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轨道维修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11.84 MB
- 文档页数:54
关于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养护的研究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日趋完善,对轨道交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轨道交通的运力,已成为铁路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铁路网络将建成150000km,在有效缓解运力紧张的同时,也伴随着铁路基础设施维护和维护工作的快速增长,对铁路运营管理和运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铁路线是列车正常运转的根本,因此,保证铁路线上的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充足的维护和维护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对运力的释放不利;由于维护工作时间的缩短,造成了线路设备维护得不充分,从而降低了运输的质量。
维护与运输的矛盾日益尖锐,将成为制约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铁路线路维护计划的编制与优化技术,是对线路维护与维护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保证行车安全,而且还可以兼顾到经济利益,是一种有效地解决行车与维护矛盾的方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检测;综合维修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铁的高度重视,高铁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高速铁路运营中,因为其线路技术的特殊性,导致了它的维修与保养模式,目前仍是高速铁路的主要维修模式。
与此同时,要坚持“绩效分离”的原则,加速推进专业维修与保养队伍与企业的发展,将各类新技术、新设备更好地应用到线路维修工作中,进而提升高速铁路的维修与保养水平,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铁线路维护与维护现状的分析,对我国高铁线路维护与维护工作做了详细的论述。
1高速铁路与线路养护维修我国从1999年开始修建高铁,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高铁的总体建设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高铁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运营最快、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
高铁有自己的优点:一是运力强,高铁平均3分钟一趟,运力强;二是全天候的交通,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做到全天候的运转,并且不会受到雨雪等气候的影响;第三,高铁有利于节能环保,是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
铁路轨道维护与修复技术手册1. 引言铁路轨道作为铁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载了铁路运输的重任。
为确保铁路轨道的安全和顺畅运行,铁路轨道的维护与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技术手册将介绍铁路轨道维护与修复的一些关键技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 轨道巡检与检测技术2.1 轨道巡检方法2.1.1 目视巡视进行目视巡视时,巡视人员需熟悉轨道中各种缺陷的特征和检查要点,通过肉眼观察来发现表面缺陷。
2.1.2 音频检测音频检测是利用专业的音频检测设备来分析轨道中存在的异常声音,例如噪音、共振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2.2 轨道检测技术2.2.1 轴重检测轴重检测技术可对列车通过时的轴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轨道超载的情况,确保轨道的安全使用。
2.2.2 力传感检测通过安装力传感器在轨道上,检测列车通过时的载荷变化,可以判定轨道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3. 轨道维护技术3.1 轨道清洁轨道清洁是维护轨道的基本任务之一,清洁可以有效清除轨道上的杂物,减少由杂物引起的轨道腐蚀和磨损,延长轨道使用寿命。
3.2 轨道道碴挽回技术轨道道碴挽回技术主要通过专用机械设备来将铁路道碴回收,再利用于轨道维护施工中,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3.3 轨道防腐技术通过对轨道表面喷涂特定的防腐剂,可以减少轨道的腐蚀和磨损,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轨道修复技术4.1 热点修复热点修复是针对轨道上的热点区域进行的修复工作,通过热点检测和分析,确定热点位置,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确保轨道的安全性能。
4.2 缺陷修复缺陷修复是指对轨道上的各种缺陷进行修复,包括裂缝、孔洞、局部变形等,通过填补、焊接、更换等方式,修复轨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 结论本技术手册介绍了铁路轨道维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包括轨道巡检与检测技术、轨道维护技术以及轨道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确保铁路轨道的安全性和顺畅运行,对于铁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G/GW116-2013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2013年2月前言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昌、武汉铁路局的大力支持。
本规则共分九章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
本规则编制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维护管理技术组。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吴细水、肖俊恒、王邦胜、姚冬、刘丙强、江成、黎国清、姜子清、田新宇、段剑峰、万坚、张银花、王长进、邹定强、杨桉、吕关仁、吴仕凤、李传勇、肖卫军、马德东、蒋金洲、王树国、周清跃、李力、黎连修、田常海、高睿、宋贲。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张军政、侯文英、沈榕、杨忠吉、许有全、刘建基、田斌、郭良浩、寇东华、梁春方、张冠军、乔连军、张金龙、谭敦枝、胡永乐、杨厚昌。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负责解释。
