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土是一种强度高、抗压性好的建筑材料。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来测试混凝土的性能。

本次实验主要测试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实验采用了标准的混凝土试块,试块尺寸为150mm x 150mm x 150mm。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混凝土试块,按比例将水泥、砂子、石子混合,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2. 将混合好的混凝土倒入试块模具中,用振动器振动5-10秒。

3. 将试块模具放置于震动平台上,进行标准养护。试块在混凝土龄期达到28天时进行测试。

4. 在试块上打上编号,并将其放在试验机上。试验机按标准压缩试验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速度。

5. 测试完成后,根据试验机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试块的抗压强度。

实验结果如下:

试块编号抗压强度(MPa)

1 31

2 34

3 29

4 36

5 32

平均抗压强度为32.4MPa。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标准要求,可以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泥的质量、混合比例、搅拌时间等。因此,对于不同的混凝土应用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比例和质量的原材料来配制混凝土,以获得合适的强度和性能。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实验人员: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矾花生成过程,加深对絮凝理论的理解; 2、确定混凝的最佳用量及最佳pH值; 3、了解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混凝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的胶体悬浮物。通常在废水中所见到的胶体颗粒其大小变化约在100nm-10nm之间,而其τ电位在15-20毫伏之间。胶体悬浮物的稳定性是由于高τ电位引起的斥力,或者是由于在亲水的胶体上吸附了一层非离子的聚合物所造成的。混凝过程包括胶体悬浮物的脱稳和接着发生的使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随后这些大颗粒可以用沉淀、悬浮和过滤等方法去除。 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用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τ电位,或者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如Al x(OH)Y+而吸附于胶体上,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是由于胶体悬浮物被围于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 形成矾花最佳的条件是要求pH值在等电离点或接近等电离点(对于铝来说,要求pH值得范围为5.0-7.0),同混凝剂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碱度,对于碱度不够的废水应该投加Na2CO3、NaOH或石灰。 最有效的脱稳是使胶体颗粒同小的带正电荷含水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接触,这种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是在小于0.1s的时间内产生的,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剧烈搅拌,在脱稳之后,凝聚促使矾花增大,从而使矾花能从水中去除。铝和铁的矾花在搅拌时较容易破碎和离散。投加2-5ml/L活性硅有可能提高矾花的强度。在凝聚阶段将近结束时,投加0.2-1.0ml/L长链阴离子或非离子聚合物,通过桥联吸附作用,有助于矾花的聚集和长大。所需混凝剂的投加量将由于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增加。脱稳也能通过投加阳离子聚合物来完成。 混凝的通常顺序是: 1、将混凝剂与水迅速剧烈的搅拌。如果水中碱度不够,则要在快速搅拌之前投加碱性助凝剂。 2、如果使用活性硅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则它们应在快速搅拌将近结束时投加。使用阴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应在凝聚阶段的中期投加。 3、需要20-30min的凝聚时间,以促使大矾花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矾花之间相互接触,增进矾花的凝聚,但是搅拌的速度要使矾花不受剪切。

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 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 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因此混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其大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4.影响混凝作用的因素投药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水的pH值等。 5.浊度仪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尘、微细有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中呈现浊度。浊度仪采用90°散射光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平行光束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过溶液。与入射光成90°方向的散射光强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 篇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处理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交替杂质。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和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知道,天然水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形态各异,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另一种室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去除的。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最关键的是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因混凝剂的种类较多,所以混凝条件很难确定;要选定某种混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pH的影响,如果pH过低(小于4)则所投的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

中没有足够的羟基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徐凝作用较差;如果pH过高(大于9),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混凝作用的情况。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六联搅拌器(1台); (2)光电浊度仪(1台); (3)酸度计(1台); (4)烧杯(1000mL6个); (5)烧杯(500mL1个); (6)移液管(1,2,5,10mL各一支)。 四、实验用试剂 (1)聚合硫酸铝; (2)盐酸(质量分数10%); (3)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 五、实验操作步骤 1.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量 (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800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器上。 (2)在6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3,5,7,9,10mL的聚合硫酸铝,记录6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一、引言 混凝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在水处理、建筑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混凝效率和质量。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原理 混凝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迅速沉淀并凝结成块状的过程。常用的混凝剂包括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 2. 实验装置与试剂 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玻璃棒、磁力搅拌器、容量瓶、滴定管、烧杯等。试剂包括硫酸铝、水样。

3.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准备试剂。 (2)制备不同浓度的混凝液:将一定量的硫酸铝加入不同的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混凝液。 (3)取样测试:从水样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混凝液中,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 (4)观察与分析:观察混凝液的沉淀情况,计算混凝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按照不同的浓度制备了三组混凝液,分别为5%、10%和15%的硫酸铝混凝液。并在同样条件下,将水样加入各组混凝液中进行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观察到混凝液中颗粒逐渐沉淀,并形成 混凝块,混凝效果明显。其中,浓度为15%的混凝液效果最佳, 沉淀块形状更为饱满、坚固。 混凝效果的优劣主要受到混凝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水样质量的 影响。较高的混凝剂浓度可以提高混凝效果,但当浓度过高时, 反而会造成过度凝结,使混凝块过于致密而难以分离。因此,在 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剂浓度。 反应时间也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反应时间过短,颗粒 可能没有完全沉淀;反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过度凝结的情况。因此,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合理的反应时间,以获得最 佳的混凝效果。 水样的质量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水样中悬浮颗粒的种类 和浓度不同,对混凝液的混凝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浓度。 四、结论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 1000 ml 烧杯1 只 2. 500 ml 矿泉水瓶6 只 3. 100 ml 烧杯2 只 4. 5 ml 移液管1只 5. 400 ml 烧杯 2 只 6. 5ml 量筒 1 台 7. 吸耳球 1 个 8. 温度计(0-50C)1只 9. 100 ml 量筒 1 个 10. 10 ml;量筒1只 四、实验试剂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 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 500 ml。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 五、实验步骤 一)配置药品 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 ;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1、取6 个500 ml 瓶子,分别取400 ml 原水。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篇一:混凝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一混凝 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1nm~0.1m通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然而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的矾花容易下沉。 混凝剂的种类以及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法方可确定。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土实验报告 一、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混凝土强度的测试是评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样品进行试验,测定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而分析和评估混凝土的质量。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其中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砂和骨料分别为细骨料和粗骨料。 2. 方法: a.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工程要求,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b. 混凝土制备:按照配合比将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混凝土样品。 c. 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采用压力机对混凝土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并计算出其抗压强度值。 d. 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采用拉力试验机对混凝土样品进行抗拉强度测试,记录并计算出其抗拉强度值。 三、实验结果

