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高中物理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体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一、形变、弹力

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范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

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范性形变。

(阅读课本P.57“形变”的有关内容。)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对弹簧的拉力F = k·⊿X (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三、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信息快递: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2、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分度值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回答课本“议一议”栏目中的问题。

5、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N、2N、5N的大小。

6、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一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有个“测量范围”?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

四、认识弹性势能

1、用橡皮筋拉长后,一端松手,会有什么感觉?体验一下,并思考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2、弹性势能

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是指。)

叫做弹性势能

3、举例: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4、参照课本上的实例,试举一些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且被人们加以利用的实例。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B.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弹力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

D.弹簧测力计利用了物体的形变与力的关系

2.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3.下列关于弹性势能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不具有能量

B.发生弹性形变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C.物体受到力体积发生变化,物体一定没有弹性势能

D.物体的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无关

4.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A.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D.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5.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B.使用前应先调零

C.只要力的大小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这些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力的单位

6.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归纳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

B.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

C.并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D.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

7.如图7-1所示,为了能够说明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现有两个弹簧,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

A、B,质量分别为5N和2N,则哪根弹簧上的弹性势能大?(填上方、下方)。

8. 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力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利用了撑杆受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9.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的力()

A.相同 B. 偏小 C.偏大 D.无法确定10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蹦床表面发生,而获得能。

11.小明在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时,发现用力拉弹簧时,开始时,不会感到太费力,可越向外拉,感觉越费力,这是什么原因?试解释一下。

1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力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是均匀的

C.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D.弹簧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物理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

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什么?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弹力作用,必须要弄清产生弹力的物体一定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这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没有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或两个物体不互相接触都无法产生弹力; 其次,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还必须互相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 问: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答: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 (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 中 考 撷 要 关于弹力的概念是新教材中新增的,以前的中考中没涉及到.但关于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是历年中考中常考的内容.我们要注重理解弹力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同时对弹簧测力计也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智 能 拓 展 显示微小形变 用简单的装置也可以显示微小形变.找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的瓶塞塞住(如图12-4).用手按压玻璃瓶,细管中的水面就上升;松开手后,水面又回到原处.这说明玻璃瓶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 智 能 归 例 题型一 知道什么叫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例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知识点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闯关点拨 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 解 只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不发生挤压(即没有发生形变)就没有弹力作用.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的力,所以A 、C 正确,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它们都属于弹力,故D 也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要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 是错误的. 答 B 图12-4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弹力的认识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力的三要素的认识。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还能为今后学习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为后面力和运动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许多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使用弹簧测力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仪器,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二.教具:拉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吸盘挂钩、多媒体课件、玻璃瓶等。 三.说教法 1.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发现。 2.课件演示与实验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观察、分析课件,并用学生实验来验证自已的想法是否正确)。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弹力 (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及展示课件 (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等组成的。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演示:拉拉力计,用力越大,拉力计伸的越长。 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轻弹簧弹力大小特点,弹簧测力计原理

1、轻弹簧的弹力大小特点、测力计 一知能掌握 (一)轻弹簧的弹力特点 1.弹簧弹力的大小可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在弹性限度内)。胡克定律的内容是: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说明: ①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与原长相比的伸长量或缩短量,不是弹簧的实际长度); ②弹力是一个变力,其大小随着弹性形变的大小而变化,还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2.轻弹簧各个部分受到的力大小是相同的,两端所受的弹力一定等大反向。不论轻弹簧在力的作用下无论是平衡状态还是加速运动状态,各个部分受到的弹力大小是相同的。轻弹簧两端所受的弹力一定等大反向。其伸长量等于弹簧任意位置受到的力和劲度系数的比值证明如下:以轻弹簧为对象,设两端受到的弹力分别为F1、F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1+F2=ma,由于m=0,因此F1+F2=0,即F1、F2一定等大反向。 如图1和2中相同的轻弹簧,其端点受到相同大小的力时,无论弹簧是处于静止、匀速还是加速运动状态,各个弹簧的伸长量都是相同的。 3.压缩和拉伸相同量时,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簧的形变有拉伸和压缩两种情形,拉伸和压缩形变对应弹力的方向相反。分析弹力时,在未明确形变的具体情况时,要考虑到弹力的两个可能的方向。 (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压缩)成正比,弹力的增量与弹簧形变量的增量也成正比,即、,利用弹簧的这一性质可制成弹簧秤, 且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弹簧具有测量功能。 (三)静止的轻弹簧平衡时两种可能的形变 在含有弹簧的静力学问题中,当弹簧所处的状态没有明确给出时,必须考虑到弹簧既可以处于拉伸状态,也可以处于压缩状态,必须全面分析各种可能性,以防漏解。 二探索提升 题型一对轻弹簧的理解 【典例1】(2004全国理综)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

