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2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72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72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72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道路坎坷,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一路艰辛,浇不灭必胜的信心! 第1页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数学“导、学、练、评、批”学案式教学模式

年级:七年级下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马少军 时间:4月13日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课题:7.2.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学习目标: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简便性。

2、正确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位置,会利用方向角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正确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位置,会利用方向角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根据给定点的坐标建立坐标系描述图形中点的坐标。 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右边图形是大武口市区图的一部分,如何正确表示图中的单位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例1、如图是某中学的校区平面示意图(一个方格的边

长代表1个单位长度),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用坐标表示校门、图书馆、花坛、体育场、教学大楼、国旗杆、实验楼和体育馆的位置. 归纳步骤: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1)建立 ,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 ,确定x 轴、y 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 ;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练习1:如图,是某野生动物园的平面示意图. 建立适当的直角

坐标系,写出各地点的坐标,并求金鱼馆与熊猫馆的实际距离.

比例尺:1∶10000虎山

象馆熊猫馆

猴山金鱼馆

大门第1题图

道路坎坷,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一路艰辛,浇不灭必胜的信心! 第2页

三、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位置

例2:如图是小明家和学校所在地的简略图。已知图上OA=1cm ,OB=1.4cm ,OD=2cm ,为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处表示小明家):

(1)图中到小明家距离相同的有哪些地方?

(2)已知学校距离小明家,那么以小明家为观测点,商场、学校、

公园、停车场分别在什么位置?

归纳步骤:

用“方位角+距离”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平面内物体的位置时需要两个数据:一是______;二是______,只有其中一个数据,无法确定其位置,一般先指出______,再指出______.

课后练习:2、 长方形零件如图(单位: m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孔心的位置.

3、

2014-2015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student

2014-2015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已知集合{|0}A x x =>,则( ) A .0A ∈ B .0A ? C .A φ∈ D .A φ? 3.已知全集U R =,则能表示集合M ={-1,0,1}和2{|0}N x x x =+=的关系的韦恩图是( ) A . B . C . D . 4.如果幂函数()f x x α=的的图象经过点(2 ,则(4)f 的值等于( ) A .16 B .2 C . 1 16 D . 12 5.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 A. 2 1y x = (x R ∈且0x ≠) B. 1()2 x y =(x R ∈) C.y x =(x R ∈) D.3y x =-(x R ∈) 6.函数()23x f x x =+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2,-1) B. (-1,0) C. (0,1) D. (1,2) 7.若函数(2)23g x x +=+,则(3)g 的值为( ) A .9 B .7 C .5 D .3 8.若非空数集{|2135}A x a x a =+≤≤-,{|3B x x =<或22}x >, 则能使A B φ=成立所有a 的集合是( ) A .{|69}a a ≤≤ B .{|19}a a ≤≤ C .{|9}a a ≤ D .φ 9.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则一定有( ) A .423()(1)4f f a a ->++ B .42 3()(1)4f f a a -≥++ C .423()(1)4f f a a -<++ D .42 3()(1)4 f f a a -≤++ 10. 函数1()x f x a a =-(0a >,且1a ≠)的图象可能是( ) 11.设函数1 2 21,0()log ,0x x f x x x -?-≤? =?>??,若0()1f x >,则0x 的取值范围是(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2014~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2014~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 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 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 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 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 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2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 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 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 ℃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 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 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课后作业】P5第1、2题 【板书设计】: 【总结反思】:

宁夏石嘴山市2020版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宁夏石嘴山市2020版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设集合,,若动点 ,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2. (2分)直线xsinα+y+2=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 [0,π) B . ∪ C . D . ∪ 3. (2分)直线y=2x+1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A . y=-2x+1 B . y=2x-1 C . y=-2x-1 D . y=-x-1 4. (2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期末) 已知圆与圆,则圆与圆

