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大纲

法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大纲

法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大纲

法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大纲

1、根本法:在整个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2、比例原则的关键点在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要侵犯其他价值时,应当选择侵害最小的手段。只要题目中出现“必须的”“不得不”这样的字眼,基本就可以确定是比例原则了。

3、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4、律的起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5、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考点一:法的概述

主要是包含法的概念和特征,在考试中,法的概念几乎很少独自原文考察,均是结合法的特征一起考察,例如:“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体现出法的什么特征?这道题目就是最简单、常见的考法,答案是“国家意志性”。

因此对于法的特征和法的概念,我们需要灵活地结合起来,更要明确法具有的特征包括:物质制约性、阶级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

规范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等。再例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现出法的什么特征?答案是“普遍性”。建议此处考点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但要学会灵活运用。

考点二:法的渊源和法的效力层次

法的渊源就是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在考试中,重点考察法的正式渊源当中包括哪些以及它们的制定主体是谁,比如:宪法—人民制定,法律—全人大制定基本法、全人常制定非基本法,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等。

同时在法的非正式渊源中也常用一道题考察,主要是问我们常见的法的非正式渊源有哪些,包括有习惯、判例、政策等,通过简单的记忆我们就可以轻松掌握考点。

法的效力层次就是紧跟法的渊源之后需要我们掌握好的一个考点,我们需要明确:宪法效力>法律效力>行政法规效力>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效力相等,地方性法规效力>地方政府规章效力。

它们是根据制定主体、适用范围等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在法的使用效力上表现出的等级体系,只要我们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对常见题目就轻而易举。

考点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通过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合法性。在法律关系当中,常见

考察方式是:

其一,给出情形让我们判断是否是一个法律关系,例如常见不是法律关系的选项:同居、恋爱、师生关系等。

其二,直接发问,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在数值上它们总是等值的,权力可以放弃,但是义务必须履行。其三,单选题的案例考察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夫妻关系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它的客体是什么?”,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有—物、精神财富、人格利益、行为,夫妻关系的客体就是行为;。

其四,通过案例,考察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常见法律行为有:合同、赠予、遗嘱等,常见法律事件有:自然事件—自然灾害、人的自然出生或死亡等,社会事件—战争、暴乱、罢工等。

法理学知识点整理(44页)

法理学(整理) 第一编法学导论 第一章法学的研究对象(了解) 第一节:法学的概念 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2.凡属于与法有关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内。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都是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法学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可以分为若干大类,每一类都包括一系列科学部门。 2.①法学与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法理学(法哲学)是对法的本质基础的哲学反思,或者说是根据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的法律分析。 ②法学与政治学:政治学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所以,有人形象地说法学和政治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③法学与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看书有四点:P6) ④法学与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具有综合意义的社会科学。原因: 1.法学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研究) 2.社会学要通过法律研究社会(把法律作为社会内容的形式) ⑤法学与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法学与历史学其中联系(P7到P8有四点) ⑥法学与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和规则的科学。(p9第二三句) 第三节:法学的体系与分科 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 ①:从法律部门的划分: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②:从认识论角度:分为理论法学(侧重理论研究)+应用法学(解决法律实践问题) 第四节: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含义: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这一特殊地位首先是由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一般性和法理学的根本性所决定的。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法学方法论 一、法学方法论释义 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两个层次:①法学方法论的原则②各种法学方法 二、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1.法的概念:资本主义法/马克思主义法 法的特征: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社会规范法的本质: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且由社会物质生活所决定 2. 3.法的三要素 法的概念:涉事,涉人,涉物 法律规则: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具有法律后果的准则(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4法的继承与发展 法的继承;原始社会(刑与礼)→夏商西周(王权神授,皇无天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春秋战国(儒家:人治,德治,礼治/法家:不务德而务法,以法治国,抱法处势,厚赏重罚)→秦至明清(以儒家为重,兼收并蓄,以和谐为核心,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法的发展;法学理念与法权意识的萌发→对传统法学思想的扬弃 5 法系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中华法系 6 法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共同理想,也是法律的核心价值,它既是法律产生的重要动因,也是法律存在的主要理由 法的平等;法律平等分为实质上的平等和形式上的平等。实质上的平等是有差别的平等,是考虑现实情况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是无差别的平等,是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平等。 法的自由价值:自由是指从约束中解脱出来,法理学所讲的是指主体行为与法律的规定和要求相一致和统一 7 法的形式渊源:具有法的效力的法的直接表现形式 法的实质渊源: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产生法的物质生活条件 制定法(宪法,法规,法律,规章,国际条约)/习惯法/判列法(普通法系国家) 8 法的空间效力:指哪些空间范围内和地域范围内发生的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指生效,失效,溯及力(我国法无溯及力) 法的对人效力:指哪些人适用哪些法或法适用主体原则(属地,属人,结合原则) 9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自然人,法人与社会组织,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与义务所指的对象(物,非物质财富,行为) 10 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由其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公权利与私权利,对世与对人,原权利与救济权,专属权与转移权,行动权与接受权)义务;是指法律所保障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从事或不从事而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法律手段(公法与私法,对世与对人,主义务与从义务,专属与转移,积极与消极) 11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产生,消失,转变的重要因素,是法律所规定的并能引起法律后果的事实 12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意志下实施的受法律所调整的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分类:合法与违法,有效与无效,作为与不作为,表意与事实,单一与多方,要式与非要式,个人与组织 13 法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约定或法律所特殊规定而必须承担的强制性义务 构成要件:责任主体,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 分类:连带,代替,独立责任/过错与无过错/民事,刑事,行政/公民,国家,社会组织。 14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关于法与法的现象的心理,知识,观点,想法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1、法的外延:(1)国家专门机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成文法);(2)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3)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不成文法);(4)其他执行国法职能的法(教会法)。 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即法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可为、勿为和应为三种);(2)法是由国家制定(即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或认可(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承认其他社会规范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包括明示和默示两种)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是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2、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1)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可为模式);(2)人们不得怎样行为(勿为模式);(3)人们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应为模式)。

