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三句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感情也越来越强烈。第一句,愤愤不平地向天地发出质问,从名不副实的矛盾中向天地提出质问。第二句,更加愤怒地揭露天地的真面目,揭露天地“糊突了盗跖、颜渊”的原因,在于可耻地采取了“怕硬欺软”、“顺水推船“的态度。第三句,又进了一步,更加愤怒地谴责天地”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彻底否定了天地。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反映了元代社会统治阶级昏庸残暴,贫苦百姓有冤难诉,官吏昏聩、恶人当道、司法腐败的黑暗现实。
五、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从社会地位来看,窦娥是封建社会被奴役被压迫的下层妇女的典型;从她平时的为人看,她是一位勤劳、善良、朴实、正直的女子,去刑场之前,怕婆婆看见伤心,坚决要求避开前街走后街,充分展现了她善良的一面;临刑前对天地的指责,是对社会缺乏公正的猛烈批判,展示了她刚强抗争的性格,三桩誓愿,不仅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够得到伸张,也希望上天惩罚草菅人命的昏官,是她的抗争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抗争精神是窦娥这一典型人物的意义所在,是她性格中最光彩的部分。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企图,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竟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以此威逼窦娥成亲。窦娥仍誓死不从,张驴儿便买通官府,将窦娥问成了死罪。三年后,窦天章任肃政廉访使,奉命查核楚州案件。窦娥的鬼魂向父亲申诉了冤屈,窦天章逮获了真凶,案情才昭雪。全剧共四折,本文节选的是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剧中,窦娥对“天”“地”进行了指责。作者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善良正直、至死不屈的妇女形象,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恨。
(2)窦娥与蔡婆婆的对白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让人了解她受刑的缘由,她屈招为的是怕连累婆婆,孝顺善良之心,日月可鉴,催人泪下。
三、分析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2、师生共同讨论下列问题
(1)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什么?
明确:血溅白练——说明窦娥蒙冤之深。
六月飞雪——表明她坚信自己的冤屈将和古人一样得到天的反应。
课题序号
第三册第34课
授课班级
高二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名称
窦娥冤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了解元杂剧常识,认识封建社会统治下恶人横行,官吏昏聩,司法黑暗的社会现实。
2、体会课文个性鲜明,朴素自然的唱词与宾白,感受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
3、欣赏本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艺术特色。
三年亢旱——直接将反抗的锋芒指向了昏聩糊涂、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指向了黑暗的专制统治。
(2)三桩誓愿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作者却写了它们桩桩应验的幻想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明确:这三桩誓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却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也着力表现了窦娥与恶势力抗争到底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这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强烈,从发出到初步验证,虽然不是现实的,却是合乎人民愿望的。作者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戏剧情节更富有传奇色彩。而且这三桩誓愿,也是全剧的高潮,是塑造窦娥形象最成功的一笔,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正直,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的丰满形象,表达了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2、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元杂剧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六、赏析艺术特色
1、从总体上看,这折戏在全剧情节结构上处于高潮,这个高潮之中又有起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头起点高,一声高亢激越的“叫声屈动地惊天”就是一个汹涌的浪头;二是中间安插窦娥与婆婆见面的场面,承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一句,情调转为悲苦哀愁,这一“伏”,蓄足了势头,涌起了更高的浪峰;三是在最后的高潮中,连发三愿,浪峰又一个高过一个,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2、次要人物的设置有助于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安排蔡婆婆上场,展现了窦娥内心世界的善良;监斩官是统治阶级的化身,窦娥与他的正面冲突,就是向整个统治阶级的挑战。刽子手的形象写到并不凶恶,不过是奉命行刑的工具,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发展。
3、“本色派”的语言风格。“本色“即朴素自然,不尚藻丽。
4、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对“三桩誓愿”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书后一、二
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戏曲家,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作品有《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鲁斋郎》。本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不朽典范,著名学者王国维说过,《窦娥冤》“即列之世界十大悲剧亦无愧色也。”
二、介绍元杂剧
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四、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提防dī盗跖zhí罪愆qiān暑气暄xuān亢旱kàng
杳无音信yǎo哥哥行háng取应yìng瀽jiǎn
2、解释加点的字词
(1)生埋怨:甚,深(2)刑宪:法令
(3)错勘贤愚:判断(4)前合后偃:倒下
(5)暑气暄:炎热(6)亢旱:极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
4、元杂剧由唱词、科介、宾白三部分组成。“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
离魂》)。
三、《窦娥冤》剧情简介
《窦娥冤》是作家晚年的作品,它述说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幸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
总结所学内容,突出重点。
书后一、二
课题序号
第三册第34课
授课班级
高二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名称
窦娥冤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了解元杂剧常识,认识封建社会统治下恶人横行,官吏昏聩,司法黑暗的社会现实。
2、体会课文个性鲜明,朴素自然的唱词与宾白,感受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
3、欣赏本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艺术特色。
(2)《滚绣球》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窦娥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借代、反复
依赖——怀疑——控诉——悲愤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分析下列问题。
(1)窦娥赴刑场途中要求刽子手绕道而行,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展现了窦娥性格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另一方面烘托了气氛,深化了主题,这是作者塑造窦娥形象,展现悲剧魅力的重要一笔。
七、总结主旨
该剧通过善良柔弱的民女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恶人横行、官吏昏聩、司法腐败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饱受欺凌的下层民众的深刻同情,表达了伸冤雪恨、惩恶扬善的强烈愿望。
总结全文,完成课堂练习。
书后三、四。
教学重点
对“三桩誓愿”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书后三、四
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元杂剧的角色和组成部分。
2、元曲四大家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一、分析第一部分
1、朗读这一部分的唱词。
2、分析《滚绣球》
(1)《滚绣球》这支曲子的2、3、4句在意思和感情是是怎样层层推进的?
(3)文中的四个典故以及涉及到的人物分别是什么?
明确:苌弘化碧——苌弘;望帝啼冤——杜宇;六月飞霜——邹衍;亢旱三年——汉代东海孝妇
总结:以上三个场面的展开,自始自终贯穿了一个“冤”字,由冤生怨——由冤生悲——由冤生誓,层次推进,前两个场面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坚贞刚烈和善良敦厚的一面,最后一个场面则更集中、更充分地表现了窦娥对含冤而死的不甘心、不瞑目,突出了她强烈的叛逆反抗精神。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那就是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对统治阶级昏庸残暴的控诉和对窦娥美好心灵及其反抗精神的热情赞颂。
明确:共三个场面,即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可概括为:押赴刑场。
(二)“刽子云”至“负屈衔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可概括为:刑场诀别。
(三)“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可概括为:刑场誓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