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补饲技术(精)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摘要:哺乳仔猪即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该阶段是幼猪培育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仔猪出生后其所在的生存环境,无论温度、营养获取、生命的延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常易导致哺乳期仔猪发生死亡,做好饲养管理是哺乳仔猪成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95-1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一般新出生仔猪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生理特点,也是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1.1 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虽然仔猪体重较小,不足成年猪体重的1%,但出生后其生长发育非常快,如新出生仔猪体重约1kg,10日龄时可达到初生体重的2倍,30日龄时达到5~6倍,60日龄时达到10~13倍。
1.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大家都知道,一般新生仔猪的消化器官非常小,重量较轻,致使其机能不完善,但后期生长速度较快,消化机能开始不断健全,随着日龄增长可以吮吸食物生存。
1.3 缺乏先天免疫力,易患染疾病初生仔猪没有先天性免疫能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能依靠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抵抗疾病,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1.4 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贮备能源较少新生仔猪因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其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内贮存能源也较少。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仔猪体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到一定范围开始回升,下降幅度及恢复所用的时间一般根据环境温度而定。
当温度低到仔猪承受极限时,极易引发疾病,造成仔猪死亡。
2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一般来说哺乳仔猪发生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引发传染性疾病发生死亡。
二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机能障碍等造成生后体弱,无生存能力而亡。
三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仔猪死亡。
根据仔猪生理特点,死亡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生产中十分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3 饲养管理措施3.1 尽早吃到初乳新生仔猪免疫能力较差,一般通过吮吸母乳获得免疫力,抵抗疾病。
仔猪出生前后的营养如何供给仔猪出生之后的营养都是有母猪通过脐带的。
这时候需要满足母猪的微量元素需求和量这时的需求,就能保证仔猪生长需要。
而仔猪出生之后。
最开始一周一个月也是全部母猪奶,之后还有两周七八是教槽料加上母猪奶来补给的,这里说说幼生出生前后的营养如何供给?胎儿的营养和发育母猪的胎盘和脐带是为发育不良胎儿选择性转运营养素的重要组织。
水溶性营养素比脂溶性营养素更更易转运,胎儿出生时,体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在体内的贮存量相对较低。
铁和硒转运给胎儿的也较少。
因此,必须通过初乳、牛奶或其它外源性营养给新生仔猪提供这些和其它营养素。
胎儿发育期间主要的能源是葡萄糖,是母体血液通过脐带转运的。
处于子宫角中部的胎儿因摄入了最多的营养成分而以后在出生时体重摄入就很大,而在子宫角末端的胎儿摄入的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素较少,出生时体重较轻。
因此,体重主要取决于胎儿的葡萄糖供应量。
仔猪出生无腺前后的营养如何供给?研究表明,出生体重较大的猪出生以后到上市的生长速度一直较快。
日粮能量过量或不足均对母猪不宜。
氨基酸可以穿过胎盘为肌细胞、器官和其它含蛋白组织的发育提供营养。
虽然胎儿肌肉细胞的数量主要由供应量亲代的基因型决定,但是如果胎儿不能拿到足够的氨基酸,那么出生时胎儿肌肉体细胞细胞便发育不良。
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仔猪直到上市的生长均会受到影响。
出生后才仔猪的营养对于那些能够在生下来的最初存活下来的仔猪(约占85%-95%),它们的体重在三周龄前每周增加一倍。
这表明通过孕期哺乳为乳猪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素。
新生仔猪机体脂肪含量少于2%,几乎没有皮下脂肪。
因此,为了存活,仔猪必须通过初乳中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获取大量的能量;由于缺少皮下脂肪,只要必须为新生仔猪供暖以防止颤抖,维持其正常体温。
如果地板和空气温度低于仔猪舒适区,应该用有效加热垫或加热灯提供有力热源。
初乳对新生仔猪的存活至为关键,因为它能够给仔猪提供必需的营养素和抗体。
