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解答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解答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解答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解答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了解量子力学的产生背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以及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dinger方程及其解。

重点: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一维势阱中粒子的

Schr?dinger方程及其解。

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a. 波粒二象性:能量动量与物质波波长频率的关系

ε = hνp = h/λ

b. 物质波的几率解释:空间任何一点物质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的平方)正比于粒子在该点出现的几率.

c. 量子化(quantization):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能任意连续取值, 只能取分离值。如能量,角动量等。

d. 定态:微观粒子有确定能量的状态

玻尔频率规则:微观粒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吸收或发射光子的频率正比于两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即

e. 测不准原理: 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定一个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速度).坐标测定越精确(?x =0),动量测定就越不精确(?px = ∞),反之动量测定越精确(?px =0),坐标测定就越不精确(?x = ∞)

f.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的区别: (1). 宏观物体的物理量连续取值;微观粒子的物理可观测量如能量等取分离值,是量子化的。(2).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宏观物体的波性可忽略。(3). 微观粒子适用测不准原理,宏观物体不必。(4). 宏观物体的坐标和动量可以同时精确测量,因此有确定的运动轨迹,其运动状态用坐标与动量描述;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量,其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5). 宏观物体遵循经典力学;微观粒子遵循量子力学。(6). 宏观物体可以区分;等同的微观粒子不可区分。

2. 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a. 品优波函数的三个要求: 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波函数exp(i mθ) m的取值?

b. 将波函数归一化θ = 0~2π

c.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ψ|(x, y, z, t)|2d x d y d z表示在t时刻在空间小体积元(x~x+d x, y~y+d y, z~z+d z)中找到粒子的几率

d. 波函数的单位*

3. 物理量与厄米算符

每个物理可观测量都可以用一个厄米算符表示

a. 线性算符与厄米算符

b. 证明id/dx是厄米算符*

c. 写出坐标,动量,能量,动能,势能与角动量的算符

d. 写出一个N电子原子,或N电子M核的分子的哈密顿算符

如写出H2电子体系的哈密顿算符(在国际单位或原子单位下)。

e. 什么是算符的本证函数与本征值

f.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与本征值的特点, 能证明这些特点*

g. 物理量的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测量的关系*

i. 一维或三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证明其是动量与能量的本证函数*

4. 平均值

a. 量子力学计算平均值的公式

b. 处于本征态时,物理量的平均值:等于对应的本征值

c. 处于非本征态时物理量的本征值的计算

5. 薛定谔方程

a. 写出含时薛定谔方程,对于单粒子或多粒子

b. 对能量守恒体系,写出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的意义

6. 一维与三维无限深势井

a. 写出能量本征值与定态波函数,注意量子数的范围

b. 证明定态波函数是正交归一的

c. 波函数的节点: 对一维势井中的粒子,第n个能级ψn有n-1个节点

d. 零点能:基态的能量

e. 计算坐标,动量,能量在定态的平均值

f. 在给定的非定态时,计算能量测量结果的几率与能量平均值*

g. 二维与三维的能级简并情况

h. 用一维势井处理一维π共轭体系: 例题1.3.1, 1.3.2

第二章原子结构

了解单电子原子的Schr?dinger方程及其求解过程,掌握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

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的特征,了解多电子原子Schr?dinger方程的近似求

解方法 平均场近似与独立粒子模型和中心力场近似,了解角动量的偶合与原子

光谱项的推引。

重点:单电子原子的Schr?dinger方程的求解,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

1. 氢原子与类氢粒子

a. 写出哈密顿与定态薛定谔方程

b. 写出能级公式,能级简并情况

c. 定态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它们分别是哪些物理量的本征值相关的量子数,指出其取值范围。

