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饮用水 游离余氯 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 游离余氯 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 游离余氯 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 游离余氯 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 游离余氯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依据: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 )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 5750.11-2006

一、原理

DPD 于水中游离氯迅速反应而生成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 反应显色。在加入DPD 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三氯铵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的三氯铵的浓度。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系列。

二、试剂和仪器

2.1试剂

2.1.1 碘化钾晶体。

2.1.2 碘化钾溶液(5g/L ):称取0.50g 碘化钾(KI ),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并稀释至100mL ,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2.1.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g 无水磷酸二氢钠(42HPO Na ),46g 无水磷酸二氢钾(42PO KH ),0.8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 -2)和0.02g 氯化汞(2HgCl )。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 。

注:2HgCl 可防止霉菌生长,并可消除试剂中微量碘化物对游离氯测定造成的干扰。2HgCl 剧毒,使用时切勿入口和接触皮肤和手指。

2.1.4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 )溶液(1g/L ):称取1.0g 盐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HCl H C N H C N H 2)(252462???],或 1.5g 硫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O H SO H H C N H C N H 2422524625)(????],溶解于含8mL 硫酸溶液(1+3)和0.2g EDTA Na -2的无氯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冷暗处保存。

注:DPD 溶液不稳定,依次配制不宜过多,储存中如溶液颜色变深或褪色,应重新配制。

2.1.5 亚砷酸钾溶液(5.0g/L ):称取5.0g 亚砷酸钾(2O KA s )溶于纯水中,

并稀释至1000mL 。

2.1.6 硫代乙酰胺溶液(2.5g/L ):称取0.25g 硫代乙酰胺(22CSNH CH ),溶解于100mL 纯水中。

注:硫代乙酰胺是可疑致癌物,切勿接触皮肤或吸入。

2.1.7 无需氯水:在无氯纯水中加入少量氯水或漂粉精溶液,使水中总余氯约为0.5m/L 。加热煮沸除氯。冷却后备用。

注:使用前可加入碘化钾用本标准检验其总余氯。

2.1.8 氯标准储备溶液[p(2Cl =1000ug/mL)]:0.8910g 优级纯高锰酸钾(4KMnO ),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

注:用含氯水配制标准溶液,步骤繁琐且不稳定,经试验,标准溶液中高锰酸钾量与(DPD )和所标示的余氯生成的红色相似。

2.1.9 氯标准使用溶液[p(2Cl )=1ug/mL]:吸取10.0mL ,氯标准储备溶液(2.1.8),加纯水稀释至100mL ,混匀后取1.00mL 再稀释至100mL 。 2.2仪器

2.2.1 分光光度计

2.2.2 具塞比色管:10mL 。

三、分析步骤

3.1 标准曲线绘制:吸取0,0.1,0.5,2.0,

4.0,8.0mL 氯标准使用溶液(2.1.9)置于6支10mL 具塞比色管中,用无需氯水(2.1.7)稀释至刻度。各加入0.5mL 磷酸盐缓冲溶液(2.1.3),0.5mLDPD 溶液(2.1.4)混匀。于波长515mm,1cm 比色皿,于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2 吸取10mL 水样置于10mL 比色管中,加入0.5mL 磷酸盐缓冲溶液(2.1.3),0.5mLDPD 溶液(2.1.4)混匀,立即于515mm 波长,1cm 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记录读数位A ,同时测量样品空白值,在读数中扣除。

注:如果样品中一氯胺含量过高,水样可用亚砷酸眼或硫代乙酰胺进行处理。

3.3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一小粒碘化钾晶体(约0.1mg ),混匀后,在测量吸光度,记录读数为B 。

注:如果样品中二氯胺含量过高,可加入0.1mL 新配制的碘化钾溶液(1g/L )。

3.4 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碘化钾晶体(约0.1g),混匀,2min后,测量吸光度,记录读数为C。

3.5 另取两支10mL比色管,取10mL水样于其中一支比色管中,然后加入一小粒碘化钾晶体(约0.1mg),混匀,于第二支比色管中加入0.5mL缓冲溶液(2.1.3)和0.5mLDPD溶液(2.1.4)然后将此混合液倒入第一支管中,混匀。测量吸光度,记录读数为N。

3.6 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中氯的质量。

表1 生活饮用水中氯标准溶液系列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回归计算有线性方程y=bx+a,相关系数r=0.9998,斜率(灵敏度)b=0.1106,截距a=0.0052。

四、计算

游离余氯和各氯胺,根据存在的情况计算,见表2

表2 游离余氯和各种氯胺

根据表2中读数从标准曲线查水样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化合余氯的含量,计算水样中余氯的含量见计算公式

ρ(

Cl)=m/V

2

式中:

ρ(2Cl )——水样中余氯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 m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余氯的质量,单位为微克(ug ); V ——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五、 检出限

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7次空白试验,计算7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1)计算方法的检出限。

MDL=t (6,0.99)×S (1) 式中:MDL —方法检出限;

t —自由度为6,置信度为99%时的t 分布(单侧); S —7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表3 空白试验测试结果