目录第一章总则 (7)第二章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 (9)第一节工作分类 (9)第二节工作内容 (9)第三节管理组织 (11)第四节工作计划 (11)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13)第一节线路平面 (13)第二节线路纵断面 (15)第三节道床 (16)第四节轨枕 (17)第五节钢轨 (17)第六节扣件 (21)第七节道岔及调节器 (24)第八节无缝线路 (28)第九节标志标识 (31)第四章线路设备检查 (33)第一节一般要求 (33)第二节线路动态检查 (33)第三节线路静态检查 (34)第四节钢轨检查 (36)第五节量具检查 (39)第五章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41)第一节一般要求 (41)第二节钢轨修理 (41)第三节扣件维修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 (46)第四节轨枕修理作业 (49)第五节道岔及调节器作业 (49)第六节大型养路机械起拨道、捣固、稳定作业 (51)第七节无缝线路作业 (52)第八节冻害整治作业 (55)第六章线路设备维修标准 (57)第一节线路设备维修周期 (57)第二节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标准 (57)第三节轨道动态不平顺管理值 (61)第四节车辆动力学指标管理值 (63)第五节作业验收办法 (63)第七章线路质量评定 (65)第一节线路设备状态评定 (65)第二节线路设备保养质量评定 (65)第八章精密测量控制网 (72)第一节一般要求 (72)第二节精测网构成及主要技术标准 (72)第三节精测网维护和应用 (75)第九章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与作业车辆停留线 (78)附录一道岔检查工具及方法 (79)附录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 (83)附录三钢轨伸缩调节器检查记录 (84)附录四无缝线路、道岔及调节器钢轨位移观测记录 (85)附录五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记录 (88)附录六伤损钢轨月报 (89)附录七轨距调整配置表 (90)附录八无缝线路胀轨跑道情况登记表 (92)附录九线路设备状态评定统计报告 (93)附录十有砟轨道线路维修工机具 (94)附录十一有砟轨道常备材料 (97)附录十二本规则用词说明 (9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高速铁路运营要求,做好有砟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主要内容及特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一项管理规定,旨在规范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的维修工作,保障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该规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修范围:规定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的范围,包括轨道、道床、固定设施、电气设备等方面。
对于不同部位的维修要求进行了具体说明,并对各种维修工作的周期、方法、工艺等进行了规定。
2. 维修标准:规定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的标准,包括维修质量标准、维修限值标准等。
对于不同维修项目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确保了维修工作的效果和安全性。
3. 维修方法:对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的不同维修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人工维修、机械维修等。
针对不同的维修情况和工艺要求,提供了相应的维修方法和操作步骤,确保了维修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4. 安全措施:强调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的安全性要求,明确了各种维修作业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要求。
包括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的安全使用、临时交通安排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安全指导,保障了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细化规定:该规则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化,详细规定了各种维修工作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使维修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注重安全:该规则在维修工作中注重安全性的要求,强调了各种维修作业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要求。
确保了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避免了因维修工作引发的事故和安全隐患。
3. 强调科学性:该规则在维修方法和工艺上注重科学性的要求,提供了不同维修情况下的科学方法和操作步骤。
使维修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线路维修中的技术问题。
4. 规范统一:该规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统一规范,为全国范围内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工作提供了一致的标准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2011年10月前言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保证线路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保持无砟轨道耐久性,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则共分九章和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
本规则编制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维护管理技术组。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吴细水、江成、刘丙强、姚冬、王邦胜、黎国清、肖俊恒、田新宇、万坚、谢永江、段剑峰、王树国、杨桉、邹定强、张银花、蒋金洲、王长进、周清跃、易忠来、李力、黎连修、王继军、姜子清、吴绍利、毛昆朋、李化建、朱长华、田常海。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卢祖文、曾树谷、范俊杰、高亮、李传勇、李振廷、吕关仁、张军政、田斌、梁春方、刘科、闫红亮、许有全、张金龙。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负责解释。