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投资环境分析

宏观投资环境分析

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全社会大力推进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电信业加速发展,已由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行业。在回顾电信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电信业的发展尚未完全满足社会要求。据有关研究,力争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基础设施薄弱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未来20年,我国将逐渐进入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普及的新阶段,将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通信和信息服务业运营中心。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这将支撑电信基础网络和应用投资的进一步扩大。西部开发政策引导农村通信投资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8%的农

业大国,“三农”问题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就是农业信息化,“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农业信息化,而农业信息化需要加快农村通信。目前,我国农村通信仍比较薄弱,值得我们充分关注。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农村经济水平低,仍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障碍。2001年以来,在农村通信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农村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减缓;二是东西部差距拉大。农村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滞后于城市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长此下去,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这会对国家未来的社会协调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迅速改善和提升西部通信水平的黄金机遇。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外部资金的涌入,中东部发达地区乃至国外企业进入西部,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在大开发战略中,政府的投资政策也已经明确,通过投资政策倾斜引导和鼓励外资及东部资金流入西部电信市场。大量投资进入西部,拓展了西部通信市场。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将西部地区的通信建设列入“必要投入”的范围,可先将问题和困难最多的农村通信问题,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通信问题解决好。I T 与电信业的融合引导投资走向I T 向电信业的渗透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随着3G 时代的到来及宽带在中国的普及,这一趋势更加势不可挡。I T 助力电信,I T 将会为电信发展做助推器,支持电信业更高速地发展。I T 改变电信,I T 的融合与渗透必将给电信业带来思维模式、经营模式的变化。对于传统电信制造企业来说,传输是最核心的技术,但是,传输做得越好,人们越不可能仅满足于语音通信。向数据通信发展的通信业,绝不可能无视I T 业的存在,一个独立于其他行业而存在的通信业已经不存在了,而过去电信业可以以传输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发展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正是数据业务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电信概念,随着3G

的到来,通信业的传统业务将会面临新的考验。数据通信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人来提供数据通信的内容,需要有人进行业务的组织和管理,更要建立符合多方利益,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平台。I T 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保证。以宽带为例,目前国内的带宽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但是,电信运营商却没有得到全部的收益,新的I T 服务提供商插入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之间,拿走了一部分收入。而家庭联网和宽带话音业务则是这些新兴I T 竞争者在宽带服务市场中的最佳登陆点。因此,从投资来源看,这些I T 厂商在电信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并获得回报。国际电信投资增长持乐观态度目前,虽然欧洲和北美的电信运营商在投资上日益慎重,但是2004年也加大了对N G N 和3G 的投资。亚太地区电信业的前景在2004年会更趋明朗,并会带来5年来亚太地区电信业投资的首次增长,投资将比2003年增加9%。同时,亚太地区电话用户将在2004年新增1.25亿,使这一地区的用户数突破11亿。在这一地区,2004年移动电话将加快取代固话的速度,新增移动用户将两倍于固话用户。因此,从国际电信市场看,应对电信投资增长持乐观态度。微观电信市场的投资环境国内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新倾向目前,我国电信市场正处于结构调整期,新一代网络应用尚未启动,在已经具备大规模网络覆盖的条件下,电信投资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发展进行必要的网络扩容,因此投资需求相对稳定。另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使企业投资逐步从规模扩张走向追求效益,人才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进一步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和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投资成本。2004年,运营商财务表现趋于良性,促使运营商开始将关注重点从成本控制转移到投资增长。电信固定资产投向新领域我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四年超过2000亿元,去年,全国电信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5亿元,与前一年

基本持平。预计今年我国电信固定资产

投资略有下降,约为2100亿元,投资重

点将进一步向新领域倾斜。

2004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在三个领域将会有明显增长:一是运营商更加关注新业务的开发,用于新业务开发的投资比重会有所增长;二是西部地区的电信投资将增长5.6%左右;三是为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投向企业内部管理和支撑系统的资金也将有所增加。具体来说,宽

带、N G N 、P H S 成为2004年市场的最大热点。

3G 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3G 不仅仅是技术的演进,同时也是产业结构的改变。我们在过去早些时候可能还没有看到应用环境的大发展,但是随着3G 运营商的投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很多运营商会把高达50%的投资放在应用平台上,而网络设备本身的投资也将逐步降低。

国际上运营商的投资重心已经向3G 转移, W CD M A 市场发展增速。在我国目前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运营商可能做出很多不同的选择,比如

说选择暂时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技

术。但是技术本身不一定能长远为中

国产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一旦

上了3G ,将在3年-5年内吸引上千

亿元的投资。行业整体发展平稳收入用户双增长,量收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我国的电信行业自2003年以来呈现平稳发展的总体趋势,业务收入、用户数量和业务量都稳定增长,特别是宽带用户出现较大的增长,但是整个行业并没有新的显著的收入增长亮点。2003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4620亿元,同比增

