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视频教学素材实验报告

制作视频教学素材实验报告

制作视频教学素材实验报告
制作视频教学素材实验报告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附页:(共页,第页)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多媒体素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制作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教学素材。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根据自己专业教学内容相应的主题。

2. 围绕主题,获取制视频教学素材所需的素材。

3. 素材优化处理(画面尺寸、压缩等)。

4. 利用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裁剪、合成、特效等),设计制作一个视听效果好的有创意的视频教学素材(作品)。

5. 上交制作视频的原素材、软件源文件和结果文件(压缩包)。

三、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Wondows、视频处理软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启动……软件……

2.导入……文件……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素材文件:……

结果文件:源文件……,播放文件……

六、实验心得

本作品在……方面可进一步改进……

通过实验,……,……

燕山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带数据)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及输出时域函数的表达式。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各项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 实验步骤 1、按图1-2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注: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电阻。不需再接。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接好。将信号形式开关设为“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 ,周期为10s 左右。 3、将方波信号加至比例环节的输入端R(t),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R(t)端和输出C(t)端。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出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5、再将各环节实验数据改为如下: 比例环节:;,k R k R 20020010== 积分环节:;,u C k R 22000== 比例环节:;,,u C k R k R 220010010=== 惯性环节:。,u C k R R 220010=== 用同样的步骤方法重复一遍。 四、 实验原理、内容、记录曲线及分析 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结构框图、传递函数、阶跃响应、模拟电路、记录曲线及理论分析。 1.比例环节 (1) 结构框图: 图1-1 比例环节的结构框图 (2) 传递函数: K S R S C =) () ( K R(S) C(S)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规划设计模型制作专业班级:城乡规划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刘琰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江宁校区总体规划模型制作实验学时:24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实验楼B203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刘琰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学习利用规划模型分析总平面的布局 2、学习规划模型的制作方法 要求:在读懂图纸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功能、结构、环境、流线、体量、外观、平面到剖面、几何关系、基本形状、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总体分析, 理清建筑平面和空间的组成关系,理清建筑与道路的关系,最后完成规划 模型的制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测绘工具 三棱尺(比例尺) 、直尺、三角板、弯尺 (角尺) 、圆规、游标卡尺、蛇尺等。 2.剪裁、切割工具 勾刀、刻刀、裁纸刀、角度刀(45o) 、切圆刀、剪刀、手锯、钢锯、电磨机、电热切割器等。 3.打磨喷绘工具 砂纸、锉刀、什锦锉、木工刨、台式砂轮机。 4.粘合剂 三、实验过程

第一次模型制作实验课在工科楼模型教室,之前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跟我们讲解了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等基本知识,发任务书。 这一次在模型教室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往届做的模型,看到学姐学长的作品时,感觉有点震惊,稍微有点不自信,但是在我们仔细参观与讨论我们自己组用的材料与制作流程后,我立马又斗志昂扬了起来。参观完往届作品后,我们确定小组成员,小组开始确定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大致分配了任务,男生做模型,女生做细节部分。我们组的组员经过积极热烈的讨论,初步确定了地形,草,建筑的材料,地形采用灰色纸板,草为普通草皮,多数建筑为PVC板为骨架,少部分为泡沫,同时大概制定了制作流程与方案。 方案确定后,我们小组成员在第二天就全部出发去购买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我们按着讨论后的清单购买,包括灰色的卡纸、厚泡沫板、薄木板、PVC板、树粉、树干,草皮,胶水等一系列材料。 感悟:在此次购买中,我们小组有着很激烈的讨论,虽然在昨天已确定好清单,但是到了店里发现我们考虑的还是不够周全。 第二次模型制作实验课我们通力合作,用木板做底将买来的厚泡沫板做第二层底,上面再铺一层厚的PVC板,层与层之间用双面胶与泡沫胶粘合。其实我们在黏板的事先并没想好用什么黏,我们是在仔细观察了其他的组用的粘合材料后经过比较后讨论决定的,这也算取长补短了。我们一边黏一边试试粘合的效果,感觉比较结实。然后用复写纸将打印好的cad 地形描到买好的灰色卡纸上,而我则负责将地形上的绿地剪出来,作为之后剪草皮的模板。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因为老师给我们的学校地形