对空白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得:标准偏差SD=

∑-=-n 1

i 2)(11

x x i n =0.0009,由于t (6,0.99)=3.143,实验室检出限0.0028 mg/L ,小于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g/L ,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六、 精密度

对浓度为0.2mg/L 氯标准使用溶液进行测试20次,结果如(表4):

表4 浓度为0.2ug/mL 生活饮用水氯标准使用溶液试验测定结果

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得:

标准偏差SD=

∑-=-n i i x x n 1

2)(11=0.0045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D

×100%=2.1%。

七、准确度

对含量为0.5ug的氯标准使用溶液进行加标0.5ug,结果如(表5):

表5 生活饮用水氯加标回收率测试结果

八、结论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本实验室具备依据GB/T 5750.11-2006,实施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检测生活饮用水游离余氯的能力,满足本方法标准要求。

编制人: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日期:年月日

水中余氯的测定

水中余氯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中余氯测定的意义。 2、掌握碘量法测定余氯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氯的单质或次氯酸盐加入水中后,经水解生成游离性有效氯,包括含水分子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等形式,其相对比例决定于水的pH和温度,在多数水体的pH条件下,主要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 游离性氯与铵和某些含氮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性有效氯(如氯与铵反应生成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游离性氯与化合性氯二者都同时存在于水中。氯化过的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通常只含有化合性氯。 碘量法适用于所测定总余氯含量>1mg/L的水样。测定的原理如下: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2CH3COOK+2HI 2HI+HOCl →I2+HCl+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本法适用于生活用水余氯的测定。 三、仪器 碘量瓶250mL 四、试剂 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2、(1+5)硫酸溶液。 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0250mol/L:称取1.2259g优级纯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4、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05mol/L:称取1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已煮沸放冷的水中,稀释至1000mL。加入0.2g碳酸钠及数粒碘化汞,贮于棕色瓶内,溶液可保存数月。

标定:吸取2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50mL水和1g碘化钾,再加5mL(1+5)硫酸溶液,静置5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1mL1%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注意:此时应带淡绿色,因为含有Cr3+),记录用量。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C1*20.00/V 式中C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20.00----吸取重铬酸钾溶液的体积(mL); V----待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5、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0100mol/L:把上述已标定的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所需的浓度(0.0010mol/L)。 6、1%淀粉溶液 7、乙酸盐缓冲溶液(pH=4):称取146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入457mL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五、实验步骤 1、吸取100mL水样(如含量小于1mg/L时,可取200mL水样)于300mL碘量瓶内,加入0.5g碘化钾和5mL乙酸盐缓冲溶液。 2、自滴定管加入0.01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至变成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量。 六、数据处理 总余氯(Cl2,mg/L)=C*V1*35.46*1000/V 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 V1----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水样体积(mL); 35.46----总余氯(Cl2)摩尔质量(g/mol)。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中间产品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分发部门: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前准备 三、验证记录与结果 四、漏项与偏差处理 五、评价与建议 六、验证结论 七、附件:相关记录

一、概述 为更好实现产品过程控制,我中控实验室依据《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文件编码:F0004-00)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中相关规定和相应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出一系列检验方法验证实验来考察本产品中间产品检验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确保该方法能够可靠有效地用于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本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中所列检验项目有:含量测定,溶出度,干燥失重。其方法验证参见相应成品检验方法验证,现主要对酒石酸美托洛尔含量测定检验项目进行方法验证。 验证实施时间:自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完成。 二、验证前准备 1、培训确认 2、所用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分析天平、检验方法中规定的仪器设备已经校验,且在有效期内。 3、试验所用的玻璃计量器具需清洁,并经检定后符合要求。 4、相关对照品、试剂试药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三、验证结果 1、含量测定方法各项验证实验结果 含量——专属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重复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准确度验证结果 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线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2、含量测定方法验证小结 小结人:日期:

四、漏项与偏差处理 无 五、评价与建议 小结人:日期:六、验证结论 总结人:日期:七、附件 相应验证记录与图谱。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中间产品检验方法验证记录 1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 2 检验方法:取相当于本品20片的颗粒,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酒石酸美托洛尔0.12g),置100ml量瓶中,加2%氯化钠溶液适量,振摇使酒石酸美托洛尔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V A),在274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另精密称取酒石酸美托洛尔对照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ml中含0.12mg的溶液,同法测定,计算,即得。 3 验证记录: 3.1相关物料 3.2 仪器用具 3.3 验证步骤 3.3.1 专属性:分别取空白辅料混合物、空白溶剂,按照“2”项下所述方法配制空白溶液,在200~600nm处进行紫外扫描。 实验结果: 3.3.2 准确度:按处方比例配制3个不同浓度(80%、100%、120%)的试样,每个浓度的样品按照“2”

有效氯测定方法[1]

有效氯测定方法: A1 碘量法原理 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 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 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 c×v×0.035 有效氯含量(%)=——————×100% w 式中: 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 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 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余氯测定方法: 一、方法原理 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 2CH3COOK+2HI 2HI+HOCl = I2+HCl+H2O (或者2HI+Cl2 = 2HCl+I2) I2+2Na2S2O3 = 2NaI+Na2S4O6 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二、仪器 碘量瓶:250—300ml. 三、试剂 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余氯测定方法

