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裂头蚴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412.64 KB
- 文档页数:2
123例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徐芸;万慧;洪道俊;龚志红;宁安;谢慧群【摘要】目的探讨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局.方法对2005年至2016年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23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颅内曼氏裂头蚴病110例,癫痫发作85例,头痛33例;吡喹酮治愈40例,10例好转,24例无效;手术18例.颅外曼氏裂头蚴病13例,皮下游走性包块5例,浆膜腔积液5例,5例手术,8例吡喹酮治愈.结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为癫痫、头痛、皮下游走性包块、浆膜腔积液等,除了手术切除病灶,大剂量长程规律口服吡喹酮药物治疗也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7(052)004【总页数】4页(P286-289)【关键词】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特点;吡喹酮;手术【作者】徐芸;万慧;洪道俊;龚志红;宁安;谢慧群【作者单位】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临床部,南昌 33004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临床部,南昌 330046;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临床部,南昌330046;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临床部,南昌 3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2.3曼氏裂头蚴进入人体后,通常在人类宿主的皮下、肌肉组织、眼睛、胸膜、膜、寄生形成病灶[1-3],然而部分虫体可以迁移到大脑,导致脑部出现慢性活动性炎症,即为曼氏裂头蚴病的最严重型——脑曼氏裂头蚴病[4,5]。
脑曼氏裂头蚴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隐袭性头痛,癫痫发作,肢体瘫痪,失语,认知障碍,以及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
病灶在头颅MRI增强扫描中可以表现为小簇状的环形增强,以及隧道征等改变[7]。
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大宗的裂头蚴病例报道,其临床演变和治疗结局需要进一步总结。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应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如何诊断鉴别,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带绦虫孕节检查法、粪便寄生虫、颅脑MRI 检查、颅脑超声检查、颅脑CT检查、 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一、检查1.粪便检查对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可通过粪便检查,查到虫卵即可确诊。
2.免疫学检测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免疫学检测,如抗体阳性即可确诊。
3.活组织检查如疑为裂头蚴病,可对局部的包块和结节进行活组织检查,检获裂头蚴即可建立诊断。
对于内脏和脑裂头蚴病,应结合CT、X线、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以上是对于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易混淆疾病。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如何鉴别?:*ò??¢??±e??2?á?í·òê2?òaó??÷???????-òòμ????2??±e;?¤??á?í·òê2?±?D?ó??ò3??¢2¢?3?ü3?íˉ3?òy?eμ?àà??2?±???±e?£??2?á?í·òê2?ó|ó????ò3?2??¢??2¢?3?ü3?2?oí??á???±e?£*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曼氏裂头蚴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 mansoni)系曼氏裂头蚴(Sparganum mansoni)寄生于人眼部、皮下组织或脑、肾、肺等脏器所致的疾病。
曼氏裂头绦虫(Spirome-tra mansoni)成虫较少寄生于人体。
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前者由寄生于小肠的成虫引起,产生的症状轻微;后者则由其幼虫—裂头蚴引起,裂头蚴可在体内移行,并侵犯多种组织器官,产生的症状远较成虫严重。
流行状况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但成虫在人体感染并不多见,国外仅见于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
在我国,成虫感染病例报道近20例,分布在上海、广东、台湾、四川和福建等省市。
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58岁。
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也有记录。
在我国已有800多例报告,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依感染例数排序是: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江西、江苏、贵州、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新疆、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
感染者年龄为未满周岁~62岁,以10~30岁感染率最高,男女比例为2:1,各民族均有。
临床表现1.曼氏迭宫绦虫病:本病并不多见,主要有中上腹部不适、轻微疼痛、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
2.曼氏裂头蚴病:本病潜伏期与感染方式有关:局部侵入者潜伏期短,一般6~12天,个别可达2~3年;经消化道感染者潜伏期长,多为1至数年。
根据临床症状和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下列5类:⑴ 眼裂头蚴病⑵ 皮下裂头蚴病⑷ 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裂头蚴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摘除。