1. 混凝土抗压强度:通过对多个混凝土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得到各样品的抗压强度值。将这些值求平均可得到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 2. 混凝土抗拉强度:通过对多个混凝土样品进行抗拉强度测试,得到各样品的抗拉强度值。将这些值求平均可得到混凝土的平均抗拉强度。 四、讨论与分析 1.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到水灰比、骨料种类和粒径、水泥种类和掺合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抗压强度低,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骨料对抗拉力的抵抗能力较差所致。 3. 混凝土强度与工程应用:混凝土的强度是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也不同。 五、结论 通过对混凝土样品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我们可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并对混凝土的强度与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篇一: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1000ml烧杯1只 2.500ml矿泉水瓶6只 3.100ml烧杯2只 4.5ml移

液管1只5.400ml烧杯2只6.5ml量筒1台7.吸耳球1个8.温度计(0-50℃)1只9.100ml量筒1个10.10ml;量筒1只 四、实验试剂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ml。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g 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 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g/L。 2、测定原水特征。(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1、取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4、根据矾花描述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1、用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ml原水。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按4/6a~9/6a的量)分别加入到400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2中。3 、搅拌,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4、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min,记录矾花描述。5、根据矾花描述求得B。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篇一: 混凝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一混凝 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1nm~0.1m S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 等)。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表 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 电位。Zeta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约在(- 30mV)以上。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然而当Zeta 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的矾花容易下沉。混凝剂的种类以及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 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法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 、FeCl3 后,生成的Al(III) 、Fe(III) 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 响,还受水的pH值的影响。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 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因此,要较完整地考察多因素对混凝的影响,可以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进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 1、配1%的342)(SO Al 溶液. 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 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 二. 实验目的 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 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 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 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 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 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3. 在烧杯中分别注入混合均匀的水样800mL ,将烧杯装入搅拌机,注意应使搅拌叶片位于 烧杯的中央。 4. 根据水样的水质,选择各个烧杯的投药量(各组相同号的烧杯分别用相同的投药量), 并将药液投入投药试管里,准备投加。 5. 将搅拌机板面上的旋钮调至预定位置。 6. 合上搅拌机电源开关,将水样搅拌均匀,随后倒入混凝剂,此后搅拌机即按预定的转速 和时间工作,反应时间到后,自动停止工作,并自动提起叶片。注意矾花的形成过程和松散程度,并进行记录。

混凝土塌落度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混凝土塌落度实验报告 篇一:塌落度和混凝土图解实验报告 一、塌落度实验 1、实验目的 混凝土由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而成。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性能。由于它的内涵较为复杂,根据我国的现行标准规定,采用“坍落度”和“维脖稠度”来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这里先进行“坍落度”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骨料粒径不大于40mm混凝土伴和物)。2、实验设备和仪器 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标准坍落度筒和振捣棒、铁锹、直尺、抹刀、漏斗、磅称等。 3、实验步骤 (1)、按比例配出39.95Kg拌和材料,投料顺序依次

为(石子:20.07Kg;水泥:5.6Kg;砂:11.2Kg;水:3.08Kg。)将它们倒在拌板上并用铁锹拌匀,再将中间扒一凹洼,边加水边进行拌和,直至拌和均匀。 (2)、用湿布将拌板及坍落度筒内外擦净、润滑,并将筒顶部加上漏斗,放在拌板上。用双脚踩紧踏板,使其位置固定。 (3)、用小铲将拌好的拌和物均匀的装入筒内。。顶层装料时,应使拌和物高出筒顶。插捣过程中,如试样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以便自始至终保持高于筒顶。在调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振捣,直到振实为止。 (4)、插捣完毕后卸下漏斗,将多余的拌和物用镘刀刮去,使之与筒顶面齐平,筒周围拌板上的杂物必须刮净、清除。 (5)、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提离过程约5~10s内完成,将筒放在拌和物试体一旁,量出坍落后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以mm为单位,读数精确至5mm),即为该拌 和物的坍落度。 (6)、当坍落度筒提离后,如试件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如第二次仍然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该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案。 二、混凝土试块制作实验

混凝实验报告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混凝实验报告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 1000 ml烧杯 1只 2. 500 ml矿泉水瓶 6只 3. 100 ml烧杯 2只 4. 5 ml移液管 1只 5. 400 ml烧杯 2只 6. 5ml量筒 1台 7. 吸耳球 1个 8. 温度计(0-50℃) 1只 9. 100 ml量筒 1个

10. 10 ml;量筒 1只 四、实验试剂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 五、实验步骤 (一)配置药品 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4、根据矾花描述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1、用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按4/6A~9/6A的量)分别加入到400 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2中。 3、搅拌,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 4、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 min,记录矾花描述。 5、根据矾花描述求得B。 (四)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佳投加比例的确定 1、用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