长12.3%;截至2004年3月,已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249.4 亿元,同比增长14.6%。自2003年以来,各月的业务收入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就增长率而言,与2001年15%、2002年14.4%的收入年增长率相比,还是呈现出下降趋势。电信业务收入中,移动通信业务和本地电话业务是主要的来源,分别占总收入的51.2%和31.6%,长途电话收入占11.2%。2003年,数据通信业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9.3%,但仅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5.5%。这种结构在2004年一季度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长途收入大幅增加,移动、本地和长途收入分别占收入比例的43.3%、31.4%和19.1%,数据业务收入继续增加,占5.9%。从用户的发展看,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经成为世界首位,互联网用户数量全球第二。2003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2.63亿,平均月新增固定电话用户414.7 万户,超过2002年的平均月新增用户数100多万。到2004年3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8108.1 万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58%。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无线市话用户的带动,其中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占新增用户的50%左右。移动电话用户的发展速度更快,2003年总用户数达2.69亿户,平均月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25万户,同比增长30.6%。截至2004年3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9030.5 万户,同比增长率为31.07%。尽管用户数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是业务收入的增长远落后于业务量的“增量不增收”现象依然突出。从近三年业务总量的增长率和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差异可以明显看出这一趋势。电信网络规模继续扩大,投资进入平台期电话网络容量继续增长,2003年,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含接入设备容量)达到34470 万门,增长20.3%;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3200 万户,增长21.2%。在基础传输网络方面,2003年,光缆总长度达到252万公里,较2002年增长了27万公里。其中本地中继和接入光缆长度达197万公里,为宽带的迅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2003年,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0G ,全国从骨干网到城域网都基本实现了宽带化,并形成了以A D S L 为主,L A N 等其他手段为辅的宽带接入网络能力。今年运营商在网络宽带化方面的改造力度将继续增加。在投资方面,经过2000年和2001年每年超过2500亿元的投资高峰,2002年迅速回落至2000亿元左右,2003年则小幅增长至2200亿元。考虑到3G 和下一代网络的投资时间表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运营企业的效益考核也日趋严格,因此,2004年的投资也会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业务替代性趋势增强,城乡差距不容忽视移动电话本地通话时间自2003年2月以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4年3月的移动电话本地通话时间已经长达693.5 亿分钟,比去年同期的423.23 亿分钟增加了63.86%。同时,也远高于2003年每月均值481.1 亿分钟,增幅为44.15%。因此,预期未来移动电话本地通话对固定电话本地通话的冲击仍将持续。I P 长途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传统长途电话的替代性作用更为明显,占长途业务量的比例接近45%。

而自2003年年底以来,固定长途业务和移动长途业务的新增通话量都大幅度下降,尤其是移动长途业务下降较快。在新增的长途电话业务量中,I P 长途通话量已经超过45%。I P 电话对传统长途和移动长途的替代作用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延续。2003年年底,在2.63亿固定电话用户中,城镇固定电话用户占总用户的65.05%;农村电话用户占总用户的34.95%;与2002年年底63.39%和36.61%的比例比较,城镇用户比例持续增加,而农村用户比例下降。到2004年3月,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城镇和农村电话用户比例分别为65.75%和34.25%,这说明缩小数字鸿沟的任务,发展落后地区和省份电话用户的任务依然艰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总体结构保持稳定2003年以来,主要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与2002年相比,除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有明显提升外,其他几家波动幅度并不大。在各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中,尽管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营销费用不断增长,用户的A R P U 值不断下降,但在增长相对稳定的市场中,实力相当的对手间竞争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各企业在固话业务、移动G S M 业务和CD M A 业务上用户的A R P U 值下降幅度均在10%以上,可见竞争之激烈。而从竞争的结果———市场份额来看:在移动市场上,中国联通经过一年的努力,用户市场份额从33%上升到34.2%;在固定电话用户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几乎占据99%的市场份额;同样,在宽带业务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目前的竞争态势,2004年仍然是市场拉锯战,各企业在尽力降低客户流失率的同时,开发新客户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重点,但是市场份额和竞争态势不会发生巨大变化。

频出管理举措酝酿重大变革电信强国目标引领行业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寻找新的行业发展增长点,引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关心的重点。电信强国和电子强国战略的推动,将塑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强大的电信产业及有国际竞争力的电信企业。《电信法》翘首以盼,年内将有重大进展《电信法》的起草从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已形成了草稿第三稿,对包括信息产业部各司局、各地通信管理局、主要电信运营商、电信法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相关单位的意见征求工作

