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论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论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论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论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初探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运用模式以及实施当中出现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培养、学分制的完善等各方面都是有现实意义的,但是如何能够恰如其分的实施好本科生导师制,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学者长期的共同研讨和努力。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11-03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而我国关注本科生导师制还得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开创了大学生导师制的先河。随后国内其它高校开始纷纷效仿。新中国成立后,导师制只用于研究生教育,但近几年来,本科生导师制又变成各大高校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于2002年分别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

一、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缘由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在我国再次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使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了广泛的理论准备[1]。20世纪90年代,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当时,针对高校过分注重专业教育的情况,素质教育呼之欲出。可素质教育并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以素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或方案(参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第二条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主要指在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推荐一些教师为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导向性和指导性服务。为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第三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分两阶段完成,一、二年级配备低年级导师,三、四年级配备高年级导师。 二、导师的资格 第四条入选的导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敏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2.熟悉学校有关学分制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3.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了解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态势。 4.高年级导师必须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初级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经推荐可作为低年级导师。 三、导师的职责 第五条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导向性和咨询性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学业进程设计和人生发展规划。 第六条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专业思想。 第七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第八条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根据实际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12840457.html,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作者:于河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19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生质量下降,很多高校开始在本科生阶段实 行导师制。据此,主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综述本科生导师制的兴起、理论研究及实施现状,为后续研究做初步准备工作。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102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的扩招,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诟病,教育部在2004年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很多高校开始重新启用本科生导师制。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导师制的兴起、发展过程及实施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1 国外研究综述 1.1 主张大学“以学生为中心” 1952年,学者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 1902-1987)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 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上首先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5日至9日,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的大会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 大卫·帕尔菲曼(David Palfreyman)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中也指出导师制使“学生个体所得到的关注更多”。 最早提出学习自由理论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1767-1835)。学习自由理论主张学习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行确定学习顺序和学习进度,倡导个性化教育,强调形成自己独特思想的自由。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或方案(参考)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或方案 (参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第二条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主要指在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推荐一些教师为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导向性和指导性服务。为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第三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分两阶段完成,一、二年级配备低年级导

师,三、四年级配备高年级导师。 二、导师的资格 第四条入选的导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敏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2 .熟悉学校有关学分制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3 .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了解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态势。 4 .高年级导师必须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 有初级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经推荐可作为低年级导师。 三、导师的职责 第五条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按照 学校有关规定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导向性和咨 询性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学业进程设计和人生发展规划。 第六条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结 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专业思 想。 第七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第八条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根据实际情 况,有条件的导师应适当安排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或辅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手册.

安徽科技学院 本科生导师工作手册 学院 导师 职称 职务 时间至学年度 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学工部制

说明 一、本工作手册主要记录导师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基本情况。 二、导师要及时记录指导情况,加强师生交流沟通,确保指导效果。 三、本指导手册每学年一册,每学年初发放,学年末由导师送交所指导学生所在学院。 四、本手册要妥善保管,按时提交,并作为导师考核的主要参考支撑材料之一。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干部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决定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 一、实施导师制的目的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在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的基础上,选聘专任教师、管理干部担任学生指导教师,重点负责对学生的学业和思想进行指导,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是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学生教育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导师制实施对象 导师制的实施对象为全日制的在校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每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指导时间为期两年。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原则上每位导师指导1-2个宿舍的学生。 三、导师的任职条件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三)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专业水平,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强的科研能力,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 (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均须担任本科生导师。机关部门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以上干部也可担任本科生导师。 四、导师的工作职责 (一)品德培养。导师要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导师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二)专业指导。导师要指导学生了解学分制条件下主修和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术引导。导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科学研究,提倡有条件的导师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学术精神。

信阳师范学院普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修订稿

信阳师范学院普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普通本科生导师(以下简称本科生导师)是指以学业指导为核心,并在思想品德、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指导的教师。 第二章本科生导师的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 第三条本科生导师应具备以下任职条件: 1.爱国守法,遵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2.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3.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4.承担学生所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 5.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一年及以上的本科教学经历。 6.上一年度考核或教学质量考评结果为合格及以上。