对于给定的定态波函数即类氢原子轨道,能给出电子的这些物理量的值。

例子:习题2.9

d. 类氢原子轨道:常见的1s, 2s, 2p, 3s, 3p,3d轨道的形状,各种节面的数目与位置,径向分布函数与径向分布图

原子轨道 nlm的节面:n-l-1个球形节面;l个非球形节面(如平面或锥面等)。共n-1节面。

2. 角动量与电子自旋

a. 单粒子轨道角动量:本征函数,本征值

b. 电子自旋角动量:电子自旋量子数,

c. 电子自旋波函数,原子轨道与自旋轨道

d. 两电子体系的自旋波函数

会写出两个电子的反对称与对称自旋波函数

e. 自旋统计定理:等同玻色子体系域等同费米子体系的波函数

f. 单电子的总角动量:由l与s求出j

g. 多电子体系的总轨道角动量,总自旋角动量与总角动量

对两电子体系:由l1与l2求出L, 由s1与s2求出S, 由L与S求出J。

3. 光谱项的推求

a. 什么是电子组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会计算它们中包含的简并量子态的数目

b. 对于给定的电子组态,会推求其光谱项与光谱支项,并给出其能级顺序,重点是不等价电子组态

如2p13p1组态等

c. 对于给定原子的电子组态,能直接用洪特规则求出其基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

如2p13p1, 2p2组态

4. 多电子原子与元素周期性质

a. 会写多电子体系的行列式波函数,

如对He与Li基态,会写出其行列式波函数

b.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与单电子原子的区别

c. 电离能,与周期表中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d. 了解电负性的定义及其特征

e. 相对论效应及其对元素周期性的影响

第三章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了解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变分原理与线性变分法,了解价键理论和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对H2+和H2的处理以及共价键的本质,掌握分子轨道理论方法、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方法以及分子轨道理论对第一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与异核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处理,了解分子光谱。

重点: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对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处理, 分子光谱。

1. 氢分子离子与氢分子的分子轨道处理

a. 会写电子的哈密顿算符与定态薛定谔方程

b. 用两个H原子的原子轨道1s, 2s, 2p组合形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与轨道符号,以及轨道符号的含义

c. H2+, H2 , H2, He2+的基态电子组态,键级

d. 共价键的本质

2. 分子轨道理论

a. 什么是分子轨道: 分子中单电子波函数

b. 理解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掌握s, p轨道线性组合形成的分子轨道

c. 什么是成键轨道,反键轨道,与非键轨道,掌握其特征与区别

d. 能画出两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的图形

e.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三个条件:(1). 对称性匹配

(2). 能量接近(3). 最大重叠

3. 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

a. 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

Li, Be,O,F:(σg2s)(σu2s*)(σg2p z)(πu2p)(πg2p*)(σu2p z*)

N,C,B:(1σg)(1σu)(1πu)(2σg)(1πg)(2σu)

b. 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键级,键长与键能顺序, 磁性

例子:习题3.2, 3.4

c. 第二周期元素的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

d. HF的分子轨道处理,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与基态电子组态

4. 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

会推求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特别是书上表3.3.4中的分子的基态光谱项

5. 分子光谱

a. 振动-转动光谱的选律

{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为0,没有纯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有纯转动光谱。

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保持为0,没有振动-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且被振动改变,有振动-纯转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没有纯振动光谱,因为?J≠0。}

b. 多原子(线性与非线性)分子的平动,转动与振动自由度

c. 多原子分子的正则振动模式

例子H2O, CO2等,习题3.25, 3.26。

d.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纯转动光谱

e.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振-转光谱

第四章分子的对称性

初步了解分子对称性知识和群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典型对称元素的组合,能准确判定一般分子所属的点群和全部对称元素,并籍此判断分子的性质。

重点: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的组合,分子点群,偶极矩, 分子点群的判断。

1. 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a. 掌握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b. 掌握对称元素的组合与对称操作的乘积

2. 对称操作群,分子的点群

a. 掌握群的定义

b. 能写出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c. 能证明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操作构成群,并能做出群的乘法表*

d. 掌握所介绍的所有分子点群:包括点群符号,点群的对称元素,点群的对称操作

e. 给定一个分子,能判断其所属的点群

3. 对称性的应用

a. 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偶极矩的判据,对给定的分子能判断其是否有偶极矩,能根据偶极矩获取分子结构的信息

b. 理解键矩的意义及其与分子偶极矩的关系*

c. 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的旋光性的判据及其应用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了解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掌握用π电子近似与休克尔近似处理π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方法,能应用HMO方法处理简单的π共轭分子, 了解前线轨道理论。

1.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

a. 掌握该理论的全部

b. 能够用该理论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2. 杂化轨道理论

a. 什么是杂化与杂化轨道

b. 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为什么要杂化?

c. 杂化的规律

d. 什么是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e. 杂化轨道的正交归一

g. sp, sp2, sp3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表达式

h. 杂化轨道的方向:会计算杂化轨道最大值方向之间的夹角*

f. 掌握常见的杂化类型:特别是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及其点群,见表5.2.1

i. 对给定分子,能利用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判断其几何构型,并指出其中原子的杂化类型

3.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

a. 掌握该理论的全部内容:包括理解什么是π电子近似,什么是休克尔近似,写出邻接矩阵,久期方程,齐次线性方程组,解之,获得π分子轨道能级与分子轨道表达式,计算各原子的π电子数,π键键级,自由价,做出分子图。

b. 能应用该理论计算2, 3, 4个原子形成的π共轭体系的π电子结构

c. 会计算离域能,能利用该理论解释π共轭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d. 掌握单环共轭多烯烃的休克尔处理的结果:包括能级顺序,4n+2规则,并用此规则判断环共轭体系是否有芳香性核形成大π键

