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323.00 KB
- 文档页数:5
心肌灌注核素显像、平板运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意义彭朝权;霍道贵;陈;姚洁娜;梁真;程木桦【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01(010)004【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核素显像(ECT)、平板运动心电图(TET)及动态心电图(DE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对80例冠心病患者同步进行ECT、TET及DEG,并作对比分析.结果:ECT的阳性率(91.3%)明显高于TET(77.5%)、DEG(62.5%),TE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DEG.而DEG的特异性(86.5%)明显高于TET(78.2%)和ECT(74.6%).结论:ECT、TET能较好地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和部位.DEG有较高的特异性.【总页数】2页(P296-297)【作者】彭朝权;霍道贵;陈;姚洁娜;梁真;程木桦【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09【相关文献】1.核素心肌显像、冠脉造影和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对比性研究 [J], 吕茂家2.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意义 [J], 应红3.常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J], 高淑蓉4.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比较[J], 张莉;桑小银;李娟5.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分析 [J], 杨家友;高小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54例,患者先后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计算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
结果54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使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有43例阳性,敏感性为79.63%,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有39例阳性,敏感性为72.22%,心肌核素显像的敏感性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较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核素显像心脏超声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93-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步升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痛苦,能有效降低该类疾病的死亡率。
以往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创伤性、费用高、专业性强等缺点,使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随着同位素技术的发展,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被应用到冠心病的诊断中,和心脏超声一样具有无创性[1]。
笔者结合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54例,男26例,女28例,年龄46-64岁,平均(52.34±5.64)岁,排除束支传导阻滞、慢性支气管炎、心肌肥厚患者。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以140μg/kg•min的速度使腺苷匀速泵入静脉,泵入腺苷3min后,迅速静脉注射99mTc-MIBI 20mCi,使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诊断价值马丽艳;刘媛媛【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年(卷),期】2013()6【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价值。
方法 52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CAG检查前行MSCTA与MPI检查。
评价MSCTA和MPI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准确性。
结果与CAG结果对比,MSCTA与MPI二者联合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5.2%、96.2%、96.8%和92.2%。
MSCTA与MPI二者联合诊断CAD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较MSCTA显著提高(p<0.05)。
结论 MSCTA结合MPI对疑似冠心病患者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较CTCA检查明显提高了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
【总页数】2页(P387-388)【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心病;心肌灌注显像【作者】马丽艳;刘媛媛【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J], 张玉环;李颖华;于俊梅2.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J], 冯贵生;李丽娟;张胜潮;张广伟;曹金红;任福林3.64层螺旋CT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钙化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J], 赵骏;潘昌杰;栾玉芬;徐龙宝;钱农4.CT冠状动脉成像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分析 [J], 魏俊阳5.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双源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赵中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章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何作祥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CAD)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估价、疗效估价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已得到了国际公认(1),如在美国,2005年,心肌灌注显像病例数约800万例。
在我国,随着新的放射性药物、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的推广应用和心血管病临床医师对核医学认识的增加,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已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所接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目前常用的心肌灌注显像剂为Tl-201、Tc-99m-MIBI,Tc-99m-Tetrofosmin等。
Tl-201是临床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静脉注射后,Tl-201在心肌内的初始分布取决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随后,心肌对Tl-201的摄取与清除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呈现“再分布”。
目前,常用的有Tc-99m-MIBI、Tetrofosmin。
与Tl-201相比,Tc-99m标记的MIBI、Tetrofosmin的主要区别是,Tc-99m标记的MIBI、Tetrofosmin均没有明显的再分布,因此,对于诊断心肌缺血,需要分别在负荷试验时和静息状态下注射Tc-99m-MIBI或Tc-99m-Tetrofosmin。
这些显像剂在静脉注射后均能浓集在心肌内,使正常心肌清晰显影。
它们在心肌内的浓集量与局部心肌血量成正比。
当冠状动脉使狭窄达到一定程度时,局部心肌血流灌注的绝对降低,或者在运动试验或药物负荷试验时,正常冠状动脉供血区的心肌血流灌注明显增加,而有病变的冠状动脉供血区的心肌血流灌注增加不如正常的冠状动脉供血区,从而,导致局部心肌血流分布的不平衡,或心肌血流灌注绝对降低,心肌对显像剂的摄取绝对或相对减少,在心肌显像图上,表现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