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贴敷皮肤、伤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禽、猪等动物的肉类,不生吞蛇胆不饮用生水等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疾病描述曼氏迭宫绦虫又称孟氏裂头绦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人体。
但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较成虫为大。
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学意义吉林医学2010年2月第31卷第4期2.2育龄妇女死因构成与顺位:心脑血管疾病114例(30.65%),恶性肿瘤110例(29.57%),意外69例(18.55%),泌尿系统疾病31例(8.33%),呼吸系统疾病15例(4.03%),胶原系统疾病10例(2.69%),消化系统疾病5例(1.34%),内分泌系统疾病4例(1.08%),精神病3例(0.8%),其他11例(2.96%).2.3育龄妇女意外死亡原因构成与顺位:车祸28例(40.58%),自杀13例(18.84%),中毒11例(15.94%),溺水8例(11.59%),他杀6例(8.70%),触电3例(4.35%).3讨论3.1死亡年龄:2001—2005年间育龄妇女死亡共372人,41~49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占同年育龄妇女死亡人数的48.92%,可见近半数的育龄妇女在41—49岁之间死亡.因为此年龄正值更年前期或更年期,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内分泌平衡紊乱,各器官出现一系列的老化导致功能衰退,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要积极开展更年期的保健工作,宣传更年期保健知识,使妇女多了解此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并加以防治,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减少育龄妇女的死亡.3.2死因:从372例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分析,第1位是心脑血管疾病114例(30.65%);第2位是恶性肿瘤110例(29.57%);第3位是意外死亡69例(18.55%).心脑血管疾病以往多为老年人常见病,随着社会生活变化和节奏的加快,中青年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大,且无规律,烟酒过度,身心处于疲惫状态,情绪,心理过度应激为诱发因素, 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是唯一途径.因此,应从根本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保持愉快的情绪,生活有规律,改善饮食结构,提倡戒烟戒酒,积极推进全515?民健身运动,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近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这与环境污染,工作及生活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应对育龄妇女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意外死亡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损失,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意外死亡中以车祸和自杀为主,由此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已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1—2005年育龄妇女死因由车祸造成的28人,占意外死亡的40.58%,交通事故的高发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及违反交通规则有关.应改善交通状况,加强管理,提高全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2001—2005年育龄妇女死亡中自杀死亡13例,占意外死亡的18.84%.育龄妇女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承担更多的家庭社会责任,工作,生活压力大,容易引发矛盾冲突,需要社会与家庭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减少和疏导其心理压力, 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和各种应激事件,减少不必要的死亡. 3.3孕产妇死亡情况:5年间发生3例孕产妇死亡,死亡原因分别是急性梗阻性脂肪肝,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的系统保健管理率和产科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积极有效地进行处理,降低孕产妇死亡.4参考文献[1]吴美飞.象山县2000~2006年育龄妇女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02.[收稿日期:2009—10—30编校:刘连]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学意义陈红.,王开功,许乐仁(1.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局,贵州贵阳550000;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0)[关键词]裂头蚴病;流行病学;公共卫生裂头蚴(Sparganum)的成虫为裂头绦虫,它的生活史中需要3~4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人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特别是在蛙大腿或小腿的肌肉中居多,多卷曲穴居在肌肉间隙的一小囊内,或游离于皮下.蛙科动物作为重要的第二中间宿主,蛙的裂头蚴病(Spsrganpsis)在世界的一些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分布十分广泛,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有食用生的或有采用蛙肉外敷消炎的习惯,人类因此感染裂头蚴病的情况不少见j.