余氯的测量方法: 余氯是指水与氯族消毒剂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余氯有三种形式: 1.总余氯:包括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 2.游离性余氯:包括HOCl及OCl-等。 3.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NCl3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但如果余氯量超标,可能会加重水中酚和其它有机物产生的味和臭,还有可能生成氯仿等有"三致"作用的有机氯代物。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做好饮水消毒工作和保证水卫生安全极为重要。 一、邻联甲苯胺比色法(OT法) 1.应用范围 ⑴.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总余氯及游离性余氯。 ⑵.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余氯。 2.原理 在pH值小于1.3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法进行比色定量,还可用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配制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 试剂:0.1%联邻甲苯胺 仪器:余氯比色器,秒表 测定:取200ml水样,加入0.1%联邻甲苯胺1ml摇匀,发色30s与标准色相比,读数C1,发色几分钟后再与标准色相比,读数C2。总余氯为C2,游离氯值为C1 3.干扰影响 水中含有悬浮性物质干扰时测定,可用离心法去除。其它干扰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如下:高铁,0. 2mg/l;四价锰,0.01mg/l;亚硝酸盐,0.2mg/l。 二、DPD余氯测定仪(Pocket Colorimeter Chlorine,Hach Company) 1、应用范围 ⑴.本法适用于分别测定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废水及海水的游离余氯、总余氯及化合性余氯。 ⑵.水样有色或浑浊,可作空白调零以抵消其影响。 ⑶.本法最高检测浓度为4.5mg/l有效氯。 2、原理 水样中不含碘化物离子时,游离性有效氯立即与DPD试剂反应产生红色,加入碘离子则起催化作用,使化合氯也与试剂反应显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得游离氯和总氯,总氯减去游离氯得化合 氯。 3、试剂 3.1 碘化钾晶体。 3.2 碘化钾溶液(5g/L):称取0.5g碘化钾,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存 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3.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46g无水磷酸二氢钾

设备验证报告模板

设备确认再确认 工艺验证清洁验证 再验证回顾验证 同步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分析仪器确认其他

XX安装和运行确认验证方案目录 1.0验证目的和范围 (3) 2.0设备说明 (3) 3.0验证小组人员和职责 (3) 4.0突出的问题 (4) 5.0审批后开始工作 (4) 6.0安装确认的项目、接受标准和结果 (4) 7.0运行确认的项目、接受标准和结果 (10) 8.0安装和运行确认结论 (12) 9.0建议 (12) 10.0附录表 (13) 11.0偏差 (13) 12.0方案变更历史 (13) 附录1 (13) 整理为word格式

1.0验证目的和范围 1.1确认该设备符合供应商的安装要求和相关要求; 1.2确认该设备有足够的信息证明可以安全、有效、连续的运行并得以维护; 1.3确认该设备在空载和预期的范围内,运行正确可靠,各项参数的限度符合说明书 的规定及已获批准的变更控制; 1.4确保在执行运行确认之前已经辨别出需要校正的仪器; 1.5确保在执行运行确认之前已有草拟的设备操作SOP、维修SOP、清洁SOP等文件; 1.6确保相关人员已经过培训,可以正确使用、清洁和维护设备; 1.7确保设备操作SOP、维修SOP、清洁SOP等文件草案已经过相应的补充与修改, 并被批准为正式文件; 1.8确认该设备的状态是否可以执行后续性能确认; 1.9确保以上确认过程经过文件化的记录; 1.10本次验证的范围为:本次确认主要验证XX安装和运行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2.0设备说明 2.1设备的工作原理 反应釜的工作原理是在内层放入反应溶媒可做搅拌反应,夹层可通上不同的冷热源(冷冻液,热水或热油)做循环加热或冷却反应。 2.2设备的组成、安装位置 主要由由带夹套的釜何釜体,原动机和减速机,密封装置组成。 2.3设备的主要参数 容积:材质设备结构:主轴转速: 3.0验证小组人员和职责 4 确认工作依据

生活饮用水采样要求

水质采样要求及方法 一、水样采集和保存的主要原则是: (1)水样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2)水样必须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 二、采样计划 采样前应根据水质检验目的和任务制定采样计划,内容包括:采样目的、检验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容器与清洗、采样体积、样品保存方法、样品标签、现场测定项目、采样质量控制、运输工具和条件等。 水样类型: 三、采样容器 1 应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 2 容器的材质应化学稳定性强,且不应与水样中组分发生反应,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 3 采样容器应可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抗震性能强。 4 采样容器的大小、形状和重量应适宜,能严密封口,并容易打开,且易清洗。 5 应尽量选用细口容器,容器的盖和塞的材料应与容器材料统一。在特殊情况下需用软木塞或橡胶塞时应用稳定的金属箔或聚乙烯薄膜包裹,最好有蜡封。有机物和某些微生物检测用的样品容器不能用橡胶塞,碱性的液体样品不能用玻璃塞。 6 对无机物、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测定水样应使用有机材质的采样容器,如聚乙烯塑料容器等。 7 对有机物和微生物学指标测定水样应使用玻璃材质的采样容器。 8 特殊项目测定的水样可选用其他化学惰性材料材质的容器。如热敏物质应选用热吸收玻璃容器;温度高、压力大的样品或含痕量有机物的样品应选用不锈钢容器;生物(含藻类)样品应选用不透明的非活性玻璃容器,并存放阴暗处;光敏性物质应选用棕色或深色的容器。 四、水样采集 1 一般要求 理化指标采样前应先用水样荡洗采样器、容器和塞子2~3次(油类除外)。 微生物学指标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的水样时,应先采集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水样。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涮洗已灭菌的采样瓶,并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沾污。 注意事项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采集测定油类的水样时,应在水面至水面下300mm采集柱状水样,全部用于测定。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采样器(瓶)。 3)采集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的水样时应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采用水封。 4)含有可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水样,应分离除去沉积物。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均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量筒),静置30min,将已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采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测定总悬浮物油类的水样除外。需要分别测定悬浮物和水中所含组分时,应在现场将水样经0.45μm膜过滤后,分别加入固定剂保存。 5)测定油类、BOD5、硫化物、微生物学、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6)完成现场测定的水样,不能带回实验室供其他指标测定使用。 2 水源水的采集 水源水是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原水。水源水采样点通常应选择汲水处。

