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次氯酸钠溶液游离碱含量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和游离碱。
其中,游离碱含量是影响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从游离碱含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检测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游离碱含量的定义游离碱是指次氯酸钠溶液中未与次氯酸反应的碱性物质,其含量越高,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就越差。
因此,游离碱含量是衡量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游离碱含量的影响因素1. 次氯酸钠的制备方法:次氯酸钠的制备方法不同,其游离碱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采用电解法制备的次氯酸钠游离碱含量较低,而采用氯气法制备的次氯酸钠游离碱含量较高。
2. 次氯酸钠的储存条件: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分解,产生游离碱。
因此,储存条件对游离碱含量的影响非常大。
一般来说,次氯酸钠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 次氯酸钠的使用方法:次氯酸钠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浓度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也会产生游离碱。
因此,在使用次氯酸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浓度和使用时间,避免产生过多的游离碱。
三、游离碱含量的检测方法游离碱含量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酸度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比色法等。
其中,酸度滴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2. 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直到出现颜色变化。
3. 记录滴定所需的盐酸溶液体积,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游离碱含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游离碱含量,为保证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游离碱含量是影响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越高,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就越差。
因此,在使用次氯酸钠时,应注意控制游离碱含量,以保证其消毒效果。
消毒隔离质控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消毒隔离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而质控则是确保消毒隔离措施有效运行的关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些消毒隔离质控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消毒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常常遇到消毒效果不佳的情况。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例如,消毒剂的质量不过关、操作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疾病传播的控制。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整改措施:1. 提高消毒剂质量:选用具备良好消毒效果的消毒剂,并确保其合格证明文件的真实有效。
2. 加强操作培训:对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培训,确保操作过程符合标准程序。
3. 定期检测消毒效果:建立定期检测机制,对消毒后物体进行取样检测,以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二、消毒设备不足的问题:在某些场所,消毒设备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
这会导致一些区域无法得到有效消毒,进而增加传染病的风险。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整改措施:1. 设备扩充: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消毒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确保各个区域都能得到适当的消毒。
2. 技术升级:引进先进的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率,同时考虑节能环保因素。
3. 建立管理机制:制定相关消毒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消毒规程不完善的问题:有些地方可能没有制定完善的消毒规程,导致操作者在消毒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约束。
这将降低消毒质量和效果。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整改措施:1.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导文件,制定相应的消毒操作规程,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2. 配备操作手册:向操作者提供操作手册,清晰地阐明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 定期评估和修订:定期对消毒规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相关消毒隔离措施的信息流通不畅,导致操作者对于重要资讯的了解不足,操作难以得到及时指导和支持。
2023年度紫外线消毒技术在饮用水中应用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水资源的日趋紧缺,水质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越发关注的话题。
紫外线消毒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技术处理饮用水时,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水源、操作条件、紫外线灯管及水中成分等四个方面探讨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水源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技术处理饮用水时,水源的水质状况是直接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若水源水质较差,其中可能含有的一些微生物如藻类、细菌等会对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造成损害;另一方面,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等物质也会影响紫外线的透过性,从而影响灭菌效果。
因此,在对水源进行紫外线消毒前,需要对原水进行去除杂质、过滤、絮凝等预处理,从而减少水中的有机物质及胶体物质影响消毒效果的可能性。
二、操作条件紫外线灭菌器的使用条件也会直接影响消毒效果。