因此具有重要的公共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71325)卫生学意义,本文就现在裂头蚴病的研究进展和公共卫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1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1动物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裂头蚴病(Sparganosis)在世界的一些地区均有报道,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也有记录.韩国学者Kim(1983)调查了南部两省11个地区的黑斑蛙裂头蚴感染情况发现:平均感染率为4%,而最高的地区为16%.裂头蚴虫体多见于蛙腿及背部,92.5%见于肌肉之间,感染强度1—5条J.国内浙江,湖南,福建,四川,广东,广5l6?西,贵州等地都有报道蛙和蛇裂头蚴病的调查情况,据各地调查野生动物裂头蚴感染率似有上升之趋势.广东省吴健桦等(1997)对广州市农贸市场的调查结果表明,共剖检虎纹蛙267只,阳性156只,感染率为58.4%.1989年贵州省农学院王光华等调查剖检了花溪地区的黑斑蛙和虎斑蛙2878只,结果表明阳性蛙为607只,感染率为21.09%,感染强度为1~17条.四川省张同富(2002)对其省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先后共解剖野生脊椎动物近200种,约5000只,仅在蛙类,蛇类和鸟类8种动物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贵州省畜禽疫病志》(1992)中记载1942年金大雄,李贵真,两人报告在贵阳的猫的腋下神经从,腹膜,腹腔获得曼氏裂头蚴,感染率为15.8%,感染强度为1~34条,平均5.4条. 1.2人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裂头蚴病(Sparganosis)在世界的一些地区均有报道,在我国已有1000多例报告.根据我国报道的513例患者临床表现(王仁辉,2005),临床上可归纳为以下5型:眼裂头蚴病,皮下裂头蚴病,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脑裂头蚴病及内脏裂头蚴病.2裂头蚴病的诊断学研究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的途径主要有民间用蛙或蛇的肉,皮局部贴敷伤口,裂头蚴从伤口侵入;生食或半生食蛙,蛇及转续宿主如猪等;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被感染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并且缺乏特异性表现,误诊,漏诊较为普遍.人类曼氏裂头蚴病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病原学诊断:裂头蚴在体内的寄居部位,以皮下,眼部,口腔,颌,面部及中枢神经系统居多,近年来更有寄生于椎管, 肺与泌尿生殖器官等部位的报道.绝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或病理组织活检发现虫体而确诊.但通常人的感染度较低,难以查见虫体,漏检率高,手术风险大.2.2影像学诊断:近年来由于CT,超声检查等现代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应用CT,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2.3免疫学诊断: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创伤小,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经济,是一种较好的术前辅助诊断手段,可弥补病原学和影像学诊断的不足.2.4人裂头蚴病的病理学研究2.4.1人裂头蚴病周围组织的变化:洪菁华(1990)对人体曼氏裂头蚴病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报道J,裂头蚴寄生的周围组织,病变反应的范围较广,可侵袭表皮,皮下或浅表的肌层. 虫体周围均无包膜,有出血点或出血区,病灶为炎性肉芽肿, 其中心为嗜酸性坏死组织所形成的腔穴和不规则的隧道,其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光镜下裂头蚴的组织学观察裂头蚴的体表,虫体头端的横断面中央可见向内凹陷,周围有许多小棘,此凹陷系头部的纵行双吸槽,元吸盘,为其头部的主要特征.虫体中部的横断切面,呈香蕉形,大小因虫而异J.吉林医学2010年2月第31卷第4期3蛙裂头蚴病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蛙科动物作为重要的第二中间宿主,蛙的裂头蚴病在世界的一些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分布十分广泛,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有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蛙肉,或民间有采用蛙肉研碎作外敷消炎药用于眼清凉解毒的习惯,人类因此感染裂头蚴病的情况也不少见.3.1国外人感染裂头蚴病:感染韩国Lee等(2002)在韩国人类裂头蚴病高发的Gangweon—do地区,用ELISA法检测了当地719个成年人血清中的抗裂头蚴抗体,阳性率高达3.3%.在24个血清抗体阳性者中,24人都有吃青蛙及喝生溪水的习惯,其中20人还有吃生蛇肉史J.3.2我国人感染裂头蚴病:海南省翁阳等(1996)在7例孟氏裂头蚴病报道中指出,其中5例有用生蛙肉泥敷(贴)患病处病史,2例有喝生水史.民间仍然有采用蛙肉研碎作外敷消炎药和吞食活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陋习,因此人类感染裂头蚴病的情况值得引起高度重视"….3.3人体感染裂头蚴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第二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感染方式可归纳为三种.3.3.1局部敷贴生蛙肉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某些地区,民间传说蛙有清凉解毒作用,常用生蛙肉敷贴伤口或脓肿,包括眼,口颊和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黏膜侵入人体.3.3.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民间仍有吞食活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如吞食到裂头蚴,裂头蚴即可穿过肠壁人腹腔,然后移行到其他部位. 3.3.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直接经皮肤侵入或经眼结膜侵人人体也有感染裂头蚴病的可能. 由于裂头蚴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所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4参考文献[1]陈红,王开功,杨冬梅,等.贵阳市黑斑蛙裂头蚴感染的调查及动物感染观察[J].中国人畜共患病,2007,23(1):96.