4. 离域π键与超共轭效应

a. 什么是离域π键

b. 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

c. 能指出分子中的离域π键,并利用此分析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

d. 理解超共轭效应,并能利用此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

第七章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理解晶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掌握点阵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点阵的平移对称性,掌握晶胞的概念与晶胞内原子的分数坐标,了解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掌握根据晶体对称性划分的七大晶系、六种正当晶胞与十四种空间点阵型式,了解晶面

《计算化学》教学大纲

《计算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育目标 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在于在计算化学多学科交叉(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上,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全面

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化学、化工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 ——掌握如下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Newton-Raphson迭代法、二分法求解一元N次(N>2)方程; ?消去法、Gauss-Seidel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Lagrange插值法和差商; ?Simpson法求数值积分; ?Euler法解常微分方程。 ——理解如下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非线性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 ?Gauss 法求数值积分; ?Runge-Kutta法解常微分方程。 ——了解如下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样条函数插值法; ?Jacobi方法、QL方法求本征值; ?单纯形优化; ?化工调优; ?化学化工中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资源; ?分子动力学模拟;Monte Carlo模拟法。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1.前言(1学时)什么计算化学;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计算化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学习方法。 2.代数方程及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在化学中的应用(5学时)二分法;Newton-Raphson迭代法;Gauss消去法;Gauss-Seidel迭代法。 3.插值法和回归分析——实验数据的拟合及模型参数的确定(5学时)线性插值;Lagrange插值;中心差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元非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多项式回归分析(自学)。 4.数值积分与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4学时)梯形法;Simpson法;离散点数据的求积;Gauss法(自学);Euler法及其改进;Runge-Kutta法。 5.本征值和本征向量(1.5学时)Jacobi方法;QL方法(自学)。 6.化学化工中常用的软件及网络资源简介(1.5学时)结构式绘图软件;科学数据处理软件;化学化工重要网站;化工信息源。 7.化学化工中的最优化方法简介(1.5学时)单纯形法优化;化工调优。 8.化学化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简介(1.5学时)分子动力学模拟;Monte Carlo法;化工过程模拟;课程小结。 9.拓展课堂(1学时)上机实践主讲教师作计算化学相关的研究报告。 或外请专家作计算化学相关的专题报告。 10.学生讨论课(2学时)学生根据自查资料,写出课程报告并进行课堂讨论。

结构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结构化学总复习)

结构化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01.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λ=670.8nm ,这是Li 原子由电子组态 (1s)2(2p)1→(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k J ·mol -1 为单位的能量。 解:81 141 2.99810m s 4.46910s 670.8m c νλ--??===? 41 71 1 1.49110cm 670.810cm νλ --= = =?? 3414123-1 -16.62610J s 4.46910 6.602310mol 178.4kJ mol A E h N s ν--==??????=? 【1.2】 实验测定金属钠的光电效应数据如下: 波长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光电子最大动能E k /10-19J 3.41 2.56 1.95 0.75 作“动能-频率”,从图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Plank 常数(h)值、钠的脱出功(W)和临阈频率(ν 0)。 解:将各照射光波长换算成频率v ,并将各频率与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列于下表: 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v /1014s -1 9.59 8.21 7.41 5.49 E k /10 -19 J 3.41 2.56 1.95 0.75 由表中数据作图,示于图1.2中 E k /10-19 J ν/1014g -1 图1.2 金属的 k E ν -图 由式

0k hv hv E =+ 推知 0k k E E h v v v ?= =-? 即Planck 常数等于k E v -图的斜率。选取两合适点,将k E 和v 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h 。 例如: ()()1934141 2.70 1.0510 6.60108.5060010J h J s s ---?==?-? 图中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所代表的v 即金属的临界频率0v ,由图可知, 141 0 4.3610v s -=?。因此,金属钠的脱出功为: 341410196.6010 4.36102.8810W hv J s s J ---==???=? 【1.3】金属钾的临阈频率为5.464×10-14s -1 ,如用它作为光电极的阴极当用波长为300nm 的紫外光照射该电池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2 01 2hv hv mv =+ ()1 2 018 1 2 341419 312 2.998102 6.62610 5.46410300109.10910h v v m m s J s s m kg υ------??=? ??? ???????-??? ?????? =?????? ? 1 34 141 2 31512 6.62610 4.529109.109108.1210J s s kg m s ----??????=?????=? 【1.4】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a ) 质量为10-10kg ,运动速度为0.01m ·s -1 的尘埃; (b ) 动能为0.1eV 的中子; (c ) 动能为300eV 的自由电子。 解:根据关系式: (1)3422101 6.62610J s 6.62610m 10kg 0.01m s h mv λ----??===???

