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畜 牧 兽 医2021年第12期新农民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要点宋璟霆(周口市川汇区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大队,河南 周口 466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对肉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猪肉是最常见的肉类食材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人们也对猪肉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猪肉养殖过程中,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关乎着猪肉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对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做出了讨论。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1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在生猪养殖中,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影响着仔猪能否健康成长,关乎着仔猪的成活率。
哺乳期的仔猪体内各项器官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足够免疫能力,抗病能力弱。
同时哺乳仔猪的皮毛稀少,皮下脂肪也相对较少,缺乏良好的体温调节能力,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所影响。
而且仔猪在哺乳期的发育速度很快,细胞代谢旺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将会导致仔猪发育缓慢。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哺乳阶段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仔猪群体的整齐度和均一性,断奶后的体重达标,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
因此,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2.1 早吃初乳仔猪出生时,要在距离胎盘12cm处剪断脐带,清理仔猪身上的粘液,并且进行彻底的消毒。
如果剪断脐带后出现严重的出血状况,可以在距离仔猪腹部2cm处,进行包扎。
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初乳,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含有镁盐的蛋白质,能够提高哺乳仔猪的免疫能力,加强仔猪的消化能力,促进仔猪的粪便排泄。
正常情况下,在仔猪出生后的2h之内,要吃到第一次初乳,然后每隔1h喂养一次,随着仔猪的生长逐渐延长吃乳的间隔。
2.2 乳头固定固定乳头吸乳是仔猪的天性,除非人工干预,仔猪很少会主动改变吸乳位置。
为了每头仔猪都够健康生长,饲养人员要猪仔出生后的第三天,人工干预吸乳位置。
畜禽饲养誄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称为哺乳仔猪,生理特点是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储备有限;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低;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由于有些饲养户不了解以上特点,又缺乏饲养管理经验,常造成仔猪死亡率高。
1及早吃足初乳及早吃足初乳,是仔猪获得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性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初乳获得。
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可以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其中的乳糖和脂肪是仔猪获得外源能量的主要来源,可提高仔猪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轻泻作用的镁盐,可促进胎粪排出;初乳的酸度较高,可弥补初生仔猪消化道不发达和消化腺功能不完善的缺陷;初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在小肠内几乎全被吸收,有利于增强仔猪体力。
2保温和防压哺乳仔猪保温、防压,是寒冷季节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新生仔猪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适宜温度1~3日龄为32~35℃,4~7日龄为30~32℃,8~14日龄为25~28℃,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
在产栏内常采用红外线灯、暖床、电热板等进行加温。
仔猪在出生后2~3天内行动不灵敏,同时母猪体力较差,初产母猪又常因缺乏护仔经验在起卧时压死仔猪。
所以栏内除安装护仔栏外,还应加强护理。
产后1~2天内可将仔猪关入保温箱中,定时放出哺乳,减少仔猪与母猪接触。
