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31
羊梭菌性疾病的防治摘要:养殖户在养殖羊的过程当中,极易受到疾病的困扰,羊梭菌性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健康羊只一旦染病,不仅会威胁到生命,而且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才这种情况下,做好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羊梭菌性疾病;防治对策;研究分析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羊传染病,包括羊快疫、恶性水肿、肠毒血症、猝狙、黑疫和羔羊痢疾[1]。
梭菌性疾病在深秋、冬季和初春季节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必然引起大群的暴发流行,在疾病暴发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影响羊的生长繁殖性能,甚至导致羊死亡,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在羊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注重羊梭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1羊快疫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绵羊。
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1.1 流行病学1.1.1 易感动物主要是绵羊,尤其是6~18月龄、营养水平在中等以上的羊多发。
山羊也可感染但很少,鹿也可感染。
1.1.2 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在自然界也广泛存在,污染的土壤、饲草,及一些动物的消化道中也有该病原菌的存在。
1.1.3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腐败梭菌如经伤口感染则引起各种家畜的恶性水肿)。
1.1.4 影响因素(1)常发于低凹潮湿地区(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之中)及洪水泛滥之后。
(2)多发于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之际。
(3)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1.2 症状突然发病,未出现什么症状就死。
常可见到病羊早晨死于羊圈内或放牧时死在牧场上。
有的病羊死前有疝痛症状,鼔气,有的表现虚弱,离群独处,不愿走动,口内流出带血的泡沫,排粪困难。
体温一般不高。
病程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小时死亡。
1.3 病理变化真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肿,甚至有溃疡;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胆囊肿胀,俗称胆胀病。
X U M U S H O U Y I畜牧兽医■羊梭菌性疾病及其防治策略□严焕仲摘要:羊肉作为最受人们喜爱的 肉食品之一,需求量越来越大。
怎样保 证羊肉品的高质量产出是当前一件重 要的事情。
加大养殖量固然重要,羊疫 病的防控也不可以忽略,作为羊疫病 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在羊群中,羊梭菌 性疾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 致病因素为梭状芽胞杆菌中的微生物,患病养只死亡率高,养羊业蒙受巨 大损失。
关键词:杨梭菌性疾病;防治;策 略1羊梭菌性疾病类型病 急性传染病,在羊只 染之后,然死亡,失以及腹部重大等情况时发,最终,患病羊只 ,在死亡。
羊疫、羊 以及羊等。
1.1羊疫。
发因为,羊 食 ,受芽 染,,染 ,致疫 。
染的羊只,喜 、。
,发病,,真胃发出。
1.2羊 。
急性亡为出,时 种 ,为腹 、性 。
,发因为C梭菌,发 率较高 的羊群 为一 的羊,在们 染 然 失 生,患羊只 以及 等情况出。
发 然,,在可以 。
1.3羊疫。
一 在羊羊身上均可发,,发急、致性高。
发率高的地区比较潮湿、洼,并且肝片吸虫流行。
在 羊只染,然失。
厌食、呼吸困难以及行不稳等现发。
1.4羊 。
发在羊身上,魏氐梭菌产 ,发一,发部位为、呼吸以及心管系统,在羊群感染该,可以抽搐,也可在S中亡。
此外,出、水肿等状也会出[1(。
1.5羔羊痢疾。
一 指的是,刚刚出的羊仔,出现剧烈腹泻以及,即羔羊 。
在羔羊染 之,出呼吸急促、严重痢疾等 ,脱水亡。
2羊梭菌性疾防治策略羊梭菌性疾的主要染部位为,发 率较高的年龄为 ,羊是主要染群体,发于夏季与秋季,在 个季节中,气候发较大变,白天夜晚温差大,并且环境潮湿,在 中,身体健康的羊只无法适应该变。
2.1注射疫苗。
对于羊这种物言,需要群体居住,便加大了染疾的可能性,因此每一年,都需要在规定中为羊群注射疫苗,可以是三联苗,包括快疫、猝狙以及 ,也可以是五联菌苗,为羊疫、羊、、羔 羊痢 疾以 及 疫,在注射时,只需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剂量 在五 ,可以不必考羊只的体以及品种。
712022.10道。
二是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基础母牛和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对饲养基础母牛的养殖场户给予适当补助,调动养殖户饲养母牛积极性,解决基础母牛存栏数量下降、架子牛供给不足等问题。
三是建议国家着力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一方面,从产业发展、设备投入、配套服务、技术示范等多方面,以适当补贴撬动企业、农户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发展饲草料专业收贮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饲草良种繁育和先进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建立区域性饲草良种繁育基地和饲草产业研发基地,围绕饲草良种保护繁育、种植品种选择、配套耕作栽培管理、饲草料加工贮藏、饲养饲喂等全环节,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研发,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是继续大力推进种养结合,扩大粮改饲、玉米秸秆黄贮及半干贮等项目覆盖面,有效增加肉牛粗饲料来源,降低肉牛饲养成本。
