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节,滋养教育的智慧——《细节决定教育成败》读后感

细节,滋养教育的智慧——《细节决定教育成败》读后感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细节,滋养教育的智慧
--《细节决定教育成败》读后感
福建省漳州第三中学 何淑珠
书名:《细节决定教育成败》
作者:周增文
出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7年8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诸多细节,涵盖了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简单易学,并且行之有效。作者将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告诉大家,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和培养,"问题学生"也会变成有出息的好孩子。《细节决定教育成败》将教你如何将素质的细节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然后在他们需要指导的时候,左右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教育的精髓。

第一部分 《细节决定教育成败》摘录
睁开你的眼,观察你的孩子,这是一种教育。拿起你的笔,记录下他们的成长,也是一种教育。这种无声的细节教育带给你有声的教育成果。
性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而养成性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接一个定格在孩子记忆中的画面组成的。当孩子要大摆生日宴会的时候,也许头脑中会突然闪现母亲储存硬币的画面,从而让他自觉地将银行卡从提款机里抽出;但也可能完全相反,如果被父亲打麻将一掷千金的画面替代,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都会变得苍白无力。
有时候成败的关键不在环境,而在过程中的细节。一些教育的"小动作",或是眼神,或是动作,或是态度,这些常常被忽略的细节,是一套塑造孩子成才最精致的工具,从局部精雕细琢,在智商、财商、逆商、情商、德商、美商等多方面给你的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在理想的天空里飞翔!
授人以鱼,只能解一时之饥;授人以渔,才能为一世之本。素质教育就是交给孩子渔猎的方法,而不是仅仅给他们维持生命的粮食。这些解决本质问题的方法,就潜藏在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当中,只不过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注意到。


第二部分 读书心得
反思能改变我们的心态,凝练我们的智慧,修炼我们的品德。反思使我们心里的阳光多起来,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细节决定教育成败》中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一、观察不到细节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说:"视

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建立在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引导上,孔子对教育细节的关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塑造学生人品,完善学生人格,就要对教育过程精雕细刻,只有重视细节的教育,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生存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在这方面细节的教育必不可少。对学生讲道理不能说没有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触动学生的思想,还是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教育工作是以教师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喋喋不休的唠叨,带来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反感,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并不一定会接受。其实,我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教育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许多教育的难关就可以迎刃而解。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个7岁的小女孩,在一所小学上一年级。一天放学回家,神采飞扬,脸上洋溢着笑容,心情看起来非常好,爸爸问其原因。"你猜猜看?"小女孩调皮且不无得意地说。"今天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不是。""上课老师表扬你了?""不是。""选上班干部了?""不是。"......爸爸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小女孩附在爸爸的耳边悄悄地说:"爸爸,今天中午,我在走廊上玩,班主任杨老师从我身边走过,她朝我笑了笑。还轻轻摸了摸我的头。爸爸,那种感觉真好!"从此,每逢亲朋好友问她:"老师对你怎么样?"小女孩总会自豪地说:"老师对我很好的!她朝我笑了笑,还摸了摸我的头,那种感觉真好!" 原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笑容是那么慈爱,老师的抚摸是那么温暖!看来,能走进学生心灵的,往往是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理解的话语、甚至作业本上一个小小的五角星...... 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可能就会及时制止一场争斗,会避免一次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不经意说的一句鼓励的话会让学生铭记在心,而一句讥讽之言,则会让学生对你产生反感的情绪,处处与你对抗。"一句话使人笑,也能使人跳",这一句

话不正是细节所在之处吗?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吝啬自己的一句鼓励的话,一点热忱的关怀。这就是教育的细节,虽然无声,却充满智慧与关爱。
有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难遵循的是度,度源于素养。"而素养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这种积累是一种功夫。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学校教育留给学生的就是思维方法和良好的习惯。而这良好的习惯是指学校的规范教育,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他的利息。"细节的积累,要靠平时的训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就是细节的积累。上课不迟到,同学间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讲究卫生......看上去老师每天都在管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正是通过这些小细节的关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些好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细节表现修养,这是加加林成为太空第一人的秘密。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4.75吨重的"东方1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够从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也使他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还专门针对细节设计一些细节方面的试题,通过细节来观察应聘者,有的用人单位甚至通过"吃相"、"笔迹"等细微小事来决定用人与否。有这么一个案例: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总经理面试的最后一关。到了面试时间,总经理突然说:"我有点急事,请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惊惑不已:"面试还没有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
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加加林脱鞋子的举

动,体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而未经允许即翻看别人文件的年轻人,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细节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所以惠普的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中强调的一个理念:不论做什么事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细中见精"、"小中见大",把小事做细、做透。

二、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
"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之一)一书中如是说。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所以,关注教学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是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的。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正延伸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位教师所创造的"举左手,举右手"的教学细节,就是教师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如果能够回答问题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则举左手,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请他回答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还有一些教师习以为常的拖课习惯,一些教师认为拖课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其实课间休息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坐了40分钟或45分钟的学生,迫不及待地需要下课的10分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调整,以便下节课更好地学习。所以,拖课是否合理,应该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重新进行反思和审视。
还有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教师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消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细节

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学生不应再出错。
举左手?举右手?拖课几分钟无关紧要吗?教师能否为教学的失误向学生道歉?......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一些有意无意被忽视和漠视的细节,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提醒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经常分析和反思教学细节,从中清理出由不合规律、不讲科学的教学行为,从打造教学细节入手,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众多细节的演绎才能转化为影响学生思维和接受的力量;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体现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重视;体现出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自觉;体现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师素质,体现出先进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人文关怀。

三、记忆中不存储细节的教育是缺乏真爱的教育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为自己人生的价值不懈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满诗意。
中央1台播放的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幕:一小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后,还给姥姥洗脚,说这样有益于健康,于是,他就偷偷地打了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地说了句:妈妈洗脚。这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慨万分。
中央1台近期播放的公益广告"FAMILY有爱就有责任"更是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公益广告的内容大致如下: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渐渐我长大了,少不更事的我总想挣脱爸爸的束缚,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长大的我渐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发现爸爸的背早已驼得不成样子,妈妈的身体已臃肿,是时候尽子女的责任,悉心呵护起这个家,做父亲贴身的拐杖,给他一个依靠的肩膀,给母亲撑把庇护伞,为她遮蔽盛夏的骄阳。有爱就有责任,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爸爸妈妈我爱你。
教育孩子,要挖掘孩子的爱心细节。鸟有反哺之情,孩子与家人的亲情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增强,比如帮父母洗脚、做家务、过生日,这些温馨的生活细节以及亲情暖流都会感化孩子,提升爱心。有些中学的学生高中毕业时,学校会邀请家长一同为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典礼上,学生拿到毕业证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深深鞠一躬,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父母。只有懂得关爱父母的孩子,将来才知道关爱他人。


"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还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一个人培养成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价值,是帮助一个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评价对一个学生的教育是否成功,有学者提供了两个标准:一是在小学的时候,如果他能够与书为友,也就是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二是在他高中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会主动学习"。如果一个年轻人在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茫然一片,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败。而现在,太多的家长和老师都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所以总是对孩子的学习一抓再抓,只要求高分数,而忽略掉了平时该有的细节教育:品格教育、感恩教育和爱的教育。
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于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很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法律法规,缺少的是对这些法律法规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假如我们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通过教育的细节,发现学生的优点;借助教育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利用教育的细节,展示教师的魅力。
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细节,滋养教育的智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1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