另外,产房要昼夜有饲养员值班,注意观察,一旦发现仔猪被压,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3断脐带、剪齿与断尾仔猪出生前是依靠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排泄代谢物,出生时脐带自然横断面不整齐,脐带管道有可能成为病原微生物进入仔猪体内的通道。
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立即用消毒剪刀将脐带剪断(留2~3厘米),并用2%碘酒消毒断处。
及时剪掉犬牙,以防仔猪哺乳时咬伤母猪乳头或仔猪双颊。
在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用消毒的铁钳子剪掉犬齿,注意不可损伤齿龈,保持断面平整。
断尾可以防止仔猪互相咬尾并减少能量消耗。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摘要:哺乳仔猪即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该阶段是幼猪培育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仔猪出生后其所在的生存环境,无论温度、营养获取、生命的延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常易导致哺乳期仔猪发生死亡,做好饲养管理是哺乳仔猪成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95-1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一般新出生仔猪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生理特点,也是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1.1 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虽然仔猪体重较小,不足成年猪体重的1%,但出生后其生长发育非常快,如新出生仔猪体重约1kg,10日龄时可达到初生体重的2倍,30日龄时达到5~6倍,60日龄时达到10~13倍。
1.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大家都知道,一般新生仔猪的消化器官非常小,重量较轻,致使其机能不完善,但后期生长速度较快,消化机能开始不断健全,随着日龄增长可以吮吸食物生存。
1.3 缺乏先天免疫力,易患染疾病初生仔猪没有先天性免疫能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能依靠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抵抗疾病,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1.4 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贮备能源较少新生仔猪因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其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内贮存能源也较少。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仔猪体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到一定范围开始回升,下降幅度及恢复所用的时间一般根据环境温度而定。
当温度低到仔猪承受极限时,极易引发疾病,造成仔猪死亡。
2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一般来说哺乳仔猪发生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引发传染性疾病发生死亡。
二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机能障碍等造成生后体弱,无生存能力而亡。
三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仔猪死亡。
根据仔猪生理特点,死亡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生产中十分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3 饲养管理措施3.1 尽早吃到初乳新生仔猪免疫能力较差,一般通过吮吸母乳获得免疫力,抵抗疾病。
“抓三食,过三关”,养好哺乳仔猪不困难!哺乳仔猪,顾名思义就是还没法幼猫断奶的仔猪。
想要养好猪就得从“小仔猪”抓起,哺乳仔猪免疫能力也相对脆弱需要饲养者给予自慰特别的照顾:抓好初食、开食、旺食,过好出生关、补料关、断乳关。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饲养哺乳仔猪的妙招“抓三食,过三关”:一、抓初乳,过好出生关1、吃足初乳,固定奶头:母猪产后3天以内所分泌生长激素的乳汁叫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乳猪出生后24小时内主要靠吸允初乳获得母源抗体。
乳猪生下来没自身免疫力,这是因为母猪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一个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只有乳猪剩下来10天后才慢慢产生自身抗体,因此乳猪出生时借助必须依靠初乳获得免疫力。
另外,初乳中含有营养物质大量的钙质,如乳糖,乳脂和酸度较高的物质等,这些都对乳猪的生长发育起着显而易见的缺钙作用。
乳猪还有固定子宫颈的习惯,一旦固定下来很难再改变,为了让全窝猪只的长势比较均匀,我们一般将初生重大的乳猪固定到的乳头,紧固单茎重小的乳猪固定到前边的乳头,其他的固定到中间的乳头,人工固定乳头2-3天即可完成乳房固定。
