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

五、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

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公共位课(政治理论课、第一外语、专业方法论)、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及非学位课等不同课程群组成。其中:学位公共课4门,共计9学分;学位基础课1门,3学分;学位专业课3门,共计9学分;选修课门数不少于6门,每门2学分,至少应达到12学分,其中本学科专业选修课至少达到8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必须完成两门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3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

注:该表格可以根据内容进行调整

外国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 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制订下发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高中新课程设置原则 1、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从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出发,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选择,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稳妥推进,合理设置,注重知识衔接,加强宏观调控。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 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合理设置新课程,在探索中总结经 验逐步调整,通过实践摸索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设置最佳方案。

3、规范有序、因校制宜、积极探索、确保质量。为保障课改能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 标准、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原则和要求,使每个学生修满必学学分;保证国家选修i 课程的开出,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 个选修i 学分。 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i 课程,最终实现每位高中教师都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ii 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 6 个选修ii 学分。 ⑶采取必修课和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 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 在高一学年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一年后根据学生修习倾向的需求,适当进行行政班的调整,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⑷创新学校管理,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学校课程方案。 二、高中新课程各科目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分配表(表略)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四、毕业合格标准 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 190学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186学分——工程力学专业; 188学分——消防工程专业; 195学分——土木工程(天佑班)专业。 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一、主要内容 (一)框架及课程结构

1.公共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要求执行。“形势与政策”课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协助组织落实,由院系学工办在毕业学年第一学期确定总成绩,总计1学分。 (2)基础英语教学分三个学期进行,192学时(12学分)。进入英语提高阶段学习的学生,可选修高级英语课程或本院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各专业应开设2门以上双语教学专业课程。 (3)体育课共计128学时(4学分),32学时/学期。修完后,学生还须参加体育课外测试(必修,1.5学分)。 (4)全校性选修课程包括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要求包括2个学分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其中6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4个学分由学生任选。 2.大类课程 大类课程以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属于同一大类的专业设置统一的大类课程。大类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不同专业的相同核心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2-4门课程左右;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各专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灵活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每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学分数为必修课程学分数的1.5—2倍。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讨论型、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案例型、创新训练型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宜小型化(1-2学分/门)。 4.实践教学 在校期间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安排:理工类专业为40周左右,经管文法类专业为32周左右,医学类专业为50周左右,其中包括统一安排的入学教育与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doc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 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3—7年法学学士160 二、专业介绍和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研究人们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具有文理渗透、知识结构新、适应范围广、实用性强等特点。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拥有宽阔的学科口径和深厚的学科功底,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党政管理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和理论视野,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宽口径、多选修的课程平台,为学生创造多样化、选择性的发展空间。 三、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 (4)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数学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方法,而且也是培养人们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中,数学课程被划分为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每一个级别的课程都有其独特的设置和学分要求。 一、数学一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数学一是大学数学的起点,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该课程通常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计算方法,包括函数、极限、导数和积分等;同时还需要学习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如矩阵运算、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等;另外,概率统计也是该课程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熟悉概率的基本概念、常见分布以及统计推断等。数学一通常为学生提供3至4个学分。 二、数学二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数学二是在数学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数学知识的阶段。该课程通常包括多元微积分、离散数学和常微分方程等内容。学生需要学习多元微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向量值函数、偏导数和多重积分等;离散数学是数学二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离散结构、图论和逻辑推理等内容;此外,常微分方程也是该课程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解法。数学二通常为学生提供3至4个学分。