7.身心健康。 第四条本科生导师主要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1.思想品德教育。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给予科学引导;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及专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2.学业指导。学业指导主要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专业发展、实践教学环节、科研训练等方面进行的指导。 专业引导。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对学生进行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实践指导。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专业实(见)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学科技能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 科研训练。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创新性实验及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主动接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3.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确立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发展目标,对学生考研、选择职业方向及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导师制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高校导师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提出改革应本土化、建立符合各高校实际的导师制制度的相关建议:为导师制提高制度上的保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对导师的培养;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有本校特色的导师制等。 [关键词]导师制本土化本科生本土特色 一、导师制的发展背景 导师制是在14世纪由英国教育家提出的。开始主要是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对研究生展开的个别辅导制,也就是研究生导师制。后来,牛津大学建立了正规的本科生导师制,即学生入学时被指定一位导师,入学后将由该导师不断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导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修读计划,为学生学业及生活上的问题提供咨询。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制教学制度,为牛津大学培养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牛津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结合学分制和选课制开始把导师制引入本科生培养中,获益匪浅,带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的推广和发展。 在我国最早引入导师制的是浙江大学,1938年由当时的校长竺可桢引入并试行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但是没能得到推广。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得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选课制和学分制因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在中国高校中盛行起来,特别是到21世纪初出现了大规模的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高潮,与之相配合的本科生导师制也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02年开始,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率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其他高校也纷纷效仿,到现在,基本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 二、我国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学分制和导师制改革开始到在我国大范围推行,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学分制人才模式的弹性学制、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等优势基本显示出来,因此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根据《曲靖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院教字[2010]33号),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导师职责 1.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以“导学”为基本职责。 “导向”: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向学生介绍大学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在进入学校后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4)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有关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处理各种关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对学生发展方向的选择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就业。 “导学”: (1)帮助学生了解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学生的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业目标顺利实现。 (2)对学生进行选课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发展的专业方向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教育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指导学生考研。 (4)对受到学业提醒或警示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督促其严格执行。 二、导师任职条件 1.导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

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责任心强。 2.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被指导学生所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3.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在我校工作满1年的教师方可担任本科生导师。 4.班主任同时兼任班级学生导师,可不受上述第3点条件限制。 三、导师配备 1.每个符合导师任职条件的在职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担任本科生导师,不得无故推诿和拒绝。 2.学院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即每位本科生都配有导师;每位符合条件的教师都担任导师。学生实行分类配备导师和分类指导。学生分为普通群组与特殊群组,特殊群组还需按照相同或相近特点再次分组(如考研组、艺体特长组、学困组等),根据导师特长将导师配备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群组,实行个性化指导。 3.根据每学年导师数遴选特殊群组学生数,每位特殊群组的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超过10人。其余学生纳入普通组由班主任担任导师并指导。 4.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学院公布导师名单、指导内容与方向以及相关的个人资料供学生选择,经学院调配,确定每个导师指导学生的名单。导师相对固定,但根据需要,每学年调整1次。 四、导师考评 1.导师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采取学生打分、领导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公布。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当年不得参加职称晋升,履职考核不得评优。 3.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与标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但是,班主任兼任导师工作的,仅核算班主任工作津贴。

本科生导师制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综述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客观发展形势的需要,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入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体系、开展本科生导师培训工作、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建议。针对"十二五"规划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及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药学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实施及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近年来,学分制的实行极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但也给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总结了高校实行导师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实行导师制的对策。牛津大学导师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日趋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发生了诸多变化。导师制在教学实践上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具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牛津大学导师制仍然坚守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理念。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分析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发现两者关系总体协调,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学生在药品生产、研发和医院等专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但是相比医药销售作为主要就业去向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中销售类课程比重明显偏低,两者存在一定偏差。针对该偏差,提出适度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建议。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制度,主要特点: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各高校都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文在导师制的历史背景上简单分析了导师制的特点,重点结合应用物理专业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阶段性实践成果,肯定其成果,分析其不足之处,为后续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打下坚实基础。台州学院土木工程实施"三明治"教学模式,交通土建作为大土木的专业方向,存在学生专业学习时间过短的问题。为了发挥"三明治"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以加强专业教学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制定并实施了"专业导师制"教学方案,同时形成了一整套评价体系,通过效果评价表明"专业导师制"实施,使交通土建学生专业学习得到有效的加强,保证了三明治教学有效实施。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为目的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针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学习计划欠合理等不良现象,基于教师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反馈等几方面提出教师的引导策略。 高等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高校应倡导和支持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开展科技创新、公益活动、暑期实践和勤工助学等课外实践活动,以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大学生学术科技社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为依托,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考核机制、激励措施上为落实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保障。在实施预防医学本科生导师的实践中,面临诸如导师职责及资源整合、导师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导师和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评估激励机制等困境,对此可从明确导师的职责,创建合力式导师模式,优化介入时机,构建探究的学习机制,灌输终身学习理念,完善其评价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以确保充分发挥其效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从激励机制、创新基地、团队建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作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管理试行办法