结构化学试题及答案

兰州化学化学化工学院 结构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级试卷A —————————————————————————————————————— 说明: 1. 试卷页号 5 , 答题前请核对. 2. 题目中的物理量采用惯用的符号,不再一一注明. 3. 可能有用的物理常数和词头: h Planck常数J·s=×10-123N=×10mol -31m=×10 电子质量kg e-34 0-9-12, n: 10 p : 10 词头:—————————————————————————————————————— 一.选择答案,以工整的字体填入题号前[ ]内。(25个小题,共50分) 注意:不要在题中打√号,以免因打√位置不确切而导致误判 [ ] 1.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动能与入射光的哪种物理量呈线形关系:A .波长 B. 频率 C. 振幅 [ ] 2.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两个算符不可对易,意味着相应的两种物理量A.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B.可以同时精确测定 C.只有量纲不同的两种物理量才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Yθφ)图,[ ] 3. (θφ的变化A.即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反映电子云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θφ的变化,反映原子轨道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即波函数角度分布图,B. C. 即原子轨道的界面图,代表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位相 [ ] 4. 为了写出原子光谱项,必须首先区分电子组态是由等价电子还是非等价电子形成的。试判断下列哪种组态是等价组态: 21111 C. 2p2s2s2p B. 1sA.-2-,何者具有最大的顺磁性 , OO , O[ ] 5. 对于222-2- C.O A. B.OO222[] 6. 苯胺虽然不是平面型分子,但-NH与苯环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共轭。据2此判断 A.苯胺的碱性比氨弱 B.苯胺的碱性比氨强 C.苯胺的碱性与氨相同 -的分子轨道与N相似:] 7. 利用以下哪一原理,可以判定CO、CN[2 A.轨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第二学年(2011级)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05、070107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96学时总学分: 6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高等有 机选论大纲执笔人: HHH 参加人: CCZZ 大纲审核人: SS 修订时间: 2011年9月编写依据: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版(11修订) 授课年级:11级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 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要求学生掌 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 握有机合成技术,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在本学科纵深研究以外,有机化学还与各学科广泛 渗透交叉,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 和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有机化学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波谱学及现代测试手段的飞跃 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有机化学的微观历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有机立体化学及有机合成 化学的发展。人们能更多、更主动地合成出许多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命现象相关的 有机化学命题,为更深层次揭示自然界生命奥秘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使 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在学习无机化学 的基础上,再来系统地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变关系及其内在联系。通

结构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结构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实物微粒和光一样,既有性,又有性,这种性质称为性。 2.光的微粒性由实验证实,电子波动性由实验证实。 3.电子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下列哪种电磁波同数量级? ( A)X 射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 4.电子自旋的假设是被下列何人的实验证明的? ( A) Zeeman ( B) Gouy(C)Stark(D)Stern-Gerlach 5. 如果 f 和 g 是算符,则(f+g)(f-g)等于下列的哪一个? (A)f 2-g 2;(B)f2-g2-fg+gf;(C)f2+g2;(D)(f-g)(f+g) 6.在能量的本征态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只有能量有确定值;(B)所有力学量都有确定值; ( C)动量一定有确定值;(D)几个力学量可同时有确定值; 7. 试将指数函数e±ix表示成三角函数的形式------ 8.微观粒子的任何一个状态都可以用 概率密度。 9.Planck常数h的值为下列的哪一个? ( A) 1.38 × 10-30 J/s(B)1.38× 10-16J/s 10.一维势箱中粒子的零点能是 答案 : 1.略. 2.略. 3.A 4.D 5.B 6.D 7. 来描述;表示粒子出现的(C) 6.02 × 10-27J· s(D)6.62×10-34J· s 略8.略9.D10.略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性质 1.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的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1, m, m s)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2 ,1, -1,-1/2;(B)0 , 0,0, 1/2 ;(C)3 ,1, 2, 1/2 ;(D)2 , 1, 0, 0。 2.若氢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主量子数n=100 的能级上,其能量是下列的哪一个: (A)13.6Ev ;(B)13.6/10000eV;(C)-13.6/100eV;(D)-13.6/10000eV; 3.氢原子的 p x状态,其磁量子数为下列的哪一个? (A)m=+1;(B)m=-1;(C)|m|=1;(D)m=0; 4.若将 N 原子的基电子组态写成 1s 22s22p x22p y1违背了下列哪一条? (A)Pauli 原理;( B) Hund 规则;(C)对称性一致的原则;( D)Bohr 理论 5.B 原子的基态为1s22s2p1, 其光谱项为下列的哪一个? (A) 2 P;(B)1S;(C)2D;(D)3P; 6.p 2组态的光谱基项是下列的哪一个? ( A)3F;(B)1D;(C)3P;(D)1S; 7.p 电子的角动量大小为下列的哪一个? ( A) h/2 π;( B) 31/2 h/4 π;( C) 21/2 h/2 π;( D) 2h/2 π;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学分:3.0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2、开课学期:1 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 1.2《材料化学》的地位 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结构化学题库

