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从《孙子兵法》到当代大学生素质摘要: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这个社会及民族以及个人的发展要求,本文从《孙子兵法》内容浅谈《孙子兵法》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厉害关系。
关键词:《孙子兵法》谋略战术素质竞争人文素养中华武德文化源远流长,初萌于炎黄氏族的融合,文明奠基于孙武。
《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短兵相接,没有血流成河,但学习,是年轻的我们现在的首要大事,如何利用这大学四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是这四年里的大事,在竞争激烈的校园里,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得不察也,我们不得不郑重的思考,好好酝酿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
利用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下来的战略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也是生活在当前复杂社会形态下的新青年不可或缺的斗争思想。
同时,随着大学生军训工作不断深入健康地向前发展,高校军事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门必修课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轨道, 高校军事教学的实践证明高校军事理论课不仅是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2500年前大军事家孙武所撰。
它以军事理论专著的形式,总结了春秋末及以前的战争经验,奠定了中国古典兵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外军事和谋略史上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孙子兵法》之所以倍受人们的推崇, 影响遍及世界, 其主要原因就是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客观规律的“善战”思想。
所谓“善战”, 就是以最优的方法夺取战争胜利。
尤其是书中阐述的“奇正”、将之“五德”、“避实击虚”等原则,对今天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深刻的启迪。
所以,《孙子兵法》的原理不仅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
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很大启示,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研究、应用《孙子兵法》, 从而拓宽思维空间,利于开拓进取,取得创业成功。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孙子孙子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代许多企业家都将孙子兵法运用在战略管理当中,本文就提供了3篇2000字左右优秀孙子兵法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有关孙子兵法论文范文:标题:对孙子兵法中“驭人”的管理学分析摘要:自古以来,管理无非是对“人”和“事”两方面的管理,而《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书库的瑰宝,被誉为百科全书,它短短6000多字,但是其中涉及的管理学思想却为后人推崇和钦佩。
本文将从对人的方面来研究《孙子兵法》中“驭人”的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意义,具体分析现代管理者的领导素质、领导艺术以及对下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管理者;领导艺术;管理方法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
”无论是古代成名的帝王还是现代商业中大佬,他们的成功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懂得用人、驭人,李嘉诚也说过:我的成功取决于愿意为我和集团肝脑涂地的团队。
所以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如果不会用人,又不懂得如何“驭人”,那么他只能如项羽般留下“奈若何”的叹息!二、管理者应该具有的领导素质(一)出其不意的“奇正原理”奇正原理来源于孙子兵法中第五篇.兵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奇正管理是策划的第一大原理,它是思维创新的核心表现。
我们在策划对手时,也正是对手在策划我们的时候,奇于对方之外则胜,奇于对方之同则平,奇于对方之内则败。
三十六计浅谈范文三十六计通读完《三十六计》,突然萌生出一个疑惑。
三十六计,在乱世纷争里固然能体现出它的战略价值。
但是,之于当下,换言之,之于和平盛世,它的意义价值还有那么大吗?我想,无论是说研究它有价值还是研究它无意义,两方各有其说辞。
在此我仅从三十六计最朴素的研究方面来叙述。
无用论。
乱世纷争,无法律准绳可言,黎民性命无从保障,各方诸侯也是枕戈待旦,以防被吞并。
各方诸侯,为了自己能够一统天下,不惜用尽阴谋阳谋,不惜背叛与攻伐,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实现抱负的过程中,不必太多计较人情得失。
比如,我攻取了你的地盘,并顺带将你追杀,我则不会有后顾之虞,不会担心你日后东山再起,再与我争夺江山。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用三十六计的话,虽然能够一时占尽上风,独领风骚。
但是,潜龙勿用,那些与你竞争的人,不再像乱世能够斩草除根,同时我们从客观上讲,对方必然会记恨在心,伺机报复,这样,对方会始终是你的眼中钉肉中刺,对方视你亦如是。
所以,回过头来想,我们使用计谋谋取到一时的胜利,但是我们输了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与善意。
把答案交给时间,我们又该怎么拥有先见之明,去判断利弊孰大孰小呢?有用论。
虽然我们在和平盛世无法对对方斩草除根。
但是我们也不必摒弃三十六计而不用,毕竟,三十六计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一直在人的思维活动里进化,而我们也在不同的环境里进化发展。
古语云:“或跃于渊”,只要我们在用计谋定局面以后,能够居安思危,亢龙有悔,用实际行动打动对方,从仁义之根本上,使对方心悦诚服,那么又何尝不会达到双赢之局面。
久而久之,对方也自会明白,何谓终日乾乾,何谓飞龙在天。
二者相较,我更青睐于后者,不仅是因为我对三十六计中古人智慧的钦佩,更是因为它时时刻刻体现着三十六计的时代性。
战争从来不只是马革裹尸,龙战于野,它也包含我们肉眼不可洞察的战争,有时候这样的战争更加惨烈。
而我们选择以何种方式出场,也决定着我们会如何谢幕。
一言蔽之,战争无处不在,愿我们当下人在战争中以三十六计为衣裳,在日薄西山之时优雅谢幕。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孙子兵法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孙子兵法论文课次一、二节班级、学号《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姓名:授课老师:院系名称:专业名称:2011年5月22日《孙子兵法》对立与统一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矛盾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上。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统一。
一、义与利的统一:就是说战争这个东西肯定不好玩,要死人的,从道德的意义上讲、从人道的意义上讲,战争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从实际的利益来讲,战争又是不可以没有的。
那么孙子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思想的一个困惑,或者他设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起来。
我们一直以为孙子光讲功利,是,孙子特别强调利。
他一开始就讲了,“兵以诈立,以利动”,就是说军队打仗,就是根据利益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打,或者怎么打。
那么他讲“非利不动”,就是没有利益就不要打,得不到好处就不要动,不到威胁的时候,不要动用军队。
他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利,他说“合于利而动”,就是说符合利益,有利益可取,军队打;“不合于利,而止”就停下来不要打,他确实是个功利主义这个立场。
但是孙子难道就不讲道德?孙子是很讲道德的,孙子他要“上兵伐谋”,他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战争效果。
他本身就是人道的做法,他要提倡“伐谋”“伐交”,就是说要打外交战,要谋略打败敌人,而反对“伐兵”,就是公开打仗,他最反对的是“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那么他也是考虑到人员伤亡,要减轻伤亡,他本身也是有道德的含义在里面。
