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10
汽车防抱死系统的原理与故障诊断汽车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一种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旨在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抱死,提高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
本文将介绍ABS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
ABS的工作原理:ABS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主要负责检测车轮的转速,通常安装在车轮轴上。
控制单元负责计算车轮的转速差异,并控制制动力,执行器负责控制制动液压系统。
1.轮速传感器:ABS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来检测每个车轮的转速。
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转速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转速信号,对各个车轮进行比较和监控。
当发现一些车轮即将抱死时,控制单元会通过执行器调整制动力,保持车轮的旋转。
3.执行器:执行器与制动系统紧密合作,负责调整每个车轮的制动力。
当控制单元发出调整制动力的指令时,执行器会控制制动液压系统相应压力阀的工作,实现制动力的调整。
ABS系统的工作过程:当车轮在制动过程中,ABS系统将不断监测车轮的转速差异。
如果一些车轮的转速急剧下降,表明该车轮即将抱死,此时控制单元会发出调整制动力的指令。
执行器控制制动液压系统实现对该车轮制动力的调整,使车轮恢复旋转,并维持最佳的制动效果。
故障诊断方法:1.故障灯:ABS系统故障时,控制单元会向仪表盘上的ABS故障灯发送信号,提示驾驶员注意。
当故障修复后,该灯会自动熄灭。
2. 扫描工具:故障发生时,可以使用扫描工具连接与ABS系统相连的OBD(On-board Diagnostics)接口,获取故障码。
根据故障码可以进一步定位问题所在。
3.轮速传感器检测:ABS系统常见故障是轮速传感器失效或脱落。
可以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检测传感器的电阻或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4.制动液压系统检测:有时ABS故障可能是由于制动液压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可以检查制动液面、制动液泵或压力阀等部件是否正常。
防抱死制动系统使用说明书**防抱死制动系统使用说明书**尊敬的车主:感谢您购买我公司生产的车辆,并使用配备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以下简称ABS)的车辆。
为了确保您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安全,并合理使用ABS系统,特编写本使用说明书,以供您参考。
一、ABS系统简介ABS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技术,旨在防止车轮在制动时出现抱死现象。
它通过感应车轮速度的变化,实时调整刹车压力,使车轮保持既有制动力又有转动力,从而提高制动效果并使车辆更加稳定。
二、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当您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时,ABS系统会自动监测每个车轮的转速。
如果某个车轮即将抱死,系统会迅速减少该车轮的制动力,然后再恢复,以保持车轮转动。
这一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车辆完全停下来或者您松开制动踏板。
三、使用ABS系统的建议1. 正确踩刹车:在紧急制动时,请您坚决踩下制动踏板,不要担心踩得过猛。
ABS系统会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刹车力,并避免车轮抱死现象的发生。
2. 不要松开制动踏板:在制动过程中,请您始终保持踩住制动踏板,直至车辆完全停下。
松开制动踏板可能导致制动力的突然消失,增加事故的风险。
3. 避免连续踩刹车:在连续制动中,请您尽量不要频繁踩下和松开制动踏板。
连续踩刹车可能导致ABS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降低制动效果。
4. 注意制动距离:尽管ABS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制动控制,但仍然需要注意适当的制动距离。
在高速行驶时,提前预判制动点,并适时开始制动,以确保安全停车。
5. 维护保养:请您定期检查ABS系统的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ABS故障指示灯亮起,或者制动感觉异常,请及时联系经销商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四、注意事项1. ABS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制动效果,但它并不能消除所有制动失效的可能性。
请您始终保持安全驾驶习惯,预留足够距离,并注意周围交通情况。
2. ABS系统只在制动时起作用,对转弯或加速并不产生影响。
abs的名词解释名词解释:ABSABS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中文名译为“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是一种装备在汽车上的安全设备,旨在防止车轮在紧急刹车时抱死,提高车辆的制动效能和稳定性。
1. 安全性能ABS系统通过感知车轮的速度差异,在紧急制动时,对车轮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其不会完全锁死。
这种控制技术使车辆保持较好的方向稳定性和操控性,避免了传统车辆在紧急刹车时出现方向失控的情况,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性。
2. 工作原理ABS系统通过车轮传感器和液压控制单元等部件相互配合工作。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车轮速度传感器会实时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
一旦感知到车轮即将抱死,系统会通过液压控制单元自动调节制动力度,通过适当释放或施加刹车压力,保持车轮转动,从而避免车轮抱死现象的发生。
3. 效果与盲区ABS系统的主要效果是防止车轮抱死,降低紧急制动时的刹车距离,并提供车辆的操控性能。
然而,ABS系统并不能完全消除车辆滑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制动盲区。