水中余氯的检测方法

一、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1、概念和意义 氯是一种高效常用的杀菌剂,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中常用的加氯方式包括投加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加氯处理后水中有效氯的含量称之为余氯。余氯根据形式和消毒活性分为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 1.1 游离余氯:也称自由氯,水溶液中的Cl2,HClO,OCl-等均为游离余氯,是水中杀毒效果较好,氧化性较强的一种余氯成份,水质控制时一般用游离余氯来衡量水质余氯是否达标。 1.2 化合余氯:当水中有铵(胺,氨)存在时,氯会同铵反应,生产氯胺(一氯胺、二氯胺、三氯胺)。氯胺的杀菌效果远弱于次氯酸,而且具有异味。但由于氯胺的稳定性要远强于游离余氯,在以实现长效杀菌作用,所以在自来水供水系统中有一定氯胺是有积极作用的。 1.3 总余氯: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总称。 1.4 对水中加入氯进行消毒反应,要求在经过规定的接触时间后,水中仍存在尚未用完的一定浓度的剩余消毒剂。此条件可以确保消毒反应进行完全,获得满意的消毒效果。为了防止残余微生物在供水系统中再度繁殖,自来水的管网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剩余消毒剂。但如果余氯量超标,可能会加重馚和其他有机物产生的臭和味,甚至可能生成氯仿等有“三致”作用的有机氯代物。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氯与水接触时间大于30min,出厂水的游余氯限值不得大于4 mg/L,余量不应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不应低于0.05mg/L。接触时间大于120min,总氯限值不得大于3 mg/L,余量不应低于0.5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不应低于0.05mg/L。 1.5 生活饮用水中余氯是评判水质好坏的重要参数,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次污染。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做好生活饮用水消毒工作和保证用水安全极为重要。本指导书提供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总余氯及游离余氯。也可以使用美国哈希公司生产的便携式余氯仪来测定。 2、检测方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3、应用范围 3.1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3.2 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余氯。 3.3 本法适合测定水温在15-20℃的水样。 4、原理 在pH值小于1.8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

工艺验证报告模板

验证文件 XXXXXX有限公司2013年XX月

6.验证报告起草、审核与批准6.1验证报告起草 6.2 再验证报告审核 6.3 再验证报告批准

目录 1. 验证概述 2. 验证目的 3. 验证范围 4. 再验证依据标准 5. 机构与职责 5.1 验证机构 5.2 验证职责 6. 验证方式 7. 验证准备 7.1 设备设施准备 7.2 仪器试剂准备 7.3 原辅物料准备 7.4 文件与培训 8. 验证时间与计划 9. 验证实施 9.1 产品的工艺流程图 9.2产品的工艺验证: 9.2.1称量备料 9.2.1.1目的 9.2.1.2文件 9.2.1.3检查项目及结果9.2.2 配制 9.2.2.1 目的 9.2.2.2 文件 9.2.2.3 评估项目 9.2.2.4 评估方法 9.2.2.5 取样方法 9.2.2.6配制试验数据 9.2.3 灌装封尾 9.2.3.1 目的 9.2.3.2文件 9.2.3.3评估项目 9.2.3.4评估方法 9.2.3.5灌装封尾检查数据9.2.4 成品抽样检验 9.2.4.1 目的 9.2.4.2 文件

9.2.4.3 评估项目 9.2.4.4 评估方法 9.2.4.5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 10. 偏差与处理. 11. 结果与分析 11.1 验证数据汇总 11.2 存在问题与措施 11.3 风险与预防 12. 验证结论 12.1 验证结论 12.2 验证评价与建议 13. 验证周期 14. 附件 15.参考或引用文件 1.概述: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为我司生产多年的乳膏剂品种,自2009GMP再认证以来,乳膏剂生产线生产所用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没有改变,为了验证在正常的生产条件和GMP文件管理体系下能生产出符合预定的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根据验证管理文件的要求,我们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的生产工艺进行再验证。 2.目的: 在现行的GMP文件管理体系下,生产三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进行工艺再验证: (1)确认关键工序质量监控点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确认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预定成品的标准。 3.验证范围: 本次验证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依据工艺规程的各项参数设定指标,并认真按方案组织了实施,仅验证该品种工艺参数设定的科学性符合性。 4.再验证的依据与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生产工艺规程》、《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生活饮用水采样要求

