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的临床用药

小儿的临床用药

小儿的临床用药
小儿的临床用药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 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 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应注意散 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为规范我院药品临床使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安全、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 2.临床用药是指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用药。 3.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4.医师应按疾病诊疗规程、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为患者开具处方或医嘱,杜绝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诊疗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规定仔细核对处方、医嘱、药品与患者身份,并按正确的方法调配和给药。 5.医院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剂科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地供应。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不得从事药品采购、调剂工作,原则上不得在临床使用非我院药剂科采购供应的药品,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必需按医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6.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 ①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②麻醉药品处方权限 7.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熟悉药品的说明书内容,医师、护士按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药品。超出说明书使用药品的医师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8.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医务科、各药房设有

儿科用药常识

儿科用药常识(摘录自首都儿科研究所) 儿童如何安全用药 药物治疗是小儿治愈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的用药常常会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应充分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家长对所用的药物要有较全面的了解,了解有效成分、适应症、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注意患儿的个体特点:在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上,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身体的强弱、病情轻重、肝功能好坏、以前用过什么药及有无过敏史等,并将有关信息告知医生,以便做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小儿选择药物品种宜少而精,小儿用药种类不宜过多。如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应注意避免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因此几种药物应隔开一定时间服用。 有些药物对新生儿、婴儿或幼儿是忌用的,下表列出了部分小儿忌用的药物,望家长们注意孩子的用药情况。 1.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2.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3.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 4.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5.氯霉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 通常,新生儿指出生至28天的小儿;婴儿指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小儿;幼儿指1周岁后至3周岁的小儿。新生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婴儿、幼儿所用的范围,婴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幼儿所用的范围。 有些家长把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认为小儿用―小药‖,对健康无妨,这种做法也不对。例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多含有大黄、牵牛子、朱砂等,大黄与牵牛子有泻下作用,用得不当会影响营养吸收;朱砂则会引起汞中毒。因此,无论服中药还是西药,都要问问医生,切不可随意服用。 即使补药、补品等营养药品,其实也是治疗药品。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等,擅自滥用这些药品会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后患无穷。据报道,早熟儿童中25%是滥补造成的假性早熟。在防治佝偻病的同时,严重存在着维生素D中毒的现象。专家告诫,纠正维生素D中毒比治疗佝偻病更复杂。 除此之外,为了小儿用药的安全保障,就医时还应主动向医生反映家庭用药史;用药时密切观察服药反应,如出现呕吐、过敏不良反应,要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 为什么不能用牛奶、果汁送服药物 1.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牛奶中含多种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络合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 2.果汁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许多碱性药物,与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质中和而降低药效。因此家长不宜在孩子服药时用牛奶、果汁送服,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儿童吃剩的药物能否留着服用 一般不宜留着再次服用。药物的功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或必须新鲜制剂才产生治疗效果,若储存过久,便会失效。另外儿童也不是每次服用同一种药物。因此不宜留用吃剩的药物。 儿童用药疗程 什么时候停药最好?就一般疾病而言,用药至症状消失后遵医嘱停药。如疾病稍有好转就匆忙减量或停药,会使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国内200多位一流的临床各科专家及相关药学专家编写, 分三卷出版:规格:16开精装全三部 出版单位:中国中医科技出版社2010年7月 定价:1980元优惠价:1380元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定价:592 2010 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定价:798 2010 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定价:590 ①中药饮片卷,正文1268页,共介绍了656种药物,其中包括正品药物547种,附药109种。正品药物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药材来

源、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方剂举隅、成药例证、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本草摘要、参考文献等分别撰写; ②中药成方制剂卷,正文1068页,收载品种约1565个。针对每类药物的方解、临床应用、药理毒理、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为了便于临床使用,附录中还介绍了病证索引; 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正文1577页,收载品种1440余种。本版的最大特点是对儿童用药剂量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修订。同时,对每种药物的出处均作了标注,即是否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药品,是否是国家基本药物,是否是医保药物,等等。 《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①首次将“中药饮片”独立成卷,为中药材、饮片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标准和依据。②中药成方制剂卷、中药材与饮片卷对收载品种的药理毒理进行了独立介绍。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在书末收载了“儿童常用药物剂量表”,由北京儿童医院等权威机构的儿科专家审定,便于临床医生查阅。④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首次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收入附录,为妊娠期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⑤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功效在各相关章节中分别详细介绍,采用“相互参阅”的原则,便于临床医师准确、全