在极端的路面条件下,比如冰雪路面等,无论是否有ABS,制动距离仍可能很长,因此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仍需保持警惕,合理使用制动装置。
4. ABS在实际驾驶中的作用ABS系统广泛装备在现代汽车中,对于驾驶员提高车辆控制能力、减少事故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ABS系统的作用更为突出。
在紧急踩下刹车踏板时,ABS会迅速切断制动皮质,释放相关制动系统,使车轮恢复旋转状态,并根据所需制动力度调整制动压力。
这种动态的制动控制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车辆失控,有效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5. ABS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ABS系统不断升级和改进。
现代的ABS 系统已经具备了更加精确的控制能力和更高的稳定性。
同时,一些汽车制造商还加入了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以及牵引力控制系统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ABS已成为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安全装备之一。
ABS 理论依据及作用原理两物体的切向(切面方向)摩擦力是由垂向作用力(对车与地即是车的重力)和摩擦系数决定的,滑动摩擦系数一般是固定值,静摩擦是从零到最大静摩擦系数的作用区间,除切向相对运动与静止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时最大静摩擦系数较大于滑动摩擦系数,即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对车都是可实现的制动力)。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就是将车辆制动时车轮与地面的滑动摩擦设法尽可能转变为静摩擦(此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部分相对保持静止,车未停止,车轮不是抱死而是滚动,制动系统可在车轮上实施界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制动力,这时保持转动的车轮与地面的静摩擦是滚动摩擦),以增大制动力。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英文Anti-lock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刹车系统)的缩写。
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踩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
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ABS 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以前消费者买车,都把有没有ABS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轿车已经将ABS作为标准配置。
但对于ABS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很多驾驶员还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对ABS的误解。
一些驾驶员认为ABS 就是缩短制动距离的装置,装备ABS的车辆在任何路面的制动距离肯定比未装备AB S的制动距离要短,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能与在沥青路面上的制动距离相当;还有一些驾驶员认为只要配备了ABS,即使在雨天或冰雪路面上高速行驶,也不会出现车辆失控现象。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汽车制动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从而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液压系统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的。
传感器是ABS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主要负责检测车轮的转速和车轮的滑动情况。
当车轮开始滑动时,传感器会立即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会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来判断车轮是否即将抱死,并且会根据情况来调整制动力度。
当控制器判断车轮即将抱死时,它会立即向液压系统发出指令,让液压系统减少制动压力。
这样一来,车轮就不会抱死,而是会继续旋转。
当车轮重新获得抓地力时,控制器会再次向液压系统发出指令,让液压系统增加制动压力,从而使车辆能够更快地停下来。
除了防止车轮抱死外,ABS系统还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紧急转向时,ABS系统可以通过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度来帮助车辆更好地转向。
这样一来,车辆就能够更加稳定地行驶,避免发生侧滑或失控的情况。
总的来说,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
它可以在紧急制动时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从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我们在购买汽车时一定要选择配备了ABS系统的车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汽车abs防抱死原理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在传统的液压制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动系统。
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发动机、制动器、轮胎和液压控制阀。
当车轮发生抱死时,制动器和发动机会向车轮施加反向压力,以使车轮制动抱死。
但此时的制动力矩仍足以使汽车恢复正常行驶,而不发生侧滑,而且还可以防止轮胎打滑。
当ABS工作时,它能实时监测各车轮的轮速,当车轮发生抱死时,它就会控制液压控制阀改变液压流量。
在制动力矩的作用下,制动力矩不会被轮胎的抱死所抵消。
此时车轮仍可以正常工作而不发生侧滑。
由于ABS系统在车轮制动抱死时仍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所以它被称为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的工作原理是:在刹车踏板上施加一个压力,当它接近或达到最大压力时(一般为30kPa),压力传感器就会向ABS控制电脑发出信号。