仔猪的祠养管理技术 (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包括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从初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称为哺乳仔猪。该阶段的任务是保证高的仔猪成绝灸件速的生长发育、较好的整齐度、群体健康话拨、较高的断奶体重,为以后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不成熟、饲养难和成活率低。 (1)消化功能不完善、消化系统发育较差?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不够完善。初生仔猪由于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当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一般要在3~4月龄,仔猪的胃腺功能才能完善,才有反射性胃液分泌。仔猪初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和活性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仔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2)物质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仔猪单位体重所需的养分较多,对质量的要求也高。 (3)调节体温的功能不完善?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是随着日龄增长而增强的。仔猪体温约为38.5℃,比成年猪正常体温低0.5℃~1℃。初生仔猪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为30℃~32℃。 (4)缺乏先天免疫力?仔猪刚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仔猪10日龄以后才开始自身产生抗体,但直到3~4周龄前数量仍然还很少。 (5)对周围反应的能力差?初生仔猪易受冻、受压。据统计,3日龄之内死亡的仔猪占断奶前死亡的60%左右,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挤压、饥饿、仔猪虚弱、寒冷、疾病等,其中挤压死亡的占25%以上。 ??2.哺乳仔猪的饲养?母猪的乳汁是仔猪理想的食物,奶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比任何饲料都高。除了铁以外,初生仔猪完全可以从奶中获得所需的养分。然而,母猪通常在泌乳的第三周达到高峰,随后奶产量逐渐缓慢下降,不能满足仔猪的需求量,此时必须开始给仔猪进行补饲。 (1)仔猪补饲?补饲的时间应在仔猪7~10日龄开始训练。哺乳仔猪提早认料,可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功能的完善,为断奶后的饲养打好基础。仔猪补料可分为调教期和适应期两个阶段。 ??①调教期?是从开始训练到仔猪认料,一般约需要1周时间,即仔猪7~15日龄。这时仔猪的消化器官处于强烈生长发育阶段,母乳基本上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但此时仔猪开始出牙,为了磨牙,而到处啃食异物。通过补料训练仔猪认料,锻练仔猪咀嚼和消化能力,并促进胃内盐酸分泌,避免仔猪啃食异物,防止腹泻。 ??②适应期?是从仔猪认料到能正式吃料的过程,一般需要10天左右。这时仔猪对植物性饲料已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并且母乳也不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通过补料,一是供给仔猪部分营养物质,二是进一步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功能的完善。同时,可减轻母猪的哺乳负担。 (2)补饲的饲料与方法?补饲的饲料必须满足适口性强、体积小、所含营养物质适合仔猪消化系统的要求。由于仔猪消化道无法容纳大体积饲料,所以补饲的料要高度浓缩。最好制成颗粒饲料,具备松脆、香甜等良好特性。给仔猪补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某些消化酶,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降低仔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常用的有机酸有柠檬酸、甲酸、乳酸、延胡索酸等。用乳酸杆菌作为哺乳仔猪的添加剂,也可提高仔猪增重和降低腹泻的发病率。抗生素有增强抗病力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其效应随日龄增长而下降,仔猪生后的最初几周是抗生素效应最大时期。给仔猪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提高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哺乳仔猪对锌杆菌肽、新霉素、泰乐菌素、粘菌素等的使用量一般为每吨饲粮内加40克,高水平的达每吨100~250克。补料的方法为每个哺乳母猪圈设仔猪补料栏,内设饲槽和自动饮水器,强制补料时可短时间关闭围栏,限制仔猪的自由出入,平时仔猪可随意出入,日夜都能吃到饲料。 ??(3)补铁?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很少,每千克体重150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毫克铁,而每天约需要7毫克铁。因此,仔猪应在出生3天内补铁,将硫酸铁450克,硫酸铜77克,白糖450克溶于1升水中,用此液涂擦母猪乳头部位。 ??3.哺乳仔猪的管理 ??(1)剪掉燎牙和断尾?仔猪出生后,要剪短8个锋利的门齿和犬齿(俗称獠牙),以减少对母猪乳头的损伤和争斗时同窝仔猪的伤害。注意不要剪得太短,而且断面要剪平整。断尾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各生长阶段的咬尾。生后不久进行断尾,仔猪会很快恢复。要避免剪得过短,阴门末端或阴囊中部可作为断尾长度的标线。 ??(2)称重打耳号?仔猪出生擦干后应立即称量个体重或窝重。种猪场在仔猪出生后(与称重的同时)要给每头仔猪进行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耳刻法、刺号法和耳标法。 (3)注射铁剂?