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20条原理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20条原理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20条原理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20条原理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20条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庞大,学科特点比较抽象,是历年考研政治考试的难点。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考研政治中马哲必背的20条原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马哲原理必背 一、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要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C、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辩证法 联系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复习必背提纲(精华版)

范文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 1/ 8

方法论复习必背提纲(精华版) 2020 年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复习必背提纲(精华版)第二、三、四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个部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哲理的应用模式:先表述哲理(原理即世界观,这要求我们+方法论。 )再具体说明题目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这观点。 材料体现有几个哲理,答案就要分几点组织。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涉及物质和意识、客观和主观规律等概念)单元课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备注:本条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条子哲理,一般分开用)【重点掌握】⑴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可分为二个哲理:【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即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 3/ 8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重点掌握】【原理】: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哲理常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该点只有题材中涉及到意识对人的影响时使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重点掌握】【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马哲原理

1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意识的能动性……影响生理 2生活要往前看,不要回头看过去。我们如果不知道探索前方,一味地回顾往事,只有悲伤,人也会无精打采、昏沉度日。因为,我们不知今日该如何做,从而会为明日烦恼。所以,人不要活在回忆中,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要学会让自己从自己悲伤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中,排解心中的不快。时间的一维性。意识影响心理。意识……实践……意识、 3有一次,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他老婆希拉里去一加油站,加油站一小工是希拉里的初恋。克林顿自我得意的跟老婆吹嘘说:“你要是不嫁给我,你老公可能还是一加油站小工。”希拉里看了眼初恋小工对克林顿答说:“我要是嫁给他,当总统的可能是他,哪里会轮得到你?”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 3弱者从来不懂得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4. 【人生处处是天堂】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快乐便是天堂。人生天堂其实并不遥远,欲望满足了就是天堂,满足不了便是地狱;管好自己欲望,人生处处都是天堂。价值评价是主体性。主观唯心主义5初生的路,跟着父母走;学生的路,跟着老师走;社会的路,跟着名人走;这已成了人们成长的模式。其实,跟着是要学会独立,而不是随从,更不是模仿。让心灵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与众不同的果,虽然可能要付出代价,经历风雨,但也会让你自豪,让别人羡慕。——运用相关哲理加以论述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6 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但却终究看不懂人心感性认识的局限 7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幸与不幸,总须坚持到最后才能知道。有时候,明明很幸运的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而有时明明很倒霉的人,只因平静地面对不幸,反而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所以,人生的好坏都取决于心态。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你的心态不好,好事也变成坏事。第一句:实践决定认识;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量变可以导致质变;平静地面对不幸——意识的能动性;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主观唯心主义 8 读经典,练翻译:“宗教是受压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失魂社会的灵魂。宗教是人们的鸦片”(卡尔.马克思)--Religion is the sigh of the oppressed creature, the heart of a heartless world, and the soul of soulless condition. It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Karl Marx)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9 【易中天语典】:“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死于忧患,生于安乐。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活着就要去旅游外因的作用。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转化 10 生活中有很多不经常联系的人却一直在默默的关心着你真的很感动现象和本质 11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之所不能成。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川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忍的最高境界是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能忍住痛苦,才能分享痛苦带来的成长;能容忍他人的短处,才有机会用到他的长处。不屑于什么,你必将与什么无缘。一,非理性因素。二,意识的能动性……指导实践 12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每个人都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成熟的人,不为得而狂喜,不为失而痛悲,竭心尽力之后,坦然接受而已;成熟的人,不因功成名就而目中无人,也不因籍籍无名而卑躬屈膝,持一颗平淡的心,不卑不亢地生活。成熟的人,能够担当,懂得感恩,心静气和,淡定从容。一,实践决定认识。经历阅历……实践,成长成熟……认识。二,量变质变规律。成长……量变,成熟……质变 13习近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

led背光源产品

led背光源产品首选深圳市华之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液晶显示屏(LCD)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00多人,日产量可达1500对至2000对玻璃。产品广泛应用于数码家电、仪器仪表、衡器、温湿度仪、汽车仪表等方面,已为众多客户开发了许多中高档TN、HTN、STN、FSTN、TFT液晶显示屏。特别在仪器仪表方面开发了许多产品,如:830B、830L、92系列、98系列、890三位半及四位半、MY60 MY68 902C等等。同时也为客户生产与LCD配套的各种类型、颜色的背光源、EL片、LCM同时在进行OLED的设计、开发。公司有充足的能力承接各类LCD 磨角、磨边、丝印、装端子、切片业务。 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