3、判决书、公证书、委任书、结婚证书等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书,不具有普遍的效力,而仅对特定的人有效。 4、法的认可有两种方式:(1)明示认可(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2)默示认可(通过法院判决时援引)。 5、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而法律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6、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2)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指引作用又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预测分为对如何行为的预测和对行为后果的预测。法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两方面: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7、法的作用的有限性:(1)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2)法作用的范围不是无限的;(3)法自身特点产生的有限性(它是规范不是规律总体现着人的意志;它是概括性的规范;它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其作用的实际发挥还有赖于物质和精神条件)。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法理学提纲 法学与法理学 法学: 法学是以与法有关的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即研究法律的内在方面又研究法学的外在方面;既要对法律现象进行历时性研究,也要对法律现象进行共时性研究。存在三种意义上的法学:作为职业技能的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和作为人文学科的法学。 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专业法律教育):作为职业技能的法学,法学教育承担的是培养合格的法律人的作用,法律技术、思维习惯、职业传统,追求“能”;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法学教育承担传授知识的工作,探究法律现象的真相,追求“真”;作为人文学科的法学而言,法学教育承担传承人文精神的功能,研习法律的价值问题和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追求“善”。 法学体系: 法学的体系与分科:总体上按照认识论的角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分为不同的学科,应用法学分为不同的部门法。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意识形态 法学的研究方法: 法学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在没有方法就没有科学的意义上,方法是科学的生命。方法决定了科学的方向,圈定了研究对象,决定了研究结果,划分了不同学派。 法学研究的总体方法:辩证唯物主义 具体方法:政治学方法(阶级分析、权力分析等等) 价值分析(伦理学方法) 实证分析(科学方法:社会学的实证调查、问卷、测评、抽样;历史学的考证方法、逻辑学和语言学的逻辑及语义分析方法) 比较方法 法学方法论 释义:法学方法体系以及对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观点。 法的概念与特征 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节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特征: 1.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法的调整对象、上级概念和规范性)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制定主体、制定方式和界限) 3. 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调整机制或手段,利益与负担,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 4. 依靠国家强制力、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施(有组织的国家暴力,强制力为后备) 法的本质: 意志性与规律性、阶级性与社会性、功利性与正义性 法的作用:

法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大纲

法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大纲 法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大纲 1、根本法:在整个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2、比例原则的关键点在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要侵犯其他价值时,应当选择侵害最小的手段。只要题目中出现“必须的”“不得不”这样的字眼,基本就可以确定是比例原则了。 3、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4、律的起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5、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考点一:法的概述 主要是包含法的概念和特征,在考试中,法的概念几乎很少独自原文考察,均是结合法的特征一起考察,例如:“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体现出法的什么特征?这道题目就是最简单、常见的考法,答案是“国家意志性”。 因此对于法的特征和法的概念,我们需要灵活地结合起来,更要明确法具有的特征包括:物质制约性、阶级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

规范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等。再例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现出法的什么特征?答案是“普遍性”。建议此处考点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但要学会灵活运用。 考点二:法的渊源和法的效力层次 法的渊源就是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在考试中,重点考察法的正式渊源当中包括哪些以及它们的制定主体是谁,比如:宪法—人民制定,法律—全人大制定基本法、全人常制定非基本法,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等。 同时在法的非正式渊源中也常用一道题考察,主要是问我们常见的法的非正式渊源有哪些,包括有习惯、判例、政策等,通过简单的记忆我们就可以轻松掌握考点。 法的效力层次就是紧跟法的渊源之后需要我们掌握好的一个考点,我们需要明确:宪法效力>法律效力>行政法规效力>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效力相等,地方性法规效力>地方政府规章效力。 它们是根据制定主体、适用范围等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在法的使用效力上表现出的等级体系,只要我们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对常见题目就轻而易举。 考点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通过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合法性。在法律关系当中,常见

法理学知识点

法理学知识点 一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涉及法的特征、法的本质和法的作用3个方面的内容: (一)法的特征 1、规范性。 (1)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的交互行为 (2)法的规范性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 (3)法的规范性是普遍的,可以反复适用的 2、国家意志性。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2)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3)法是一元的 3、法的普遍性法的普遍性指法的效力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法的效力的反复适用性以及相同的事项和主体适用相同的法律。 4、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5、国家强制和程序性。 6、可诉性指法具有被任何人(包括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 (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主要指法的国家性、阶级性和物质制约性。 1、国家性。法的国家性主要是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阶级性。法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2)法同时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某些愿望; (3)法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3、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最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的作用 1、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指法基于其规范性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五种。 (1)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本人的行为; (2)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行为; (3)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 (4)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5)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和履行公共事务的职能。 3、法的作用的有限性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不可能超越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者改变社会。 (2)法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3)法规制和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 (4)法自身存在局限性。 二、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种类 1、自由自由是法最本质的价值,指法在没有外在强制力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能力。 2、秩序。 3、利益。 4、正义。

法理学基础知识点

法理学基础知识点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法律的本质、法律规范的理性基 础以及法律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等问题。下面将介绍法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第一、法的定义及特征:法是由国家或权力机关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行 为规范,也是社会成员之间行为的准则。法律的特征有以下几点:普遍性、强制性、公正性、截然性、综合性、适用性和变动性等。 第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权力机关 划分,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按照法律效力划分,可以 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等。按照法律对象划分,可以分为 公法和私法。 第三、法理学的研究范畴:法理学主要包括法的本质与存在问题、法 的基本原理、法的解释和解释方法、法的发展和演变、法律规范与德性伦 理关系等内容。 第四、法律的解释: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理 解和界定的过程。法律的解释方法主要包括文字解释、历史解释、制定者 意图解释、逻辑推理解释等。 第五、法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对于特定人群产生的具有 强制性和约束力的效果。法律的效力可以分为绝对效力和相对效力。绝对 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对所有公民都具有约束力,而相对效力是指对特定人群 或具体法律关系产生约束力。