PPT的实验报告[新版].doc

膈莅蕿罿 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验名称: 学院:专业: 报告人:级: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过程②按时文稿播放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㈠powerpoint的启动及其窗口 ⒈大纲窗格 ⒉演示文稿编辑区⒊备注区 ㈡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 ⒈演示文稿的创建⒉插入对象 ⒊演示文稿的保存⒋演示文稿的关闭⒌演示文稿的打开 ㈢演示文稿视图 ⒈普通视图 ⒉幻灯片浏览视图⒊幻灯片放映视图 ㈣格式化幻灯片 ⒈文本格式化⒉修饰幻灯片背景⒊使用配色方案⒋修改母版⒌应用版式⒍应用模板 ㈤管理幻灯片 ⒈选择幻灯片⒉删除幻灯片 ⒊插入新幻灯片⒋移动与复制幻灯片 ㈥幻灯片的放映 ⒈默认的播放效果 ⒉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⒊设置动画 ㈦打印幻灯片㈧应用举例 ㈨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 ⒈个人简历的制作⒉旅游推荐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展示 (1)powerpoint的启动及其窗口 执行“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命令,或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快捷图标,打开powerpoint应用程序窗口(2)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 1、演示文稿的创建 建立第一张文稿 启动powerpoint后,演示文稿编辑区显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用户可以先单击标题文本框,输入文本“深圳大学信息学院”。 建立第二张文稿

执行“插入”菜单的“新幻灯片”命令,powerpoint会自动增加一张版式为“标题和文 本”的新幻灯片。 2、插入对象 插入对象 在powerpoint中可以插入的对象包括了文本、艺术字、表格、图形和图片等。使用插入 对象可以丰富幻灯片的内容。 使用“插入”菜单的“对象”命令,出现“插入对象”对话框。 [羃袅莄蕿] 选择“新建”则直接从应用软件中创建;选择“由文件创建”则插入内容为已存在的对 象文件。 powerpoint也提供了一些剪贴画,可使用“插入”菜单的“图片”→“剪贴画”命令插 入剪贴画。如图6-6为插入了剪贴画的幻灯片。 单击“绘图”工具栏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可插入艺术字。 插入图片 3、演示文稿的保存 演示文稿建立完毕,使用“文件”菜单的“保存”命令保存文稿。首次保存会出现“另 存为”对话框,可以选择保存的位置、类型、文件名,再次则不在出现。若希望改变某些保 存选项,可使用“文件”菜单的“另存为”命令。 演示文稿存盘后,其文件扩展名为.pps。 4、演示文稿的关闭 使用“文件”菜单的“关闭”命令可关闭暂时不再使用的演示文稿。 5、演示文稿的打 开 执行“文件”菜单的“打开”命令可以打开一个已存在的演示文稿。篇二:ppt实验报 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office软件的编辑制作环境;熟练掌握 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掌握 课件基本动态的设置和交互创建方法。 2.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学生 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实验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肄芅蚁螃] 实验内容:利用powerpoint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结合 自己的专业,选择了比较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该课程,更好的理解该课 程教学的重难点,学习更多的知识。 [芁螀袈羀] 四、操作步骤 [蒂蚁罿蒂] 1.首先准备好要做成模版的图片,打开powerpoint并新建一个空白的ppt文档。 2.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进入母版编辑状态。??点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图 片”按钮(或按“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中要做为模版的图片,确定。并调整图 片大小,使之与母版大小一致。 ?? 3.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使图片不能影响对母版排版的编辑。

南理工机械院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模拟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根据等效仿真原理,利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构成电子模拟器, 以干电池作为输入信号,研究控制系统的阶跃时间响应。 二、实验内容 研究一阶与二阶系统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系统阶跃时间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 a. 电容值1uF,阶跃响应波形: b. 电容值2.2uF,阶跃响应波形:

c. 电容值4.4uF,阶跃响应波形: 2?—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 U r= -2.87V R°=505k? R i=500k? R2=496k 其中

T = R2C U c C:)=「(R/R2)U r 误差原因分析: ①电阻值及电容值测量有误差; ②干电池电压测量有误差; ③在示波器上读数时产生误差; ④元器件引脚或者面包板老化,导致电阻变大; ⑤电池内阻的影响输入电阻大小。 ⑥在C=4.4uF的实验中,受硬件限制,读数误差较大3?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a.阻尼比为0.1,阶跃响应波形: b.阻尼比为0.5,阶跃响应波形:

4.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 E R w ( ?) 峰值时间 U o (t p ) 调整时间 稳态终值 超调(%) 震荡次数 C. d. 阻尼比为0.7,阶跃响应波形: 阻尼比为1.0,阶跃响应波形: CHI 反相 带宽限制 伏/格