高一物理教案 弹 力9篇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9篇 弹力 1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 (一)形变 (1)形变 (2)弹性形变 演示图示1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 ③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 (二)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④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 ⑤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②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

体)。 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③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三、小结 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业本上写(2)(4)。

高中物理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体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一、形变、弹力 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范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 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范性形变。 (阅读课本P.57“形变”的有关内容。)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对弹簧的拉力F = k·⊿X (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三、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信息快递: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2、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分度值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弹力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 弹力测力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受到的弹性变形或弹性力的仪器。它通过测量物体受到变形产生的弹力来确定物体的重量或受力大小。 弹力测力计的原理基于胡克定律,即弹性物体的变形与受力成正比。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弹性变形,而这个变形所产生的弹力与外力成正比。弹力测力计利用了这个原理,通过测量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力来确定物体受力的大小。 弹力测力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吊重和测力实验,也被用于医学领域中的体重测量和力学研究中的力学实验等。由于弹性测力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使用弹簧来测量物体受力大小的仪器。它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之间的联系来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基于胡克定律,与弹力测力计类似。弹簧测力计内部装有一个弹簧,当物体受到作用力时,弹簧会发生变形。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成正比。通过测量弹簧的变形量,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受力情况,如各种起重机械、运输设备等。此外,弹簧测力计也被用于实验室中的重量测量和力学实验,以及一些特殊领域的力学研究等。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优缺点比较 弹力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作为常用的测力仪器,在测量物体受力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各自有着一些优点和缺点,下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弹力测力计的优点: 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 2.测量范围广,可以测量小到几毫克的力,也可以测量大到几百吨的力; 3.精度高,可以达到0.1%的测量精度;

高中物理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知识回顾: 一、物体的形变 1.形变 (1)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2)常见的形变: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等. 2.形变的分类 (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2)范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的形变或多或少仍有保留而不能复原的形变. 3.弹性限度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过大,超出了一定的限度,那么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二、弹力及常见的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常见的弹力 (1)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绳子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要收缩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2)劲度系数: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是N/m.是表示弹簧“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胡克定律深化 1.成立条件:在弹性限度内. 2.对F=kx的理解 (1)x是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2)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弹簧本身的属性,由弹簧自身的长度、粗细、材料等因素决定,与弹力F的大小和伸长量x无关.

(3)F -x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8所示),直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 图8 (4)弹簧弹力的变化量ΔF 与形变量的变化量Δx 也成正比,即ΔF =k Δx . 例1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50 N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20cm ;改用大小为25 N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35 cm ;若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求弹簧的原长和劲度系数. 答案 30 cm 500 N/m 解析:设弹簧原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由胡克定律得:F 1=k(L 0-L 1)① F 2=k(L 2-L 0)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L 0=0.3 m =30 cm ,k =500 N/m. 例2 一根轻弹簧在100 N 的拉力作用下,其长度由原来的5.00 cm 伸长为6.00 cm. (1)当这根弹簧长度为4.20 cm 时,弹簧受到的力为多大? (2)当弹簧受到15N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答案(1)8.0 N(2)6.50 cm 解析:(1)弹簧原长L 0=5.00 cm =5.00×10-2 m 在拉力F 1=10.0 N 的作用下伸长到 L 1=6.00 cm =6.00×10-2 m 根据胡克定律得F1=kx 1=k(L 1-L 0) 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F1L1-L0=10.0 N 6.00-5.00×10-2 m =1.00×103 N/m 当压力为F2时,弹簧被压缩到L2=4.20 cm =4.20×10-2 m 根据胡克定律得,压力F2=kx2=k(L0-L2)=1.00×103 N/m×(5.00-4.20)×10-2 m =8.0 N. (2)设弹簧的弹力F =15 N 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由胡克定律得x =F k =15 N 1.00×103 N/m =1.50×10-2 m =1.50 cm 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L 0+x =6.50 cm.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