补铁药剂种类很多,广西生产的牲血素、上海的右旋糖酣铁和温州的右旋糖酣铁硒合剂等,每头猪适宜的剂量为200毫克,一般在生后第一天注射100~150毫克,2周龄时再注射1次。也可以口服补充铁,如用奶瓶直接滴喂铁铜合剂等。 ??(4)脐带护理?仔猪生后6小时,通常脐带会自动脱落,体弱仔猪需要的时间会长些。通常采取断脐措施是留下5~7厘米剪断,涂5%碘配消毒。 ??(5)固定乳头?仔猪有固定奶头的习性。应在仔猪生后2~3天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方法是以仔猪自选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特别要控制个别好抢乳头的健壮仔猪。一般可把它放在一边,待其他仔猪都已找好乳头,母猪放奶时再把它放在指定的奶头上吃奶。经过3~4天即可建立起吃奶的位次,完成固定乳头。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现代化养猪要求自繁自养,即使是中小规模的养猪场也要从养猪的经济效益出发,饲养母猪产仔自用,而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的饲养是整个生猪生产中十分关键且较为困难环节,为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个体重,在生产中应掌握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来处理好仔猪的这些应激,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1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分析与措施仔猪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仔猪的死亡。
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因各种疾病而导致仔猪的死亡,如腹泻、肺炎病、缺铁性贫血和其他遗传疾病等;其二是非疾病死亡,如被母猪压死、踩死、冻死、咬死以及后天营养不良等而引起的死亡。
究其原因,主要与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初生仔猪反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很易被压死和踩死;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保温能力差,易冻死;另外,有的弱仔吃奶和料都较少,易出现后天营养不良而死亡。
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以8日龄内最多,所以,加强出生后仔猪8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出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的生长发育却在迅速上升,需乳量增加,如不及时喂料补充母乳之不足,就很容易造成仔猪营养不足或患病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1月龄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2哺乳仔猪的饲养2.1仔猪补饲初生仔猪完全靠吃母乳为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要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猪的日泌乳量在分娩后先是逐日增加,到产后21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则逐渐下降,因此,仔猪在3周龄后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一般仔猪补饲的时间是在7~10日龄,补料的目的除补充母母乳之不足、促进胃肠道发育外,还有解消仔猪牙床发痒和防止下痢的作用。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是指出生后尚未断奶的幼猪,对于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仔猪对温度和湿度波动比较敏感,饲养场的温度和湿度应
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风要良好,避免仔猪患上肺炎等疾病。
2. 合理的饲喂方式:仔猪在出生后第1-3天主要依靠母乳饲喂,之后逐渐过渡到断奶饲养。
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母猪通常会为仔猪提供足够的乳汁,但在人工饲养下就需要进
行合理的饲喂管理。
饲喂时要使用高营养价值的仔猪奶粉,同时要注意控制饲喂量,避免
过度喂养导致消化问题。
3. 饲养密度控制:仔猪饲养的密度过高会导致猪只之间相互竞争,影响其生长发育。
饲养场要合理控制仔猪的饲养密度,确保每只仔猪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活动。
4. 疾病防控:仔猪由于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要加强对仔猪的疾病防控
工作。
包括定期接种疫苗、清洁饲喂工具,加强场所卫生等。
5. 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在仔猪饲养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饮水清洁,
防止粪便污染;定期更换和消毒饲喂设备;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
调整;加强对仔猪饲料的营养调整,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方。
以上就是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健康养殖·管理2021.02 畜牧业环境39摘 要:生猪从出生到出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处于哺乳期的小猪称为仔猪。
仔猪生长管理水平决定后期生长发育状况,所以这一环节尤其重要,本文从事养殖行业二十多年,这里总结一下个人经验,仅共参考。