四、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在二阶模拟系统中 设置开关K1和K2 ,而且必须 同时动作? 答:K1的作用是用来产生阶跃信号,撤除输入信后,K2则是构成了C2的 放电回路。当K1 一旦闭合(有阶跃信号输入),为使C2不被短路所以K2必须断开,否则系统传递函数不是理论计算的二阶系统。而K1断开后,此时要让 C2尽快放电防止烧坏电路,所以K2要立即闭合。 2.为什么要在二阶模拟系统中设置 F3运算放大器? 答:反相电压跟随器。保证在不影响输入和输出阻抗的情况下将输出电压传递到输入端,作为负反馈。 实验2模拟控制系统的校正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校正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大学 数学课件制作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课件制作课件题目:空间曲面 专业: 班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成绩评定: 填写日期:201年月日

空间曲面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课件制作(2)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 课件名 空间曲面 称 问题背景描述: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函数,为了便于研究,通常希望借助图像来直观的进行分析。在解析几何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空间曲面的表达形式,其中很多空间曲面也有相应的参数表达形式,可是光有表达形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空间曲面的图形,熟悉它在空间的立体构成曲面,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相关数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借 Mathematica7数学软件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绘制空间曲面的问题。 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Mathematica7画空间曲面的基本操作; 用Mathematica7软件画空间曲面图,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软件进行图形的描绘。 实验所用软件及版本: Mathematica7以上版本 主要内容(要点): 通过使用ParametricPlot3D命令绘制空间参数曲面,滑动控件按钮,图形可以发生动态变化;也可以选择改变图形的大小范围和描绘图形的点的个数,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空间曲面图。通过对图形直观形象地观察,来深入理解与掌握参数式下的空间曲面图形的绘制。 实验过程记录 在Mathematica环境中输入以下代码:

接着按Shift+Enter就出现课件画面如下图,通过操纵界面上的控件,可得出下面几幅图像,从中分析可得出一些结论。

思考与深入: 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在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通过滑动控件按钮,可以使得该空间曲面图形的形状发生一定的变化,便于感知图形的变动过程;通过ParametricPlot3D绘图表达式,可以将一个空

动画制作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验报告 专业:____教育技术_____课程:__Flash动画制作____ 学号:__2009010239___ 姓名:___欧阳蓉_____ 教师:___刘娟_____ 分数:__________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动画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Flash基础动画制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画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Flash软件界面。 3.了解全部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 4.熟练运用Flash制作简单动画。 二、实验要求 1.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分清实验具体步骤,听从辅导老师的安排。 3.详细如实地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按时写出实验报告(打印稿和word源文件),上交实验作品(flash源文件和swf影片)。 4.爱护实验器材,保持环境整洁、安静。 三、实验器材 1.实验所用计算机 2.Windows操作系统。 3.Flash软件。 4.实验所用动画素材。 四、实验步骤 第一步:FLASH简介与界面认识 第二步:FLASH 工具的应用 第三步:文本的使用 第四步:元件与库的使用 第五步:图层的应用 第六步:逐帧动画的使用 第七步:形状补间动画的使用 第八步:运动补间动画的使用 第九步:色彩补间动画的使用 第九步:引导线动画的使用 五、思考题 1.Flash动画应用在哪些领域以及时代特征? 2.动画中是如何表现人物行走运动? 六、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操作要点 1、重点、难点:形状补间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 2、操作要点如下: 第一步:运用逐帧动画创建蝴蝶的影片剪辑(如图1-1)。

清华大学精仪系--控制工程基础--实验内容与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直流电机双环调速系统实验,此时必须松开连轴节!不带动工作台! 1. 测试电流环特性 ,由于外接霍尔传感器只有一套,有五套PWM 放大器有电流输出(接成跟随器方式,其电流采样输出为25芯D 型插座的17(模拟地),19脚,但模拟地是电流环的模拟地,不是实验箱运算放大器OP07的地!所以,只能用万用表量测。多数同学可用手堵转,给定微小的输入电压(小于±50mV )加入到电流环输入端,再加大就必须松开手,观察电机转速能否控制?为什么?如果要测试电流环静态特性,必须用台钳夹住电机轴,保证电机堵转。所以此项实验由教师按图22进行,这里只给出以下数据: 图 22 电流环静态特性实验接线图 (1)霍尔传感器的校准 利用直流稳压电源和电流表校准霍尔传感器,该 传感器为LEM-25,当原边为1匝时,量程为25A ,而原边采用5匝时, 量程为5A ;现在按后者的接法实验,M R 约500Ω。 (2)然后利用它来测试PWM 功率放大器的静态传递系数。电流环的静态特性如表2所示。注意电机是堵转的!

