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老化的原因及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4.06 KB
- 文档页数:2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大\中修养护方案确定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至今已建成7万多公里,其中90%以上是沥青路面。
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将逐步进入大修或中修期。
如何清楚地认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正确地对现有路面进行评价,合理地选择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保证道路的使用性能,将是道路管养部门的首要问题。
一、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成因1、龟裂龟裂是沥青路面最为重要的一种裂缝形式,在路面上表现为互相交错的小网络状裂缝。
主要原因是疲劳损坏,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逐渐失去承载能力,疲劳破坏就会产生。
由此产生的龟裂都是自下而上发展的,裂缝贯穿整个路面结构。
有时,由于沥青材料的原因,如沥青混合料脆硬、严重的沥青老化等,也可能在沥青路面表面形成相互交错的小网格状、块度很小的龟裂。
但这种龟裂病害仅限于沥青路面的表面,不会产生路面的变形,对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功能性能并没有多大影响。
2、块裂块裂表现为纵向和横向裂缝的交错而使路面分裂成近似成直角的多边形大块,块裂的网格在形状和尺寸上都有别于龟裂。
块裂产生的主因是材料,它主要是由路面材料的低温收缩和沥青老化所引起的。
不象龟裂主要出现在荷载作用的轮迹处,块裂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宽度内,范围较大。
块状裂缝的裂缝深度一般仅限于路面表面,对路面承载能力和功能性能都没有太大影响。
3、纵裂纵裂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单条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纵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路面承载能力逐渐不足,在经常承受荷载的路面轮迹带处会产生多条平行的小纵裂。
在半填半挖路基的分界处由于路基压实不够,发生不均匀沉降,新旧路结合部或路面加宽处,裂缝的反射作用也会在路表产生纵缝。
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也会产生中线处纵裂。
4、横裂横裂是与道路中线近似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横裂产生的主因是温度变化。
如果沥青劲度过大或沥青变硬,在气温下降的时候就容易形成间距大致相同的横向裂缝。
阐述沥青路面松散和泛油病害防治措施松散和泛油虽不是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但在某些时候还是会遇到。
到底沥青路面为何会出现松散和泛油等病害,本文就对此问题展开讨论,针对沥青路面松散和泛油病害的类型,产生原因,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松散及泛油病害特点松散大多发生在沥青路面的使用初期,是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并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
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泛油仅产生在行车道上,而且是间断式的片状分布。
规范中对泛油病害无分级标准,只描述为“路表呈现沥青膜,发亮,镜面,有轮印”。
二、病害原因分析1.松散的形成原因。
1)混合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沥青混合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矿料为酸性石料、所用的矿料过湿或所选用的沥青胶结料粘结力差,从而使得沥青膜与集料之间缺乏有效的粘结;设计所用的沥青用量偏少,使得沥青膜的裹覆厚度不足,在外部水的作用下使集料从混合料中脱离形成松散。
2)混合料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中有两方面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混合料出现松散,一是混合料的拌和,另一个是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的拌和过程中拌和不均匀,部分混合料集料缺乏有效的胶结料粘结,或者拌和过程中温度过高,使得沥青老化可能使混合料在摊铺后出现松散;另外,运输过程中若混合料出现离析、未进行有效保温或运输距离较长使混合料温度过低都可能引发施工后混合料出现松散。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措施沥青路面是我们常见的公路路面之一,它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设中十分常见。
然而,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路面的美观度,还会降低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1、温度变化沥青路面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温度变化会引起路面变形,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沥青路面会出现伸缩变形,同时还会出现龟裂、排水不畅等情况。
2、水分侵入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细小的孔隙或裂缝,这些缝隙很容易被雨水或其它液体侵入,导致路面松动、膨胀、变形等现象,同时还会破坏路面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产生裂缝。
3、过度负荷在车辆频繁通行的路段,沥青路面的荷载会不断变化,如果车辆重量过大,或者车辆经常停留在同一地点,路面就会产生局部变形,从而引起裂缝。
4、材料老化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紫外线、酸雨、高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材料的老化。
材料老化会使得路面失去弹性,变硬、变脆,不具备抗裂性能,容易出现裂缝。
二、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措施1、填充材料修补在路面出现裂缝后,可以通过填充材料进行修补。
常用的填充材料有:沥青封闭剂、聚合物材料、沥青胶等。
填充材料的优点是简便、快速,适合对局部裂缝进行修补,但其缺点是对裂缝的处理效果不稳定,需要经常维护,耗材较多。
2、镶嵌法处理镶嵌法处理是在路面裂缝处钻孔,然后嵌入专用的防裂材料,使得材料与路面完全融合。
这种方法对于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裂缝进行处理效果较好,但是需要相对较长的维护周期和较高的成本。