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 (3)第一节工作分类 (3)第二节工作内容 (3)第三节管理组织 (5)第四节工作计划 (5)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6)第一节线路平面 (6)第二节线路纵断面 (7)第三节无砟道床 (8)第四节钢轨 (13)第五节扣件 (17)第六节道岔及调节器 (22)第七节无缝线路 (25)第八节标志标识 (29)第四章线路设备检查 (30)第一节一般要求 (30)第二节线路动态检查 (30)第三节线路静态检查 (31)第四节钢轨检查 (33)第五节量具检查 (36)第五章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37)第一节一般要求 (37)第二节钢轨修理 (37)第三节扣件维修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 (43)第四节无砟道床维修作业 (44)第五节道岔及调节器维修作业 (48)第六节无缝线路维修作业 (50)第六章线路设备维修标准 (52)第一节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52)第二节轨道动态不平顺管理值 (55)第三节车辆动力学指标管理值 (58)第四节作业验收办法 (58)第七章线路质量评定 (59)第一节线路设备状态评定 (59)第二节线路设备保养质量评定 (60)第八章精密测量控制网 (67)第一节一般要求 (67)第二节精测网构成及主要技术标准 (67)第三节精测网维护和应用 (69)第九章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与作业车辆停留线 (72)附录一无砟道床伤损检查记录 (73)附录二道岔检查方法及工具 (78)附录三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技术铁路线路的轨道工务维修养护技术是保证铁路线路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轨道进行维修养护,可以保持轨道的良好状态,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从轨道维修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介绍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技术。
一、轨道维修的目的铁路线路的轨道维修的目的是保持轨道的几何和纵向强度,保证轨道的垂直和水平几何参数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
轨道维修还可以延长轨道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二、轨道维修的内容轨道维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检查和修复轨道几何状况。
通过测量和检查,发现轨道的几何缺陷,如高低差、横向偏斜、曲线运算间隙等,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2. 清除和修复轨道上的障碍物。
轨道上常常会有积水、泥土、杂草等障碍物,需要及时清除和修复,以防止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3. 修复轨道的纵向强度。
轨道在运行中会产生疲劳裂纹、损伤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保证轨道的纵向强度。
4. 维护和更换轨道固定设备。
轨道的固定设备包括道钉、道床、扣件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会出现磨损和松动现象,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换,确保固定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轨道维修的关键技术铁路线路轨道维修养护技术包括以下关键技术:1. 轨道测量技术。
轨道测量是轨道维修的基础工作,通过测量轨道的几何参数,可以确定轨道维修的对象和工作重点。
2. 轨道修补技术。
轨道修补是轨道维修的重要内容,包括填补疲劳裂纹、修复损伤等操作,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修补技术。
3. 轨道连接技术。
轨道连接是轨道维修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道钉、螺栓等连接设备的安装和更换,需要掌握相应的连接技术。
4. 轨道交替技术。
轨道交替是轨道维修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将磨损严重的轨道进行交替,延长轨道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输效率。
铁路轨道养护与维修发布时间:2021-06-17T11:58:42.08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石建峰员立新[导读] 摘要:通过有效的轨道维护和保养,可以保证运输安全。
呼和浩特铁路集团公司呼和浩特工务段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通过有效的轨道维护和保养,可以保证运输安全。
因此,在有效的分析过程中,要科学地进行养护管理,不断制定更高效的养护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轨道养护和养护水平。
关键词:铁路轨道;养护;维修1 铁路轨道维修和养护的重要作用1.1 有利于列车的安全运行铁路轨道在列车的常年作用和风沙雨雪和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将会产生变形、空间位置移动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列车运行的平衡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不及时进行养护或者修理,长此以往,当变形积累到一定限度时,会形成永久性的变形,这将会大大削弱轨道的强度和稳定性,威胁行车以及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定期对铁路轨道进行养护和维修,有利于提高轨道的运行质量,确保轨道状态良好,为列车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1.2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交通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列车作为其中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而列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铁路轨道,轨道的状态情况对列车能否顺利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铁路轨道的养护和维修能够保证列车的顺利安全的运行,同时也间接的保障了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2 铁路轨道常见的病害2.1 曲线钢轨病害一些铁路轨道上会存在客货混跑的现象,加上高速重载列车比较多,这时轨道长时间受到机车的碾压,碾压的同时外股钢轨还会出现受力不均的情况,产生偏压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使列车运行中对钢轨磨损进一步加剧,同时还会出现钢轨受力不均的现象,因此轨道顶面和机车车轮踏面之间不能得到有效吻合。
1、我国铁路划分轨道类型和制定轨道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国铁路划分轨道类型和制定轨道标准的主要依据是轨道通过总重密度,以及年运量和行车速度、最大轴重、合理的大修周期和养护维修工作量等。
2、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3、线路上哪些部位铺设钢轨不得设置钢轨接头,若不可避免当如何办理?(1)钢轨重量要与机车车辆轴重相匹配,轮轴比2.75以上为合理。
(2)在一定行车速度下,列车动力作用引起的轨道各件的振动加速度与钢轨质量成反比,因此要提高行车速度,又要保证线路质量,就必须提高钢轨重量。
(3)必须根据年通过总重密度合理选择匹配的钢轨重量。
4、何谓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1)下列位置不得设置钢轨接头:桥台挡碴墙的长度为20m及以上的明桥面上;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2m范围内;钢梁的横粱顶上;平交道口。
(2)上述部位如接头不可避免,应将其焊接或冻结。
5.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方针是什么?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的方针。