三、数学三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数学三是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高级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应用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该课程通常包括数学分析、抽象代数和实变函数等内容。学生需要学习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证明方法,包括极限、连续和级数等;抽象代数是数学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研究群、环和域等代数结构;此外,实变函数也是该课程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实数、连续函数和一元微积分等内容。数学三通常为学生提供3至4个学分。 综上所述,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分别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多元微积分、离散数学、常微分方程、数学分析、抽象代数和实变函数等内容,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分。这些课程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其数学理论和解题能力,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各专业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各专业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这些要求和方案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取得专业素养和技能。本文将分析各专业学分要求和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内容。 一、学分要求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和完成学业的单位,它代表着学生在课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各个专业根据其特点和定位制定了一系列的学分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1.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个专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课程掌握并理解专业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学分通常占整个学分要求的一大部分。 2. 选修课程学分 选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专业的各个方面,并在特定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选修课程学分的安排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

3. 实践环节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环节学分的设置可以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针对每个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它明确了专业学习的目标、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等。通过培养方案,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课程 学习和修读的学分,确保他们在大学期间获得全面的知识训练。 1. 专业学习目标 培养方案中会列明专业学习的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目标通常与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相匹配,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素养 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课程安排 培养方案会详细描述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 选修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学生可以有序地进行学习,并逐步 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学分要求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与教学计划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与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XX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要全面开设《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每学年都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 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学校开设英语、俄语两种外语。(课程设置见附件一) 三、教学内容

高中教学内容既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有利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学校要在保证使学生修满必修学分的前提下,按科目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高中三学年课程内容见附件二) 四、课程实施要求 (一)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 (二)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学校应建立课程规划、开发、管理制度和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向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都应做好指导学生选课的工作,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要尊重和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在保持行政班级不变的基础上实行走班教学。各级部不得为学生集体确定选修课程,不得强迫学生选择艺、体发展方向。 (四)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统筹管理,全面协调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各级部要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建立电子档案,加强研究、交流和评估。 (五)学校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教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1.引言 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合理的教学 计划可以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向和指导,课程设置则能够确保学生能够获取全面而高质量的教育。本文将探讨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2.教师教学计划的意义 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案。它包含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重要要素。教师教学计划对于教师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它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合理安排和使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教师教学计划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具,使教师能够有序地进行教学,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因此,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教学计划的要素 教师教学计划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教学目标是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的,它应该明确、具体、可测量,能够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是教学实施的物质基础,包括教材内容、教学资源等,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手段与方式,它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和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与评估,它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4.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

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 明确和分解,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然后,教师需要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组织,确保其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接下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安排,同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课程设置的意义 课程设置是指在教育机构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系统地组织和安排学 科和课程的内容、时间和学分等要素的过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全面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高质量的教育。一个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科目和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6.课程设置的要素 课程设置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学分分配。课程目标是 课程设置的核心,它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课程的开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课程内容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它应该与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相适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教学时间和学分分配是课程设置的组织和管理工具,应该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和难度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效果的平衡。 7.课程设置的制定过程 课程设置的制定应该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过程。首先,教育机构需要明确学校 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确定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然后,教育机构需要调研和评估当前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需求。接下来,教育机构需召开专家会议或座谈会,根据调研结果和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和原则,确定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最后,教育机构还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监督与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科学分制教学培养方案总则

本科学分制教学培养方案总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学;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调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依托和渗透,形成专业知识复合优势;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生涯设计,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主要为国家培养具备在经济全球化复杂条件下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意识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是: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具有健康的审美观,追求高尚的情操。 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系统掌握本学科和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商务信息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外语和汉语应用能力;熟悉和掌握国际商务惯例及法律规则。 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拥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教学计划与课程结构 ㈠指导性教学计划 本科教育实行指导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采用四学年制。 教学计划按专业和专业方向编制。

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实施细则

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实施细则 为维护学校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教育部2005年3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一、学制 学制四年。不论学生修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年限长短,学制均为四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可在3—6年内浮动。 二、修业年限 (一)提前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并取得规定学分,可提前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得学士学位,同时可报考硕士研究生。自愿提前毕业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向所在学院提交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和余下的学习计划,经所在学院、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后由学生处列入毕业计划。 (二)四年内未能修满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者,或虽已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却未修满副(辅)修专业学分者可在第八学期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后,延长学习年