1V;得到通频带400Hz. 2.根据给定参数,利用MATLAB设计速度环的校正装置参数,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调,到实验室自己接线,教师检查无误后,可以通电调试;首先,正确接线保证系统处于负反馈,如果正反馈会产生什么现象?如何通过开环特性判断测速反馈是负反馈?对此有正确定答案后方能够开始实验。 (1)在1 β和β=0.4~0.5时分别调试校正装置的参数,使其单位阶跃输入的 = 响应曲线超调量最小,峰值时间最短,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特征值; 能够用A/D卡把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中更好! (2)断开电源,记录最佳的校正装置参数; (3)测试速度环静态特性,为加快测试速度,可直接测试输入电压和测速机电压的关系;在转速低的情况下用手动阻止电机的转动,是否会影响转速? 为什么?分析速度环的机械特性(转速与负载力矩的关系曲线称为机械特 性),从而说明系统的刚度。 (4)有条件的小组可测试速度环频率特性(只测量幅频特性)。 (二)电压-位置伺服系统实验 开始,也必须脱开电机与工作台的连轴节!直到位置环调试好后,再把连轴节连接好! 1.断开使能,手动电机转动,检查电子电位计工作的正确性! 2.让位置环开环,利用调速系统,观察电子电位计在大范围工作的正确性,可利用示波器或万用表测试电位计的输出。 3.位置环要使用实验箱的头2个运算放大器,所以必须注意注意位置反馈的极性;为保证位置反馈是负反馈,必须通过位置系统开环来判断,这时位置调节器只利用比例放大器,如果发现目前的接线是正反馈后,怎么接线? 4.将位置环的位置反馈正确接到反馈输入端,利用给定指令电位计,移动它,使电机位置按要求转动。正确后,即可把连轴节连接好,连接连轴节时用专用内六角扳手。这时应该断电! 5.按设计的校正装置连接好,再上电。测试具有比例放大器和近似比例积分调节器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之; 6.测试输入电压-位置的传递特性曲线; 7.用手轮加小力矩估计系统的(电弹簧)刚度。 三、实验报告要求 (一)速度环实验 1.对速度环建模,画出速度环方块图,传递函数图 2.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设计校正装置及其参数; 3.写出实验原始数据,整理出静态曲线和动态数据; 4.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速度环的特点,并写出实验的收获和改进意见; (二)位置环实验 1.对位置环建模,画出位置环方块图,传递函数图;

建筑模型制作报告

建筑模型制作报告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建筑模型制作报告学院:合肥学院 专业:建筑学 年级: 12级(1)班 学号: 姓名:骆家伟 指导教师:张程王恺 一、模型制作的时间:13—14学年8、9两周 二、模型制作的目的 本次实践是建筑学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其主要任务是使我们理解模型制作在作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工具、方法和过程,锻炼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完善我们的设计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建筑模型制作》是我们从图纸到实体之间的桥梁,它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等显着特点。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能培养我们读懂图纸、了解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我国城乡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房地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型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模型制作的内容 1.查找资料老师布置下任务后,我们就对制作建筑模型有了初步的印象。我们查阅书籍并在网上心细查找,最后决定制作现代简约的装饰风

格。该风格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室内的装饰品也不是很多,且制作比较简单,我们初次做模型比较容易接受。 2.完成模型的制作根据所绘制的建筑草图,利用建筑模型所使用的工具(三合板、KT板、双面胶、AB胶、丁字尺、三角板、剪刀等等)正确地表现所选建筑的三维空间,并能做到与平、立、剖面图一致。此外,模型制作尽可能准确细致、简洁美观! 3.成果报告写成果报告,总结这次模型制作的心得体会与成果。其中包括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展与做的不足需要日后改进的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自我。 四:收获与体会 在未开工之前,组员间讨论,分工合作(绘图、收集材料、动手制作);准备用建筑方案。首先,从班里我们已备齐了所有的工具,包括模型刀,丁字尺,三角板,剪刀,模型胶,铅笔,橡皮,双面胶,砂纸,界尺,颜料。选择材料时要考虑的因素①模型的制作速度。②预期达到的修改和实验的程度。③在模型尺寸范围内,材料保持形状和跨度的能力。④模型所反映的组件的厚度。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决定使用木板来做为模型的基本材料,不选用其他的补充材料。接下来就是看似不重要却很重要的一步了,那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装饰风格,对此老师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仔细研究了所有的方案,发现家具是不好做的,因为它小、多,而且还要做的精致,这个部分不仅考验人的耐心也考研人得细心程度。这种装饰风格刚好适合我们的特点,我们自己比较容易专注于细部,在细部打造方面可能会比较有优势,我们认为只有掌握好比例与材料纹理,是比较容易打造出好作品的,若装饰太烦