那么这个就是说,他是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讲道德,实际上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呢?就是说游戏要有规则,道德要有底线。
做什么事情我认为都是既要讲究利,又要讲究义,道义跟功利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力量实力跟谋略的统一。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讲谋略的,它非常注重实力,它跟《三十六计》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十六计》是玩空手道,做无本生意的事情。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商业、政治、外交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这部兵书强调了战争的策略、战术以及对战争全局的把握。
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观点,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它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任何竞争或挑战时,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手的实力和策略,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从而增加获胜的机会。
“兵者,诡道也”则体现了战争中的谋略运用。
在战场上,不能一味地遵循常规,而要善于运用各种战术和策略来迷惑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一思想在商业竞争中同样适用。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创新,打破常规,推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再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并非是说要避免战争,而是强调通过战略布局、外交手段等非武力方式,达到不通过战争就能使对方屈服的目的。
这种思维在国际关系中尤为重要,通过外交谈判、经济合作等手段解决争端,往往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十六计》则是一部总结了古代战争中各种智谋策略的典籍。
每一计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比如“瞒天过海”,指的是故意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从而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可能会通过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暗中进行重要的战略部署。
“围魏救赵”是一种巧妙的解围策略。
当直接救援面临困难时,通过攻击敌人的要害部位,迫使敌人回救,从而解除危机。
这启示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借刀杀人”并非是鼓励使用阴谋诡计,而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商业竞争中,可以借助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或者利用行业的趋势和政策,来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逸待劳”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待敌人疲惫之时再出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这部流传千年的兵法奇书,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早年就对他的神奇感到十分震惊与好奇。
近日,通过“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选修课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此,先浅谈一下对孙子兵法的认识。
孙子兵法里可分为计篇﹑作战篇﹑谋功篇﹑形篇……每篇文章都有讲作战的重要因素。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战争想要大获全胜必须具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将军也应该具备,智﹑信﹑仁﹑勇﹑严。
也应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意思是哪一方得国君政治清明,哪一方占得天时﹑地利,哪一方的军队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更好。
三十六计可分为六套战计。
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摘于互联网)
不管是孙子兵法,还是三十六计,都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精华。
虽然在选这门课前,我已经读过介绍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书了,但是读后仍然不太能理解,比如假痴不癫,上屋抽梯,静不露机等等不容易懂。
然而,在课上,通过观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连续剧以及倾听老师深刻的讲解,却让我在轻轻松松中理解到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妙用。
作为一部不错的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借用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的战国著名谋略家孙膑和庞涓二人斗智斗谋的故事,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融为一体,形象地演绎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内容。
全剧一计一集,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故事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来叙述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在战国时期是如何被孙膑巧妙运用的。
如今的时代已非昔日可比,人类文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速度大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然而,就是在这样
的时代,我们仍然越来越来认识到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重要,正如德皇威廉二世被黜后曾叹息说:若能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绝不会遭受亡国的痛苦了。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说起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我们自然能想到战争上的计谋。
如今,我国的国际形势并不十分乐观,东有朝鲜和韩国火药味十足,以及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领土争端,南有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对南海的领海争端和岛屿争端,已经和印度的边界划分的争端,在外,更有美国这一庞然大物在虎视眈眈。
这一切隐约与战国时期列强争霸略有相同,这就需要政府能灵活运用好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处理好各种争端事件,一旦发生战争,充分运用,一举取胜。
其实,现今的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主,政府会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但是,这样就可以说,在和平时代下,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就没有用了吗?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正如商场如战场,在经济利益的争夺时,同样需要充分运用好孙子兵法和
三十六计。
不仅仅是商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政治、外交、经济、体育等,只要对其运用得当就能产生颇为可观的效果。
这对于现在这个和平年代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意在从中汲取为人处世之法,也意在能够成功运用。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选修课,不仅仅加深了我对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理解,更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同时引起了我研究它们的兴趣,可谓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