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鸡常见寄生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9.07 MB
- 文档页数:117
鸡常见体表寄生虫的危害与防治
鸡常见的体表寄生虫有蜱虫、虱子和寄生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给鸡的健康和生产带来
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
蜱虫是影响鸡健康的主要寄生虫之一。
它们常常寄生在鸡的羽毛和皮肤上,通过吸食
鸡的血液来获取营养。
蜱虫不仅会导致鸡失去血液,造成贫血和虚弱,还会给鸡传播疾病,如鸟流感和羊痘等。
及时发现和清除蜱虫是非常重要的。
清除蜱虫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用一些杀虫剂喷洒在鸡舍的周围和鸡的羽毛上,也可
以使用一些去虫药剂搓洗鸡的身体和腿部。
鸡舍的卫生也非常关键,要定期清理鸡舍的废
物或粪便,保持鸡舍的干燥和清洁,减少蜱虫的滋生。
虱子也是常见的体表寄生虫之一。
它们寄生在鸡的羽毛上,通过吸食鸡的血液来生存。
虱子会导致鸡感到瘙痒和不适,甚至会引发皮肤炎症。
严重的虱子寄生还会导致鸡的贫血
和生长发育不良。
清除寄生虫可以使用一些去虫剂喷洒在鸡的肛门周围和羽毛之间,也可以将鸡浸泡在
含有去虫药剂的水中。
定期清洁鸡舍和更换饲料也是防治寄生虫的重要措施,减少鸡受到
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鸡的体表寄生虫会给鸡的健康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清除这些
寄生虫。
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杀虫剂、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鸡的废物和
羽毛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鸡的体表寄生虫,保证鸡的健康和生产。
夏季鸡几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作者:范赛花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4期【摘要】夏季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外界生物环境,为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
根据调查,在夏季各养鸡场常见的主要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种:球虫病、住白细胞虫病(白冠病)、绦虫病和鸡体表寄生虫病等。
本文对生产中常见的主要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予以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鸡;球虫病;白冠病;绦虫病;鸡体表寄生虫病1 球虫病1.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15日龄~45日龄最易感染,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11日龄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生,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拥挤、营养不良、卫生状况差、潮湿、育雏温度不平衡为发病诱因。
1.2 症状和剖检变化病鸡怕冷而拥挤在一起,毛乱翅垂,闭眼打盹,常下痢,排出带血稀粪或血液,贫血,冠髯苍白,嗉囊内充满液体,后期运动失调,倒地痉挛死亡。
3月龄以上的青年鸡多呈慢性经过,不一定出现血粪,但呈进行性消瘦、呆立、后期瘫痪、衰竭而死。
病死鸡黏膜及鸡冠苍白或发青,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液体排泄物污染。
主要病变在盲肠,可见盲肠肿胀好几倍,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比正常坚实,剪开可见血凝块,或是含有一种黄白色豆腐渣样、混有血液的坏死物。
慢性病例,病变多在小肠前中段,尤以十二指肠显著肿大,肠壁发炎增厚,剪开后肠黏膜上有小出血区,内有黏性渗出物,常混有血块。
1.3 防治对球虫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干燥,定期清粪,并按综合性防疫措施的要求进行各种消毒。
为减少球虫感染,最好采用笼养或网上平养。
抗球虫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1)氯苯胍。
治疗量为每100kg饲料加入3g,预防量减半,连用5周~7周。
由于本品会使肉带有怪味,故肉用仔鸡上市前7d~10d应停药。
(2)球痢灵。
治疗量为每100kg饲料中加入25g,连用3d~5d,预防量减半,连续使用。
(3)复方敌菌净。
治疗量为每100kg饲料中加入20g混饲。
E-mail:**************电话*************本栏编辑:孙 悦动物门诊一、鸡蛔虫病本病是由禽蛔属多种蛔虫引起,其中以鸡蛔虫最为多见,主要寄生于鸡小肠中,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1. 病原特征与生活史鸡蛔虫是寄生于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
新鲜的鸡蛔虫呈黄白色,长线状,头部口孔周围有3片唇。
雄虫长26~70毫米,尾端有尾翼和10对尾乳突;有1个肛前吸盘,呈圆形或椭圆形;1对几乎等长的交合刺。
雌虫长65~110毫米,阴门在虫体的中部。