结构化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性 晶体结构 1. 金刚石属立方晶系,每个晶胞所包括的C原子个数为下列哪个数(B) A. 4 B.8 C.12 D.16 2. 在CsCl 型晶体中, 正离子的配位数是(B) A.6 B.8 C.10 D.12 3. 对于NaCl 晶体的晶胞体中所含的粒子,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 一个Na+和一个Cl- B.二个Na+和二个CI- C.三个Na+和三个Cl- D.四个Na+和四个CI- 4. 已知NaCl 晶体属于立方面心点阵式, 故其晶胞中喊有的结构基元数为(C) A.1 B.2 C.4 D.8 5. 在晶体中不会出现下列哪种旋转轴(D) A.2 次轴 B.3 次轴 C.4 次轴 D.5 次轴 6. 对于立方晶系的特征对称元素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四个三次轴(B)三个四次轴(C)六次轴(D)六个二次轴 7. 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是靠下列哪一种作用?( D) (A) 金属键(B)共价键(C)配位键(D)分子间力 8. 在晶体中,与坐标轴c 垂直的晶面,其晶面指标是下列哪一个?(A) (A)(001) (B) (010) (C)(100)(D)(111) 9. 用Bragg方程处理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问题,可将其看成下列的那种现象? ( A) (A)晶面的反射(B)晶体的折射(C)电子的散射(D)晶体的吸收 10. Laue 法可研究物质在什么状态下的结构?( A) (A)固体(B)液体(C)气体(D)等离子体 11. 某元素单质的晶体结构属于A1 型面心立方结构,则该晶体的晶胞有多少个原子?( D) (A) 一个原子 (B)两个原子(C)三个原子(D)四个原子 12. 在下列各种晶体中,含有简单的独立分子的晶体是下列的哪种?( C) (A)原子晶体(B)离子晶体 (C)分子晶体(D)金属晶体 13. X 射线衍射的方法是研究晶体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下列的哪种?( C) (A)X射线的粒子不带电(B) X射线可使物质电离而便于检测 (C) X 射线的波长和晶体点阵面间距大致相当 (D) X 射线的穿透能力强

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 有机化学五学分80学时(工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学时/ 学分: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考核方式:考试 选用教材:《有机化学》(第二版)钱旭红主编,化学工 业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钱旭红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大纲审核人: 适用专业:化学、化工、药学、环境、生工 一、教学基本目标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 质及有机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工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 践性并重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 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 能力和创新意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具有初步的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2学时) 1.有机化学发展史。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现代有机合成手段。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手段。 5.有机化合物分类。 第一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6学时) 1.系统命名和分类 2.脂肪烃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烯烃的命名(包括顺/反、Z/E)、炔烃的命名。 3.脂环烃的命名:环烷烃的命名、环烯烃的命名、桥环和螺环化合物的命名。 4.卤代烃的命名。 5.芳烃的命名:单环芳烃的命名、多环芳烃的命名、稠环芳烃的命名。 6.含氧化合物的命名:醇的命名、酚的命名、醚的命名、醛和酮的命名(包括缩醛、 肟、腙等)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7.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胺的命名。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命名。 8.杂环芳烃的命名。 第二章: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6学时) 1.共价键与分子轨道:有机结构理论、共价键、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结构化学

如何应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化学化工学院 1301班2013113010145 李志鹏 摘要:在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中,通常用杂化轨道理论阐述分子或离子的形成,采用VSEPR法(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预测分子或离子的 空间结构,此方法既简单又快捷,具有较好的际意义。 关键词: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 E P R);杂化轨道;键电子;弧对 电子;价层电子对空间配置;分子空间构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alenceShellElectronPairRepalsiontheory)简称VSEPR理论。最初是赛奇威克(N.V.Sidgwick1873-1952)等在1942年提出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吉尔斯必(R.J.Gillespie)等发展了这理论,该理论提出 了一种简便判断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几何空间构型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在共价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中电子对的 排布方式应该使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并由此决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论点:(1)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于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2)价层电子对间尽可能远 离以使斥力最小。因此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决定于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电子对间相互排斥作用,排斥作用力越小,分子或离子的能量 越低,体系越稳定。那么如何确定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呢?首先要搞清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其步骤如下:1.中心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12(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离子电荷代数值。(1)若为正离子,应减去正值;若为负离子,应减去负数(即+正数)。(2)在正常的共价键中,一般认为作为配体的H和卤素原子,均各提供1个价电子;氧和硫原子提供的电子数为零。因为氧和硫价电子数为6,它与中心原子成键时,往往从中心原子接受2个电子达到稳定的八隅体结构[1]。(3)若配体与中心原子是以双键或参键相连,配体可提供一对价电子。配体的原子与中心原子若以单键相连,则配体提供1个价电子。(4)如果价层电子总数为奇数,剩余的1个价电子也算作一对。例如,PO3-4:中心原子P价层电子=5-(-3)/2=4;NH+4:中心原子N价层电子对数=(5+4-1)/2=4;SO2或SO3:中心原子S价层电子对数=6/2,在SO2或SO3分子中,不考虑O原子,只考虑中心原子外层价电子数,SO2分子为角形,SO3为平面三角形。2.根据中心原子价电子层的电子对数,从下表确定相应的排布静电排斥作用最小的电子排布电子对数23456电子对排布直线、平面三角、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杂化类型SP y、SP2y、SP3y、SP3dy、SP3d2(或d2SP3) 3.按斥力最小原则,找出弧对、键对彼此斥力的大小,确定稳定的分子或离子的结构形状把配位原子按相应的几何构型排布在中心原子周围,每一电子对联结一个配位原子,称为成键电子对,剩下未结合的电子便是弧对电子。价电子互斥理论认为,各个价电子对间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距离愈远则愈稳定,即分布在中心原子周围的价电子对,趋向于尽可能互相 远离,其结构较稳定。按照中心原子价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其两对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键角(或夹角)越小,其排斥力越大,因此两对电