已经完成。根据立法计划,在2004年6月份之前

将完成相关起草工作,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

法制办再通过征求意见对重点问题进行协商;6

月或8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再由全国人

大的内部工作委员会审议并由人大常委会正式讨论是否通过,或者提交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去通过。根据目前的进展,信息产业部将按照既定的进度表及时将草稿送出。

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塑造健康有序发展环境2003年下半年,国务院出台了75号文件《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成为加强电信市场监管的有力工具。今年的监管工作将以全面贯彻落实75号文件和信息产业部的具体规定为

重点,对阻碍互联互通、价格无序竞争等问题进行

综合治理,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电信市场秩序。

为了加强对通信网间互联互通情况和通信质

量的实时监测,增强电信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调查

取证的能力,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年末已全面启

动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工程的建设。从

2004年一季度的工作进展看,各省管局都在进一

步规范网间通信质量日常管理制度和协商机制,落

实网间互联互通质量日常检测和定期报表制度,完

善网间互联互通障碍定期通报制度,并有计划、分

步骤地实施网关局和互联中继的建设及扩容工程,

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增加中继难、网间话务量高等影响网间通信质量的问题,提升网间通信能力。普遍服务问题的解决目前是通过分片承包的方法暂时过渡,对于各企业分片范围内的业务、技术试点地区,信息产业部都已提出了明确的进度表以保证对该工作的推动。与此同时,关于普遍服务基金管理办法和普遍服务的管理办法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以期给出长久的解决之道。

在短信息服务业务方面,信息产业部于4月发布了《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针对短信息服务的提供流程,在市场准入、业务宣传、订制申请、服务提供、方便退订、收费透明化、处理投诉、违规处罚等多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严格规范短信服务市场。此外,信息产业部在计费检测到手机辐射标准以及强化手机牌照规则等方面都加强了监管措施,这些都体现了监管部门维

护消费者利益、塑造良好竞争环境的意图和决心。3G 测试和NG N 等相关研究均在正常推进中从今年3月底开始,信息产业部3G 外场第二阶段测试全面展开,六大电信运营商在信息产业

部的统一组织下,分别基于不同的标准,对设备和

终端进行外场测试。国内六大电信运营商、九家国

内外主要的电信设备商和十多家知名手机厂商为

此次测试提供了各自的设备和产品。根据相关部

署,在外场测试中,首先接受测试的是 W C D M A 技

术标准,系统商、设备商、手机商、运营商全部上线;

4月底测试 C D M A 2000 标准;5月后验收国内的

T D - S CD M A 标准。到今年9月,有关部门将完成

测试和总结工作。此外,N G N 和I P v 6的相关研究

和实验工作都在顺利进展之中,部分运营商的软交

换业务实验将在今年进入试商用阶段。

行业平稳发展管理举措频出

———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部副主任陶青

中国电信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

2001年—2003年电信业务总量与收入的增长率2003年1月—2004年2月三种长途业务通话量四家主要运营企业市场份额(按业务收入计)2004年我国电信业宏观发展目标电信业务收入达到5190亿元。新增固定电话用户400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3.5%和24.5%电信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左右。移动通信业务2004年发展预测业务收入预计达到3510亿元,同比增长16.2%,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8.4%。用户数达到3.21亿户,年增长率为19.3%;普及率达到24.5%,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各类移动数据和增值业务,如消息类业务、移动定位、游戏类业务等等,成为移动通信业务的主要增长点。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94亿门,比2003年增长18.7%。固定数据多媒体2004年发展预测基础数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90.4万户,比2003年增长14.7%。互联网用户数超过1亿,较2003年增长超过26%,上网人口普及率超过8%;今后几年,宽带接入业务将逐步成为互联网接入业务中的主流。基础数据网络端口数达到140万个,比2003年略有增长。传输网络2004年发展预测光缆传输网已具相当规模,干线网络容量已能满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需求,传输网建设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本地网,干线传输能力将保持相对稳定。对微波和卫星传输网络还将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95万公里,其中本地光缆为236万公里左右,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9.1%。2004年7月27日星期二广告服务热线:88558818/58 专题3编辑:朱电话:88558871

e - m a i l : z h u p @ c ena. c om . c n 通信业务收入2815.9 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电信收入增长13.8%,邮政收入增长5.9%。固定电话用户新增3274.1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533.0 万户。2004年1-6月通信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3年1-5月电信专业收入比例2004年1-5月电信专业收入比例2004年1-5月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三年同期长途通话时长构成东、中、西部移动电话新增用户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2003年1月—2004年3月各月电信业务收入2003年1月-2004 年3月移动、固定电话月增用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