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管理试行办法

宁大机械(政)字[2011] 20号 关于印发《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适应宁夏大学“211工程”建设需要,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以下学生指大一新生)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实行导师制,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经2011年9月28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现印发执行。 附件1: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附件2: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指导活动记录 机械工程学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附件1: 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为适应宁夏大学“211工程”建设需要,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以下学生指大一新生)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实行导师制,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导师资格 (一)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受聘导师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 (三)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或丰富的管理经验,熟悉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能够保证足够时间开展指导工作。 第二条导师职责 (一)按照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正确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学涯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和各阶段任务,并解决学生各种思想、心理困惑。 (三)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指导老师开展科技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和创新实验,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关心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帮助解

C语言实现本科生导师制问题

(2)本科生导师制问题 ①问题描述 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有很多学校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一个班级的学生被分给几个老师,每个老师带n个学生,如果该老师还带研究生,那么研究生也可直接带本科生。本科生导师制问题中的数据元素具有如下形式: 导师带研究生 (老师,((研究生1,(本科生1,…,本科生ml)),(研究生2, (本科生1,…,本科生m2))…)) 导师不带研究生 (老师,(本科生1,…,本科生m)) 导师的自然情况只包括姓名、职称;研究生的自然情况只包括姓名、班级;本科生的自然情况只包括姓名、班级。 ②基本要求 要求完成以下功能: 建立:建立导师广义表。 插入:将某位本科生或研究生插入到广义表的相应位置。 删除:将某本科生或研究生从广义表中删除。查询:查询导师、本科生 (研究生)的情况。统计:某导师带了多少个研究生和本科生。输出:将 某导师所带学生情况输出。 退出:程序结束。 ③设计提示 本实验使用的数据结构是广义表,广义表采用头尾链表存储结构来实现。定义教师、学生结点结构体如下: typedef struct GLNode { char name[100]; /*教师或学生的姓名*/ char prof[100]; /*教师结点表示职称,学生结点表示班级*/ int type; /*结点类型:0-教师,1-研究生,2-本科生*/ struct {struct GLNode *hp, *tp;} ptr; /*hp指向同级的下一结点,tp指向下级的首结点*/ }GList; 人员信息的表示形式为:高老师-教授-0、李刚-二班-1、李明-二班-2. 人员信息中的姓名、职称、班级、人员类型用“-”隔开,如高老师-教授-0, “咼老师”表示姓名,“教师”表示职称,“ 0”表示人员的类型是教师;李刚- 二班-1,“李刚”表示姓名,“二班”表示班级,“1”表示人员的类型是研究生; 李明-二班-2,“李明”表示姓名,“二班”表示班级,“2”表示人员的类型是本科生。 广义表((高老师-教授-0,(李明-一班-2,王平-二班-2)),(李老师-副教授-0,(白梅-二班-1,(李刚-一班-2)))可以用图3表示。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细则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的培养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科生导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人生引导,充分发挥启迪与濡染作用,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专业素养发展。 第三条本科生导师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质以及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 第四条院(系)应坚持水平与责任并重的原则,聘任热爱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师德学识兼具的教师担任导师,建设一支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兼顾学生人生引导和科学研究指导的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第五条鼓励学校全职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院(系)对导师的任职资格须进行认真筛选,聘请恪守职业道德、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为人正派、爱生敬业,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鼓励学校机关部处、学院党政管理干部担任本科生导师。拟担任本科生导师的党政管理干部要求硕士毕业工作满两年或博士毕业。鼓励退