1 / 8 水质采样要求及方法 一、水样采集和保存的主要原则是: (1)水样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2)水样必须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 二、采样计划 采样前应根据水质检验目的和任务制定采样计划,内容包括:采样目的、检验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容器与清洗、采样体积、样品保存方法、样品标签、现场测定项目、采样质量控制、运输工具和条件等。 水样类型: 三、采样容器 1应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 2容器的材质应化学稳定性强,且不应与水样中组分发生反应,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 3采样容器应可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抗震性能强。 4采样容器的大小、形状和重量应适宜,能严密封口,并容易打开,且xx。5应尽量选用细口容器,容器的xx的材料应与容器材料统一。在特殊情况下需用软木塞或橡胶xx应用稳定的金属箔或聚乙烯薄膜包裹,最好有蜡封。有机物和某些微生物检测用的样品容器不能用橡胶塞,碱性的液体样品不能用玻璃塞。 6对无机物、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测定水样应使用有机材质的采样

容器,如聚乙烯塑料容器等。 7对有机物和微生物学指标测定水样应使用玻璃材质的采样容器。8特殊项目测定的水样可选用其他化学惰性材料材质的容器。如热敏物质应选用热吸收玻璃容器;温度高、压力大的样品或含痕量有机物的样品应选用不 3 / 8 上等地方采样时,可将系着绳子的桶或带有坠子的采样瓶投入 水中xx。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2)一定xx的水在xx、水库等地采集具有一定xx的水时,可用 直立式采水器。这类装置是在下沉过程xx从采样器中流过。当 达到预定xx使容器能自动闭合而xx取水样。在xx流动缓慢的情况下使用上述方法时最好在采样器下系上适宜质量的坠子,当水深流急时要系上相应质量的铅鱼,并配备绞车。 3)xx和xx 对于自喷的xx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采集不自喷xx时,应将停滞在抽水管中的水汲出,新水更替后再进行采样。从xx采集水样,应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3自来水采集 1)出厂水采集 出厂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单位处理工艺过程完成的水。出厂水的采集点应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道以前处。 2)末梢水的采集

余氯与总氯的区别

余氯与总氯的区别 1.概念 有效氯 指氯消毒剂加入到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 余氯 当有效氯与水经一定时间接触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总氯 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 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NCl3) 我们通常说的余氯指的是游离性余氯。 2.标准 投加氯消毒剂后不仅需保证出厂水微生物指标能达到要求,而且需保持一定的余氯值,保证在管网输送过程中避免微生物的滋生,达到健康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饮用水中余氯及总氯指标做出以下要求:游离余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30min,出厂水中余氯值≥0.3mg/L,出厂水限值4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总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120min,出厂水中总氯值≥0.5mg/L,出厂水限值3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3.杀菌效果 游离余氯的杀菌主要原理是强氧化性的HClO、ClO-侵入细菌体内,到达细菌内部,并其氧化作用,破坏细菌酶系统,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游离余氯杀菌效果快,据静态实验结果,游离余氯消毒,5min内可杀灭99%以上的细菌;而化合性余氯的氧化能力弱,杀菌速度不及游离性余氯,5min内可杀灭60%的细菌,但提高化合性余氯的浓度或延长杀菌时间,保证一定的CT值,即可达到相同杀菌效果。水厂清水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均在2小时以上,当使用化合性余氯消毒时,能保证杀菌效果。

4.余氯与总氯的产生及控制 水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 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指为了抑制细菌滋生繁殖的部分。 当水中主要受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污染,无氨氮及氮化合物污染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余氯主要为游离性余氯。 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当水中存在氨氮或含氮有机物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细菌与还原性物质先消耗一部分氯(OA段),然后与氨氮等含氮物质反应生成一氯胺(AH段,化合性余氯),当氯投加量继续增加后,化合性余氯转化为氮气(HB段),当投加量继续增加,会开始出现游离余氯(BC段),称为折点加氯。 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检验方法验证规程

目的:检验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适用范围: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应验证,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组分变更、原检验方法进行修订时,检验方法应进行再验证。 责任者:化验室、研究开发实验室 内容: 1.验证项目药品检验方法包括化学检验、生物测定和仪器分析三种。验证项目应包括: 鉴别试验; 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 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降解产物、防腐剂等)测定;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溶出度释放度检查中溶出量的测试方法。 2.一般步骤 2.1方案的起草及审批 通常由研究开发实验室提出,检验实验室会签,根据产品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和操作步骤,并经有关领导审批方可实施。 2.2仪器的确认验证过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均应校验,对于新的大型