位置关系() A . 外离 B . 外切 C . 相交 D . 内含 5. (2分)已知直线l丄平面,直线平面,则“”是“”的() A . 充要条件 B . 必要条件 C . 充分条件 D .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 (2分) (2018高二上·巴彦期中) 若方程表示一个圆,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7. (2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从一个圆柱中挖去一个以圆柱的上底面为底面,下底面圆心为顶点的圆锥而得到的.现用一个平面去截这个几何体,若这个平面平行于底面,那么截面图形为()

A . B . C . D . 8. (2分) (2018高一下·西城期末) 方程表示的图形是() A . 两个半圆 B . 两个圆 C . 圆 D . 半圆 9. (2分) (2018高二上·西宁月考) 设P是直线外一定点,过点P且与成30°角的异面直线() A . 有无数条 B . 有两条 C . 至多有两条 D . 有一条 10. (2分) (2016高二上·抚州期中) 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E是侧棱BB1的中点,则直线AE与平面A1ED1所成角的大小为() A . 60° B . 90° C . 45° D . 以上都不正确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1. 有理数: ⑴ 凡能写成q (p,q 为整数且p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 P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二不是有理数; (3) 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 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 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自然数=0和正整数; a >0 a 是正数; a v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正数或0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 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 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 a-b 的相反数是b-a ; a+b 的相反数是-a-b ; ⑶相反数的和为0二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⑷相反数的商为-1. (5) 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w w w .x k b 1.c o m 4. 绝对值: (1) 正数的绝对值 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 等于它的相反数; (1) 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 0小; (2)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 -1 , -2 , +1, +4, -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 6.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精品文档 (2)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正整数 整数丿零 ②有理数彳 [负整数 分数J 正分数 分数负分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 距离; 0) (2)绝对值可表示为: a (a=0) [-a (a<0) lai ⑶ 」=1 二 a A 0 ; 1 二 a <0 ; a a ⑷|a|是重要的非负数, 即 1 |a| > 0,非负性 _ Ja {a> 0) ,-a g0) ,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5.有理数比大小: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若角120°的终边上有一点(﹣4,a),则a的值是() A . B . C . D . 2. (2分) (2017高一上·惠州期末)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A . 8π B . 4π C . 4 D . 8 3. (2分) (2017高一下·安平期末) 圆x2+y2﹣6x+4y=3的圆心坐标与半径是() A . B . C . (﹣3,2)4 D . (3,﹣2)4 4.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 相交

B . 相切 C . 相离 D . 位置关系不确定 5. (2分)下列函数中,周期为,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A . B . C . D . 6. (2分)从圆x2+y2﹣2x﹣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条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 A . B . C . D . 0 7. (2分)(2016·赤峰模拟) 若关于x的不等式a﹣ax>ex(2x﹣1)(a>﹣1)有且仅有两个整数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 . (﹣, ] B . (﹣1, ] C . (﹣,﹣ ] D . (﹣,﹣) 8. (2分) (2019高一上·郁南期中) 使成立的的一个变化区间是()

A . B . C . D . 9. (2分)(2017·晋中模拟) 若圆C1(x﹣m)2+(y﹣2n)2=m2+4n2+10(mn>0)始终平分圆C2:(x+1)2+(y+1)2=2的周长,则 + 的最小值为() A . B . 9 C . 6 D . 3 10. (2分)(2016·新课标Ⅰ卷理) 若将函数y=2sin 2x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则评议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 . x= –(k∈Z) B . x= + (k∈Z) C . x= –(k∈Z) D . x= + (k∈Z) 二、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11.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期中) 已知扇形的弧长为,半径为1,则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扇形的面积为________. 12. (1分)tan1860° 的值是________.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 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第1页共149页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 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 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 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 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 ∠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第2页共149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集合A={x∈N|0<x<4}的真子集个数为() A . 3 B . 4 C . 7 D . 8 2. (2分)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弦值为,则此直线的斜率为() A . B . ± C . D . ± 3. (2分)下列四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 f(x)=, g(x)=x B . f(x)=x,g(x)= C . f(x)=, g(x)= D . f(x)=|x+1|,g(x)= 4. (2分) (2016高一上·汉中期中) 如果函数f(x)=x2+2(a﹣1)x+2的单调减区间是(﹣∞,4],则a=()

