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辩证唯物论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

突破

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

观)

原理名称

自然界的客

观性原理

物质与意识

的辩证关系

原理

意识能动性

用原理

尊重客观规

律和主观能

动性辩证关

实践和认识

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客观

真理是有条

的,具体的

原理主干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

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阻碍事物的发展。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

利用客观规律

1、实践决定认识(或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能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正确的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

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

巨大的推动作用。

真理是客观的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

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真理是

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主干内容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

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

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

识。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

规律的惩罚,按客观规律办

事同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

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

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探索真

理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

免,要正确对待错误,在实

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发展

中不断超越自身

发展

矛盾

辩证否定

1、普遍性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5、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3、发展的趋势

4、发展的状态

5、发展的过程

6、辩证法的革命

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对立统一的观点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5、主次矛盾

原理6、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原理

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辩

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自

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

己发展自己。)也是联系的环节,

实质就是“扬弃”。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和革命批判精神,做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

实。

历史唯物

社会存在和

社会意识辩

证关系

社会历史发

的总趋势

社会基本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

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

展。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

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1、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

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

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

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

一的思想;同时要确立先进

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

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

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

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

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

运动

人民群众的观

价值观的导向

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的标准

人生价值的创

造和实现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

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

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

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

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重

要的重要向导。1、人们的社会地位、需

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一同

(阶级性)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

因人而异(主体差异性)。3、立场不

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现象; 树立改革创新的意

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

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

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事业不断前

进。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

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的标准,遵循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和站在最广大人

民的立场上

⑴(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创造价值,证明价值,是实现价值的

根本途径。

⑵(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⑶(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的价值,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

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

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

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

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

小范围答题(微观)

论和重点论的统

矛盾的主 次要方面 原理

两点论和 重点论相 统一原理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 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 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 重点论 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论。

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 方面, 分清主流, 又不能忽 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 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 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重 点和主流。 反对形而上学 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小范围答题(微观)

模板一、A 与B 辩证关系型

①A 决定B

②B 对A具有反作用。表现:正确的B 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 与B 辩证关系型

(1)(回答核心概念)A 的含义是B

的含义是

(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

②A与B 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 A 离不开B

(简单解释+联系材料)

② B 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

(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

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审题三要素:

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把握设问的知

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

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 审设问方式,把握题型: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料分析哲学依据

=

哲学道理= 哲学观点= 哲学原理。答案结

:原理+ 方法+材

(2) 哲学启示

= 措施= 建议= 如何做= 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

材料

分析

(3)为什么= 原因= 理由= 必要性= 意义。答案结构:原理+ 方法+ 材料分析(原因意义)有几个写几个,做到条理清楚

3. 摸清“对象”:

即抓材料中的学会抓关键词。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一道题目中的材料往往包含一个或数个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通常都隐含一定的信息,我们可以以此判断该用指定知识范围内的哪些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二、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

选择

--- 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