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51.00 KB
- 文档页数:23
一、大柴胡汤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转载)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
“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
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
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
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
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
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
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
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秘结、口臭,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而且他一直吃下去,吃了以后身体变得轻快,脑子也灵活了。
他是2007年来看的。
经常不间断地吃大柴胡汤,后来再也没有复发过。
大家看,中药就是这么灵。
这种病例很多,胰腺炎可以用,胆石症也可以用。
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碰到胆石症经常用金钱草,结果不是那么有效。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老中医擅治胆结石,但他只给病人药,不给方。
我后来一查是什么,大黄、枳壳、柴胡、黄芩……就是大柴胡汤。
这个老中医有个特点所有的病人喝药之前吃油煎鸡蛋或者红烧猪蹄,吃了以后病人就痛啊!痛了以后再吃他的药。
这时大便里面就能跑出很多小石头来,病人就不疼了。
为什么?我说这是个“人工大柴胡汤证”。
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大柴胡汤证,因为胆结石患者如果上腹不痛,用大柴胡汤是没有效的,只有“心下按之满痛”这种情况用才有效,这就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这也是我们用经方的原则。
方剂之大柴胡汤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12g)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五两(15g) 枳实炙,四枚(9g) 大枣,十二枚(4枚) 大黄二两(6g)[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并病。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呕不止,都郁微烦,心下痛复,或心大便不通或协热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方所治少阳阳明并病为热邪内结于少阳、阳明所致。
邪热仍在少阳,故往在事热、胸胁苦满;邪热渐人阳明,里热渐重,有化热成实之象。
故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
大便不通或协热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据证立法,此时少阳与阳明场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积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
是和解为主,泻下为辅,和解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方中重用柴胡疏泄少阳都共为君药。
黄芩清量热邪:大黄、积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均为臣药。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皆为佐药。
大枣和中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泰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全方集疏、清、通、降于一体,既和解少阳,又通泻阳明,使少阳与正明得以双解,为下中之和剂。
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代表方。
临床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不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成实化若院胁瘫期者。
加川孩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发黄者,加供陈艳子利湿退黄: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化石解郁。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并病者。
[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知识链接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柴胡、黄苓半夏大枣、生姜,具有和解少阳、和胃止呕之功。
然小柴胡汤中尚用人参、炙甘草扶正祛邪,防邪深入。
生姜用量三两,专治少阳病证而呕逆轻者;大柴胡汤中加入大黄、枳实内泻阳明热结,加入芍药缓急止痛,而生姜用量重达五两,意在加强和胃止呕之力,主治少阳阳明并病而呕逆重者。
大柴胡汤(胡希恕)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多种慢性病原创冯世纶悦读中医来自专辑经方学堂小编导读胡希恕先生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经方大家,老先生在临证中特别喜用的一张经方就是大柴胡汤,用它可以变化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通过四则医案学习下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
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许某,男,46岁。
初诊:1965年4月7日。
在某医大曾做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喘息性支气管炎”。
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等用脑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痛,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痰夹瘀。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10g、赤芍10g、红花10g、茯苓10g、大黄6g、生石膏45g。
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俱减,气上冲感亦减。
因咳痰仍多,给服半夏厚朴汤加栝楼、旋覆花、竹茹、杏仁三剂,咳痰减,继用上方加减,治疗两月,仅见轻微头晕、咳嗽,可用脑一小时。
服药三个月,可连续用脑二小时,除气短外无其他不适。