关键词:仔猪;断奶;补料1 仔猪的生理特点仔猪生长快,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哺乳阶段主要依靠母乳作为营养源,体温调节功能不发达,相对体表面积大,皮薄,膘薄,毛稀,冬天特别怕冷。
免疫力低下,30日龄内主要依靠母源抗体,抗应激能力差。
2 仔猪的管理要点2.1 把握好两关:出生关,断奶关出生关:出生头3d,一定要固定好奶头,让仔猪吃足初乳,同时防止母猪压到,冬天还要求做好保暖工作,5~7d,开始给仔猪补料,循序渐进,让仔猪从认料到吃料,过渡到断奶时的完全吃料。
同时注意产房卫生和母猪乳房的卫生,防止仔猪腹泻,断乳前7d去势。
断奶关:一般21~28d断乳,做到“两维持,三过渡”,尽量减少应激。
2.2 采取全进全出制度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要求所出仔猪同时迁出一栋或一间猪舍,对空出的栋舍彻底清扫,消毒,随后下一批猪只移入。
这样,猪舍得到清理净化,有效降低猪只生病的风险。
3 饲喂方式与全价饲料3.1 饲喂方式投料次数:仔猪自由采食自动供水: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随时供给仔猪充足干净的饮水。
3.2 全价饲料保证饲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容易消化,投喂要少量多餐。
4 仔猪免疫及补料由于仔猪对外界环境调节体温的机制和免疫力较弱,所以在这个时期是最容易得病,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是容易诱发死亡的重要时期。
不是疫苗用的越多就越安全,最安全的还是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安全的生物体系,全方位的防控措施,再加上适当的选用疫苗接种,才可以有效的防止仔猪各种疾病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到奶水,最好人为固定一下乳头,吃足初乳,以便从母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
仔猪补铁的技术方法铁是仔猪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那么怎样给仔猪补铁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仔猪补铁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仔猪补铁的方法( l )铁铜合剂补饲法用2 . 5 克硫酸亚铁和1 克硫酸铜溶于1 000 毫升的水中,装在瓶里,在仔猪3 日龄时开始补饲。
当仔猪吮乳时,将合剂滴在乳头上让仔猪吸食,或装在奶瓶里喂给,每天1一2 次,每天每头10 毫升。
仔猪开食后,再将合剂拌在饲料中。
( 2 )注射法仔猪3 日龄,肌肉注射右旋糖醉铁钻合剂注射液或铁硒注射液1 毫升,10 日龄再注射2 毫升即可。
( 3 )矿物质舔剂为了满足仔猪对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在仔猪5 日龄时,可在补饲栏内放置盛有骨粉、食盐、木炭末、红土或新鲜草根土,拌上铁钻合剂的小槽,任其自由拱食。
此外,土壤中含铁,让仔猪舔红土或放牧饲养可得到一些补充。
仔猪补铁的原因当乳仔猪出生后,它体内贮存的铁含量是50毫克左右,而乳猪正常生长对铁的需要量是每天至少7毫克,母乳每天能提供的铁约1毫克,仅能满足2-4周龄乳仔猪正常生长发育所需铁量的1/6-1/10左右,随着日龄的增加,母乳中铁的含量不断下降,而乳仔猪对铁的需要量却在增加,为了猪只健康快速地生长,我们在乳仔猪出生后除了需要让它吃到初乳、保持环境卫生、做好保暖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及时、快速、有效地给它补充足够的、优质的铁!仔猪补铁几回(1)通常认为,对仔猪在3至4日龄进行一次大剂量补铁(150至200毫克每头),可满足仔猪正常生长的需要。
试验研究证明,2次补铁可明显提高仔猪的抗病力、成活率及日增重,经济效益显著。
据测算,2次补铁虽然增加一些补铁成本,但其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比20以上。
2次补铁的方法如下:3日龄进行第2次补铁,剂量仍为1毫升。
注射方法均为颈部肌肉注射。
(2)硒一般补一次就行,在第3天补铁时注射牲血素,一边一针。
冬季仔猪补铁方法一、喂服补铁。
常用的铁制剂有硫酸亚铁、焦磷酸铁、乳酸铁、还原铁等。
1.哺乳仔猪开食料的使用为哺乳仔猪补饲开食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仔猪的消化道发育和消化机能完善、减少仔猪断奶后完全采食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应激。
不正确的使用开食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不良的效果,影响仔猪断奶以后的生长性能和健康。
高营养质量、易消化、饲料抗原性低以及保证一定的总摄入量是使用开食料成功与否的关键。
开食料的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开食料应该是仔猪喜欢采食并且是容易消化的日粮;②开食料的物理特性要适合仔猪的采食(片状、小颗粒状或碎屑状比粉状饲料更适合仔猪的采食);③所使用的开食料饲槽必须便于仔猪接近和采食;④开食料饲槽应该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和碰撞的地方;⑤开食料的投放应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⑥饲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开食料新鲜,没有发酵的味道以及其他异味,经常彻底清理饲槽,剩料要及时清除掉(可以投喂给母猪);⑦为促进仔猪采食开食料,每天应该适当的把母猪和仔猪分隔一定时间(如8小时)。