2、乳猪的保温:冬,夏季分娩的乳猪秋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
仔猪生后1-7日龄的适宜温度28-32度,8-30日龄25-28度左右,乳猪保温配套措施很多,乳设仔猪保温箱,利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设备供热等。
由于出生乳猪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敏,母猪体大笨重,行动迟缓,产后疲倦,或母性较差等常易较差淹死乳猪。
防止措施有:继续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防止仔猪因为怕冷爱钻母猪肚皮底下或垫草堆内被树洞母猪压死;在产后一周内加强看管,特别是母猪蚯蚓或排泄后去躺卧时要留心;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突然响动使母猪惊吓而踩压乳猪;可在猪圈内一侧或一角设置护仔间或护仔栏架,让母猪隔开睡觉。
二、抓开食,过好补料关哺乳仔猪生长速度快,其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靠母乳,从产猪开始,母猪的泌乳量逐日增加,产后20天左右达到高峰,如果饲料条件好,泌乳高峰可以延长至产后30天。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是指出生后尚未断奶的幼猪,对于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仔猪对温度和湿度波动比较敏感,饲养场的温度和湿度应
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风要良好,避免仔猪患上肺炎等疾病。
2. 合理的饲喂方式:仔猪在出生后第1-3天主要依靠母乳饲喂,之后逐渐过渡到断奶饲养。
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母猪通常会为仔猪提供足够的乳汁,但在人工饲养下就需要进
行合理的饲喂管理。
饲喂时要使用高营养价值的仔猪奶粉,同时要注意控制饲喂量,避免
过度喂养导致消化问题。
3. 饲养密度控制:仔猪饲养的密度过高会导致猪只之间相互竞争,影响其生长发育。
饲养场要合理控制仔猪的饲养密度,确保每只仔猪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活动。
4. 疾病防控:仔猪由于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要加强对仔猪的疾病防控
工作。
包括定期接种疫苗、清洁饲喂工具,加强场所卫生等。
5. 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在仔猪饲养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饮水清洁,
防止粪便污染;定期更换和消毒饲喂设备;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
调整;加强对仔猪饲料的营养调整,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方。
以上就是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乳猪的饲养方法是什么在做好母猪饲养管理的同时,乳猪的健康养殖也受到关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乳猪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乳猪的饲养方法乳仔猪接产期间的护理一、做好产前准备工作产前一周清洗消毒产房,准备好接产用品(毛巾、碘酒、细线、止血钳、剪刀钳、耳号钳、青霉素、链霉素、催产素),接好红外线灯。
母猪消毒后提前一周进入产房。
产前三天减料至分娩当天不给料,产仔当天要用0.1%高锰酸钾对母猪乳房进行擦洗,体弱母猪可喂加糖和盐的稀麸皮水。
提前选好接产人员。
由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接产和仔猪护理,便于及时处理特殊情况(如假死猪、弱仔、胎衣不下、食仔等)。
二、接产实际操作1擦拭由于刚出生的仔猪体内血糖含量低,产热量少,同时体毛稀少,皮下脂肪薄,抵抗力弱,湿润的体表易导致仔猪机体散热量大,极易引起感冒。
所以仔猪刚出生时,首先要用干净的毛巾对仔猪的鼻、口及全身粘液进行擦拭,使其体表保持干燥,同时在保温箱内放一层麻袋可以达到保温和预防细菌感染的目的。
2断脐断牙在擦干仔猪体表粘液的同时进行断脐,方法是先使仔猪躺卧,把脐带中的血液反复向仔猪脐部方向挤压,在距离仔猪脐部约4-6cm处用线结扎、切断。
断牙,要求做到仔猪牙龈不肿、不流血。
3尽早饲喂初乳在做好上述工作后,应尽快让仔猪吃上初乳。
未能吃到初乳的仔猪或弱仔应挤出初乳后饲喂或用其它母猪代养。
这是由于母猪的胎盘是上皮绒毛膜型,这种胎盘可以阻止母猪抗体通过胎盘直接传送给胎儿,新生仔猪出生时没有抵抗病原体的抗体,初生仔猪从母猪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
但是,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在出生4-6小时后就直线下降,而仔猪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仅可维持12-18小时,18小时后免疫球蛋白要通过分解后才能吸收,所以尽快吃到初乳有助于仔猪获得免疫力。