3、热补法处理热补法处理是通过将沥青材料加热融化,然后倒入路面裂缝处,经过高温压实,使得材料与路面完全融合。
这种方法处理效果较好,具有持久性和耐候性强的优点,但其也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维护周期。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摘要:沥青路面长期在车辆行驶作用和自然影响下,会发生很多病害。
文章分析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提出其治理措施,以及提高路面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对策引言现在我国交通行业取得很大的发展,沥青路面也随之被应用的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沥青路面具有养护时间短、适应强等优点,然而市区沥青路面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病害。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1)坑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材料不合格、水损坏、车辆超载等原因引起的。
2)麻面与松散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使用的沥青稠度偏底,用量偏少或沥青加热时温度过高,与矿料粘附力不足;矿料级配偏粗、过湿,或在低温、雨季施工等。
3)沥青路面形成拥包的缘由重点是因为沥青面层中沥青比重超标、粘度与软化点不高,矿料级配不合理,细料超标,草成面层材料自身的高温抗剪强度降低,在行车作用下形成拥包。
而且还有交通量的大小,车辆超载情况,温度,路线线型,路面设计,路面材料等都会引起沥青路面出现拥包现象。
4)沥青砼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沥青材料老化,路面基层结构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配合比不当、拌和不均、车辆严重超载等原因造成路面承载力下降。
二、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一)沥青路面裂缝沥青路面裂缝按其成因不同划分成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与网状裂缝三种。
横向裂缝的形成重点由于实际的气温条件、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等影响。
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尤其是在旧路基扩展地段,因为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与压实度控制不足,特别在有表面水渗入的前提下,其地段通常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
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二)沥青路面车辙车辙是路面结构层与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造成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形成的累积永久变形。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关键原因是沥青路面构造与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原因,机上气候、交通量与交通构成等外界原因。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最为常见的路面形式之一,它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不过,与其它路面形式一样,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种病害,这不仅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度和通行效率,还会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建设和维护沥青路面时,需要认真研究其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以确保其正常和可靠的使用。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一)龟裂病害龟裂病害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表现为路面表面出现一系列的小裂缝,形如乌龟的背甲,因此得名“龟裂病害”。
该病害的原因主要包括路面过于老化,沥青含量不足,路面基础不够坚硬等。
龟裂病害不仅会减小路面的美观度,还会阻碍雨水的排除,有可能造成路面深层损伤、车辆滑动等危险。
(二)坑洞病害坑洞病害是指路面表面的凹陷形成的坑,其主要原因是路面基础沉降、路面材料失效等。
坑洞病害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不舒适感,还有可能会对车辆造成损伤,影响行车安全。
(三)疲劳裂缝病害疲劳裂缝病害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裂缝,其形态多样,可以呈线状、箭头状等。
该病害主要是因为路面受到重复的载荷作用,导致材料受力过度、损伤。
该病害的出现会加速路面老化、破损,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
(四)水损病害沥青路面若接触过多的水,容易形成水损病害,该病害的特征是路面表面的石子被冲刷掉,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在路面表面留下明显的凹陷。
水损病害不仅对路面的美观度产生影响,还可能损害路面的基础,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二、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一)龟裂病害的处理针对龟裂病害,需要采用定期养护和治理措施。
当龟裂病害尚未很严重时,可以进行找平和涂刷粘合剂的措施,这样可以将裂缝密实填充,并且利用粘合剂来加强石子的支撑能力。
若龟裂严重,可以行龟裂层切割、混合物掺加等方法进行修补。
(二)坑洞病害的处理对于坑洞病害,需要对路面进行彻底的修补。
一般情况下,需要先用锤击散坑泥,然后再进行填充和铺平。
1 沥青路面的纵、横向裂缝1.1 质量问题及现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表现有多种形式,如纵向、横向、网状等。
若不能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路面渗水、嘟浆、扩展、破坏,尤其是在冬季,这种裂缝相当多,极易使早期破坏扩大、发展。
1.2 纵向裂缝原因分析地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改造拓宽工程,新旧路基、路面的搭接部位没有严格做好开挖台阶分层压实处理,以及下部基层软弱,土层处理不彻底,引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
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胀土),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路基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路基坡脚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而滑坡。