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70~90微米×47~51微米,壳厚而光滑,深灰色。
鸡蛔虫繁殖力强,发育期短,生长快,虫体大。
雌虫在鸡的小肠内产卵,之后随粪便排出体外,经17~18天卵内形成幼虫,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鸡吞食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遭感染。
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整个发育期为35~50天。
2. 临床症状蛔虫寄生在小肠内,主要危害2~4月龄雏鸡。
病鸡表现精神委靡,营养不良,羽毛松乱,鸡冠苍白,行动迟缓,常呆立不动。
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稀便中常混有带血黏液。
雏鸡生长发育不良,以后逐渐衰弱死亡。
若成年鸡感染蛔虫病,较轻时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时则会出现腹泻、贫血和生产性能降低等症状。
3. 诊断方法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发现蛔虫虫卵即可确诊。
选取几只瘦弱鸡,用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进行治疗性驱虫诊断,如能在粪便中发现蛔虫即可确诊。
剖检时如能在4. 防治措施①治疗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25毫克,拌料饲喂;或用丙硫苯咪唑10~20毫克,拌料饲喂;或用硫苯咪唑5~8毫克,1次口服;或用氟甲苯咪唑30毫克,拌入饲料,连喂7天;或用枸橼酸哌嗪250毫克,1次口服;或用芬苯达唑20毫克,喂服;或用伊维菌素0.1毫克,1次口服。
②预防鸡群(特别是散养鸡群)每年定期驱虫;雏鸡与成年鸡要实行分群饲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干燥,粪便集中收集并堆积发酵。
夏季肉鸡常见病防治夏季高温天气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必须做好防疫工作和定期添加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几种疾病防治如下:一、中暑。
中暑是由于烈日曝晒、环境气温过高,导致肉鸡中枢神经紊乱、心衰猝死的一种急性病。
共主要症状是:病鸡张口急促呼吸、痉挛、体温升高至45℃—46℃、触诊高热灼手(尤其是腋下与胸腔部)。
死后剖检:头盖骨(额骨)出血、脑膜充血、出血、轻度水肿;心肌出血、心包积液;肺水肿、淤血;其它组织出血。
防治:(1)提早搞好防暑准备,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改善禽舍通风,增设降温的喷水、喷雾、水帘等装臵。
(2)适当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适量的清热解暑中草药(如夏枯草、芦根、土黄连等)和维生素C。
二、.脐炎和卵黄囊炎病雏鸡精神萎顿,畏寒,腹部胀大,皮下胶样浸润。
脐部发炎,呈紫红色;卵黄囊发炎、肿大,继发腹膜炎,卵黄囊和腹壁粘连,死亡率为5%~10%。
防治严格消毒种蛋和孵化设备,保持育雏室清洁卫生。
饲料中添加头孢类药物,连喂3天。
治疗时,挑出病鸡单独饲养,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每只1万单位。
全群应用0.1%甲砜霉素和双倍量多维素拌料,饮水中加5%葡萄糖,连喂3天。
三、白痢。
此病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经种蛋直接传播。
温度多变,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以及饲料营养缺乏等均易诱发此病。
病鸡畏寒,群聚,昏睡,呼吸困难,肛门周围有白色糊样粪便,肛门露出,频频伸缩。
防治尽量避免从白痢病严重的种鸡场引入种蛋,加强种蛋及孵化设备的消毒,饲料中添加安普霉素,连喂5天。
治疗时,降低鸡群密度,改善卫生条件,并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带鸡消毒,用0.1%氟苯尼考和双倍量多维素拌料,连喂5天。
中药用大蒜(0.3克/只)、马齿苋(2.5克/只)捣汁,混于饲料中,连喂2天。
四、大肠杆菌病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尤其是高温季节,由于环境、饲料、饮水卫生状况恶化,肉鸡易暴发此病。
鸡蛔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鸡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雏鸡常由于患蛔虫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引起死亡,当剖解死鸡时,小肠内常发现大小如细豆芽样的线虫,堵塞肠道,虫体少则几条,多则数百条。
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鸡蛔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鸡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雏鸡常由于患蛔虫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引起死亡,当剖解死鸡时,小肠内常发现大小如细豆芽样的线虫,堵塞肠道,虫体少则几条,多则数百条。
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鸡蛔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鸡,随着年龄的增大,易感性逐渐降低。
1年以上的鸡多为带虫者。