控制电脑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当前的制动踏板位置、速度和车辆状态等信息。
如果车轮即将抱死,则制动压力增大;如果车轮即将抱死,则制动压力减小。
—— 1 —1 —。
电工电子学论文-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研究一.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概述及工作原理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概述汽车在湿滑的路面或在有积雪的路面上进行紧急制动时,容易发生车轮的抱死。
在车轮(一般是后轮先抱死而前轮未抱死)抱死时,车轮会急速降低转速,最终停止转动,而车身由于惯性将继续向前滑动。
此时方向盘操纵失灵,车前轮将继续按规定角度转弯,导致车辆发生侧滑或打转,如果车速过快,甚至会失控冲出道路,导致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防止车轮抱死显得十分重要。
ABS在1920年由英国人霍纳摩尔研制成功,到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辆并存在多种类型。
ABS能在制动过程中判定车轮的滑移率,把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充分利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使制动器的效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从而显著地提高车辆制动时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ABS的基本功能是感知制动轮每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的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从而控制车辆的滑移率,避免出现抱死。
ABS主要分机械和电子两种,目前汽车工业中绝大多数都采用电子式ABS,并已由集成电路控制发展到了由微机控制。
2.ABS工作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BS传感器、ABS电子控制器制动压力调节器,ABS电子控制系统电路等结构。
在车辆制动时,车轮转速传感器和减速度传感器可以将车轮的转速和减速度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输送给控制器,以使ABS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进行合理的处置,进行防抱死控制。
ABS电子控制器(ABS ECU)由输入极电路,运算电路,输出级电路和安全保护电路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制动车轮的状况,并据此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制动压力调节器工作,及时调节制动力的大小。
此外,控制器还具有故障监控报警和故障自诊断的功能,可以说是ABS系统的“大脑”。
abs防抱死工作原理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车辆安全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以维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以下是ABS的工作原理:
1.传感器监测车轮速度:
ABS系统通过安装在每个车轮上的传感器来监测车轮的速度。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每个车轮的旋转速度。
2.比较车轮速度:
ABS控制单元会不断比较各个车轮的速度。
当系统检测到某个车轮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车轮,表明该车轮即将抱死。
3.制动压力调节:
一旦系统检测到某个车轮即将抱死,它会迅速调整该车轮的制动压力。
这通常通过抑制或释放制动液压压力来实现。
4.防抱死控制:
ABS系统能够快速而反复地调整每个车轮的制动力,使制动力处于最佳状态,防止车轮抱死。
这个过程通常在毫秒内完成。
5.保持车辆稳定:
防抱死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通过防止车轮抱死,驾驶员仍能保持对车辆的操控,避免因制动时车轮抱死而导致的失控情况。
6.重复监测和调整:
ABS系统持续监测车轮的速度,根据实时情况调整制动力。
这个过程在制动时持续进行,确保车辆在紧急制动情况下始终保持最佳操控性。
通过这种方式,ABS系统能够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避免了传统制动系统可能导致的车辆失控和打滑问题。
这使得驾驶员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
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一种针对车辆制动系统的安全辅助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传感器:ABS系统会安装在车轮或车轮轴附近的传感器来感知车轮的转速。
通常使用轮速传感器或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ESP)传感器。
2. 控制单元:传感器将感知到的车轮转速信息传输给ABS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会根据车轮转速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抱死现象。
3. 刹车操作: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传感器会感知到车轮的减速。
如果控制单元判断存在抱死现象,它会迅速调整刹车系统的液压压力。
4. 减压阀:控制单元通过减压阀来迅速减小液压压力,使刹车器官中的压力减小。
这可以防止制动器锁死并保持车轮旋转。
5. 压力重建:一旦抱死现象过去,控制单元会重新增加刹车器官中的液压压力,以便继续制动。
总的来说,ABS系统通过监测和调整车轮的转速,确保制动时车轮不会被完全锁死,从而保持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防止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失控,提高驾驶员的制动能力和安全性。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汽车在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滑移,车轮与路面间的侧向附着力将完全消失。
如果只是前轮(转向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还在滚动,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
