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7447A】一种聚硅氮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
- 格式:pdf
- 大小:256.25 KB
- 文档页数:6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5741.7(22)申请日 2019.04.01(71)申请人 吉林大学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72)发明人 张梅 于锐 栾加双 王贵宾 马雯迪 董文英 王逸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代理人 姜姗姗 赵炳仁(51)Int.Cl.C08L 61/16(2006.01)C08L 83/04(2006.01)C08K 3/26(2006.01)C08K 9/0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聚醚醚酮基协效阻燃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醚醚酮基协效阻燃纳米复合材料,将八苯基笼型硅氧烷与聚醚醚酮超细粉通过超声分散和旋蒸干燥的方式制得混合粉末,再将混合粉末和经表面修饰的纳米碳酸钙混入聚醚醚酮粉末,搅拌后获得粉料再经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得到粒料;最后将粒料进行分段真空高温模压、裁剪打磨处理,所述的原材料所占质量百分比为:聚醚醚酮粉末10%-89.8%,聚醚醚酮超细粉10%-89.8%,八苯基笼型硅氧烷0.1%-30%,纳米碳酸钙0.1%-30%。
本发明保证了纳米粒子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均匀,不团聚,八苯基笼型硅氧烷和纳米碳酸钙协同起到膨胀阻燃的效果,解决了聚醚醚酮遇火时的融滴问题,降低了聚醚醚酮燃烧时的产烟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2页CN 110028756 A 2019.07.19C N 110028756A1.一种聚醚醚酮基协效阻燃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制得:一、将八苯基笼型硅氧烷与聚醚醚酮超细粉通过超声分散和旋蒸干燥的方式制得混合粉末;二、再将混合粉末和经表面修饰的纳米碳酸钙混入聚醚醚酮粉末,搅拌后获得阻燃聚醚醚酮粉料;三、再经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得到阻燃聚醚醚酮粒料;四、最后将聚醚醚酮粒料进行分段真空高温模压、裁剪打磨处理,得到聚醚醚酮基协效阻燃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的原材料所占质量百分比如下:所述的聚醚醚酮超细粉粒径小于50μm;聚醚醚酮粉末粒径50-100μm。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42693.8(22)申请日 2019.03.28(71)申请人 苏州欣溪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15609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保税区长江大厦806室欣溪源(72)发明人 逄增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代理人 范晴(51)Int.Cl.C07F 15/0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钴配合物为二羰基(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基)钴配合物,具有以下式I结构:R代表相同的不超过五个碳的烷基基团。
本发明制备的二羰基(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基)钴,可以作为通过原子层沉积的方法得到氧化钴薄膜的源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反应收率较高,有利于工业上量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9824736 A 2019.05.31C N 109824736A1.一种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为二羰基(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基)钴配合物,具有以下式I结构:R代表相同的不超过五个碳的烷基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
3.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式I的二羰基(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基)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惰性气氛保护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环戊二烯基钠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三烷基氯硅烷,反应2-4小时后,加入冰水猝灭,萃取干燥后,减压抽干溶剂得到三烷基硅环戊二烯;(2)在惰性气氛保护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八羰基二钴,四氢呋喃和前述步骤制备的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回流15-20小时后,减压蒸干溶剂,加入烷烃CnH (2n+2)(n≧5),过滤后抽干溶剂得到二羰基(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基)钴粗品;(3)二羰基(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基)钴粗品经减压精馏得到高纯度二羰基(三烷基硅环戊二烯基)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24034.1(22)申请日 2019.03.22(71)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72)发明人 吴叔青 文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代理人 何淑珍 冯振宁(51)Int.Cl.C08L 77/02(2006.01)C08L 23/08(2006.01)C08L 51/06(2006.01)C08L 69/00(2006.01)C08L 63/00(2006.01)C08K 3/04(2006.01)B29C 69/02(2006.01)B29C 48/92(2019.01)B29C 45/78(2006.01)B29C 45/77(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原位聚合氧化石墨烯/尼龙6增强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聚合氧化石墨烯/尼龙6增强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按重量份数计,该改性复合材料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原位聚合氧化石墨烯/尼龙6 60-100重量份,聚碳酸酯0-40重量份,弹性体0-50重量份,环氧化物0-15重量份,抗氧剂0.5-2重量份。
本发明的原位聚合氧化石墨烯/尼龙6增强增韧改性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且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机械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本发明通过简单机械共混,熔融挤出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的增强增韧尼龙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988418 A 2019.07.09C N 109988418A1.一种原位聚合氧化石墨烯/尼龙6增强增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原位聚合氧化石墨烯/尼龙6 60-100份聚碳酸酯 0-40份弹性体 0-50份环氧化物 0-15份抗氧剂 0.5-2份。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5438.X(22)申请日 2019.04.12(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地址 400714 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72)发明人 孙泰 史浩飞 冯双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代理人 邵长准 万雪松(51)Int.Cl.C01B 32/186(2017.01)C01B 33/18(2006.01)B82Y 30/00(2011.01)H01M 4/6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石墨烯/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电极材料的应用。