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升八暑假班第10课 综合训练

七升八暑假班第10课 综合训练

七升八暑假班第10课  综合训练
七升八暑假班第10课  综合训练

第10课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门槛(kǎn) 铺成(pū) 菩萨(pú) 挚痛(chì)

B.凹凼(dàng) 涎水(xián) 絮说(xù) 字帖(tiě)

C.滞笨(zhì) 塌败(tā) 憎恶(zēng) 殷红(yīn)

D.镶嵌(xiāng) 孤孀( shuāng) 震悚(sǒng) 校对(j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慷慨淋漓心不在焉

B.人声顶沸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深恶痛绝

C.马革裹尸微不足道九屈连环言外之意

D.大庭广众自言自语浩浩荡荡一泄万丈

3.(2019山东德州中考)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齐白石与徐悲鸿尽管年龄悬殊,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艺术上的挚友。

B.王教授当年在德州住的时间很短,谈及此地,只是浮光掠影,早已人地生疏。

C.因质量过硬,实力超群,这款SUV的地位无动于衷,连续几年都是销量冠军。

D.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4.(2019广西河池中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京绣对用料十分讲究,在上等的织物上,按照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用绣针穿引彩线,佐以金丝银线,在绣料上刺缀运针,绣出图样。

②而且,有些纹样的制绣只能出现在京绣中,特别是皇帝龙袍上的纹样,如果用错便有篡位夺权之嫌。

③明清时期,京绣大为兴盛,因其多用于宫廷,所以又称为“宫绣”,属于“燕京八绝”之一。

④除京绣之外,民间的刺绣工艺发展也很迅速,形成了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

⑤京绣严格遵循“图必有意,文必吉祥”的宗旨,无论是服饰纹样,还是配饰小品,都充分体现端庄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

A.①⑤②③④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③⑤②①④

5.(2019湖南长沙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6.(2019江苏盐城东台期中)名著阅读。(6分)

(1)《创业史》是小说家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老一辈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助互帮,为建设农村事业而奋斗的故事。(3分)

(2)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连 A 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文中A处的人物是,小说通过、等内容,塑造了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3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3)士别三日,。 (《孙权劝学》)

(4)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5)《木兰诗》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苦寒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二、阅读理解。

(一)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

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

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1)庐.墓侧庐: (2)会.虎为暴会:

2.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2分)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2分)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3分)

(二)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陈晓卿

①故乡是什么?

②字面上的故乡是指自己的出生地。但事实上,每个人心里还装着另外一个故乡——那是自己非常依恋的地方;是自己可以看不惯,但绝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是无论自己开心还是沮丧,都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

③比起故乡的样貌,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故乡的口味。从科学的层面上说,人的口味基本形成于童年时代,你童年时吃到什么,以后的口味就是什么。顽固的故乡口味依赖,源自神秘的童年味觉编码。

④故乡的味道首先是地理意义上的,它标识着你的归属,每个人都站在自己建立的食物鄙视链的顶端。这种归属感牢不可破,尤其以有风味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代表。一名北京的兄弟总结他们家的婆媳关系,太太和老太太亲如一家的和谐

中,一直存在着餐桌上的口味博弈

..,因为他娶了一个上海美女。

⑤故乡味道还证明着你口味的正宗。如果你对自己故乡的食物有着清晰的记忆,那么在一个饭局上,尤其是和你的口味正好吻合的饭局上,你就有绝对的话语权。故乡甚至关乎个人的尊严。在我看来,没有哪个地方的食物更好吃,但是一个故乡感非常强烈的人,他能把故乡的“口味正确”上升到倍数的水准。比如,哪个地方的辣椒最辣,这绝不是史高维尔指数注能够标定的。羊肉更是这样,甘肃、宁夏都声称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羊肉,新疆和内蒙古更具体到南疆还是北疆、呼伦贝尔还是锡林郭勒。一个海南人过来插话,加积鸭、文昌鸡、和乐蟹、东山—羊字还没说出来,所有北方的网友不约而同地敲黑板:注意,我们在讨论羊肉的话题。