鸡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鸡食入感染性虫卵至蛔虫发育成熟共需50天左右。
饲料中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过少、维生素A 和B族维生素缺乏时,雏鸡对蛔虫的抵抗力降低。
二、临床症状雏鸡感染时临床症状较明显。
患病雏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常呆立不动,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鸡冠、可视黏膜苍白,生长缓慢,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有时稀粪中见血或有蛔虫出现,鸡体消瘦衰弱。
大量蛔虫堵塞肠道时可引起死亡。
成年鸡轻度感染时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母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
严重感染时,表现为下痢、贫血和消瘦。
三、病理变化病死鸡明显贫血、消瘦,肠黏膜充血、肿胀、发炎、出血,肠壁上有颗粒状化脓结节。
小肠内可见黄白色虫体。
根据病理变化、剖检,在粪便中发现虫卵或剖检时发现虫体可确诊。
四、防治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对鸡舍和运动场经常清理消毒。
鸡舍与运动场清洗后用3%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
2、鸡粪应及时清除、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3、幼鸡、成鸡严格分群饲养。
对易感鸡群定期驱虫,4、幼鸡在2月龄开始,每隔1个月驱虫1次。
成年鸡每年驱虫2~3次,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
5、可用左旋咪唑或阿苯达唑粉拌饲喂服驱虫。
总的来说,鸡蛔虫病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为圆形线状虫体,以3~4月龄的鸡群最易感染,尤以蛋白质、维生素饲料不足时发病比较严重。
鸡四种常见寄生虫的驱除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5年第5期
一、鸡蛔虫
鸡蛔虫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是一种圆形、淡黄色的线虫,一般长50~110毫米。
患病鸡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贫血,甚至会因蛔虫堵塞肠道而死亡。
对于该病,可在早晨放鸡时,给每只
鸡喂2片“驱虫净”,1周后再喂2片,就可以把蛔虫打下来。
也可用鲜辣椒给鸡驱虫,每只
鸡每次用鲜辣椒1个,切碎后给鸡填服,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二、鸡绦虫
鸡绦虫一般寄生在鸡的小肠,是一种白色的带状分节虫,大的长25厘米以上,小的只有
0.5~3.0厘米,头节上有吸盘和钩子,刺附在鸡肠上。
患病鸡瘦弱、贫血,严重时死亡。
对于
该病,可给鸡喂“杀绦灵”,用量根据病情来定。
此外,用槟榔熬汁喂鸡,也有较好的效果。
三、鸡羽虱
常见的鸡羽虱有鸡大体虱、羽干虱和头虱三种。
大体虱长3~4毫米,大都寄生在鸡的肛门
下面,也有寄生在胸、背、翅膀下面。
头虱长约2.5毫米,寄生在鸡的头部和颈部。
羽干虱长1.7~2.0毫米,寄生在鸡翅膀上。
这几种鸡虱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都有一定影响。
对于鸡虱,可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喷洒鸡身并轻轻揉搓,使药液分布均匀,10天后再按此方法治疗
1次。
四、鸡刺皮螨
鸡刺皮螨白天隐藏在鸡窝的暗缝里,夜间爬出吸血,对鸡的危害很大。
驱除方法:将神奇
药笔研成粉末,撒在鸡的羽毛上,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冯国明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131300。
鸡常见体表寄生虫的危害与防治鸡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家禽之一,不过市场上出现过检出寄生虫的鸡肉或鸡蛋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鸡体表寄生虫的存在所致。
鸡体表寄生虫不仅会危害鸡只的健康,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对鸡常见体表寄生虫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解至关重要。
一、鸡常见体表寄生虫的危害1. 寄生虫对鸡只的危害鸡常见的体表寄生虫主要包括跳蚤、蝨子和螨虫等。
这些寄生虫在鸡只身上寄生,吸食鸡只的血液,导致鸡只虚弱、贫血、生长缓慢,甚至导致死亡。
寄生虫还会导致鸡只发病、产蛋减少、产蛋质量下降、毛色变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鸡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鸡常见的体表寄生虫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当鸡只患有体表寄生虫,人们食用感染寄生虫的鸡肉或鸡蛋后,也有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导致人体被寄生虫侵袭,引起身体不适甚至疾病。
鸡常见的体表寄生虫不仅对鸡只的生长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通过食用受感染的鸡肉或鸡蛋对人类造成危害。