另外,在此期间,对仔猪灌服免疫球蛋白1-2mL,可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4做好保温措施初生仔猪体内贮存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仔猪数小时的需要,而且仔猪的体脂较少,不可能长时间为仔猪提供能量。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仔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使每一头仔猪都吃上初乳,想方设法提高仔猪成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一、猪厩的建设猪厩要求光照条件好、排水良好、既利于通风又利于保暖。
隔墙高1.1~1.2米,食槽及水槽高15厘米、宽30~35厘米,设排水孔,仔猪洞高35厘米、宽18厘米、门开向仔猪间,后墙排水孔高20厘米、宽5厘米,厩门与隔墙同高、宽70厘米、内蒙铁皮防止大猪拱爬及仔猪逃出。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1)生长发育快。
哺乳仔猪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较快。
生后一个月,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5~6倍。
生后两个月,体重可达初生重的10~15倍。
生后20天内,每千克体重每天沉积蛋白质9~14克,是成年猪的30~35倍。
(2)消化器官机能不发达。
初生时胃仅能容纳乳汁25~40毫升,生后三周才增至3~4倍。
生后20天前,胃液中缺乏盐酸,胃蛋白酶也不多,对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力弱,抵抗细菌的能力弱,易患胃肠病。
(3)神经系统机能不完善。
体温调节能力差,御寒能力又差,极怕寒冷,易被冻死;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
(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仔猪出生后没有先天免疫力,即体内没有抵抗传染病的抗体,只有靠初乳(母猪产后4~7天内分泌的乳汁)从母猪体内获得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出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
(5)生活习性:生后3~5天内,仔猪表现为饱吃鼾睡,四肢无力,动作迟钝。
一般于吸乳后立即排泄粪尿,然后依偎母猪腹部,或者相互堆聚睡眠。
7天左右开始在圈内啃东西活动。
半月左右相互追逐嬉游。
7~10天开始学吃料,25~30天基本上可以吃饱饲料。
30天以后进入旺食阶段。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1)固定乳头,早哺初乳。
初乳中含有仔猪所需的极为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还含有母源抗体,可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并含有镁盐能促进仔猪排出胎粪。
仔猪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
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摘要仔猪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哺乳期较难饲养,如管理不善便极易死亡。
简述仔猪初生期、开食补料期的管理要点及疾病防疫策略。
关键词仔猪哺乳饲养管理生理特点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
哺乳期在各个养猪场长短不同, 一般为21~35 天。
哺乳仔猪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也是抵抗力最弱的时期。
1.1生长发育规律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猪出生后,其生长强度高于其他家畜。
猪的初生重轻,不足成年体重的 1%,但生后生长发育很快。
在1月龄时.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重的5 6倍,2月龄时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 10 13倍。
猪的生长强度大,因而代谢很旺盛。
[1]1.2机体调节哺乳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力差。
哺乳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通过神经系统涮节体温的能力差.再加之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相对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冈此.仔猪特别怕冷。
而且仔猪体内能源的贮存很少.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则很难成活。
1.3消化机能哺乳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
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
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缺乏蔗糖酶,不能很好地利用蔗糖.由于胃及肠管pH值较高,对进入的细菌缺乏抵抗力,所以哺乳仔猪易患病。
1.4免疫力哺乳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生病。
哺乳仔猪的免疫系统不发达,在l叶I生后,依靠母猪的初乳传递一些抗体.自身的抗体产生系统在30日龄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仔猪患病往往是在生后3~20天。