如果只是后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前轮还在滚动,即使受到不大的侧向干扰力,汽车也将产生侧滑(甩尾)现象。
这些都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因此,汽车在制动时不希望车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是希望车轮制动到边滚边滑的状态。
由试验得知,汽车车轮的滑动率在15%~20%时,轮胎与路面间有最大的附着系数。
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轮胎与路面间的这种潜在的附着能力,目前在大多数车辆上都装备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
一.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常,ABS是在普通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装车轮速度传感器、ABS电控单元、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及制动控制电路等组成的,如下图1。
制动过程中,ABS电控单元(ECU)3不断地从传感器1和5获取车轮速度信号,并加以处理,分析是否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
如果没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不参与工作,制动主缸7和各制动轮缸9相通,制动轮缸中的压力继续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增压状态。
如果电控单元判断出某个车轮(假设为左前轮)即将抱死拖滑,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关闭制动主缸与左前制动轮缸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的压力不再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保压状态。
若电控单元判断出左前轮仍趋于抱死拖滑状态,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打开左前制动轮缸与储液室或储能器(图中未画出)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中的油压降低,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减压状态。
二.ABS系统的布置形式ABS系统中,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
如果对某车轮的制动压力可以进行单独调节,称这种控制方式为独立控制;如果对两个(或两以上)车轮的制动压力一同进行调节,则称这种控制方式为一同控制。
在两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一同控制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种控制方式为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小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则称这种控制方式为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按照控制通道数目的不同,ABS系统分为四通道、三通道、双通道和单通道四种形式,而其布置形式却多种多样。
1.四通道ABS对应于双制动管路的H型(前后)或X型(对角)两种布置形式,四通道ABS也有两种布置形式,见下图2。
为了对四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独立控制,在每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并在通往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通道)由于四通道ABS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每个车轮的附着力进行制动,因此汽车的制动效能最好。
但在附着系数分离(两侧车轮的附着系数不相等)的路面上制动时,由于同一轴上的制动力不相等,使得汽车产生较大的偏转力矩而产生制动跑偏。
因此,ABS通常不对四个车轮进行独立的制动压力调节。
2.三通道ABS四轮ABS大多为三通道系统,而三通道系统都是对两前轮的制动压力进行单独控制,对两后轮的制动压力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其布置形式见下图3(c)、(d)、(e)。
图(c)所示的按对角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中,虽然在通往四个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但两个后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却是由电子控制装置一同控制的,实际上仍是三通道ABS。
由于三通道ABS对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可以在变速器或主减速器中只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来检测两后轮的平均转速。
汽车紧急制动时,会发生很大的轴荷转移(前轴荷增加,后轴荷减小),使得前轮的附着力比后轮的附着力大很多(前置前驱动汽车的前轮附着力约占汽车总附着力的70%—80%)。
对前轮制动压力进行独立控制,可充分利用两前轮的附着力对汽车进行制动,有利于缩短制动距离,并且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却得到很大改善。
3.双通道ABS图4(f)所示的双通道ABS在按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分别对两前轮和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
两前轮可以根据附着条件进行高选和低选转换,两后轮则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可以在两前轮和传动系中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
当在附着系数分离的路面上进行紧急制动时,两前轮的制动力相差很大,为保持汽车的行驶方向,驾驶员会通过转动转向盘使前轮偏转,以求用转向轮产生的横向力与不平衡的制动力相抗衡,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但是在两前轮从附着系数分离路面驶入附着系数均匀路面的瞬间,以前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而抱死的前轮的制动力因附着力突然增大而增大,由于驾驶员无法在瞬间将转向轮回正,转向轮上仍然存在的横向力将会使汽车向转向轮偏转方向行驶,这在高速行驶时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危险状态。