第三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教材地位和作用: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 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 更抽象更难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 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新知的能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气球、锯条、弹簧、直尺、弹簧秤、钩码10个、细木条、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用:橡皮筋、硬导线、测力计、钩码、头发、橡皮泥、气球等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丰富的弹力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弹力的浓厚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观看些运动图片射箭、跳水、蹦极、蹦床说说这些运动中所用器材的共性;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出的皮筋和硬导线等分别做挤压或拉伸小实验;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用力拉皮筋,皮筋伸长,失去拉力,皮筋恢复原来长度; 2、硬导线用力弯,变形,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课件投影老师推荐的物体,同学们对其分类;并找出他们的不同点:橡皮筋类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物体的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板书:1、弹性形变 试一试:用力弯折细木条,当力量过大时细木条会怎样 结论:弹性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二弹力 小实验:拉长橡皮筋和弹簧,体会手的感觉 板书:2、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接着列举:拉力器、弹弓、弹簧秤、摩托车的减震器……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⒈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感受物体的形变,领悟弹性形变的 (2) 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 3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4教具 教师用:实物投影。 弹簧(一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的两个)。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组。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风吹弯了小树,风停后小树又会恢复原状,直尺被压弯后,松开手后又会恢复原状。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也有这样的性质?

学生活动 师总结: (共同点是:这些实验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不同点是:有的撤去外力时恢复了原状,有的撤去外力时却不能恢复原状。)弹性和塑性 师:在生活中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 (蹦极、汽车减震、跳水跳板、弹弓、拉弯的弓,上紧的发条,蓝球……)。 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弹簧来感受一下,当它们发生弹性形变的时候我们手的感觉。(学生动手实验)请位同学来告诉我,你手上是什么感觉?(弹簧也在拉我的手)。其他小组呢?…….(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的请举手)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大家都看过跳水比赛,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这时跳板发生什么变化?(形变) 师:跳板被运动员压弯后,运动员会怎样呢?(会把运动员向上推)。 师:这些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的时候能产生力, 物理学中把这种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和压力都属于弹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师:以上的实验表明: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物体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是不是有关系呢?我们不防大胆的猜想一 下: 学生猜想:物体受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厉害。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9《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 三级主题: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新课标中规定的20个必做实验之一。 (二)教材分析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内容,本课题安排了“弹力”、“弹簧测力计”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三方面内容,按照从现象→概念、规律→应用的程序编排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弹力是三种常见力(弹力、重力、摩擦力)之一,是教学中第一次涉及的具体类型的力,为高中阶段弹力的深入研究作准备。弹簧测力计是弹力的重要应用,是力学中基本的测量仪器;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研究起

到方法上的指导。所以说,本节课无论在知识还是方法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2、学生的知识经验 弹力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学生有丰富的理性认识;经由过程前面的进修,学生对力的概念、感化结果及力的相互性有一定的相识,且八年级学生具备初步的窥察、分析本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进修奠定了基础。但相比较重力、摩擦力,弹力更抽象,学生更难理解,需求本节课的深入进修。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3、会精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测力原理。 2、通过独立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进一步领悟测量类仪器使用的一般性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探究: 1、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至原来的长度。 3、拉一下弹簧,松手后弹簧会恢复至原来的长度。 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点?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范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许多种力都是弹力。形变的大小和外力的关系: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外力也越大。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和外力成正比。 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常用的弹簧测力计是弹簧秤) GMS型锚索测力计握力计SKN系列测力计测力环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主要有: 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 如右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体验:用手拉秤钩,使指针指到1N 、5N ,感受一下1N 、5N 的力有多 大.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原理: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在测量范围内,拉 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多。)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 “0”的位置上 3、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动你的文具盒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力的大小 4、一根头发栓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5、把头发换成纸条,那么拉力又是多大? 讨论: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什么?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最好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如果你用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并不是指在零位置,你该怎么办? 弹簧测力计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如发现指针不再零刻度线上,应调零。 要使测力计受力的方向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读数时,视线应和指针相平,即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弹性的强弱和弹性形变的大小。 弹性形变相同,弹性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同样的弹性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弹簧 挂钩 吊环 指针 刻度盘 铁杆

