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膜回收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_高杰
- 格式:pdf
- 大小:59.32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第8期农机使用与维修101机械化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梁忠会(阜蒙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阜蒙123100)摘要:分析了残膜对农田的危害,阐述了我国地膜回收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并且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可实施的办法,希望能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机械化;残膜回收;问题与建议中图分类号:S23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19.08.064农田地膜覆盖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高产栽培技术。
该项技术自1978年从日本引入我国后,发展速度直线上升。
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
1982—1988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亩,应用领域从平原发展到高寒区,应用范围从蔬菜、棉花扩展到玉米等40多种作物。
其中,以棉花覆盖起步较早,面积最大,1991年全国棉田覆盖面积达1500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田地膜覆盖国。
然而,由于农田的旧残膜的清除和回收工作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致于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1残膜对农田的危害地膜主要是高分子聚乙烯类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在土壤中可长时间存在。
湖北研究人员对农用塑料薄膜残留与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地膜的残留量随覆盖时间的递进而增高,地膜覆盖一年的平均残留量为0.98kg/亩,覆盖两年的为1.79kg/亩,覆盖三年的为2.94kg/亩。
经测算,8年地膜累计残留量达3147.3t,平均残留量为0.7kg/亩•年,残留率为12.3%o山东花生研究所报道,地膜覆盖每进行1年,约有46.2%的地膜残留于土中,亩残膜量高达3.9kg。
农田连续覆盖10年后,污染严重的田块,其废膜可在农田铺设1~4个塑料隔K衣膜长期存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生态体系,形成阻隔带,影响农作物的发育、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玉米拔节期,残膜上的苗相对于正常苗侧根减少15%-17%,气生根遇到地表上的残膜时,则不下扎。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农村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然而,在实际的回收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解决。
一、问题分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以下问题:1.废旧农膜回收体系不完善。
许多地方存在回收渠道少、收购价格低等问题。
农民缺少对废旧农膜回收的动力,往往倾向于将其随意处理。
2.废旧农膜的分类、清洗和处理工艺不够科学。
废旧农膜容易藏匿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工艺不到位,会对环境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3.某些利润驱动的企业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过程中贪图暴利,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农膜回收利用市场的形象。
二、对策建议为了有效推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打造可持续、安全、高效的回收渠道和协调机制。
建立起全国性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来。
同时,需要提高废旧农膜的回收价格,做到价格优异、服务规范、回收及时。
2.建立废旧农膜的回收、分类、清洗、处理的科学化工艺。
通过对废旧农膜的分类、清洗和处理等科学化工艺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避免废旧农膜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3.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监管,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产品合格认证机制,并实现供需两端市场调控。
应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利润驱动型企业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为追求暴利而破坏市场规则。
以上是针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建议。
对希望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企业和个人,需要深入了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和技术难点等,逐步积累经验和技能,为社会环保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废旧农膜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然而,目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回收渠道单一、回收技术落后、回收利用的质量难以保障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回收渠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与,以提高回收效率和覆盖面。
二、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采用先进的回收技术,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和质量。
三、制定更为严格的回收利用标准和监管制度,保障回收利用的质量和环境安全。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认知和参与度,增强社会共治意识。
总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
- 1 -。
新疆地区残膜机械回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膜产生了大量的残膜。
这些废弃的农膜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影响了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残膜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
目前,新疆地区残膜机械回收存在一些问题,如回收系统不完善、技术设备落后、政策支持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回收效率低、成本高、覆盖率不足等情况。
