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制动系统
- 格式:dp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3
底盘电控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悬挂系统电控知识点1. 悬挂系统概述悬挂系统是车辆底盘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车身,保障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一般包括:悬架、减震器、横拉杆、扭杆、弹簧等组成。
在悬挂系统的设计之中,也加入了电控技术,以提高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2. 电控悬挂系统构造电控悬挂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的姿态信息、车速信息、悬架位移信息等;执行器用于调节悬挂系统的硬度、高度、角度等;控制器用于对传感器信息做出响应,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状态。
3. 电控悬挂系统原理电控悬挂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行驶时的各项数据,经过控制器的分析处理,控制执行器对悬挂系统进行调节。
比如在车辆转弯时,控制器可以通过执行器对悬挂系统进行调节,保持车身平稳,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4. 电控悬挂系统的优势电控悬挂系统通过电控技术对悬挂系统进行智能化调节,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自动调节悬挂系统,提高了车辆的性能。
二、制动系统电控知识点1. 制动系统概述制动系统是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使车辆在行驶中减速和停车。
传统的制动系统是通过踏板传递力量给制动器,实现对车辆的制动。
而电控制动系统加入了电控技术,提高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2. 电控制动系统原理电控制动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车轮转速等信息,经过控制器的分析处理,控制制动器进行制动。
电控制动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的情况,自动调节制动力度和分配制动力,提高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3. 电控制动系统构造电控制动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的行驶信息;控制器用于对传感器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制动的力度和分配;执行器用于对车辆进行制动。
电控制动系统能够及时根据车辆行驶情况自动调整制动力度和分配,提高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第三章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此章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ABS的理论基础、种类;掌握ABS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典型的ABS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了解装用ABS的车辆容易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检修ABS时应注意的事项;ABS故障的一般检查方法以及制动液的使用和更换。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节概述理论教学:1学时。
第二节ABS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理论教学:4学时。
第三节典型车型的ABS 理论教学:1学时。
第四节ABS的使用与检修理论教学:2学时;ABS的拆检实践技能:8学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ABS的结构、原理;检修ABS时应注意的事项;ABS故障的一般检查方法。
难点:ABS的结构、原理;ABS故障的一般检查方法。
四、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过程此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对于ABS的结构原理采用先授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对于ABS故障的一般检查排除方法采用理论实践同步进行。
五、作业1.ABS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ABS系统的控制方差3.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4.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5.ABS系统使用注意事项6.ABS系统的故障诊断第三章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即英文的Antilock Braking System,缩写为ABS。
第一节概述一、ABS的理论基础1.汽车的制动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强制地减速以至停车且维持行驶的方向稳定性的能力。
主要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1)制动效能—基本评价指标: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
(2)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
2.汽车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1) 制动器制动力3.硬路面上附着系数φ与滑移率s 的关系 (1)制动过程中车轮的三种运动状态第一阶段:纯滚动,路面印痕与胎面花纹基本一致 车速 V = 轮速V ωV——车速ω——车轮旋转角速度 Mj——惯性力矩 Mμ——制动阻力矩 W——车轮法向载荷 Fz——地面法向反力 T——车轴对车轮的推力Fx——地面制动力 r——车轮半径rω——车轮切向速度,简称轮速第二阶段:边滚边滑,路面印痕可以辨认出轮胎花纹,但花纹逐渐模糊。
812022/05·汽车维修与保养在当前发展的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上,博世“IPB”制动系统,即“智能集成制动系统”正推广使用,如荣威、蔚来等自主品牌的智能汽车上均已装用。
比亚迪汉也是一款搭载“IPB制动系统”的电动车。
所谓“智能”指IPB是一套电控的制动系统,用电机助力取代传统的真空助力,响应更迅速、控制更精确。
所谓“集成”则指IPB系统还接收车辆偏航率等传感信号,将车身稳定ESP装置也集成进系统。