2021版(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含答案)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目标体系构建 明确目标·梳理脉络【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制定科学探究方案,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获取数据。 3.能根据数据探究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定量关系。 【思维脉络】 课前预习反馈 教材梳理·落实新知1.实验原理 (1)弹簧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沿着弹簧的方向拉弹簧,当形变稳定时,弹簧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利用的是弹簧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钩码的重力相等。 (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由弹簧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来计算。 (3)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究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 轻弹簧、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三角板、重垂线、坐标纸。 3.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2)在弹簧下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 (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F表示弹力,l表示弹簧的

总长度,x =l -l 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1 2 3 4 5 6 7 F / N 0 l / cm x / cm 4.数据处理 (1)以弹力F (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 随弹簧伸长量x 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 -x 图线的斜率求解,k =ΔF Δx 。 5.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课内互动探究 细研深究·破疑解难 探究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剖析__■ 典题1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未知质量但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 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除了图甲中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刻度尺__、__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情分析方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情分析方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 握力学部分的知识非常重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通过深入了解 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个针对《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情分析方案的示例。 一、整体学习情况 对于弹簧测力计,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可能接触过相关的概念和实验, 但对于实际应用和深入的理解可能有所欠缺。学生对于弹力概念的理解也 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弹簧测力 计和弹力的现有知识和理解程度。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进行学情分析时,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弹力与弹 簧测力计来说,学生可能对于实际应用和实验内容更感兴趣,或者对于物 理原理和公式推导感兴趣。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 与学生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情分析还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牛顿定律、质量、重力、摩擦力等概念,以及计算力和测量力的基本方法。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对于弹簧的基本原理和弹簧常数的理解,以及对于测力计和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有无实践经验。 四、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误区

学情分析中还需要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和常见的误区。对于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来说,学生可能会混淆力的方向与弹簧的变形方向,或者无法准确地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通过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纠正。 综上所述,针对《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我们需要进行细致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兴趣和动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和误区。通过学情分析,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练习题及答案

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基础知识训练 1.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____.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___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的____,可以测量力的大小,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种.2.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拉力、压力都属于___.(题型一) 3.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撑杆跳高中弯曲的撑杆和跳水时的弯曲跳板都具有______能. 4.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题型二)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5.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 ) (题型二) A.试试弹簧的弹性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 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 6.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题型二) A.测力计的量程不允许超过被测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的力,也能测其他方向上的力 C.被测力应作用在挂钩上 D.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 7.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题型二) 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 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 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图8-4 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8-4所示. 问:(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 (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 (题型一)

【高中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要点

【高中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要点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答:要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影响,必须明确产生弹力的物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这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没有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或两个物体不互相接触都无法产生弹力; 其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即弹性变形 2、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答:正确使用弹簧测功机: (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识别弹簧测功机上的最小刻度值,即每个小网格代表多少n,以便在测量时可以快速读取测量值 (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测量时,使测功机中弹簧轴的方向与测得的力一致。不要长时间强制弹簧或强制弹簧测功机,以避免损坏 例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性力不一定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性力是指弹性变形的物体在与之接触的物体上因恢复而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知识点弹性的概念及其条件 闯关点拨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 解决方案只有两个对象相互接触,但在没有挤压的情况下没有弹性效果(即没有变形)。弹性力是具有弹性变形的物体向阻止其恢复原始状态的物体产生的力。因此,a和C是正确的。压力、支撑力和拉力都是物体弹性变形产生的力。它们都属于弹性力,所以D也是正确的,任何有弹性变形的物体都必须在物体上产生弹性力,阻止它恢复到原始状态,所以B是错误的