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产品简介:所谓的LED就是指Light Emitting Diode,也就是我们常说得发光二极管,通俗些讲,他就是在PN结中注入的载流子,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后,释放出能量,表现以光的形式,从而实现电致发光。这种产品及其应用更不是现在才有,而且其应用在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路边的广告牌、家用电器上的各色指示灯和手机键盘上的背光照明等等都是采用了LED作为光源,所以在谈到LED时,我们不应该感到新鲜,所以在这里也没必要详细地对这种产品及其工作原理作详细地解释,而就其在显示器产品上的应用来说,

则还应该算作是一种新兴技术产品。 由于传统LCD显示设备上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冷阴极荧光灯)背光技术及产品的某些先天不足,例如色域狭窄、能源利用率低其功耗较高和寿命短小等,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着其替代技术及产品,而在这个过程中,LED背光技术产品便被纳入了人们的选用范畴。从发光原理上来看,由于LED 是由数层很薄的掺杂半导体材料制成,一层带有过量的电子,另一层则缺乏电子而形成带正电的“空穴”,工作时电流通过,电子和空穴相互结合,多余的能量则以光辐射的形式被释放出来,LED正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实现电光的转换,又根据半导体材料物理性能的不同,LED可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光谱下不同颜色的光线,特别是LED不能发出白光的技术问题解决之后,为LED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吐血推荐)

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知识点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某某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某某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滞后,甚至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同样问题,石油价格高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等,中国与世界遇到共同挑战。 三、和谐世界理念的重大意义 (1)丰富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深化了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主张

高考必背哲学原理整理

(必修4)哲学原理整理 一、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2、3课)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把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5.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7.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8.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辩证唯物论(第4、5课)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马哲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唯物辨证法的内容: 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 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 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联系: 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 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贯穿始终

背光源简介

背光源 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用于背光源的光源 在背光源的设计中,所用光源的选用是很重要的。所用的光源决定了背光源的功耗、亮度、颜色等光电参数,也决定了其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等特性。下表为可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的光源及其特点简单对比介绍:光源形状光源种类颜色功耗(W)(瓦特)寿命(h) (小时)特点 点状光源 Lamp(灯泡) 2800K左右 1.0以上 2,000 简单、小型、价低体积大、发热严重 LED(发光二极管)蓝~红430~700nm 0.038以上 100,000 寿命长、低发热亮度稍低 线状光源 CCFL(冷阴极荧光管)红、绿、蓝及其混合色 1.0~10.0 25,000 亮度高、寿命长逆变器驱动电压高 HCFL(热阴极荧光管) 4.0~220 5~7,000 发热严重 面状光源 VFD(扁平荧光灯) 200mW/cm2以下5,000 亮度高、均匀性好双电源驱动 EL(电致发光片)20mW/cm2以下 5,000 薄、均匀性好寿命短、亮度低 OELD(有机电致发光片)1,000以上薄、均匀性好、亮度高寿命短FED(平板场发射)10,000以上亮度高开发中 光源模组的技术 光源模组中最核心技术为导光板的光学技术,目前主要有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种导光板形式,其它如射出成型加印刷,激光 打点,腐蚀等占很少比例,不适合批量生产原则。印刷形因为其成本低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成为主流技术,但合格品不高一直是其主要缺点,而目前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表现: 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量变质变规律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区别:事物发展过程,经由量变到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a)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b)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唯物论原理: 1、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论 自然界就是物质得,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得物质性,人得意识一开始就就是社会得产物。世界就是物质得世界,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得原理———--—辩证唯物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客观存在得反映。——-—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 B、意识具有能动性,它就是对物质得能动得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人能能动得认识世界 (表现为目得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与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表现为:正确得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得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与控制作用,表现为:高昂得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得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重视意识得作用、力量,充分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 整个原理得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论 规律就是普遍得(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得思维都有其规律)、客观得(表现为:它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与改变;有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要遭受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不就是无能为力得,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就是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合把握规律得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得条件合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得客观规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 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得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得认识论原理: 1、实践与认识得辩证关系原理: A 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 得唯一标准;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与归宿。——-—--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B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得认识对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得认识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认识,学习科学理论。 2、真理就是客观得,唯一得。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得正确反映。 -——-—方法论:在实践中坚持真理,追求真理。 3、真理就是有条件得,都有自己得适用条件与范围,超过条件范围会成为谬误。真理就是具体得,都就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得,就是主客观、理论与实践得具体得历史得统一。-------方法论: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4、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认识运动就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得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与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原理: 1、运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静止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就是相对得。物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 止得统一。 ———--方法论: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肯定相对静止。 2、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就是普遍得,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方法论:用联系得观点瞧问题。 3、联系得客观性原理:(1)联系就是客观得,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臆造联系,不无视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 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 活动。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 违抗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所在,通过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来实现)。 (2)权力制约。具体体现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