PPT课件实验报告

P P T课件实验报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附页:(共页,第页)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达到对前面所学的课件素材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巩固。 2.掌握运用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3. 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1、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制作ppt2010(.pptm)课件。例如,物理的学生要选择物理知识点为题材制作课件。 2、课件主题明确、内容结构清晰、版面布局合理、颜色搭配和谐。 3、灵活使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至少使用三种以上的媒体表现形式。 4、设置幻灯片内各对象的动态显示效果及各幻灯片间切换效果。 5、设计选择题、填空题使用触发器交互和控件VBA交互。 6、能按内容模块超链接选择,播放顺序符合逻辑。 7、课件封面上有课题、学院、班级、学号、姓名信息。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综合运用所学的教学设计、课件设计制作理论与方法,设计与制作一个教学内容完整的演示型教学课件。 原理: 1. 构思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制作方案。 2. 获取多媒体素材,按实验要求进行素材处理。 3. 用Powerpoint按课件设计制作方案进行集成制作:建立结构、插入素材、美化界面、设置动态效果和交互效果。 4. 调试运行直至课件运行效果满意。 5. 保存。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多媒体计算机和windows系统。 2.素材处理软件Photoshop、GoldWave或Adobe_Audition、会声会影或Premiere 3.课件制作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2010 四、设计制作思路 课件封面设计:用对比强烈的文字与背景颜色,突出课题,用小动画和背景音乐吸引学生。

三维动画制作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三维动画制作实验报告正 式版

三维动画制作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实验目的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三、实验仪器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认识操作界面 2. 物体模型制作基础 3. 放样建立模型的使用 4. 曲面建立模型的使用 5. Poly建模的使用

6. 材质编辑的使用 7. 灯光的使用 8. 基本渲染器的使用 9. Unwrap UVW贴图的使用 10. 动画基础 11. 动力学系统的使用 12.骨骼的使用 13. 粒子系统 14. 使用脚本编写动画 15. Video post的使用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

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袁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 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实验一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三维动画制作 二、实验项目名称 认识操作界面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认识熟悉3ds max的操作界面。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欧宇涵 914000720206 周竹青 914000720215 学院教育实验学院 指导老师蔡晨晓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7年1月

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构建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研究阻、容参数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3、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计算其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 完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比例环节 图1-1 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图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U s U i O =)()(,其中1 2R R K =,参数取R 2=200K ,R 1=100K 。 步骤: 1、连接好实验台,按上图接好线。 2、调节阶跃信号幅值(用万用表测),此处以1V 为例。调节完成后恢复初始。 3、Ui 接阶跃信号、Uo 接IN 采集信号。 4、打开上端软件,设置采集速率为“1800uS”,取消“自动采集”选项。 5、点击上端软件“开始”按键,随后向上拨动阶跃信号开关,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2 比例环节阶跃响应

(2)积分环节 图1-3 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图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S T V V I I O 1 -=,其中T I =RC ,参数取R=100K ,C=0.1μf 。 步骤:同比例环节,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4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 (3)微分环节 图1-5 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图 200K R V I Vo C 2C R 1 V I Vo 200K

