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 知识思维导图(详细)

人教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 知识思维导图(详细)

人教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 知识思维导图(详细)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培训心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丰富,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导图的内涵、结构和特征、分类及其编制过程、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导图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软件较少,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制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事项几方面做初步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导图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造思维的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五年级上册小数这一节内容时,通过与同学交流构建出这样一个思维导图。 (三)知识整合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融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周长、面积以及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等。如何给学生讲述这些概念?怎样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怎样获得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复习内容,明确了复习的任务:(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表示的意义?(2)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3)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4)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将以上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并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的推荐,请继续关注。,因你而精彩。 我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是多彩的,将思维的过程用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就是一个思维导图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考,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突破性思考。 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过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另一位诺贝尔奖莸得者李政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回国两次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请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著名画家“画科学”。李政道的画题都是近代物理最前沿的课题,涉及量子理论、宇宙起源、低温超导等领域。艺术家们用他们擅长的右脑形象思维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形象化的表现了这些深奥的物理学原理。 从两位大家的言行中我们看到形象思维的在思维中的地位。而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让我们想到此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

维的最佳时机。 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我们对数学的一般理解。但在《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上的阐述,让我们对小学数学有了另一番理解。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定义了以下几个方面并给定了其达成目标。在数与代数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思想”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经验形象;“空间观念”、“数据观念”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直观形象;“综合实践”方面的培养的正是形象思维中的创新形象。 由上可知,《新课标》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认知结构为主,这不仅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思维活跃,跳跃性强的特点,更为学生的终身认知打下基础。 然而我们在对形象思维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数学中的形象思维须依据几何图形的教学,从而把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简单地局限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之中,甚或对形象思维简单地等同与空间

小学奥数七大知识模块思维导图(奥数知识点汇总)

(1)包括了“速算与巧算、大小比较、估算、定义新运算”这四部分主要内容。 (2)整体计算部分涉及的难度范围很广,例如平方和、立方和等公式初高中也会接触,包括裂项法、放缩法等知识点也可以延伸到初高中。所以家长们根据孩子学习需求进行学习。

(1)整体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部分,包括“整除问题、约倍问题、带余除法、同余问题、余数性质、物不知其数”等几部分内容。 (2)整除部分的两大内容关系密切,与课本内容关联性大,基础题型难度不大,适用于大部分适龄学生。 (3)数论部分经常与计数结合,此时难度会明显增加,尤其是数论中的相关公式,对于普通适龄学生理解上会有难度,若学生有排列组合的基础,在公式的推导和理解上相对就比较容易。家长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学习需求来安排这个板块的学习。

(1)包括“加乘原理、排列组合、抽屉原理、容斥原理与概率问题”几部分内容。 (2)对于计数板块的内容的深入学习通常是到高中才展开,有些甚至到文理分科后才学习,但是小学奥数阶段涉及的计数问题通常相对比较基础,不过对普通学生理解上存在较大难度,对于竞赛类的学生这部分内容还是需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排列组合。

(1)包含“直线型、曲线型及立体几何”三大部分的内容。 (2)“立体几何”中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小学同步课程关联性大,通常难度不会太深,适合适龄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相对也较高,“染色问题”更加考验学生空间感,难度跨度比较大;“五大模型”和“曲线型几何”的推导中会用到较多的比例和相似,对于图形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适中,家长在辅导孩子这部分内容时要根据孩子情况控制好难度,更加要注重方法的讲解。

小学奥数36个知识点回顾及七大模块脑图

小学奥数36个重点重点知识点回顾知识点回顾知识点回顾及七大模块脑图及七大模块脑图及七大模块脑图 一、奥数知识点 1.和差倍问题 (2) 2.年龄问题的 (2) 3.归一问题 (2) 4.植树问题 (3) 5.鸡兔同笼问题 (3) 6.盈亏问题 (3) 7.牛吃草问题 (4)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4) 9.平均数 (4) 10.抽屉原理 (4) 11.定义新运算 (5) 12.数列求和 (5)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6)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6) 15.质数与合数 (7) 16.约数与倍数 (7) 17.数的整除 (8) 18.余数及其应用 (8)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9) 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9)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10) 22.分数拆分 (10) 23.完全平方数 (11) 24.比和比例 (11) 26.工程问题 (12) 27.逻辑推理 (12) 28.几何面积 (13) 29.立体图形 (13)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13) 31、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14) 32、浓度与配比 (14) 33、经济问题 (14) 34、简单方程 (14) 35、不定方程 (15) 36、循环小数 (15) 二、七大模块脑图 行程模块脑图 (16) 几何模块脑图 (17) 计算模块脑图 (18) 计数模块脑图 (19) 数论模块脑图 (20) 应用题模块脑图 (21) 组合体系脑图 (22)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 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小学1-6年级数学期末重点思维导图集锦