例如,水流速度、水温、紫外线辐照时间、紫外线线源排列方式等,都会影响紫外线的透过性和灭菌效果。
一般情况下,保持水流速度在1-5米/小时、水温在4-40℃、紫外线辐照时间在30秒以上,在灯管光束平行排列的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紫外线的透光性和光线穿透深度,进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消毒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水质、水量等具体情况进行设置调节,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三、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灭菌器中的紫外线灯管是核心设备之一,其质量和功率直接影响着灭菌效果。
在灯管的选购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消毒剂量消毒设备中使用的是紫外线光线,光线的穿透能力与其波长有关。
确定紫外线灯管雾化剂时,应首先了解灯管的工作波长范围及功率,然后根据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和水的透光性来确定消毒剂量,从而更好地控制加药量,达到消毒效果最佳。
2. 灯管质量灯管的质量也是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获取健康环保认证的灯管,是保障消毒剂量最重要的保障条件。
择优选购高品质的紫外线灯管,保证光源寿命和辐照强度的稳定,从而更加有效的杀灭水源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_ 版 翟皿 响淌毒 物作 蝓 画素
消毒是控制畜禽传 染病的重要措施,其目 的在于消灭环境中存在 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病 原传播途径,保证畜禽 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 害,使畜禽生活在洁净 的环境中。目前在许多 养殖场(户)中,一方面 消毒意识不强,常常忽 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滥用消毒药的 现象也十分普遍,不但 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 果,反而会人为地对畜 禽造成危害。因此,我们 必须了解影响消毒药作 用的因素,切实重视消 毒,做到合理应用,达到 彻底消毒。消毒药在畜
口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黄立 禽生产中,总会或多或 少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 响,概括起来主要有消 毒药、病原体、外界条件 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消毒药 消毒药的特异性 消毒药对病原微生物的 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 性,即某类消毒药只对 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 或杀灭作用,而对另一 些病原微生物效力较差 或毫无作用。例如,生石 灰对大多数细菌的繁殖 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而对炭疽芽胞无效;龙 胆紫仅对G+细菌有选
择性抑制作用,而对 G~细菌无效。还有一些 广谱消毒药,对各种微 生物都有抑制或杀灭作 用。例如,复合酚、百毒 杀、福尔马林、优氯净 等,对细菌繁殖体、芽 胞、病毒和霉菌等均有 较强作用。因此,在选择 消毒药时,一定要考虑 其特异性即各种消毒药 的作用范围,以便有针 对性地、更有效地发挥 其消毒作用。 消毒药的浓度和作 用时间 通常消毒药的 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 长,其杀菌能力也就越 强。消毒药浓度太大,一 方面对机体或用具的损
伤和破坏作用会相应增 大;同时消毒药用量的 增加,必然提高了经济 成本。此外,消毒药作用 的时间也不允许无限延 长,有时浓度提高,消毒 效果未必增加。例如,乙 醇在70% 75%时的杀 菌效果最好,达到75% 以上时会使菌体表面的 蛋白迅速凝固而形成一 层致密保护膜,阻碍乙 醇继续向内渗透,杀菌 力反而降低。因此,在配 制和使用消毒药时,要 根据畜禽年龄、体重或 空间体积,结合说明书, 选择最为有效、安全、经 济的最佳药物浓度和/, 作用时间,不可任意 。
医院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医院消毒隔离原因分析1. 人员因素(1)医院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掌握不足。
部分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2)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在高峰期,医院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难以保证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3)医院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部分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缺乏责任心,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
2. 设施因素(1)消毒设备老化。
部分医院消毒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2)消毒剂选择不当。
部分医院在选择消毒剂时,未充分考虑其适用范围和效果,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3)消毒隔离设施布局不合理。
部分医院消毒隔离设施布局混乱,不利于工作人员操作和患者使用。
3. 管理因素(1)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约束。
(2)监管力度不够。
医院管理层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
(3)培训不到位。
医院对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培训不足,导致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
二、医院消毒隔离整改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1)提高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掌握。
通过定期培训、考核等方式,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消毒隔离知识和操作规范。
(2)增加工作人员配备。
在高峰期,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3)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
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视程度。
2. 改善设施条件(1)更新消毒设备。
及时淘汰老化设备,购置先进的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果。
(2)合理选择消毒剂。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3)优化消毒隔离设施布局。
对医院消毒隔离设施进行合理布局,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和患者使用。
3. 完善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2)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加强培训。