桥梁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桥梁模型、支座、伸缩缝观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认真观察各种类型的桥梁模型,熟悉桥梁的各部分结构,思考某些简单桥梁的施工 法和技术,并简略描述其受荷载时的受力情况。 2、认真观摩桥梁的支座,理解支座的设计原理。 3、认真观摩桥梁的伸缩缝,了解一些可以作为伸缩缝的常见材料。 二、观摩容: 1、桥梁模型 (1)梁式桥 梁式桥是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者是桁架梁(空腹梁)。实腹梁外形简单,制作、安装、维修都较便,因此广泛用于中、小跨径桥梁。但实腹梁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桁架梁中组成桁架的各杆件基本只承受轴向力,可以较好地利用杆件材料强度,但桁架梁的构造复杂、制造费工,多用于较大跨径桥梁。桁架梁一般用钢材制作,也可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但用的较少。过去也曾用木材制作桁架梁,因耐久性差,现很少使用。实腹梁主要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制作,也可以用钢材做成钢钣梁或钢箱梁。实腹梁桥的最早形式是用原木做成的木梁桥和用材做成的板桥。由于天然材料本身的尺寸、性能、资源等原因,木桥现在已基本上不采用,板桥也只用作小跨人行桥。 梁式桥的特点是其桥跨的承载结构由梁组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的支承处仅产生竖向反力而无水平反力(推力)。梁的力以弯矩和剪力为主。简支梁桥的跨越能力有限(一般在50米以下),当计算跨径小于25米时,通常采用混凝土材料,而计算跨径大于25米时,更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梁式桥按截面形式可以分为板梁、工字形截面梁、T形截面梁和箱型梁等。按静力可以分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等。按建桥的材料可分为木梁桥、梁桥、钢梁桥、钢筋混凝土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以及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和钢梁构成的结合梁桥等。木梁桥和梁桥只用于小桥;钢筋混凝土梁桥用于中、小桥;钢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可用于大、中桥。

南理工 机械院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页眉 实验1 模拟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 根据等效仿真原理,利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构成电子模拟器,以干电池作为输入信号,研究控制系统的阶跃时间响应。 二、实验内容 研究一阶与二阶系统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系统阶跃时间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 a.电容值1uF,阶跃响应波形: b.电容值2.2uF,阶跃响应波形: 页脚 页眉

,阶跃响应波形:电容值c.4.4uF 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2.一稳态终值U(∞)(V)时间常数T(s) 电容值c(uF)理论值实际值实际值理论值0.50 2.87 1.0 0.51 2.90 1.07 2.90 2.2 2.87 1.02 2.06 2.90 2.87 4.4 2.24 元器件实测参数=505kU= -2.87V R? R=496k? =500kR?2o1r其中 T?RC2U(?)??(R/R)U rc21页脚 页眉 误差原因分析: ①电阻值及电容值测量有误差;

②干电池电压测量有误差; ③在示波器上读数时产生误差; ④元器件引脚或者面包板老化,导致电阻变大; ⑤电池内阻的影响输入电阻大小。 ⑥在C=4.4uF的实验中,受硬件限制,读数误差较大。 3.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a.阻尼比为0.1,阶跃响应波形: b.阻尼比为0.5,阶跃响应波形: 页脚 页眉 ,阶跃响应波形:0.7c.阻尼比为