二、鸡常见体表寄生虫的防治为了防止鸡常见的体表寄生虫对鸡只和人类造成危害,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对鸡只进行体表检查养殖户在日常饲养鸡只的过程中,应定期对鸡只进行体表检查,及时发现寄生虫的存在。
一般来说,可以从鸡只的皮肤表面仔细观察,或者使用放大镜检查鸡只的毛发和羽毛,如果发现了体表寄生虫的存在,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 给鸡只进行消毒除虫对于发现有寄生虫存在的鸡只,可以采用鸡只洗浴消毒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一般来说,可以在饲养场外设置专门的洗浴池,将鸡只放入在兽医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进行除虫。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寄生虫数量,防止寄生虫对鸡只的危害。
3. 环境卫生管理除了对鸡只进行定期体表检查和洗浴消毒之外,还需要加强鸡舍和鸡场的环境卫生管理。
因为大部分体表寄生虫都喜欢在潮湿、脏乱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所以要保持鸡舍和鸡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和清理,避免寄生虫滋生。
动物诊所养蛋鸡寄生虫病的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大,活动范围小,饲料报酬高,由于蛋鸡不直接与地面、鸡粪接触,染病概率比地面放养低,适合规模化、机械化饲养。
但是,对于中小规模蛋鸡场来说,由于生物安全措施不配套,难以做到饲养环境相对密闭,夏秋季节苍蝇(蝇蛆)、蚊虫多,鸡绦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球虫病等寄生虫病容易发生、蔓延,因此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一、绦虫病蛋鸡绦虫病是绦虫寄生于肠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1.病原及发育史鸡绦虫主要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漏斗带绦虫和节片戴文绦虫等,生活史比较复杂,需要蚂蚁、苍蝇(蝇蛆)、甲虫、蛞蝓、螺蛳等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
蛞蝓和螺蛳是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笼养蛋鸡因接触不到蛞蝓和螺蛳,一般很少感染戴文绦虫;苍蝇(蝇蛆)、蚂蚁、甲虫等是鸡赖利绦虫和漏斗带绦虫的传播宿主,因此笼养蛋鸡绦虫病的病原主要是鸡赖利绦虫和漏斗带绦虫。
鸡绦虫寄生于鸡肠道内,成虫呈白色带状或散在的节片状,头节有吸盘和小钩。
成虫随鸡粪便排出孕节,被苍蝇(蝇蛆)、蚂蚁、甲虫等吞食并经2~4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苍蝇(蝇蛆)、蚂蚁、甲虫等被鸡吞食后,在小肠内经13~14天便可发育为成虫,并可排出成熟的节片。
2.发病情况蛋鸡绦虫病在每年6~11月多发,发病普遍,广泛分布,这与中间宿主蚂蚁、苍蝇等广泛存在有关。
青年鸡、雏鸡易感,死亡率高;产蛋鸡多为带虫者,严重影响产蛋,降低饲料报酬。
青年鸡、雏鸡感染后,采食量下降、饮水增加,精神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增重缓慢,发育迟缓,鸡群均匀度差,严重者消瘦死亡。
初产蛋鸡感染绦虫后,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停滞不升,产蛋率始终在80%左右,采食量不高,蛋重小、达不到品种要求,病鸡冠白、倒冠,褐壳蛋蛋壳颜色变浅,蛋黄明显变白。
产蛋高峰期蛋鸡拉稀或拉料粪,呈红色或铁锈色,脱肛,啄肛,致死率增多,产蛋高峰下降快。
病鸡消瘦、呆立、羽毛蓬乱无光。
个别鸡因虫体代谢产物被自体吸收而发生中毒,往往表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抽搐等。
鸡虱的病因鸡虱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养鸡技术鸡虱是鸡常患的一种体外寄生虫,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天气炎热、潮湿,鸡舍内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垫料潮湿。
当鸡感染鸡虱后,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养鸡经济效益,应加以防范。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虱的病因鸡虱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1、病原鸡虱只寄生在鸡的身上,是一种永久性的寄生虫,全部的生活史都发生在鸡体上,在鸡体上的寿命可长达数月,但是离开宿主后5-7天即可发生死亡。
鸡虱是鸡最常患,也是最普通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
鸡虱的种类较多,常见的鸡虱有鸡羽虱、鸡体虱、大姬圆虱等。
不同种类的鸡虱的结构大体相同。
虫体大小约为芝麻大,有6条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宽于胸部,有咀嚼型的口器,胸部分为三节,每节的腹部各有一对腿。
2、流行鸡虱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在炎热的夏季以及秋季是鸡虱的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天气炎热、温度较高,并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适合鸡虱的繁殖。