642017年第47卷第2期(总第248期)__________青海畜牧兽医杂志紫外线对微生物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质控措施孔繁贞1,冯建萍2,魏绍振2,熊浩明2,赵海红2,李胜2,辛有全2,柏吉祥2,张琪2(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西宁,810001;.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西宁,811602)摘要:紫外线消毒具有安全、方便、经济、无残留、对物品损害较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气、物体表面、水及其他 液体的处理,且能在几秒钟内杀灭病原微生物,并且无有害物质残留,由于其经济、副作用小、操作方便,故应用范围相 当广泛。
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寻找紫外线消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质控措施,使其 消毒更加规范与合理化,从而使其对微生物的杀菌效果更为彻底,以保证紫外线最有效的照射与消毒效果。
关键词:紫外线;影响因素;质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7.12 +3文献标识码:B紫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波,存在于光谱紫 射线段的外侧,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时,便发生能 量的传递和积累,积累结果造成微生物的灭活,从而 达到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灯管照 射强度,即紫外线灯管所发出之辐射强度,与被照消 毒物的距离成反比。
当辐射强度一定时,被照时间愈 久,离紫外灯管愈近,消毒效果愈好,反之愈差。
它可 以用作物体表面或室内空气消毒,在微生物学研究及 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广。
在普通实验室、医院普通病 房、手术室和门诊诊疗室等场所,均可利用紫外线消 毒。
1紫外线消毒的作用紫外线杀菌就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及改变微 生物的DNA或RNA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 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15 ~ 300nm,其中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在260nm左 右。
紫外线灯是人工制造的低压水银灯,能辐射出波 长主要为253.7nm的紫外线,杀菌能力强而且稳定。
当细菌、病毒吸收超过3600 ~6500^w/cm2剂量时,对 细菌、病毒具有很大破坏力,能使其丧失生存力及繁 殖力,进而达到消毒灭菌效果。
浅谈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消毒和防腐主要用化学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用于消毒和防腐的化学药品,分别称为消毒剂和防腐剂。
从本质上讲,此二者常是同一种化合物,只是在使用时浓度有区别。
消毒剂在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如0.5%石炭酸),可作为防腐剂使用;而防腐剂在高浓度时也能杀菌(如0.1%硫柳汞),又可作为消毒剂。
消毒剂和防腐剂与化学治疗剂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无选择性毒性,即消毒剂不仅能杀死病原菌,同时对人体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
故只能外用,用于体表(伤口、皮肤、粘膜)、物品(食具、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效度。
理想的消毒剂应是杀菌力强、溶于水、穿透力强、价格低、能长期保存、无腐蚀性、对人畜无毒性或毒性较小的化学药品。
在制药生产中洁净室的环境控制很重要,尤其是有无菌要求的洁净室环境的控制。
生产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剂,以杀死环境内空气中、建筑物和设备表面的细菌杂菌。
消毒剂选择的原则是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消毒剂的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制药生产中主要用到乙醇、新洁尔灭、来苏儿、奥新苯酚类(酸性)、奥新苯酚类(碱性)等消毒剂。
下面浅谈一下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 消毒剂的性质化学消毒剂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对微生物攻击部位和作用方式各异。
作用于细胞膜的消毒药,可使细胞膜透性发生障碍;氧化剂可与细菌的酶结合,影响细菌代谢;重金属盐类、酚、醛和醇等都能使蛋白质变性或沉淀等;在选择消毒药时,必须注意药物性质和使用目的。
例如75%乙醇能迅速通过细胞膜,溶解膜中脂类同时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杀菌力强,但对芽孢作用不大,主要用于皮肤、手、体温计及器械的消毒。
无水乙醇能很快凝固菌体表面蛋白,妨碍乙醇向内渗入,故影响杀菌作用。
酚类及来苏儿能杀死细菌营养型,对芽孢作用不大。
酚类化合物主要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也能使细胞壁和膜损伤,致使菌体内容物漏出。
常用3%~5%来苏儿消毒地面、家具、器具表面;用1%~2%来苏儿消毒手和体表;用0.5%酚作为生物制品的防腐剂。
现代医院2008年1月第8卷第1期医院管理篇Modem Hospital Jan 2008 Vol 8 No 1 口腔科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黄雁虹江 勇 贺佩兰
/ ’ 一 … i 质量管理 /
~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AN ANALYZING LOGISTIC STUDY ON POTENTIA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 0F DISINFEET10N IN 0RAk CkINICS HUANG Yanhong,JIANG l,_0 ,HE Peilan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口腔科和口腔诊所消毒监测结果,探讨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找出主要的危 险因素,切断可能引起口腔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提出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82家具有 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的口腔医疗许可的医院口腔科和口腔诊所。通过调查表收集2004年1月一2006年3月期 间被监测单位影响口腔科消毒效果的因素(自变量),收集被监测单位消毒效果监测结果,主要包括空气、物 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消毒液污染监测等四项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因变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诊疗 用房面积大小、诊疗设备多寡、消毒方式、医院是否有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以及医务人员的教育素质都直接影 响口腔科消毒效果。口腔诊所消毒效果、人力配备和感染控制制度都低于医院口腔科。结论适当扩大医疗 用房面积,保证污染区、清洁区、休息区的划分,严密消毒制度,可防止医院内感染,提高医疗效果。医护人员 重视自我防护,认真执行消毒工作,可降低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从而提高消毒效果。医护人员必须认真、规 范洗手。保证使用中消毒液的浓度及正确使用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口腔医学消毒效果 医院内感染Logistic回归