五是研究解决中小养殖户粪污处理问题,促进家庭农场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羊梭菌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措施陈琼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甘肃 定西 743000)摘要:羊的梭菌性疾病一直是羊养殖业中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该病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发病急,死亡率高,多为急性型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羊的梭菌性疾病主要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和羊猝疽等5种疾病。
了解该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
本文对该类疾病做了简单的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梭菌性疾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近年来,羊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随着规模加大,各种疾病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羊梭菌性疾病就是一类危害性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不同于传统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播迅猛,死亡率极高,且极易与其他疾病发生混合感染,可造成羊群大批量的死亡,给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浅谈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羊梭菌性病,也称为布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该疾病可影响多种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
人类也可以感染,但其对人类的威胁程度相对较低。
在动物中,羊梭菌性病可以引起牛、猪、羊、马、狗等疾病,其中以猪和牛容易被感染。
本文将针对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进行讨论。
1. 临床症状羊梭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头痛、关节疼痛和静脉炎症,等等。
这些症状出现后,就需要进一步对疾病进行诊断。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诊断羊梭菌性疾病的可靠方法之一。
从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身上获取划痕的组织样本、尿样或血液,通过细菌学检测来确认是否存在布氏菌。
检测方法包括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磁性分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3. 临床效果羊梭菌性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临床效果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因素。
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都是评估羊梭菌性疾病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如果经过治疗症状明显改善,那么可以暂时确认患者病情好转。
如果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那么可能需要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1. 动物防护动物是羊梭菌性疾病的潜在宿主,因此,防止动物感染是预防该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必须对家畜进行定期检查、疫苗接种和治疗,以减少羊梭菌的传播。
野生动物的防护更加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受野生动物舔舐或咬伤。
2. 人类防护防止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是预防羊梭菌性疾病的另一种方法。
特别是在处理动物组织和分娩、接生和产后处理时,应佩戴适当的保护设备,如面罩、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等。
在食用牛、羊等肉类之前,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加热,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羊梭菌。
3. 公共卫生加强公共卫生的措施也是预防羊梭菌性疾病的重要方案。
在动物运输和羊肉销售方面,需要对设施进行管理和卫生处理,以防止羊梭菌的传播。
同时,也需要在水池和饮用水方面加强管理,以确保安全饮用水的供应。
羊梭菌诊断与防治养羊,肯定遇到过羊梭菌!什么是羊梭菌性疾病?羊梭菌性急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所引起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包括羊快疫及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黑疫和羔羊痢疾等。
该病可造成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一、发病特点绵羊梭菌病主要因绵羊采食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和饮水而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梭菌在羊体消化道内繁殖比较缓慢,产生的毒素也很少,对羊体健康不构成损害,可长期存在于羊体消化道内,有的羊终生带菌而不发病。
但在不良外界诱因作用下,此类细菌会快速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可在较短时间内使羊发病而突然死亡。
这类疫病多呈散发,常以个例出现,在低洼潮湿地区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春、秋季气候骤变之时和牧草青枯交替之际,死亡病例多见于膘情较好的青壮年绵羊。
二、症状与诊断此类疫病都有突然发作,病程急促的特点。
最急性型的往往看不到症状,就死于圈舍内或牧地上。
急性型的可见羊体痉挛、卧倒抽搐、四肢划动、肌肉颤抖、眼球转动、口吐白沫或磨牙流涎,多在2~4小时内死亡;病程稍长一些的有时可见步态不稳、掉队离群、昏迷不食或者腹痛、腹胀、腹泻等,且羊只体温变化表现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可升至41.5℃,最后衰竭而静静地死掉;死亡后的尸体腐败较快,可见腹部膨胀、被毛脱落、皮下淤血,胃肠粘膜脱落、肝肿大、胆汁充盈、胸腹腔有积液等。