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氧化硅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反应器的恒温区中;b)排除反应器中的空气,并且使反应器中充入惰性气体;c)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使反应器内的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d )在达到预定温度之后,停止通入惰性气体和向反应器中通入碳源气体;e )在预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停止通入碳源气体和通入惰性气体,并且使反应器冷却至室温;f )取出样品,得到石墨烯/氧化硅复合材料。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6页CN 110028060 A 2019.07.19C N 110028060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28060 A1.一种制备石墨烯/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 将氧化硅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反应器的恒温区中;b) 排除反应器中的空气,并且使反应器中充入惰性气体;c) 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使反应器内的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d) 在达到预定温度之后,停止通入惰性气体和向反应器中通入碳源气体;e) 在预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停止通入碳源气体和通入惰性气体,并且使反应器冷却至室温;f) 取出样品,得到石墨烯/氧化硅复合材料。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3867.X(22)申请日 2019.03.08(71)申请人 天津工业大学地址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72)发明人 纪艳红 何本桥 李全 苗鹏 吴鑫 赵兰兰 周子权 薛旦阳 (51)Int.Cl.H01B 5/14(2006.01)H01B 13/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复合透明导电薄膜主要包括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存在于银纳米线上下表面的少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聚乙烯醇基体。
银纳米线主要用于形成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网络;少量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主要为了使银纳米线分散均匀及使银纳米线间堆垛紧密减少接触电阻;聚乙烯醇作为基体,使银纳米线不脱落,保证透明导电薄膜的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CN 109727705 A 2019.05.07C N 109727705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27705 A1.一种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包含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存在于银纳米线上下表面的少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聚乙烯醇基体,其制备方法包括:(1)分别用丙酮、乙醇超声处理衬底,得到干净的衬底;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液旋涂在衬底上,60℃进行干燥,得到带有少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层;(2)将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带有少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层的衬底上,自然条件下放置4-8h,待溶剂缓慢挥发;(3)再旋涂少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60℃进行干燥,溶剂挥发后,得到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层,且上下都具有少量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随后放置马弗炉中,使银纳米线烧结;(4)将聚乙烯醇水分散液旋涂在表面,待水挥发后,将薄膜从衬底上剥离,得到透明导电薄膜。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3705.8(22)申请日 2019.04.24(71)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地址 710021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72)发明人 罗晓民 胡文杰 冯见艳 袁晨 高同乐 吴佳华 董明倩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代理人 刘华(51)Int.Cl.C08G 18/66(2006.01)C08G 18/12(2006.01)C08G 18/40(2006.01)C08G 18/42(2006.01)C08G 18/48(2006.01)C08G 18/3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含有二硫键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双重自修复无溶剂聚氨酯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二硫键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双重自修复无溶剂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以端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体、羟基封端的含氟聚硅氧烷和包含动态共价键的二硫化物进行反应,合成具有低表面能、含有二硫键的自修复无溶剂聚氨酯。
该材料基于二硫键的光可逆反应、氢键促进自修复及氟硅低表面能三种特性,实现了材料的疏水和力学性能的双重自修复;本发明制备方法新颖,工艺简单,实用性强,制得得材料具有优异的疏水及力学性能,材料断裂面在加热或紫外光照一定时间后可修复如初,且修复后表面仍具有疏水性,该制备方法修复效率高,可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09988281 A 2019.07.09C N 109988281A1.一种含有二硫键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双重自修复无溶剂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分子链中具有二硫键,并具有含氟聚硅氧烷链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硫键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双重自修复无溶剂聚氨酯,其特征在于,由异氰酸酯封端的具有含氟聚硅氧烷链段的聚氨酯预聚体、与羟基二硫化物反应得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63583.X(22)申请日 2019.04.01(71)申请人 中南大学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72)发明人 唐有根 胡婧 王海燕 冯泽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代理人 袁靖(51)Int.Cl.H01M 4/36(2006.01)H01M 4/38(2006.01)H01M 4/62(2006.01)H01M 10/0525(2010.01)B82Y 30/00(2011.01)B82Y 40/00(2011.01)(54)发明名称一种Si@SiO x @氮掺杂TiO 2-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SiO x @氮掺杂TiO 2-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两种硅源混合后,高温烧结,加入钛源,在等离子体设备中烧结并掺氮。
可通过调控钛源的用量从而调控包覆层,可控性强。