【Abstract】0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infections as wel as to determine the danger- OUS sub—factors app1 ̄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and provid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ofthe cross—infection in oral clinics.Methods Selects 82 oral clinics at the general hospitals and dental clinics that have the health supervisor section approval admit.Collects the questionnaire during Jan.2004 to Mar,. 2006 and the outcome of inspecting air sample,the degree of bacilli contaminated on the objects,aSepsis instruments sample and the hands ofdoctors and nurses,then carry on the analysis.Results The disinfections effect in oral clin— ics wil be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size of clinic area,the amount of medical equipment,the method of disinfec. tions.the system of controlling CroSS—infectionin hospitals aswell asthepersonnel ̄educational degree on dentistry. The disinfections effect human resource and CroSS—infection control system in dentist clinics are all worse than in general hospital clinics.Conclusion The appropriate extension of the building area for medical treatment use,aSsur- ance pollution area,sweep the a.Fea and take a rest the demarcation of the area,tight disinfections system,can pre— vent from the infection inside the hospital,raise the medical treatment result.Medical personnel defend the protection by one own,the earnest performance disinfects work,Can lower the germs pollution of the object surface,and thus raise the disinfections result.Medical personnel must wash hands according to standard.Guarantee of the density and correct use ofdisinfections liquid is one of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event from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 words】Stomatology,Effect of disinfections,Nosocomial infection,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uthor S address】Hw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 510170 PRC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进行
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反之,处理不当,只会影响消毒效果,导致消毒失败。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毒剂的种类
针对所要消毒的微生物特点,选择恰当的消毒剂很关键,如果要杀灭细菌芽
孢或非囊膜病毒,则必须选用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也可选用物理灭菌法,才能
取得可靠的消毒效果,若使用酚制剂或季铵盐类消毒剂则效果很差;季铵盐类是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杀菌作用的阳离子具有亲脂性,杀革兰氏阳性菌和囊膜病
毒效果较好,但对非囊膜病毒就无能为力了。龙胆紫对葡萄球菌的效果特别强。
热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一般消毒剂对其作用要比对常见细菌繁殖体
的作用差。所以为了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必须根据消毒对象及消毒剂本身的特
点科学地进行选择,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使其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2.消毒剂的配方
良好的配方能显著提高消毒的效果。如用70%(W/W)乙醇配制季铵盐类消
毒剂比用水配制穿透力强,杀菌效果更好;本分若制成甲本分的肥皂溶液就可杀
死大多数繁殖体微生物;超声波和戊二醛、环氧乙烷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可提高消毒效力;另外,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溶剂,如甲醇、丙二醇等配制消毒液
时,常可增强消毒效果。当然,消毒药之间也会产生颉颃作用,如酚类不宜与碱
类消毒剂混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等)及碱类物
质混合,它们彼此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不溶性物质,从而降低消毒效果。次氯
酸盐和过氧乙酸会被硫代硫酸钠中和。因此,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但可考
虑选择几种产品轮换使用。
3.消毒剂的浓度
任何一种消毒药的消毒效果都取决于其与微生物接触的有效浓度,同一种消
毒剂的浓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样。大多数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成正
比,但也有些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成正比,但也有些消毒剂,随着浓度的
增大消毒效果反而下降。各种消毒剂受浓度影响的程度不同。每一消毒剂都有它
的最低有效浓度,要选择有效而又对人畜安全并对设备无腐蚀的杀菌浓度。若浓
度过高不仅对消毒对象不利(腐蚀性、刺激性或毒性),而且势必增加消毒成本,
造成浪费。
4.作用时间
消毒剂接触微生物后,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杀死病原,只有少数能立即产