此类疫病的症状和剖检变化非常类似,典型病例可见以下不同:1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感染所致。
其新鲜尸体可见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尤其是胃底及幽门附近粘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其表面发生坏死,略低于周围的正常粘膜。
肝表面触片实验室检查时,可发现呈长丝状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2.羊猝狙由C型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病羊刚死时肌肉表现正常,在8小时内肌间可出现血样液体或有气性裂孔,其体腔渗出液和脾抹片实验室检查可见魏氏梭菌。
3.羊肠毒血症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病羊死亡一段时间后,肾脏比平时更易于软化,象脑髓一样,稍加按压即可破碎,切面如泥,其肾脏涂片实验室检查可见魏氏梭菌。
羊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陈世军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11期陈世军/ 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一、羊梭菌病的概念羊梭菌性疾病(Clostridiosis of sheep)是由梭菌属(Clostridium)中的病原菌引起的羊传染病的总称,包括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黑疫等。
这类疾病的共同临床特点是急性死亡(指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或指发病症状出现到死亡不超过1 d 时间)、病死率高。
这些传染病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表现等方面颇易混淆。
梭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大小(0.6 ~ 2.5)×(4 ~ 20)μm,为厌氧菌。
二、流行病学羊快疫:绵羊最敏感,山羊和鹿也可感染发病。
6 ~ 18 月龄羊发病。
多发于秋、冬、早春气候剧变时。
羊肠毒血症:散发,以2 ~ 12月龄绵羊羔羊最易感,山羊较少发病。
多发于春夏或秋冬换季。
羊猝狙:散发或地方性流行,6~ 24 月龄绵羊易感,山羊亦感染。
多见于早春和秋冬的低洼、沼泽牧场。
羊黑疫:绵、山羊均发病,以2 ~ 4 岁绵羊最易感。
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牧场。
羔羊痢疾:1 周龄内的绵羊羔发病。
母羊营养不良、产羔季节严寒或气候炎热时多发。
三、主要临床症状羊快疫:常见病羊放牧时死在牧场上或清晨发现死于圈内;有的病羊死前发生疝痛、臌气、眼结膜发红、磨牙呻吟、痉挛;口内流出带血泡沫;排便困难,粪便中混有黏液、脱落的黏膜,有时排黑色稀粪,间带血液。
发病羊往往是营养状况较好的。
羊肠毒血症:突然死亡,或发现症状后在2 ~ 4 h 内死亡;病羊死前步态不稳,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全身肌肉震颤,倒地抽搐,角弓反张,鼻流白沫,眼结膜和口黏膜苍白,四肢和耳尖发冷,发出哀鸣;体温一般不高,病死率很高。
羊猝狙:突然发病,常在3 ~6 h 内死亡;早期症状不明显;有时可见突然沉郁,剧烈痉挛,倒地咬牙,眼球突出,惊厥死亡。
羊黑疫:病程极短,多数未见症状突然死亡,少数可延长1 ~ 2 d。
羊梭菌性疾病及其防治策略浅谈羊梭菌性疾病是一种由羊梭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羊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和动物粪便中。
它可以通过口腔摄入、空气传播和接触感染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本文将就羊梭菌性疾病的防治策略进行浅谈。
加强羊梭菌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由于羊梭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因此及早发现感染源对于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加强对羊梭菌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和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
羊梭菌主要通过口腔摄入进入人体,因此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和习惯对于防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及时洗手,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经烹调的食物,特别是与动物粪便接触过的食物。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室内外的细菌滋生,降低感染的风险。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是羊梭菌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羊梭菌性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管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减少食品中的细菌污染。
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护措施。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医院患者等人群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羊梭菌。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护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加强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与罹患羊梭菌感染的人接触,降低感染的风险。
加强羊梭菌性疾病的治疗和控制。
羊梭菌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进行,同时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也是必要的。
在疫情发生时,要及时隔离患者,采取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羊梭菌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于降低感染的风险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警、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高危人群的防护以及治疗和控制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够有效地防治羊梭菌性疾病,保护人民的健康。