1.3 横向裂缝原因分析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
半刚性基层尤其是水泥稳定砂砾的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某些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以及冰冻地区路基冻裂导致路面的横裂。
1.4 纵向裂缝预防措施分层填筑,边坡充分压实,可以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正确放坡,高填方段放缓边坡,减少边沟深度。
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地段:路基填筑前应将边坡松土清除,并按填土厚度逐级进行开挖处理并严格压实。
加固地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加强处理后再填筑路基。
1.5 横向裂缝预防措施处治基层:采取防裂措施,及时对基层养生以减少前期开裂,及时铺筑沥青面层或浇洒透层油以减少裸露时间,减少基层横向干缩性开裂。
采用橡胶、改性沥青封缝胶开槽法封缝。
1.6 处理措施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应根据发生裂缝的路段及施工时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路基外反压道床,使路基保持稳定。
对石质路基可在路基上采用注浆、锚杆注浆进行加固。
在裂缝中注入粘接剂将土体裂缝粘接。
沥青路面裂缝处注入改性沥青封堵,防止雨水渗入。
2 反射裂缝2.1 质量问题及现象在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中,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是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反射到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的横缝中,反射裂缝占了主要比例。
2.2 反射裂缝原因分析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半刚性路的反射裂缝和对应裂缝主要是非荷载型的,主要是由于温度的冷缩引起的,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由温度和荷载共同作用的。
浅析沥青路面损坏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要:公路一旦投入使用,路面的早期损坏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路面的坑槽、沉陷、波浪拥包、车辙、块状裂缝和纵向裂缝等损坏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势必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安全、舒适。
沥青路面损坏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
关键词:沥青路面损坏产生主要原因
公路一旦投入使用,路面的早期损坏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路面的坑槽、沉陷、波浪拥包、车辙、块状裂缝和纵向裂缝等损坏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势必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安全、舒适。
沥青路面损坏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
一、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的普遍类型有:坑槽、沉陷、波浪拥包、车辙、块状裂缝和纵向裂缝等(以此六项为例,浅析)。
1.坑槽
轻:坑浅,有效面积在0.1㎡以内,(约0.3*0.3),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坑深,有效面积大于0.1㎡,(约0.3*0.3),损坏按面积计算。
(1)压实不足性坑槽:施工时混合料温度太高,使沥青老化,粘结力降低,脆性增加,导致压实不够,粘结不牢,在行车载荷作用下,形成坑槽;混合料温度太低,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充分,导致压实度不够形成坑槽。
(2)厚度不够性坑槽:路面下面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导致沥青上面层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部分混合料易被带走,形成坑槽。
(3)水损害性坑槽:①开始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②沥青膜与。
第十章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沥青路面通长用于铺筑路面的面层,它直接受荷载作用和大气因素的影响,同时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受气候因素与时间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为了能使路面给车辆提供耐久的服务,必须要求沥青路面具有以下的耐久性。
(1)抗老化性能即抵抗沥青路面受气候影响逐渐丧失粘韧性等各种良好性能的能力。
这是由于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沥青进行反复加热,以及路面长期处与大自然环境中,也要经受阳光,紫外线等自然因素作用,均会使沥青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老化,导致沥青路面性能衰减。
(2)耐疲劳性能即沥青路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它是由于沥青路面在使用期间经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长期处于应力应变交迭变化状态,致使路面结构强度逐渐下降。
当荷载重复作用超过一定次数以后,在荷载作用下路面内产生的应力就会超过强度下降后的结构抗力,使路面产生裂纹,产生断裂破坏。
(3)水稳定性即路面抵抗受水的侵蚀逐渐产生沥青膜剥离,掉粒,松散,坑槽而破坏的能力。
这是由于水分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沥青苯身的粘结力,同时也破坏了沥青与矿料间的粘聚力,从而加速了剥落现象的发生,造成了道路的水损坏。
(4)抗滑特性车辆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如果轮胎与路面间的抗滑力很小,特别是路面在潮湿状况下,轮胎与路面间的水膜阻隔轮胎与路面接触,引起水动力效应,使粘着力完全破坏,导致轮胎沿路面滑动,最容易产生滑溜事故。
车辆高速行驶时,制动距离加长,若同时紧急转向或制动,更容易引起滑溜危险。
抗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水稳定性及抗滑特性,称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第一节沥青路面耐久性沥青材料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过程中以及以后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都存在老化问题。