对比传统真空助力的制动系统,IPB总泵系统的重量更轻,占用的空间也更小。
一、IPB智能制动系统结构的核心是采用电机助力图1所示为比亚迪汉IPB装置的外形。
IPB是使用电机直接助力的制动装置,仍然装在原制动总泵的位置,制动踏板接图1中的推杆来实施制动。
1.图1中的IPB总泵直接安装在防火墙◆文/广东 汪贵行 汪学森智能IPB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应用上,其上仍然有油管通向车轮制动分泵,但这个装置已经没有了真空助力器,显然也不需要再装真空管,不用配装真空泵或真空罐,但车轮制动器仍是液压的。
车辆的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如图2所示,IPB还扩展出更多功能,融合了ABS 防抱控制、ESP车身稳定、ASR牵引控制、TRC防滑控制和自动制动等多项技术,全面提升其在制动避险、转弯防侧滑、制动舒适等多方面的功能。
当IPB在电动车上应用,可高效增大制动能量回收效率。
2.图3是IPB总泵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主缸和推杆位移传感器、电机助力升压装置、液压调节装置等3个组件。
系统包括伺服助力电机、控制电脑、阀体、制动总泵和储液罐等,构成“电液一体化”的产生、分配和传递的装置。
其中电机就是受电脑控制的动力源,阀体为分配源,执行机构即为制动总泵,能量载体仍为储液罐的制动液。
其工作过程如下:①当需制动时驾驶员踩下动踏板,推杆由踏板推动,IPB总泵中部下方有个“踏板行程传感器”感知踏板的位移量大小,以及踏板移动的速率即移动的快慢程度;②踏板行程传感器将位移及快慢信号,图1 比亚迪汉IPB装置的外形图2 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图3 IPB制动装置的内部结构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传送给上方的控制电脑,并经电脑分析和计算后,继而向助力电机发送运转的命令;③电机的转子旋转,带动同轴的蜗杆运转,再驱动蜗轮减速旋转,较大地增大旋转力矩,再经同一直轴下方的齿轮,推动齿条移动;④齿条移动驱动主缸活塞产生液压,从而实现电机智能制动的助力效果;⑤若IPB一旦断电,或电机助力失效时,则IPB进入传统机械制动模式,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推动主缸,产生液压送往车轮分泵,使车辆减速。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功能安全要求A.1 总则车辆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发生功能异常时,将会导致潜在的危害事件(例如,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发生非预期的制动,导致车辆碰撞)。
GB/T 34590-2017《道路车辆功能安全》阐明了车辆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在安全生命周期内应满足的功能安全要求,以避免或降低因系统发生故障所导致的风险。
本附录规定了电控制动系统在功能安全方面的文档、安全策略及验证确认的要求。
本附录不针对电控制动系统的标称性能,也不作为电控制动系统功能安全开发的具体指导,而是规定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方法和系统验证确认时应具备的信息,以证明系统在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均能实现功能概念和功能安全概念,并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适用的性能要求。
A.2 文档A.2.1 要求应具有相应的文档以说明电控制动系统的功能概念、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制定的功能安全概念、安全策略、开发过程和方法,以证明系统:——通过设计保证系统在非故障和故障状态下均能实现功能概念和功能安全概念。
——在非故障和故障状态下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开发过程和方法是适用的。
A.2.2 电控制动系统描述A.2.2.1 应描述电控制动系统的功能概念,即目的和功能描述清单。
A.2.2.2 应定义电控制动系统的范围,明确子系统和要素,并识别与其存在交互关系的外部系统或要素。
A.2.2.3 应定义电控制动系统的运行条件和约束限制,针对相应的系统功能,说明有效工作范围的界限。
A.2.3 系统布局及原理图A.2.3.1 系统组件清单应提供组件清单,该清单应包含系统的所有组件单元,同时也应列明为实现相关控制功能所需的车辆其它系统。
应基于这些组件单元提供系统布局及原理图,该图应能够清晰地展示组件分布和相互连接。
A.2.3.2 单元功能应概述系统各单元的功能,并展示该单元与其它单元或车辆其它系统间的信号连接。
可使用带标记的框图或其它示意图,也可借助图表说明。
A.2.3.3 相互连接用电路图、管路图和布置简图分别说明电子传输链、气压或液压传输链和机械连接装置在系统内部的相互连接。
地铁车辆主流制动系统浅析麻建省(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车辆部7100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经历,并分析了国产制动系统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major metro vehicle braking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of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brake system is not up。
关键词: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制动Keywords: metro vehicle, braking system, brake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其部件寿命远低于整车寿命,需求量更是巨大。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地铁车辆上的普遍应用,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国产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由最初的空气制动系统发展到了电空制动系统和电空模拟制动系统,由单车的制动系统发展到了动拖车协调配合的电空制动系统。
本文对目前国产地铁车辆上所采用的3种制动系统技术原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1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1.1 DK型自动式电磁空气制动系统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北京修建我国第一条地铁时。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地铁列车,鉴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在该列车上采用了DK型自动式电磁空气制动系统,基础制动装置为踏面制动。