休同志(年龄未超过 70 岁)根据专业特长担任本科生导师。 第六条导师的聘任程序 (一)采取教师自荐与院(系)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经教师申报、学院(系)审核,报教务处备案。学校其他单位的教师可向拟指导学生所在院(系)提出申请。 (二)院(系)建立“导师信息库”,将经教师申报、院(系)核准的导师信息纳入“导师信息库”,供学生了解和选择导师。 (三)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和发展在本院(系)或跨院(系)选择导师;导师也可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学生。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总数不超过 8 名。 (四)导师聘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结束后,如需变动,师生均可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经院(系)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七条导师须制订指导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每学期导师指导每个学生不少于 6 次(可以是集体指导),每次指导活动必须有详细的指导记录,指导记录表和学生意见反馈表是指导教师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建议在学期初、学期中及学期末加强对学生学业指导、人生引导,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关注学生学业以及思想发展动态,使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条导师应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对学生指导的时间和效果;受指导学生应认真填写《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记录导师的指导过程、指导内容和学习收获。 第九条全职教师担任导师,每学年指导 1 名本科生视同承担 5

导师制工作总结

导师工作总结 韩洪福 一、工作回顾 取消班主任,实施导师制是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招生工作的一大亮点之一,是学校对社会、对家长的一份庄严承诺,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创举,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与我校实际。一对一教育被公认效果最好的教育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做到一对一教育的学校并不多,重学业轻德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校在筹建的过程中就确立了导师制这一管理制度,并相继出台了《华顿外国语学校导师制方案实施》《华顿外国语学校导师制实施细则》,暑期的教师培训学校就导师制的实施进行了专题培训,开学后边实践边总结,且学且行切思,先后多次召开导师工作专题会议,对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坐下来研究解决方案,及时纠偏。工作中逐渐形成分层次要求,按阶段实施,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的工作思路。两个多月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困惑,为进一步落实导师制的各项要求,解决实施中存在各种问题,理清工作思路,使导师制这一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尽快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德教合一。现总结如下: 二、导师工作大事记 8月9日,出台《华顿外国语学校导师制实施方案》。 8月11日,出台《华顿学生导师分配表》。 8月12日,教师培训:导师制管理模式解读。 8月21日,出台修订后《华顿学生导师分配表》。 8月26日,《导师制实施细则》在校园网公示。 8月28日,制定太仓市华顿外国语学校家校联系单。 9月15日,学校召开导师组长会议。 10月10日,学校召开导师工作专题会议。 10月13日,高中部召开导师工作会议。 10月14日,初中部召开导师工作会议。落实学校导师工作意见。 10月16日,学校召开小学学生家长会。 10月22日,召开初高中学生座谈会,了解导师工作开展情况。 10月23日,高中部召开导师工作会议。 10月29日,学校召开导师组长会议。 10月30日,初中部召开学生家长会。 11月5日,导师月度考核材料收集。 11月23日-11月26日,将导师制过程管理材料整理归档。 三、成绩与经验 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思想工作由过去的班主任一个人在做,转化成全体导师一起做,德育和教学实现高度融合,师生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更多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导师一对一的帮扶,使学生感受到在其他学校感受不到的温暖和关怀,精神上得到抚慰,他(她)们觉得在华顿能找到自信、希望和寄托,这是导师制最大的成功。思想上的转变,会体现在学习上、遵守纪律上、行为规范上,都随之有不同程度转变。例如高一(1)班的陈汉磊,刚开学时,连续多次违反学校纪律,打架、出走,顶撞老师、损坏公物等等,被学校公开处理过,家长也曾劝他到到其他中学去就读,但是他想到到华顿以来学校领导和老师给他的关怀和帮助还是留了下来,随着导师和导师长的一次次谈话、一次次交流。从学习生活到人生理想信念,既开导