老化过程一般也分为两个阶段,即施工过程中热老化和路面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老化(氧化)。
对于沥青材料来说,评价其抗热老化能力,一般用蒸发损失,薄膜烘箱及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来进行,而评价长期老化性能则用压力老化试验等。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摘要] 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只有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分类以及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处治措施,达到及时处治路面病害,确保公路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的目的。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1.宁夏沥青路面破损种类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并具有坚实、耐久、平整、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的性能和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
但由于种种原因,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短时期内还无法杜绝,开展对沥青路面破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宁夏是东西窄、南北长,面积不大。
但沥青路面占干线公路的90%以上,南北环境、地理、气候也不相同,路面破损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以下就宁夏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一些破损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年各分局对沥青路面状况的调查,路面破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属于路面表层的破损(功能性破损);二是属于路面结构层的破损(结构性破损)。
在宁夏常见的沥青路面破损归纳起来有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其它类四种:1.1裂缝类裂缝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不规则裂缝、网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
1.2松散类松散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坑槽、松散、推移、啃边。
1.3变形类变形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桥头跳车、翻浆。
1.4其它类其它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泛油、麻面、磨光、修补损坏。
2.沥青路面破损产生的原因产生沥青路面破损的原因比较复杂,除受当地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来自设计、施工质量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车辆的碾压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影响尤为严重。
2.1裂缝类2.1.1横向裂缝(1)沥青面层在施工时,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致使接缝不紧密,结合不好。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病害。
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有坑槽、推移、拥包、沉陷、泛油、裂缝、龟裂、车辙等。
这些病害会影响到路面使用者的舒适性,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及路面使用年限。
因此,需要对病害进行维修处治。
对于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各种路面病害的维修,应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龄期、维修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治措施。
(2)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积的扩大,对路面病害的处理应及时,宜早不宜迟。
(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病害的维修宜采用机械作业,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厂拌,并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适宜的摊铺温度。
其他等级的公路也应尽量提高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4)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凡需要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修补作业的坑槽、沉陷、车辙等,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完成。
(5)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以外10~15 cm处,应采取措施使修补部分与原路面连接紧密。
在病害的处治中,凡需挖除原路面面层后重新再铺面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的规定;凡需挖除原路面后重做基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如果病害不是由于面层或基层材料的性质、结构层或级配类型引起的,重做时所采用的材料、结构及级配类型等宜与原路面相同。
一、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的处治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
裂缝可分为纵向裂缝(图5-1)、横向裂缝(图5-2)及龟裂(图5-3)等。
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路基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加速路面破坏。
图5-1 路面纵向裂缝图5-2 路面横向裂缝1.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沥青路面裂缝形式各种各样,按其表现不同,除龟裂、横裂、纵裂外,还有块裂、放射裂缝、不规则裂缝等多种类型。
