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事例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合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

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显示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主人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5)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6)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突破学科中心。

•改善学习方式。

•体现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7)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 1 )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一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8)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哪五个转变?

( 1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 2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 3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 4 )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 5 )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

(10)新课程下的课堂有哪些主要特征?

•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

•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

(1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目标导向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的原则。

•知情并重原则。

•开放性原则。

(1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含义是什么?

( 1 )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 2 )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 3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1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14)“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15)“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16)怎么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认识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在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概念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在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当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准》中确定了这方面的目标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况、有利用学生数感的主人方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

(17)怎样认识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谁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