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度 一,制度背景 (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 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扮演新的角色,又要面对新的环境排除困惑,确立发展方向并通过努力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因此,学生急需老师在学习、生活、职业方面予以正确、及时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阶段的转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学会正确地选择职业,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具有丰富个性的杰出人才。 (三)学分制的实行呼吁导师制的介入。学分制的实行一方面扩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但另一个方面很多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出现盲目性,他们不知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这时就需要导师用他们的专业基础来帮助学生,避免学生时间、资金的浪费,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导师基本职责 (一)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 (四)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入学、选课、专业方向选择、双专业双学位选读、个人 学习计划制定、读好书、学年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考研、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 (五)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帮助他们掌握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一般方法论,提高他们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带领他们参与科研活动,增加实践能力,了解前沿知识,为将 来的继续学习或者参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七)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定期召开小组会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为充分发挥教师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面向本科生全面实施导师制。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学院指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创新等方面指导的教育制度。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必要组织保证,是学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制度保证,也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结合软件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目的和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旨在充分利用优质师资及教育资源,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益学生心理健康; 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意识和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第二章实施办法 1、实施对象及任务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施行。实施对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一年级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专业方向的选择。第二个层次为二、三年级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以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主。第三个层次为四年级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咨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培养为主。 2、导师遴选条件 (1)本科生导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责任心强,热爱学生。 (2)本科生导师必须是学院专业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所有满足条件的教师均须参加本科生导师制。 3、师生双向选择规定 本科新生在入学时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若学生或导师提出申请,并经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每学年可以进行一次调整。 原则上每位导师所指导的每届本科生人数不超过5名,总人数不超过20名。 4、导师的职责 (1)思想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职业素养。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总结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总结(2004-2005学年)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2005.9.22.

根据《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规定,经济系在2004级学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制的实施实行整班指导,主要以班主任为基础,一般来说,班主任就是该班的导师,以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以利于对导师工作的考核。 一、2004级导师人员 2004级共有9个班,有9位指导教师,具体导师及指导班级如表所示: 经济系2004级的导师及指导班级一览表 二、2004级导师的工作内容 1、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按照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既教书又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期间所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 4、帮助学生策划自己的未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写出书面意见。 6、负责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由导师组推荐经济学经典书目。各专业在一年级时阅读书目不作严格区分,主要是培养读书兴趣,熟悉专业知识。阅读书目选定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读书计划。每学期第十四周上交读书报告,导师批阅并给出相应的等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分。每学期要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评选出优秀读书报告,并给予奖励。一般来说,在“大一”学年中,至少要阅读两本经典著作。 三、2004级导师的指导情况 1、指导方式。主要采用了集体和个别指导的方式。没有完全按照《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

本科导师制规定

本科导师制规定

体育部休闲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一)制定依据 学习领悟院领导治校理政新思维,在专业建设方面重点开展创新休闲体育专业“导师制”的新型培养模式,落实专业培养方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师职责 教师担任导师工作,是其职责和义务,作为体育部岗位考核和目标管理指标之一。实行导师制,要求教师要时刻谨记“大局摆首位、责任扛肩上、工作做极致”基本工作要求,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工作内容 体育部专职教师每人指导至少两名学生完成“学、练、教”的培养模式,以“双向选择、专业相近、导师组推荐”为分配原则,以“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专业上创新,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为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目的 1.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学

会正确地选择职业,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具有丰富个性的杰出人才。 3.专项教学模式的实行扩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避免盲目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导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来帮助其选择,避免学生时间、资金的浪费,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本科生导师选拔条件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责任心强,师德高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熟悉本院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具又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并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有关规定。 (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三、导师工作职责 (一)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根据《曲靖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院教字[2010]33号),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导师职责 1.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以“导学”为基本职责。 “导向”: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向学生介绍大学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在进入学校后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4)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有关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处理各种关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对学生发展方向的选择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就业。 “导学”: (1)帮助学生了解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学生的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业目标顺利实现。 (2)对学生进行选课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发展的专业方向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教育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指导学生考研。 (4)对受到学业提醒或警示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督促其严格执行。 二、导师任职条件

1.导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责任心强。 2.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被指导学生所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3.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在我校工作满1年的教师方可担任本科生导师。 4.班主任同时兼任班级学生导师,可不受上述第3点条件限制。 三、导师配备 1.每个符合导师任职条件的在职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担任本科生导师,不得无故推诿和拒绝。 2.学院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即每位本科生都配有导师;每位符合条件的教师都担任导师。学生实行分类配备导师和分类指导。学生分为普通群组与特殊群组,特殊群组还需按照相同或相近特点再次分组(如考研组、艺体特长组、学困组等),根据导师特长将导师配备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群组,实行个性化指导。 3.根据每学年导师数遴选特殊群组学生数,每位特殊群组的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超过10人。其余学生纳入普通组由班主任担任导师并指导。 4.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学院公布导师名单、指导内容与方向以及相关的个人资料供学生选择,经学院调配,确定每个导师指导学生的名单。导师相对固定,但根据需要,每学年调整1次。 四、导师考评 1.导师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采取学生打分、领导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公布。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当年不得参加职称晋升,履职考核不得评优。 3.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与标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但是,班主任兼任导师工作的,仅核算班主任工作津贴。