结构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结构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 分,共 30分) 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数:电子质量(9.110×10-31kg ), 真空光速(2.998×108m.s -1), 电子电荷(-1.602×10-19C ),Planck 常量(6.626×10-34J.s ), Bohr 半径(5.29×10-11m ), Bohr 磁子(9.274×10-24J.T -1), Avogadro 常数(6.022×1023mol -1) 1. 导致"量子"概念引入的三个著名实验分别是 黑体辐射___, ____光电效应____ 和___氢原子光谱_______. 2. 测不准关系_____?x ? ?p x ≥ ________________。 3. 氢原子光谱实验中,波尔提出原子存在于具有确定能量的( 稳定状态(定态) ),此时原子不辐射能量,从( 一个定态(E 1) )向(另一个定态(E 2))跃迁才发射或吸收能量;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则( 能量 )越大。 4. 按照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划分出一个个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的平行六面体,以代表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位,叫 晶胞 。 程中,a 称为力学量算符A ?的 本征值 。 5. 方6. 如果某一微观体系有多种可能状态,则由它们线性组合所得的状态也是体系的可能状态,这叫做 态叠加 原理。 7. 将多电子原子中的其它所有电子对某一个电子的排斥作用看成是球对称的,是只与径向有关的力场,这就是 中心力场 近似。 8. 原子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一个Bohr 半径,质量的单位是一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而能量的单位为 27.2 eV 。 9. He + 离子的薛定谔方程为____ψψπεπE r e h =-?-)42μ8(0 2 222______ ___。 10. 钠的电子组态为1s 22s 22p 63s 1,写出光谱项__2S____,光谱支项____2S 0______。 11. 给出下列分子所属点群:吡啶____C 2v ___,BF 3___D 3h ___,NO 3-_____ D 3h ___,二茂铁____D 5d _________。 12. 在C 2+,NO ,H 2+,He 2+,等分子中,存在单电子σ键的是____ H 2+____,存在三电子σ键的是______ He 2+_____,存在单电子π键的是____ NO ____,存在三电子π键的是____ C 2+__________。 13. 用分子轨道表示方法写出下列分子基态时价电子组态,键级,磁性。 O 2的价电子组态___1σg 21σu 22σg 22σu 23σg 21πu 41πg 2_([Be 2] 3σg 21πu 41πg 2)_键级__2___ ψψa A =?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科学。《普通化学》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是面向非化学类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适用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环境气象、海洋地质、力学航天、测绘计量、应用物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专业。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技能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当今化学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方向,了解化学与各专业领域的密切联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为学习专业课和今后的生产、科学实践打好必需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关系和反应速率理论、 溶液化学及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和近代物质结构等。 2、掌握化学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元素周期律及重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性 质,化学反应规律,配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3、了解当代化学发展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方向。 三、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任务、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1、化学热力学基础: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恒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恒压热效应与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盖斯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H mθ,Δf H mθ。 2、化学反应的方向:自发过程与化学反应方向,熵与混乱度,热力学第二 定律(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三定律;吉布斯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S mθ和Δr G mθ。用Δr G m和Δr G mθ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θ(T)与Δr G mθ的关系。有 关平衡常数计算。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4、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 级数,质量作用定律。阿伦尼乌斯公式。活化能的概念,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普通化学考研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一部分 热力学 1. 体系的分类 2. 状态函数的特征?热力学函数哪些属于状态函数? 3. S m ? , Δf H m ?,Δf G m ?,Δr H m ?,Δr S m ?,Δr G m ? 等热力学函 数的规定 4. 热与功正负的规定?热力学第一定律 5. 物质的标准态的规定 6. 如何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熵变、焓变、 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 7. 判断自发反应的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8. 标态下Δr G m ?的计算(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会判断 和计算),熵变的大致判断(定性),转化温度的计算? 9. 非标态下Δr G m 的计算(化学等温方程式) 10. 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如何计算?(公式) 11. 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会计算) 12. 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反应方向的影响? 第二部分 动力学 1. 质量作用定律与反应速率表达式的关系 2. 基元反应与复杂反应,速率决定步骤 3. 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级数

