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4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
导语:心脏是一个维系人生命的器官,如果心脏出现了问题,一个人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心房纤颤就是心脏类疾病的一种,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心脏纤颤
心脏是一个维系人生命的器官,如果心脏出现了问题,一个人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心房纤颤就是心脏类疾病的一种,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心脏纤颤的相关症状,就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不能逃避自己患病的事实,应该正确面对积极治疗,不留遗憾,下文我们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心房纤颤的治疗。
1.病因治疗
房颤的病因治疗至关重要,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才容易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使之转复后长期维持,即使不能治愈病因,能解除血流动力学异常也很重要。
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所致房颤者,当心肌缺血改善,心衰纠正,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房颤转复的机会增加,并能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实行手术去除病因后许多患者能在复律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
2.药物治疗
包括药物复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
3.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主要应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持续房颤患者。
最早采用的是房室结消融术,造成永久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然后配合起搏治疗,改善病人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效应。
近年来,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疗效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颤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心颤也叫做心房纤颤,是比较常见的心脏病的一个病症表现,当患者的右心房窦房结发出兴奋收缩的信号的时候,会通过传递,达到心脏的其他的部位,这时候,心脏是会通过节律的搏动收缩,来促进房内的血液流到心室,当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患者可能就会引起心房纤颤。
★临床表现
★1.心悸
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眩晕
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适
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
★4.气短
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
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脏震颤是怎么回事呢
导语:很多朋友最近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心脏震颤的情况,这种情况让我们很多患者非常担忧,这种疾病不同于感冒发烧小疾病,心脏震颤病情如果加重嗯
很多朋友最近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心脏震颤的情况,这种情况让我们很多患者非常担忧,这种疾病不同于感冒发烧小疾病,心脏震颤病情如果加重嗯话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可能大家对于心脏震颤是怎么回事呢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心脏震颤是怎么回事呢的相关问题吧。
心房纤颤又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
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后者就需要进行治疗(药物或手术)了。
心梗都出来“真吓人”啊!中医看就是心悸,一般没什么的。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心脏震颤是怎么回事呢的相关问题,心脏震颤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的到相关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威胁,同时需要我们日常注意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心房纤颤诊断详述
*导读:心房纤颤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病史
⑴有症状:心悸可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
⑵无症状
⑶症状不典型,或仅有胸闷、疲劳感
体征
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和脉搏短绌。
心电图
⑴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形态节律不一的f波;频率350~600次/min,f波可以相当明显类似不纯房扑;也可以纤细而难以辨认。
⑵R-R间距绝对不规则。
在老年人,一般有病理和生理传导性异常,有时可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使心电图表现不典型。
暂无相关内容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心房纤颤的诊断,心房纤颤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心房纤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慢性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慢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慢性房颤包括:无转复窦律指征的持续性房颤;房颤已持续几年,在没有其它方法干预的情况下(外科迷宫术和导管消融术),即使转复为窦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房颤本身的风险。
我国近年发表了中国部分地区心房纤颤住院病历回顾性调查,发现1999-2001年间房颤站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为7.9%[1]。
胡大一[2]等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高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房血栓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组进行的另一项人群研究发现,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只有2%。
目前的慢性房颤治疗策略一是药物治疗室率控制预防心衰、心动过速型心肌病的发生和预防栓塞事件;二是外科迷宫术和导管消融术是近年房颤治疗研究的热点,成功率不断提高,可高达50%以上。
但因费用高、普及率较低、复发率高的原因,所以仍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1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的目标是休息时控制在60-80次/分,轻中度活动后控制在90-110次/分。
控制心室率的最常用药物,包括几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地高辛、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
1.1 地高辛地高辛通常可以有效控制静息状态下的房颤心室率,但在交感神经兴奋时的疗效不佳。
房颤患者合并心衰时首选地高辛控制心室率,单用无效时可选择与钙离子拮抗剂或b受体阻滞剂之一联合使用。
联合用药每种药剂量可均可减量而疗效增加。
1.2 β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可以更好的控制心室率,并且较少出现心动过缓。
但仍需注意避免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引发的收缩功能减低、心动过缓及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发生。
研究表明,联合用药能够更好的控制心室率。
以心室率趋势图为衡量指标,单用地高辛或地尔硫卓不能很好地控制心室率,而联合使用地高辛和倍它乐克的疗效最佳。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盐酸胺碘酮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房纤颤59例心房纤颤(AF)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该症应用最广、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显示控制心室率与维持窦性心律相比较,病死率或达复合终点率相仿[1]。
我们使用盐酸胺碘酮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AF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1.1一般资料我们收集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有内科住院病例,共计118例,随机进行抽签分组,分为对照组59例,治疗组59例。
对照组中永久性AF 38例,持续性AF 21例;冠心病17例,风心病25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肺心病15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5例;最高年龄82岁,最低年龄38岁,平均年龄61.35岁。
治疗组中永久性AF 42例,持续性AF 17例;冠心病22例,风心病21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肺心病15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1例;最高年龄79岁,最低年龄41岁,平均年龄63.82岁。
两组间各个参数间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参照欧洲2002年制定的AF治疗指南:(1)持续性AF,其持续时间>7天,不自行停止,治疗或转复后反复发作;(2)永久性AF,其发作不能终止或经治疗短时间转复后又复发,以至于患者无转复愿望[1]。
2 方法2.1 对照组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杭州赛洛非圣德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口服,0.2g,tid,连用7天后改为0.2g,bid,再用7天后改为0.1-0.2g,qd维持。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步长稳心颗粒1包(9g),tid。
2.3 观察方法至少随访1.5年以上,平均随访2.5年,主要观察治疗后心室率的控制,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控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及肺纤维化的发生。
2.4 统计学方法本文为计数资料,以例(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和 u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心律失常房颤病历模板
一、病例特点:
阵发性心悸3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该病人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略有乏力,伴有胸闷、胸痛,曾诊断为“心房纤颤、冠心病、心病”.近年多次因“心房纤颤”住院治疗,治疗平稳后出院,平素为持续性房颤,口服“美托洛尔、阿司匹林”,及降压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活动后心悸症状加重,偶伴有胸痛,昨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伴有咳嗽、无痰,无发热。
今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颤”收入我科,发病来病人略有无头晕、头胀、头痛,无肢体活动不灵,进食差,二便正常。
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200/110mmHg,口服多种降压药具体名称不详。
血压控制可。
查体:T36.5℃,P96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
神志清,口唇无发组,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右肺可闻及水泡音心率10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牌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急诊心电图:心律失常-心房纤颤
二、拟诊讨论:
初步诊断:心律失常持续心房纤颤
原发性高血压3级呼吸因难原因待查
心功能不全?