应当指出,心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即使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由于冠状动脉自身的调节作用,仍能使静息状态的冠状动脉血流保持正常,因此,对于诊断冠心病,单纯的静态心肌显像是不合适的,心肌显像需与运动试验或药物负荷试验相结合。
引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导致心脏缺血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的关键,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冠心病的诊断1.临床症状的分析: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绞痛等。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和发作规律,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查心电图的变化,如ST段改变、T波倒置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3.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如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4.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和心室功能。
5.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注射X线造影剂来观察冠状动脉的管腔情况,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位置。
二、冠心病的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度锻炼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3.活动治疗: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情况,增强心肺功能。
但是要注意掌握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以免引起心肌负荷过重。
4.核素显像和再灌注治疗:核素显像技术可以检测心肌的再灌注情况,指导冠心病的治疗。
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冠状动脉支架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5.心理和心理社会支持:冠心病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支持和关注,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病情,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634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20 年10 月第 44 卷第10 期Int J Radiat Med Nucl Med, October 2020, Vol.44, No.10•临床研究•瑞加诺生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初步临床研究郭小闪1靳春荣2武志芳1武萍1李莉1陈伟强3李思进1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大原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太原030001; 3南京海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211100通信作者:李思进,Email:nsjnml23@【摘要】目的探讨瑞加诺生注射液作为负荷药物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的42名受试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受试者分为2组:瑞加诺生组[男性8名、女性9名,年龄(59.83±7.88)岁]和腺苷组[男性12名、女性13名,年龄(56.32±7.34)岁],分别行瑞加诺生和腺苷注射液的静息M P I后再行负荷M P I,之后2周内所有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
以CAG结果为标准,分析2组M P I诊断冠心病的效能并观察不良反应。
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配对;检验或方差分析、WilcoxonZ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瑞加诺生和腺苷的M P I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 appa检验。
结果2组一般资料、CA G阳性率及狭窄程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03~1.201, Z—1.346〜-0.228, Hsher's确切概率法,均P>0.05)。
瑞加诺生负荷M PI诊断冠心_病的灵敏度为70.00%( 7/10)、特异度为87.80%( 36/41)、阳性预测值为58.33%(7/12)、阴性预测值为92.31%(36/39)、准确率为84.31%(43/51);腺苷负荷M 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丨.43%( 10/14)、特异度为86.89%(53/6丨)、阳性预测值为55.56%(10/丨8)、阴性预测值为92.98%(53/57)、准确率为84.00%(63/75), 2种M PI方法诊断效能的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均P=l.00),其分别与C A G结果比较,均存在中度一致性(《=0.537、0.525,均P<0.001)。
认识SPECT MPISP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心肌灌注显像(MPI)是国际公认的无创性冠心病诊断与评价手段。
它可以从心肌血流储备、心肌有无缺血、缺血和/或梗死的范围及程度来早期诊断冠心病,反映其危险程度,评价各种手段治疗CHD的效果。
包括MPI在内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核心脏病学。
这里主要介绍SPECT MPI。
(一)基本原理SPECT MPI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放射性显像剂示踪技术。
以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99mTc-MIBI(99m锝-甲氧基乙腈)SPECT MPI为例,99m Tc-MIBI经静脉注射后随冠脉血流进入心肌细胞。
进入心肌细胞的“量”与局部的“心肌血流量”成正比,而且经首次血液循环基本达到最大摄取,即进入心肌细胞后可迅速“固定”下来,之后随时间的推迟基本无“再分布”。
打个比方,显像剂进入心肌细胞后,就如同“照相按下快门”,其在心肌细胞内的分布就像照片一样被“瞬时”记录、固定下来,而显像所要再现的就是探测显像剂在心肌内的分布情况。
显像剂在心肌内的分布与三方面基本因素有关:首先是局部心肌血流量,二是心肌细胞功能状态,三是当时的机体状态。
而机体状态能明显影响心肌血流量。
显像所呈现的显像剂分布其实就代表了心肌血流量和心肌细胞的功能状态。
虽然心肌显像一般是在注射显像剂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采集成像的,但其展现的显像剂分布仍然是代表“注射时刻”的心肌血流状态和心肌细胞功能情况(如前所述),之所以要延迟一段时间(30~60min)显像的目的是要等“靶器官”(心脏)以外的脏器,如肝、肺内的显像剂被清除,而提高“靶器官”与“非靶器官”的比值,避免“靶器官”周围显像剂的干扰以便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但心肌内的显像剂(99m Tc-MIBI)分布在注射后“极短时间内”即固定下来,而随时间的推移基本保持不变,故成像所呈现的心肌内显像剂分布就代表注射时刻心肌血流量与心肌细胞的功能状况。
冠心病及其心功能诊断手段谭琪敏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心脏结构、功能和心肌灌注情况;判断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对预后判断以及结合临床特征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蓬勃发展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心脏和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器官功能和组织灌注等信息,并已渗透到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等领域。
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心室造影、CT、超声心动图多普勒检查、核医学以及磁共振检查等。
一、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精确定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价患者预后,能诊断钙化斑块和血管内血栓,了解冠状动脉血流状态(TIMI分级)和侧枝循环等。