其技术脱胎于干线旅客列车的LN型制动机,主控机构先期直接采用GL3型三通阀,60年代末又设计制造了膜板分配阀,在操纵灵活性和可靠性上较GL3型三通阀有所提高。
该制动系统在电阻制动与空气制动的匹配上采用切换方式,因而制动力控制性能较差。
1.2 SD型数字式气压计算型电控制动系统随着晶闸管斩波技术的发展,地铁车辆逐步采用斩波控制动力制动(再生制动或电阻制动)。
第1篇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了解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汽车电控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汽车电控系统概述2. 发动机电控系统3.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4. 制动电控系统5. 安全气囊电控系统6. 车身电控系统7. 故障诊断与维修五、实训过程1. 汽车电控系统概述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讲解,我们对汽车电控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发动机电控系统(1)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由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燃油喷射器、点火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等组成。
(2)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发动机电控系统通过ECU对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燃油喷射量、点火时机等参数,实现对发动机工况的精确控制。
(3)发动机电控系统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实际操作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掌握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1)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组成: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主要由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换挡杆位置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液压控制单元(HCU)等组成。
(2)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工作原理: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通过HCU对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液压系统,实现自动变速。
(3)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实际操作了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掌握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 制动电控系统(1)制动电控系统组成:制动电控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ABS控制单元(ABS ECU)等组成。
轻型汽车技术2021(1-2)技术纵横25智能驾驶轻卡电控制动系统设计孙广地(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摘要:本文介绍基于液压制动型式的电控制动系统方案设计及测试。
行车制动采用ESC和IBC,驻车制动采用EPB,各模块紧密关联,控制策略先进,具备冗余特性。
经验证,系统满足智能车对制动系统功能及性能需求,该方案为智能轻卡电控制动系统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驾驶电控制动ESC IBC EPB1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激烈竞争,各大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都在大力发展智能汽车。
作为车辆核心执行系统的电控制动系统,由于零部件要求高,关联因素多、控制策略复杂,测试工作量大等因素,一直是智能驾驶汽车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本文以某智能驾驶轻卡项目为载体,以满足整车功能及性能为基础,开发电控制动系统。
参照乘用车技术,设计以ESC(电子稳定性控制)、IBC (集成式电子制动助力)、EPB(电子驻车)为核心的电控制动系统方案。
系统具备功能多、主动建压能力强等特性。
通过对系统控制策略、系统架构、通讯信号、仪表显示、故障诊断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匹配和设计,并经多轮调试,系统功能及性能满足整车需求。
2车辆描述及功能需求本项目车型为纯电动智能驾驶轻卡。
立项之初,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场景定义。
车辆主要基于无人驾驶和低速贴边无人驾驶清扫作业场景、自主泊车、自主扫地及车辆监控调度等场景进行方案设计。
基于场景需求,在纯电动车基础上进行开发。
以复合控制的形式,通过开发线控转向、驱动、制动系统,增加定位系统、感知融合系统(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单眼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决策控制系统、智能上装等,实现特定场景下的具有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驾驶专用车。
车辆外形如图1,车辆主要结构及参数如表1,车辆主要智能功能如表2O3电控制动系统方案选择及构建3.1方案选择基于车辆特性及智能驾驶工况需求,匹配及设计电控制动系统。
通过广泛的行业对标、深入的供应商调研及选择,并参照乘用车最新技术及相关规范,首先进行方案详细对比,具体如表3。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发展现状当前车辆对制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制动系统由于结构和原理的限制在提高制动性能方面潜力有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动系统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的不足,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车辆制动性能。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增多和汽车平均车速的提高,如何能让高速行驶的车辆在尽量短的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内,安全、稳定地进行制动减速以及停车,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制动系统作为汽车行驶安全的保证,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研究,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制动系统并投入实车使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传统制动系统由于结构及原理的限制,即使附加了ABS等防抱制动控制系统,也无法实现最大限度的最佳制动力控制。