限。 (三)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者,须按《辽宁师范大学关于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学生暂行管理办法》办理申请、缴费等手续。 三、课程设置 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类别为必修类课程、选修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各类课程并取得规定学分。 四、学分计算 四年制各专业总学分一般为170学分。 (一)学分按课程计划学时计算,理论课教学原则上每16学时为1学分。 (二)实验课、上机课和分散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每24学时为1学分。 五、选课 学生要按教学计划的相关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一)选课原则 1.首先保证必修类课程的选课,其次是选修类课程,避免上课时间冲突; 2.对同一门开出不同层次的课程,按专业教学计划要求选课。 (二)选课程序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一)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 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与野外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现代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 2.主要课程 现代自然地理学、现代地貌学、气象气候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科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环境科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 本专业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 学生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64,其中必修学分115,选修学分49。

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方案

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方案 新课改的核心是实现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和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模式。这对于最大程度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让不同的学生脱颖而出,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选课制的引入使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课程方案。本课题组试图建构一套能适应新课程方案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分管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1-1课程方案编制的原则 1、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 2、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选修学分的比例在40%以上; 3、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 4、充分考虑目前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现状,有较强的操作性; 1-2 说明

表1-1 各学段学分分配表

1、高一上学期以必修课为主,从高一下学期开始,选修课比例逐渐增大, 高三基本不排必 修课,高三下学期以总复习为主; 2、选修课分为两类: 选修1:学校可开设若干模块,学生不能选择科目,可在规定科目内选择不同模块; 选修2:学生可自主选择科目和模块,每个学段应达到学校要求的最低课时数; 3、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其余课程周课时数均为偶数,大部分模块在 一学段内完成, 少部分模块在两个学段内完成; 4、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均在假期完成,研究性学习各校现行模式有较大 差异,建议实行 弹性课时制,课题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 5、本表编制时艺术领域仍以音乐、美术分别编排,若开设艺术学科需作 微调; 6、每周可开设班会一节; 7、本表中所列的学分数高于学生的最低毕业要求,正常情况下学生应修满每学段应得学分。 8、从二上开始,选修2学分逐步增加,为便于管理,可根据学生选课倾向对行政班进行适当调整; 9、周课时最多为36节(含每周六上午开设的部分选修2课程)。 二、学分认定 2-1 学分认定的主体和依据 学分由学校认定。可以将课程分成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大类,由不同的主体认定不同的课程,如下表 表2-1 学分认定主体及依据

教学计划包括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计划包括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和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计划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那么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和要求呢?今天整理了教学计划包括的内容和要求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计划包括的内容和要求 1、教学科目的设置: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 2、学科顺序: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不能同时齐头并进,也不宜单科独进,一定要按规定年限、学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使先学的学科为以后学习的学科奠定基础,同时学的学科之间能相互沟通,并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3、课时分配: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课时数。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我国学校一般均为秋季招生与始业,一学年分为两

个学期,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 5、课程计划:课程计划中的各门学科由于它们的对象、任务不同,知识范围、性质也不一样,但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教学计划目标范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绘画质量上差异很大,包括先天因素、后天原因、不同地区,导致对艺术课的兴趣不同。所以课堂上的理解潜力是不一样的。 每个班的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可以算是差老师。还有就是年级差异造成的差距大,比如年龄,性格等。这要因其特点而得到控制和掌握,耐心地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潜意识和思维意图,尽量缩短横向和纵向造成的差距,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低年级 1、能对色彩有进一步的了解,能运用富有儿童特色的色彩绘画作品。 2、学会手工制作,培养他们手工制作的兴趣。 3、能够从优秀的儿童作品中吸收一些营养来补充自己,让学生积极了解作品的题材和数据整理,锻炼自己的欣赏潜力和水平。 4、试着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去创作绘画,从中感受到不同的美。 5、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潜能和创造潜能,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