临床用药监控体系

临床用药监控制度 为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 1.卫生院药事管理小组负责临床用药的监测、评价及监管,具体由门诊部组织实施,由药房监管。 2.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确定临床专业的药品比例,每月统计相关数据,对用药比例超标的,按规定扣罚科室相应奖金。 3.充分发挥卫生院合理用药监测体系的作用,认真、及时、准确收集数据,重视金额和数量前10位的药品的监测和分析,特别对异常增量使用的药品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做积极的干顶,并跟踪整改。 4.定期对抗菌药物专项评价,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医师进行公示,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5.实施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对当月使用量前三位、连续两个月用量前三位或连续三个月用量前十位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测,对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或其它可疑药品,上报药事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小组结合疾病流行状态、科室用量走势、按病种用量走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使用明显不合理的品种给予停用。 6.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进行干预。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如血液制品、静脉用输液、中药注射剂、胃肠外营养、抗菌药物、激素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专项点评,制定改进措施。 7.实施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的登记、报告、分析和处理的程序,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避免用药错误的再次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8.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时记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对严重不良反应建立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药学部每季度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因果分析,以降低病人用药风险。 9.制定病区(诊疗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确定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

甲氨蝶呤片临床用药须知

甲氨蝶呤片临床用药须知 XXX(XXXX医院药械科) 为促进甲氨蝶呤片的临床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临床药学室在参考国家有关药品使用规范和文献的基础上制订了XXXX医院甲氨蝶呤片临床用药须知。 甲氨蝶呤是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四氢叶酸合成受阻,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该药品临床主要用于肿瘤和免疫疾病治疗。 一、甲氨蝶呤片适应症 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簟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乳腺癌、卵巢癌、富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还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皮肌炎等免疫性疾病。 二、甲氨蝶呤片用法用量 首次口服剂量5~10mg,每周1次(请注意,不是每日服用)。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可每2~4周增加2.5mg,最大剂量为20mg,每周1次。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一次15~20mg/m2,每周一次。每周固定时间服用。 三、甲氨蝶呤片注意事项 1、排除不适合人群。在开始甲氨蝶呤治疗前,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妊娠试验等。肝肾功能不全者、慢性感染者、妊娠妇女等不宜服用。 2、适量补充叶酸。在每周服用甲氨蝶呤(≥15mg)的第2日或第3日服用1 片(5mg)叶酸,可以明显减少甲氨蝶呤诱发的口腔溃疡、肝转氨酶升高、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且不降低甲氨蝶呤的疗效。但如果每日服用叶酸将减少甲氨蝶呤的吸收、降低其血药浓度,则降低疗效。如果每周服用甲氨蝶呤(≤10mg),则不推荐常规补充叶酸。 3、口服改肌注。如果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片后,恶心反应严重,甚至呕吐,可改用甲氨蝶呤针剂,每周肌注1次(5-15mg)。 4、不可随意停药。甲氨蝶呤属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类,相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而言,起效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大约需1~2个月;目前,