2.哺乳仔猪疾病的防治有效预防仔猪早期患病的措施包括:①确保仔猪的出生活力;②出生时控制好温度,避免过度寒冷;③确保仔猪吃到初乳,尤其是出生后的最初6小时;④维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避免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⑤采取谨慎的寄养措施;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先锋霉素预防和有效治疗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抗生素保健能够增强仔猪养殖业健康仔猪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可达到400克,但目前国内最高水平也就是200多克,因而潜力巨大。
哺乳仔猪阶段的成功饲养,能使猪场周转率加快,育肥猪料肉比降低,设备折旧降低,提高全猪场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饲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供读者参考。
哺乳仔猪饲养要点农民文摘年第5期YAN GZ H IYE1.避免疫苗滥用近年来,滥用疫苗的现象已非常明显。
农村养鸡户最常使用和多次过量使用的疫苗是新城疫I系、Ⅳ系等。
过多地使用疫苗会中和血液中原有的高浓度抗体,从而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机体出现应激,导致产蛋率下降甚至疾病发生。
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标准方法猪是常见的牲畜之一,那么你们知道猪的饲养标准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根据猪的不同品种、性别、体重、生产目的和水平,结合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及能量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猪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按照饲养标准对猪进行科学饲养,可以避免实际饲养中的盲目性。
营养不足或过多,直接影响猪的快长节粮。
特别是种猪,后果更为显著,严重影响配种和产仔。
其次,饲养标准还可作为猪场或专业户制订全年的饲料生产计划的参考依据。
饲养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是由于猪的品种、类型、生产水平、环境条件的差异,饲料的不同品质及加工调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养猪时要灵活掌握。
配制饲料时能接近标准即可,重要的是根据饲养效果及时调整,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现行饲养标准中所列的营养指标共27 一28 项。
为方便实际应用,同时列出了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与每千克风干饲粮(按含干物质88 %计算)营养含量。
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方法1、哺乳仔猪的培育技术(1)保证哺乳仔猪吃足母乳:仔猪出生后其营养的唯一来源是母乳,只有吃足母乳才能保证其生长的营养需要,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需要母乳量增多,但母乳分泌量21~25日龄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生长,单靠母乳是不能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这就需要给仔猪及时补料;(2)狠抓补料:仔猪补料应早,实行早期补料,一方面可以锻炼仔猪的消化机能,另一方面可以补充母乳营养不足,一般从出生后6~7天就开始引诱仔猪吃料,经过2周的训练,到3周龄就可以采食一定量的饲料;给仔猪补料的饲料包括精饲料,青绿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伺料。
在补饲过程中,精饲料应注意由粒料到粉料,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青绿多汁饲料应切碎或打浆与精料拌混,矿物质饲料要打碎,拌匀,特别重视铁,铜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2、断奶仔猪的饲养技术仔猪所需营养由母乳和饲料供给转为仅从饲料中获得,这种条件的改变,给仔猪一个应激刺激。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几个方法-养猪技术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哺乳仔猪的培育可分为依靠母猪乳生活阶段和过渡到独立生活的断奶阶段,因此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该从哺乳母猪做起。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几个方法。
1、确保品种质量优良的品种是确保猪较高生产性能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猪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养殖周期等,最终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
优良的母猪再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饲料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如目前生产上常使用的品种长白猪、大约克猪等,与我国本地品种的猪相比,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显著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因此,在生猪养殖时可引入优良的品种,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窝重。
2、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母猪泌乳性能与仔数的断奶窝重的影响较大,因仔猪在出生后到断奶前的这一段时间主要以吮吸母乳来获取营养,母猪泌乳量的高低,以及乳汁的质量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增重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提高母猪泌乳性能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措施。