学前教育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LT

七、课程设置及说明 本专业总学时共计2262学时,学分129为学分。必修课1962学时,109学分;限选课60学时,4学分;任选课60学时,4学分。超市任选课180学时,12学分(一)公共基础课 486学时 24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476学时 85学分 1.教育学基本原理 52学时 4学分 教育学原理是师范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初步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它对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有深远意义。 2.基础心理学 52学时 4学分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3.学前卫生学 60学时 4学分 学前卫生学是预防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教育系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属应用学科。课程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它以零至七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心理卫生、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与教育、儿童营养、疾病预防、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4.学前教育学 60学时 4学分 学前教育学是从学前教育的宏观与微观领域把握学前教育的功能与社会效益,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环境设计等问题着手,揭示在幼儿与教育者的双边活动中,如何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 5.学前心理学 60学时 4学分 学前心理学主要介绍0—6岁儿童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0——6岁儿童心理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教法课提供学科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利用相关视频,使学生形成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直观印象。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0学时 2学分

北京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本科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003年3月修订) 一、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能力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中国史原始资料和一门外语资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二、学制:四年 三、课程类别和学分分配: 毕业要求总学分达到137学分。其中: 1.公共课30学分 2.专业必修课51学分 3.通选课16学分(其中:历史学领域的通选课只能计为专业选修课学分,其他各领域通选 课均要求4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34学分 5.研究写作课(毕业论文等)6学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 1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 3 思想品德修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邓小平理论 3 军事理论 2 公共英语8 体育 4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6 共30 注:1.毛泽东思想概论(2),本系在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涵盖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本系在世界当代史中涵盖 2 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史8 中国近代史 4 中华民国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世界上古史 3 世界中古史 3

欧美近代史 3 亚非拉近代史 3 世界现代史 3 世界当代史 3 中国历史文选8 史学概论 3 中国史学史 3 外国史学史 3 共51 (注:“元培计划实验班”同学转入历史系者,可用中文系“古代汉语”课学分代替历史系专业必修课“中国历史文选”) 3 全校通选课共16 4 专业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3 本系跨专业选修课与跨系选修课8 中国古代史专题 2 中国近代史专题 2 中国现代史专题 2 中国政治史专题 2 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 3 考古学通论 3 考古新发现与史学研究 2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2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2 中外比较城市史 2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导读 2 中国古代社会史 2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2 中国古代经济史 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2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2 中国古代军事史 2 中国古代婚姻史 2 中国古代装饰文化 2 中国科举制度史 2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2 文史知识专题 2 中国古代民族史 2 中国古代周边关系史 2

学前教育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够在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中从事各个岗位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幼儿园的保育员与幼儿教师的工作,同时还可以担任早教机构的教师与从事其他与幼儿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 (一)职业岗位知识 熟悉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活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及时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掌握幼儿园保育员与幼儿教师所需要的岗位知识,同时熟悉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如早教机构、特色培养机构等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二)职业岗位技能 掌握弹琴、唱歌、跳舞、画画、手工制作这些基本技能。能够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够观察与评估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目标、计划,并组织实施。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做好家园合作。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与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岗位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热爱幼儿的品质。熟悉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职业资格考试、考证要求 通过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获得二级乙等以上的证书。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合格证书(B级及以上等级)。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一级及以上等级)。通过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技能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如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营养师资格证书、蒙特梭利资格证书、奥尔夫音乐教育资格证书与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等。 三、修业年限及毕业条件