按:眩晕头痛,多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凡是肝阳上亢者用之则效。
本患者为痰瘀阻滞之证,先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清解少阳阳明之热,祛其瘀血,复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化其痰饮,继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再治其本,遂使三年之痼疾消逝于无形。
经方疗法精讲——二慢性胃炎(胃脘痛)田某,男,33岁,门诊病历号204014。
初诊:1966年6月1日。
胃脘痛5年,胃肠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烧心,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夹饮。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赤芍12g、枳壳10g、生姜10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大黄6g、炙甘草6g。
大柴胡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枳实9克,大黄6克,生姜1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内邪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
胸肋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方解】:本方系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以治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为主药;大黄、枳实内泻热结,以治心下痞硬或满痛,郁郁微烦,大便不解或下利,为辅药;芍药和里,善治腹痛,且助柴,芩以清肝胆,半夏和胃降逆以治呕不止,共为佐药;重用生姜,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配大枣和营卫而行津液,共为使药。
总之,本方为治少阳阳明并病,和解于泻下并用之方,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故名之曰“大柴胡汤”。
【临床运用】:1、本方为治少阳阳明并病的方剂。
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然而少阳阳明并病,若单用和解,则里实不去,单下热结,则少阳之症又不得解,故用本方外解少阳,内泻热结。
汪昂说:“此加减小柴胡、小承气而为一方,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明腑症则当下。
”如此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并可一药而解,实为一举两得之法。
2、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辩证属少阳阳明并病者,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如出现黄疸、可加茵陈、山栀;疼痛剧烈,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砂、广郁金、鸡内金等。
【附方】1、小清胰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本方去半夏、枳实、大黄、加胡黄莲、芒硝、木香、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构成。
功能疏肝理气,清热除蛔。
主治胰腺炎并兼有胆道蛔虫症。
2、大清胰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本方去枳实、半夏,加胡黄莲、木香、延胡索、芒硝构成。
功能清热泻火,疏肝理气,散结通便。
主治急性胰腺炎。
3、复方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由黄芩、柴胡、枳壳、川楝子、延胡索、大黄、白芍、木香、蒲公英、生甘草构成。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少阳初入阳明)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
柴胡、黄芩(重用):和解少阳
――君
大黄、枳实(轻用):内泻热结
――臣
生姜(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配伍治腑中实痛与枳实配伍可理气和血,除心下满痛
――佐
大枣:配生姜调和营卫而生津,调和脾胃
――佐使
运用
1.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
2.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伤寒论》113⽅——⼤柴胡汤第七⼗⼀⽅——⼤柴胡汤少阳⼗三1 ⼊阳明去路伤寒发热,汗出不解,⼼下痞硬,呕吐⽽下利者,⼤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枣⼗⼆枚,擘⼤黄⼆两上七味,以⽔⼀⽃⼆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升,⽇三服。
伤寒表证发热,汗出当解,乃汗出不解,是内有阳明⾥证。
热⾃内发,⾮关表寒,汗去津亡,则燥热愈增矣。
⼼下痞硬,是胆胃两家之郁塞也。
呕吐⽽下利者,是戊⼟迫于甲⽊,上下⼆脘不能容纳⽔⾕也。
吐利⼼痞,⾃是太阴证,⽽见于发热汗出之后,则⾮太阴⽽阳明也。
⼤柴胡汤,柴、芩、芍药,清少阳之⽕,枳实、⼤黄,泻阳明之热,⽣姜、半夏,降胃逆⽽⽌呕吐也。
1 本条提纲,呕吐与下利者,胆⽊克胃也。
即是上条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汤证。
⽽治辨的重点,在前⾯⼀句。
伤寒发热,汗出当解,⽽反不解,此是阳明胃腑,外蒸之热,所以汗出热不解。
⼼下痞硬,呕吐加下利者,此少阳经病,贼克阳明也。
⼤柴胡汤,解少阳之经与阳明胃腑,双解⼆阳也。
2 附两条提纲,此是少阳⼊阳明去路之变证。
本来也是⼤柴胡汤证的。
少阳⼗四 ⼊阳明去路伤寒五六⽇,头汗出,微恶寒,⼿⾜冷,⼼下满,⼝不欲⾷,⼤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也。
脉沉,亦在⾥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在⾥,此为半在表半在⾥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少阴也,可与⼩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得屎⽽解。
少阳三⼗⼊阳明去路太阳病,过经⼗余⽇,反⼆三下之,后四五⽇,柴胡证仍在者,先与⼩柴胡汤。
呕不⽌,⼼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柴胡汤下之则愈。
黄元御医学研究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个想学习《伤寒论+⾦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3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腹满⼗七2按之⼼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柴胡汤。
⼼下满痛者,少阳之经郁迫阳明之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