临床药理学--第9章_新生儿的临床用药

教案首页 1、掌握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2、掌握新生儿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及常用药 3、熟悉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4、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特点及药代动力学特点20 分钟 2、新生儿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及常用药20 分钟 3、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10 分钟 4、新生儿常见病合理用药20 分钟 5 、 总结10 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 定义:新生儿系指胎儿从出生至生后28d 的小儿。新生儿的特点1.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 2.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 3.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4.在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因此,新生儿所用药物剂量及给药间隔,途径等,应随小儿成熟程度和病情不同而不同。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特点及药代动力学特点20 分钟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基 本 内 容 第二节 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一、药物的吸收与给药途径 (一)经胃肠道给药 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胃酸度、胃排空时间和病理状 态。 疾病状态如腹泻可进一步减少药物的吸收。胃液 pH 影响药物的吸收 率,而胃排空时间延长可增加药物与胃粘膜接触时间使吸收增多。能吃奶 的或经鼻饲给药能耐受的新生儿,经胃肠道给药安全。 (二)胃肠道外给药 1.皮下或肌内注射 吸收速度取决于局部血流及药物特性。如地高辛 肌注吸收差,苯巴比妥口服吸收差,肌注吸收快。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 下注射不适用。较大的新生儿,可用肌内注射。 2.静脉给药 药物直接人血并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是危重病儿可靠给药途径,静注高渗药物可引起高渗血症的危险。许多药 物具有高渗性,短期大量输入静脉可造成高渗血症,如 10%葡萄糖液。为 预防医源性高渗血症对新生儿的损伤,在用药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渗透压, 尽量避免在短期内重复、大剂量使用多种高渗药物,必要时监测新生儿血 渗量。新生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①按规定速度给药;②有些药物渗出可 引起组织坏死;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应变换注射部 位,并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二、药物的分布 药物吸收后经血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分布是与 组织大小,脂肪含量, 体液的 pH 值,药物的脂溶性和分子量,与蛋白结合的程度及生物屏障等 因素有关。 1.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初生时,总体液占体重的 80 %,细胞内 液 35%,细胞外液 45%,使水溶性药物的公布容积增大。结果是降低 血药峰浓度而减弱药物最大效应,又使药物代谢与排泄减慢,延长药物 辅助手段和 基 本 内 容 时间分配 作用的 维持时间。 2.脂肪含量低 脂溶性药物浓度增高,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 障发育未完善,新生儿易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讲解新生儿 代谢过程

基层社区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基层社区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一.儿科常用药物剂量算法:能在儿科使用的药物,其说明书上多标注有儿童用药计算方法,按公斤体重药量乘以患儿体重,则等于目前每天用药量,再按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即可;如果说明书上无儿童用量,只标注:儿童酌减。则常用儿童体重(公斤)÷50(约定成人体重值)X成人药量,即可得到目前儿童所用药量。 二.儿科用药需要注意的几点: 1.在儿科,所有氨基糖甙类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的所有剂型,因其耳肾毒性,均列为禁用;目前仍常见到有使用庆大霉素颗粒口服或者其针剂雾化吸入、小诺霉素肌注者,现在可以替代的药品很多,不要因其不需要皮试而盲目选择,在现今的医疗现状下,患儿一旦为此出现耳聋、肾小管坏死等严重问题,我们这一辈子都要给别人干了(赔偿); 2.所有喹诺酮类抗菌素,如: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等等的所有剂型,因其对幼年软骨的影响,在儿科均列为禁用; 3.止吐药,如:吗丁啉(多潘立酮)、爱茂尔,胃复安等,因其锥体外系的的副作用,在儿科,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应该谨慎使用,我们在基层,还是不用的好;而且,实际上,因为呕吐的症状,在病因缓解前,用止吐药效果很差,如:秋季腹泻前期的呕吐,主要发生在进食后,适当补液、控制饮食,呕吐常在1-2天内缓解,少用止吐药物。 4.金刚烷胺及含金刚烷胺的制剂(如“好娃娃“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在1岁以下禁用; 5.其它,如:任何形式的止泻药,如,含苯乙哌啶制剂,一定要谨慎使用,个人意见:因为腹泻实际起到了引流毒素的治疗、代偿作用,有其积极意义,盲目止泻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故尔,儿科临床工作中,极少使用止泻药物;其实,在其