对有高危因素的胸痛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对STEMI患者应在发病12小时内尽快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再灌注治疗,要求患者到院后90分钟内接受造影及PCI治疗。
对ACS 的中高危患者应早期积极介入治疗。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仍有心绞痛症状者,或有心衰症状需要血管重建的患者,主张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便决定血管重建方案。
但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提供管壁信息,尤其对易损斑块的辨别相对较弱,也不能提供微循环灌注和存活心肌信息。
二、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MSCT)64排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放射剂量低。
管球围绕患者旋转一周可产生64层图像,15秒内完成。
采集的断层信息在计算机屏幕上建立三维图像,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评价狭窄和钙化程度。
64排CT为临床医生诊断不典型胸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缩小了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人群范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无创检查方法,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和提高检查的质量,减轻病人负担64排CT不仅可以看到冠状动脉主要节段的病变,还能看到远端冠状动脉节段和侧支,尤其在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主要节段及左回旋支近端部,诊断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
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胸痛病人,若CT检查阴性,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
双源 CT 冠脉成像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对比研究程建和;王胜军【摘要】Objective:To analyse the value of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 DSCTCA)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 MPI)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CAD) .Method:115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confirmed or suspec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parately DSCT and MPI in-spection within one week,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 CAG) should be completed in a month.CAG was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comparision of DSCTCA, MPI and combin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CAD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tected lesions of vessels.Result:In 115 patients,there were 68 patients diagnosed CAD, sin-gle-vessel lesions in 17 cases, 35 cases double-vessel lesion, three-vessel lesions in 16 cases;135 coro-nary artery luminal stenosis rate was more than 50%in 204 vessels.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DSCTCA, MPI and the joint use for diagnosis of CAD were 82.4%(56/68),80.9%(38/47), 81.7%(94/115);76.5%(52/68), 78.7%(37/47), 77.4%(89/115) and 92.6%(63/68), 76.6%(36/47), 54.8%(63/115);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DSCTCA, MPI and the joint use for diagnosis of lesion vessels were 77.8%(105/135), 90.5%(190/210),85.5%(295/345);73.3%(99/135), 73. 3%(99/135), 82.9%(286/345) and85.2%(115/135), 82.9%(174/210), 33.3%(115/345).Con-clusion:DSCTCA and MPI are both important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clinicaldiagnosis of CAD. A combination of DSCTCA and MPI is better.%目的:对比研究双源 CT 冠脉成像( DSCTC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心病( CAD)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115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一周内分别行DSCTCA和MPI检查,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冠脉造影( CAG). 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CA、MPI及两者联合运用诊断CAD、检出病变血管的效能. 结果:115例患者中,CAG有一支及一支以上冠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68例,其中单支病变17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16例;共计204支,管腔狭窄率≥50%的冠脉累计135支. DSCTCA、MPI及二者联合运用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4%(56/68)、80.9%(38/47)、81.7%(94/115);76.5%(52/68)、78.7%(37/47)、77.4%(89/115)和92.6%(63/68)、76.6%(36/47)、54.8%(63/115);DSCTCA、MPI和两者联合使用检出病变血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77.8%(105/135)、90.5%(190/210)、85.5%(295/345);73.3%(99/135)89.0%(187/210)、82.9%(286/345)和85.2%(115/135)、82.9%(174/210)、33.3%(115/345). 结论:DSCT-CA和MPI均是临床诊断CAD的重要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结合既能灵敏诊断心肌缺血,又能较好反映冠脉血管病变,为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5(021)009【总页数】5页(P1461-1465)【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灌注显像;双源CT;冠脉成像【作者】程建和;王胜军【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陕西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流行病学证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是中国人群缺血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首要死亡原因之一。
核医学在心血管诊疗中的作用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核医学在心血管诊疗里发挥的那些奇妙作用。
一、核医学是啥呀。
核医学呀,简单来说,就是一门把放射性核素运用到医学领域的学科。
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医学世界里的超级侦探,通过追踪放射性核素在人体里的行踪,来帮医生发现身体里那些藏得比较深的秘密。
比如说,在心血管系统这个复杂的“交通网络”里,核医学就能帮我们看清很多平时不容易察觉的状况。
二、核医学在心血管疾病诊断里的神通。
1. 心肌灌注显像。
这可是核医学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厉害招数哦。
它就像给心肌做了一场“灯光秀”。
医生会给患者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这种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跑到心肌细胞里。