2000年12月,德国Continental集团证明,一辆以100km/h速度行驶的紧凑型轿车,在30m的距离内停下来是可能的。
而当时采用传统制动系统车辆最好的成绩是37~42m。
2001年秋,一辆概念车在接近现实的情况下获得了成功,它应用了多种当时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其中就有电控液压制动系统EHB(Electro Hydraulic Brake)。
EHB是一种线控制动(brake-by-wire)系统,它以电子元件替代了部分机械元件,制动踏板不再与制动轮缸直接相连,驾驶员操作由传感器采集作为控制意图,完全由液压执行器来完成制动操作,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设计和原理所导致的不足,使制动控制得到最大的自由度,从而充分利用路面附着,提高制动效率。
EHB系统的发展现状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制动系统,EHB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前景广阔,各大汽车厂商和研究机构都在积极的开发这一系统。
1994年,Analogy公司用Saber仿真模拟的方法,开发出了一套EHB的控制系统。
1996年,Bosch对其开发的EHB系统进行了实车试验,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该系统后来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缩短制动距离以及保证车辆稳定性方面效果明显。
电控制动系统
汽车电控制动系统
•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简称EBS或ELB,是近几年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与防滑系统(AS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改善载货汽车的制动性能。
为保证行车安全,该系统用于在难以制动的情况下防止车轮打滑,让驾驶员能够转动方向盘。
载货汽车的ABS与轿车的ABS一样,它能在车轮快要锁住时迅速释放制动,然后再制动,以免失去车轮抓地的摩擦力。
它们的区别是,载货汽车的制动系统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不像轿车的制动系统那样采用液压制动。
美国的载
•汽车生产商已经推出了对驾驶员的脚踏反应更灵敏的制动系统。
这种被称为EBS的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已经应用在一些载货汽车上了。
载货汽车上通常使用的气压制动系统功能强大,但是对制动板踩下去的反应有一些延迟。
新驾驶员必须学会如何安全地使用这些系统。
一个复杂的情况是:装满货物的载货汽车的制动反应要比空载的载货汽车制动较为迟钝。
而EBS就可以解决这些缺陷,使得重型载货汽车对踩下制动的反应能像轿车一样灵敏。
安装了ABS的气压制动系统可以让时速为96.5km的载货汽车在76.4~85.4m之间完全停住,而安装了EBS制动系统的载货汽车可以将停车距离再缩短15%。
•汽车电控制动系统EBS是在ABS的基础上,用电子控制取代传统的机械传动来控制制动系统,以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增加汽车制动安全性。
汽车制动时,车轮的制动力与地面附着系数有关,当车轮处于半滑动半滚动状态时,地面附着系数可以达到最大,即制动力可以达到较大,此时的侧向稳定性也较好。
当车轮完全抱死无滚动时,地面附着力有所下降,而侧向稳定性为零。
极易出现侧滑和甩尾现象,容易造成事故。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就是在汽车制动时,使车轮始终处于即将抱死又未能完全抱死的状态。
即保证汽车获得最大的附着力,同时又能保持相应的侧向稳定性,彻底解决常规系统中,要么车轮未抱死制动力不够,要么完全抱死,使汽车失去横向稳定性的问题。
汽车制动时,ABS系统不断检测车轮的转动情况。
•当车轮将要抱死时,ABS系统发一信号给压力调节器,以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使制动力停止增加。
这时制动器中的制动液少量回流减压,然后又增压,制动力增长,如此连续几次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可以达到10~20次/秒。
EBS系统比ABS系统增加了各种传感器,包括三维力传感器、制动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等。
制动时,制动踏板位置信号传给电控单元,同时各力传感器把载荷、地面附着力和制动气压信号传给电控单元,由电控单元自动调节制动压力,形成闭环控制。
该系统用电子控制取代机械传动,减少制动系统机械传动的滞后时,缩短制动距离,在低强度时,使摩擦片磨损最小;中等强度时,利用ABS达到最佳的道路附着系数利用率;高强度时,施加最大的制动压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控制制动力。
摩擦磨损传感器可以监测得各制动片的摩擦情况,控制各制动器压力分配延长使用寿命。
EBS系统可以与其它电子控制系统一起由一个电控单元进行集中统一控制。
实现各种不同要求的控制功能。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英文缩写为EPB(Electrical Park Brake),EPB通过内置在其电脑中的纵向加速度传感器来测算坡度,从而可以算出车辆在斜坡上由于重力而产生的下滑力,电脑通过电机对后轮施加制动力来平衡下滑力,使车辆能停在斜坡上。
当车辆起步时,电脑通过离合器踏板上的位移传感器以及油门的大小来测算需要施加的制动力,同时通过高速CAN 与发动机电脑通讯来获知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
电脑自动计算发动机牵引力的增加,相应的减少制动力。
当牵引力足够克服下滑力时,电脑驱动电机解除制动,从而实现车辆顺畅起步。
•该系统可以保证车辆在30%的斜坡上稳定驻车。
另外该系统自动实现热补偿,即如果车辆经过强制动后驻车,后制动盘会因为温度下降与摩擦片产生间隙,此时电机会自动启动,驱动压紧螺母来补偿温度下降产生的间隙,保证可靠的驻车效果。
•其实说白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展现给我们的就是取代传统拉杆手刹的电子手刹按钮. 比传统的拉杆手刹更安全,不会因驾驶者的力度而改变制动效果,把传统的拉杆手刹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按钮.