4.利用活化分子理论与过渡态理论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第二章水基分散系 1.稀溶液有哪些依数性?如何定性判断?如何定量计算?2.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例:减压蒸馏、汽车水箱防冻、撒盐除雪、腌菜蜜饯、输液、(低渗、高渗溶液)、海水淡化、测定物质分子质量 3.分散体系分类、分散剂、分散质 4、相似相溶原理(结合第四章分子间作用力) 5、质量摩尔浓度的计算 6.胶粒的吸附作用、结构及所带电荷 7、溶胶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8、填空(布朗运动、丁铎尔效应、电泳、电渗、触变作用、絮凝作用、保护作用等)----关注黑体字部分 第三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一元弱酸、弱碱的pH值的计算及同离子效应的计算 2.酸碱质子理论判断共轭酸碱以及酸碱反应的方向 3.常见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范围?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

结构化学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 页第1页 本卷共 页第2页 2015级周口师范学院毕业考试试卷——结构化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测不准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氢原子 1s 态, (1) 2ψ在 r 为_________处有最高值;(2) 径向分布函数 224ψr π 在 r 为____________处有极大值; 3、OF , OF +, OF -三个分子中, 键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4、判别分子有无旋光性的标准是__________。 5、属于立方晶系的晶体可抽象出的点阵类型有 ____________。 6、NaCl 晶体的空间点阵型式为___________,结构基元为___________。 7、双原子分子刚性转子模型主要内容: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双原子分子振动光谱选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谱线波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什么是分裂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子H 2,N 2,HCl ,CH 4,CH 3Cl ,NH 3中不显示纯转动光谱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不显示红外吸收光谱的分子有: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分子轨道"的定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B) 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C) 分子中单电子完全波函数(包括空间运动和自旋运动) (D)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的新轨道 2、含奇数个电子的分子或自由基在磁性上:---------------------------- ( ) (A) 一定是顺磁性 (B) 一定是反磁性 (C) 可为顺磁性或反磁性 (D )无法确定 3、下列氯化物中, 哪个氯的活泼性最差?--------------------------------- ( ) (A) C 6H 5Cl (B) C 2H 5Cl (C) CH 2═CH —CH 2Cl (D) C 6H 5CH 2Cl 4、下列哪个络合物的磁矩最大?------------------------------------ ( ) (A) 六氰合钴(Ⅲ)离子 (B) 六氰合铁(Ⅲ)离子 (C) 六氨合钴(Ⅲ)离子 (D) 六水合锰(Ⅱ)离子 5、下列络合物的几何构型哪一个偏离正八面体最大?------------------------------------ ( ) (A) 六水合铜(Ⅱ) (B) 六水合钴(Ⅱ) (C) 六氰合铁(Ⅲ) (D) 六氰合镍(Ⅱ) 6、2,4,6-三硝基苯酚是平面分子,存在离域π键,它是:--------- ( ) (A) 1612∏ (B) 18 14∏ (C) 1816∏ (D)20 16∏ 7、B 2H 6所属点群是:---------------------------- ( ) (A) C 2v (B) D 2h (C) C 3v (D) D 3h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化学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习题 1. CO 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2. 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3. 按分子轨道理论说明Cl2的键比Cl2+ 的键强还是弱?为什么? 4. 下列分子中,键能比其正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键能比其负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2,NO,CN,C2,F2 5. 比较下列各对分子和离子的键能大小: N2,N2+( ) O2,O2+( ) OF,OF–( ) CF,CF+( ) Cl2,Cl2+( ) 6. 写出O2+,O2,O2–和O22–的键级、键长长短次序及磁性。 7. 按分子轨道理论写出NF,NF+ 和NF–基态时的电子组态,说明它们的键级、不成对电子数和磁性。 8. 判断NO 和CO 哪一个的第一电离能小,原因是什么? 9. HF分子以何种键结合?写出这个键的完全波函数。 10.试用分子轨道理论讨论SO分子的电子结构,说明基态时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11.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12.OH分子于1964年在星际空间被发现。 (a)试按分子轨道理论只用O原子的2 p轨道和H原子的1 s轨道叠加,写出其电子组态。 (b)在哪个分子轨道中有不成对电子? (c)此轨道是由O和H的原子轨道叠加形成,还是基本上定域于某个原子上? (d)已知OH的第一电离能为13.2eV,HF的第一电离能为16.05eV,它们的差值几乎与O原子和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15.8eV和18.6eV)的差值相同,为什么? (e)写出它的基态光谱项。 13.试写出在价键理论中描述H2运动状态的、符合Pauli 原理的波函数,并区分其单态和三重态。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无机及分析化学B 课程名称(英文):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编码:1103108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0学分 适用专业:农业科技类(中药学、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园艺、植保、旅游管理、木工、生物技术、梁希班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有机化学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阐述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农科类、理科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及生物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同时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测量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密切联系现代科技前沿和农业科技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与工农业及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某些重要生命元素的性质,了解某些现代测试手段;重点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分散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化学现象,会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一般的化学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一)理论知识方面 Ⅰ.结构化学部分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化学工程课程英文翻译

