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范本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范本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范本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1538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

Regulations for Man-hour Quota Managemen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三、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

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

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

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定额法。

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四、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

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

主管部门来执行。

其他部门无权更改。

2、工时定额具体采用技术定额法,同时参考其他方法。

先制订出《车间工时定额标准》和《工时核算方法》,以这两个文件为基础对车间生产产品进行核算,并填写《产品工时明细表》。

3、新产品工时制定流程

研发部门确定新产品图纸→技术工艺部制定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4、老产品工时修定流程

技术工艺部修订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5、生产车间对制定的产品工时有异议时,应及时向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提出,并填写《产品工时修改表》,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每三个月或半年复核一次,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后,生产车间方可执行。

五、工时定额管理体系的建立

1、工时定额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集团公司成立工时定额审定小组并设工时审核员1名,各制造公司设工时定额员1~2名,各生产车间设工时核算员1名可兼任。

2、集团公司工时审核员的职责是负责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负责公司工时定额标准的组织制定;负责对各制造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司相关报表的制定和分析工作。

3、制造公司工时定额员的职责是依据公司工时定额标准及上级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内产品工时定额的组织制定和日常管理,并组织各车间贯彻执行;负责工时定额的统计分析工作,平衡各车间工时定额水平。

4、各车间核算员的职责是负责工时定额在本车间内贯彻执行和管理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和制造公司要求的各种报表的提报工作。

扩展阅读

常用工时定额制定方法

l、经验估工法

由定额工艺员、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等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或实样,工艺流程,凭自己过去的实际工作经验,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并考虑到设备、工装和其它生产组织条件,估算出该产品或零件、工序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估算劳动定额的方法称之为经验估工法。

粗估算有粗细之分,粗估是按整个工序估算,细估则是按工序各组成部分分别估算,汇总后以确定工序的工时定额。

影响经验估工法的因素有:工件几何形状及其复杂程度、工件尺寸以及其加工精度、公差大小等技术要求;工件的材质情况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加工设备的类型、精度和效能;机器台时利用率的高低。

经验估工法的缺点是:准确性差,且其产生的原因难以分析;稳定性差,不同的定额员、不同的估算时间,将得到不同的估算值;缺乏先进性,既无对过去工时浪费的检查,也不考虑将来有无提高工时效率的有利因素,一般是保守的、偏低的。

经验估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迅速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不高无需历史统计资

料。

经验估工法适用于单件、多品种或零星杂活如替补件、定制及新产品试制等情形下定额的制定或对于劳动定额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还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目前家具业用于工资计算的工时定额,多用此法确定。

当某一作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重复或重复次数很少时,可以用经验值估计,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

2、统计分析法

把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生产该产品或零件或同类产品所实际悄耗工时的原始记录资料,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计算出该产品或零件的实际耗用劳动时间作为主要依据而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统计法一般都要计算三个数:

(1)最优数,即单位产品或零件耗用工时最少,或单位时间内产量最高的数字;

(2)平均达到数,即以各个数项加权平均所得的数字:

(3)平均先进数,采用二次平均法,将平均达到数作为最低标准,将达到的和比该标准先进的各个数项选出来,两次

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数字。

也可采用3/8法或1/3法,前者是将n个统计作业时间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排好后取第(n+1)×3/8所对应的时间值作为标准劳动定额时间;后者是将n个统计作业时间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排好后取第(n+1)/3所对应的时间值作为标准劳动定额时间,必要时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插值法求取时间值。

应用时,一般采用平均先进数。

统计定额有一定的历史统计资料作为依据比经验估工定额客观一些,且技术性要求不高,对于初期建立劳动定额的企业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制定劳动定领的方法。

但若单纯凭统计数字计算决定,定额有时会偏高或偏低,因为它忽视了个人潜力和积极性的因素。

因此,应当加以适当地分析和调整。

3、作业侧定法

通过现场的工作抽样和秒表时间研究及影像法,对当前的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组织条件和工艺方法等)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研究,查找漏洞,减少浪费,制定改进措施和劳动

定额。

这种方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制定劳动定额,还可以用来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工作方法,改善劳动组织和编制定员,改进设备利用,研究生产潜力。

作业测定定额具有较充分的技术依据,定额水平比较合理,易于平衡,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方法;其缺点是方法比较复杂,工作量大,因此有些家具企业存在担心畏难心理,而有些IE人员缺乏知识不得其法。

此外,这种方法制订定额缺乏及时性,对企业管理要求较高,对于单件小批生产、规模小,基础差的企业不能广泛适用。

4、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PTS),是将人所进行的全部作业分解成几个基本动作,对各基本动作按其性质和条件代换成预先规定的时间值,以此来确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将时间研究与动作研究相结合,是美国人西格(A.B.Segnr)在1924年提出来的(MTA)。

1934年美国的奎克(J.H>Quik)的创立工作因素体系(WorkFactorSystem,WF).1948年美国的梅纳德(H.B.Maynad)等人发表了时间测量方法(MethodsTimeMeasurement,MTM),随后又发表了MTM-1、MTM-2及WF等简易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趋向于小批量、短周期时以上方法仍存在诸多不便。

1966年澳大利亚的海特(G.C.Heyde)博士创立预定时间模数排列法(ModularArrangementof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MOD 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PTS法已有40多种,但MOD法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

在作业测定中,PTS法可以详细记述操作方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间值,从而对操作经常合理改进:可以预先设计最佳的作业方法.正确掌握作业方法;可以不使用秒表,在工作之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制定操作规程,从而各个企业和车间制定的标准容易保持一致;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