肺炎?
诊断依据:
1、阵发性心悸3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病人近期有咳嗽、咳痰。
2、查体:P90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
神志清,口唇无发组,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
心率10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
3、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规则的破,②心室不规则,心室率10次/分之间。
房颤的药物治疗心房纤颤(简称“房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的发生会增加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
房颤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症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ACC/AHA/ESC房颤处理指南2006》指出房颤治疗策略应体现个体化,对确诊房颤进行评估,以确定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明确有关心脏或心外因素,综合分析后采取综合措施。
虽然近年来房颤的射频消融有了飞速发展,但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线治疗,有时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本文将就药物治疗进展简要综述。
控制心室率控制房颤心室率常是治疗中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目标是将心室率控制在静息时60-80/min,中度活动后90-115/min。
AFFIRM研究目标为静息时≦80/min,6min步行试验最大心率≦110/min或24h平均心室率<100/min。
治疗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洋地黄。
β受体阻滞剂为控制心室率最有效的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主要用于运动状态下心室率的控制,首选用于永久性房颤伴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或不伴心衰时可选用钙拮抗剂。
洋地黄主要控制休息状态下的心室率,对于有心力衰竭伴快速性房颤首选。
胺碘酮也有降低心室率作用,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可以考虑,一般作为二线用药。
房颤心室率控制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阵发性房颤不应该以洋地黄为唯一的心室率控制药物;对于尚未充分药物尝试控制心室率的患者不能进行房室结射频消融;对于伴心衰的患者不能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预激的患者不能使用洋地黄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以免使心室率加快。
虽然有研究显示,控制心室率效果并不比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差,甚至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心律控制。
但心室率的满意控制并不完全改善预后,对高危患者还需终生抗凝治疗。
恢复并维持窦律药物复律适用于那些时间不超过半年、心房不大、无结构性心脏异常、触发因素已经去除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
山羊老师课程常见心电图诊断知识讲座第十八讲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房颤的药物治疗进展【摘要】心房纤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之一。
本通过阐述房颤的药物治疗3 个目标,并围绕这三个目标来合理使用药物,以期待彻底根除房颤并永久保持窦性心律是治疗心房纤颤的最佳追求目标。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和风心病。
我国房颤的患病率约 0.8 %,与国外的1 %左右接近。
其中男性患病率约0.9 %,女性患病率约0.7 %;35岁以下人群房颤的患病率0. 1 %,75岁以上3 %,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显著增加,80岁以上患病率可高达7.5 %【l】。
尽管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方法及成功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药物治疗仍然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2】,现对AF的药物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病因及分类【3】房颤的病因包括(1)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病至少有 30 %伴AF),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或急性心梗尤为多见),高心病,甲亢,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原发性心肌病,肺心病常可引起 A F。
(2)非器质性心脏病:急性感染(肺炎,脓毒血症等)肺及纵隔肿瘤,严重烧伤,急性胃肠炎,肾及胆绞痛,脑血管意外,动脉血栓栓塞,脏器梗死,低温麻醉,胸腔手术中及术后也可导致 AF。
心房纤颤可分为阵发性 AF:指不经治疗在 2~7天内甚至在 24 小时内自行恢复窦性心律的AF;持续性 AF:持续 7天以上,往往需要药物或电复律的 AF;永久性 A F:指慢性持续存在,多在 6个月以上,多数伴有心房或其他心腔扩大,药物或直流电不能复律的 A F。
2. 药物治疗房颤的药物治疗目标有 3 个: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4】。
2 .1 恢复并维持窦律【5】药物复律适用于那些时间不超过半年、心房不大、无结构性心脏异常、触发因素已经去除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
转复药物包括 Ia 类、Ic 类和 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心房,延长心房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