然后,通过特殊的仪器,就能看到心肌各个部位对这种药物的摄取情况啦。
如果某个地方摄取少了,那就可能提示这个地方的心肌供血不太好,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堵塞了。
就好比是高速公路上某个路段车流量少了,那很可能就是这条路出问题啦。
2. 核素心肌代谢显像。
它呀,更像是一个能看透心肌细胞“能量工厂”运转情况的显微镜。
心肌细胞需要能量来正常工作,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就能观察心肌细胞对一些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
比如说,当心肌细胞因为缺血或者其他原因出现损伤时,它的代谢就会发生改变。
通过这个检查,医生就能更准确地判断心肌细胞的存活情况,这对于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可是非常重要的哟。
3. 心血池显像。
想象一下,把心脏里的血液流动情况变成一场生动的“电影”,这就是心血池显像能做到的事儿。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血液成分,然后用仪器动态观察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时的血液流动变化。
医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心脏的功能,像心脏的射血分数、心室壁的运动情况等。
要是发现心室壁运动不协调或者射血分数低了,那就可能是心脏出了毛病,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啥的。
三、核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里的贡献。
1. 放射性核素治疗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有时候会有一些坏死的心肌组织,就像房子里的“危房”一样,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
2021年 2月第 42 卷$ 第 1 期Feb. 2021Vol. 42 No. 1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doi : 10. 3969/j. issn 1006-7795. 2021. 01. 005 ]・核医学基础与临床*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计划专项经费资助(DFL 20180802)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Bep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of Hospitals" Ascent Plan ( DFL 20180802).* Corresponding author , E-mail : imaginglu@ hotmail. com网络出版时间:2021 -01 -19 13: 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 ://k*s. okU net/kcms/detaii/11.3662. R. 20210119. 1000.010. html心肌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不同缺血程度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谷珊珊1!2卢 洁1>3'4* 陈 冈『(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053; 2.民航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123;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3; 4.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3)【摘要】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tusion imaging, MPI)半定量分析不同缺血程度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onao arteo disease , CAD ,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以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于民航总医院行两 日法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6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onao angmgophy , CAG ),根据CAG 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2例(病例组)和非冠心病组47例(对照组)。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6, 6(1), 50-5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6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cm http://dx.doi.org/10.12677/acm.2016.61010
文章引用: 包秋胜, 张轶群.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学进展, 2016, 6(1): 50-54. http://dx.doi.org/10.12677/acm.2016.61010
Study 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Qiusheng Bao, Yiqun Zhang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Feb. 26th, 2016; accepted: Mar. 14th, 2016; published: Mar. 17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As the increasingly improved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at threat against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the mankind’s first killer in the worl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is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method used in non-trauma-examination on CAD. MPI can pre-judge the degree and the rang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lso give an accurate medical assessment on myocardial ische-mia. As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e technology use of MPI these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ssive clinical data home and abroad about it in CAD risk grading, prevention, treatment protocols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MPI, giving reference in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CAD, MPI, Coronary Arteriography,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包秋胜,张轶群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秋胜,张轶群 51 收稿日期:2016年2月26日;录用日期:2016年3月14日;发布日期:2016年3月17日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CAD)成为了最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认的人类健康“头号杀手”之一。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是目前非有创检查中最常用的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它可以预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对心肌缺血状况也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评估。随着近几年MPI的成熟,其在对冠心病的危险分级、各级预防、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本综述旨在总结整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的综合信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冠心病,核素心肌灌注显象,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1. 