儿科相关临床用药指南试题及答案

儿科相关临床用药指南试题 B 单位:姓名:得分: 一. 填空题(共70分每空2分) 1.()缺乏症,在用磺胺类、抗疟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对乙酰氨基酚及砜类抗麻风药等可出现()反应。 2.新生儿(),消除药物能力较差,尿PH值较低,( )排泄尤慢。 3.小儿在酸中毒、()、()和()等病理情况下,影响()功能,使药物容易进入脑组织。 4.可通过母体应用()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预防 ( )的发生或减轻病情。 5.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抑制儿童()及();应用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制剂可影响(),如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及保泰松可抑制()的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 6 哺乳母亲需禁用的药物有()、()、()、()溴隐亭及麦角碱等,如母亲必须服用上述药物需停止母乳喂养。服用()、()

和放射性检查药物需暂停母乳喂养。 7.选择抗菌药物时首选()、()高的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首选易通过()的抗生素,胆道感染时首选()浓度高的药物,肠道感染是首选()血浓度高的抗生素,泌尿道感染时首选血浓度、()浓度高的抗生素。 8.抗生素的序贯治疗又称转换治疗,或降级治疗,优点:()静脉给药时间,()病人痛苦,()静脉炎发生,()住院时间,()医药资源。 9.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最严重,()肾毒性神毒性大,( )血液毒性大。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2.禁止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帐外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邵保国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2009年22卷3期《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起止页码:405-406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故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 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和代谢过程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阶段,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过程也随之迅速改变,故其药物剂量不能单纯用成人剂量机械地折算,否则药物会过量而引起毒 性反应,也可能因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1.1 给药途径的影响 1.1.1 局部用药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外敷于婴儿皮肤上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六氯酚、萘、聚烯吡酮和水杨酸,故要防止透皮吸收中毒。 1.1.2 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氯霉素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 1.1.3 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血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1.1.4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也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及输注的速度。大多数静脉用药可安全地由护士给药,但戊巴比妥钠、地西泮等作用剧烈的药物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应有医师配合。另外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少数药物较一般药物更易引起危险,故给药应更慎重。 1.2 体液分布的影响 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质量的80%(成人为60%),相对较成人高,因此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早产儿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较成熟儿小,,因而血药峰浓度较成熟儿高,可见早产儿和新生儿一样较成熟儿更易造成卡那霉素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 1.3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低不仅是因为新生儿的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药物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因为新生儿体内血浆蛋白的性质有变化。另外由于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在血液中存在,就更减弱酸性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不易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氨苄青霉素、地高辛、吲哚美辛、苯巴比妥、保泰松、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等,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与胆红素相竞争,且因磺胺药物对白蛋白亲和力比胆红素强,应用后黄疸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成分增多,代谢和排泄胆红素能力低下,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

新生儿常用药物

新生儿常用药物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陈超 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未成熟及药物动力学的特殊性,新生儿用药有许多特殊要 求,临床用药的选用面临许多限制和困难。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儿抗感染药物、呼 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药物的应用指征、应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 事项,并介绍一些新药的新进展。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医师应了解新生儿用药的特殊 性,正确掌握这些药物的临床使用。 新生儿;药物:临床用药 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未成熟及药物动力学的特殊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与年长儿童有明显差别,因此,新生儿用药有许多特殊要求,临床用药面临许多限制和困难,需要特别慎重,有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不宜使用。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儿常用药物的使用。 新生儿感染的药物治疗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围产期因素及环境因素,容易发生感染,感染仍然是当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新生儿感染的防治非常重要。 作者简介 陈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学会委员、全国新生儿学组委员、 上海儿科学会秘书、上海新生儿学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呼吸疾病、肺表面活性物质、重症监护等。 )} 细菌感染的治疗 细菌是新生儿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呼吸道、 尿路、中枢神经和消化道感染等。对疑似细菌感染的患儿应及时做血培养、 尿培养、摄胸片等必要检查,并行经验治疗,可根据感染的时间、部位及 临床特点等情况选用抗菌药物,在获得细菌学资料后再行调整。 .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 目前我国新生儿感染中,革兰阳性菌仍占多数,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多见。针对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和第一、第二代头抱菌素。对日族p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1,21,随着耐药率的上升,也可选用头抱哇林;对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可首选头抱哇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苯哇西林;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耐药肺炎球菌的严重感染,则宜用万古霉素,每次15mg/kg, 缓慢静脉滴注(1小时),体重<1200g者一日1次,体重1200 -2000g者一日2次,体重>2000g 者一日2-3次。万古霉素的药物代谢与患儿出生体重及其肾功能关系密切,对早产儿和 肾功能不良者慎用,需监测血药浓度,一般血浓度峰值以20~30mg/L为宜1310 .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 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较为常见,其他有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针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目前主要的抗生素有呱拉西林、阿莫西林、第三代头抱菌素等。对铜绿假胞菌感染可选用头抱他嘘;对细菌性脑膜炎,常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三嗦或头抱唾脂头抱三嚓半衰期(t1 i2)长,能较好透过血脑屏障,且每日用药次数少(2次)。