,阶跃响应波形:阻尼比为1.0d. 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4.二ξR(?)峰值时间U(t) 调整时间稳态终值超调(%)震荡次数pow M()t)t(s V()(s UV)N psps6 62.7 2.8 0.3 0.1 2.95 454k 4.8 1 0.5 0.5 3.3 52.9k 2.95 11.9 0.4 1 0.7 0.3 0.4 24.6k 3.0 2.7 2.92 1.0 1.0 2.98 1.0 2.97k 2.98 页脚 页眉 四、回答问题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练习模型制作,熟悉建筑模型材料的种类、特性,学会使用钢尺、美工刀等模型制作工具,基本掌握模型的制作技法。为将来在箭镞设计课程中使用模型推敲方案打下基础。要求根据课程设计命题,结合自身设计概念制作模型,可以有一定的取舍,不能有大的错误,制作认真仔细,整体模型干净利落。最后完成得模型要求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体块表现清楚,有自己的风格。 2、实验方案: 结合课程设计的进度,在一草方案后制作工作模型,用于推敲建筑环境、建筑体量、材料、色彩等方面要素,学习以制作模型的形式激发创作灵感、推进方案设计。在基本明确建筑设计方案后进行模型制作设计,选用卡纸、PVC板等作为主材,适用选用色纸、瓦楞纸、型材等作为辅材,利用钢尺、美工刀、模型胶等工具制作建筑模型呈现设计方案。 3、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听取了专业老师的意见后,我使用了pvc板(厚度为2cm)和kt板作为这次作业的模型主要材料。Pvc板作为主模型的材料,因为其比较结实,不容易被破坏,而且表面平滑,外观看起来十分规整。而kt板则作为模型底座的材料,在kt板上容易插入模型花和粘贴模型人,但是kt板不能与502胶水接触,其会被腐蚀。所以在制作模型时,对于底座的粘合,我使用的是u胶,而pvc板的粘合我会根据需要,使用u胶和502胶水。这次制作模型需要用到的工具中,有手术刀,ut刀,直尺、90度尺、切割板u胶、502胶水等。 考虑到这次制作的模型是塑料模型,因此所需用到的工具比较少。而这次制作模型的手法,鉴于我是大一新生,在经济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上,我是手工制作模型的。在制作模型时,有直接粘合、镶嵌粘合和穿插的步骤。在制作模型时,我曾经遇到因为粘合位置特殊的原因,很难把两块pvc板粘合在一起或者由于柱子太长,不能轻易与pvc板粘合的问题。一开始我是使用u胶粘合的,但后来发现,原来在一些地方,可以用502胶水作粘合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502胶水前,应该确认是否这样粘合,一旦粘合错了,分离工作会很难,而且强制分离会破坏pvc板。另外,在制作模型是,我会发现自己设计的建筑,有些地方做起模型来,会有比较大的难度,会花比较多的时间,于是自己会在考虑是否应该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而如何修改,这又是需要慢慢去思考的,因此,在做模型的时候会发现不少的对设计有用或使你感到困惑的东西。在数据处理方面,我认为做模型对数据的处理十分有用,因为当你把设计从二维转化为三维时,你会发现,你所定的数据不适合人体的模度,对于整个场地的迎合十分不适合。当然,在处理数据时,一些建筑规范是不能忽略的,你的数据可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因此,在数据处理是,要遵守人体的模度、整个场地的迎合和建筑规范来进行。另外,在处理数据时,我一般时先定大范围的数据,在处理小地方的数据的。可能两方面一起处理会比较好,这我会更加留意这一点。而在数据的整理时,对于复杂的数据,我通常是结合场地的情况稍作调整,当你做出一个模型时,1:20或更大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适合人的模度,1:100或更小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迎合整理环境的。我制作了1:100和1:50的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定出了我的模型方案。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实验报告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班级:09级3班姓名:王莉学号:2009100334) 1、实验目的 1、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PowerPoint中动作按钮与超链接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导入等操作方法 2、实验内容 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3、实验器材 多媒体计算机、U盘、PowerPoint2007版 4、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教学设计 在做实验之前,先自行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板书部分单独保存到一个文档中。 (2)多媒体素材准备 根据教学设计,准备好在课件制作中要用到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屏等素材,考虑格式的兼容性和磁盘空间;图片格式最好为jpg、视屏格式最好为mpg、或wmv。并将所有的素材放在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存于u盘或移动硬盘中。 2、母版设计 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2003快捷图标,启动powerpoint2003,单击“文件”菜单中“新建”命令,再在弹出的窗口“新建演示文稿任”任务窗格,在此任务窗格中可选择引用格式化模版。 再单击“试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命令。 无论是已用了格式化的末班,还是空演文稿,都可再用“母版”导向设计个性化的板式风格, (3)保存课件并设置保存路径 单击“文件”——“保存”或“另存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移动盘上以自己学好命名的文件夹,给课件命名后单击“确定”按钮。 3、将教学设计中的板书部分的文档插入到PowerPoint中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浏览”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文件类型”下拉列表框,选中“所有文件”就行。 4、多媒体素材导入 图形图片的导入:从“插入”菜单中的“插入图片”插入 (1)与文本一样,直接插入生成与课件中。 (2)用鼠标选定素材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

南理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南理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成绩:《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12月《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仿真实验一、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G(s)?10 s2?5s?25借助MATLAB和Simulink完成以下要求:(1) 把G(s)转换成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 num1=[10]; >> den1=[1 5 25]; >> sys1=tf(num1,den1) 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于极点都在左半平面,所以开环系统稳定。(2) 计算闭环特征根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闭环系统在0~10秒内的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绘出响应曲线。>> num=[10];den=[1,5,35]; >>