生消毒作用,所以要保证消毒剂有一定的作用时间,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
长消毒效果越好,接触时间太短往往达不到消毒效果。被消毒物上微生物数量越
多完全灭菌所需时间越长。此外,大部分消毒剂在干燥后就失去消毒作用,溶液
型消毒剂在溶液中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5.温度
通常温度升高消毒速度会加快,药物的渗透能力也会增强,可显著提高消毒
效果,消毒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缩短。一般温度按等差级数增加,则消毒剂杀菌
效果按几何级数增加。许多消毒剂在温度低时,反应速度缓慢,影响消毒效果,
甚至不能发挥消毒作用。如福尔马林在室温15℃以下用于消毒时,即使用其有效
浓度,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室温在20℃以上时,则消毒效果很好。
6.湿度
湿度对许多气体消毒剂的作用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消毒
对象的湿度,它直接影响微生物的含水量。如用环氧乙烷消毒时,细菌含水量太
多,则需要延长消毒时间;细菌含水量太少,消毒效果亦明显降低。二是消毒环
境的相对湿度。每种气体消毒剂都有其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如甲醛以相对湿度
大于60%为宜,用过氧乙酸消毒时要求相对湿度不低于40%,以60%~80%为宜。
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地面时,需要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使药物潮解后才能发
挥作用。而紫外线消毒时,相对湿度增高,反而影响穿透力,不利于消毒处理。
7.酸碱度(pH)
pH可从两方面影响消毒效果,一是对消毒的作用,pH变化可改变其溶解度、
离解度和分子结构;二是对微生物的影响,病原微生物的适宜pH在6~8,过高
或过低的pH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酚类、交氯酸等是以非离解形式起杀菌作
用,所以在酸性环境中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较强,碱性环境就差。在偏碱性时,细
菌带负电荷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作用;而对阴离子消毒剂来说,酸性条件
下消毒效果更好些。新型的消毒剂常含有缓冲剂等成分可以减少pH对消毒效果
的直接影响。
8.表面活性和稀释用水的水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聚合物可以降低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作用;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会影响季铵盐类的消毒作用。因此在用表面活性剂消毒时应格外小
心。由于水中金属离子(如Ca2+和Mg2+)对消毒效果也有影响,所以,在稀
释消毒剂时,必须考虑稀释用水的硬度问题。如季铵盐类消毒剂在硬水环境中消
毒效果不好,最好选用蒸馏水进行稀释。一种好的消毒剂应该能耐受各种不同的
水质,不管是硬水还是软水,消毒效果都不受什么影响。
9.有机物的存在
消毒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血液、血清、培养基成分、分泌物、脓
液、饲料残渣、泥土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会严重干扰消毒剂消毒效果。
因为有机物覆盖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妨碍消毒剂与病原直接接触而延迟消毒反
应,以至于对病原杀不死、杀不全。部分有机物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
更低或杀菌能力更弱的物质,甚至产生的不溶性物质反过来与其他组分一起对病
原微生物起到机械保护作用,阻碍消毒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有机物消耗部分消
毒剂,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如蛋白质能消耗大量的酸性或碱性消毒
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易被脂肪、磷脂类有机物所溶解吸收。因此,在消毒前
要先清洁再消毒。当然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在有机物存在的
情况下,氯制剂消毒效果显著降低;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等消毒作用也明显地
受有机物影响;但烷基化类、戊二醛类及碘伏类消毒剂则受有机物影响就比较小
些。对大多数消毒剂来说,当有有机物影响时,需要适当加大处理剂量或延长作
用时间。
10.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每种消毒剂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消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选用消毒剂。为便于消毒工作的进行,往往将
病原微生物对杀菌因子抗力分为若干级以作为选择消毒方法的依据。过去,在致
病微生物中多以细菌芽孢的抗力最强,分枝杆菌其次,细菌繁殖体最弱。但根据
近年来对微生物抗力的研究,微生物对化学因子抗力的排序依次为:感染性蛋白
因子(牛海绵状脑病病原体)、细菌芽孢(炭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枯草杆菌
等芽孢)、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真
菌(念珠菌、曲霉菌等)、无囊膜病毒(亲水病毒)或小型病毒(口蹄疫病毒、
猪水疱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小鹅瘟病毒、腺病毒等)、革兰氏阳性菌繁
殖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囊膜病毒(亲脂病毒、憎水病毒)或中
型病毒(猪瘟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其中,抗力最强的不再是细
菌芽孢,而是最小的感染性蛋白因子(朊粒)。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根据
这些新的排序加以考虑。
目前所知,对感染性蛋白因子(朊粒)的灭活只有3种方法效果较好:一是
长时间的压力蒸汽处理,132℃(下排气),30分钟或134~138℃(预真空),18
分钟;二是浸泡于1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5分钟,或含8.25%有效氯的次
氯酸钠溶液作用30分钟;三是先浸泡于1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1小时后
以121℃压力蒸汽,处理60分钟。杀芽孢类消毒剂目前公认的主要有戊二醛、甲
醛、环氧乙烷及氯制剂和碘伏等。本分类制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类等
消毒剂对畜禽常见囊膜病毒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其对无囊膜病毒的效果就很
差;无囊膜病毒必须用碱类、过氧化物类、醛类、氯制剂和碘伏类等高效消毒剂
才能确保有效杀灭。
消毒对象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数量越多,则消毒越困难。因此,对严重污染物
品或高危区域,如产仔房、配种室、孵化室及伤口等破损处应加强消毒,加大消
毒剂的用量,延长消毒剂作用时间,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
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