化学工程课程英文翻译 数学 Math,Mathematics 算术 Arithmetics 代数Algebra, 几何 Geometry 三角 Trigonometry 微积分 Calculus

高等数学 Higher Mathematics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基础生命学 Basic Life Science 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 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 普通化学 General Chemistry 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合成化学Synthetic Chemistry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结构化学 Structure Chemistry 材料化学 Material Chgemistry 有机合成化学 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频谱识别Srectrum Identification 概率 Probability 药理学 Pharmacology 药物合成 Drug Synthesis 传质与分离工程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Engineering 应用电化学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压力容器设计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 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

结构化学试题及答案

结构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兰州化学化学化工学院 结构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级试卷A ——————————————————————————————————————说明: 1. 试卷页号 5 , 答题前请核对. 2. 题目中的物理量采用惯用的符号,不再一一注明. 3. 可能有用的物理常数和词头: 电子质量m e=×10-31kg Planck常数h=×10-34J·s N0=×1023mol-1 词头:p : 10-12, n: 10-9 —————————————————————————————————————— 一.选择答案,以工整的字体填入题号前[ ]内。(25个小题,共50分)注意:不要在题中打√号,以免因打√位置不确切而导致误判 [ ] 1.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动能与入射光的哪种物理量呈线形关系: A .波长 B. 频率 C. 振幅 [] 2.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两个算符不可对易,意味着相应的两种物理量A.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B.可以同时精确测定

C .只有量纲不同的两种物理量才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 ] 3. Y (θ,φ)图 A .即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反映电子云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θ,φ的变化 B. 即波函数角度分布图,反映原子轨道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θ,φ的 变化 C. 即原子轨道的界面图,代表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位相 [ ] 4. 为了写出原子光谱项,必须首先区分电子组态是由等价电子还是非等价 电子形成的。试判断下列哪种组态是等价组态: A .2s 12p 1 B. 1s 12s 1 C. 2p 2 [ ] 5. 对于O 2 , O 2- , O 22-,何者具有最大的顺磁性 A .O 2 B .O 2- C .O 22- [ ] 6. 苯胺虽然不是平面型分子,但-NH 2与苯环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共轭。据此 判断 A.苯胺的碱性比氨弱 B.苯胺的碱性比氨强 C.苯胺的碱性与氨相同 [ ] 7. 利用以下哪一原理,可以判定CO 、CN -的分子轨道与N 2相似: A .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 B .Franck-Condon 原理 C .等电子原理 [ ] 8. 下列分子中, 哪种分子有两个不成对电子 A . B 2 B . C 2 C .N 2 [ ] 9. 下列哪种对称操作是真操作 A .反映 B .旋转 C .反演 [ ] 10. 下列哪种分子与立方烷具有完全相同的对称性: A .C 60 B .金刚烷 C .SF 6

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思考

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思考 摘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与升级。本文就福州大学“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团队、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就下阶段的建设目标和重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结构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国内外高校都十分关注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学就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和利用的教学形式,它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和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这些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促进基于课程资源的教学新模式改革[1]。 福州大学“结构化学”课程于20世纪60年代由卢嘉锡院士亲自开设。几十年来,在卢先生的严谨执教、注重质量的治学精神倡导下,结构化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也为我国有关研究单位和高校培养了一批在结构化学方面训练有素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其中包括魏可镁院士、吴新涛院士和洪茂春院士等在内的优秀人才。我校“结构化学”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1993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2000年和2002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2003年为福建省精品课程立项建设课程,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2009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在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教学资源基础上,近两年来,我校“结构化学”课程开展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并于2013年获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本文总结在此次课程持续建设过程中的几点经验和思考。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文件中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得大学的优秀教学资源可以跨越校园,通过网络共享,给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学习者带来更多和同等受教育的机会,使学习者能够享用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数字化教学对传统教育思想与理念产生了新的冲击,大学教育不再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因此,我校“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跟互联网络术的发展,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应当代大学生和其他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结构化学”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让课程教学走出大学课堂,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同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探索大学课程教学建设的新途径,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拓展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和其他学习者创建研究型学习模式。 二、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