该材料包括纳米硅粉以及包覆在其表面的氧化物包覆层,氧化物包覆层形成了两层保护网,减缓了纳米硅的体积膨胀,氮掺杂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增强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制备的最佳材料在200mA g -1的电流密度循环300圈后,容量仍能保持在650mAhg -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CN 109888256 A 2019.06.14C N 109888256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88256 A1.一种Si@SiO x@氮掺杂TiO2-δ材料,其特征在于,是在硅纳米颗粒表面依次包覆有硅氧化物层和钛氧化物层,且钛氧化物层进行氮掺杂,所述的硅氧化物层SiO x,1<x<2;钛氧化物层TiO2-δ,0<δ<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SiO x@氮掺杂TiO2-δ材料,其特征在于,硅纳米颗粒直径在60~100nm,硅氧化物厚度为5~10nm,钛氧化物层的厚度范围为4~8nm,氮掺杂含量为0.5~15%。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82825.7(22)申请日 2019.05.09(71)申请人 西安航空学院地址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西二环259号(72)发明人 于方丽 唐健江 张海鸿 谢辉 张阔 程娅伊 罗西希 张亚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代理人 高博(51)Int.Cl.C04B 35/593(2006.01)C04B 35/622(2006.01)C04B 38/0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将三聚氰胺溶于甲醛和水溶液中经水浴加热制成白色的羟甲基三聚氰胺透明液;然后调节羟甲基三聚氰胺透明液的pH值并冷却成凝胶,对凝胶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干凝胶粉;然后添加氮化硅粉和氧化钇制成粉料并放入模具中压制成条状试样,烧结制得多孔氮化硅陶瓷。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气孔率可调且制备的试样力学性能优异;可应用于过滤、净化及吸声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CN 109987945 A 2019.07.09C N 109987945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87945 A1.一种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聚氰胺溶于甲醛和水溶液中经水浴加热制成白色的羟甲基三聚氰胺透明液;然后调节羟甲基三聚氰胺透明液的pH值并冷却成凝胶,对凝胶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干凝胶粉;然后添加氮化硅粉和氧化钇制成粉料并放入模具中压制成条状试样,烧结制得多孔氮化硅陶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三聚氰胺:甲醛: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2.5):(3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浴加热的温度为60~80℃,持续反应时间为15~25min。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53571.6(22)申请日 2019.04.29(71)申请人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50204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圣泉工业园(72)发明人 唐磊 张金柱 张延伟 马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代理人 巩克栋(51)Int.Cl.C08L 1/02(2006.01)C08L 9/06(2006.01)C08K 3/36(2006.01)C08K 13/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纳米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纳米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与纳米纤维素材料之间至少存在部分氢键结合;以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0%。
纳米二氧化硅在橡胶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进而可以使与纳米二氧化硅以部分氢键连接的纳米纤维素在橡胶中分散均匀,可以减少硅烷偶联剂等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间接地降低了产品成本的同时降低了产品比重,同时纳米纤维素材料为绿色环保材料,可以缓解传统改性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页CN 110028702 A 2019.07.19C N 110028702A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28702 A1.一种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纳米纤维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与纳米纤维素材料之间至少存在部分氢键结合;以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纳米纤维素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0%;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28-32nm,进一步优选30nm;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材料的平均直径为8-20nm,长径比为100-200;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素和/或微纳米木质素纤维素;优选地,以微纳米木质素纤维素的质量为100%计,所述木质素的含量为20-25wt%。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2335.8(22)申请日 2019.04.12(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地址 400714 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72)发明人 孙泰 史浩飞 冯双龙 魏大鹏 赵博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代理人 赵荣之(51)Int.Cl.C23C 16/26(2006.01)C23C 16/511(2006.01)C23C 16/513(2006.01)C23C 16/517(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微波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二氧化硅/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产品(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二氧化硅/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产品,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采用微波气相沉积的方法进行原位制备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不需要其它预先合成工艺,从而使制备工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微波法还具有加热快速、高效、能耗小、生产周期短的特点。
本发明制备的二氧化硅/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能够将二氧化硅具有的高机械强度与高硬度的特点与石墨烯的高导电性等优点结合起来,从而使复合材料兼具高导电性和高机械强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CN 109957784 A 2019.07.02C N 109957784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57784 A1.一种微波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二氧化硅/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二氧化硅置于微波等离子体的反应腔中,以150~250sccm的流速通入保护气体,以25~40℃/min的升温速率进行加热,使反应腔中的温度达到500~700℃后保持恒温状态;(2)以150~250sccm的流速将氢气和碳源气体的混合气体通入微波等离子体的反应腔中,在二氧化硅表面进行原位生长形成石墨烯包覆层,生长结束后停止通入混合气体,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二氧化硅/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所述氢气和碳源气体的体积比为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