小儿临床用药

小儿临床用药 小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少年期(15岁以下) ●小儿时期的特点: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体格和神经系统不断发育,遗传性先天疾患最为多见,感染 性及其他后天性病症容易发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超过成人时期。因此小儿用药机会较多,用药特点也与成人有异。 ●大多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在小儿各年龄组中有相当大的差异,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小儿临床用药是通过研究药物在小儿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一、吸收 ●1.口服给药新生儿和婴幼儿胃酸分泌较少,2~3岁达成人水平。 ●胃酸缺乏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解离,但因小儿多用液体剂型,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 ●青霉素G、氨苄西林、奈夫西林等胃酸减少使其破坏减少,吸收增加且较快。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及维生素B 在pH值相对偏碱时,解离型增加,生物利用度降低。 2 ●新生儿胆汁分泌较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2.胃肠道外给药 ●新生儿婴幼儿皮下脂肪少,肌肉未充分发育,疾病时末梢循环欠佳,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良,故病情较重 时应以静脉给药途径为首选。 ●新生儿及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肤黏膜给药易经皮肤吸收,如长期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可以抑制 肾上腺皮质;甚至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时,部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因萘经皮吸收,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二、分布 1.机体构成变化 ●新生儿、婴幼儿体液含量大,脂肪含量低而影响药物分布。 ●体液量大,使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峰浓度降低,消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同时,由于新生儿细 胞内液较少,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成人高,使水溶性药物能较快输送至靶细胞。 ●脂肪含量少,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降低,血浆中药物浓度升高,这是新生儿易致药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2.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为低:①血浆蛋白浓度低;②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③血pH较低;④血浆

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工作模式与经验分享

临床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其服务对象是体格、运动、智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1]。儿童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之成年人更为敏感,选择药物须慎重、确切,更要求剂量恰当,因此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中开设了小儿用药专业,以培养满足儿科临床药物治疗需要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2]。 在目前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已开设的14个专业中,小儿用药专业具有用药人群特殊、涉及内容多,培训难度大的特点。儿科培训基地从2014年春的4家增至2014年春的7家,带教药师人数从4人增至10人左右,无疑仍然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专业中带教力量最为薄弱的专业之一,如何规范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丰富和完善培养基地教学手段和内容是儿科临床药师培养中的重要课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培训基地自2012年春开始招收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学员,至今已招收8名学员,现将我院培训和教学经验做一小结和分享,与同行参考和指正。 1. 把握受训学员现状,明确培训目标 小儿用药专业对应的是儿科学,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其他专业则对应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内科学下其他的三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科是小内科,内容涉及各个器官系统疾病。小儿用药专业要在1年的时间内,要达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指南》提出的目标具有较高的难度,培训内容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在《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指南》的原则要求下,充分了解和掌握受训学员的状况、自身定位及选送单位的岗位需求,在培训内容上有取舍,有侧重,这才能在1年培训中,达到培养临床思维、搭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框架的目的,使受训学员初步具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我院小儿用药专业目前已招收的8名学员,其学历均为本科以上(硕士生占62.5%)但均无临床药学专业教育背景,职称结构以初级药师为主(占62.5%,主管占37.5%),来自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者各占50%,其中仅一半的学员培训前任职临床药师岗位,且工作年限差异较大。在我院的培训中,每一学年之初,带教药师、药学部主任与学员有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了解学员的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既往临床实践经验和业务水平;特别关注学员自身专业定位及学员单位的儿科设置。比如,4名来自综合医院的学员其原单位仅有大儿科设置,儿科临床药师常常面对不同器官系统疾病的患儿,培训中要求有比较广泛的涉及面,而儿童专科医院则细分出各亚专业科室,学员及其单位可能对培训毕业后的专科已有定位,则培训中兼顾全面的同时可略有侧重以利于学员毕业后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 2. 整合基地教学资源,规划培训方案 1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一、中成药的剂型 二、中成药分类 三、中成药安全性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各论 一、解表剂 二、泻下剂 三、和解剂 四、清热剂 五、祛暑剂 六、温里剂 七、表里双解剂 八、补益剂 九、安神剂 十、开窍剂 十一、固涩剂 十二、理气剂 十三、理血剂 十四、治风剂 十五、治燥剂 十六、祛湿剂 十七、祛痰剂 十八、止咳平喘剂