第六、法律的服从:法律的服从是指个人或集体在行为中遵循法律规 定并履行法律责任的行为。法律的服从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也是个 人权益得以保障的前提。 第七、法与正义的关系:法律与正义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但并不完全 等同。法律是一种具体的制度规范,正义是指合乎道义和道德的行为准则。法律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正义,但并不是所有法律都必然符合正义的要求。 第八、法理学的方法:法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规范性方法和 实证性方法两类。规范性方法强调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和判断,实证性方法强调根据实际社会情况和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 第九、法律哲学与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理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法律哲学主要研究法律的哲学基础和哲学观念对法律的影响,而法理学则 主要研究法律的理性基础和法律规范的内容等。 以上是法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涉及了法律的定义、分类、解释、 效力、服从、与正义的关系、研究方法以及与法律哲学的关系等内容。对 于法学的学习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法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法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1,法的本质指法律这一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本质掌握着可明白的世界的内容。 西方对于法的本质的各种学讲:1,神意论;神意论者以为法是由神制造的,是神的理性和意志,将法的本质与神意等同划一起来。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2,理性论;理性论即自然法,宇宙运行别变之自然法则。自然法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中最具持久性的概念和范畴。三大进展时期:古代自然法学、古典自然法学、新自然法学。 3,民族精神论,民族精神论即历史法学派,以为法是自发地、缓慢地和逐步成长的,是“民族的共接受识”,“世世代代别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它“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民族的壮大而壮大”,当这一民族丧失其个性时,那个民族的法也就趋于消失。适应法是法律的真正基础,适应法的地位远远超过立法。 4,规范论:规范论即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它强调的是国家制定的法。依照逻辑推理来确定可适用的法;以为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二者没有必定的联系。着力分析真正的法或“严格意义的法”,即国家制定的法律“国家法。其二,实在法或国家法是由法律规则构成的,是一具法律规则或法律规范的体系;其三,法律是中性和价值无涉的,也算是讲它是一种纯粹技术性和工具性的东西;其四,执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规则就能够审理各种案件,也算是讲,执法者不过法律推理的机器,别应当有任何的自由裁决权 5,社会操纵论,社会操纵论即社会法学派,以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对社会日子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妨碍;法或法学别应像19世纪那样仅强调个XXX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 6,法治的核心内涵是指政府按照既定的、公开的普遍性法律行使权力与治理公共事务,政府权力受到法律制约,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具体含义:1、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治、德治相对。2、法治是一种宪政层面的制度。强调中央权力之间的分权制衡制度;3、法治是一种根据法律举行的有条别紊的社会秩序或社会状态;4、法治是一套保证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体系。

(完整版)法理学基础知识点

法理学 1、注释法学派古罗马法复兴时期,出现以复兴罗马法为中心任务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职业法学家流派,成为注释法学派。分为前注释法学派和后注释法学派。前者侧重于对查士丁尼时代所编纂的文献进行解释和援引,从而澄清罗马法文献的精准意思。后者则更加注重于把罗马法同城市法规、封建法、日耳曼习惯法相结合,形成新的意大利法. 2、阶级分析法市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法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3、实证分析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在价值中心(价值祛除)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经验事实既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发现或确定的事实因素.包括:社会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和语义分析法。 4、法的本质见法学通论法理学部分(2013) 5、法的基本特征:a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b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c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d法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强制力不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6、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统治阶级(在阶级社会中)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意志影响社会生活的体现;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力量的体现.

7、法的规范作用:作为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的作用。 8、法的局限性:即法的消极作用,是指法在调整或影响人们的行为或社会生活时,由于其技术上的特点不能完善地实现其目的情况,主要表现在:a法只是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b法不能有效的干预和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c法律本身所具有的保守性、僵化性和局限性;d法的运作成本巨大;e法律作用的充分发依赖一系列社会条件。首先是良好的政治法律体制,其次是良好的法律和法律体系,此外还要求高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和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 之所以法的作用在诸多方面存在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a 法律本身的滞后性、不完整性和保守性;b法律控制领域的局限性;c法律实施条件的局限性。总之,法律不是万能的,我们在利用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法律的消极作用,将法律与其他的调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秩序与活力兼备的发展要求。 9、简述法的渊源:传统法的渊源认为,法的渊源可以指法的实质渊源、法的历史渊源、法的材料渊源、法的形式渊源和法的效力渊源。法的效力渊源,又称法的形式渊源或法的直接渊源,专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表现形式. 法的渊源,即指由资源、进路和动因三个要素所构成的综合体。 科学内涵:法的渊源必须与法的效力相联系;法的渊源要求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或非规范性文件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表现形式。 10、法的渊源的意义:a表明法律的外部结构是否合理,有利于该国

(完整版)法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完整版)法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上课也许没认真听,假如有遗忘的请联系下,及时补充,感谢! 第一编法学概论 第一章: 一、法学体系的划分 (一)从部门法划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二)从认识论划分: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二、边缘法学 边缘法学指横跨两个学科或由两个学科整合而成的,如:法律社会学,法律内心学,法医(表现为法学+其他学科) 第二章: 一、法理学在中国的进展 1、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是中国法理学进展的客观基础; 2、改革与开放是我国法理学进展的历史课堂; 第三章: 一、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作用 1、法理学是法学的普通理论; 2、法理学是法学的办法论; 3、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编法的本体 第四章 一、啥是法(名解-重点掌握) 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反映由特定物质日子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以确认、爱护和进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概念反映出的四方面内容:规范性;强制性;阶级意志性;物质制约性; 二、法的本质