2.初生期的饲养管理针对初生仔猪反应不灵敏、抵抗力差、免疫力弱、抗寒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极易受伤害等特点,不断加强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1接产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
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出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鼻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
及时把初生仔猪放进保温箱,以免着凉。
2.2 断脐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距离腹部4cm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
[2]2.3剪犬齿仔猪生后的第一天,对窝产仔数较多,特别是在产活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时,可以剪掉仔猪的犬齿。
对出生重小,体弱的仔猪也可以不剪。
去掉犬齿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铁钳子,注意不要损伤仔猪的齿龈,剪去犬齿,断面要剪平整。
剪掉犬齿的目的,是防止仔猪互相争乳头时咬伤乳头或仔猪双颊。
2.4 断尾用于育肥的仔猪出生后,为了预防育肥期间的咬尾现象,要尽可能早地断尾,一般可与剪犬齿同时进行。
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铁钳子剪去仔猪尾巴的1/3(约2.5cm长),然后在创口初涂上碘酒,防止感染。
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并发症。
2.5 打耳号对预留的后备种猪逐头打耳号,每头仔猪1个号;对准备作为商品肉猪的仔猪逐头按窝打耳号,每窝1个号,同窝同号,将来根据耳号即可查到出生日期和父母代,便于考察肉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2.6固定乳头、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2.6.1固定乳头固定乳头是为了使仔猪有秩序地吮乳。
固定乳头的基本原则是:一头仔猪只能专吃一个乳头;为使全窝仔猪发育整齐,宜将体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边奶少的乳头(体大仔猪按摩乳房有力,能增加泌乳量),将体小较弱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奶水多的乳头,以弥补其先天不足。
为了保证母猪所有乳房都能受到哺乳刺激而充分发育,只要母猪体力、表情正常,则其所有的有效乳头都尽量不留空(没有仔猪吃奶的乳房,其乳腺即萎缩),如果仔猪头数不够,可以从其他窝并入。
2.6.2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固定仔猪出生后一个月内,主要从母猪乳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抗体。
母猪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哺乳一周后的乳汁为常乳,二者在化学成分上是有很大区别。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并含有大量的白蛋白和球蛋白,而脂肪含量却很低。
初乳能满足仔猪生长对于蛋白质的需要,且符合初生仔猪消化能力差、不易消化大量脂肪的特点。
初乳还含有磷脂质、酶和激素,特别是免疫球蛋白,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可增强仔猪的体质、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初乳中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轻泻性,能促进胎粪排出;初乳的酸度高,可促进消化道活动;初乳还含有加速肠道发育所必需的未知的肠生长因子,使仔猪在出生后24小时内提高肠生长速度30%左右。
因而仔猪在生后立即吃足初乳,具有诸多好处。
吃初乳多的仔猪生长快,以生后1小时内每头仔猪平均吮乳100ml为例,最先出生的在10分钟内已吃到90ml的初乳,而最末产出的仔猪,由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迅速下降,初乳吮吸量少,生长会受到影响。
新生仔猪肠道内有胞饮功能,肠道上皮可原封不动地将初乳蛋白吸收到细胞内部,在运送到淋巴和血液中去,供仔猪吸收。
随着仔猪肠道的发育,上皮的渗透性发生变化,对蛋白的吸收也随着改变。
在生后3小时以内,肠道上皮对抗体(γ-球蛋白)吸收能力为100%,3~9小时则为50%,9~12小时后下降为5%~10%,36小时即停止作用。
这正是要仔猪尽早(出生0.5~1小时,最迟不超过2小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的原因。
[3]2.7 防寒保温2.7.1仔猪自身供热机能新生仔猪需要热量多,而出生24小时内的仔猪基本不能利用乳脂肪和乳蛋白氧化供热,主要热源是靠分解体内储备的糖原和母乳的乳糖。
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仔猪出生24小时后氧化脂肪供热的能力才加强;而在寒冷环境(5℃)下,仔猪需要在出生60个小时后才能有效地利用乳脂肪氧化供热。
寒冷是仔猪的大敌,使仔猪变得不活跃,食欲减退,不愿去吃初乳,而使仔猪免疫能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
仔猪的体温调节功能从出生的第9天起才开始逐步完善,20日龄时才接近完善。
