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子兵法》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的智慧

生命科学学院 2010级李积锋 1241410007

【摘要】《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孙子兵法》被奉为世界兵学圣典、哲学著作、战略竞争获胜的法宝,其旺盛的生命力正在于其蕴含的哲理奥义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成为各学科各领域的智慧源泉。《孙子兵法》走向世界各个领域,无论军事政治、外交还是经济、文化等的领域,都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为其痴迷。

【关键词】孙子兵法谋略战争军事商战经营管理

1孙子简介

1.1《孙子兵法》的介绍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到日本,十八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法、英、德、俄等译本,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译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1.2 孙子的介绍

孙武(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80年),字长卿,被后世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他出生于齐国。但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于是他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在吴国的都城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伍子胥便将孙子推荐给了吴王。孙子晋见吴王,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吴王任命孙子为将军,孙子后来助吴王攻克楚都,北威齐鲁,南服越国,使吴国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军事理论家。

2孙子的重要思想

2.1 重战思想进

重视战争、研究战争是《孙子兵法》关于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它以“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警示凸现了重战思想。

春秋时期,中国进入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阶段。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动荡剧变状态,呈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残暴战争画卷。《孙子兵法》的重战思想虽然侧重于战争的历史必然性和实际功利,但并没有忽视和淡化战争的残暴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既是对战争残暴性的概括,也是对战争客观必然性和实际功利的描述。孙子的“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的论断,把战争的害和利完全统一起来了。孙子的出身和生命历程使他不仅具备对战争残暴性的直接体验,而且还对战争客观必然性具有深刻的认识。孙子正是在战争残暴性和客观必然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孕育了重战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非战”、“反战”思想并不占上风。尚武、崇战精神对汉唐辉煌业绩的开拓起着积极作用。至宋,中国文化发生了转向,战争观念也起了根本性变化,在治国思路上推行扬文抑武的文化思想政策,结果造成宋朝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战争以及战争准备是必须极为重视的国之大事。结合宋代扬文抑武的历史教训,人们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孙子所言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警示所具有的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等等所有的称谓和说法,都不能排斥和否定军事的竞争。单纯的军事竞争,固然不能立足并称雄于世界,但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国家最大、经济最发达都只是空谈。

现在的中国,当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武力又成为和平统一的最后保证时,人们不能不进一步审视战争问题。《孙子兵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成就,它所揭示的战争理论,对于今人思考战争问题,仍具有思想的滋养作用。

2.2 慎战思想

孙子强调战争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关心的是如何把握和处理现实的战争。他从战争残暴性以及对国家、民众极端重要性中导出慎战思想。在孙子看来,任何战争都是关系到民众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都必须慎重对待。

他讲“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孙子·火攻篇》)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是说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是说将帅不可因一时气忿而出阵求战,其主旨都是反对情绪化的因素而轻启战端。

慎战的基本原则是“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于利而动”不是说凡符合国家利益就一定用兵,国家利益就一定要靠战争去争取。战争从各自利益出发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但从更高的战略层次考察,使战争行动符合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也就是国家整体和长远的战略安全利益。这是孙子“慎战”思想的出发点。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局部战争为战争主要样式的今天,孙子的这一慎战思想确实值得人们“虑之”、“修之”。人们对待当今的战争,不仅要考虑能不能打赢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战争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是不是更有利我之战略发展。

2.3 不战思想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名言是是他不战思想的体现,孙子洞察了战争的本质,把握住了战争的政治属性,必须从政治的视野运用一切手段进行战争。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局部战争为战争主要样式的今天,孙子的这一不战思想确实值得人们“虑之”、“修之”。人们对待当今的战争,不仅要考虑能不能打赢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战争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是不是更有利我之战略发展

孙子有着政治家的视野和智慧,他不是单纯地从“打仗”的角度论兵法,不是就兵法而论兵法,而是从政治的高度论兵法。他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最终决定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的,它是最大的“政治”。要解决这个最大最剧烈的政治冲突,必须动用包括诉诸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间谍的、舆论的、武力的等种种方法,来化解矛盾,战胜敌人,夺取胜利。凡是能够用别的手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绝不用最后的诉诸武力的手段。如能通过全方位工作,使敌举国、举军不战而降,达成政治目的,这无疑是上等战略家的不懈追求。所以他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孙子·谋攻篇》中的另一段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它们之间不是平行的孤立的关系,伐谋是最高层次,它包含了伐交、军事准备、军事威慑等所有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所谓伐谋是在政治的视野下,全方位采取措施,即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舆论宣传的、军事威慑的等各种手段一起下手,在未真正诉诸兵刃前就达成政治目的,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等的用兵方略。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真正能把战争控制在最小的频率内,真正能减少人类在战争中的损失,真正能极大地控制战争的规模和惨烈度的。如果世界上的政治和军事代表人物都能站在全球政治的高度,遵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原则,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及其规模将极大地减少,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将大幅度减少,人类文明将提高一个层次。这是是《孙子兵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3 孙子在军事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古代《孙子兵法》就被世人所重视,到了宋代,官方正式定《孙子兵法》为“武经七书”之首。到了现代《孙子兵法》再次被世人所重视。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美国陆战队指挥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

许多出台的现代军事理论都是依据《孙子兵法》创立的。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理查德·劳伦斯中将在阐述《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时,认为这一作战原则所根据的原理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在海湾战争中,《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媒体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中央司令弗兰克斯是个熟读《孙子兵法》的人。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采用的许多战法都与孙子的思想相合,其中,孙子的“用间”思想不战而下巴格达之役堪称一绝。《孙子兵法》对其他国家的作战理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