安排线路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必须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6. 简述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分类。
(1)由于养护不当,接头扣件和中间扣件不按规定拧紧,钢轨发生了不正常爬行或伸缩。
(1)焊缝断轨,松卸螺栓时违章作业。
(2)用不当的方法放散或调整长轨的温度应力。
(3)低温作业等。
7.线路爬行是哪些主要原因造成的?形成爬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钢轨在动荷载下的挠曲、列车运行的纵向力、钢轨温度变化、车轮在接头撞击钢轨、列车制动等。
线路上防爬设备不足,扣件的扣压力及道床纵向阻力不够,加剧线路爬行。
8.产生钢轨折断的原因是什么?钢轨本身材质或焊缝质量不良是目前钢轨折断的主要原因。
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技术
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技术指的是在铁路线路的轨道工区进行维修和养护工作的
技术应用和操作方法。
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提高线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营效率。
1. 线路勘测与检查:通过勘测和检查线路,及时发现线路上的损坏、松动、裂缝等
问题,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营。
2. 线路维修与翻新: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进行维修和翻新工作,包括补充轨道石、更换横木、修复裂缝等,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3. 铁轨磨削与调整:通过磨削铁轨,消除铁轨表面的不平整和磨损,以及调整铁轨
的几何参数,提高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轨道工具与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保养使用于轨道工务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正
常使用和安全可靠。
5. 铺轨与调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新线路的铺设或旧线路的调整,确保线路的均
衡和一致性,以提高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6. 轨下设备维护与养护:对于轨道下的设备,如排水系统、信号设备、电力设备等,进行定期的维护与养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7. 高速列车线路维修与养护:针对高速列车线路的特点和要求,专门开展高速线路
的维修和养护工作,确保高速列车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8. 安全管理和防止事故:在轨道工务维修养护中,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安
全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预防事故的发生。
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铁路线路的质量和安全,延长线路
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提高铁路运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旅客和货物运输提供可
靠和高效的保障。
试论高速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发表时间:2019-03-28T11:41:40.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程飞[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作为保障经济更好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就当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铁路已经步入了高速化的发展时代,高速铁路的建设项目在不断增加,建设里程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工务段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016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作为保障经济更好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就当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铁路已经步入了高速化的发展时代,高速铁路的建设项目在不断增加,建设里程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规划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具有很大的运输密度,铁路运输的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高速铁路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以及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线路轨道的维修和养护就十分的重要,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不断的加强铁路轨道的维修及养护,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速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1我国铁路轨道养护维修管理的研究现状我国铁路交通的高速化和重载化的不断发展对铁路轨道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快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得轨道系统受到列车多方面的冲击作用愈加显著,加快了轨道质量状态的恶化速度。
随着行车密度的不断增加,加剧了轨道设备寿命的缩短速度,使得维修费用逐年上升,养护维修任务不断加重,这给铁路工务部门的养护维修编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轨道养护维修计划辅助决策系统,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护维修计划,合理安排养修资源,以提高养修效率,降低养修成本。
2无砟高速铁路维修工作探究无砟高速铁路的维修方式与普通有砟铁路的维修方式有很大差异,主要原因是无砟高速铁路采用整体道床技术,具有高速、舒适、安全的特性,速度可以达到350km/h,这对轨道的磨损较为严重,对维修时所使用的设备与技术要求较高,检查和维修方式相比有砟轨道更严格。
高速列车的轮轨磨耗与维修调度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列车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和安全的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
高速列车的运行不仅依赖于其自身的设计和制造,还与轨道系统的维护密切相关。