1、阶级意志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日子条件所决定的; 三、法的特征 1、特别规范性,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规范; 2、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 3、权利义务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国家强制性,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第五章 一、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二、法律概念是法律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各种法律事实举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法律概念与日常日子用语中的概念别同,它具有明确性、规范性、统一性等特点。法律概念是构成整个法律体系的原子,是法律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 1、内容分:涉人;涉事;涉物 2、涵盖面分:普通法与部门法; 3、所涉及的对象分;主体、客体、内容、事实; 四、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作为构成法的最要紧的要素,指的是规定权利和义务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讲是对一具事实状态给予一种确定的法律指示和规定。法律规则是法律调整社会行为和关系的要紧凭借,也是法律实施的要紧依据。 五、法律规则构成要素 法律规则构成采纳“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1、假定条件:假定是对法律规则适用的条件或者事实状态的规定;(简单记得举例法条) 2、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从众多实际行为中抽象出来的行为范式,它规定了人们应怎么行为的准则(包括3种模式许可;必为;禁止); 3、法律后果: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对遵守或违反法律的行为赋予确信或者否定的评价,包括确信性法律后果或者否定法律后果。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 答: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意志、行为所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与约束作用,具体而言,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五个方面: 1、法律对于行为人本人行为的指引作用 2、法律对于行为人行为的评价作用 3、法律对于人们相互之间如何行为的预测作用 4、法律对于社会一般公众的教育作用 5、法律对于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制作用 二、法律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答: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法律的社会作用包含维护阶级统治的和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物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具体而言: 1、法律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体现在:(1)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2)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3)调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2、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1)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如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保障生态平衡等方面;(2)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以立法保障劳动条件和调节交易行为;(3)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4)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5)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政治统治的基础在于执行某种社会职能,因此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与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并不矛盾,前者能够促进和保障后者的实现。 三、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法律作用的局限性观点反对“法律万能论”和“法律虚无主义”,是对法律作用的客观理性认识,具体而言,法律作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法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 2、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主要指法律的概括性、滞后性、稳定性与社会现实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变动性之间的对应困难。 3、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 4、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机制包括哪些?

法理学知识点

法理学知识点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和原则的学科,旨在通过分析和理解法律制度,揭示法律的本质和规律。它对法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帮助人们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是法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公正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普遍性意味着法律适用于所有公民;强制性意味着法律的规定必须被遵守;公正性意味着法律必须体现公平和正义;稳定性意味着法律应具有长期有效和稳定不变的特性。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违法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道德是人们的行为准则的规范,不具有强制执行的特点,但违反道德会受到社会的非正式道德谴责。 三、法律的效力 法律的效力分为绝对效力和相对效力。绝对效力指的是法律规定的内容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相对效力指的是法律规定只对具体的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法律还具有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的区分。直接效力指的是法律规定本身具有直接约束力;间接效力指的是通过其他法律规定实现约束力。