十九、消导化积剂 二十、杀虫剂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早产儿及新生儿的临床合理用药

早产儿及新生儿的临床合理用药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余加林 途径 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首选药是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对吗? A.对B.不对 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影,也不是年长儿的缩影,当然早产儿也不是足月新生儿的缩影,这些情况也反 应在其临床用药上,因为发育不成熟,药物在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性反应受其胎龄、日龄及患病 的影响,不能将成人的药理学资料应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要使这类人群的用药有效并且安全,必须熟悉 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一、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效应)依赖于药物的体内浓度(多数用血药浓度代表),而后者又取决于药物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药物的吸收:除药物的理化性质外,与给药的途径密切关系。 1、口服给药:对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不太适合: (1)早产儿出生后1w内几乎没有胃酸分泌,新生儿初生时胃液pH接近中性,第2天之内有短暂下降, 以后再度回升至中性,所以胃内缺乏必要的酸度。 (2)胃排空延迟易使药物到达肠道的时间较长。 (3)胃食道反流常见。 (4)脂肪吸收不良,对脂溶性药物的肠道吸收有影响。 (5)早产儿如持续胃管滴注,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6)特殊慢性病(如心衰和慢性肺部疾病)可引起右心房压增高,进而引起肠道淤血。 2、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皮肤外用药:药物吸收的多少取决于局部血液灌注和药物沉积面积。早产儿 和新生儿有以下不足: (1)肌肉组织少、局部血液灌注不足,特别是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 (2)由于肌肉组织少,预期注射到肌肉的药物可能进入皮下。 (3)对小早产儿肌肉注射可局部硬结或脓肿、储库效应。 (4)皮肤角化层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有些药物经皮肤黏膜吸收迅速且过多,可发生中毒反应(如 硼酸、类固醇激素等)。 3、静脉注射:对早产儿和新生儿是最理想的给药途径 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最好用微量泵。 (2)用脐血管要小心,脐静脉、脐动脉给药有分别引起肝坏死、肢体或肾坏死的危险。 (3)对于极低体重儿,静脉输液极慢时,可延缓药物进入血液循环。 (二)药物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各种体液、器官和组织。 早产儿及新生儿的特点; 1、体液因素: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高(达80%),早产儿更高。使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中容易 稀释,浓度较低。 2、脂肪因素:含量低,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3%,足月儿占12%~15%,脂溶性药物(如地高辛)不能 与之充分结合,使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3、血浆白蛋白因素: (1)与药物联结力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浆白蛋白产生不足,并且以胎儿白蛋白为主。在血药浓 度不变的情况下,游离药浓度增加使药性增强但半衰期缩短。某一总血药浓度对成人和年长儿是治疗范围, 在早产儿则可能已处于中毒范围。 (2)影响联结的因素: ①游离脂肪酸、胆红素浓度较高,血pH值较低,降低联结,容易药物中毒。 ②在白蛋白上联结受体上的竞争,如有机阴离子药(磺胺类、消炎痛等)的不当应用可使游离胆红 素增多造成核黄疽。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孕29w早产时,肝 脏代谢酶的活性只有成人的36%,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 早产儿及新生儿的特点: 1、新生儿肝细胞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总量仅为成人的一半,对茶碱、咖啡因、安定、苯巴比妥等

药品超说明书使用管理规定.