轮轨磨耗是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和维修,将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乘客的舒适度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高速列车的轮轨磨耗进行监测、分析和维修调度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轮轨磨耗的成因和影响1.成因:高速列车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轮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磨损。
轮轨的磨损主要由于两个因素引起:一是轮胎和轨道交互作用的直接磨损,二是轨道弯线和道岔处的摩擦磨损。
这些因素导致轮轨表面的磨层破损和凸起,进而引发更多的磨损。
2.影响:轮轨磨耗会导致列车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舒适性。
磨耗后的轮轨会出现凸起和凹陷,使列车运行时产生振动和噪音,甚至引发颠簸和摇晃。
此外,轮轨磨耗也会增加列车的能耗,并增加维修和更换轮轨的成本。
二、轮轨磨耗监测与分析1.监测方法:为了及时发现轮轨磨耗情况,可以采用传感器技术进行监测。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轨道上,实时测量轮轨的磨耗状态。
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的信息包括轨道的凸起和凹陷程度,轮胎的磨损情况,以及列车的振动和噪音。
2.分析与评估:监测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和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轮轨磨耗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寻找磨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轮轨维修调度优化1.优化目标:轮轨维修调度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和乘客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并延长轮轨的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的维修调度,可以及时处理磨损严重的轨道和轮胎,减少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
2.优化策略:(1)定期维修:根据轮轨的使用寿命和磨损程度,在轮轨使用一定时间后,进行定期维修工作。
定期维修可以预防轨道和轮胎的进一步磨损,并及时修复已有的磨损。
TG/GW116-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2013年2月前言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昌、武汉铁路局的大力支持。
本规则共分九章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
本规则编制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维护管理技术组。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吴细水、肖俊恒、王邦胜、姚冬、刘丙强、江成、黎国清、姜子清、田新宇、段剑峰、万坚、张银花、王长进、邹定强、杨桉、吕关仁、吴仕凤、李传勇、肖卫军、马德东、蒋金洲、王树国、周清跃、李力、黎连修、田常海、高睿、宋贲。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张军政、侯文英、沈榕、杨忠吉、许有全、刘建基、田斌、郭良浩、寇东华、梁春方、张冠军、乔连军、张金龙、谭敦枝、胡永乐、杨厚昌。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负责解释。
目录第一章总则 (7)第二章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 (9)第一节工作分类 (9)第二节工作内容 (9)第三节管理组织 (11)第四节工作计划 (11)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13)第一节线路平面 (13)第二节线路纵断面 (15)第三节道床 (16)第四节轨枕 (17)第五节钢轨 (17)第六节扣件 (21)第七节道岔及调节器 (24)第八节无缝线路 (28)第九节标志标识 (31)第四章线路设备检查 (33)第一节一般要求 (33)第二节线路动态检查 (33)第三节线路静态检查 (34)第四节钢轨检查 (36)第五节量具检查 (40)第五章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41)第一节一般要求 (41)第二节钢轨修理 (41)第三节扣件维修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 (46)第四节轨枕修理作业 (49)第五节道岔及调节器作业 (49)第六节大型养路机械起拨道、捣固、稳定作业 (51)第七节无缝线路作业 (52)第八节冻害整治作业 (55)第六章线路设备维修标准 (57)第一节线路设备维修周期 (57)第二节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标准 (57)第三节轨道动态不平顺管理值 (61)第四节车辆动力学指标管理值 (63)第五节作业验收办法 (63)第七章线路质量评定 (65)第一节线路设备状态评定 (65)第二节线路设备保养质量评定 (65)第八章精密测量控制网 (72)第一节一般要求 (72)第二节精测网构成及主要技术标准 (72)第三节精测网维护和应用 (75)第九章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与作业车辆停留线 (78)附录一道岔检查工具及方法 (79)附录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 (83)附录三钢轨伸缩调节器检查记录 (84)附录四无缝线路、道岔及调节器钢轨位移观测记录 (85)附录五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记录 (88)附录六伤损钢轨月报 (89)附录七轨距调整配置表 (90)附录八无缝线路胀轨跑道情况登记表 (92)附录九线路设备状态评定统计报告 (93)附录十有砟轨道线路维修工机具 (94)附录十一有砟轨道常备材料 (97)附录十二本规则用词说明 (9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高速铁路运营要求,做好有砟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至2012年底,我国开通运营的新建高速铁路(包括客运专线、城际铁路)营业里程9 356 km,其中有砟轨道铁路3282k m。
现行的《既有线提速200~250 km/h线桥设备维修规则》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运营维护管理需求。
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原基础部)先期组织北京铁路局编制了《京津城际铁路无砟轨道线桥设备维修规则》,以指导京津城际等高速铁路线路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为适应大量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工作,组织编写了《高速铁路工务管理指导意见》、《高速铁路工务修理案例》、《高速铁路工务知识读本》、《高速铁路工务技术》,并组织各铁路局对高速铁路运营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积累高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经验,为编制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奠定基础。