另外,冬季由于鸡的羽毛较为浓密,适合鸡虱生长,因此冬季鸡虱的发病率也较高。
当气温在25℃时,每隔6天,鸡虱即可以繁殖一代,繁殖速度迅速。
该病在养鸡多年的养殖场发病率较高。
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宿主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公共用具间接传播。
由于饲养密度过大导致鸡群间拥挤也是传播该病的主要途径。
通常不良的饲养管理,以及较为恶劣的养殖环境,如卫生条件较差、舍内温度不适宜、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过于潮湿等是导致该病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症状鸡群患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因鸡虱会啮食宿主的羽毛和皮屑,从而导致鸡受到虱的刺激而皮肤发痒,较为不安,表现为常用喙啄痒,而使羽毛和皮肤受伤,严重时会导致羽毛脱落,皮肤发生损伤,患有皮炎或者出现皮肤出血。
病鸡多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佳,因皮肤痒而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而引起贫血,并逐渐的消瘦,病情较为严重时会导致幼鸡死亡,生长发育阶段的鸡生长发育受阻,甚至会停止发育,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因羽毛部落,皮肤损伤而影响商品的品质,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07期鸡蛔虫病的防治蔡景明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辽宁瓦房店116300摘要鸡蛔虫病是由蛔虫感染并寄生在肠道而引发的一种消化道寄生虫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环境卫生差、管理水平低的鸡场发病率更高,以高温高湿的夏季最为流行;蛔虫感染后可对肠黏膜造成损伤,堵塞肠道,严重的还会导致继发感染,病鸡表现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养殖场的环境治理,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干净卫生;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丙硫咪唑等驱虫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鸡;蛔虫病;防治收稿日期:2020-03-30蔡景明,男,1975年生,高级兽医师。
鸡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而引发的一种线虫类寄生虫病,本病在全国多地都有发生,尤其是管理水平低下的鸡场,发病率高。
感染鸡会出现肠炎、腹泻、采食量下降和生长发育不良等症状,对养鸡业危害很大[1]。
1蛔虫蛔虫属于线虫的一种,虫体粗大,外表呈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雄虫长3~7cm ,雌虫长6~12cm ,是寄生在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
蛔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内,尤其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半段寄生较多,产出的虫卵可随肠内容物下行,最终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较厚,呈深灰色,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大多数消毒剂有抵抗作用。
排入环境中的虫卵在适宜的环境下(温暖湿润的环境)可进一步发育,经过17~18d 的发育便可具备感染性,健康鸡吞食了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后便造成感染。
2流行特征蛔虫对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最终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雏鸡由于肠道黏膜稚嫩,且大部分鸡在育雏阶段都是大群饲养,未用笼子相互隔开,一旦有感染,传播速度要比已经上笼的青年鸡或产蛋鸡快得多。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高温多雨的夏季最易流行,饲养密度越大的鸡场,本病越易发生,地养鸡比笼养鸡更容易流行。
除了鸡之外,火鸡、鸭、鹅、鹌鹑、孔雀、鹧鸪等鸟类动物也能感染,哺乳类动物也能发生蛔虫病,但感染的蛔虫种类有所区别。
鸡蛔虫病的危害鸡防治分析鸡蛔虫病是鸡的常见寄生虫病,由鸡蛔虫寄生在鸡的消化系统内引起的。
这种寄生虫会给鸡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及早了解鸡蛔虫病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养殖户来说十分重要。
一、鸡蛔虫病的危害1. 造成营养丧失:鸡蛔虫在鸡的消化系统内寄生,会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和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导致宿主饥饱感的降低,营养丧失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2. 导致肠道炎症:鸡蛔虫寄生在鸡的消化系统内,会刺激肠道黏膜造成炎症,引起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