浅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科技信息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水平高、品德兼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它标志着国内高等教育已经为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内部机制的深化改革。从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到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的整合到培养目标的确定,都以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教育管理体系。 1、建立导师制度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1.1有利于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专业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学生的思想状况,职业规划以及个性培养都与专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后,可以将专业学习与学生的未来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结合学生导师各自的研究专长,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在科研、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以具体的建议和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导师制度也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互动的方式,如个别谈心、小组讨论等,从而增进导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对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1.3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指导 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导师对大学生的全程指导,能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等方面的变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定位,并提前对学生加以充分指导,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1.4有利于整合第二课堂资源,促进学生素质拓展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培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主要依靠学生工作队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了文化艺术、科研学术、实习实践、志愿服务、体育健身、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诸多领域。第二课堂的科研学术、实践调研和就业技能训练等活动与特定专业密切相关,导师制的实施使教师广泛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对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资源,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作用巨大。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转变 本科生导师制是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重“传授”而轻“启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这种情况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宗旨相背离。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2.2导师资源的相对匮乏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胜任导师的职责。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往往要注意本科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定位都急需一些具有航标价值的真诚建议。还有要针对社会角色转变所面临的抉择问题,如何在学生对社会、前途的认知和适应都感到无所适从时,去指点和教导他们,则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责任感和爱心的导师。这样的导师既能寓生活哲理于学术交流中,又能将治学精神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然而这种导师资源并不多见。 2.3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学院或系对本科生导师制重视不够。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严肃性和其深远意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书与育 人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身的事,学的好坏与己无关,作为教师只要上好该上的课就行了,把教书和指导学习、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即使在明确了学生的导师后,一些学生能见到导师的次数也很少,甚至对导师只知其名却未谋其面,导师也无法履行导师职责,这样的导师制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4导师工作评价制度不科学,激励性不强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导师的聘后管理和评价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建立科学的导师工作评价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与评价导师工作,是有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条件。导师工作评价既要利于评价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当下的开展情况,又要对未来的工作起引导作用;既要涵盖工作效果,又要涵盖工作过程。 3、做好导师制的主要方式 3.1正确选择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我国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不尽相同,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取决于是否选择了结合自身特点的运行模式。在全面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学生工作在落实辅导员工作制的基础上,实施以“本科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双师制”。有条件的高校既派班主任,也派本科生导师,低年级以“班主任制”为主,高年级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两支队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指导形式上,可根据师资条件,既可采用“一师多生”形式,也可用导师组指导的“多师多生”形式。在指导途径上,既有集体指导,也有个别指导,可采用教授讲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等形式,加深与学生交流。在指导方式上,既可开展师生“面对面”商讨方式,也可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键对键”式沟通。 3.2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导师制所遵循的大学理念应是培养智慧与理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而导师制培养的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发展探究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导师制是基于人文关怀而产生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3建立有效的导师制激励与监督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充分肯定导师的付出,恰如其分地反映导师指导的质与量。由于导师大多会从事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并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工作量的确定及其它工作中工作量的确定,还有劳动的付出需要全面考虑。考核本科生导师的各项指标要兼顾可以量化的部分和难以量化的部分,以及导师职责中规定必须完成的部分和导师根据自身特点增加的部分,结合导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表现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落实实施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组织机构。 3.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不是家长,但一定程度上却执行家长的社会责任;导师不是思政辅导员,又一定程度地履行其责任,但缺少一定的权限,使其处于两难境地,所以要履行好大学生导师制度,必须找到其工作的切入点,才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考虑吸收一些优秀研究生充实导师队伍。现在高等学校学生人数增加迅速,师生比率比较大,可以选择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充实导师的队伍,使其管理的学生数适当少一些。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心理上比较接近,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发挥其管理与协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10-11. [2]戴翔等.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54-55. [3]周营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26-128. [4]胡国富.我国大学生导师制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3):164-165. 浅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西安邮电学院团委张瑞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梅永刚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本科生教育 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以及我国当前本科生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了做好导师制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基础理论研讨 49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