[2]KimCH_TheinfectionstatusofSparganumandGnathasto—mainfrogofsouthernpartofKorea[J].KoreaJParasitol,1983,21(1):83.[3]吴健桦,林丽卿,王宏敏,等.广州市农贸市场出售青蛙感染裂头蚴的调查[J].广州中医药大学,1997,14(3): 193.[4]张同富.四川省野生动物曼氏裂头蚴感染调查[J].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2002,20(5):3.[5]王仁辉,胡甲丰,柳建发.曼氏裂头蚴病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5,20(2):83.[6]王越,干小仙.曼氏裂头蚴病诊断研究进展[J].中吉林医学2010年2月第31卷第4期国人兽共患病,2007,23(9):942.[7]洪菁华,张森康,凌宏淑,等.人体曼氏裂头蚴病的病理学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杂志防治,1990,3(4):316.[8]许乐仁,陈红,王开功,等.黑斑蛙裂头蚴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中国人畜共患病,2007,23(9):895.19】LeeKJ,BaeYT,KinDH,eta1.Aseroepidemiiologiesur. veyforhumansparganosisinGangweondo[J].KoreanJParasitol,517?2002,40(4):177.[1O]翁阳,谢富生.人体孟氏裂头蚴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J].海南医学院,1996,1:45.[11]杨汉春.动物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51—352.[收稿日期:2009—12—28编校:郑英善]复方双花片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李涛(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医院中医科,陕西汉中724400)[关键词]复方双花片;神经性皮炎;辩证施治神经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骚痒,红斑,丘疹,脱屑,皮肤硬板,粗糙,多呈对称性,反复发作,病机多为风热湿毒.2006年10月一2009年10月,笔者使用陕西康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双花片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1复方双花片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本组共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平均46.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4年,平均4.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痒,红斑,丘疹,脱屑,皮肤硬板,粗糙,呈对称性,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因病程过长而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等.主要是应用激素或含激素的药膏所致.1.1.2盐酸赛庚啶片加VitC片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本组共3O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平均45.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4.2年.这30例患者症状,体征与上述100例大致相同,所用激素类药物亦相似.1.2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停用激素类药膏,改复方双花片口服,4片/次,3次/d;同时每晚洗净患部后用鸡蛋清加适量珍珠粉涂沫,停留20mim后洗去.2周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停用激素类药膏,改盐酸赛庚定片口服,4mg/次,3次/d,VitC 片口服,0.2g/次,3次/d;同时亦进行治疗组的皮肤护理.2周为1个疗程.以上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避免风吹日晒,禁食辛辣刺药物与临床?激性食物.1.3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显着减轻;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皮疹颜色变淡;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1.4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72例(72%),显效27例(27%),好转1例(1%),无效0例,总有效率9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9例(30%),好转13例(43.3%),无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73.3%.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在观察过程中还发现,治疗组即使有复发者,症状及体征也较治疗初轻,且继服复方双花片后很快消失,过后很少复发.此外,对于因激素造成的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此药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2体会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治疗上大多应用激素,抗组织胺药物及维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而使用中药具有独特而显着的疗效.此病中医辩证多为风热湿毒.肺主皮毛,复方双花片中的主要成份为金银花,连翘,穿心莲,板兰根,均具有清解肺热,解毒止痒的作用.金银花,连翘,板兰根可疏风清热,泻肺祛火,营养皮肤,其中穿心莲的美容作用一直为历代医家所称道.上述诸药配伍,对神经性皮炎有独到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该药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可靠.但在治疗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其止痒作用偏弱,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服药后有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临床应随证加减. [收稿日期:20o9—01—1.3编校: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