A . 3 B . ﹣3 C . 5 D . ﹣5 5. (2分)“a=﹣1”是“直线a2x﹣y+6=0与直线4x﹣(a﹣3)y+9=0互相垂直”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2分) (2019高一上·杭州期末) 已知函数为奇函数,为偶函数,且,则 A . B . 2 C . D . 4 7. (2分) (2017高二上·潮阳期末) 已知a= ,b=log2 ,c= ,则() A . a>b>c B . a>c>b C . c>a>b D . c>b>a 8. (2分)已知集合,则()

A . B . C . D . 9.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月考) 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B . C . D . 10. (2分)(2019·北京模拟) 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所有面中最大面的面积是() A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下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下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2019·全国Ⅰ卷文) 设z= ,则|z|=() A . 2 B . C . D . 1 2. (2分) (2019高三上·广东月考) 在中,,,,则() A . B . 或 C . 或 D . 3. (2分)(2020·驻马店模拟) 已知向量,满足| |=1,| |=2,且与的夹角为120°,则=() 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二下·潍坊期中) 某个部件由三个元件按图方式连接而成,元件1或元件2正常工作,

且元件3正常工作,则部件正常工作(其中元件1,2,3正常工作的概率都为),设三个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均服从正态分布N(1000,502),且各个元件能否正常工作相互独立,那么该部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000小时的概率为() A . B . C . D . 5. (2分) (2018高一下·北京期中) 设,向量,,若,则等于() A . B . C . -4 D . 4 6. (2分) (2019高二上·山西月考) 在△ABC中,,则 =() A . 16 B . -16 C . 9 D . -9

7. (2分) (2017高一下·牡丹江期末) 长方体中,,则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 B . C . D . 8. (2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如图,在中,,,,则 () A . B . 3 C . D . -3 9. (2分)(2016·温岭模拟) 已知实数x,y满足xy﹣3=x+y,且x>1,则y(x+8)的最小值是() A . 3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数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 4 题;共 8 分)
1. (2 分) (2019 高三上·长沙月考) 若 点在( )
,则复数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2. (2 分) (2018 高二下·辽宁期末) 已知
,则
的最小值等于( )
的内角
( 为虚数单位)对应的 对的边分别为 , , , 且
A. B. C. D. 3. (2 分) 在 为( ) A. B. C. 或 D. 或
中, 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已知
第1页共8页
则 B 的大小

4. (2 分) 已知方程 x2﹣2ax+a2﹣4=0 的一个实根在区间(﹣1,0)内,另一个实根大于 2,则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是( )
A . 0<a<4 B . 1<a<2 C . ﹣2<a<2 D . a<﹣3 或 a>1
二、 填空题 (共 12 题;共 12 分)
5. (1 分) (2017 高一下·潮安期中) 若点 P(1,﹣2)为角 α 终边上一点,则 tanα=________.
6. (1 分) (2018 高一上·浙江期中) 已知扇形的弧长为 的面积为________.
,半径为 1,则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扇形
7. (1 分) (2019 高一上·泉港月考) 若点 ________.
是角 终边上的一点,且
8. (1 分) (2018 高一上·台州期末)
=________弧度,它是第________象限的角.
,则
9. (1 分) (2019 高二上·淄博月考) 已知命题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10. (1 分) (2018 高一下·通辽期末) 在 为________.
中,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的长
11. (1 分) (2019 高一下·揭阳期中)
= ________.
12.(1 分)(2016 高一上·如皋期末) 已知 sin(α+β)= ,sin(α﹣β)= ,则 13. (1 分) 化简 cos(α+45°)cosα+sin(α+45°)sinα=________.
的值为________.
14. (1 分) (2020 高一下·上海期末) 函数

的值域为________.
15. (1 分) 已知 α∈(
,π),cosα=﹣ ,则 tanα=________;tan(α+
第2页共8页
)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