四、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法律解释包括字面解释和精神解释两种方式。字面解释是根据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而精神解释是根据法律规定的目的和精神进行解释。法律解释的目标是尽量保持法律文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任意解释。 五、法律的追溯力 法律的追溯力是指法律规定对过去行为的适用问题。原则上,法律应该以后发制人的原则适用于未来的行为,但对于已经发生的行为,应当依据法律原则进行追溯适用。法律的追溯力主要分为立法追溯和司法追溯。 六、法律效果与效果法律 法律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它应该能够真正起到规范和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效果法律是指通过不同形式制定的法律,其实施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法律的法规效果体现为规范人们行为,法律的经济效果体现为对经济活动的调控。 以上是关于法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法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揭示法律背后的原则和规律。通过学习法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提高我们对法律的理解和把握,促进社会的法治建设。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22 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于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和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法律中的事实判断主要解决客观存在的法律究竟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它并不主张或者根本抵制从应然的角度追问法律应当怎样的问题。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别 1、判断的取向不同。 法的价值判断由于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进行的判断,因而他以主体为取向尺度,因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法的事实判断是以现存的法律制度为判断的取向,即事实判断是为了得出法律的真实情况,如果判断正确的话,那么他的结论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判断的维度不同。 法的价值判断明显的有人的印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法的事实判断的目的在于达到对现实法律的客观认识,因而无论是认识的过程或是结果,都应当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对认识问题的介入,尽可能的做到情感中立或者价值中立。 3、判断的方法不同。法的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的方法。法的事实判断在11中描述性判断。 4、判断的真伪不同。法的价值判断的真伪取决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契合程度。法的事实判断的真伪主要取决于其与客体的真实情况是否符合 二、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的原则22 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化的庞大体系,其中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准则,每一种价值又有自身相对应的独特性,所以各个价值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致互相抵牾。 冲突具体表现在 1、个体之间法律所承认的价值发生冲突 2、共同体基金价值发生冲突 3、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冲突 解决的原则 1、价值位阶原则。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线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 2、个案平衡原则。在处于同一位阶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一是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3、比例原则。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的价值必须侵犯另一种价值时,不得逾越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 三、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40 1、法律以自由为目的。法律以自由为前提和目的,同时,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才能实现。 A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是为自由而设定的。 B从法律的授权、义务规定来看,法律的授权固然是对自由的确认,法律的义务性规定也是为了确保自由而设立。 C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来看,法律的制定要以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自由为核心,法律的实施必须以自由为宗旨,法律的保护或打击、奖励或制裁都应以自由为依归。 感谢李振坤的辛勤劳动

法理学第二版重点知识梳理总结

法理学第二版重点知识梳理总结 法理学第二版重点知识梳理总结: 1. 法理学的定义: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存在和法律规范的学问,旨在探 讨法律的本质、原则和价值。 2.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规范人类行为的一种专门形式,具有强制力和 普遍性。它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3.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公法主要规范国家与 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私法主要规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4. 法律的规范性:法律规范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禁止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和允许性规范。这些规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力,以维 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5.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解释是指确定法律文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法律适用是指将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中。法官在法律解释和 适用过程中应遵循法律的规定和原则。 6. 法律的制定和变革:法律的制定是由立法机关进行,通过立法程序 制定法律。法律的变革可以通过修改、废止或制定新的法律来实现,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7. 法律的效力和合法性: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合法性是指法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法律必须具备合法 性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和遵守。

8. 法律哲学:法律哲学是法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法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常见的法律哲学理论包括自然法学、实证主义、法律实证主义和批判理论等。 9. 法律的伦理原则:法律依赖于伦理原则,伦理原则对法律的正当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影响。常见的伦理原则包括公正原则、自由原则、人权原则和效益原则。 10. 法律与公正:法律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正,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应当符合公正原则。同时,法律也是公正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的实施可以实现社会公正。 11. 法律的解释权: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法律解释机关。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负责解释法律,法律解释机关对法律进行解释并形成指导性意见。 12. 法律的权威性:法律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的授权和公众的认可。法律规范必须得到国家的制定和认可,才具有约束力和权威性。 以上是法理学第二版的重点知识梳理总结。法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探讨了法律的本质、规范性、解释和适用、制定和变革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理解法律的含义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 ,我们的理解: 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 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个社会重演;更加重视防止官员腐败、国家权力滥用和国家脱离人民监督和控制的倾向。 法的概念 8。张文显教授(法的马克思主义定义):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 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 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 范体系。 9.法的基本特征:(一)法律是调整社会

法理学知识点

法理学知识点1 一、名词解说 1.法学 法学是以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包含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解说学、法社会学等。 2.法理学 法理学,是法学理论学科,它经过研究法律现象来探访法的内在规律,它研究整体的法、一般的法、商讨法的一般原理和最高原理,议论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共同性、根天性的问题。 3.法律 广义的法律,指所有由国家拟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含狭义的法律、行政法例、地方性法例、规章以及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 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拟订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拟订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4.法律的可诉性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人们外面行为的规则。能够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 经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 5.法的实质 法的实质是指法律这一事物自己的构成因素之间相对稳固的内在联系。 6.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根源的原理或准则。 7.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是由国家拟订或认可,由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的、以权益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则。 8.法律看法 法律看法是对各样法律事实进行归纳,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色而形成的威望 1拜见高其才:《法理学》,清华大学第一版社2015 年第 3 版。