藏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王富婷X u m u s h o u y i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菌感染引发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组成,梭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了羊猝疽、羊黑疫、羊肠毒血症,羊快疫。
在自然条件之下,羊梭菌性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4~5月份牧草返青阶段,发病率最高。
因此做好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对保证羊养殖安全具有很大帮助。
一、羊梭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1、羊快役。
该种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在12~72小时,具有发病突然,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有的患病羊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出现临床症状之后,患病羊主要表现为腹痛,不能正常行走,运动失调,身体虚弱,随后出现剧烈腹泻症状,排出黑色的稀软粪便,有时在粪便当中还会加杂大量脱落的肠粘膜或者大量粘液。
发病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正常,一般在发病当天就会死亡。
2、羊猝狙。
该种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更短,通常在12~24小时,整个发病过程较短,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3~6小时之后就会出现死亡,最急性型的患病羊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具有临床症状的患病羊主要表现为卧地不起,出现腹泻症状,肌肉痉挛,跟不上放牧节奏,在出现临床症状3~4小时之后就会死亡。
3、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的潜伏期通常在12~24小时,发病也十分突然,并且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急性期的患病羊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根据患病羊临床症状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安静或者昏迷状态下死亡,大多数患病羊在死亡之前从下颌会发出摩擦声音,患病羊不能正常行走,随后昏迷衰竭而死。
有的患病羊会出现剧烈腹泻症状,排出鲜红色的粪便,粪便当中夹杂很多血液,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3~4小时之后就会死亡。
4、羊黑疫。
羊黑疫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症状十分相似,发病过程较短,大多数患病羊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时就会出现死亡,极少数的患病羊会表现出较短的发病症状。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抯、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
该类疾病主要以病羊和带菌羊、被污染的牧草、饮水、饲料为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
当季节交替、天气寒冷多变、饲养管理不当时,造成羊抵抗力降低及免疫注射不当等,可诱发该类疾病。
这类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多造成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因此,快速鉴别诊断,加强羊梭菌性疾病防控意识尤为重要。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1.羊快疫。
该病病原是腐败梭菌。
通常以6~24月龄、膘情较好的绵羊易发,并多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羊梭菌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文│孟凡曜(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2.羊肠毒血症。
该病病原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
绵羊比山羊易发,通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只多发。
当羊群缺乏运动、肠蠕动减弱时,细菌在肠道大量繁殖,毒素在肠道内积聚,进入血液后,引发毒血症。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春末夏初和秋季。
3.羊猝 。
该病病原是C 型产气荚膜梭菌。
绵羊比山羊易发,通常以6~24月龄的绵羊多发。
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于冬春季节。
病菌随着动物采食和饮水经口进入消化道,在肠道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致使动物形成毒血症而死亡。
4.羊黑疫。
该病病原是B型诺维梭菌。
绵羊多见,通常以2~4岁、膘情较好的绵羊多发。
多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
该病发生常与肝片吸虫的感染密切相关。
5.羔羊痢疾。
该病病原是B型产气荚膜梭菌。
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2~3日龄发病最多,多发于立春前后的寒冷季节。
诱发的主要原因是母羊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所产羔羊体质衰弱。
二、临床症状1.羊快疫。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仅为数小时。
羊突然发病,食欲废绝,昏迷,呼吸困难,排便困难。
羊病死前腹部膨胀,通常1天左右死亡。
2.羊肠毒血症。
该病的特点为打且养殖顾问Consultant88☆中国畜牧业羊突然发病,很快死亡。
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最急性型和急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