药品超说明书使用管理规定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健康。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申请注册时必备的重要资料,是根据药物临床前动物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结果以及用于指定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数据拟订的。药品一经批准注册,说明书就赋予其保证药品质量、提供使用者所有的药物信息、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法律使命[1]。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与药品说明书不符的情况普遍存在,即药品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病人群体和给药途径等不在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范围之内,属于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即超说明书用药。很多临床医生对说明书认识不足,临床上普遍存在着的这种用法,其合理性和合法性都有待商榷。2010 年9月上海爆出阿瓦斯汀事件就明确的超说明书用药,并且造成了严重的药物损害。本文明确药品说明书其相对的法律性质,分析超说明书用药普遍性的原因和风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并尽量减少遗患之间的纠纷。合理合法的超适应症用药被认可因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否则自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对出现的药品侵权的责任承担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 药品说明书的法定相对性 在一项针对儿科医生临床用药调查中发现, 228 份问卷在关于对药品说明书标注的适应症看法一项中,170 人认为其只是一种指导,约占75%,而25%(58 人的医生则认为标注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是法定的,如图1 所示。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的性质该如何界定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及《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品说明书及其相关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具有法律和医学上的意义。它又是减少和避免药物性损害的最直接、方便和可靠的凭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

医院儿童用药注意事项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医院儿童用药注意事项(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4979医院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Precautions for children in hospital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医院提示: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儿童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给药途径的选择:我们提倡“能口服给药治疗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疗的不静点给药”。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 二、给药剂量要准确:儿童给药物量一定要根据日龄或体重计算给药量。因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超过儿童的

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三、药物的选择要合适:儿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 1.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如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四环素类可引起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喹诺酮类可引起软骨损害,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缺乏安全性资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儿童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证、用量及用法远远落于临床实际应用。药物治疗是抢救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而重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疾病谱涉及多个学科,病情危重复杂,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上述多种复杂因素均导致重症患者体内药物的分布、代谢、治疗反应等与普通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许多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及用量依据主要来自于以普通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物临床试验。在重症患者治疗时按照普通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常常难以保证疗效。以抗菌药物为例,有文献报道,19%~43%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为超说明书用药。因此,在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超说明书用药常常无法避免。其实,超说明书用药不仅在重症患者中常见,在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均在各专科领域中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不健全,临床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承担的风险更大。因此本共识的宗旨在于提供常用且有参考价值的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不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审批程序等。临床医师应该时刻评估重症患者的获益及风险,在遵循国家、地方政府及医院有关法规前提下,参考本专家共识的意见进行个体化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常规说明书可获得较好疗效时,应尽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本专家共识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常用重症治疗的常用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进行部分总结。本共识收录药品标准

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合理用药 课程21 儿童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以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的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内脏功能等差别很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所患疾病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应根据疾病特点、生理特点、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保证治疗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一、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14周岁以下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12.9%,其中新生儿是24.4%。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此之高,除了和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有关之外,也反映出儿童用药存在许多问题: 1、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报道,截至到2013年1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有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批文仅3000余条,涉及品种400多个。3000余条批文中,超过六成为中成药,400多个品种超过八成为中成药,从剂型的角度看颗粒剂等口服剂型占主导地位。有资料表明,国内医药市场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其中写明供儿童使用的只有70多种。 2、专属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药学资料不足(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童临床试验资料。 3、使用说明不规范,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儿童被迫使用成人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调查显示,69%的人看不懂说明书,乱吃药者近4成,有近3成家长把成人药减量给小孩吃。 4、不规范处方行为和不合理用药,未经许可的或超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调查显示,儿童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12-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