1-6年级数学期末重点思维导图 1、每份数x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1倍数x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一减数=差被减数一差=减数差+减数=被减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x除数=被除数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a×a×6 表面积=棱长×棱长×6S 表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x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x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x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x高÷2S=(a+b)xh÷2 8、圆形(S:面积C:周长π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x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很多学生在微信上问过我,我的思维导图课程究竟是什么,怎么操作。也有一些小学家长问过我,现在的小学生是不是也不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这是肯定的,而且就我个人来看,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是更加适用于小学生的,尤其是小学三到六年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小学三年级等于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分水岭,知识难度增加,学生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因为在学习上受挫而生挫败感,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而这种情况在数学的学习上表现尤为明显。 一些家长在没有了解思维导图的时候,以为它只适用于文字学科,其实不然,数学也是非常需要的,因为绘图过程中,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还能增加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今天,我分享几张我的思维图出来,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快学阶段是在三年级善学阶段的基础上,让孩子稳步掌握右脑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法、单词图像记忆法、快速阅读法等一系列方法,并与课本结合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孩子学习的高效、学习习惯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让孩子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从而快速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阅读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是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也是形象思维不逻辑思维的转折期,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思维导图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孩子自身心里和能力的发展都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分

化现象,这时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分层现象,若我们不即使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上有大量的记忆内容,这时有一些孩子甚至开始出现学习偏科的端倪。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孩子一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思维导图)

长度面积 体积和容积 质量度量衡 数和数的运算概念和分类 运算法则 应用 大小公平性 时间 货币 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v1 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 比和比例 概念 统计表统计图 数简单的统计 几何的初步知识计算 方向和位置 变换

1、分类 整数2、计数单位 3、数位 4、整数的读写 5、整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小数的读写 分类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概念和分类分数的读写 比较分数的大小 度量衡分数分类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可能性 简单的统计代数初步知识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v2 数和数的运算 约分和通分 倒数 百分数百分数的读写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约数和倍数 数的整除奇数和偶数 质数和合数 因数和倍数 几何的初步知识整数四则运算 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 分数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 应用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类 自然数0 正整数负整数 整数2、计数单位 3、数位 4、整数的读写 准确数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5、整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的读写 纯小数 带小数 小数 分类 有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循环节 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分数的读写 度量衡 可能性数和数的运算 概念和分类 分数 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类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简单的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约分和通分最简分数 约分 代数初步知识v3 倒数 通分 几何的初步知识 百分数的读写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 纳税和利息 意义不同 百分数应用范围不同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书写形式不同 数的互化 约数和倍数 奇数和偶数 数的整除 质数和合 数 质因数 因数和倍数 分解质因数 公因(约)数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 公倍数最大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习

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

(word完整版)小学奥数全部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小学奥数全部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奥数本身是非常有趣的 能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 所以各位家长在孩子学习奥数的路上 不必 盲目追风 计算体系 til It 住 A *# 4 *< 如果学好还能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小…]趴!OHI 础。但奥数的趣味是建立在孩子能理解的基础

二、计数体系 磁必帕*1S 眇112帀妙… H* In-fl (- U 嶠 一 ■* K 版注 计??? 1S.VI9-V - ?窖巨唱耶 ■ Z

三、几何体系

1£:N ■- ■■?981?|!^SER -I sa^g i 葛 *■■-■舌■■?aaiM ? l! 显工 flWSr^ll q 卜13亠Hr ■强*Mt P?-FF耳事少置 孟 即吉明单-■方套卩丢”er 晕*ifeRii : 四、应用题体系 I 输?丄曲?卜■ ? ! IC ?亀■卜山严 百克― 敲星河誉 ”二时■ 期t 柿w :4事担畫r m 廿菇 章一匍内的甘理?a.^* 丄fl 厨■世力I 川削啊_ _劇豐匮 年斛刖 故用总体糸 陌览凤殂勻? ?*愤?小-.啊| ? ms MB -UAH ?M “ f ?卵■ WFiUlWQ ■币■鼻 FfflS 乃肺帖感 畀冒你 轉了人Hr 四用人■、* 「] 虹律 =$GII%4ES?S!EH 空 U ■強害“妙 才 efcHfc n 萼皂柄 ? 寧耳■售舟虫爭 8 片■鶯61 ■■ Mm ttiii JM 尊彳■■一电啊*■黑越 ??w 'Vk^ttli 』斗聲■耳1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Map),是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2.思维导图的画法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汇总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汇总 1. 每份数X份数二总数总数三每份数=份数总数三份数=每份I 数总数W总份数=平均数 2. 1倍数冥倍数=几倍数几倍数一1倍数=倍数几倍数十倍数=1倍 数 3>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m速度=时间路程m时间=速度 4. 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十单价=数量总价斗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只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十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 作总量m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s加数丰加数=和和-------- 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一减数=差被减数一差=减数差+减数=被减 数 8>因数X因数=积积耳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三除数=芮被除数*冏=除数同*除数二被除数 胃》jn 匕V 耳a

2.正方钵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仪X棱长X6 S表—fl X a X 6体积二棱长X棱长X棱长 V=a XaXa 梯形一牌1^ 形 仁正方形c周长S 面积a边长周长=边设X4 C=4fl 面积二边长X边长S=a>

5 三角形 5面积3底』高 面积二底x高三2 S二3h专2 三角形高二面积x2牛 底 三角形底=面积耗2手 高

6平行四边形5面积吕底h高面积=底兀高s=ah 7梯形 湎积白上孚b下 底h咼 面积=(昨十下 底卜高宁2 s=(a+b)x hv2 8園形 SffiffiC周歩口(1二直 轻匸半径 (1)周妖三直轻 汰口三2订[x半轻 C=nd=2nr (2)面稅二半怪x半艮 xn 形 体 形维 梯形 5『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