母猪在妊娠后期就要加强泌乳性能,一方面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保证较大的初生重,另一方面可以为产后的泌乳营养做贮备。
在母猪分娩后,也要人为的控制好母猪的采食量,只有使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充足,才能提高泌乳量。
母猪在刚分娩后食欲较差,采食量较少,一般在2天后食欲开始增强,采食量逐渐的增加,并在产后的2~3周达到高峰,母猪越早达到采食量的高峰期,泌乳量就越高,仔猪获得的营养也就越多,生长速度也就越快。
因此,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给产后母猪提供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全价饲料。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潮拌料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强食欲,提高采食量,每天饲喂3次,在喂料时要保证母猪有充足的饮水。
加强哺乳母猪的保健工作,防止母猪发生乳房炎,影响泌乳水平的发挥。
母猪产后l周内在饲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抗生素,防止母猪产后发生感染。
哺乳仔猪补饲技术
核心提示:哺乳仔猪生长发育极为迅速,一般仔猪出生后体重约1千克,
10日龄达出生时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倍~6倍。60日龄增长10倍~13倍。
但要达到上述生长水平,光靠母乳供给营养是显然不够的。事实是,哺乳仔
猪...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极为迅速,一般仔猪出生后体重约1千克,10日
龄达出生时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倍~6倍。60日龄增长10倍~13倍。但要
达到上述生长水平,光靠母乳供给营养是显然不够的。事实是,哺乳仔猪3周
龄起从乳中摄取的营养已显不足,6周龄后乳中供给的营养不到需要量的一
半,8周龄时只能满足1/3左右。若不及时补饲,则会使仔猪生长受阻,断奶
体重降低。如对哺乳仔猪积极补饲,既可促其胃肠发育,多采食饲料,提高仔
猪增重,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贫血、下痢等疾病的发生。
补微量元素
哺乳仔猪每天需铁7毫克,生后体内储备约50毫克,每日从乳中只能获得
1毫克铁。因此,仔猪生后7日~10日若不及时补铁,往往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表现为食欲减弱,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生长停滞和拉稀等。补铁的方法主要
有:
注射铁剂现应用的含铁制剂有血多素、牲血素、右旋糖酐铁合剂。根据需
要,在仔猪2日龄~3日龄时肌肉注射适宜剂量(视铁制剂浓度而定)。例如,
上海一些牧场在仔猪3日龄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支(上海第一制药厂生
产,100毫克/2毫升),并能有效防止缺铁性贫血,且使仔猪体重明显增加。
铁铜合剂用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中制成铁铜合
剂,装入棕色瓶内。从3日龄起将溶液滴在母猪乳头上或用奶瓶喂给,每日1
次~2次,每头日喂10毫升。
补硒缺硒的仔猪还应补硒。生后3日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1.5毫升~2毫
升。断奶时再注射1次。
补料
训练认料哺乳仔猪补料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生后5天~7天开始训练其认
料。开始时先将炒熟的大麦、玉米、高粱、豆类等放在补料间,然后细心观
察,看仔猪爱吃其中哪种,把仔猪最喜欢的一种单独供给,这有利于训练仔猪
尽快吃料,只要有几头仔猪会吃料,其他仔猪都会模仿,跟着吃料。此外,还
可采用强迫性办法来训练其认料。将精粉料加开水调成粑状,用左手抓住仔猪
颈部,并以拇指和食指卡住两边嘴角使嘴张开,右手用木或竹片挑粑刮在仔猪
舌头上,然后松手让其咽下,每天训练3次~4次。
补料方法仔猪通过5日~7日认料训练,已识别饲料并产生吃料欲望,为了
巩固仔猪吃料的条件反射,不要随意变动饲料内容物和补料地点。补料数量应
由少到多,开始50克~100克,当日即使吃完也不再补,每日略增,通过逐步
增加使仔猪逐渐适应。30日龄前应供给新鲜胡萝卜、甘薯、南瓜、大麦芽、疏
松可口的颗粒饲料或炒过的谷物料,必要时加入胃蛋白酶、乳酶生和酵母粉
等。每日饲喂3次~4次。每次补料时间应选择仔猪最活跃的时候,一般是母猪
食后2小时左右为宜,也可让仔猪自由采食。仔猪从认料到30日龄这一阶段,
补料的目的除供给部分营养物质外,更重要的是使仔猪消化器官能适应植物性
饲料,为旺食期奠定基础。故此时补料的重点是强调饲料的适口性,增进仔猪
食欲。30日龄后仔猪进入旺食期,能大量采食和消化植物性饲料。补料的目的
在于设法让仔猪多吃快长。一方面应调制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仔猪饲料。每千克
饲料含消化能3.2兆卡,粗蛋白18%以上,并添加适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抗
生素,提高饲料的全价性。饲喂方式可自由采食也可白天喂5次,夜间再补喂
1次。每日采食量从300克左右逐渐增加,接近断乳时增至1200克。另一方面
要减少哺乳次数,控制为每日4次~6次,晚上不让吮乳。
由于哺乳仔猪抗病力较低,在补料时要特别注意饲料和补料间的卫生状
况。
供水
哺乳仔猪代谢旺盛,需水量多,加之母乳脂肪含量高,仔猪常感口渴。若
不喂给清洁饮水,仔猪便会喝脏水或尿液,易引发下痢。3日龄~5日龄应在补
料间设置水槽,保证清洁饮水供应,并经常更换。添加甜味剂和矿物质,千万
不能喂油腻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