有必要对新疆地区残膜机械回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回收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对新疆地区残膜机械回收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改进措施,以期为新疆地区残膜机械回收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为未来新疆地区残膜机械回收工作的发展提供指导,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膜垃圾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目前,新疆地区的农膜机械回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回收率低、回收效率低、回收过程复杂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疆地区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迫切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
在新疆地区,农膜机械回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新疆地区农膜机械回收设备普遍老化,技术水平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新疆地区农民对农膜回收意识不强,存在浪费现象严重;政府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机制,导致回收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如何改进新疆地区残膜机械回收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市场推广等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农膜机械回收率和效率,从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残膜机械回收在新疆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农田残膜回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武汉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在我国,随着地膜的大量使用,农田残膜已成为导致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
大量地膜残留不仅影响土地质量,而且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此,本文分析了国内播前、苗期、秋后残膜回收技术及其代表机具的特点,总结归纳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0引言地膜覆盖作为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20世纪七十年代引进地膜以来,我国种植结构与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伴随农艺要求的提高,地膜使用量不断上升,从1991年的地膜使用量由64.2万t增加至2017年的252.8万t[1]。
由于长期使用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了巨大的土壤污染,严重破坏农田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新疆覆膜棉田平均地膜残留量在200kg/hm2以上,并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长,地膜残留量也不断增多,最多可达540kg/hm2[2]。
大量残膜留存会阻碍作物根系的深扎和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产生, 从而从影响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在不进行残膜回收的条件下,连续覆膜种植3-5年后,小麦产量减少2%-3%,玉米产量减少10%,棉花产量减少8%-12%[3]。
可见残膜对作物生长有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 只有治理残膜污染才能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 发展残膜回收技术迫在眉睫。
1研究现状在我国,残膜回收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人工捡拾以及机械化回收两大类。
人工捡拾主要处理小块区域并且存在劳动强度大、捡拾效率低等缺点。
针对以上缺点,我国研究人员对机械化回收残膜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一定成果。
目前,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根据作业时间不同可分为播前残膜回收技术、苗期残膜回收技术和秋后残膜回收技术[4]。
1.播前残膜回收技术播前残膜回收技术指的是在土地耕整之后、播种作业之前,利用整地之后土壤疏松的特点,使用播前残膜回收机对小块残膜进行回收。
回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回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传递不畅:回收行业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合作机制,导致回收资源的匹配和流动不够顺畅。
造成了一些备受关注的问题,比如废弃物回收员和回收站之间信息不对等,导致资源无法有效回收利用。
2.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回收行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相对滞后,很多回收流程仍然采取传统的操作方式,造成回收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某些高科技含量的废弃物如电子废弃物,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回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3. 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回收行业属于废物管理领域,需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执法,但目前监管措施和执法力度还不足。
这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回收的名义进行盗窃和非法转运废物,严重影响了回收行业的正常秩序。
4. 患者和投资不足:回收行业的回收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患者,但由于回报周期较长和风险较高,投资者普遍对回收行业持观望态度。
导致行业中存在缺乏投资和患者的问题,难以确保回收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规模化发展。
5. 可回收物品分类不明晰:可回收废物的分类标准和回收渠道不明晰,使得回收行业难以有效实施。
不同地区和不同回收站对可回收废物的认定标准不一致,导致废物的回收不完全和资源的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回收行业:1. 加强信息管理与共享:建立起回收行业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互通平台,以便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调配,提高回收效率。
2.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鼓励和支持回收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回收设备,提高回收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回收行业的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回收和非法转运行为,维护回收行业的正常秩序。
4. 提高回收投资回报率:鼓励社会投资者参与回收行业,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方式提高回收投资的回报率,吸引更多资金和患者。
5. 确立统一的废物分类标准和回收渠道:建立起统一的可回收废物分类标准和回收渠道,让回收家庭垃圾变得更加方便和可行。