一、实验目的为了研究道路沥青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老化规律,评估其耐久性,本实验通过模拟沥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老化过程,分析沥青的老化机理,为沥青路面养护和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某品牌沥青,沥青混合料。
2. 实验设备:老化箱、电子天平、温度计、搅拌器等。
3. 实验方法:(1)将沥青混合料按照设计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均匀。
(2)将混合好的沥青混合料分为若干份,分别放置在老化箱中。
(3)设定老化箱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模拟沥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老化环境。
(4)定期取出沥青样品,检测其物理、化学性能,如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
(5)对比分析不同老化时间下沥青性能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沥青混合料在老化过程中,针入度逐渐降低,表明沥青的粘度逐渐增大。
(2)沥青混合料的软化点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说明沥青的耐高温性能得到改善。
(3)沥青混合料的延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表明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变差。
2. 分析(1)沥青混合料在老化过程中,沥青中的轻质组分(饱和分和芳香分)逐渐挥发、聚合、脱氢,导致沥青粘度增大,针入度降低。
(2)沥青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在老化过程中逐渐转化,使得沥青的软化点升高,耐高温性能得到改善。
(3)沥青在老化过程中,低温抗裂性能变差,主要是由于沥青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在低温下变硬,导致沥青混合料出现开裂现象。
四、结论1. 道路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性能发生变化,导致沥青混合料性能下降。
2. 老化时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对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
3. 本实验为沥青路面养护和维修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五、建议1.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选用质量稳定、耐老化性能好的沥青材料。
2. 加强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及时修复路面裂缝,防止水分侵入,延缓沥青老化过程。
3.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充分考虑沥青的老化规律,优化路面结构,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就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措施沥青路面是公路常用的柔性路面,由于受到交通量的增长,抗变形能力差、脆性大,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出现病害。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成因1、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均普遍采用,成为道路建设长久使用的一种材料,但由于沥青混凝土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
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2、病害出现原因分析1、原材料的影响(1)矿料: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首先应认真抓好矿质原材料的选材,严格控制矿质原材料备料质量。
目前,市场上供应水泥砼用或建筑用集料多采用传统小型锷式破碎机生产,加工的碎石针片状含量大,级配和材料均匀性差,采用这样的矿料很难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沥青混合料。
(2)沥青:各地根据气候分区选择与本地气候、交通条件相适应的沥青种类及标号,并使用优质的沥青,对预防沥青路面早期出现车辙,有效防止路面开裂,保证路面有较好的抗疲劳破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在路面设计中,一方面交通车辆调查资料,是为通行能力服务的,没有考虑到超载的问题,使得设计中得不到准确轴载,造成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载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
这样,对于一些道路而言,从一开始就降低了累计标准轴的数量,使得设计弯沉值偏大,基层、低基层的拉应力偏小,造成路面整体刚度不足,导致路面提前破坏。
3、气候的影响(1)低温裂缝。
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
此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混合料劲度急剧增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公路沥青路面自然老化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夏立庆 等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2期
摘要: 沥青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自然老化现象,会使沥青的耐久性收到影响。探究沥青自然老化行为对于改良沥青路面有着直观的作用。提取使用阶段沥青路面混合料中的回收沥青,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判定指标,研究不同使用年限的沥青路面混合料中沥青的自然老化特征,总结沥青自然老化的行为特征。
Abstract: The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s the asphalt natural aging. The explore bitumen natural aging behavior is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intuitive.Through penetration, softening point, ductility determining indicators, the natural 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useful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mix asphalt, summarizes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natural aging.