所以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寒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一大保证。
2.7.2哺乳仔在各阶段的适宜温度不同日龄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32 ℃;4~7日龄,28~30℃;8~15日龄,25~27℃;16~27日龄,22~24℃;28~35日龄,20~22℃。
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
因为“小猪怕冷”而“大猪怕热”,母猪在15℃气温下表现舒适,如果把整个产房升温,一则对母猪不适宜,二则多耗能源不经济。
2.7.3措施仔猪保温防寒的措施有:母猪分娩舍要堵住栏舍进风口,阻断穿堂风袭击母仔猪,可采取塑料薄膜隔开长走廊和腰墙,还可以用塑料薄膜在屋脊下建“棚中棚”,创造环境条件以保温。
母猪栏铺上软稻草或木板垫。
仔猪补料保温间或仔猪保温箱里铺上软稻草、干木屑或麻袋;在保温箱内安装1盏250瓦或2盏100瓦或外线保温灯,通过灯的位置高低和开关来调节合适额温度;在仔猪补料间上方用麻袋或牛皮纸罩住;条件好的场所可安装电热恒温保温板(板面温度26~32℃,可调节)。
2.7.4注意事项在保温过程中,饲养员要经常观看保温箱的温度计,观察仔猪的状态,如互相大堆、集中于保温灯下,说明保温房内温度不够,要把保温灯放低些;如仔猪远离而分散在保温箱的四周,则说明温度过高,应把保温灯升高些。
[4]2.8选择性寄养母猪产仔多,奶水不足或母猪产仔过少需要并窝,最好采用寄养的方法来解决,在高度集中产仔的猪场,为了使每窝仔猪均匀发育,将同时产的几窝仔猪体重大小顺序混合重新编组,分别送给几头母猪哺乳,使得每头母猪有效乳头占满,不留空位。
2.9防止踩压统计明,7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占整个哺乳期死亡的50%~70%,而哺乳期因压死占总数的40%~50%,可见初生仔猪防踩压是至关重要的。
在母猪栏内设保育箱,即仔猪补料温间或仔猪保温箱。
仔猪出生后即放入保育箱内休息,定期放出哺乳,一般每隔1~1.5小时哺乳一次,仔猪通过2~3天训练,即可养成自由进出保育箱的习惯。
这是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
[5]2.10 仔猪补铁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很少,没1kg体重约为35mg,仔猪每天生长需要铁7mg,而母乳中提供的铁只是仔猪需要量的1/10,若不给仔猪补铁,仔猪体内贮存的铁将很快消耗殆尽。
给母猪饲料中补铁不能增加母乳中铁的含量,只能少量增加肝脏中铁的储备。
生后4~5天,在训练其补料的同时,为了防止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及时为仔猪补铁。
补铁的方法很多,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仔猪肌肉注射铁制剂,如培亚铁针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牲血素等,一般在仔猪3日龄注射100~150mg。
2.11仔猪补硒严重缺晰地区,仔猪可能发生缺硒性下痢、肝脏坏死和白肌病,宜于生后3天内注射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每头0.5ml,10日龄补第二针。
[6]2.12仔猪饮水仔猪生长迅速, 代谢旺盛, 需水量较多, 因此从3日龄开始, 必须供给清洁的饮水。
应设置饮水槽, 也可在每1L水中加葡萄糖20g、碳酸氢钠2g、维生素C0.06g。
同时, 由于母乳中含脂肪量高达7%~11% , 仔猪又活泼爱动, 常感口渴, 如不供给清洁的饮水, 则会喝脏水或尿液, 容易导致下痢。
3小公猪趋势去势就是将非种用公猪的两个睾丸阉割掉。
最适宜的去势时间是在10~20日龄。
因为这时仔猪小,容易操作;手术后出血较少;有母猪初乳抗体的保护,容易恢复。
去势要使用已消毒、锐利的手术刀片,去势前后要用3%~5%碘酒和灭菌结晶磺胺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
4 防疫灭病措施1日龄为了预防仔猪白痢的发生,可在吃初乳之前口服如下药物(任意一种即可):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规格5×10ml,第一次吃初乳之前口腔滴服0.5ml,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硫酸庆大霉素,每支2ml,8万国际单位,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1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连续3天。
1~3日龄每天早晚各滴服一次微生态制剂,调整胃肠道菌群,防止腹泻的发生。
市面常用微生态制剂如调痢生、促菌生、赐百健等,用户可按说明书剂量加水适量进行稀释,用滴管滴适量于仔猪舌根部。
4日龄鼻腔滴注猪伪狂犬病疫苗。
20~25日龄对仔猪进行猪瘟疫苗首次免疫。
5.仔猪最佳的断奶时期母猪产仔后, 子宫复旧的时间一般在24天左右, 完全恢复需要35 天。
研究证明,仔猪生后3~5 周龄断奶较为有利, 过早断奶会造成母猪繁殖障碍。
实践证明仔猪4~5 周龄断奶已被推广应用。
对早期断奶仔猪, 应供给相适应的全价日粮, 饲养于清洁、干燥、温暖的猪舍中, 以促进仔猪生长, 防止下痢, 减少弱猪比例, 提高成活率, 以期获得体重大、生长均匀的仔猪。
断奶的方法可采用一次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逐渐断奶法。
5.1一次断奶法此种断奶法的优点是省工省时, 便于操作, 多被工厂化养猪生产所采用,缺点是会引起仔猪应激和母猪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