⑥所以在饭局上,我经常会小心询问在座宾客的籍贯,稍一大意,就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永久的伤害。因为中国太大,连汤圆、粽子、豆浆都存在甜党和咸党,鸿沟几乎与信不信中医、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一样,一言不合,势同水火。南京人请客吃烧卖,一个呼和浩特人充满同情,什么,糯米馅儿的?江苏现在经济形势不行啊,吃不起肉?旁边一个广东人打圆场,我们广东更可怜啦,烧卖连面粉都用不起,用鸡蛋擀皮儿,而且,只能当早点。

⑦事实上,故乡的味道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也是时间意义上的,和你的记忆、你的成长有关。

⑧每个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空间的故乡,一个是时间的故乡。对于一个成

年人,假如他的生长地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样子会

永远刻在他的脑海里,而且被赋予更多的情感色彩,同样地也包括当年的味道。就

像梁实秋的北京,郁达夫的杭州,张爱玲的上海,汪曾祺的高邮。与其说他们在怀

念故乡的食物,不如说他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

⑨所以有人说得好,回得去的叫家乡,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⑩天涯咫尺,故乡难寻。这几年,我和同事只做了件事情——用食物给大家描

绘一个美味的故乡。

[注]史高维尔指数:指1912年美国化学家史高维尔所制定的度量辣椒属果

实的辣味的单位。

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2.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3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博弈”的含义。(2分)

4.作者为什么说“回不去的才叫故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三)蚊烟中的往事

迟子建

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②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③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寒风还在肆虐的时候,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黃,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④夏日的晚餐桌上,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

⑤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⑥天越来越热的时候,野菜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莱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

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暗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⑦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柳条为我做了根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决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⑨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缥缈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⑩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晩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1.文中写了哪些往事?(4分)

2.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3.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4.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品析第⑧段的画线句。(4分)

5.怎样理解第⑩段的画线句?(2分)

6.往事如烟,生活美好。你有什么难忘的记忆?写下来,说说原因。(2分)

课后作业

(一)爱的最后一课

奥尔布莱特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电话!”爸爸说,“火车站的人打电话说下午4点12分有一个寄给我的柳条箱。我问他里面装的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快点过来取吧。”

我和爸爸到了火车站,开了箱子,从里面蹦出一个四条腿的白色小东西,它沿着站台跑去,差点儿把我们撞倒。“小狗!”我大叫一声。爸爸一把抓过柳条箱上的货运标签,上面写着小狗的名字。“维基!”他高声叫喊。听到有人叫它的名字,

小狗停住了。“维基,过来!”爸爸喊着。不一会儿,小狗朝我们跑了过来。它是一只方鼻头、垂耳朵的英国纯种狗,丝缎般的白色皮毛上配着黑斑,在站台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维基的到来使我们感到惊喜。它总是将每天的报纸送给爸爸。我们小孩子争吵时,它就朝着我们低吟,打断我们。弟弟吉米困在房后的湿地里时,它就直接把妈妈领到吉米跟前。

在我看来,维基好像很喜欢吉米,没离开过吉米身边。这使我担心起来。趁妈妈听不到时,我警告吉米:“维基是我的小狗,你知道的。第一次把它带回家时,你甚至不愿意接近它。”

吉米势不两立地看着我,大声叫道:“它是我的狗!”

“发生了什么事?”妈妈问,她一直在听我们的谈话。

我眼泪汪汪地哽咽着说:“吉米抢走了维基。”

“希拉,他和你一样爱维基。”妈妈的柔声细语让我惊讶不已。平时我和吉米争吵时,她的语气都非常生硬。“你们没必要为它而争执,”她接着说,“维基的爱播撒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当我们分享这份爱时,爱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

维基和我们一起共度了两年半时光,直到因为爸爸的新工作我们搬到了渥太华。我们租的小房子正好坐落在公路边上。由于不熟悉交通,而且习惯了无拘无束的闲逛,因此局限在小院子里的生活使维基变得情绪低落、无精打采。

后来有一天,我们听到紧急刹车声和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我们跑出去发现维基瘫倒在地,但它还活着。从那以后,只要听到汽车呼啸而过,它就会瑟瑟发抖,即便是在屋子里也是这样。

三周过去了,维基还是那么死气沉沉。除了晚上到厨房走走,它几乎不起床。兽医说,他没遇见过类似情况。“这只狗已经丧失活下去的兴趣了。”他对我们说。

爸爸妈妈认为,拯救维基的唯一希望就是让它回到原来安静的老房子里去。当他们把想法告诉我们时,我和吉米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我们必须这么做,这对维基是再好不过了。”爸爸说。