精密仪器应进行确认,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大型精密仪器应制定确认方案,经安装确认、运行确认符合要求,有关领导批准确认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2.3适用性试验适用性试验内容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选择性试验、检测限等。 2.3.1准确度试验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测量值与真值愈接近,测量值的误差愈小,测量就愈准确。在准确度试验中可用对照试验、回收试验和空白试验三种方法。准确度通常用回收率表示。 原料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一般用已知含量的对照品或标准品作样品,以所用的方法对它进行定量测定,从分析结果与标准样品或纯净物的含量差值就可知道误差。 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一般用已知含量的原料和处方中相应的辅料按比例模拟配制成制剂进行测定。 杂质定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一般用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应能明确证明单一杂质或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百分比。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2.3.2精密度测定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某一成份进行多次测定,所测得值彼此符合的程度,所以也称重现性,测定值彼此愈接近,测量值的偏差愈小,测量就愈精密。 精密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2.3.3线性范围试验在检验过程中取样量或样品浓度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测定的结果也应随取样量或样品浓度成正比的变化,这样的检验方法才能达到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取样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测得含量的结果也成正比的变化,这样的取样范围称之为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的测试通常精密配制一系列供试样品(至少5份)进行测定,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生活饮用水游离余氯确认报告

生活饮用水游离余氯确认报告

生活饮用水游离余氯的测定项目确认报告 方法名称: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 )分光光度法 方法依据:GB/T 5750.11-2006(1.1) 日期:2016年 6月 10 日 一、原理 DPD 于水中游离氯迅速反应而生成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 反应显色。在加入DPD 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三氯铵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的三氯铵的浓度。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系列。 二、试剂和仪器 2.1试剂 2.1.1 碘化钾晶体。 2.1.2 碘化钾溶液(5g/L ):称取0.50g 碘化钾(KI ),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并稀释至100mL ,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2.1.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g 无水磷酸二氢钠(42HPO Na ),46g 无水磷酸二氢钾(42PO KH ),0.8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 -2)和0.02g 氯化汞(2HgCl )。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 。 注:2HgCl 可防止霉菌生长,并可消除试剂中微量碘化物对游离氯测定造成的干扰。2HgCl 剧毒,使用时切勿入口和接触皮肤和手指。 2.1.4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 )溶液(1g/L ):称取1.0g 盐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HCl H C N H C N H 2)(252462???],或 1.5g 硫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O H SO H H C N H C N H 2422524625)(????],溶解于含8mL 硫酸溶液(1+3)和0.2g EDTA Na -2的无氯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冷暗处保存。 注:DPD 溶液不稳定,依次配制不宜过多,储存中如溶液颜色变深或褪色,应重新配制。 2.1.5 亚砷酸钾溶液(5.0g/L ):称取5.0g 亚砷酸钾(2O KA s )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

水中氯离子测定方法

测定氯离子的方法 硝酸银滴定法 一、原理 在中性介质中,硝酸银与氯化物生成白色沉淀,当水样中氯离子全部与硝酸银反应后,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指示剂反应生成砖红色铬酸银沉淀,反应如下:NaCl + AgNO3 →AgCl ↓+ NaNO3 2 AgNO 3 + K2CrO 4 →Ag2CrO4↓+ KNO3 二、试剂 1、0.05%酚酞乙醇溶液:称取0.05g的酚酞指示剂,用无水乙醇溶解,称重至100g。 2、0.1410 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称取4.121g于500~600℃灼烧至恒重之优级纯氯化钠,溶于水,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 5mg氯离子。 3、0.01410 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吸取上述0.1410mol/L标准溶液50ml,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0.5mg氯离子。 4、硝酸银标准溶液:称取2.3950g硝酸银,溶于1000ml水中,溶液保存于棕色瓶中。 5、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吸取0.01410mol/L(即1毫升含0.5mg氯离子)的氯化钠标准溶液10毫升,体积为V1,于磁蒸发皿中,加90ml蒸馏水,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调至红色消失,加约1ml10%铬酸钾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纯黄色。用待标定的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砖红色不再消失,且能辨认的红色(黄中带红)为止,记录消耗体积为V。以相同条件做100ml蒸馏水空白试验,消耗待标定的硝酸银的体积为V0。 浓度计算如下: C= V1×M×1000 V -V0 式中:C-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摩尔/升;

V1-氯化钠标准溶液的吸取量,毫升; M-氯化钠基准溶液的浓度,摩尔/升; V-滴基准物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毫升; V0-空白试验,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毫升。 调整硝酸银浓度使其摩尔浓度正好为0.0141mol/L。此溶液滴定度为1ml硝酸银溶液相当于0.5mg氯离子。 三、仪器 白磁蒸发皿:150ml 棕色滴定管 四、分析步骤 取50~100ml水样于蒸发皿中,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成微红色,再加0.05mol/L硝酸调整至红色消失,再加入1滴管(约0.5~1ml)10%铬酸钾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所出现的铬酸银红色沉淀不再消失(即溶液呈黄中带红)为终点,以同样方法做空白试验,终点红色要一致。 五、分析结果的计算 水样中氯离子含量为X(毫克/升),按下式计算: X = (V2-V0)×M×35.45×1000 V W 式中:V2—滴定水样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毫升; V0—空白试验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毫升; M—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摩尔/升; V w水样体积,毫升; 35.45—为氯离子摩尔质量,克/摩尔。 六、注意事项: 1、本方法适用于不含季胺盐的循环冷却水和天然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其范围小于100mg/L。