3. 影响鸡蛋品质:寄生在鸡体内的鸡蛔虫会增加鸡的厌食感,降低饲料的利用率,造成蛋品质下降,影响鸡蛋的产量和质量。
4. 传播其他疾病:鸡蛔虫病会降低鸡的免疫力,使得鸡易感染其他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对鸡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造成很大影响。
二、鸡蛔虫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用药:可以使用防蛔虫药物对鸡进行预防和治疗,如苯苄咪唑、多维硝唑等,但使用时需要根据鸡的体重和感染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以避免用药过量或药物残留问题。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草,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可以减少鸡蛔虫的传播和寄生的机会。
3. 合理饲养管理:养殖户在饲养鸡的过程中应合理配饲料,注意饮水卫生,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鸡蛔虫的感染机会。
4. 定期检查鸡的健康状况:定期对饲养的鸡进行身体检查,观察鸡的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鸡蛔虫的传播。
5. 合理选址:新建或改建鸡舍时,应选择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减少鸡蛔虫的感染机会。
三、结语鸡蛔虫病是鸡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对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造成很大危害。
养殖户需要及时了解鸡蛔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鸡的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保障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鸡的养殖户有所帮助。
鸡的常见疾病及综合防治一、概述鸡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的传染病,细菌性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病毒性的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禽流行性感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鸡痘等;细菌性的传染病主要有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有:鸡球虫病、鸡蛔虫病及鸡羽虱等;普通病主要有啄食癖等。
二、病毒性传染病(一)鸡新城疫鸡新城疫(NDV),又名亚洲鸡瘟,是一种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神经紊乱、扭颈、严重下痢、粘膜和浆膜出血等症状。
该病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民间俗称“鸡瘟”。
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的粪便及口腔粘液。
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尘土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传染易感鸡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空气和饮水传播,人、器械、车辆、饲料、垫料(稻壳等)、种蛋、幼雏、昆虫、鼠类的机械携带,以及带毒的鸽、麻雀的传播对本病都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能感染,但幼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大龄鸡。
纯种鸡比杂交鸡易感,死亡率也高。
某些土种鸡和观赏鸟(如虎皮鹦鹉)对本病有相当抵抗力,常呈隐性或慢性感染,成为重要的病毒携带者和散播者。
此外,人员、野禽、乱屠宰病鸡、死鸡带毒鸡或未经消毒处理的禽产品往往是造成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临床症状(1)最急性最急性型常于流行初期发病,病程极短,往往无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表现废食,衰竭,不立,冠髯呈紫色,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鸡呼吸困难,多余数日内死亡。
(2)急性体温升高,可达43~44℃;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缩紧闭目呈昏睡状,翅尾下垂,头下垂或伸入翅下,;鸡冠、肉髯紫红色或紫黑色;呼吸困难,时常张口呼吸,常有“咯咯”喘鸣声;倒提鸡时从口内流出大量淡黄色酸臭黏性液体;嗉囊内充满气体或液体;下痢,呈黄绿或黄白色蛋清样稀粪,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味恶臭;产蛋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并见软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