答b 例2当使用弹簧测功机时,以下预防措施中的错误为()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不得超过测量范围 知识点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技巧 弹簧测功机在使用前必须调零。使用时,弹簧的延伸方向应与测力方向一致,以避免弹簧、指针和挂钩与壳体之间产生摩擦。然而,它不限于测量垂直方向上的力。所有方向的力都可以测量。测得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功机的最大刻度值,因此只有选项a是错误的 答选a 例3在研究弹簧伸长和张力之间的关系时,王芳获得了以下数据: 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5cm。 请研究表中弹簧的长度数据,并填写相应弹簧的伸长数据。分析了弹簧伸长量与张力的关系。结论是:_________。 闯关点拨弹簧的伸长等于弹簧的长度减弹簧的原长(弹簧没受拉力时的长度),如何利用提供的数据,进行有效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需要有意识地感悟.比较数据可以发现“拉力每增加2n,弹簧的伸长增加1cm,即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 释放弹簧的伸长量为:1234; 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

2020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第2节第2课时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教案鲁科版

第2课时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学生用书P54]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坐标纸.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1.如图1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通过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弹簧弹力的大小,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2.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l1并记下钩码的质量m1. 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并计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和弹簧弹力F,将数据填入表格.

五、数据分析 1.以弹力F (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 随弹簧伸长量x 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 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 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 -x 图线的斜率求解,k =ΔF Δx . 六、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七、误差分析 由于弹簧原长及伸长量的测量都不便于操作,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另外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的影响,即当未放重物时,弹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已经有一个伸长量,这样所作图线往往不过原点. [学生用书P55] 实验原理及操作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和弹力

重力和弹力 知识集结 知识元 重力 知识讲解 一、重力的产生: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二、重力的特点 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三、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mg,通常取g=9.8N/kg,g是重力加速度,所以高中 2.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9.8N.粗略计算时阶段更常写为g=9.8m/s g=10m/s2.g不是不变的,它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地球上,一般距离地心越远,g越小,相同 距离时,越靠近两极越大.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 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可由铅锤线确定.重力的方向不受其

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注意:切不可说成垂直向下,因为平面不一定水平,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另外,重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指向地心(后面学万有引力时会学到).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也不一定在物体上.物体重心的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情况所决定,与物体的放置状态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例题精讲 重力 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 B.物体上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 C.物体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无论运动状态如何,其所受重力都一样大 例2. 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A.马跑得快的缘故 B.马蹄大的缘故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高中物理《弹力》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专题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第三章专题试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精剖细解预习讲义 学问点回忆: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或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2、构造 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吊环组成的。 3、使用步骤 ①观看量程、分度值; ②观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④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全都,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⑤等到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的方向不肯定沿竖直方向,其他方向的力也可测量,只要在测量力时保证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相同即可。 学问点1: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试验目的】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定量关系。 把握弹簧测力计弹力的测量原理。 能够依据函数图像Fx的曲线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学会用列表法、图像法、函数法处理试验数据。 【试验原理】 弹簧弹力确实定方法:弹簧的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等于所挂钩的重力大小; 弹簧伸长量确实定方法:在未挂重物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原长l0,挂上钩码平衡后,再用刻度尺测量弹簧长度l,那么弹簧伸长量Δx=ll0; 依据试验数据制作表格和图像并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试验仪器】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假设干、坐标纸。 【试验装置图】 【试验步骤】

①将铁架台放在试验桌上,依据试验装置图安装试验装置,待弹簧自由下垂并静止时测量原长l 0; ②在弹簧下端悬挂1个钩码,当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 ,计算弹簧的伸长量,并登记钩码的重力; ③增加钩码的数量〔2个钩码、3个钩码……〕重复步骤②,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依据表格数据,以弹力F 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图,做出弹簧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图像,如以下图所示: 依据图像得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函数关系式,表达式中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 =ΔF Δx 。 【试验结论】 在弹簧的弹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函数表达式是F=kx 。 【试验误差】 弹簧长度测量不精确可能引起的试验误差。 画图时描点、连线不精确引起的试验误差。 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产生的试验误差。 钩码的标值不精确引起的试验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