图4图4(g)所示的双通道ABS多用于制动管路对角布置的汽车上,两前轮独立控制,制动液通过比例阀(P阀)按一定比例减压后传给对角后轮。
对于采用此控制方式的前轮驱动汽车,如果在紧急制动时离合器没有及时分离,前轮在制动压力较小时就趋于抱死,而此时后轮的制动力还远未达到其附着力的水平,汽车的制动力会显著减小。
而对于采用此控制方式的后轮驱动汽车,如果将比例阀调整到正常制动情况下前轮趋于抱死时,后轮的制动力接近其附着力,则紧急制动时由于离合器往往难以及时分离,导致后轮抱死,使汽车丧失方向稳定性。
由于双通道ABS难以在方向稳定性、转向操纵能力和制动距离等方面得到兼顾,因此目前很少被采用。
4.单通道ABS所有单通道ABS都是在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后制动管路中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只需在传动系中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如下图5。
图5单通道ABS一般对两后轮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在附着系数分离的路面上进行制动时,两后轮的制动力都被限制在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后轮的附着力水平,制动距离会有所增加。
由于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未被控制,前轮仍然可能发生制动抱死,所以汽车制动时的转向操作能力得不到保障。
但由于单通道ABS能够显著地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在轻型货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与检修一、防抱死装置的组成部件1)车轮转速传感器:它安装在每个车轮上,并随时将每个车轮的转速信号输入到系统计算机内。
2)系统计算机: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及整车运动状况进行检测和判断,计算后发出调节指令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
3)制动压力调节装置:此装置包括凋压电磁阀总成、电动泵总成、储液器等。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工作整体,当接收到系统计箅机传来的调节指令后,通过不同调压电磁阀的开、关,使制动管路与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接通和切断,实现对各车轮制动压力的调节。
二、ABS 防抱死装置的简单工作原理1)制动分泵压力上升阶段。
当正常行驶的汽车遇有情况需要制动并刚刚踩下制动踏板后,制动分泵中的压力将随着作用在踏板上的力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制动分泵压力不大,车轮减速平稳,没有抱死倾向,故ABS系统所有部件处于不工作状态,仅是传统的液压制动系起作用,制动液压油从制动总泵压出经EVI常开电磁阀到车轮制动分泵。
2)压力保持阶段。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车轮制动分泵压力处于上升阶段后,还要进一步降低车速时,则需要加大作用在制动踏板上的作用力,使制动分泵中的压力继续上升,制动力加大,车轮转速继续降低。
此信息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算出将会出现抱死趋势时则会发出指令,使ABS 系统有关部件工作,保证制动系统内的压力不再增加,以防车轮抱死。
压力保持阶段计算机指挥EVI常开电磁阀通电工作,使阀心吸下将电磁阀EVI关闭。
制动总泵与车轮制动分泵之间因常开电磁阀EVI的关闭而相互不受影响。
车轮制动分泵的压力将保持原有的不升、不降,驾驶员再用力踩踏板只会加大制动总泵至EVI阀之间的压力,而制动分泵压力不变,防止了因压力再加大而导致抱死的危险。
此时,单向阀同样也能保证车轮制动分泵压力保持不变。
3)压力下降阶段。
随着制动过程的进行,车轮转速和车速都将逐渐降低,并且这些信息都不断地被输入到计算机内,当计算机计算出将要出现抱死情况时(表明车轮制动分泵压力过大),就会发出指令,使压力相应下降以保证车轮不出现抱死状态,这一过程就称为压力下降阶段。
在这下降阶段,计算机指挥常闭电磁阀EV2通电吸引阀心开启,车轮制动分泵的压力油液将流向储液器、吸入单向阀等。
同时电动泵开始工作,将多余的制动液通过排出单向阀返回到制动总泵中,从而减少了车轮制动分泵内压力,使车轮转速上升。
ABS系统就是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计算出是否有车轮抱死的趋势、抱死现象,然后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指令,使其在压力的上升、保持和下降三个阶段进行车轮制动分泵的压力调节,实现车轮既制动可靠,又不会被抱死的合理制动状况。
四、 ABS 的故障检修与诊断1. 一般性检修一般性检修有如下内容:1)防抱死警告灯:检查汽车上通-断开关和警告灯的工作情况,并起动发动机,让其保持怠速。
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警告灯就会灭掉,若不是这样,就应接驾驶室的防抱死开关。
若在行驶中,防抱死警告灯亮了,就说明系统出了故障。
2)运转检查:接通点火开关,防抱死警告灯应闪动,然后起动防抱死制动器系统,并使汽车运行6km以上,警告灯不应闪动,此时表明防抱死控制装置工作正常。
3)电磁干扰:若遇有极强电磁干扰的环境,应及时切断ABS电源线,终止其工作。
4)机械故障:调节器是制动管路中一个阀类件。
当其不通电时,应保证由总泵(制动阀)至分泵(制动气室)的管路畅通。
5)检查蓄电池的电压,看其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电压不足将引起ABS 警告灯工作异常点亮;检查正负极柱电缆线连接是否清洁、牢固。
6)检查制动总泵液面高度、油液质量、制动液储液器和制动总泵有无泄漏现象以及真空助力装置的技术状况是否良好。
7)检查驻车制动是否完全解除。
8)检查ABS系统熔丝、熔断器接触是否良好,电路和各插接器有无松动或损坏。
9)检查ABS各部分导线连接可靠性,与车身的搭铁处是否良好可靠。
10)检查各车轮能否转动灵活、制动器响应性程度,检查车轮轮毂轴承和车轮转动是否有颤动。
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还要检查前轮等角速万向节的技术状况,看看有无松旷或无间隙。
11)检查轮胎磨损是否超过规定要求、轮胎规格与车型是否相符。
12)检查电子控制器(ECU)导线插接器接触是否良好,导线是否有断路或短路,控制器(ECU)和压力调节器等的搭铁处是否连接可靠,轮速传感器连线是否良好。
13)对自卸举升汽车,应检查整个液压制动设备,包括系统的组件技术状况是否良好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