关键词: 沥青路面;沥青自然老化;行为特征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asphalt natural aging;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065-02 0 引言 在我国沥青路面表现出的问题和危害是非常多的,譬如说使用寿命短,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有设计和施工的因素,还包括沥青混合料逐渐老化的因素,公路沥青路面的老化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有很多国际和国内的专家都在研究此问题,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还只进行在室内研究的阶段,这种室内研究有一个弊端,室内模拟老化研究,虽然也是对各种因素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是与实际沥青路面的老化过程还是不一样的。本篇文章研究针对的是各个使用年限的沥青路面,检验分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索不同影响因素下沥青路面的自然老化行为。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混合料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沥青老化。
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
防治措施:1、控制砂及矿料含水量,避免过高含水量。
2、控制混合料存放时间,尽量避免沥青老化。
3、混合料拌和要均匀,确保每一部分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一致。
五、裂缝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含沥青量不足。
2、路面基层不坚实,承载能力不足。
3、水害、冻害等自然因素。
防治措施:1、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确保含沥青量足够。
2、加强路面基层的建设,确保承载能力足够。
3、防止水害、冻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维护。
六、车辙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含沥青量不足。
2、车流量大,车辆频繁行驶。
防治措施:1、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确保含沥青量足够。
2、减少车流量,控制车辆行驶频率。
七、路面滑动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含沥青量不足。
2、路面设计不合理。
3、路面光滑度不足。
防治措施:1、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确保含沥青量足够。
2、合理设计路面,确保路面的摩擦系数。
3、提高路面光滑度,确保路面的摩擦系数。
综上所述,对于沥青路面质量通病,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路面质量,确保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
2、集料孔隙较多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防治措施来解决:存放细集料和矿粉时应覆盖,确保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废弃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的;对孔隙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
五、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马歇尔试验孔隙率偏大或偏小、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以及油石比控制较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严格控制压实度。
六、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承包商设定拌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比误差下限值、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等。
沥青老化的原因及特征
1.沥青老化的机理
沥青“老化”是指沥青从炼油厂被炼制出来后,在储存、运输、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在环境因素如受热、氧气、阳光和水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挥发、氧化、聚合,乃至沥青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发生性质变化,导致路用性能劣化的过程。
沥青老化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它的速率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因而是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2.运输、储存、加热过程中的老化
沥青自从炼油厂炼制出来以后,直至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一直装在保温的沥青罐内,沥青的热态储存、热态运输、在储油罐内预热、配油釜内调配等过程,往往经历很长的时间。
由于温度升高加速分子的运动,除引起沥青蒸发外,还能引起沥青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化。
在这个时期,沥青老化的机理主要是:
①由于受热使沥青中的轻质油分不断挥发,使沥青变硬变脆,降低粘结性:
②储罐表面的沥青与空气接触,与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一些聚合反应,沥青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
③沥青在管道内不断运行并由储罐顶处洒落到罐内时,沥青的表面积增大,沥青将发生氧化反应。
由于这段时间内沥青还储存在储油罐中,沥青的数量多、深度大,接触加热源及空气的面积较小,所以老化并不会很严重。
试验证明,如果沥青是被密闭封存的,并且不再加热,以冷态储存,可以储存许多年也不会有明显的老化。
沥青从炼油厂到拌和厂的加热温度一般在170℃左右。
由于油罐封闭,接触宅气面积小,所以这一阶段沥青的技术性能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沥青几乎不发生老化。
3、加热拌和及铺筑中的老化
沥青最主要也是最常规的使用方式,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方式,此时沥青将经历一个比储存过程严重得多的老化过程。
拌和过程中的老化是最重要的,通常称之为热老化。
沥青在拌和机内与热矿料混合,矿料温度一般高达160一180℃,直接影响到沥青的氧化和组分挥发。
除了加热温度影响外,拌和时间、沥青用量也会影响拌和过程中沥青的老化。
一般来说,拌和温度越高、沥青膜越薄,沥青的老化也越严重。
4、路面使用过程中的老化
沥青在路面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及荷载因素,特别是在水分、紫外线、沥青拌和、铺筑、使用的老化过程中,受到下列六种因素的作用:
①氧化作用,即氧气与沥青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它的速率取决于环境温度;
②挥发作用,轻质油分从沥青中逐渐逸出,它也与温度有关,一般发生很慢,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③聚合作用;
④触变作用;
⑤胶体的脱水收缩作用
⑥分离和析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