•工作原理
传统手刹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电子手刹也就是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 Electrical Park Brake)是指将行车过程中的临时性制动和停车后的长时性制动功能整合在一起,并且由电子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制动的技术。
•电子手刹是由电子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制动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与机械式手刹相同,均是通过刹车盘与刹车片产生的摩擦力来达到控制停车制动,只不过控制方式从之前的机械式手刹拉杆变成了电子按钮。
•电子手刹
•电子手刹从基本的驻车功能延伸到自动驻车功能AUTO HOLD。
AUTO HOLD自动驻车功能技术的运用,使得驾驶者在车辆停下时不需要长时间刹车。
以及启动自动电子驻车制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车辆不必要的滑行,简单的说就是车辆不会溜后。
•优势
•传统的手刹在斜坡起步时需要依靠驾驶者通过手动释放手制动或者熟练的油门、离合配合来舒畅起步。
而AUTO HOLD自动驻车功能通过坡度传感器由控制器给出准确的驻车力,在起动时,驻车控制单元通过离合器距离传感器,离合器捏合速度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等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当驱动力大于行驶阻力时自动释放驻车制动,从而使汽车能够平稳起步。
•就算平时在市区行驶的塞塞停停,只要你启用AUTO HOLD 功能,便会启动相应的自动驻车功能。
聪明的AUTO HOLD 自动驻车功能可使车辆在等红灯或上下坡停车时自动启动四轮制动,即使在D挡或是N挡,你也无需一直脚踩刹车或使用手刹,车子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当需要解除静止状态,也只需轻点油门即可解除制动。
这一配置对于那些经常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车主来说确实实用,同时也减少了大家由于麻痹大意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事故。
•手刹车型
•市面上常见的几款拥有电子手刹功能的车型:
•新君威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市面上常见的拥有电子手刹功能的车型也是大家常见的几款车型,如大众的迈腾、奥迪A4、A6以及新君威等等。
电子手刹的使用方法也是大同小异,都是通过一个按键来启动\关闭手刹功能。
启动电子手刹可以在车辆任何状况下进行启动,即使在行进过程中误按,由于油门还处在工作位置所以电子手刹功能也会立即关闭;如果在紧急刹车过程中按下,大部分电子手刹系统都会额外提供更强的制动力来辅助,部分车型更具有电子制动力分布以及限速制停的功能。
•迈腾
•而当关闭电子手刹时则全部车型均需要在踏下刹车踏板的状态下才能生效,这样对于自动挡车型来说就能避免在塞车蠕动时由于大意造成的事故。
但在手动挡车型上也同样加入这样的限制似乎就有的多余了,浪费了手刹对于斜坡起步的帮助这一基本功能。
例如在迈腾1.8T手动挡上就发现了这一鸡肋。
•奥迪
•在大众和奥迪系列的自动挡车型里,电子手刹系统也加入了上文所说的AUTO HOLD自动驻车功能。
这个功能可能在刚开始用的时候会要有一段适应期,特别是起步时,油门踩下去而刹车又未能及时松开的尴尬时间就特别需要适应。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解放了的右脚和右手就可以在塞车时做很多事情……反正不是坏事就好。
•优缺点
优点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对于车厂来说,电子手刹的出现可以省去了一大堆传统手刹的零部件。
虽然传统手刹零部件与电子手刹总成相比,价格上不一定有优势,但省下的空间(通常都是省下前排中间的位置)可以有更大的用处;整个电子手刹工作模块可以应用在大部分车型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将这个技术普及到更低一级的车型上。
•对于驾驶者来说,电子手刹的出现特别是AUTO HOLD的出现,可以减低了右脚和右手在塞车时的负担;杜绝了由于力量不够拉不紧手刹(特别是一些娇小的女士)而造成的不便。
•最重要的一点可能不少网友都会忽视,传统手刹只会锁紧后轮,除需甩尾外笔者真想不到在行驶中有拉手刹的需要。
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需要紧急制动,按下手刹按钮,电子手刹会根据车速选择适当的制动力保证行驶的安全性,这样就更加提高了主动的安全性能。
不过能在紧急情况下也能有这个反应的相信已经是驾驶达人了。
•缺点
•更多的会是个人喜好的原因,没有了手刹,再无法自主控制车尾动态;又买不起大马力后驱车,平时偶尔发飙甩尾的权利也被剥脱了,还是请司机开车算了吧。
还有就是电池失灵时电子手刹的功能也会同样出问题,全车零件电子化带来的方便可能就在一个很小的方面就造成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