生活饮用水 游离余氯 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游离余氯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依据: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 5750.11-2006 一、原理 在pH值小于2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以下简称四甲基联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比色法定量。本法可用重铬酸钾溶液配制水久性余氯标准色列。 二、试剂和仪器 2.1试剂 2.1.1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pH2.2):称取 3.7g经100℃~110℃干燥至恒重的氯 =1.19 g/ml),并用纯水稀释至1000ml。化钾,用纯水溶解,再加0.56 ml.盐酸(ρ 20 2.1.2 盐酸溶液(1+4)。 2.1.3 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0.3g/L):称取0.03g3,3',5,5'-四甲基联苯胺,用100 ml.盐酸溶液[c(HCl)=0,1 mol/L]分批加人并搅拌使试剂溶解(必要时可加温助溶),混匀,此溶液应无色透明、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常温下可保存6个月。 2.1.4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称取0.1550g经120%于燥至恒重的重铬酸钾(及0.14650g经120℃干燥至恒重的铬酸钾,溶解于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2.1.1)中,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生成的颜色相当于1mg/1.余氯与四甲基联苯胺生成的颜色。 -EDTA溶液(20g/L)。 2.1.5 Na 2 2.2仪器 具塞比色管:50mL。 三、分析步骤 3.1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0.005mg/L-1.0mg/L)的配制。按表1所列用量分别吸取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2.1.4)注人50 mL具塞比色管中,用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2.1.1)稀释至50 mL刻度,在冷暗处保存可使用6个月。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卫法监发[2001]161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卫法监发[2001]161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水质卫生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生活饮用集中式供水(包括自建集中式供水)及二次供水。 2 引用资料 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 )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 — 1997 )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1993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ddendum to Volume 2 ,1998 3 定义 3.1 生活饮用水:由集中式供水单位直接供给居民作为饮水和生活用水,该水的水质必须确保居民终生饮用安全。 3.2 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3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3.4 自建集中式供水:除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自来水厂外,由各单位自建的集中式供水方式。 3.5 二次供水:用水单位将来自城市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经贮存或再处理(如过滤、软化、矿化、消毒等),经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4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4.1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4.1.1 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4.1.2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4.1.3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2 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 4.2.1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l 。 表1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注:①表中NTU 为散射浊度单位。②特殊情况包括水源限制等情况。 ③CFU 为菌落形成单位。④放射性指标规定数值不是限值,而是参考水平。放射性指标超过表1 中所规定的数值时,必须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以决定能否饮用。 4.2.2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 2 。 表2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

1 余氯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余氯有三种形式: 1.总余氯:包括HOCl、OCl-和NHCl2等。 2.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3.游离性余氯:括HOCl及OCl-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余氯的测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前者可测定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余氯,后者可分别测定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1.2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1.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游离余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 μg,若取1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L。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酰胺控制反应以除去干扰。氧化锰的干扰可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铬酸盐的干扰可用硫代乙酰胺排除。 1.2.2 原理 DPD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液。 1.2.3试剂 1.2.3.1 碘化钾晶体。 1.2.3.2 碘化钾溶液(5 g/L):称取0.50g碘化钾(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1.2.3.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46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0.8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0.02 g氯化汞(HgCl2)。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 注:HgCl2可防止霉菌生长,并可消除试剂中微量碘化物对游离余氯测定造成的干扰。HgCl2剧毒使用时切勿入口或接触皮肤和手指。 1.2.3.4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溶液(1 g/L):称取1.0g盐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H2N.C6H4.N(C2H5)2.2HCl],或 1.5 g硫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H2N.C6H4.N(C2H5)2.H2SO4·5H2O],溶解于含8 mL硫酸溶液(1+3)和0.2 g Na2EDTA的无氯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 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冷暗处保存。

游离性余氯测定(比色法)

游离性余氯测定(比色法) 本方法适用于不含亚硝酸根离子的水样中游离性余氯测定。测定范围0.01-15mg/L。 1.0方法提要 水样中游离性余氯与邻联甲苯胺作用,生成黄色(或桔黄色)的二盐酸醌式邻联甲苯胺。根据颜色的深浅与标准色比较,测出水样中游离氯含量。DETMP在10ppm以下不影响测定,正常情况下循环中的Fe3+不影响测定。NO2--干扰测定。2.0仪器与试剂 2.1仪器 2.1.1100毫升具塞比色管一套。 2.2试剂 2.2.1无水磷酸氢二钠; 2.2.2磷酸二氢钾; 2.2.3重铬酸钾; 2.2.4铬酸钾; 2.2.5盐酸; 2.2.6邻联甲苯胺。 3.0准备工作 3.1磷酸盐缓冲液 3.1.1磷酸盐缓冲储备液配制 将无水磷酸氢二钠放在105-110℃烘箱内,2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22.86g,另将磷酸二氢钾放在105-110℃烘箱内同样处理,并称取46.14g。将上述两试剂共同溶于水,稀释至1000ml,静置4天后过滤,滤液称为储备液。 3.1.2磷酸盐缓冲使用液配制(PH=6.45):将上述磷酸盐储备液200ml加水稀释至1000ml。 3.2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 配制方法:称取0.1550g经105-110℃烘箱内干燥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及0.4650g同样处理过的铬酸钾放在400ml烧杯中加磷酸盐缓冲溶液使其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此有色溶液的颜色相当于1ml/L余氯与邻联甲苯胺所产生的颜色。 3.3邻联甲苯胺溶液 配制方法:称取1g纯邻联甲苯胺加于5ml20%盐酸中,在研钵中研成糊状,加入150-200ml水,使其完全溶解,放在1升量筒中补加到505ml,最后加入20%盐酸至1升,储于棕色瓶中。(溶液如有色,可再加1g粉末状活性炭,加热煮沸搅拌,取下在室温放置过夜,过滤后使用)。 3.4标准色阶的配制 取100ml具塞比色管5支,分别准确移入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100、50、15、10、1ml,用磷酸盐缓冲液溶稀释至刻度,摇匀。它们分别相当于1、0.5、0.15、0.1、0.01毫克/升余氯与邻联甲苯胺所产生的颜色。 注:标准色阶的梯度与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4.0实验步骤