引言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器官病变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之一。其本质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为心绞痛,最严重的病型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现代心脏病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区心肌存活的评价[1]。存活心肌根据不同的结局可有心肌顿抑、心肌冬眠及伤残心肌三种类型[2]。因此,对存活心肌的检测是冠心病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的关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是目前临床主要反映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罪犯血管的确定、血运重建术前分层、胸痛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均扮演了重要的作用[3]。在无创性检查方法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国际已经公认的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方法[4],它可以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与程度,在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判断、治疗决策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己经得到肯定[5],与“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有较高的一致性。
2.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关系 冠状动脉造影(CAG)依然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操作过程有1.5%的并发症发生率及0.3%的死亡率且较昂贵的价格,使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6]。在美国每年行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约40%~50%不能被诊断为CAD [7]。Wennberg等[8]对新英格兰北部接受CAG的冠心病疑似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32%的CAG完全正常和15%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因此,美国及欧洲的指南建议在检查前进行缺血试验[9]。临床荟萃分析显示,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可达89% [10],且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在我国,黄艳玲等[11]对2006年~2008年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接受的46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朱红静等[12]对河南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54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两种检查的比较,同样得出了一致性的结果。所以,心肌灌注显像在对疑诊或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决策、预后判断以及危险度分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最佳“看门人”[13]。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作为是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依据。虽然PET被公认为检测存活心肌的金标准[14],但由于其价格、药源、复杂技术等原因,很难成为常规的检查。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对存活包秋胜,张轶群 52 心肌做出准确的判断[15],其能够定量分析缺血心肌范围、程度和可逆性及定量计算局部功能参数,并且在价格,技术需求等方面均比PET优越。所以,SPECT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Nallamothu等[16]同时研究了SPECT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对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的影响,发现SPECT心肌灌注显像结果正常和异常的患者中,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比例分别为3%和36%。Miller等[17]的研究,也得到了相近的结论。 由上述可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作为CAG的筛查方法,Brown等[18]随访了234例心肌灌注显像后的患者,其中50例于显像后做了冠状动脉造影,47例被证实冠状动脉管腔有≥50%的狭窄发生,在6~16个月的随访中无1例出现心脏事件,所以MPI评估为低危的患者无需再做CAG检查,MPI评估为高危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的CAG检查[19]。
3. MPI与CACS的联合应用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异性病变,且CAC与粥样硬化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20]。相关研究已经证实,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标志[21],所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对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了解斑块分布及CAD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22]。近年来,CACS逐渐并逐渐成为临床评估冠心病的参考标准之一[23]。美国心脏协会认为,如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 10,则冠心病发生率很低。积分为11~400,则表明有冠状动脉狭窄存在,临床需加以重视。当积分超过400时,则说明肯定有冠心病的存在,且有高危险。在国内,邵燕惠等[24]将钙化积分值与造影作对比,发现当积分 > 400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有很高的相符率,同时指出CACS可作为众多诊断CHD的参数之一,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需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具体分析。 MPI能够反映冠脉的血流动力学意义和功能意义,CACS衡量的是冠脉钙化的面积和程度,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解剖学改变的依据。所以结合二者对CAD的诊断高于二者的单独诊断,Gaemperli等[25]研究证实了这一点。Tiziano等[26]的研究表明将CACS与MPI两方面的病理生理信息结合形成了互补信息。张雷等[27]研究结果显示:当CACS 1~10分时,静息门控MPI结果与CACS 0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当CACS > 10分后,静息门控MPI结果中左心室PFR、LVEF以及QPS积分、室壁运动积分和左心室增厚积分值与CACS 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CACS > 100分后,静息门控MPI结果中左心室EDV、ESV值与CACS 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巴雅等[28]和Feldman等[29]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以其对冠心病来说不容忽视的诊断地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且成为了心脏病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MPI可以与其他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来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率,并以其对CAD的危险层度及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可成为冠心病“金标准”检查方法的筛选检查手段,为CAD的预测疗效和远期预后提供可靠的客观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