基层反映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基层反映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21年7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农用薄膜管理方法》,对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回收利用、监督检查等方面进一步给出了指导看法。
为切实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疼惜农业生态环境,我市全力推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2021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7.7%。
虽取得确定成效,但基层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发觉的一些新状况、新问题需高度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一)废弃农膜收售有“三低”。
一是标准农膜、可降解农膜使用占比低。
新标准农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而旧标准的农膜厚度是0.008毫米,旧标准1卷农膜可以铺3-4亩地,而新标准1卷农膜只能铺2亩地,市场上新标准农膜每亩成本达200元,约为一般塑料农膜的3倍。
且国内尚未出台针对可降解农膜的强制性统一标准,“伪降解”农膜充斥市场,可降解农膜价格在1600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伪降解”农膜价格仅为9800元/吨。
农户选择使用农膜种类的任凭性大,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选择旧标准农膜或“伪降解”农膜。
二是部分回收站发挥效益低。
据调查,全市各乡镇基本只设有1个固定回收站,因农户居住分布状况不同,各乡镇回收站发挥效益也参差不齐,对于距离场镇较远的村社,废弃农膜交售所得不足以抵扣人工费和运输成本,打击了一些农户的乐观性。
以开州区为例,共设32个回收站,年回收量多的能达到20余吨,少的只有600公斤,其中年回收量小于1吨的有10个、占总数31%。
以合川区古楼镇为例,耕地面积达3万余亩,只有一个镇级农膜回收站,村级未建立回收站点,且镇级回收站为企业代为运营。
三是废弃农膜回收与垃圾分类结合度低。
因牵头单位不同,废弃农膜回收责任部门为农业部门和基层供销社,而垃圾分类和转运为城管部门,垃圾分类转运与废弃农膜回收节奏不全都,导致回收综合效用在实际工作中受到限制。
我国残膜回收机具发展现状及趋势王帅【摘要】地膜覆盖栽培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来了许多不利影响,研制发展地膜回收机具有重大意义。
详细介绍地膜残留对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危害,分析国内外残膜回收机械的发展应用现状,根据残膜回收机械现存的主要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
%Mulching cultivation models has generated not only remarkable economic returns but also substantial negative effect on agri- cultural produc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mulching recovery machi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damages brought about by mulching residu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recovering machines in this field 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view of the major existent problems.【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农业机械;地膜回收机;危害;现状;问题【作者】王帅【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3.5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于蔬菜和瓜类生产,此后逐渐应用于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近年来又推广应用到玉米和小麦栽培。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地膜覆盖技术是农业生产的一项“白色革命”,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从目前现状及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市场化回收机制不完善,农膜残留问题进一步凸显,给农业和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亟待重视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重视。
由于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逐年增加,土地耕种大部分由在家的老人和妇女承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环保意识淡薄,普遍认为农膜可以增产增收,随意丢弃的废旧农膜很少影响农民生活,对废旧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认识不足。
受体力、农忙、交售效益、捡拾难度等因素影响,很少有农民愿意主动清理耕地里的废旧农膜,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有关部门和乡镇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充分,推进落实上还不够有力。
二是回收网络不健全。
由于废旧农膜回收服务企业数量较少,有回收网点的乡村农户距离加工企业较远,交售废旧农膜的所得还不足抵顶人工费和运输成本,致使重清理、轻销售的现象较为明显。
以某县为例,虽然按乡镇分区域设立10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但覆盖率偏低,大部分村社处于回收盲区;县内虽有1家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但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加工层次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是扶持力度不够大。
虽然省市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意见政策,但大多从宏观上提出了治理目标、指导思路和措施办法,具体的落实措施、扶持政策办法较少。
特别是对加工企业在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扶持政策不足,省上每年仅给予回收加工企业部分财政专项补贴,对处在最基层、最前沿的回收网点缺乏专项补助。
废旧农膜捡拾难度大,成本高,回收价格低,交售效益不高,对于农民捡拾废旧农膜缺乏鼓励性政策,尽管农业部门利用旱作农业地膜设立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兑换点,调动了部分农民捡拾残膜积极性,但农膜数量有限,试点辐射范围较小。
四是协调配合不紧密。
废旧农膜的回收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也是社会公益性工作。
※农业工程农业与技术2020,Vo.40,No.2087浅谈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许光明王浩宇牛云鹏于振华杨帆许正余(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主要研究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残膜回收机的特点并剖析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残膜回收机作业性能、提高残膜回收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残膜回收机、回收、现状、研究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引言20世纪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引入我国以来,以其保温、保墒、保水、增产等显著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被称为农业中的“白色革命”。