3Q模板 IQOQPQ验证方案模版

IQ/OQ/PQ验证方案模版 使用说明:针对此模版使用者 此模版应用于系统/设备确认验证方案的起草,规定了方案格式和通用内容。因此系统/设备确认验证方案的产生形成过程必须以此模版给出的格式为指南并且要严格符合验证组织和实施sop(xxxxx)的要求。 此模版作为一个指导,由一些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章节组成. 这些章节/ 内容项目以青色标明。在完成这些青色标注的项目后必须用黑色字体的文字部分来代替,删除或覆盖掉。而与本次验证不相关的部分/项目以黑字内容可直接从模版中删除。

方案批准: 批准意味着该确认方案已经被审核并且是完整和可接收的。

目录 (列出本文件的主要标题及相应的页码) 1.验证小组签名 (3) 2. 缩写和定义 (3) 3. 参考文件 (3)

1.验证小组签名 在本验证中涉及的所有人员必须完成下表,作为在该文件中所有签名/首字母签名的识别(可增加表格行数)。 2. 缩写和定义 此文件中可能使用的首字母缩写如下(可适当增减),通用的首字母缩写不用在此定义例如FDA, DQ, IQ, OQ, SOP, cGMP CIP 在线清洁 CoC 变更控制 CSV 计算机控制系统验证 DAM 文件审批矩阵 HMI 人机互动过程 RA 影响评估通常也叫风险分析 PID 工艺,管道系统图表 PLC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QP 工程确认计划 QSR 验证总结报告 EHS 环境,健康和安全 SRS 系统要求标准 URS 用户需求标准 3. 参考文件 以下是在此文件可能引用参照的资源 3.1 GMP规程 3.1.1 欧盟GMP及其附录x 3.1.2中国GMP及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3.1.3 美国GMP 3.1.4 中国药典X版

游离氯

游离余氯 1.1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1.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中的游离余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物余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微克,若取1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L。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酸胺控制反应以除去干扰。氧化锰的干扰可以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铬酸盐的干扰可以用硫代乙酸胺排除。 1.1.2 原理 DPD与水中的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的红色,在碘化物的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 反应显色。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本法可用于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系列。1.1.3 试剂 1.1.3.1 碘化钾试剂 1.1.3.2碘化钾溶液(5g/L):称取0.50g碘化钾(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并稀释到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里保存,溶液变黄色应弃去重配。 1.1.3.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g污无水磷酸氢二钾(Na2HPO4),46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0.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0.02g氯化汞(HgCl2),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 注:HgCl2可防止霉菌生长,并可消除试剂中微量碘化物对游离余氯造成的干扰,HgCl2剧毒,使用时切入口和接触皮肤和手指。 1.1.3.4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溶液(1g/L):称取1.0g盐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或1.5g硫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溶解于含8mL硫酸溶液(1+3)和0.2gNa2-EDTA 的无氯纯水中,并稀释到10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冷暗处保存。 注:DPD溶液很不稳定,一次配制不宜过多,储存中如颜色变深或褪色,应重新配制。 1.1.3.5 亚砷酸钾溶液(5.0g/L):称取5.0g/亚砷酸钾(KAsO2)溶于纯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1.1.3.6 硫代乙酸胺溶液( 2.5g/l):称取0.25g硫代乙酸胺(CH2CSNH2),溶于100ml纯水中。 注:硫代乙酸胺是可致癌物,切勿接触皮肤或吸入。 1.1.3.7 无需氯水:在无需纯水加入少量氯水或漂粉精溶液,使水中总余氯浓度约为0.5mg/l,加热煮沸除氯,冷却后备用。 1.1.3.8 氯标准储备液密度为1微克每毫升:称取0.8910g优级纯高锰酸钾,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注:用含氯水配制标准溶液,步骤繁琐且不稳定。经试验,标准溶液中的高锰酸钾与DPD和所标示的余氯生成的红色相似。 1.1.3.9 氯标准使用液1微克每毫升:吸取10.0ml氯标准储备溶液(1.1.3.8),加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后取1.00ml再稀释至100ml。 1.1.4仪器 1.1.4.1 分光光度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