sys=tf(num,den); >> t=[0::10]; >> [y,t]=step(sys,t); >> plot(t,y),grid >> xlabel(‘time(s)’) >> ylabel(‘output’) >> hold on; >> [y1,x1,t]=impulse(num,den,t); >> plot(t,y1,’:’),grid (3) 当系统输入r(t)?sin5t时,运用Simulink搭建系统并仿真,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输出,绘出响应曲线。曲线:二、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6s3?26s2?6s?20G(s)?4频率范围??[,100] s?3s3?4s2?2s?2 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包括Bode图和幅相曲线。>> num=[6 26 6 20]; >> den=[1 3 4 2 2]; >> sys=tf(num,den); >> bode(sys,{,100}) >> grid on >> clear; >> num=[6 26 6 20]; >> den=[1 3 4 2 2]; >> sys=tf(num,den); >> [z , p , k] = tf2zp(num, den); >> nyquist(sys) 根据Nyquist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CPU 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日期:2015.11班级: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一个简单CPU 的组成原理。 (2)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3) 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实现一个简单的CPU,并且在此CPU 的基础上,继续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CPU 由运算器(ALU)、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如图2-1-1 所示。这个CPU 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但是机器指令一般存放在主存当中,CPU 必须和主存挂接后,才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还需要在该CPU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图1-4-1 基本CPU 构成原理图 除了程序计数器(PC),其余部件在前面的实验中都已用到,在此不再讨论。系统的程序计数器(PC)由两片74LS161 和一片74LS245 构成,其原理如图1-4-2 所示。PC_B 为三态门的输出使能端,CLR 连接至CON 单元的总清端CLR,按下CLR 按钮,将使PC 清零,LDPC 和T2 相与后作为计数器的计数时钟,当LOAD 为低时,计数时钟到来后将CPU 内总线上的数据打入PC。 图1-4-2 程序计数器(PC)原理图 本模型机和前面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相比,新增加一条跳转指令JMP,共有五条指令: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OUT(输出)、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数_______________总学时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助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____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如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 n 对系统动态性能 的影响;定量分析ζ和ω n 与最大超调量Mp、调节时间t S 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3.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PC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超调量% σ: 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如通信不正常查 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 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在实验课题下拉菜单中选择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 5)鼠标双击实验课题弹出实验课题参数窗口。在参数设置窗口中设置相应 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 6)利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最大值和稳态值,带入下式算出超 调量: Y MAX - Y ∞ % σ=——————×100% Y ∞ t P 与t s :利用软件的游标测量水平方向上从零到达最大值与从零到达95%稳 态值所需的时间值,便可得到t P 与t s 。 四、实验内容 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ω2 n ?(S)= (1) s2+2ζω n s+ω2 n

石膏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石膏模型制作的实验报告 姓名:杨孟杰5203109030 班级:工设091(工) 实践项目:电话机的石膏模型制作 一、材料特性 石膏加工工艺简单,能耗低,具有轻质、胶凝性好,隔声、隔热、防火,阻燃性能好等许多优良特性。 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所称石膏可泛指石膏和硬石膏两种矿物。石膏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又称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石膏,理论成分CaO32.6%,SO346.5%,H2O+20.9%,单斜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白色或灰、红、褐色,玻璃或丝绢光泽,摩氏硬度为2,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3g/cm3;硬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理论成分CaO41.2%,SO358.8%,斜方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白、灰白色,玻璃光泽,摩氏硬度为3~3.5,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8~3.0g/cm3。两种石膏常伴生产出,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又可互相转化。特征:(1)凝结硬化快。(2)硬化时体积微膨胀。石灰和水泥等胶凝材料硬化时往往产生收缩,而建筑石膏却略有膨胀(膨胀率约为1%),这能使石膏制品表面光滑饱满,棱角清晰,干燥时不开裂。(3)硬化后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和强度较低。(4)隔热吸声性能良好。(5)防火性能良好。遇火石,石膏硬化后的主要成分二水石膏中的结晶水蒸发并吸收热量,制品表面形成蒸汽幕,能有效阻止火的蔓延。(6)具有一定的调温调湿性(7)耐水性和抗冻性差。(8)加工性能好。石膏制品可锯,可刨,可钉,可打眼。 二、制作过程 1、效果图绘制 对照网上的电话机产品图,用软件绘制出电话机的大体轮廓; 进行比对,修改模型形体不准确的部分; 修改并设计出模型。 2、尺寸图绘制 在已绘制好的效果图电子档文件导入CAD制图软件中进行绘制。 3、石膏的混制 制作石膏模型首先要掌握水和石膏粉的调配比例即:1:1 ;应先加入水再放入石膏粉; 在搅拌过程中要慢慢赶出气泡,并把大的石膏块捏碎; 将均匀搅拌的石膏浆倒入预先准备的挡板里; 待一段时间后即可取出模型。 4、雕刻阶段 根据绘制的效果图用刻刀对模型进行雕刻,出大型; 大型雕刻过程中要留有余地,以便于修改; 进行下一步得雕刻工作,弧面及圆角得雕刻; 用布打磨石膏,使其表面更为光滑,结构线条过渡更均匀; 用小刀对细节进行再雕刻; 然后开始雕刻细节部分,例如电话机的按键等; 最后对石膏精细打磨; 上色,用喷漆喷绘出预设的颜色,使模型更逼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