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
然而,由于使用过的地膜难以被完整的回收,有大部分残膜被翻入土壤,逐年累计,造成土地严重污染。
据测定,我国某些地区,地膜残留量少则45~75kg-hm-2,多则105~120kg•hm-2。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薄膜为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这种物质在土壤中会存留200~400a而不降解,残膜碎片影响了土壤对外界水分、养分的吸收,阻碍了土壤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难以存活,破坏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使农作物难以生长。
由于残膜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使农作物的产量下降。
有资料表明:连续3a残膜没有清理的地块,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0%;棉花产量下降10%~15%o可见残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十分严重,只有治理残膜污染才能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1残膜回收机国内发展现状1.1国内的残膜回收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产生了严重的地膜残留的污染问题。
由于我国广泛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07~0.01mm,与国DOI:10.19754/j.nyyjs.20201030026外使用的地膜相比,厚度、强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使用过的地膜难以被完整的收回,有很大部分残膜被翻入土壤逐年增加,造成土壤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
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分析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田残膜逐渐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的清理方法主要是人工回收,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发展现状、优势及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技术原理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特制的农机设备,对农田中的残膜进行收集和回收。
其原理是通过机械设备将残膜收集到一定的区域内,然后再通过其他装置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发展现状目前,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一些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各种类型的农机设备,如农田残膜回收机、残膜破碎机等,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并且得到了农户和农田管理者的普遍认可和应用。
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对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进行了鼓励和推动。
优势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清理方法具有诸多优势。
机械化回收可以大大提高清理效率,节约人力成本,降低清理成本。
机械化回收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机械化回收可以对残膜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处理,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挑战尽管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机械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投入。
农田残膜的种类繁多,机械设备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农田残膜的回收和处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需要培训和指导农户和农田管理者。
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机械化回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是解决农田残膜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尽管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农田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残膜回收机在团场的推广和存在的问题田玉东【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广应用地膜棉栽培技术,由于使用过的地膜没有及时回收,被耕翻入地,残膜量逐年增加。
残膜回收机由于结构复杂,价格偏高,在连队农场推广和应用力度不大。
建议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资金、宣传以及措施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将残膜回收当做每年生产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以确保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富民工程取得实效。
【期刊名称】《时代农机》【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残膜污染;回收机;推广【作者】田玉东【作者单位】新疆一师十二团二连,新疆阿拉尔843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33.2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广运用地膜棉栽培技术,由于使用过的地膜没有及时回收,被翻入土地,残膜量逐年增加。
因此带来的残膜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1)土壤严重板结,污染,破坏土壤团粒结构。
(2)阻碍作物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烂种、死苗、枯萎等现象,使棉花质量下降。
(3)农机在进行中耕、施肥等机械作业时,土壤中的残膜缠绕在机具上,容易拉伤植株根系,造成伤苗、缺苗现象。
(4)影响农机具作业质量整体水平提高,农机具在进行耕地、整地、播种作业时,残膜缠绕农机具部件,严重影响了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5)回收的残膜被风刮回地中或焚烧,造成二次污染和能源浪费。
(6)残膜严重影响新连队建设,随处漂浮的白色残膜在连队营区、条田、林带随处可见,这不仅影响连荣、连貌,还影响了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连队建设。
2.1 国内外残膜回收机发展现状残膜回收处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英国和前苏联主要是采用悬挂式收膜机,工作时松土铲将压膜土耕松,然后将残膜收卷到金属网上,收下的膜清洗干净卷好备用。
欧美国家为了防止残膜污染危害,一方面推广使用高强度,耐老化的地膜,可以连续使用2~3年,采用收卷式回收地膜。
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地膜,如可降解地膜,使残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动分解成无害物质混入土壤,但成本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