随后,他给深爱维基的另一家人打电话。我们去度假时,他们总是收留它。他们说愿意收养维基。第二天星期六,我们全家都挤进旅行车。维基静静地躺在车后座它的“床”上。两个小时的路程,车内鸦雀无声。

当我们到达它的新主人家时,维基跑到我们跟前,脸上满是迷惑。我们紧紧地抱住它。爸爸拍拍它的肋腹;妈妈轻抚它的耳朵,注视着它的眼睛;我搂住它的脖子,紧紧地拥抱它。吉米低声哭了起来。我双手捂住了脸。

“还记得我跟你说过关于爱的话题吗?”妈妈问,“当和别人一起分享时,爱会变得越来越多。现在,你和其他爱维基的人一起分享它。”

“但这很伤心。”我说着,靠在妈妈身上哭了起来。

“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有关爱的最后一课,”妈妈说,“你学会了分享后,还要学会舍弃。总有一天,我必须让你们离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切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即便自己受到伤害。你明白吗?”

“明白!”我答道,因为我已经10岁了。

1.文章的开头从一个奇怪的电话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狗的可爱的?(3分)

3.“我”和弟弟吉米争吵的原因是什么?(3分)

4.妈妈对“我”说的话很有哲理,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说说你的看法。(5分)

5.作者最后说自己明白了。当时作者才10岁,你认为作者是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5分)

(二)评语

⑴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⑵“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⑶“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⑷“害群之马?”我说。

⑸“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⑹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⑺“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⑻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⑼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⑽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⑾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⑿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⒀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⒁“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⒂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⒃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⒄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试着概括。(4分)

⑴小学三年级

时,;

⑵十多年

后,。2.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6分)

⑴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

⑵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3.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一、1.D 2.A 3.C 4.D 5.A

6.(1)柳青梁生宝合作社

(2)祥子攒钱买车被抢妻子难产死亡(或钱被骗走小福子上吊自杀……) 祥子

7.(1)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即更刮目相待

(4)马上相逢无纸笔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二、(一)

1.(1)搭建庐舍(2)适逢,正赶上

2.B

3.(1)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考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

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

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

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

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

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为祸,盗贼请求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德秀说:“答应他了,

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

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

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

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

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

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二)1.开头提出疑问,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总领下文、统率全篇的作用。2.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突出强调了故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表现了人们对故乡所特有的情感。

3.“博弈”本指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或明或暗的较量。用在此处却是较生动、戏谑地表现出了一家人中由于家乡口味的不同存在的“不可调和”的分歧,会时不时在餐桌上体现。

4.因为回不去,家乡的影子、家乡的味道都只能留存于记忆,流连于思念,徘徊于梦中,所以是故乡——过去的家乡,回不去的家乡。

(三)1.笼蚊烟吃晩饭做豆酱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

被蚊咬(答对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2.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烘托了宁静平和的生活氛围。

3.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4.(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酱缸人的情感描写了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示例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5.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岁月逝去的惆怅失落。

6.(示例1)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难忘童年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岁月。

(示例2)妈妈做的一桌好菜。难忘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示例3)老师的叮咛嘱托。难忘漫漫求学之旅中老师的一路陪伴。

课后作业

(一)1.这样写起到了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2.小狗的外形非常漂亮,小狗很聪明,能帮助人做事。

3.原因是“我”觉得维基对弟弟更好,心里很嫉妒。

4.示例:我觉得“当我们分享这份爱时,爱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这句话对我启发最大。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应该和别人分享,而不能独占。

5.示例:我认为作者明白了,因为通过这爱的最后一课,作者明白了爱的真正含

义。

(二)1. (4分)(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我了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后来我才知道是误读。(2分)

(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2分)

2.(6分)(1)运用了排比或者连续设问的修辞手法(1分)(答出一点即得一分),强调(1分)了我当时疑惑和急切的心情。(1分)

(2)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1分)(答出一点得一分),生动地表现了他对我的厌恶(1分)及对老师评语的不满和失望。(1分)

3.(4分)(1)“评语”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和十多年后两部分内容,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2)用“评语”作标题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结合文章内容并把两个标题加以比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