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规定

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规定 一、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依据。只有认真组织制订并进行严格管理,才能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扎实的文化基础、明显的专业能力优势和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的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1、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要遵循我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和有关的各项规定,按照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各专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执行。 2、制订专业教学计划首先要作广泛的专业调查,依托行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采用多种形式收集数据和信息,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专业调研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1)本专业相关行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2)行业所需人才结构及需求。 (3)行业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第一线操作人员、人材市场咨询员等)对专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岗位群对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 (4)同等规格学校相似专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5)专业所对应岗位群和主要岗位特征的实际跟踪记录及分析。 3、根据专业调查报告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要反映出该专业的特色和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3)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相互关系。 (4)社会考核的明确要求。 (5)不同性质课程的比例。 (6)专业能力和个人兴趣的发展。 (7)关键能力培养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8)现代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9)不同教学层次和教学类型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可能性 4、在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要贯彻“加强基础、鼓励发展”的原则,具体作如下规定: (1)专业教学计划按三年)或四年编制,每学期共计20教学周。 (2)三年的专业教学总学时控制在1800学时以内,总学时包括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即包括理论课、练习课、实验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包括劳动教育周、专业入门教育周、非限定选修课和每学期一周考核时间。 (3)教学计划中课程的设置应该模块化、规格化和个性化。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具体说明如下: A、必修课占总学时60%,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是指国家或学校规定各专业统一开设的基础课程,如: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体锻达标、现代科技概论和计算机等,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时和学分。专业必修课是指专业所属岗位群必需的

大学实行学分制及教学管理规定

大学实行学分制及教学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实行学分制。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前提,用学分计算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可以比规定学习年限提前或延迟毕业。 第三条学生选课要办理选课注册手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授课教师(选定后,不得随意变动)。 第四条对某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经批准可以跨系、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经批准允许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同时选修一个辅修专业,达到要求者,可以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第五条学生成绩档案必须同时登记考核成绩和学分。在正式学籍的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应修学分,同时符合规定条件(详见第三章第四十六条)者,准予毕业。 第六条我校本科生学制4年,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为6年。 第七条我校本科生每年放假10周,其中暑假6周,寒假4周。 第二章教学实施细则

第八条全日制本科教学必须依照教学计划,按每学期下达的教学日历和《本科教学任务安排》组织实施。任选课、重修课、辅修专业课、讲座等可安排在星期六、星期日。 第九条课程设置 各专业所学课程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选课三类。 (一)必修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具体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体现专业主干学科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限定选修课:根据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分设若干选修课组,学生必须在一组或几组内,选学若干门课程。 (三)任选课: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特长和基础,可以任意选修的有关课程,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任选课分公共任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外系、外专业的必修课、限选课、本专业多加选的限选课也可作为本专业的任选课。 思想教育课、军事课(含军训及军事理论课)、公益劳动及有关社会活动,学生必须参加,并达到合格要求。 第十条学分规定 (一)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均规定相应的学分数。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经济头脑、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懂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与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并修满本专业核心课程57学分,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且符合西南科技大学“双学位”授位细则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证书。 三、核心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39学分 2.专业选修课18学分 四、毕业设计(论文)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16学分; 2、ERP实习2学分。 备注: 在修读中,若表中课程与主修专业课程名称、性质相同时,主修专业已修读可不必再修读,所缺学分从此表选修课程中选其它课程学分补足;若仍无法修满要求学分,请从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选修其他的专业课补足。 市场营销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营销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与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并修满本专业核心课程59学分,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成

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且符合双学位授位细则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证书。 三、核心课程设置 2.专业限修课18学分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16学分。备注: 在修读中,若表中课程与主修专业课程名称、性质相同时,主修专业已修读可不必再修读,所缺学分从此表选修课程中选其它课程学分补足;若仍无法修满要求学分,请从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选修其他的专业课补足。 经济学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并基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受到经济学思维和投资与金融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经济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与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并修满本专业75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4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4学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以及实验课程共计17学分,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且符合双学位授位细则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证书。 三、核心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44学分 1.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16学分(必修) 2. 实践教学环节 计量经济学课程试验1学分(必修)备注: 在修读中,若表中课程与主修专业课程名称、性质相同时,主修专业已修读可不必再修读,所缺学分从此表选修课程中选其它课程学分补足;若仍无法修满要求学分,请从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选修其他的专业课补足。 会计学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