随着新建高速铁路开通数量不断增加,高速铁路维修工作量日渐突显。
为此,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在总结高速铁路相关研究成果、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充分吸收我国既有线提速线路维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2]83号文发布,自2012年4月19日起施行),同时还组织编制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简称《规则》),以铁运[2013]29号文发布,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1 《规则》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1.1 编制原则(1)体现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管理特点,《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吴细水: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高铁线路处,处长,提高待遇高级工程师,北京,100844姚 冬: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高铁线路处,调研员,高级工程师,北京,100844王邦胜:北京铁路局北京高铁工务段,副段长,工程师,北京,100071摘 要:介绍《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的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简述主要内容及特点,着重阐述其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的不同之处,以及与《既有线提速200~250 km/h线桥设备维修规则》的主要区别。
铁路轨道维修方案一、背景铁路轨道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磨损后,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以确保列车的安全和顺畅运行。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铁路轨道维修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二、维修标准1. 轨道几何标准:维修工作应遵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轨道几何标准,包括轨道的高度、宽度、斜率等要求。
2. 设备使用标准:维修工作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工作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隐患。
3. 材料选择标准:维修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材料标准,确保质量可靠、耐久性强。
三、维修步骤1. 视察检查:先进行对轨道的视察检查,包括轨道的平整度、破损情况等,确定维修的范围和重点。
2. 清理清扫:清理轨道上的杂物和积水,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3. 修复破损:对于轨道上的破损部分,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填充、焊接等,确保轨道的完好性。
4. 磨削校正:对于存在凸起或凹陷的轨道部分,进行磨削校正,使轨道表面平整。
5. 固定加固:检查轨道的固定螺栓和螺母,如有松动或损坏,及时进行加固和更换。
6. 预防保养:在维修完成后,对轨道进行预防保养工作,包括定期清洁、涂油、检查等,确保轨道的长期稳定性。
四、安全措施1. 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2. 维修现场应设立警示标志和隔离措施,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3. 维修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五、验收与评估维修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工作,确保轨道维修符合标准和要求。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效果的评估,及时改进维修方案。
六、监管与监督轨道维修工作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与监督,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为铁路轨道维修方案的内容,请相关人员依据此方案进行实际工作,并注意安全操作。
铁路运输中的轨道检测与维修方法分析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铁路轨道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承载着巨大的运输压力。
为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轨道的检测与维修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铁路运输中的轨道检测与维修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原理与应用。
1.轨道检测方法1.1 视觉检测视觉检测是一种常见且直观的方法,通过工作人员巡视铁路线路上的轨道状况,发现并记录轨道上的异常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轨道表面损伤的检测,如裂纹、松动等。
视觉检测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操作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1.2 高速相机检测高速相机检测利用高速摄影机对铁路轨道进行连续拍摄,通过分析图像中的细微变化,可以检测出轨道的缺陷和损伤。
高速相机检测的优点在于能够捕捉到轨道上非常短暂的变化,对于微小的损伤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然而,高速相机检测的设备较为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
1.3 频谱分析检测频谱分析检测是一种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通过采集轨道上的振动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频谱图进行分析,以判断轨道的状态。
该方法能够检测出轨道的自然频率和阻尼比等参数,进而判定轨道的稳定性和损伤程度。
频谱分析检测在铁路轨道维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
2.轨道维修方法2.1 轨面修整轨面修整是铁路运输中最常见的维修方法之一,通过加工和修整轨道表面,使其恢复平整或符合规定的轨道曲线。
轨面修整可以有效消除轨道表面的凹凸不平、裂缝和疲劳引起的裂缝,提高列车的平稳性和行车安全性。
常见的轨面修整工艺有打磨、焊接、磨平等。
2.2 轨道更换轨道更换是在轨道寿命到期或出现严重损伤时的一种重要维修方法。
轨道更换需要先拆除旧轨道,然后安装新的轨道。
轨道更换的工艺复杂,需要专业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但能够有效解决过期轨道和长期使用导致的损伤问题,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2.3 轨道焊接轨道焊接是对轨道进行修复和连接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