L'=9.2/8=1.1m 。每条集水槽长L=8 m , 每条集水量为:30.230.014/28q m s = =?,考虑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为: 槽宽:b =0.90.4q '=0.9×0.0170.4=0.9×0.20=0.18 m 。 起点槽中水深 H1=0.75b=0.75×0.18=0.14m ,终点槽中水深H2=1.25b=1.25×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 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 3.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 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 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 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清水区面积A 211000 1.1==63.02m 824 Q A q ?=? 式中: 2332m m 5~9m /m h,A Q q ?——清水区面积,; ——单组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北方寒冷地区宜取低值。 2、清水区实际面积A ' 263.0267.77m 0.93 A A α'=== 式中: 2m 0.92~0.950.79~0.86A α'——清水区的实际面积,;——有效系数(或利用系数),指斜管区中有效过水面积(总面积扣除斜管的结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由于材料厚度和性状的不同的而已,塑料与纸质六边形蜂窝斜管的有系数为,石棉水泥板的有效系数为。 3、清水区宽B 同絮凝池。通常,为保证排水均匀,清水区宽B 沿絮凝池的长边布置。 即是清水区宽为:10.8m B = 4、清水区长L 6.28m A L B '== 5、斜管长 取斜管长为1m l = 斜管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等边角钢对 中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两侧电焊连接,角钢与扁钢垂直搁置并在接头处的扁钢两侧焊牢固,钢筋混凝土两端与池壁现浇。 6、沉淀池水力校核 斜管内流速取为3.5mm /(3~10mm /)s s 一般为 Re =56<500=?管内流速水力半径/运动粘度,要求,满足。 2 -5=765.63>10Fr =?管内流速,要求,满足。水力半径运动粘度 7、沉淀池池高H 12345 =0.3+1.2+0.87+1.6+0.54 =4.51m H h h h h h =++++ 式中:

12233114450.3m; 1.0m;=sin (m),601.5m m h h h h h l l h h h αα≥?≥——超高,取为——清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斜管区高度,,为斜管长为斜管放置倾角,通常为;——配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泥斗高,。 8、沉淀池出口设计—集水系統 目前采用的办法多为集水槽出水。断面为矩形的集水槽,采用淹没式孔口集水方式。 ①集水槽长度jsc L 6.28m jsc L =沉淀池长度= ②每座沉淀池中集水槽的个数N /10.8/1.29N B a === 式中: m <1.5m B a ——清水区宽,;——集水槽中心距,一般。 ③单根集水槽槽宽b 0.40 0.9()=0.19m b q '= 式中: 330 000 1.2~1.5=1.372.83m /h =/56.02m /h q q q q q Q N ''=——考虑了沉淀池超载系数的单根集水槽的流量(一般为设计流量的倍),=;——单根集水槽中的流量,。校核:集水槽总面积/沉淀池表面积<0.25。 ④单根集水槽的高度jsc h 123411234=0.24+0.05+0.05+0.1 =0.44m +0.75 1.25m = =,221.2550mm 50mm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jsc h h h h h b b h h b h h h =++++ 式中: 起点槽中水深中点槽中水深——集水槽中水深,,为了便于施工,统一按照计; ——集水槽中水的跌落高度,一般取; ——孔口的淹没深度,可取为; ——槽的超高,可取为100mm 。 ⑤集水槽上孔眼的计算 集水槽所需孔眼的总面积ω: 20.033m ω=

斜板沉淀池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作业1: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 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 ② 斜板有效系数n 取 0.8 , n =0.6~0.8 ③ 斜板水平倾角 0 =60° ④ 斜板斜长L=1.2m ⑤ 斜板净板距 P=0.05m P 一般取50~150mm ⑥ 颗粒沉降速度 =0.4mm/s=0.0004m/s q=3.0mm/s 2.沉淀池面积 20000 24 X 60 X 60 X 0.003 沁 77m 2 式中Q ――进水流量, q ——容积负荷, 3.斜板面积 m3/d mm/s 20000 24 X360QXQ.8 XQ.QQQ4 =723吊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 =盏=囂=1447m 2 4.斜板高度 h = l X sin 0 =1.2 X sin 60° = 1.0m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 I 1 = 130 X 0.05 -sin 60° = 7.5m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 I 2=0.1m , 离 13=0.8m ,则池长 L=7.5+0.1+0.8=8.4m A 77 池宽 B= = = 9.2m L 8.4 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 校核: Af (N+ 1) Xl =9.2m ,符合

故沉淀池长为8.4m ,宽为9.2m ,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20000 200 20 10 6 100 90m 3 1 100 96 污泥斗计算 污泥斗总容积:V i - - h 5 n L 上一 2 4 9.2 92m 3 >V=90rn,符合要求。 2 2 7. 沉淀池总高度 H h h 2 h 3 h 4 h 5 0.3 1.0 1.0 1.0 2.0 5.3m 式中 h 1 保护高度(m ), ?般采用 0.3-0.5m , 本设计取0.3m ; h 2 —清水区高度( m , 一般采用 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 —斜管区高度( m ); h 4 配水区咼度( m ), 一般取 0.5-1.0m , 本设计取1.0m ; h 5 —排泥槽高度( m )。 8. 进出水系统 8.1.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A 1.3 石刁=而2= 108个。进水孔位置应在 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 4cm,则孔口的个数: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 ,污泥斗下底面长 a=0.4m ,上底面长 -=2.1m 。 n 怡 a - 2.1 2 0.4 2 tan 67 2m V Q C 1 C 2 24 100 T 100 n 式中v 孔口速度(m/s ), Q 0.23 A= V= 0^ = 1.3m 2 般取值不大于 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 15cmX 8cm,则孔口数N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 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A = V1 0.23 乔= 0.38m 2

【精品】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进水量Q= 5万吨/天=自用水系数= 5%则进水量Q'=0.608m 3/s =单座Q1= 0.304m 3/s =清水区上升流速= 1.3mm/s 取颗粒沉降速度= 0.3mm/s 取SS 与NTU 相关系数为 1.2进水NTU= 50=60出水NTU= 3= 3.6 管厚= 0.4mm 边距= 35mm 水平倾角=60°2.单池计算 a.清水区面积A= 233.71m 2则实际清水区面积A'= 240.72m 2取池宽B= 12m 则池长L= 20.06m 取L= 20.50m b.斜管长度L管内流速V0= 1.50mm/s 斜管长度L=405.22mm 250 mm 则斜管总长L ’=655.22 mm 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 设计斜管沉淀池座数为2座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在满足考虑管端紊流积泥,过渡区管长采用其

取L ’= 800mm c.排泥计算每日沉淀池干污泥量G= 1.481t 取污泥含水率= 98%取污泥密度ρ= 1.03t/m 3每日沉淀池湿污泥体积V湿=71.87m 3则每次排泥量V ’= 11.98m 3取V ’= 12.0m 3单斗排泥量V单= 6.0m 3取泥斗下底面面积F1= 0.6m 2泥斗上底面面积F2= 5.0m 2泥斗高h1= 2.5m 2则泥斗贮泥部分体积V1= 6.11m 3取刮泥板高h2= 0.1m 刮泥板宽b2= 6.0m 刮泥板行进速度V2= 1.0m/min 两台刮泥机一个 工作循环刮泥量V刮= 1.37m 3刮泥机一个工作 循环所需时间T刮= 41.00min 取排泥管直径d= 200mm 取排泥时间t排= 1.5h 则排泥流速V泥=0.04m/s 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卷扬机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于进水端设置两座污泥斗 设计每天排泥6次,则每隔4小时刮泥一次 大于单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