性范围,拥有对内同质性和对外区隔性。 9.法律系统 法律系统也称部门法系统,是指一国的所有现行法律规范,依照必定的标准和原则,区分为不一样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睦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0.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指依据必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区分的调整同一类法 律规范的总和。 11.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 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拟订规范性文件时,一定依照有关要求,使规范性法律文件切合必定的规格和标准,进而使一个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内部和睦、外面协调的整体。 12.法律渊源 在实质意义上,法律渊源指法律内容的根源,如法律根源于经济或经济关系。 在形式意义上,指必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拟订或认可的拥有不一 样法效劳和地位法律的不一样表现形式。 13.法律的非正式渊源 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拥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看法,这些准则和看法还没有在国家正式法律中获取威望性的明文表现,如正义标准、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等。 14.法律的正式渊源 法律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能够表现于国的家拟订的规范性文件中明确条则 形式中获取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例等。 15.习惯法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拟订法以外,依照某种社会威望和社会组织,拥有必定强迫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6.拟订法 拟订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必定职权和程序创制的成文法。 17.判例法

法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阶级分析方法:以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阶级社会中的法律现象的方法。功能:法学理论建设上,避免走入唯心主义误区;法律现象的历史考察上,是探索法制发展与思想源流的历史规律的基本线索;古今中外法制的定性上,是有力的分析工具;法制实践上,是确立和坚持法制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论参照。价值分析方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揭示和批判或确证特定社会的价值理想的方法。价值认知:以法律的价值属性为对象,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个阶级阶层的利益标准与价值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和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的权利义务。其直接目的是如实地观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价值准则和价值排序。价值评价:从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按一定的价值标准、价值准则对特定法律制度的总体或部分进行判断与取舍。价值分析方法的功能:是认识和理解法律制度的精神实质的钥匙;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具有独特功能,使法律价值得以证成、批判、选择、同质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进步,最大限度保障个案处理的公正,强化社会公众对良法的认同和支持。实证研究方法: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类型:社会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逻辑分析,语义分析。逻辑分析方法在法学中的表现:法律概念与事实之间、法律规则之间、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之间、法律原则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的作用:表现为法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分类:预期/实际作用;积极/消极作用;规范/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法的社会作用: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作用。法的局限性:法仅是多种社会调整方式之一;不能有效干预或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具有保守性、僵化性和限制性;运作成本巨大;其发挥依赖于一系列的社会条件。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法、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国际法、习惯、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团规章和民间合约、外国法、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法的形式:即法的具体表现形态,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宪法;法律(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其他法的形式。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指立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使一国属于法的形式范围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系统化:对已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加工,使之完善与科学化的活动。基本方法: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清理: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或存或废或修改的专门活动。法的汇编:在法的清理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法的编纂:立法主体在法的清理和汇编基础上,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的原则出发,决定它们的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集中、统一和系统的法。法的一般分类:国内法与国际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公法和私法。法的溯及力: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我国:从旧兼从轻。法的要素分类:命令模式;规则模式;规则、政策、原则模式;律令、技术、理想模式。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是构成法律的主要因素。与原则比三大特点:1、微观的指导性,2、可操作性较强,3、确定性程度较高。法律规则分类:1按规则内容:授权性规则(自主抉择性、暗含他人义务性),义务性规则(强制性、必要性、克己的不利性),权义复合性规则(混合性,如受教育权、授予权力类之监督权)2按形式特征:规范性规则(如选民一人一票),标准性规则(如社会公德、公共利益需要解释)3按规则功能:调整性规则(调整已有的行为方式),构成性规则(组织人按规定的行为去活动,如政府机构的规则)4按强制程度:强行性规则(必须执行的绝大多数义务性规则、少部分国际法强行规则),指导性规则(绝大多数国际法指导规则)。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功能:1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具有指导意义2直接作为审判依据3可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分类:1按产生基础:政策性原则(如计划生育与西方尊重生育权相对)公理性原则(如分权制衡、司法独立原则)2按覆盖面:基本原则(平等、人权原则)具体原则(较宏大的司法独立原则,回避、举证等原则)3按内容:实体性原则(如罪刑法定、诚实信用)程序性原则(司法独立、举证责任、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原则适用的特点:1贯穿于法律运作的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